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尿竟是血液病信号!56岁独居阿姨确诊少见病,医生紧急提醒
供稿:本站编辑 发布时间:2025-09-24 浏览量:131次

56岁的李阿姨是一名独居中老年,半年前开始注意到自己的尿液出现了异常。"每次小便都有很多泡沫,像啤酒倒出来那样,放半个小时也不见消散。"起初她以为只是喝水太少,直到双腿浮肿、爬楼梯气喘吁吁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肾内科就医检查后发现:尿蛋白3+,血肌酐值高达186μmol/L,超过正常值两倍多。进一步检查发现,她的血液中存在大量异常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骨髓穿刺显示浆细胞比例明显升高。最终,李女士被确诊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沉积病,这是一种容易漏诊的可累及血液、肾脏的多系统疾病。

"很多患者都是因为泡沫尿、水肿先去肾内科,最后才发现病根在血液系统。"接诊的肾内科主治王媛医生表示,这类疾病早期症状非常隐匿,异常的免疫球蛋白会不断损伤肾脏以及造血系统,导致蛋白尿、肾功能下降,严重时可能发展为尿毒症和恶性浆细胞病。

王医生解释,当浆细胞发生异常增殖时,会产生大量结构异常的免疫球蛋白。这些"坏蛋白"不仅不能发挥正常的免疫功能,反而会沉积在肾脏等器官,造成持续损害。李阿姨的泡沫尿就是肾脏滤过膜受损的表现,而肌酐升高则说明肾功能已经出现明显损伤。

值得警惕的是,这种疾病往往伴随着一系列容易被忽视的症状。长期不消散的泡沫尿是最常见的早期信号,此外还包括不明原因的贫血、容易疲劳、骨痛、反复感染等。中老年人如果同时出现泡沫尿、乏力、水肿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就医排查。

"如果能早期发现,在疾病还没有造成器官损伤时进行干预,治疗效果会好很多。"肾内科胡曼莉主治医生强调,简单的尿常规和血生化检查就能发现大部分异常。对于5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体检时都要包含这些基础项目。

目前,在肾内科和血液科联合诊断后,李阿姨已经开始接受系统治疗,虽然部分肾功能损伤已不可逆转,但浆细胞增殖还未到多发性骨髓瘤的程度。这个案例给所有人敲响警钟:身体发出的异常信号,哪怕看似微不足道,也值得重视。

那么我们又该做什么呢?

专家列出基础筛查三件套:50岁后体检加项:尿常规(看蛋白/红细胞)、血生化(查肌酐/球蛋白)、血清游离轻链检测(κ/λ比值)。

同时我们需远离伤肾行为:慎用止痛药、牙病及时治(慢性牙周炎可能诱发免疫风暴)。

高危人群注意:有自身免疫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慢性肝炎、慢性牙周炎、炎症性肠病等等),需定期筛查,家族有多发性骨髓瘤病史者加强监测。

医生特别提醒,如果发现尿液泡沫增多且长时间不消散,或者出现不明原因的贫血、骨痛、乏力等症状,一定要及时到肾内科或血液科就诊,这类疾病无法预防,属于交叉学科疾病,早期诊断通过化疗和免疫治疗,大部分患者能控制病情,所以早发现早诊断是战胜这类疾病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