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捕捉”肾结石:影像如何找到尿路里的“疼痛根源”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29 浏览量:23次

腰背部突发绞痛、伴随血尿或恶心——出现这些症状,大概率是“肾结石”在作祟。作为泌尿外科常见疾病,肾结石若堵塞尿路,可能引发肾积水、损伤肾功能,而放射科影像检查是精准定位结石、判断病情的核心手段,能帮医生明确“结石在哪、有多大、该怎么治”,为诊疗提供关键依据。

怀疑肾结石时,仅靠症状无法确诊,因为腰绞痛也可能是输尿管结石、肾盂肾炎甚至阑尾炎引起。更重要的是,医生需要知道结石位置(在肾脏还是输尿管)、大小(能否自行排出)、是否堵塞尿路,这些信息直接决定治疗方案——比如直径<0.6cm的小结石可能靠多喝水排出,大结石则需碎石或手术。放射科常用的检查手段有超声、CT和尿路造影,各有侧重。

超声是肾结石的首选初筛方式,它无辐射、价格低,适合体检、孕妇和儿童。超声诊断肾结石的核心信号是“强回声光团+声影”:结石密度高,会在屏幕上形成明亮光点,后方伴随黑色“影子”,像石头挡住光线留下的痕迹;若结石堵塞尿路,超声还能看到肾积水——肾盂扩张、肾脏内出现液性暗区,提示尿液排出受阻。不过,超声易受肠道气体干扰,输尿管中下段结石或微小结石(<0.3cm)可能漏诊,这时就需要CT进一步检查。

CT是肾结石精准诊断的“金标准”,尤其螺旋CT,分辨率极高,能捕捉到0.2cm的微小结石,无论结石藏在肾脏的肾盏、肾盂,还是输尿管的任何部位,都能清晰显示。它还能准确测量结石大小、密度,判断成分(比如草酸钙结石密度高,尿酸结石密度低,治疗方案不同),同时评估尿路梗阻程度和肾脏损伤情况——比如输尿管是否扩张、肾实质是否变薄,若有感染,还能看到肾盂壁增厚等炎症信号。

特殊情况下,医生会用“尿路造影”补充检查:静脉肾盂造影(IVP)通过注射造影剂,观察造影剂在尿路的流动,判断结石是否完全堵塞;CT尿路造影(CTU)则生成三维尿路图像,直观展示结石与尿路的关系,适合复杂肾结石的术前评估。

做检查时也有注意事项:超声需提前1-2小时喝水憋尿,便于显示输尿管下段;CT若用造影剂,要提前空腹并告知过敏史、肾功能,检查后多喝水促造影剂排泄。孕妇优先选超声,儿童必要时用低剂量CT,减少辐射暴露。

有肾结石家族史、高尿酸或饮水少的人,建议每年用超声体检;出现腰隐痛、间断血尿,即使症状轻也要及时检查。放射科影像检查就像尿路的“探照灯”,能快速找到结石,帮你早日摆脱疼痛,守护肾功能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