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消化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消化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0
    2019/04
    腹泻反复不见好,竟是胆管癌惹的祸
    吴叔叔在过年期间不知原因地开始出现腹泻,每日10余次,以为是吃坏了肚子导致的肠炎,在药店买点止泻药服用,刚开始腹泻次数稍微减少了些,但维持不了几天,又开始每日10余次腹泻,后又到当地卫生院打了消炎针,腹泻好了几天,但不出意外,腹泻又开始作祟了,就这样反复反复1个多月,吴叔叔体重下降明显,脸色蜡黄。 于3月02日吴叔叔至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治疗,接诊医生黄敏发现吴叔叔皮肤巩膜黄染明显,遂问其家人,吴叔叔皮肤颜色改变什么时候开始的,都说他一直这样,没变化啊。进一步问小便颜色如何,吴叔叔说非常黄,他还疑惑,我每天喝很多水,小便为什么还这么黄。之后行腹部彩超及肝功能发现胰腺增大,胆红素非常高,进一步肝胆胰CT及MRI提示胆管癌。虽然经过护肝,退黄,营养支持等积极治疗,仍旧没挽回吴叔叔的生命。 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医生黄敏说:慢性腹泻这种情况在临床中很常见,很多人不重视,都当作吃坏了肚子,慢性肠炎等病在治,只有当身体出现明显问题才到医院诊治,其实腹泻不一定只是大肠疾病导致的,还有比如肝脏,胆囊,胰腺疾病,糖尿病等均可引起,所以黄医生呼吁大家当出现腹泻,短时间不能好转,一定及时来医院规律就诊,不要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 20
    2019/03
    大便潜血阳性不容小视
    谢爹爹今年67岁,1年前因咳嗽、咳痰在呼吸内科住院时当时检查大便潜血阳性,医生住院期间建议完善肠镜检查,但是谢爹爹当时气氛的说“我大便好得很,又没拉肚子、肚子不舒服的,医生就是瞎说!”然而,今年谢爹爹因腹胀到我科住院,再次建议谢爹爹完善胃肠镜检查,刚开始谢爹爹打死也不肯,“我就是消化不良,给我打点针、吃点药就行啦!”。最终反复跟家属及谢爹爹做工作,最后终于同意啦,完善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直肠有多发息肉,其中乙状结肠一大块侧向发育性腺瘤,当时做手术跟家属谈了考虑局部不排除有恶变,最终做了乙状结肠侧向隆起性病变的ESD手术,但术后果真病检报告提示局部可见高分化腺癌,这种情况一般要追加外科手术。这下谢爹爹傻眼了,懊悔万分,应该早点做肠镜检查,不至于小息肉恶变到还要做外科手术。 这种情况在临床很常见,很多健康人体检时发现大便潜血阳性,一定要引起重视,一般大便潜血阳性可能存在胃肠息肉、消化性溃疡、胃肠道其他各种病变,建议大便潜血阳性到消化内科专科就诊,胃肠息肉等病变早期根本没有症状,等到大便出现改变,甚至有腹胀症状,疾病诊治的过程代价就大了,不要因小失大!
