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眼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眼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1
    2024/12
    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也称鱼肉、息肉、胬肉攀睛。是指眼球结膜增生而突起的肉状物,因形态像昆虫而得名,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翼状胬肉是胬肉中的一种,堪称“眼睛慢性杀手”,从无痛无痒到视物模糊失明,是侵蚀危害视力的过程。目前尚无确切的药物治疗,只能通过手术切除。 ● 什么是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一般认为是受外界刺激而引起的局部球结膜纤维血管组织的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呈三角形,可侵犯角膜,单眼或双眼受累。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名为翼状胬肉,中医称为“胬肉攀睛”。它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眼科疾病之一,也是最为古老的眼病。它不仅可以出现眼刺激征及外观缺陷,还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视力。 ● 翼状胬肉的病因 翼状胬肉的确切病因仍不清楚,一般认为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外因中,主要是环境因素,日光中的紫外线、风沙、粉尘、干燥等都是影响发病的重要因素。内因主要是自身因素,如眼睛局部的炎症反应刺激等,并且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病率也会增加。 ● 翼状胬肉的分类 翼状胬肉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进展型,即胬肉结膜下方的纤维血管组织宽大、充血、肥厚,体部呈三角形向角膜及巩膜表面延伸,头部明显隆起,侵入角膜表面,严重者甚至遮挡整个瞳孔,从而导致失明。一种是静止型,即胬肉长到角膜边缘上就停止了,它不充血,呈微红色,头部扁平,结膜下方纤维血管组织菲薄透明,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但不自行消退。 ● 如何预防翼状胬肉? 1、生活方式预防 (1)户外活动、作业时应戴防尘及防紫外线的眼镜,尽可能避免烟尘、风沙及阳光刺激,保护眼睛; (2)平时注意用眼卫生,若有沙眼、结膜炎时,应及时点药治疗; (3)注意睡眠充足,有良好的作息时间,生活有规律; 2、饮食预防 (1)饮食多清淡,忌食过多刺激性食物,忌烟酒。(2)多食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可以预防和治疗干眼病,消除眼睛疲劳,如各种动物的肝脏、鱼肝油、奶类和蛋类,以及胡萝卜、苋菜、菠菜、韭菜等。 ● 翼状胬肉可以自行消除吗? 不会,即使使用药物治疗也不会完全消除,仅仅是可以减慢它的生长速度。 翼状胬肉的治疗方法专家建议:翼状胬肉尽早手术 翼状胬肉应尽早切除治疗,因为: ①越小的翼状胬肉对角膜的影响越小,即对视力的影响越小。 ②翼状胬肉越小,手术损伤越小,恢复更快。 ● 手术治疗前后应注意什么? 手术前: 1.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2.术前准备: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和挤压眼部。术日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 手术后: 1.体位:局麻患者手术当天取平卧位,减少头部活动。 2.眼部护理:滴眼前要认真洗手,滴药时不要压迫眼球,眼药瓶不要接触眼球,更不能接触角膜及植片。勿用手揉眼和挤压眼部,患儿要注意约束肢体,防止发生意外。 3.跌倒和疼痛:术后预防跌倒,加强对患者及家属宣教预防跌倒措施。术后结合患者自身情况,对患者行疼痛评估,及时做好应对措施及治疗。 4.饮食:术后1~3天给予半流质饮食,不吃过硬的食物,以免咀嚼运动影响伤口愈合。以后可多进食易消化、纤维多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禁烟酒,忌辛辣刺激性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 31
    2024/12
    异物入眼怎么处理?
