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肿瘤科(中西医结合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1
    2024/06
    揭开血栓的神秘面纱
    血栓,如一个不为人知的幽灵,它悄悄地在血管内游走,一旦堵塞血管,就能使整个血液的运输系统陷入瘫痪,其结果往往是致命的。无论是年轻的青年还是年迈的老人,无论是白天还是黑夜,血栓都可能悄无声息地威胁着我们的生命健康。 血液在血管中流动,就像河流中的水在流淌。如果河流中沉积了大量的泥沙,水流就会受阻,形成堰塞湖。同样,如果血管中出现了沉积物,就会逐渐形成血栓,阻塞血流,导致相关脏器得不到血液供应,进而造成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甚至可能突然夺走我们的生命。这种沉积物的形成,医学上称为Virchow三角,它包括血管损伤、血流瘀滞和高凝状态三个因素。血管损伤可能是由于外伤、手术或内科疾病导致的;血流瘀滞则可能由于久坐不动、长途旅行等因素引发;而高凝状态则可能由怀孕、高血脂、高血糖等因素引起。 静脉血栓来临前,身体往往会发出一些警告信号。最常见的症状是肿胀,尤其是单肢肿胀。如果发现自己的肢体出现不明原因的肿胀,尤其是急性单侧肢体肿胀,一定要引起警惕,及时就医。此外,如果栓塞到了肺部,还可能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会因栓塞血管的大小、数量和基础心肺疾病的严重程度而有所不同。 血栓可能发生在脑部的血管,形成脑梗;可能发生在冠状动脉,形成心梗;也可能堵塞到肺部,形成肺栓塞。肺栓塞是静脉血栓中最凶险的一种类型。一旦血栓脱落到肺部,就可能阻塞肺动脉,导致胸痛、呼吸困难、咯血、晕厥等严重症状。肺栓塞的发病率在心脑血管疾病中居第三位,仅次于中风和心梗,其致死率也相当高。 预防静脉血栓的关键在于树立正确的防栓意识,改变生活习惯和控制高危因素。 首先,戒烟是预防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之一。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 其次,久坐不动是最容易诱发血栓的行为。长时间坐在电脑前或长途旅行,都会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因此,我们应该每隔一段时间就起身走动,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同时补充水分,保持大便通畅。即使在工作或旅行中无法频繁活动,也可以做一些被动的肢体活动,如伸展四肢、按摩肌肉等。适当的运动也是预防血栓的有效手段。走路、跑步、游泳等有氧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强心肺功能,有助于预防血栓的形成。特别是“三五七”原则,即每天步行3000米以上,保证30分钟,每周运动五次以上,运动后心率加年龄等于170,这是一个很好的运动参考标准。 此外,合理的饮食也是预防血栓的重要措施。我们应该多摄入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这些食物可以帮助清理血管内的垃圾,降低血栓形成的风险。同时,我们还应避免过多摄入高脂肪、高盐、高糖的食物,这些食物会增加血液黏稠度,加重血栓形成的风险。对于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基础疾病的人,应该积极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以减少血栓形成的风险。肥胖的人也应该注意控制体重,因为肥胖也会增加血栓的风险。 除了改变生活习惯和控制高危因素外,我们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措施来预防静脉血栓。例如,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治疗内科基础疾病;避免长时间卧床或久坐不动;保持心情愉悦,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 总的来说,血栓是一种隐蔽的杀手,但我们并非无法应对。只要我们树立正确的防栓意识,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控制高危因素,合理调整饮食,适当进行运动,就能有效预防血栓的形成,守护我们的健康。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远离血栓的威胁,享受健康的生活吧!
  • 11
    2024/06
    远离这些饮食习惯,守护食道健康!