  • 13
    2019/02
    胃切除术后不复查,消化道出血险丢命
    62岁的王老伯年轻的时候因为喝酒胃溃疡大出血做了胃大部切除的手术,术后也没有戒酒,时不时小酌两杯,觉得不舒服了就到药店买点胃药吃,三十年过去了,一直没有什么大毛病,对医生交代的要复查胃镜的事情根本没在意,最近因为咳嗽咳痰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打了消炎针以后咳嗽好多了,准备出院了,不料却突发大量呕血,险些丢命,呼吸科医师请消化内科医生急会诊,消化内科医生给王老伯做了急诊胃镜,胃镜进去发现当年手术的吻合口上有一个溃疡,溃疡上面有一个血管断端正在喷血,消化内科医生立即做了胃镜下止血,在溃疡面上打了夹子,血暂时止住了,术后再配合药物治疗,经过一周的禁食和治疗王老伯的胃出血最终止住了,免去了再开一刀的创伤。 消化内科刘维洁医生提示,像这种手术后的吻合口很容易出现血管畸形,术后的胃失去正常生理结构,吻合口极易出现溃疡,甚至容易出现癌变,术后定期复查胃镜很有必要,像王老伯这样的残胃溃疡出血,溃疡面上还有血管断端,止血是比较难的,有时候还免不了再做一次外科手术,及时的行内镜下治疗再配合药物治疗很关键。
  • 30
    2019/01
    反复检查、及时救命
    很多人到医院就诊时会发现有些医生喜欢开检查,明明上个月才做过的检查,甚至上周才做过的检查,还让再查,都觉得就是医生为了提高收入才这么做的,甚至认为医生没有医德,可家住汉口的康阿姨却因为这反复检查而捡回一条命。 康阿姨这一周反复发作胃痛,伴有反酸,胸骨后闷胀,到家附近医院就诊,医生给查了心电图和心肌酶,结果是正常的,建议做个胃镜,康阿姨的侄姑娘刚好在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上班,于是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准备直接做个胃镜,可医生接诊后却让她去复查一个心电图,这刚做完不到2天就让复查,康阿姨心里直嘀咕,但想着自己人也不会随便乱开检查,就又去做了一个心电图,结果出来却让她一身冷汗,两次心电图完全不一样的结果,这次心电图直接报的下壁心梗,康阿姨也立即被送到了心血管科接受治疗。如果当时直接去做了胃镜,后果不堪设想。    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刘维洁医生介绍,一个简单的腹痛背后有着无数的病因,并不像我们以为的那么简单,医生一般都会仔细询问病史,评估病情,作出合理的安排,做胃肠镜之前,不同的人会安排不同的流程,而如果医生让复查那也都是有原因的,关键时刻能拦下风险挽救生命,像康阿姨这样的例子在医院其实不少见,所以千万要相信医生,医患本是一体,同心协力才能共同对抗病魔。
  • 26
    2018/12
    咽痛竟查出胃恶性肿瘤
    长期在外地带孙子的王阿姨1个月前回武汉省亲,跟家人提起经常觉得咽喉部疼痛不适,吃了治疗咽炎的药也总是反反复复的,但也没有其他不舒服,家人不放心建议到医院就诊,于是王阿姨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五官科,五官科了解病程后建议消化内科就诊,于是王阿姨来到消化内科,接诊邹艳丽医生建议胃镜检查,王阿姨不知道为什么咽痛要查胃镜,邹医生说最常见的是胃食管反流病导致的咽炎,可以有咽干、咽痛的症状,40岁以后建议做一个胃镜检查,排除其余病因。王阿姨犹豫再三后同意了胃镜检查。胃镜结果报的是胃溃疡,可医生拿到胃镜结果后却立刻安排了王阿姨住院治疗,说这个溃疡还要进一步检查,王阿姨再很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经过进一步的检查竟诊断了胃恶性肿瘤,安排了手术治疗。    邹医生建议,临床上很多疾病的早期症状都不典型,单纯体检查出早癌的情况在临床上也是常见的,中老年人有症状了还是建议积极检查,早诊断早治疗。
  • 26
    2018/12
    老人11年前胃癌做胃全切后出现反流 医生变“女儿”
    “结果出来了,非常感谢谭医生,一定要替我转达!”近日,医院监察科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11年前,丁同生被诊断出胃癌,做了胃全切手术。从去年开始,丁同生反复出现反流反酸、烧心乏力等症状,今年4月,他住进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医生谭洁接诊该病人后,化身为“女儿医生”,让独自一人看病的丁同生感到仿佛女儿在身边一样亲切。 今年69岁的丁同生,11年前被诊断出患有胃癌,做了胃全切手术。10多年来,他在饮食、生活各方面非常注意。从去年开始,丁同生开始出现食道反流反酸,伴有呕吐、烧心、贫血、乏力等症状。今年4月份,他独自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 “胃镜检查结果不理想,怀疑患者食道有早期的肿瘤病变。”消化内科医生谭洁说。 “我吃糯一点的米或者喝汤后,特别容易反流。”住院时,丁同生将困惑告诉谭洁。谭洁耐心回答:“您现在有反流症状,食管有病变可能,不建议吃特别稀的,尽量吃软一些的食物,吃完后更不要立刻坐着、躺着。”在病房时,谭洁一有空便会来丁同生病床前,解答他的疑问。两个星期后丁同生出院,谭洁更是主动添加微信,便于他以后随时告知病情。 谭洁说,由于没有胃,反流的症状会时常存在,加上长期受食道炎症的刺激,丁同生食道情况需要密切监测,因此跟踪服务必须做到位。“患者年近70,自己来回跑医院肯定不方便。”谭洁说,为了方便老人,一些检查结果,她会直接微信上告知。老人有任何不舒服的,都可以在微信上进行交流。 前不久,丁同生身体各项检查结果出来,均显示正常。丁同生说,谭医生每一个针对性的建议他都会记下来。血检出来后,自己直接将结果拍照发给谭医生,谭医生特地嘱咐他,贫血症状缓解,这段时间可以暂停服用补铁的药物。此外,肝肾功能和肿瘤指标的检查结果均显示正常。“得知这些,我身心都放松了,压力也全部得到释放。”丁同生哽咽着说,谭医生像自己的女儿一样,内心十分感激。
  • 14
    2018/11
    全身皮肤瘙痒,竟不是皮肤问题!