    俗话说:“眼睛里容不得沙子”,在工作和生活中我们难免会碰到异物不小心进入眼睛的情况,并且会想尽各种办法试图弄出异物,有一些人可能会出现持续眼红痛伴异物感无法缓解的情况。眼科门诊经常会有异物入眼前来就诊的患者,轻者可引起眼红、异物感、畏光、流泪等强烈不适感,严重者可引起眼睛感染、视力下降,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等可能。眼科医生建议您,如果异物入眼最好及时到眼科门诊进行详细检查并接受专业的治疗。 1.常见的外伤部位 (1)结膜异物 这些异物可能位于睑结膜面或结膜囊内,这些位置的异物一般直接取出即可,取出后症状多数可立即得到缓解。 (2)角膜异物 比较常见,最常见的类型是金属异物,多发生于户外劳作、从事装修等工作的人群。这类异物入眼可轻可重,轻者直接一次取出即可,配合局部使用抗感染抗炎药物,一般可较快恢复且不遗留严重后遗症。 角膜异物严重者常出现以下几种可能:需反复多次取铁锈以避免铁锈残留引起毒性反应,异物不清洁可能引起角膜感染或角膜上皮修复不佳,甚至需要进行手术治疗、遗留角膜瘢痕影响视力及视觉质量等。因此异物入眼建议及时就诊。 (3)眼内异物 常常由带有强烈冲击力的尖锐异物引起,如铁钉,玻璃碎片等等,多需要行眼内手术取出。 2.常见异物类型 空气中的灰尘和小昆虫:容易在风大或户外活动时进入眼睛,昆虫或者污物入眼常同时引起感染或者过敏性疾病。 工作环境中的微粒:如砂轮磨削金属、敲打铁锈或电焊时产生的火花,当金属碎片冲击力大时可能穿透角膜、巩膜进入前房甚至眼球内,常常需要细致探查。 矿粉或谷物碎壳:在矿山工作或处理谷物时可能溅入眼睛,植物性外伤常容易引发真菌感染,增加治疗难度。 3.临床表现 典型症状包括: 眼红:持续不能消退的眼红。 异物感:感觉眼睛里有东西,无法忽视。 畏光:对光线特别敏感,难以忍受强光。 流泪:眼睛不自觉地流泪。 刺痛和摩擦感:眼睛感到疼痛或有摩擦感。 视力障碍:如果异物进入瞳孔区,可能导致视力模糊或下降。 4.家庭应急处理 在前往医院之前,患者可以采取以下应急措施: 避免揉眼:切勿用手揉眼睛,以免加重损伤。 保护眼睛:如果畏光,可用眼罩或墨镜遮盖受伤眼睛。 清洁眼部:如果条件允许,可以用清水(矿泉水)轻轻冲洗眼睛,但避免用力过猛。 及时就医:尽快前往医院眼科就诊,由专业医生处理。 5.治疗方法 取决于异物的性质和位置。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异物剔除术:在显微镜或裂隙灯下,使用棉签、针头或专用器械将异物剔除。 角膜板层切开术:如果异物过深,需要切开角膜板层取出异物。 巩膜探查术:探查包埋在结膜下方巩膜伤道中的异物。 眼内异物取出术:行内眼手术,取出眼球内的异物。 预防感染:术后需使用抗生素眼药水或眼膏预防感染,如果异物留存在眼内的时间过长,已经发生感染,则抗感染的药物用法用量增强,且预后相对较差。 6.注意事项 定期复查:术后需按时复诊,检查视力恢复情况。 预防感染,避免污水入眼:在治疗前后需使用抗生素滴眼液点眼,预防感染,同时避免生活污水污染伤口。 避免揉眼:术后不可揉眼睛,以防感染或加重损伤。 遵医嘱用药:按时使用医生开具的眼药水或眼膏。 7.结语 异物入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科急症,及时诊断和治疗对于保护视力至关重要。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同时,加强个人防护和预防措施,如佩戴防护眼镜等,也有助于减少异物入眼的发生。
  • 17
    2024/12
    过敏性结膜炎那些事
    去了一趟郊外,回来就发现眼睛红、痒、肿、有时候还流泪,这是得了“红眼病”吗?不!不!不!不是所有眼睛红都是红眼病,你有可能是患过敏性结膜炎了! 什么是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又称为变态反应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变应原产生的一种超敏反应。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科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成人或小孩都可能受影响,但以小孩居多,特别是具有过敏体质的小朋友更容易发病。 