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消化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消化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5/06
    吃饭就堵食管,差点诊断食管癌,居然只是食管过“紧”了
    “医生,我前天吃了顿红烧肉以后就觉得胸口堵得慌,2天了,感觉吃的饭还没下去,今天喝水都吐了,怎么回事啊?”,今年46岁的王女士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向邹医生诉起了苦,经过详细询问,邹医生发现王女士最近1年都有吞咽梗阻感,吃完饭就觉得胸口堵的慌的情况,刚开始还好,过一阵子就自己缓解了,她知道自己牙很不好,平时吃东西很随意,估计是吃东西没怎么嚼烂就吞了的原因,也没当回事,最近越来越重,尤其前天吃了顿红烧肉以后觉得堵了2天了都没有缓解,甚至喝水都开始吐了,才到医院来看看,邹医生安排了一个胸部CT检查,结果回报食管下段管壁增厚,管腔狭窄,食管中上段有扩张。邹医生告诉王女士要进一步检查,现在也不能吃东西,先打营养针,于是安排了王女士住院治疗。邹医生悄悄告诉家属,CT报食管下段壁增厚、管腔狭窄,很有可能是食管长东西了,要做胃镜和增强CT确诊。住院后马上给王女士安排了胃镜检查,胃镜进到食管下段果然发现食管堵了,狭窄的非常厉害,但是看着既不是良性的瘤子,又不像典型的恶性肿瘤,经过360度仔细观察发现不是食管长东西了,是被什么堵住了,于是医护团队用上了异物钳和圈套器费了很大的劲终于把堵在食管的东西取出来了,居然是一整块的大五花肉!取出食管里的东西后再次进行胃镜检查,邹医生发现王女士的食管下段比一般人要紧,胃镜要进到胃里面居然有明显的阻力,但是食管并没有长任何东西。胃镜检查后邹医生告诉王女士和家属不是食管癌,怀疑是一个叫“贲门失弛缓”的病,又进一步安排了食管测压和钡餐的检查,结果再次证实了王女士得的确实是贲门失迟缓。贲门失迟缓是指由于食管下段贲门部的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食管下端括约肌不能完全松弛,吃的食物无法顺利通过而滞留在食管的一种疾病。所以王女士才会这一年多来吃完饭就觉得胸口堵得慌,要不是误吞了这一大块五花肉给堵狠了估计还不会来医院检查。邹医生告诉王女士和家属,贲门失迟缓可以通过胃镜下做一个微创手术来治疗,因为是食管肌肉过于紧张不松弛,所以可以在食管壁上面打一个隧道,在隧道里把食管的一层环形的肌肉切开,起到放松食管的效果,手术做完再用几个小夹子把隧道口夹闭就可以了,超微创手术,基本不怎么影响生活,恢复也很快。经过医生详细的讲解和画图演示,王女士一家同意了手术治疗,手术很顺利,王女士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吃饭的感觉,再也不哽不堵了。 消化内科朱庆曦主任介绍,吃饭哽,饭后胸口堵都要来医院检查和治疗,不一定都是食管癌或者食管炎引起的,像贲门失弛缓就属于神经肌肉功能障碍导致的,虽然不是恶性病,但很影响生活,还是需要治疗,而目前胃镜下的手术“POEM”—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就是专治这个疾病的,POEM手术无皮肤切口,通过内镜下贲门环形肌层切开,最大限度地恢复食管的生理功能并减少手术的并发症,术后早期即可进食,由于POEM手术时间短,创伤小,恢复特别快,疗效可靠,是目前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的最佳选择。
  • 30
    2025/06
    自购通便药导致结肠黑变病
    李奶奶最近几年出现大便排出不畅,因为方便就到就近的药店买药吃,药店工作人员给患者推荐了芦荟胶囊。李奶奶吃药后大便排出通畅了。所以后来李奶奶只要大便排出不畅,就到药店买芦荟胶囊通便。刚开始通便效果还挺好的,但是随着用药时间越来越久,出现排便效果不如从前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遂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建议患者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腹痛腹胀的原因。患者完善肠镜后发现全结肠呈豹纹样改变,诊断为结肠黑变病。武汉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韩峥教授分析该病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服用蒽醌类刺激性的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这些药物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和黑色素沉着,从而导致结肠黑变病。这一类刺激性的泻药除了能够导致结肠黑变病以外,还会影响到肠道肌肉之内的神经元细胞,导致肌肉的蠕动更加缓慢,会加重便秘,从而造成对导泻药的依赖,不用药患者的便秘会加重。并且结肠黑变病,其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停用这一类的泻药以后,结肠黑变病的情况会有所改善。最后建议便秘患者要到医院进行规范诊治,以免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 30