    生活中的一些不良饮食习惯,或许是食道癌的隐形推手。我们需要警惕这些习惯,因为它们可能在不知不觉中威胁着我们的健康。 热食伤害 热爱热饮的你,或许正在悄悄损伤食管的“黏膜屏障”。据流行病学调查,食管癌患者中,有不少人偏好热饮、硬食、快食或饮酒。 狼吞虎咽,隐患重重 为了赶时间,吃饭过快,食物咀嚼不细,都可能损伤消化道黏膜,引发慢性炎症。此外,快速的进食方式会使食物团块体积增大,对食道和贲门等消化道产生更强的机械刺激,长期如此可能引发消化道损伤甚至癌变。 夜宵习惯,暗藏风险 夜宵成为了现代人的常态,但常吃夜宵,胃得不到休息,黏膜修复受阻,这成为了胃癌的潜在诱因。烧烤在夜宵市场备受欢迎,但高温食油可能产生致癌物质。此外,饮酒过量和饭后抽烟都会破坏胃黏膜屏障,对胃造成进一步的伤害。 腌制食物,风险重重 腌酱菜等食品中亚硝胺类物质含量较高,而亚硝胺是一类明确的致癌物质。因此,在享受这些美味的同时,也要警惕它们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 面对癌症,我们无需恐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防癌知识并非只是口头说说,而是需要我们真正付诸实践。癌症防范,从生活细节开始: 1.尽量选择新鲜的蔬果,它们富含维生素C,有助于阻断致癌物质的形成。 2.避免食用剩菜剩饭,减少亚硝酸盐的摄入。 3.注意食用油的保存,避免阳光直射,及时食用新鲜油品,防止黄曲霉素的污染。 4.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的精神刺激,有助于维护身体的内分泌平衡。 5.增加粗粮的摄入,如全麦面包、燕麦等,它们富含纤维素,有助于预防癌症。 让我们从生活的点滴细节做起,守护自己和他人的健康,远离癌症的威胁。
  • 11
    2024/06
    带状疱疹:认识它,战胜它
    带状疱疹,这一医学名词对许多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但真正了解它的人却并不多见。有人形容它如同“蛇缠腰”,一旦缠身,便令人痛不欲生。那么,带状疱疹究竟是何方神圣?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它的侵袭呢?今天,就让我们揭开带状疱疹的神秘面纱,一探究竟。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一种沿单侧肢体分布的皮肤病。它通常表现为簇集状丘疱疹,并伴有神经痛。初次感染此病毒后,由于人体免疫力的作用,可能不会立即发病,而是潜伏在脊髓后根神经节内。然而,在各种诱发因素的作用下,如精神压力过大、上呼吸道感染等,病毒可能会被激活,导致带状疱疹的发作。 带状疱疹的危害不容小觑。首先,它的治愈难度较大,尤其是当疱疹出现前驱性疼痛或急性期症状严重时,患者发生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几率会显著增加。其次,带状疱疹会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发病期间,神经疼痛最为明显,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此外,带状疱疹还可能引发一些特殊类型的并发症,如眼疱疹、耳疱疹等,这些并发症既具有特殊性,又对人体危害严重,甚至可能威胁生命。 那么,我们该如何应对带状疱疹的侵袭呢?首先,我们需要重视带状疱疹的预防。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都有助于降低感染带状疱疹的风险。其次,一旦患上带状疱疹,应尽快就医,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一般治疗措施包括保持皮疹的清洁和干燥、穿着宽松的衣服以减少摩擦等。此外,物理治疗如微波、氦-氖激光治疗等也可以起到缓解疼痛的作用。 总之,带状疱疹虽然可怕,但并非不可战胜。只要我们正确认识它,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就一定能够战胜它,恢复健康的生活。让我们一起努力,揭开带状疱疹的神秘面纱,让更多的人了解它、战胜它!