    家住武昌的李大姐8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全身皮肤瘙痒,夜间明显,无皮疹,严重影响了她的生活,致使李小姐反复就医,由于其是易过敏体质,一直按寻麻疹治疗,长期口服抗过敏药,但始终未见好转。1月前李小姐自觉容易疲劳,乏力无精神,小便颜色变得深黄。遂至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检查发现肝功能异常,进一步检查排除甲肝、乙肝、丙肝、戊肝等病毒感染,行肝病自身抗体提示部分抗体阳性,最后行肝穿刺活检诊断为原发性胆汁性硬化,给予对症治疗后皮肤瘙痒、乏力、尿黄症状得到改善。  消化内科黄敏医生介绍,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是一种慢性肝内胆汁淤积性疾病,其病因未明,可能与遗传因素免疫异常有关。主要发生于女性,占90%,30%-40%患者无明显症状,最常见的症状是乏力和皮肤瘙痒,乏力缺乏特异性,而皮肤瘙痒是该疾病的相对特异性症状,其与胆汁淤积有关。早期患者可无黄疸,明显黄疸往往是该疾病较为晚期的表现,因此该病早期不易识别。 提醒广大患者,当出现皮肤瘙痒无法用皮肤过敏等病因解释时,因尽早至消化内科就诊,警惕肝病可能,早发现,早治疗。
  • 14
    2018/11
    91岁婆婆肠道巨大腺瘤,做肠镜切除瘤子免去手术创伤
     家住武泰闸的王婆婆今年91岁,半年前开始感觉肚子胀,解大便也开始不顺畅,自己买了些健胃消食的药吃了,没什么效果,也去医院看了门诊,医师看婆婆年纪大就给开了促消化和通便的药物吃,但却总不见好,而且解大便是越来越困难了。折腾了半年,后来听说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给八九十岁的老年人做过胃肠镜检查,于是决定去检查检查,到三医院消化科医师先安排了拍片子,居然发现有点肠根阻,虽然婆婆年纪大,但三医院消化内科还是给婆婆做了肠镜,发现肠道里有一个带蒂的巨大腺瘤,医师告诉婆婆腺瘤是良性的,但它体积太大已经诱发了肠梗阻,建议切除。婆婆很害怕,说:“这么大年纪开口子怕切肠子要回不来了!”接诊但医师告诉不用做外科手术,而是在肠镜下就可以切除了。 消化内科韩峥主任在充分做好术前准备后给王婆婆做了肠镜下的腺瘤切除,切下来一个红枣大小的瘤子,手术很顺利,没有腹痛腹胀,2天后就吃稀饭了,也可以下床活动了,恢复很好,术后解大便也正常了,肚子也不胀了。 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医生介绍,随着肠镜检查的大力开展,肠道息肉及腺瘤的病人越来越多,腺瘤是有一定癌变的可能的,发现了建议切除,而且还要定期复查;现在胃肠镜下的治疗手段越来越多,都是微创,创伤小、恢复快,但前提是瘤子还没有恶变,所以如果有消化道症状了还是要建议早检查早治疗。
  • 24
    2018/10
    “巨大胆囊”竟是止痛药惹的祸
    75岁的杨爹爹因右上腹胀痛2周来武汉市第三医院门诊就诊,当时在门诊做腹部彩超提示胆囊肿大,长径达14.5cm,胆囊内却仅有1个0.3cm的结石,伴胆总管上段扩张,随后杨爹爹就住院治疗了。但入院后完善血常规、C反应蛋白、血沉、肝酶谱、胆红素均正常。腹部增强CT及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提示胆总管扩张明显,胆囊及胆管内及周围未见结石及肿瘤,且经抗感染治疗1周后复查腹部彩超胆囊并未变小,爹爹症状亦未见缓解。那么问题来了,是什么原因导致胆囊如此大。接着经商量后决定给爹爹做超声胃镜,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朱庆曦副主任医师发现爹爹胆管全程扩张,但惊讶的发现患者oddi括约肌狭窄。