    2025/06
    有“痔”者的新选择:内镜下内痔硬化治疗
    年满60岁的鲁女士,深受痔疮折磨20多年,平日里经常便秘,偶尔出现便后滴血的情况。俗话说“十人九痔”,近期鲁女士便秘症状越来越严重,伴随肛门出血的次数及量也越来越多,开始出现头晕乏力、心慌等循环血容量不足的症状。于是,鲁女士便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就诊并进行相关检查,血常规提示中度贫血,韩峥主任医师立即给鲁女士进行结肠镜检查,发现是由于其肛周多次痔核表面红色征明显,考虑III期内痔长期出血引起贫血。和家属沟通后,韩峥主任便对鲁女士进行了内镜下内痔硬化术,术后鲁女士除了感觉肛门稍坠胀外,无其他不适,术后两天便出院回家。 韩峥主任介绍:内痔是最常见的肛周疾病之一,人群中发病率约50%,主要症状有:便血,疼痛,肛周潮湿,瘙痒,脱垂等。近年来,随着内镜技术的发展,内痔硬化技术时间逐渐兴起,内痔硬化是内镜下将硬化剂注入到内痔痔核中,产生无菌性炎症反应,黏膜下组织纤维化,血管栓塞阻断痔疮血液供应,使痔块萎缩;松弛的黏膜可因纤维化而固定的肛管肌壁上。该项技术是一种微创治疗内痔的手段,结合了内镜的精准性和硬化剂的注射的治疗效果。尤其适合以出血为主要症状的内痔患者,具有安全性高,恢复快,创伤小,痛苦少等优点,已成为内痔治疗的重要选择之一。
  • 30
    2025/06
    元宵虽好,请勿贪嘴
    “医生,我肚子疼,上吐下泻,我快难受死了”。76岁的王先生一进消化内科诊室就虚弱的说到。消化内科蔡一珊医生接诊王爹爹后仔细询问爹爹情况,原来王爹爹连续2天都吃了很多元宵,结果出现了严重腹泻,还伴有呕吐。王爹爹纳闷的说:都说吃不干净隔夜的东西才容易拉肚子啊,我这吃的都是现煮的啊,怎么会拉的这么重呢。蔡医生解释道:元宵虽好,但可不能多吃,超过胃肠的承受能力就容易出现腹泻甚至呕吐。 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蔡一珊医生指出,元宵虽好,这几类人群可不能贪嘴。 1.糖尿病患者:汤圆含糖量较高,患者若贪图口福,可使血糖急剧升高,会加重病情。如果血糖稳定,也要控制数量,浅尝即可,避免血糖急剧升高,甚至并发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高血糖昏迷等严重急性并发症出现。 2.胃肠消化道疾病患者:元宵、汤圆是由糯米面做成的,粘度大、不易消化,食用后可加重消化功能不良者的胃肠道负担,导致胃痛、胃胀、嗳气、反酸、呕吐、腹泻等情况;对消化性溃疡者来说则会促使胃酸分泌增多,加重对溃疡面的刺激,严重者可诱发胃出血、胃穿孔等。 3.高血脂和冠心病患者:含有较高油脂的元宵或汤圆,会增加血液粘稠度,导致血压增高,从而增加血管和血液循环负担,严重的还可能导致心脏缺氧、缺血,诱发心绞痛。 4.老人及幼儿:由于老人吞咽反射比较迟钝,且牙齿多缺失、咀嚼能力退化,很可能因为快速吞咽而引起汤圆卡喉导致呼吸困难,甚至导致窒息。因此吃汤圆时要格外注意,不要一口一个,要细嚼慢咽。 5.幼儿吞咽反射和咀嚼能力尚未发育完全,且消化能力弱,吃汤圆很容易噎着。三岁以下的儿童最好不要吃汤圆。
  • 20
    2025/06
    胃里发现“小疙瘩”:神经内分泌肿瘤不可怕,科学认识是关键
    张女士在体检胃镜时发现胃部有一个小小的隆起,术后病理报告显示为“神经内分泌肿瘤”。这个陌生的医学名词让她瞬间紧张起来:“是癌症吗?需要手术吗?会转移吗?” 其实,神经内分泌肿瘤并不可怕,关键在于科学认识它。神经内分泌肿瘤(NET)是一类起源于神经内分泌细胞的肿瘤,可发生在全身各处(如胃、肠、胰腺等)。它属于“惰性肿瘤”,多数生长缓慢,恶性程度较低,但少数可进展为恶性。根据分化程度和生长速度,可将其分为G1、G2、G3三个等级。胃部的NET通常与胃酸分泌异常(如萎缩性胃炎)有关,多数为G1级,预后良好。胃镜是发现胃NET的“金标准”,通过活检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可明确诊断。小而低危的可内镜下切除,大或高危的需要手术切术。 神经内分泌肿瘤不等于胃癌,不用过度焦虑,它更像一个“慢性问题”,而非“洪水猛兽。科学随访、规范治疗,完全可以与之和平共处。如果您或家人遇到类似情况,请务必与消化科医生充分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
  • 31
    2025/03
    慢乙肝患者要不要打干扰素?怎么打?
