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有过耳朵被耳屎堵住(耳闷、听力下降)的经历,首先,我们要为“耳屎”正名。它的学名叫耵聍,是由外耳道软骨部皮肤下的耵聍腺分泌的一种物质。它有几个重要功能:润滑保湿:防止耳道皮肤干燥发痒;抗菌杀菌:抵御细菌和真菌。阻挡异物:保护鼓膜。在正常情况下,耵聍会随着我们咀嚼、说话等下颔运动,自动、缓慢地排出体外,无需我们主动清理。
当耵聍分泌过多或排出受阻,在耳道内堆积成团,堵塞了外耳道,就称为耵聍栓塞。常见原因包括:生理因素:有些人耵聍分泌旺盛,不易排出。不当挖耳:经常用棉签、挖耳勺等工具掏耳朵,会将本应排出的耵聍推回耳道深处,反复挤压,形成坚硬的栓塞。环境因素:空气中灰尘多,刺激耵聍分泌。解剖因素:外耳道狭窄、瘢痕或老年人耳毛粗长,影响耵聍排出。疾病因素:如外耳道炎、化脓性中耳炎等,会刺激耵聍分泌增多。
耵聍栓塞有哪些症状?
耳内阻塞感、闷胀感:最常见的感觉,像塞了一团棉花。
听力减退:耵聍堵塞声波传导,导致传导性听力下降,尤其在进水后,耵聍泡胀,听力会突然明显下降。
耳鸣、眩晕:栓塞物压迫鼓膜,可能引起耳鸣或天旋地转的眩晕。
耳痛、反射性咳嗽:如果栓塞物压迫耳道神经,可能引发疼痛或咳嗽。
继发感染:栓塞物长期存留,加上挖耳损伤,可能导致外耳道炎,出现疼痛、流脓等症状。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根据耵聍的质地和硬度,由医生来选择:
方法一:耵聍软化这是处理坚硬耵聍的第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
目的:将坚硬如石的耵聍栓泡软、溶解,便于后续取出。
常用药物:如碳酸氢钠滴耳液
正确操作:侧卧,患耳朝上。将药液充满耳道(一般滴5-10滴)。
重要提示:
软化过程中,耳朵的闷胀感可能会暂时加重,这是因为耵聍遇水膨胀,这是正常现象。
软化后必须由医生取出,自己无法清理干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