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产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产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5
    2022/09
    去除乳痂,让宝宝头上一片清爽
    宝宝出生后没多久,妈妈会发现宝宝头顶有一层厚厚的乳痂,看起来就像戴了一顶“小帽子”。这层乳痂到底是怎么形成,用不用清洗呢? 婴儿头上出现乳痂,多是由以下原因造成:    新陈代谢旺盛。婴儿的新陈代谢速度远高于成人,产生的油脂分泌物自然也会更多。如果没能及时清洗,油脂堆积同时吸附灰尘、头屑等物质,则会形成一层厚厚的乳痂。 湿疹造成。小宝宝由于肠胃功能发育未完善等因素,容易反复患上湿疹。而湿疹没能得到良好的护理,就会结痂,同样会附着灰尘、头屑等,形成乳痂。 3.遗传因素。如果宝宝父母头皮屑过多,油脂分泌旺盛,则宝宝头上长乳痂的几率就会更高。 看到宝宝头上一层厚厚的乳痂,家长是想洗又不敢下手。因为老人常说“宝宝囟门不能碰,碰了就会变哑巴”。其实乳痂是宝宝中十分常见的现象,那么如何正确给宝宝清洗乳痂? 1、 保持宝宝的身体干净 婴儿刚出生的可以洗头的,爸爸妈妈们可以使用宝宝专用洗发露,这样就可以减少化学药剂对宝宝带来的刺激。 每天洗一次头,在洗头的过程中使用很柔软的小毛刷轻轻按摩宝宝的头部,也可以用海绵轻轻擦拭来代替。一次是去不掉乳痂的,在3-4周过后情况会有所好转,宝宝每周洗头的次数可以减少到两次了。 2、 效果不明显的时候使用矿物油 如果洗头的效果不明显,爸爸妈妈们可以去购买专用的婴儿油擦拭头部。先用棉签蘸上矿物油,然后均匀涂抹在乳痂处浸泡15分钟,在15分钟后使用软毛刷或者是海绵轻轻擦拭干净,最后再用洗发露洗干净。 婴儿油的触摸感会让宝宝产生反抗的行为,爸爸妈妈们可以在孩子睡着后进行操作。爸爸妈妈们,在遇见乳痂以及一系列状况的时候一定不要急、不要慌,帮助宝宝慢慢调理身体,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 15
    2022/09
    新生儿的8种原始反射,你了解吗?
    爸爸妈妈将手指放入宝宝的口中,他会自然地吸吮;爸爸妈妈把手放到宝宝的手掌时,宝宝会立刻握紧……不少爸爸妈妈都被宝宝的这种“爱语”感动,其实那只是宝宝的原始反射,是不是很令人惊讶呢?   宝宝的8种原始反射你了解吗?   1、可爱百分百的寻乳反射   当妈妈用指尖轻触宝宝某一边的脸颊、嘴唇或嘴角时,宝宝会张口并把脸转向被碰触的那一边;若轻触其上嘴唇,宝宝的头会往后仰; 轻触下嘴唇,下巴则会向下压,试图寻找碰触的来源,这些反应就是寻乳反射。当宝宝饥饿时,寻乳反射会相当明显;当宝宝吃饱或睡熟时,寻乳反射就不明显了。   消失时间:随着宝宝渐渐成长,寻乳反射会逐渐消失,尤其清醒时的寻乳反射消失得更快,在宝宝6个月大前后会完全消失。   动作的意义:寻乳反射是婴儿出生后为获得食物而表现出的求生需求,当有物体碰触到婴儿的嘴角时,他会立即试图寻找到物体来源并做出吸吮的动作。 不过,当婴儿长大到3~4个月之后,会认识到当肚子饿时,用哭来表现就会有人来喂奶,于是慢慢改以行为表现来表达需求,所以,寻乳反射也将慢慢消失。   2、贪吃百分百的吸吮反射   其实,胎儿在妈妈肚子里的时候,为了出生后立即能吸奶,嘴巴已开始运动,以练习吸吮能力。出生后,如果妈妈将手指放入宝宝的口中,他会自然地吸吮,而且也常会吸吮自己的手,甚至直接吸吮接触到嘴唇的东西。 宝宝的吸吮能力佳,摄取足够营养的能力就不成问题。   