    目前针对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治疗的药物主要为核苷(酸)类似物( NA )和干扰素。核苷(酸)类似物,虽然可以实现HBV-DNA转阴,部分患者可以实现大三阳转为小三阳,但难以实现乙肝表面抗原(HBsAg)转阴,并且停药后复发率高。而干扰素不仅能直接抑制病毒复制,并且具有调节机体免疫的作用,此外干扰素还有抗增殖、抗肿瘤的作用,对延缓肝硬化进展和降低肝癌的发生,改善远期预后也具有良好的作用。因此,“要不要打干扰素?怎么打?”也成为了部分乙肝患者的困扰。 什么是干扰素? 干扰素是一类由免疫细胞产生,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等多种作用的糖蛋白。得益于基因工程研究和工艺的进步,我们现在可以实现干扰素的批量生产,并使其能在体内较长时间发挥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聚乙二醇干扰素α”,又叫长效干扰素。 要不要打干扰素? 要不要打干扰素,首先我们得明白干扰素能为我们带来什么?核苷类药物和干扰素都是指南推荐的一线抗病毒药物,两者都具有优异的抗病毒效果,都能用于慢乙肝的治疗[1]。但相较于核苷类药物,干扰素还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可以实现表面抗原消失(乙肝转阴):也就是实现慢乙肝临床治愈,摘掉乙肝“帽子”的人群。指南中明确指出,基于聚乙二醇干扰素α的治疗方案,可以使部分慢乙肝患者实现表面抗原转阴,实现临床治愈。 能尽可能降低肝癌风险:除了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的作用以外,长效干扰素具有抗增殖、抗肿瘤的作用。研究表明,长效干扰素可以在核苷类似物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慢乙肝约90%的肝癌发生风险。对于肝癌高危人群,长效干扰素预防肝癌的效果也明显优于核苷类药物。也有研究认为,经过干扰素治疗后,即便没有实现临床治愈,也能降低肝硬化和肝癌风险。 特殊人群的抗病毒治疗:部分慢乙肝患者使用核苷类药物期间,会出现应答不佳或者低病毒血症的情况。表现为即使长时间规范使用核苷类药物,HBV-DNA依旧能够检测到,对于这部分患者,可以联用长效干扰素,增强抗病毒抗病毒治疗效果。 我能打干扰素吗? 根据指南,以下几种情况是长效干扰素的绝对禁忌证: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基础疾病。也就是说,符合以上条件之一的患者,一般是不能进行长效干扰素治疗的。 而甲状腺疾病、既往有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代偿期肝硬化属于干扰素的相对禁忌证,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态、风险和收益进行综合评估。 干扰素的使用方法 聚乙二醇干扰素α是皮下注射给药,注射之前需肉眼观察液体,如果发现液体出现颗粒或颜色改变,应该弃用。推荐注射部位是肚脐周围或者大腿外侧。 另外,长效干扰素需要在2-8摄氏度进行低温保存,一般为每7天使用1次,具体需要多少天则需要听从医生的意见。如遇到特殊情况,无法按照常规时间进行注射,可以告知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提前或延后一天注射也是可以的,后续按照常规时间注射即可,一般不影响整体的治疗效果。 干扰素要打多久? 一般情况下,干扰素需要每周注射一次,整个疗程为48周,也就是1年,不过具体的疗程也可能会根据每个人的病情、身体状态、用药后的反应进行缩短或延长。就比如说,如果表面抗原下降明显,但原本比较高,48周也没有实现转阴,可以延长治疗时间。
  • 31
    2025/03
    结肠癌早筛,早发现、早治疗