患有过敏性结膜炎,一般会有以下表现: ●眼痒是最常见症状; ●白眼球发红; ●眼睛灼热感、异物感,可出现频发揉眼、眨眼; ●流泪,分泌物增加,即眼屎增多,分泌物多为黏液性,呈黏稠的丝状; ●怕光; ●眼皮肿胀; 其中最典型症状为眼痒、异物感及结膜,分泌物增多。                   为什么会得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炎是由于接触过敏性抗原引起的结膜过敏反应。 ● 凡对特异性抗原有遗传或体质上易感的人,在接触这种抗原时,可导致速发型或迟发型过敏性结膜炎。 ● 常伴有过敏性鼻炎等。 ● 过敏原一般为尘螨、花粉、灰尘、化妆品、药物、香皂、湿冷空气、动物毛发、香水、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等。 ● 结膜频繁接触外周环境中的抗原(如花粉、灰尘、动物毛等)引起结膜过敏反应。 如何治疗过敏性结膜炎? 过敏性结膜的治疗最重要的是能确定并立即避免接触过敏原(尘螨、花粉、灰尘、化妆品、药物、香皂、湿冷空气、动物毛发、香水、隐形眼镜及其护理液等),即使不用药物,症状也可很快缓解。如果不能立刻查出或脱离过敏原,就要进一步进行药物治疗了。 药物治疗主要目的是缓解症状。尽量避免揉眼,因为揉眼的刺激可以使更多的过敏因子释放出来,使眼睛更痒,过敏症状加重。可局部使用止痒的药物或冷敷来缓解症状。症状轻微的可以局部点人工泪液来冲洗和稀释过敏原,如果还不能缓解,就需要进一步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了。切勿盲目乱使用药物! 如何预防过敏性结膜炎? 首先,要改善生活环境,彻底打扫室内卫生,减少灰尘,注意室内通风,勤换床单、枕巾,不饲养宠物,使过敏原的影响减轻。对室外抗原如花粉过敏者,在花粉多的季节尽量减少到户外活动或使用护目镜。 其次,要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规律生活作息,注意健康合宜的饮食,这些都能使身体对抗过敏发作的潜能提高,减少、减缓过敏发作。 最后,对于过敏性结膜炎的患者,特别是季节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可在春夏季来临前用一些肥大细胞稳定剂滴眼液,如色甘酸钠等,可以起到预防的作用。
  • 17
    2024/12
    眼科常见病---结膜下出血
    患者:“医生,我睡一觉起来眼睛突然红了,看着好吓人,你快帮我看看,是不是很严重?” 医生:如果视力没有下降,不痛,不痒,可能是结膜下出血啦,不用特别担心,我来帮你检查一下吧。 什么是结膜下出血呢? 结膜下出血是指位于眼白部位的结膜下微血管破裂,血液积聚于球结膜下,常单眼发病,呈片状或团状,自觉症状不明显,通常由他人或自己照镜子时被发现,不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异常表现,出血先为鲜红或暗红,以后变为淡黄色,最后消失不留痕迹。 有哪些因素导致结膜下出血呢? 结膜下出血很多情况下并不一定能找到原因,但以下因素都可诱发结膜下出血: 1. 外伤 手指戳伤、戴隐形眼镜不慎造成损伤及异物进入眼睛后揉眼等,这种出血一般范围较小,可伴有局部异物感等不适。 2. 结膜血管压力增高 憋气、剧烈咳嗽、打喷嚏、剧烈呕吐、举重物等使得球结膜小血管压力突然升高,导致血管破裂、出血,这种情况无任何不适,通常由他人提醒发现结膜下出血。 3. 全身疾病 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疾病可诱发结膜下出血,因此对于年龄较大的患者结膜出血应该详细询问病史,并建议至内科排查造成出血的内科疾病。 4.结膜炎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病毒性结膜炎)有时也伴随球结膜下出血,通常伴有畏光,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   发生球结膜出血应该怎么处理? 单纯结膜下出血,无需处理,1-2周逐渐吸收消退。 早期可以辅助冰敷,让血管收缩,避免继续出血,2-3天后改为热敷促进循环、代谢吸收。 如果频繁结膜下出血,建议综合医院就诊,排除凝血功能异常等。 重点:出血时记得千万不可热敷哦!会加重出血!   爱心小贴士: 1.保持心情的愉悦,注意用眼健康,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等动作,劳逸结合,避免外伤。 2.不伴随视力下降,偶尔的结膜下出血无需担心。 3.眼外伤一定要到医院检查眼球除了出血外是否伴随其它问题。 4.如果反复出血应到医院检查寻找原发病因。