消失时间:吸吮反射不会消失,但会随着成长而变成一种可自我控制的能力,并从吸吮进展到咀嚼阶段。   动作的意义:新生儿的咀嚼功能尚未发育完全,只能通过吸吮动作来摄取母乳或配方奶。吸吮反射和寻乳反射是配套的反射反应,使宝宝能找到乳头并且吸吮,再加上吞咽反射,宝宝才能顺利喝奶并获得足够的营养。   3、温馨百分百的抓握反射   当有物体接触到宝宝的手掌时,宝宝会立刻将物体握紧;若是刺激脚掌,则脚趾头会立刻向下,脚掌紧缩(脚底反射)。很多妈妈会为宝宝表现出这样的“依依不舍”而大受感动,其实这是一种原始反射啦。   消失时间:抓握反射通常在2~3个月大渐渐消失,与此同时宝宝开始学习抓、握、捏等精细动作的运用,有时也会持续到5~6个月大; 脚底反射则能持续到宝宝10个月大。   动作显示意义:这是属于灵长类种系的遗传,出自自我保护的本能。此反射性动作等到婴儿再大一些就会慢慢消失,通过认知学习,宝宝会慢慢掌握手掌和脚掌握、抓的运用,如写字时将笔握紧,不写了就将笔放下。 如果宝宝抓握反射完全消失后又再出现,或仅单侧出现此反射,则可能有神经病变。   4、美味百分百的吞咽反射   吞羊水是宝宝在胎儿时期就会表现出来的一种吞咽反射,其功能会随时间慢慢成熟,在快要呛入气管时,身体还会出现咳嗽反射或呕吐反射来保护。 出生后的宝宝吞咽反射已经健全,但是偶尔还是会因为溢奶或吃奶太急而有咳嗽的反应,甚至出现轻微的呕吐,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消失时间:吞咽反射并不会消失,而且小宝贝的整个口腔运动会随着唿吸、吸吮与吞咽等动作而发展,从而使得喝奶更加顺畅。   5、拥抱百分百的蒙洛氏反射   妈妈用一只手支撑住宝宝的肩膀,另一手将其头部抬高15度,再突然让宝宝的头轻轻往下坠落,这时会看到宝宝的两手臂会先伸直且外展,手掌也张开,嵴柱与躯干亦伸直; 之后手臂弯曲成拥抱状,手掌也握起拳头,整个人像吓了一大跳的样子,往往还伴随大哭。这就是“蒙洛氏反射(或称拥抱反射)”。 有时突然出现大的声音或震动时,宝宝也会有类似的反应,被称为“惊吓反射”。通常出生后前8周是小宝贝惊吓反射最强烈的时期。   消失时间:通常到了3~4个月大之后就会消失。   动作的意义:通过蒙洛氏反射,可观察婴儿神经传导路径及两只手的功能是否正常。有些婴儿可能有臂神经丛损伤,使得反射反应只出现于单边; 反射动作过于频繁、剧烈,或出生后很快消失,需怀疑可能的神经病变;超过6个月还有明显的蒙洛氏反射,则要仔细检查评估。   当较大的声响也吓不到宝宝时……如果连突然的巨大声响也不能吓到宝宝,除了怀疑有神经病变以外,妈妈还得留意宝宝的听力是否有问题。 对于听力缺损的宝宝,声音刺激较不容易引起惊吓反射。   父母不妨让新生儿在出生后接受听力筛查,以期早发现异常早治疗,以免使听力缺陷儿错失语言学习的黄金期。   6、强壮百分百的牵引反射   宝宝平躺时,握住宝宝的双手,并顺势往上拉,此时宝宝的脖子先往后仰,然后会用力往前方提起,手脚会自动弯曲,看起来仿佛想要自己撑起来似的。   消失时间:头颈3个多月后就较能自主活动了,也较不易东倒西歪了。   动作显示意义:此检查用于评估宝宝的肌肉张力状况,宝宝刚出生时会利用此反射稳定头部的姿势和位置,等到大约3个月时就能真正靠自己的力量抬头了。   7、神奇百分百的踏步(走路)反射和抬步(缩脚)反射   扶着宝宝的腋下,使宝宝保持站立姿态并让脚着地,当他的脚底碰到硬物时,会自然地做出交替往前踏步的动作,这一连串的反应即为踏步反射。 如果在他的前方放置一个硬的障碍物,当宝宝脚背接触到障碍物,还会抬起脚踩上去好像要迈步似的。事实上,宝宝要等到约1岁时才会走路呢!   