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辣”的中医内涵
“辛辣”主要指具有辛味和温性的一类食物和调料,如辣椒、花椒、生姜、大蒜、葱、芥末、酒等。
1. 辛味的正常生理作用(中医理论:辛甘发散为阳)
· 发散解表:用于风寒感冒,如喝姜汤发汗,驱散表邪。
· 行气活血:促进气血运行,疏通经络,用于气滞血瘀引起的疼痛。
· 温中散寒:温暖中焦脾胃,用于胃寒腹痛、食欲不振。
· 开胃消食:刺激味蕾,促进消化液分泌。
2. 过量或不当食用辛辣的危害
当辛辣食物被过度使用,或用于不适宜的体质和病证时,其“阳热”之性就会成为致病因素:
· 耗气伤津:辛散之力过强,会导致气随津泄,出现口干、咽燥、乏力等症状。即“壮火食气”(过于亢盛的阳气会消耗元气)。
· 助火生热:直接助长体内的火热之邪,导致或加重痘痘、口腔溃疡、咽喉肿痛、便秘、烦躁易怒等“上火”症状。
· 动血伤阴:其温燥之性会灼伤阴液(人体滋润、宁静的物质基础),导致阴血亏虚,出现皮肤干燥、潮热盗汗、失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