  • 17
    2024/12
    电光性眼炎:全方位防护指南
    电光性眼炎,也被称为紫外线(UV)角膜炎,是一种由于眼睛受到紫外线过度照射而引起的眼部炎症。这种病症在日常生活中和工业环境中时有发生,给患者的视力健康带来威胁。以下,我们将详细介绍电光性眼炎的成因、症状、治疗及预防措施。 一、成因 电光性眼炎的主要原因是眼睛直接暴露于紫外线辐射下。紫外灯、电焊(电弧焊)是最常见原因。此外,还有一些常被忽略的其他来源的紫外光线:1.消毒紫外灯:目前这段时间较常见,值得注意;2.雪:高海拔地区,空气稀薄,大气层中紫外线散射较少,雪地反射率较高,新降雪被对光线的反射率可能达到90%。3.某些娱乐场所使用的霓虹灯:曾有报道在夜店娱乐之后出现电光性眼炎;4.美黑设备:一种通过人工紫外线照射皮肤形成“小麦色皮肤”的美容设备;5.日光灯:一般较少,长时间注视会引起;6.损坏的金属卤化物灯:体育场周边照明用的灯,如果灯罩破损,会是个潜在的因素。除了紫外线辐射,以下因素也可能增加患电光性眼炎的风险: 遗传易感性:个体携带特定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对紫外线更敏感。 药物因素:某些药物可能增强皮肤(包括眼部皮肤)对紫外线的敏感性。 眼部外伤:外伤导致的眼部损伤可能会削弱角膜和结膜的防御能力,使其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 角膜异物:角膜上的异物如尘埃、金属碎片等,会干扰角膜上皮细胞的正常功能,使其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损害。 二、症状 紫外线下的暴露史是致病原因,但一般不会在暴露后立即出现症状,而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后(30分钟至12小时,常见的一般3、4个小时)出现,因此病人自己可能会忽略真实的致病原因。除了眼部症状外,面部皮肤包括眼皮以及其他暴露部位的皮肤也可能出现暴晒后的表现,红肿、灼热感、颜色变红变深。 1.眼部疼痛:患者会感到明显的眼部疼痛,疼痛程度和持续时间因个体差异而异。 2.异物感:患者会感觉眼部有异物进入,伴有强烈的异物感。 3.畏光、流泪:患者通常怕光,并伴有流泪的症状。 4.眼睑痉挛:眼睑会不由自主地痉挛,可能持续数小时甚至数天。 5.结膜充血:结膜出现充血,眼睛外观变红。 6.角膜点状混浊:在荧光素染色下,角膜会出现弥散的点状混浊。 三、治疗 对于电光性眼炎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和促进角膜恢复。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治疗方法: 1.眼部冷敷:使用冰袋或冷毛巾冷敷眼部,以减轻疼痛和充血。 2.止痛药: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使用适量的止痛药来缓解疼痛。 3.人工泪液:使用人工泪液来保持眼部湿润,缓解干涩感。 4.抗生素眼药水:预防感染,但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5.促上皮生长因子:如贝复舒等,可以促进角膜上皮的修复。 四、预防措施 预防电光性眼炎的关键在于减少紫外线暴露和做好眼部防护。 1.佩戴防护眼镜:在户外活动时,尤其是在阳光强烈、雪地、沙漠等环境中,应佩戴具有紫外线防护功能的太阳镜。 2.避免直视强光:避免长时间直视强烈的光源,如电焊弧光、紫外线灯等。 3.做好工作防护:在从事焊接、紫外线灯操作等工作时,应佩戴专业的防护面罩或眼镜。 4.定期检查:定期进行眼科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眼部问题。 5.注意药物使用:在服用可能增加皮肤对紫外线敏感性的药物时,应注意避光或做好防护措施。 总之,电光性眼炎是一种由紫外线过度照射引起的眼部炎症,其症状明显且影响视力健康。通过了解成因、掌握症状、及时治疗和采取预防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电光性眼炎的发生,保护我们的眼睛健康。
  • 30
    2024/09
    眼皮老是跳?要发财了?可能是眼肌痉挛!