    近日52岁的魏先生因腹胀、胀气于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行肠镜检查提示乙状结肠侧向发育型腺瘤,经韩峥主任医师诊断后及时行结肠腺瘤ESD治疗,术后病理结果提示管状腺瘤并局部高级别上皮内瘤变,蒂部及切缘未见癌变。这个结果令魏先生大吃一惊,就是轻微的腹胀怎么就检查出结肠早癌呢?韩峥主任医师及其团队向魏先生沟通病情,其实魏先生属于幸运人群,这次检查发现的结肠早癌非常及时,经内镜下切除治疗后可以达到完全治愈的效果,这也是魏先生及早筛查并治疗规避了中晚期结肠癌预后差的风险。” 结肠癌属于消化道肿瘤发病率很高的类型,其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升高,其中早期结肠癌症状不典型,容易被忽视,而中晚期结肠癌预后差,且对家庭及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所以结肠癌早期筛查非常重要.目前一般建议一般风险人群年龄>45岁,高风险人群(包括结肠癌或腺瘤性息肉家族史/炎症性肠病病史等)均应早期接受第一次结肠镜检查.根据肠道检查情况联系医生制定定期及个性化筛查计划.
  • 26
    2025/03
    隆起性病变还需考虑它
    近日,三十出头小伙子肖某过年后一直腹胀,总以为是过年吃油腻了,自己锻炼身体,控制饮食,药物治疗效果都不好。在朋友的介绍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 首义院区消化内科郭芳主治医师查看病人后建议患者还是完善胃肠镜检查进一步明确胃肠道情况,结果在十二指肠球降结合处见一大小约10*15mm的隆起性病变。进一步完善超声内镜并行内镜下治疗,病变的病理结果提示为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内镜治疗病人腹胀明显缓解,短时间内就出院了。 消化内科副主任刘蒙介绍,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总发病率低,我国发病率为0.4%-0.51%,多见于男性。常规内镜下多为呈现边界明确的、白色或发红色调的较低的隆起的病灶。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可表现为腹痛、腹胀和反酸等,一部分患者甚至无不适症状,但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存在引起消化性溃疡、出血、穿孔、肠梗阻情况,甚至存在恶变可能。因此发现十二指肠胃黏膜异位还是需要进一步治疗。 当年轻人出现有胃肠道不适症状时,特别是药物治疗无效时还是要积极完善胃肠镜检查,同时也要积极锻炼,改变生活习惯。
  • 26
    2025/03
    自购通便药导致结肠黑变病
    李奶奶最近几年出现大便排出不畅,因为方便就到就近的药店买药吃,药店工作人员给患者推荐了芦荟胶囊。李奶奶吃药后大便排出通畅了。所以后来李奶奶只要大便排出不畅,就到药店买芦荟胶囊通便。刚开始通便效果还挺好的,但是随着用药时间越来越久,出现排便效果不如从前了,甚至有时候会出现腹痛、腹胀的情况。遂到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接诊医生了解了患者的病情后,建议患者完善相关检查以明确腹痛腹胀的原因。患者完善肠镜后发现全结肠呈豹纹样改变,诊断为结肠黑变病。 武汉市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韩峥教授分析该病常见的原因是长期服用蒽醌类刺激性的泻药,如番泻叶、大黄、芦荟等,这些药物会刺激肠道蠕动,从而促进排便,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肠道上皮细胞损伤和黑色素沉着,从而导致结肠黑变病。这一类刺激性的泻药除了能够导致结肠黑变病以外,还会影响到肠道肌肉之内的神经元细胞,导致肌肉的蠕动更加缓慢,会加重便秘,从而造成对导泻药的依赖,不用药患者的便秘会加重。并且结肠黑变病,其结肠癌的发病风险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在停用这一类的泻药以后,结肠黑变病的情况会有所改善。最后建议便秘患者要到医院进行规范诊治,以免给自己造成不良影响。