后仔细询问爹爹病史,爹爹因双手关节疼痛长年服用泰勒宁(氨酚羟考酮片),该药为阿片类止痛药,影响胆囊收缩及导致oddi括约肌痉挛,反复刺激导致括约肌狭窄,胆汁排泄不畅,从而导致巨大胆囊。最后韩峥副主任医师给爹爹做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行oddi括约括约肌切开术,术后一段时间患者腹痛缓解,胆囊也逐渐变小,最后康复出院了。 武汉市第三医院黄敏医师介绍胆囊肿大,最常见原因为结石和肿瘤,当然也有少见原因比如药物、先天解剖异常,如果发现胆管结石或胆管狭窄等可首先做超声胃镜明确,然后可行ERCP下取石、放支架引流、切开引流等微创治疗,手术创伤小,同时治疗效果也能取得满意
  • 24
    2018/10
    胰腺炎小伙住院天天偷点外卖,送货备注不要让护士看见
    30岁的小张(化姓)半个月前因剧烈腹痛、腹胀被诊断为急性胰腺炎,当即住院接受治疗。然而,治疗一周后,小张的症状不仅没有缓解,血糖难以控制,每天早晨肠胃里更是引流出很多莫名液体,让医护人员疑惑不解。15日,一份送往病房的外卖解开了医护人员的疑惑。 小伙暴饮暴食患上高脂急性胰腺炎       半个月前,小张突发剧烈腹痛、腹胀,痛苦难忍。在女朋友搀扶下,他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经检查被诊断患有高脂急性胰腺炎,当天住院接受治疗。      “小张饮食习惯特别不好,喜欢暴饮暴食。”消化内科医生刘维洁说,“小张体形偏胖,患有2型糖尿病,入院时血糖高于20毫摩尔/升,是正常人的5倍多,被确诊为高脂急性胰腺炎。这类急性胰腺炎患者若不及时接受治疗,会导致胰腺出血坏死、多器官功能衰竭等,病死率高达15%。”       医生对小张采取了胃管负压引流、禁食、输液、胰岛素泵控制血糖等综合治疗措施。“禁食是急性胰腺炎早期治疗的基本原则,医护人员通过静脉输液的方法为患者提供营养”。 小张的女朋友说,他们长期在外地工作,这几天回来看父母。小张平时暴饮暴食,经常点外卖吃,尤其爱喝饮料。       插着胃管大口喝饮料 小伙不听劝偷点外卖       治疗一周后,管床护士发现小张的血糖控制不下来,症状还有恶化趋势。这让医护人员既疑惑又担心。 13日,消化内科护士长潘亚娟查房时看到令她惊讶的一幕——插着胃管的小张躺在床上正大口喝着雪碧。潘亚娟当即予以制止。在护士们“逼问”下,小张交代,每天靠营养输液的他嘴馋得不行,便在深夜趁着护士不在,偷点饮料解馋。原来,小张血糖难以下降,每天通过肠胃减压器引流出大量莫名液体,是饮料在作怪。“患者喝含糖量高的饮料会刺激胰腺,加重腹胀、腹痛”。 医护人员齐监督 一有外卖就拦下       “小张你又糊弄我!”15日晚10时许,潘亚娟刚走出病房,就看见身穿黄衣服的外卖小哥正拎着一份外卖要进来,遂将其拦下,对照姓名、床号,确定是小张点的。 “跟你强调了,你今天才拔下胃管,只能吃白稀饭!”潘亚娟指着订单上的“萝卜汤饭”和附赠的饮料说。“萝卜汤饭就是稀饭啊。”小张马上答道。       “那你为什么要在备注栏上写着‘不要让护士看见’?”潘亚娟又好气又好笑地问。后来,在医生、护士、小张父母的极力劝说下,小张只能乖乖地吃了白稀饭。       刘维洁解释,急性胰腺炎患者拔下胃管后,饮食上需要以白稀饭过渡。外卖的萝卜汤饭很烫,又含有油,患者暂时无法食用。      面对小张的“不自觉”,潘亚娟嘱咐管床护士和小张的家属看好小张,防止他再点外卖。经过进一步治疗及“监督”,小张于18日下午出院。
  • 25
    2018/09
    小便像茶,竟是高价保健品所致