  • 11
    2024/06
    HPV病毒:了解它的真实面貌与应对之道
    HPV病毒,全称人乳头瘤病毒,是一种可能引起人体感染,甚至导致某些严重疾病如宫颈癌的病原体。由于其高传染性,以及可能带来的健康风险,HPV病毒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然而,对于HPV病毒的产生原因以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很多人还存在疑虑。那么,让我们一起来深入探讨这个问题。 HPV病毒的感染并不是单一原因所致,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入人体。最常见的是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性生活不检点或缺乏自我保护意识的人,更容易感染HPV病毒。此外,HPV病毒还可以通过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黏膜,以及共享个人物品等方式传播。 感染HPV病毒后,人体的反应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任何症状,而有些人则可能出现明显的疾病表现。HPV感染可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低危型HPV主要引起生殖器官的良性病变,如尖锐湿疣等;而高危型HPV则可能引发宫颈癌等恶性病变。因此,对于HPV病毒,我们需要高度重视,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 在防范HPV病毒方面,我们首先需要加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HPV病毒的传播途径和感染后果,有助于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不洁性行为和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等行为。同时,我们还应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早发现和治疗HPV感染。 此外,接种疫苗也是预防HPV病毒的有效途径之一。HPV疫苗可以预防高危型HPV的感染,从而有效降低宫颈癌等疾病的风险。对于适宜接种人群来说,及早接种HPV疫苗,可以为自己的健康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 最后,我们还需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增强对HPV病毒的抵抗能力。同时,注意均衡饮食,适当锻炼,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有助于预防HPV病毒的感染。 总之,HPV病毒是一种需要引起我们高度关注的病原体。通过了解它的传播途径和感染后果,加强自我保护意识,接种疫苗以及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我们可以有效地预防HPV病毒的感染,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让我们共同努力,为创造一个无HPV病毒的世界而奋斗。
  • 22
    2024/04
    “科学防癌,防患未然”------ 武汉市第三医院肿瘤科健康宣传活动
                 2024年4月15日-21日是第30届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活动时间,同时每年4月15日定为“中国抗癌日”。为认真贯彻国家卫健委精神,做好宣传周各项活动的落实,响应《“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要求,宣传聚焦“科学防癌,防患未然”的活动主题,2024年4月17日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肿瘤科,联合临床营养科,慢性伤口门诊,PICC护理门诊开展形式多样的癌症防治宣传教育活动。       本次活动由肿瘤科丁敏主任,曹蔚副主任医师针对肺恶性肿瘤早期筛查的宣教,重点强调临床意义。临床营养科付娟主任和肿瘤科卢英老师,均针对肿瘤患者营养缺失原因,如何规范饮食做了详细的讲解,强调规范化营养摄入在提高生活质量中的关键作用。慢性伤口门诊刘嫚老师针对肿瘤患者容易发生的压力性损伤问题,也用PPT和案例的形式进行讲解。 在课后义诊的环节中,患者及家属都意犹未尽,纷纷来咨询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肿瘤科开展各项防癌抗癌活动,提升公众对癌症核心知识的知晓率,普及科学防癌的理念,提升肿瘤的早诊率和治愈率,践行“健康中国”国家战略,助力肿瘤防控的伟大事业。        
  • 21
    2024/03
    PICC置管后功能锻炼知多少