  • 31
    2024/12
    迷路的胆囊结石
    近日,56岁的吕先生因为不停呕吐住进了武汉市第三医院。1个星期前吕先生觉得胃部又疼又涨,到附近医院做了个胃镜,诊断慢性胃炎,医生也给了口服药物治疗,可是治疗2天仍不见明显缓解。周末的时候,吕先生自己喝了点中药后出现恶心、呕吐,吃啥吐啥,喝水都吐,不得已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就诊。 住院后医生通过CT检查发现吕先生胃里都充满了食物和胃液,十二指肠降部有一个异物将十二指肠堵得严严实实的。这个异物呈椭圆形,大小约3×4cm,质地坚硬,正是这个异物堵塞了十二指肠,导致胃内的食物不能排空,才使吕先生吃啥吐啥。奇怪的是吕先生前些天做胃镜并没有看到啥异物,现在怎么突然在十二指肠出现了一个异物呢?负责吕先生治疗的陈明涛医生详细询问病史,吕先生近期没有进食过柿子、山楂等容易形成胃结石的食物,排除及胃结石可能。再通过仔细研判CT,考虑这个异物应该是胆囊结石。 胆囊结石不应该是在胆囊里面么?怎么会跑到十二指肠内并堵塞十二指肠呢?吕先生以往身体健康,平时也没啥症状,也没做过体检,以往有没有胆囊结石不得而知。医生推断,吕先生既往应该患有胆囊结石,只不过因为结石巨大,也没有引起症状,所以没有引起吕先生注意。但是巨大的结石长期压迫胆囊和胆囊周围的十二指肠,最终穿破胆囊壁和十二指肠壁,掉到十二指肠堵塞了十二指肠。吕先生面临两个问题,一是十二指肠梗阻,导致吕先生无法进食,二是胆囊穿孔和十二指肠穿孔,两者之间形成了窦道,胆汁可以经由这个异常通路排到十二指肠,同时由于这个异常通道较大,吃下去的食物及自身分泌胃液也可以经由这个通道进入胆道系统甚至入侵到肝脏,引发严重的感染。万幸的是吕先生目前还没有严重感染。经过消化内科和胃肠外科详细分析和谈论,定下来两步走的治疗方案。第一步先解除十二指肠梗阻,移走胆囊结石。这个移走的方法也有诸多困难,因为胆囊结石很大,通过胃镜直接取出来完全办不到,直接外科手术取出来对患者创伤也很大,最后想到了泌尿外科常见的激光碎石,借用激光碎石的设备,通过胃镜将结石一点点弄碎,通过肠道排出体外。经过4个多小时的碎石,谭洁主任医师和她团队的终于解除了吕先生的消化道梗阻。再经过几天的抗炎治疗,恢复饮食,术后第三天吕先生终于吃了这一周以来的第一顿饭。目前吕先生已经出院了,根据外科医生的建议,过三个月后,吕先生还得再次住院,切除胆囊,修补十二指肠的穿孔。这期间吕先生必须严格遵守医生的饮食指导,避免节外生枝。 胆囊结石本该老老实实待在胆囊里,可是吕先生的胆囊结石却跑到了十二指肠里,让吕先生大病一场,面临多次手术。平时定期体检,发现问题及时治疗,不能因为自觉身体很好,忽视了对自身健康的定期检查,不然可能面临严重后果。谭洁主任医师和她的团队用精湛的医术,让患者减少了一次外科手术,减少了患者的痛苦、吕先生出院后高兴的给谭洁主任团队送来了锦旗以表感谢。
  • 31
    2024/12
    患者腹痛、恶心呕吐不止,自认为是胃病,最后竟却是“”胆囊结石漏到了十二指肠”
    10月吕大伯断断续续进食后上腹痛,好一阵坏一阵,没当回事,2月来反复发作,12月初吕大伯行普通胃镜检查发现胃十二指肠未见明显异常,接诊的医生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黄敏医生考虑胆石症可能,反复追问病史,都否认胆石症,但黄敏医生还是建议患者完善腹部彩超明确诊断,之后才能对症下药,但吕大伯坚决认为他就是胃的问题,仍要求口服胃药,拒绝进一步检查。 12月中旬患者腹痛、反复恶心呕吐不止,进食即吐,遂紧急入院,入院后完善腹部CT发现胃潴留,十二指肠球部竟突然出现高密度影,大小为4cm*2.5cm,考虑结石可能,胆囊缩小,胆囊周边渗出明显,胆囊部分似乎与十二指肠粘连。经过胃肠减压、补液、营养支持等治疗。患者腹痛、恶心呕吐明显缓解,但十二指肠卡着大石头,无法进食呀。那吕大伯究竟是什么病导致的呢,下一步该怎么办。 