    一,什么是眼肌痉挛? 老话说,左眼跳财,右眼踩灾,很多人都有过这种体验,一般可自行缓解。但如果眼皮一直频繁跳,也是一种病——眼肌痉挛”,通常表现为频繁不受控制的眨眼睛、双眉紧皱、眉下垂、上睑下垂、眼睑皮肤松弛、双眼阵发性或持续性的闭上后不能自主睁开。 眼肌痉挛多发生在中年(超过50岁)以后,女性较多,初期多为一侧眼周抽搐,逐渐地扩展至一侧面部,导致面肌痉挛,特别是在情绪紧张时更易诱发,严重者影响视力、工作、阅读、驾车等等。 二,眼肌痉挛的病因? 干眼症 睑缘炎、结膜炎 眼部外伤 肌张力障碍或姿势性震颤家族史 颅脑外伤史 精神方面的药物 三,眼肌痉挛怎么治疗? 大部分眼肌痉挛为一过性、持续时间短、跳动程度轻;在休息后一般可缓解,无需特殊治疗。对于眼皮跳动时自己无法控制,跳动时间长,跳动范围逐渐扩大并影响到面部肌肉,后期可导致不能正常用眼。 通过适当闭目休息、保持充分睡眠、热敷等都不能缓解,要考虑为病理性痉挛,需及时就医、治疗。 眼睑痉挛的治疗包括: 一般处理,如佩戴护目镜、避免强光和风、烟、冷空气的刺激等。 口服药物,一般为抗肌肉痉挛和镇静药物。仅部分缓解眼睑痉挛且易出现皮疹、嗜睡等不良反应。 手术治疗如脑深部电刺激等方式,目前手术风险较大,且效果不确切。 肉毒毒素注射,我们常用的则是A型肉毒毒素。它可以通过抑制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引起肌肉松弛麻痹,从而减轻眼肌痉挛症状。 目前市面肉毒素包括国产和进口两大类,其在医疗界用途广泛,包括美容科(除皱、瘦脸、瘦小腿)、皮肤科(治疗痤疮),神经内科(面部继续,耳颞神经综合征)、泌尿科(前列腺术后膀胱过度活动等)。986年起,在眼科广泛用于治疗眼肌痉挛。 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眼肌痉挛方式简便,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少,易于被眼睑痉挛患者接受。一次注射可维持3-6月,需多次注射。 肉毒素注射后应注意哪些? 肉毒素注射后不要按摩揉擦注射区域。 4-6小时后方可清洗注射部位,勿用热水洗脸。 避免注射后24小时内饮酒。食用辛辣刺激食物。 注射2周后记得来找医生复查。  
  • 30
    2024/09
    什么是老年性黄斑变性(AMD)
    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视网膜中央区(黄斑区)的退行性病变。大多始发于50岁上下,年龄越大,患病率越高。双眼同时或先后受累。因临床表现不同,分成萎缩性与渗出性两型,前者比较多见,渗出性AMD以黄斑区地图样萎缩为特征,渗出性AMD以黄斑区新生血管膜形成,造成局部出血渗出为特征。 老年性黄斑变性的表现在病变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也可能视力出现不同程度的减退;视物变形、遮挡、黑影等;发展到晚期,可能出现阅读困难、识别障碍、行动困难,甚至失明。 你有以下多少项可能导致AMD的危险因素? 1.年龄。年龄越大,危险性越高。2.饮食习惯。高脂饮食与AMD正相关;而高抗氧化剂食品与AMD负相关。3.单侧AMD。一眼发生AMD,通常双眼都会发生。4.性别。更多的女性随着年龄增加患病。5.家族性。家族中患病的人数越多,则家族成员患病的可能性也越大。6.基因因素。单基因或多基因因素可能与AMD有关。7.虹膜颜色。虹膜颜色越浅,危险性越高。8吸烟。吸烟者患病危险性比不吸烟者高2倍。9.日光过强。过强的日光对视网膜有不良影响。10.高血压、眼底血栓可能导致 AMD。11.超重。超重者黄斑胡萝卜素含量降低。 对于有风险因素的相关病人,每年可通过眼底照相和黄斑OCT进行眼底检查进行筛查。早期发现及时治疗。老年黄斑变性目前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根据病程的阶段,改变生活习惯:戒烟、避免强光照射、清淡饮食;使用抗氧化剂、维生素类、止血剂、视神经营养药或细胞激活制剂。对脉络膜进行新生血管行光凝术、光动力以及抗新生血管因子治疗,以免病情恶化。  
  • 30