          PICC导管现已成为肿瘤患者输注化疗药、胃肠外营养液等刺激性药物及长期输液的重要途径而广泛应用于临床。PICC置管后,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可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PICC置管后,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为导管相关性血栓。肿瘤患者血液处于高凝状态,PICC置管后,患者处于恐惧不敢随意活动,加之导管在血管内的占位效应,减慢了患者血液的流速,发生静脉血栓的风险比正常人高。 置管后功能锻炼的意义:       1.促进置管侧肢体的血液循环。       2.降低患者置管侧肢体肿胀、颈肩酸痛、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3.增加患者带管期间的舒适度。 什么时候开始锻炼合适呢?       置管后,大多数患者穿刺点会有渗血和疼痛等不适,不建议置管后立即开始锻炼,在置管24小时内或置管后穿刺点渗血时,可适当手指伸屈、旋腕运动,置管24~48小时更换敷料后,患者开始握球锻炼。 手臂功能锻炼操 第一节:手指伸屈运动       五指依次伸屈活动,待全部伸展后用力握拳,双侧手掌交替练习,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第二节:旋腕运动       上下活动手腕,配合内外旋转运动,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第三节:屈肘运动       肘部屈伸运动,每日3次,每次3~5分钟。 第四节:上肢环抱挤压运动       双手环抱挤压至上臂,每日3次,每次3~5分钟。 第五节:手握弹力球运动       根据自身力度,进行适当调节,慢握快松,每次握球5秒左右慢慢松开,20~30次为一组,一天3~4组,时间间隔开,不可过度运动。
  • 21
    2024/03
    癌症患者发生口干怎么办?(1)
    什么是口干?       正常情况下,口腔中唾液的分泌和消耗要达到平衡,即口腔中剩余一定量的唾液,以润滑、保护口腔中的黏膜、牙体和牙周组织。如果口腔中唾液分泌量减少或消耗量增加,口腔中就会出现唾液分泌和消耗的负平衡,即口干。持续的、顽固的、难以缓解的主观口干感觉,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称之为口腔干燥症。口干患者易出现龋齿、口腔黏膜损伤和口腔感染。严重的口干可能使患者进食时出现噎堵,甚至造成吸入性肺炎。口干患者还可能出现构音障碍及语音的改变,导致语言困难而减少社会交往。 哪些因素会导致癌症患者发生口干?       1.感染性疾病以及肿瘤或其他原因造成涎腺破坏或萎缩均可引起口干。       2.肿瘤放化疗引起的口干:头颈部肿瘤放疗时,涎腺组织一般处在放射野中,受照射范围取决于肿瘤原发灶的部位和大小。在放疗的第一周,唾液量减少50%~60%。化疗及细胞毒性药物也会引起口干,如化疗后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腹泻等导致脱水。       3.心理因素引发的口干:情绪变化、心理不平衡、心理紊乱,尤其是抑郁症均可引起口干。       4.癌症患者合并内分泌疾病,如糖尿病、更年期妇女口干症等。       5.血液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和恶性贫血均可引发口腔干燥症。       6.药源性口干:很多药物有口干的不良反应,如抗胆碱能类药物、抗组织胺药、酚噻嗪类药物、抗抑郁药、阿片类药物、β受体拮抗药、利尿剂、抗癫痫药物、镇静催眠药都可引起口干。       7.佩戴义齿的患者:因义齿固定不良或难以固定也可以造成口干。  待续。。。
  • 21
    2024/03
    请说出您的疼痛,让我知道
          说起癌痛,大家都会谈之色变,恐慌,觉得有了癌痛,疾病就是晚期了,没得治了,只有等死的份了,这样的想法导致很多人不敢告诉家人或者朋友,忍着疼痛,长期遭受疼痛的折磨,严重影响了病人的身心健康,那么对于癌痛你是不是也是同样的想法呢?       在临床上我们会看到一个现象:病人说不疼,但是他浑身冒汗,痛苦面容,问他疼痛,他说还能忍受。因为他有太多顾虑,恐惧自己病情没得救了,或者是怕家里人担心,甚至是,怕多花费用,不愿意告知疼痛。下面让我带大家了解一下癌痛。 一、什么是癌痛?       在NCCN新指南的定义:由一种与实际或潜在组织损失相关,或类似的不愉快的感觉和情感体验。当你感到疼痛时,不要忍受疼痛,也不能随便乱吃镇痛药和贴膏药,应该及时告诉家人朋友及联系医务人员,以获得大家的帮助,通过科学规范的治疗消除疼痛。 二、癌症为什么会痛?       1.癌症本身可以引起疼痛,因为癌症会对周围的组织有压迫、刺激周围组织或侵犯正常组织,造成组织破裂、出血等引起组织的剧烈疼痛;       2.细胞快速分裂、繁殖、扩散压迫、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       3.肿瘤溃烂导致周围组织出血、坏死等刺激周围神经引起的疼痛;       4.癌症并发症可能引起疼痛,因为癌症可能通过血液系统或淋巴系统,发生转移,就会出现相应转移部位疼痛。