    今年70多岁的张婆婆平时注意养生、保健,身体一向不错,最近却发觉小便颜色变深,呈茶色,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结果却显示她的肝功能中胆红素水平超过正常值两倍多,转氨酶更是超过了正常值的10多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经过接诊的消化内科陈爱方医生仔细询问,才知道张婆婆近期有些便秘,看电视上某种广告推销的保健品可以治疗老年人便秘,就和老伴每人花了5千元各买了一份,在家天天吃,大便是通畅了,却发现小便的颜色越来越深,直至出现茶色。 陈医生介绍,每年因为盲目服用保健品导致肝功能异常甚至肝功能衰竭而就医的患者不在少数,以中老年人为主。肝脏是人体的“化工厂”,具有解毒功能、代谢功能、免疫防御等功能。药物性肝损伤是在药物使用过程中,因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由于特殊体质对药物的超敏感性或耐受性降低所导致的肝脏损伤。临床上可表现为各种急慢性肝病,轻者停药后可自行恢复,重者可能危及生命。 药物性肝损伤的临床症状常常缺乏特异性,一旦出现无其他原因可解释的疲乏、恶心、呕吐、皮肤巩膜黄染、尿黄等,需当心是肝损伤的信号。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药物性肝损伤?陈医认为说,一是戒掉“没事乱吃药”的习惯,不要盲目相信市面上眼花缭乱的保健品。二是了解自己是否属于药物性肝损伤的高危人群,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酒精性肝病等。三是在服用任何药物时,注意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用药剂量、疗程、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等内容。四是做到合理用药,慢性病不要凭经验用药,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不可自行增加剂量或重复用药;不要随意使用偏方、减肥药、保健品、减少染发次数;用药需谨慎,切忌自行使用处方药。
  • 25
    2018/09
    胃溃疡不重视,最终追悔莫及
    家住武泰闸的覃大叔今年五十多岁了,最近五年经常胃不舒服,刚开始做了一次胃镜,医生说是胃溃疡,让他吃了2个月药,说吃完药复查胃镜,药一吃人就舒服了,覃大叔想着没事了,继续抽烟喝酒该吃吃该喝喝,后来胃又有点反复,自己到药店照着之前的药买了吃了就好了,也就没管了,姑娘看他总吃药就带他复查过一次胃镜,还是胃溃疡,医生还给取了活检,活检结果报的就是炎症,覃大叔就彻底放心了,想着就是胃溃疡,很常见的病,自己吃药就好了,再不用去医院折腾了,把医生叮嘱的复查胃镜的事情给抛到了脑后,又反复搞了2年,直到最近大家都说他瘦了,他自己也觉得胃口差了,于是回到医院去看医生,医生给开了胃镜复查,结果却让他追悔莫及,医生说溃疡癌变了,需要进一步做检查并手术治疗。 消化内科邹医生介绍,消化性溃疡主要分胃溃疡和十二指肠球部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一般不会癌变,但胃溃疡是有癌变风险的,一定要听医生的话定期复查,即使是取了活检报的炎症,因为活检也存在一定的概率问题,还是要复查,如溃疡治疗以后复查仍无明显好转需要进一步检查并再次取活检,早期的病变是可以通过胃镜下微创治疗来切除的,可以避免开腹行胃切除手术。即使是胃癌,用了治疗溃疡的药物症状也是可以得到一定缓解的,所以切不可大意。
上一页 12...8910111213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