    2024/09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可以引起多种眼部疾病,危害最大的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其损害是不可逆的,糖尿病患者应每年检查眼底1-4次,早期治疗效果较好。 所有的糖尿病患者,包括1型和2型糖尿病患者均会发生糖网病。发生的风险因素包括:1、血糖控制不佳2、同时伴有高血压3、同时伴有高血脂4、妊娠5、吸烟6、糖尿病病程长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预防十分重要,应严格控制血糖和血压,降低血脂,尽量延缓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出现。 对于早期糖网患者,根据黄斑区有无水肿、黄斑OCT及造影检查,可进行观察或治疗;晚期(IV-VI)糖网,对于眼底视网膜血管损害极大,如无及时干预,可快速进展,最终导致失明;应积极治疗。目前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主要是适时采用抗新生血管(VEGF)及激光治疗,以阻止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减轻黄斑水肿;避免视力恶化。如果眼底出血较多,或视网膜前增殖膜形成,视网膜脱离,则需尽早手术治疗,切除混浊的玻璃体,剥除增殖膜,使视网膜复位,改善或恢复视力。
  • 23
    2024/09
    翼状胬肉——一种慢性炎症性病变
    翼状胬肉,也被称为“攀睛”或“胬肉攀睛”,是一种常见的眼部疾病。这种病变主要发生在结膜上,特别是球结膜,并逐渐侵袭到角膜。其形状类似于翅膀,因此得名翼状胬肉。 一、发病原因与机制 翼状胬肉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其中,结膜深层弹力纤维的变性是主要原因之一。此外,长时间的阳光照射和慢性刺激也会增加患病的风险。特别是在赤道地区,由于阳光强烈,人们更容易受到紫外线的伤害,因此翼状胬肉在该地区更为常见。 二、临床表现 翼状胬肉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患者可能会感到眼部有刺激感、眼红等症状,视力也可能下降。但在某些情况下,患者可能没有任何症状。翼状胬肉通常位于角膜缘的3点钟或9点钟位置。它是一种羽翼样折叠的膜样纤维血管组织,从睑裂区结膜开始,延伸到角膜上。大多数情况下,它位于角膜的鼻侧。 三、治疗方法 对于翼状胬肉的治疗,保守治疗是一个选择。这包括保护眼睛远离阳光、灰尘和风沙,例如必要时使用太阳镜或护目镜。此外,使用含有人工泪液的润滑剂也可以降低眼部的刺激感。然而,当翼状胬肉向视轴方向发展,或者经过上述药物治疗后,患者仍有明显刺激感或已影响视力合并散光时,手术治疗是必要的。如果错过最佳手术时机,术后可能会残留大散光,不可逆地影响视力。更为严重的是,当胬肉遮盖到瞳孔区时,会直接导致失明。手术后,翼状胬肉有可能复发。为了降低复发率,切除后可以暴露巩膜并联合自体角膜缘干细胞移植或羊膜移植。这样的移植不仅可以减少复发的可能性,还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总之,翼状胬肉是一种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的眼部疾病。了解其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对于预防和治疗这种疾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 23
    2024/09
    老年性白内障
    白内障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主要由于晶状体蛋白变性导致晶状体混浊,从而影响光学折射。超过90%的白内障是由于年龄增长导致的自然老化过程。在早期阶段,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慢性、无痛性视物模糊和视力逐渐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中后期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青光眼等并发症,进一步危害视力。据统计,80岁以上老人白内障患病率接近100%。目前,白内障已成为我国第一致盲眼病,严重影响老年人日常生活。 根据白内障发展过程,可以将其分为四个阶段:初发期、膨胀期、成熟期和过熟期。在初发期,晶状体混浊程度较轻,对视力的影响较小。