比如发生骨转移,转移灶逐渐增大,可能压迫骨皮质,或是神经变化,或者可能因为骨质破坏,引起骨折,会引起疼痛。       5.肿瘤治疗相关的疼痛,如某些化疗药物引起的骨关节疼痛。 三、癌痛的分级       1. 无痛       2. 轻度疼痛:有疼痛单可以忍受,不影响睡眠;       3. 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使用镇痛药物,影响睡眠;       4.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须用镇痛药物,严重影响睡眠。 四、正确说出您的疼痛 正确说出您的疼痛是治疗癌痛的关键。       1.指出疼痛的部位(哪些地方痛、哪里最痛)。       2.疼痛的发生的频率:间歇性(疼一会儿就不疼了,然后过一些时间又会出现疼痛的症状);持续性疼痛(出现疼痛的症状后一直不缓解,时间较长的疼痛)。       3.向医务人员说出:有无特殊原因引起疼痛或者加重疼痛?有无特殊原因让疼痛自行缓解?       4.疼痛的性质(电击样痛、火烧样痛、针刺样痛、触碰痛、麻痹痛)       5.疼痛时间(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疼痛症状的或者疼痛多久了)。       6.接受治疗:肿瘤相关的治疗(手术、放疗、化疗、靶向、生物治疗)。       7.使用镇痛药(药物名称,剂量、频率、时长、用药后的效果)       8.对照下面数字评分量表,从0-10的数字中选出一个数字代表您的疼痛程度。 五、癌痛的危害       1. 生理影响:癌痛本身就是癌症引起的严重的生理改变。还会带来一系列的生理影响,包括睡眠障碍、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各种机能减退、免疫下降等。比如患者因为疼痛,不愿意翻身,出现皮肤压疮。骨转移病人,出现活动性疼痛,不能坐立,无法行走,甚至活动中发生骨折,因此在处理疼痛的过程中,除了要正确止痛,还要找到疼痛发生的原因,对症处理。       2. 心理影响:癌痛患者常出现焦虑、恐惧、抑郁、精神异常等,影响治疗信心和生活质量,甚至因为疼痛未得到有效控制而失去生存的希望。因为疼痛,引起生理不适,疼痛得不到控制,引起心理问题,从而拒绝治疗,继续饱受疼痛折磨,这时一个恶性循环,最终导身体越来越差,病情越来越重。       3. 社会影响:持续的疼痛不仅影响病人还影响家属。家属照护时,看着病人因为疼痛而痛苦,他也会痛苦。这种情绪容易导致家属焦虑抑郁,紧张,包括他的工作、家庭也会受影响。 六、癌痛治疗的重要意义 癌痛治疗的目的:主要是减轻疼痛,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提高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癌痛带来的身心折磨,改善患者睡眠障碍等不适症状,提高日常活动能力。       2.助力抗肿瘤治疗:提高患者治疗耐受性,增强免疫力,促进康复进程,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3.缩短住院周期,节约住院费用。       积极向您的管床医务人员说出您疼痛,及早控制疼痛,是医生的责任,也是患者的权利。不要忍痛,请说出您的疼痛,让我知道,让疼痛及时得到科学规范的治疗。
  • 21
    2024/03
    肺癌患者防跌倒,记住这三件事
          患者住院期间跌倒发生情况是世界医学界共同关注的话题,据报道,每例住院患者平均每年会发生1.4次跌倒,肺癌患者以老年人居多,年龄增加和肿瘤均可导致机体器官功能减退,视觉、听觉及平衡能力降低,感觉迟钝,行动缓慢,加之化疗过程中严重副反应,进食少,导致营养缺乏、脱水、电解质紊乱,影响患者认知能力及平衡能力,增加跌倒风险。 哪些原因会导致肺癌患者跌倒?存在以下情况的肺癌老年人容易跌倒,满足以下条件越多,跌倒概率越高。       1.跌倒与患者的年龄有关,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生理发生改变,如感觉迟钝、反应慢、感觉失调及步态不稳,当环境改变时,不能正确判断周围障碍物,身体失去平衡,容易跌倒。       2.化疗的不良反应,例如:食欲减退、恶心、呕吐导致水电解质紊乱,腹泻需频繁如厕,神经毒性导致肢体感觉异常;晨起起床或如厕后起身突然改变,发生头晕,使用化疗药物后出现周身乏力容易造成跌倒。       3.疾病因素如脑转移行走时步态不稳导致跌倒;剧烈咳嗽后导致跌倒等。 减少和避免跌倒应记住这三点: 1.遵循“下床三部曲”       老年人在起床时应遵循“下床三部曲”:醒来平躺30秒再坐起;双腿下垂,床边坐30秒后再站立;站立30秒后再开始行走。 2.行动勿急,衣裤勿长       在日常生活中,动作要慢,建议肺癌老年患者穿防滑鞋,衣裤大小、长度合身,坐着穿脱鞋、裤、袜。如果发现身体不适,建议使用适宜的辅助用具。要避免去人群拥挤、地面湿滑的地方。 3.沐浴安全重视       发现患者有头晕、心慌等不适时,应立即休息30分钟。沐浴时间最好不超过15分钟,浴室门不反锁,备防滑小板凳,坐着洗。
  • 21
    2024/03
    肝癌预防知识知多少?