于是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谭洁主任立即紧急启动多学科联合讨论(MDT),考虑患者是少见病胆囊十二指肠篓导致的,治疗手段包括外科手术、内镜下碎石。对于多数患者建议尽早行外科手术治疗,先行肠切开取石,延迟胆囊切除+篓修补术,风险较大,费用相对较高;其次是先内镜下碎石术解除梗阻,手段包括取石网篮、激光碎石等,但患者结石较大,结石成分不明,十二指肠球部操作空间小,内镜室常用激光穿透力不够,治疗效果又不肯定。吕大伯表示自己一个人生活,还有一个弟弟要照顾,经济困难,想先用最经济的方法解决吃饭的问题,这时陷入两难境地。这时谭洁主任充分结合患者的诉求以及患者病情考虑,用泌尿外科常用钬激光,它虽然较细,但碎石效肯定,患者表示充分信任。于是在手术室经内镜细小的钳道,用细细的钬激光一点点碎石,反复多次滔出部分较大碎石块,避免二次伤害,过程近3小时。患者第二天即可经鼻空肠营养管打营养液,经过4-5天观察,患者病情稳定,复查CT未见明显穿孔及渗出,之后患者可经口进食,患者病情明显好转。并且患者手术费用仅花费1000余元,大大帮患者节省了费用。 谭洁主任表示,胆囊十二指肠瘘并幽门梗阻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胆道疾病,它可能因为胆囊结石的长期刺激和炎症导致胆囊与十二指肠之间形成异常通道,进而引发幽门梗阻。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在临床当中并需结合患者的背景、病情等,选择适合患者的方案,做一个有温度的医生。另外门诊中很多人认为腹痛、恶心呕吐都是胃的毛病,往往忽视了肝胆胰疾病如胆石症、肝脏肿瘤、慢性胰腺炎等,人们往往认为胆胰疾病如胆石症、胰腺炎等,应该有发热、急性右上腹绞痛、黄疸等急性发作症状,但其实很多肝胆胰疾病平素就有些慢性症状,比如进食后上腹痛、饱胀感、不想吃东西、打嗝、消化不良等,因此专家呼吁如果出现一些上消化道症状,先要尽早弄清楚病因,最简单的就是完善腹部彩超,明确有无肝胆胰疾病可能,如腹部彩超正常,但症状仍反复发作或口服药物效果不佳等情况,及时完善胃镜等其他检查明确诊断,最后才能对症下药。同时提醒对于有胆囊结石的患者,应定期检查随访,及时发现及处理高危因素,避免严重并发症发生。
  • 31
    2024/12
    保“胃”健康,一生无“幽”
    78岁的王爹爹因为腹胀于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消化内科就诊,平素还有反酸烧心,吃一点就饱了,平常大便也不好。陈小丽医生仔细询问病史后给他安排了幽门螺旋杆菌检测和胃肠镜检查,胃镜提示有慢性萎缩性胃炎,13碳呼吸试验提示阳性,经过四联抗幽门螺旋杆菌治疗之后,王爹爹的腹胀症状明显好了,大便也好了,如今复查13碳呼吸试验阴性,言语中满怀感激。 幽门螺旋杆菌是一种常见的胃部致病菌,与多种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包括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甚至胃癌等。我国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高达50%以上,因此,早期发现并有效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对预防相关疾病有重要意义。13碳呼气试验简单便捷,是检测幽门螺旋杆菌的首选方法,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不仅可进行13碳呼气试验检测,还可进行幽门螺旋杆菌抗体分型检查,对于多次根除失败的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患者可进行更加精准的诊疗,可助您保“胃”健康,一生无“幽”。
上一页 123456...1213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