随着病情的发展,进入膨胀期,晶状体混浊加重,可能导致视力明显下降。在成熟期,晶状体混浊达到最大程度,视力受到严重损害。最后,在过熟期,晶状体可能出现液化、脱位等并发症,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手术的最佳时机通常在视力低于0.5或视觉质量明显不能满足日常需要时。如果手术延迟到成熟期或过熟期,不仅会增加手术难度和痛苦,还可能增加并发症的风险,影响手术效果,并延长恢复时间。因此,手术前必须由眼科专业医生进行全面评估,包括眼底黄斑等检查。 完善的术前检查组套应包括:视力测试、验光、眼压测量、裂隙灯下前节检查、散瞳后的眼底检查以及黄斑OCT。如果白内障合并继发性青光眼,还需要进行视野和视盘OCT检查。 我们的白内障治疗团队由经验丰富的专家组成,使用目前先进且成熟的微创超声乳化技术来摘除白内障。同时,我们还采用了省内领先的全进口预装式人工晶体植入方式。与传统的晶体植入方式相比,预装式丙烯酸人工晶体植入方式更为安全,创伤更小,术中意外率也更低。这种新型晶体具有非球面负相差的特点,能够提高对比敏感度和视觉质量,增加视觉舒适度。此外,它还能有效地阻断紫外线,减少后囊浑浊的发生。  
  • 23
    2024/09
    干眼症
    干眼症是一种常见的眼科疾病,其发生与泪液的量或质异常有关。这可能导致泪膜不稳定和眼表损害,从而引起眼部干涩、畏光、眼痒、易疲劳、异物感和刺痛感等不适症状。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和工作环境的变化,电脑的普及和空气污染等因素,使干眼症的患病率呈上升趋势,已成为眼科常见病,且趋向年轻化。因此,我们需要对干眼症进行科普。 一、常见病因 40岁以上,尤其是60岁以上的人群干眼患病率高,这可能与随着年龄的增大,泪液分泌功能逐渐减退有关。还有,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紊乱为引起干眼的最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妇女绝经后体内血液循环内的雌激素和雄激素均下降,雄性激素水平降低可导致泪液分泌不足。其次,外伤、手术或感染,尤其是睑缘炎等因素均可破坏反射性泪腺或其腺管导致干眼。再者,糖尿病患者为末梢神经麻痹,反射性引起泪液不足致干眼症。另外患有类风湿性关节炎和某些过敏性疾病等人群干眼症的患病率高于一般人群。长期在空调环境内工作,经常使用电脑或夜间驾车等,在此种情况下由于注意力过于集中,睑裂暴露面积增大,瞬目频率减少,泪液蒸发增加而引发干眼症的发生。长期服用抗高血压药、抗组织胺类药、利尿剂等可致干眼症。眼部长期使用多种眼药水,其中含有苯扎氯铵防腐剂等亦可对眼表上支细胞产生毒性,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造成角膜上皮点状剥脱从而影响泪膜的功能。最后,屈光不正或行准分子激光屈手术后、吸烟、游泳等可出现干眼症。 二、健康教育 虽然干眼症是眼科常见病之一,但仍有不少人对其的防治毫无常识,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中以及老年人中,即使在一些文化程度较高的人中也缺乏这方面的知识。因此,加强干眼症防治知识的宣传普及工作非常重要。我们可以采取公共卫生的防治途径,例如进行卫生讲座,利用门诊宣传栏、健康指导手册、报刊、杂志、广播等媒体进行科普健康教育,以提高患者的自我保健及防治知识。让患者了解当眼部出现不适时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此外,干眼症的控制与缓解在于预防为主,早诊断、早治疗才能确保疗效。由于干眼症导致的不适会给患者的生活和学习带来不便和影响,从而给患者心理造成一定的压力,成为思想负担。同时大部分干眼症都在门诊诊治,因此护士可以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文化程度及接受能力有针对性地讲解干眼症的相关知识,使其了解治疗的目的及方法,并指导患者正确用药以缓解不适症状。同时给予情感支持以消除患者的疑虑,减轻患者的思想负担,积极配合治疗并定期复查。 三、生活起居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及规律的作息时间是非常重要的,保证充足的睡眠不熬夜。