          肝脏是人体重要的代谢器官,位于腹腔右上侧,其病变的发生常常是“静悄悄”的,当人们一旦察觉往往已到中晚期,治疗效果较差,预后也不好。因此肝癌又被人们称为“哑巴癌”。 我国是肝癌发生的重灾区,患病率和死亡率占亚洲近70%,居亚洲之首。 那么肝癌的常见症状有哪些?该如何预防肝癌呢?       肝癌的常见症状有:右侧肋区疼痛、食欲不振、饭后上腹部饱胀、恶心、呕吐或腹泻、皮肤瘙痒、黄疸、腹水、出血等症状。 如何治疗肝癌?       目前,临床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有外科手术、肝脏介入、局部消融、放化疗、生物治疗、中医中药治疗等。 如何预防肝癌?       想要知道预防肝癌的方法,首先要了解诱发肝癌的危险因素,诱发肝癌的因素有多种: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黄曲霉菌污染的食物、水源污染、过量饮酒、有机氯农药等化学致癌物。另外,肝癌还和遗传、膳食和生活方式等密切相关。所以我们要从以下几点来做好预防:       1.做好疫苗接种。乙肝疫苗接种是预防肝癌最实际和有效的方法,可使肝癌发病率明显降低。       2.定期体检。肝脏B超检查结合甲胎球蛋白等肿瘤标志物检查是早期发现肝癌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建议高危人群如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及脂肪肝患者每半年做一次检查。       3.饮食卫生。日常饮食要干净营养丰富,可多吃蔬菜、水果、粗粮,减少高胆固醇、高脂肪等食物的摄入少吃或不吃油炸、烧烤食品及刺激性食物,不食霉变食物。花生、大豆、米、面粉、植物油等发霉后,可产生黄曲霉菌,黄曲霉菌的代谢产物黄曲霉毒素有强烈的致肝癌作用。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是预防肝癌的关键措施之一。       4.慎用药物。激素类、免疫抑制剂及避孕药物是导致肝损害甚至肝癌的主要毒性药物,不能滥用,更不能长期服用,要遵医嘱服药,不要擅自用药。       5.勤锻炼、心放宽。平时要放松心情并适时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身体免疫力。劳逸结合、充足睡眠,不熬夜,不过度劳累。熬夜和过度劳累会对身体造成多种损害,如内分泌紊乱、神经系统失调,并导致免疫力下降,进而增加患肝癌的危险。       6.戒酒。酒的主要成分是乙醇,乙醇进入肝细胞后会氧化为乙醛,过量乙醛会对肝脏造成严重伤害,因此戒酒不仅能减少乙醛对肝脏的伤害,还有利于预防肝癌的发生。       7. 肝癌是目前少数有较为明确致病因素的恶性肿瘤之一,可以针对致病因素进行相应的预防。乙肝患者应尽早抗病毒治疗,尽快使病毒达到完全抑制;丙肝患者应尽快抗病毒治疗,完全清除体内的病毒;酒精性肝病患者应绝对戒酒;脂肪肝患者应尽快控制体重,调节饮食,适当运动,消除脂肪肝。
  • 21
    2024/03
    诺如病毒是什么?
          恶心、呕吐还腹泻?千万不要掉以轻心。很有可能是诺如病毒在“作妖”。诺如病毒感染具有发病急、传播快、涉及范围广的特点。症状多为上吐下泻,儿童和青少年以呕吐症状为主,成人以腹泻症状为主,其次为恶心、腹痛、头痛、发热、畏寒、肌肉酸痛甚至脱水等。       诺如病毒是主要的食源性病毒,是导致人类食源性疾病的“惯犯”,是病毒性胃肠炎的最主要病原体之一。诺如病毒属嵌杯病毒科,为单股正链RNA病毒,直径约30nm,基因组约7500碱基对。目前,按照其主要衣壳蛋白序列被分为10个基因簇,其中GⅠ、GⅡ、GⅣ、GⅧ和GⅨ型病毒可以感染人类,被称为“人源诺如病毒(human norovirus)”。其中,GⅠ.1型诺如病毒又被称为诺沃克病毒,源于1968年美国俄亥俄州诺沃克的一所学校发生的一起急性胃肠炎暴发疫情。该病毒的存活能力强,耐乙醚、乙醇、酸、冷,可通过排泄物、呕吐物、水源、食物途径传播,也可以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可感染各年龄阶段人群,诺如病毒感染人体后,潜伏期一般为24~48小时,最长72小时。       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诺如病毒感染后起病急,属于自限性疾病,多数患者发病后症状轻,无需特殊治疗,及时补充呕吐和腹泻时消耗的水分,休息2至3天即可康复。但不排除老人、婴幼儿等出现重症的可能。如遇到以下情况需及时就医:高热不退;持续多日的腹泻或呕吐;不能缓解的严重腹痛;精神反应差、嗜睡;大便带血或呕吐物中有黄色胆汁样液体;婴儿数小时不能正常摄入母乳,持续4至6小时无尿或尿布不湿;儿童持续6至8小时无尿、哭时无眼泪、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 由于目前诺如病毒尚无特异的抗病毒药和疫苗,其预防控制主要采用非药物性预防措施: 1.