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久坐久站为何容易诱发血栓?
在骨科门诊,许多患者因长期久坐或久站,出现下肢肿胀、疼痛,甚至突发肺栓塞,危及生命。这背后的“隐形杀手”就是静脉血栓栓塞症(VTE),主要包括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和肺栓塞(PE)。
1. 血流淤滞
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如久坐办公、久站工作),下肢肌肉缺乏收缩,静脉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容易淤积,形成血栓。
2. 血管损伤
久坐时,腿部血管受压,血流不畅;久站时,下肢静脉承受压力增大,血管内皮可能受损,促使血小板聚集,形成血栓。
3. 血液高凝状态
肥胖、吸烟、长期服用避孕药、脱水等因素会增加血液黏稠度,进一步升高血栓风险。
二、血栓的早期信号,千万别忽视!
- 下肢肿胀、疼痛(尤其单侧腿明显)
- 皮肤发红、发热,按压有紧绷感
- 小腿肌肉痉挛,行走时加重
- 突发胸闷、气短、咯血(警惕肺栓塞!)
注意: 部分血栓症状隐匿,一旦脱落引发肺栓塞,可能猝死!
三、骨科医生推荐:6招有效预防血栓
1. 定时活动,避免久坐久站
- 每30分钟~1小时起身活动,做踮脚尖、踢腿等动作。
- 久站工作者可穿弹力袜,促进血液回流。
2. 多做踝泵运动(简单有效!)
- 勾脚尖(背伸)→ 绷脚尖(跖屈) → 踝关节绕圈,每组10次,每小时做2~3组。
3. 适当运动,增强肌肉泵作用
- 快走、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可促进下肢血液循环。
- 办公室可做坐姿抬腿或踩“空中自行车”。
4. 多喝水,避免血液黏稠
- 每天饮水1500~2000ml,避免浓茶、咖啡过量。
5. 饮食调整,减少血栓风险
- 多吃深海鱼(富含Omega-3)、新鲜蔬果(维生素C、E抗氧化)。
- 少吃高油、高盐、高糖食物,控制体重。
6. 高危人群需额外防护
- 术后患者、孕妇、长期卧床者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凝药物或气压治疗仪。
- 乘坐长途飞机、火车时,可穿医用弹力袜预防“经济舱综合征”。
四、总结:动起来,让血液“活”起来!
血栓不是老年人的“专利”,久坐族、办公族、司机、教师、医护人员等都是高风险人群。预防胜于治疗!通过科学运动、合理饮食和良好的生活习惯,完全可以降低血栓风险。如果出现疑似症状,务必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记住:生命在于运动,健康始于脚下!
适用人群:办公室白领、司机、教师、医护人员、术后康复患者等久坐久站者。
核心建议:定时活动、踝泵运动、多喝水、穿弹力袜(高危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