指导患者科学安排工作提倡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做到劳逸结合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及户外活动若在室内游泳池游泳者应戴护目镜以防含氯消毒液对眼部的刺激而加重症状。佩戴角膜接触镜者夜间睡觉时要取出因为睡觉时泪液个泌减少致角膜镜片干燥可破坏角膜泪膜结构加重干眼症状对长期操作电脑或行近距离用眼工作者如文秘人员其工作时问不宜过长最好每隔60min休息10~15min远眺5m以外的景物或观赏绿色植物以缓解眼疲劳同时为减轻干眼症状操作电脑时双眼与显示器的高度应平视或轻度向下注视荧光屏距离40~60cm为宜屈光不正者须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戴淡黄色镜片保护眼睛有助于增加舒适度适时局部滴无防腐剂的人工泪液或经常闭眼休息片刻可缓解干眼症状冬季气候干冷时或风沙大时外出可戴护目镜以保护眼睛以免眼部水分蒸发过快致眼部干涩不适加重干眼症状。室内舒适温度为18C~21°C相对湿度为60%因空调环境或使用暖气的空气比较干燥为增加空气的湿度可在室内放置大叶绿色植物可使用加湿器以保护空气的湿润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可降低对眼表的损害维持眼表的水分对无明显环境因素影响的患者应积极寻找病因并采取对因治疗措施如积极治疗眼部病症勿盲目用药等以免加重症状致使病情恶化降低视力。 四、治疗 对于绝经期妇女性激素紊乱引起的严重干眼症可在医生指导下用激素替代疗法治疗。对于一些无法治愈的干眼症需指导患者选择适合自己使用的不含防腐剂的人工泪液以缓解症状增加舒适度。干眼症主要由泪液生成多少、泪液质量、排泄多少三种因素所致因此明确诊断去除病因对改善干眼症状尤为重要如某些干眼症由药物、眼部感染和戴角膜接触镜所引起一旦消除原因后症状即可减轻和消失对于睑缘炎者使用抗炎药如环孢霉素可减轻泪腺睑板腺管及结膜的炎症从而使泪液分泌正常并定期热敷及行睑板腺按摩以及清洗睑缘有助于睑缘的睑板腺管开口通畅促进泪液的脂质分泌覆盖眼表稳定泪膜。另外,OPT治疗是新兴的一种治疗方案,可以开放睑板腺功能,治疗效果深受患者肯定。
  • 18
    2024/06
    科普知识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糖尿病视网膜疾病(DRP〕是指由糖尿病引起的对视网膜血管的损害,引起视网膜循环障碍,造成局限性视网膜缺氧症。是50岁以上人群致盲的主要眼病之一。 一、病因 糖尿病主要损害视网膜微血管,使其内皮细胞受损,失去屏障功能,发生渗漏,微血管闭塞产生微动脉瘤,视网膜缺血缺氧,最终形成视网膜新生血管。 二、主要临床表现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被广泛分类为非增生性和增生性。 1.症状:早期无自觉症状,病变进展到黄斑后有不同程度的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前黑影飘动和视野缺损。 2.体征: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的眼底特征是微动脉瘤、视网膜小出血点,以及视网膜水肿。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眼底特征是新生血管形成,造成视网膜前出血、玻璃体积血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三、各种相关检查 眼底检查、眼部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 (1)检查前充分散瞳,散瞳后嘱患者注意休息,防止由于散瞳后视物不清造成摔倒等意外事件发生。 (2)检查时消除患者紧张情緒,指导患者检查体位。 (3)检查后嘱患者勿做揉眼等动作,以免影响次日进行的手术(一般是抗VEGF治疗或眼底激光)。 四、治疗原则 (1)严格控制血糖。要据患者的病情、经济情况、药物的适应症及毒副作用等为患者选择价格低廉、效果好、副作用小的洽疗方案,使患者坚特合理用药。 (2)频繁发生的低血糖也可使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加重,所以要指导患者熟悉低血糖的常见表现、预防方法及处理指施,备好饼干等食物。 (3)定期复查眼底情况。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