作为打工牛马,感觉到累是常有的事,很正常。但一天下来,啥高强度、精神紧张的事都没做,仍莫名感到疲乏和倦怠,可能是一种过度疲劳状态,如果持续存在,它就不是普通的“累”,而是一种病,称作“慢性疲劳综合征”。
慢性疲劳综合征是一种以持续或反复发作的严重疲劳为主要特征的复杂疾病,这种疲劳感通常持续至少6个月,并且无法通过充分休息来缓解,日常活动也会使其加重。既往被视为亚健康的一种表现,但现在认识到它是一种独立的症候群,其常伴有多种神经、精神症状,但无器质性及精神性疾病。
该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中年人(40-60岁)更常见,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比例约为2.8:1甚至更高。IT人员、医务人员、学生、科研人员等从事脑力活动且工作压力大、长期精神紧张的群体发病率较高。饮食作息不规律、长期熬夜、缺乏运动、吸烟酗酒等人群发病风险也较高。其症状广泛且多样,可能涉及多个系统:持续疲劳(>6个月),休息后不缓解,活动后加重,睡眠后精力不恢复;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头晕;情绪不稳、易怒、焦虑、抑郁;肌肉酸痛、关节痛(无红肿)、咽喉痛、淋巴结肿大压痛;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胀、腹泻或便秘;尿频、尿急;性欲减退(男性遗精、阳痿、早泄;女性月经不调、性冷淡);视觉模糊、对光敏感、耳鸣等。
临床上,目前该病的核心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两点:1. 持续至少6个月的严重疲劳,休息后无法缓解,且导致工作、学习等活动能力显著下降。2. 排除其他可能引起疲劳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严重的精神疾病等。
症状特点通常需要满足以下8项症状中的至少4项:记忆力或注意力明显下降、咽痛、颈部或腋下淋巴结触痛、肌肉疼痛、无红肿的多关节疼痛、新发或类型的头痛、睡眠后精力无法恢复、体力或脑力活动后不适持续超过24小时。
慢性疲劳综合征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病毒感染,如EB病毒、肠道病毒、人疱疹病毒等感染可能是诱因之一;免疫系统功能紊乱,在部分患者存在免疫指标异常;内分泌系统失调: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异常;神经系统因素,可能与脑功能异常有关;遗传倾向,临床上有一定家族聚集性;环境与心理压力,明确长期过度劳累(脑力和体力)、重大生活事件、持续精神压力等是重要诱因。
该病虽然可能让人感觉困扰,但通过积极的综合管理和必要的医疗干预,情况是可以改善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生活调整。保持固定的作息时间,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避免睡前过度兴奋,保证睡眠。适度运动,循序渐进,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选择低强度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游泳、瑜伽、太极拳、八段锦等,以不感到过度劳累为宜。均衡饮食,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做好压力管理,保持良好心态,通过听音乐、冥想、深呼吸等方式放松。如果自我调节后改善不明显,症状严重影响生活,需要及时就医。可首选精神心理科或神经内科,可根据最困扰你的症状选择,如睡眠问题看睡眠科或心理科,疼痛看疼痛康复科。医生可能会根据情况使用药物(如止痛药、抗抑郁药)缓解特定症状,提供心理治疗,认知行为疗法有助于调整思维和行为模式。中医调理,针灸、推拿、中药等中医疗法对缓解症状有较好效果。
希望这些信息能帮到你,爱护自己,一点点的累也是身体对你发出的信号,及时放松休息,事半功倍,才能更好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