切断传播途径       病毒性腹泻的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传染源多为轻型病人或无症状携带者,因此主要预防措施是做好食品和饮水工作,加强病人、密切接触者及其直接接触环境的管理等工作,积极切断疾病的传染途径。 2.避免病从口入       不吃生冷食品和未煮熟、煮透的食物,尤其是禁止生食贝类等水产品;对一些放置时间较久的冷菜最好少吃或不吃,饮用水煮开再喝,不要喝生水。 3.彻底煮熟食物       避免进食未经彻底煮熟的食物。由于诺如病毒在超过80℃的高温环境下30秒便会死亡,因此要注意彻底煮熟食物,尤其是海产和贝壳类食物。 4.注意个人卫生       勤洗手,按“六步洗手法”洗手,防止病毒病原体的感染。上完厕所后,一定要彻底洗干净手,并用一次性纸巾擦干。对于个人来说,注意个人卫生、食品卫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的关键。
  • 11
    2024/03
    远离“吃出来的癌症”:胃癌
          出现上腹部隐痛且疼痛无规律,腹部饱胀不适,食欲减退,厌食油腻肉类;胃痛发作时进食或服药后无济于事,反而加重;以往胃病发作时,食欲、体重和体力无多大影响,现在却食欲不振、乏力和明显体重减轻;持续便血甚至呕血......当具有以上症状时就要警惕了,这些很可能是患上胃癌的信号。       在我国,发病率位居前五位的癌种中就有胃癌。胃癌是起源于胃黏膜上皮的一种恶性肿瘤,绝大多数胃癌的病理类型是腺癌。早期胃癌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部分患者可有饱胀不适、消化不良等症状;而进展期胃癌则可导致患者出现上腹痛症状,通常伴有反酸、嗳气等不适,严重时可出现急性出血,表现为呕血或黑便;若肿瘤进一步持续发展,将导致机体营养大量消耗,甚至出现恶病质状态。 诱发胃癌的高危因素有哪些?       一是感染因素,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有共同的流行病学特点,目前幽门螺杆菌感染被认定为Ⅰ类致癌原。幽门螺旋杆菌是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黏膜及细胞间隙,是目前所知的能够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人是幽门螺旋杆菌的唯一传染源。人体中的幽门螺旋杆菌主要藏在唾液、牙菌斑、胃和粪便里,感染后的主要症状表现为反酸、烧心以及胃痛、口臭。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往往需要多种抗生素协同作战,而滥用抗生素易产生耐药菌,导致治疗不成功。反复多次根除幽门螺旋杆菌,容易造成肠道菌群紊乱,导致人体内环境失衡,产生更多疾病。因此,根除幽门螺旋杆菌要慎重,需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日常生活中,及时洗手、清洁口腔,家庭实行分餐制,不吃生食或太烫的食物,高危人群定期检查,养成好习惯,远离幽门螺旋杆菌。       二是环境和饮食因素,比如高盐饮食、腌渍、熏制、烧烤类食物、发酵食品及霉变食品等,都可能增加胃癌风险。此外,部分地区水土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调或化学污染也会直接或间接增加胃癌风险;       三是遗传因素,具有胃癌家族史者,胃癌发病率高于普通人群。 那哪些因素可以降低胃癌的发病呢?       食用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持一定量纤维素的摄入,可以降低胃癌发病率。高蛋白、高脂肪的饮食,被认为是与胃癌及肠癌发病直接相关的饮食因素。像韭菜、芹菜这类蔬菜中的纤维素对于降低肠癌和胃癌的发病都有好处。日常饮食要注意多食新鲜蔬菜、水果,避免高盐和霉变食物摄入,避免暴饮暴食,不吃烫食,少喝高度酒,不嚼槟榔,使用公筷公勺,勤换筷子,剩饭、剩菜最好不要吃。调整饮食习惯是最容易从主观上防治的办法。降低胃肠癌症,从改变饮食习惯开始。       在平时,要定期筛查,及时发现癌前病变;避免长期口服对胃刺激性较大的药物;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胃癌高危因素,戒烟限酒;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态,积极治疗慢性胃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如果发现癌前病变,应积极治疗。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