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风起,鼻涕流:全方位带你了解秋季过敏性鼻炎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30 浏览量:197次

每到夏秋交替,当大多数人正享受着天高气爽时,有一群人却开始了他们的“年度噩梦”:鼻子痒、打喷嚏、流鼻涕、鼻塞……这很可能不是感冒,而是过敏性鼻炎在作祟。

一、什么是秋季过敏性鼻炎?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是在因接触特定过敏原而引发的鼻黏膜非感染性炎性疾病。它本质上是你免疫系统对无害物质(如花粉)的“过度防卫”。

二、那么在秋季过敏性鼻炎“元凶”是谁?主要过敏原揭秘与春季花粉不同,秋季过敏性鼻炎的主要肇事者是蒿草、葎草(拉拉秧)、豚草等杂草类植物的花粉。

特点:这些植物生命力顽强,花粉量巨大,颗粒小,能在空气中飘散很远。

高发期:我国北方地区通常在8月中旬至10月达到高峰。

次要元凶:

霉菌(真菌):秋季落叶堆积、潮湿环境为霉菌滋生提供了温床,其孢子飘散在空气中可致敏。

室内过敏原:如尘螨、宠物皮屑等。因秋季开窗通风减少,室内浓度可能升高。

三、如何区分过敏性鼻炎与感冒?这是一个关键问题,很多人会误把过敏当感冒治。请参考下表进行初步判断:

如果您的症状更符合左侧一栏,那么很可能是过敏性鼻炎。

四、不止是打喷嚏:并发症需警惕若不加以控制,过敏性鼻炎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过敏性哮喘:鼻炎是哮喘的重要危险因素,二者常被称为“同一气道,同一疾病”。

鼻窦炎:鼻黏膜肿胀导致鼻窦开口阻塞,引发鼻窦感染。

分泌性中耳炎:咽鼓管功能障碍导致中耳积液,影响听力。

睡眠障碍:严重鼻塞导致夜间呼吸困难,影响睡眠质量,次日疲劳、注意力不集中。

五、科学防治与生活习惯管理

1.规避过敏原(最重要的第一步)

关注花粉浓度:在花粉季关注天气预报中的“花粉浓度”预报,在浓度高的日子减少不必要的外出。

出门做好防护:

佩戴口罩(首选N95或医用外科口罩)和护目镜。

穿长袖衣服,防止花粉接触皮肤。

回家后及时清理:

进门后立即洗手、洗脸、冲洗鼻腔(详见下文)。

更换家居服,并将外出穿着的衣物及时清洗。

改善室内环境:

关闭门窗:在花粉高发期,尽量关闭门窗和车窗,使用空调或空气净化器。

保持干燥:定期清洗空调滤网,使用除湿机控制室内湿度(50%-60%),抑制尘螨和霉菌生长。

勤打扫:用湿拖把和湿抹布清洁,避免扬尘。

2.鼻腔冲洗(物理疗法,安全有效)

方法:使用生理盐水或海盐水鼻腔冲洗器/喷雾。

作用:可直接冲洗掉鼻腔内的过敏原、分泌物,减轻黏膜水肿,缓解鼻塞。

时机:建议每天早晚各一次,或从户外返回后立即冲洗。

3.规范用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是控制症状的主要手段,切勿自行滥用。主要药物包括:

鼻用糖皮质激素:如糠酸莫米松、氟替卡松等。这是治疗中重度过敏性鼻炎的一线药物,能有效缓解所有鼻部症状。起效需一定时间,需坚持使用。

口服/鼻用抗组胺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口服),氮䓬斯汀(鼻喷)。能快速缓解打喷嚏、流涕和鼻痒。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尤其适用于合并哮喘的患者。

4.免疫疗法(脱敏治疗):

这是目前唯一可能“对因治疗”并改变疾病进程的方法。通过长期皮下注射或舌下含服标准化过敏原提取物,使患者逐渐耐受该过敏原。疗程较长(通常3年左右),但效果持久。

六、关于治疗的常见误区

误区一:症状一好转就停药。

正解:药物治疗需遵足疗程,擅自停药易导致症状反复。

误区二:害怕激素副作用。

正解:鼻用激素是局部用药,全身吸收率极低,在医生指导周期下使用非常安全。

误区三:迷信“根治偏方”。

正解:目前除了脱敏治疗可能改变病程外,尚无其他能根治的方法。切勿轻信偏方,延误治疗。

秋季过敏性鼻炎虽然烦人,但通过“科学规避过敏原+规范药物治疗+良好的生活习惯”三管齐下,完全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让您平稳舒适地度过秋季。如果怀疑自己是过敏性鼻炎,建议前往医院的耳鼻喉科,进行过敏原测试等检查,明确诊断并获得个性化的治疗方案。祝您呼吸顺畅,尽享秋日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