消失时间:通常在宝宝8个月大后变得不明显。   动作的意义:婴儿会有此反应,是因为脚掌和脚背接受到刺激,刺激经由神经传导至嵴髓,引发反射,使髋与膝关节弯曲,产生踏步走路或让脚抬起来踩上障碍物的动作。 早产儿也有此反射,但往往是以脚尖着地,与足月儿用整个脚或脚跟着地的“步行”动作不同。   8、帅气百分百的不对称颈张力反射   将仰躺的宝宝的头转向一侧,其同侧的手脚会伸直,对侧的手脚则会弯曲,犹如“拉弓射箭”的动作。但练绍弘医生提醒,此反射并不一定一出生就有,妈妈最好等宝宝约1个月大后再试试看。   消失时间:通常在宝宝6~7个月大时消失。动作的意义:部分学者相信这种反射在胎儿期即已出现,其有助于胎儿肌肉张力的成熟,甚至可以帮助生产; 在出生后的数周内,此反射动作能阻止新生儿翻身,并且反映宝宝初期的手眼协调。正常情况下,每次检查不一定都能引发这种反射,若每次操作都会引发明显的反射,要考虑为异常的反应; 时间过久反射仍未消失的宝宝,日后其需要手眼协调的动作(如写字、平衡、运动等)往往会受影响。    爸爸妈妈们可以根据自己宝宝的情况,对照这些原始反射开始和大概结束的时间,就能掌握自己宝宝的发育情况啦!
  • 30
    2022/06
    脐带绕颈就必须剖?
    一听到脐带绕颈,很多人就会自行脑补胎宝宝的脖子被脐带勒住窒息的样子,但实际上,脐带绕颈并不是因为脐带勒住胎儿脖子让胎儿缺氧,但其实胎儿在母体里是靠脐带输送氧气和营养的,如果脐带受压、变细、血液循环受阻,胎儿就会缺氧,严重的就可能威胁生命了。 这样一解释你们应该就明白了,当胎儿出现脐带绕颈一周、两周而且不是那么紧的时候,可能并不是那么危险,因为脐带受压、血液循环受阻的程度都不那么大,而且胎儿活泼好动,很可能自己绕两下就又绕出来了。 但如果绕得比较紧,而且周数也比较多,那就要注意一下,风险确实会有一些。但绝大多数的脐绕颈都是一周或两周,三周、四周的概率非常小,据调查只占0.5%和0.1%。 所以出现了脐绕颈,宝妈们也不要太焦虑,每天认真数好胎动很有必要,一旦有缺氧的情况,胎儿也会表现出躁动不安或是胎动减少。 所以说脐带绕颈并不是剖宫产的指征。 一般来说,脐带绕颈2周以内,在没有其他剖宫产指征的情况下,准妈妈是完全可以顺产的,需不需要剖宫产取决于医生对于胎宝宝是否会出现宫内缺氧的判断,而并非简单粗暴地以圈数为准。 所以,下次再看到脐带绕颈,别再急匆匆的来医院找医生救命了,回家老老实实数胎动,该吃吃该喝喝,到了分娩时咱们再来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分娩是一件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的事情,宝妈们需要做的是保持最佳的状态和饱满的信心,至于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可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产科咨询,我相信医生一定能帮助你选择一个最佳的分娩方式!
  • 30
    2022/06
    产后能做“刘畊宏女孩”吗?
    很多产后妈妈为了尽快恢复身材,会选择各种各样的运动,那么现在很火的刘畊宏健身操产后能做么?什么时间做比较好呢? 由于生产会造成产妇身体比较虚弱,需要休息一段时间,产后还需要母乳喂养,所以要避免过度的激烈运动,以免造成乳房的损伤。在产后三个月可以跳健身操,但是记得要佩带健身文胸,使增大的胸部得到支撑,避免乳腺炎的发生。刚开始跳的时候,时间不要过长,要慢慢的增加锻炼时间,刚要跳一些力度比较弱的健身操,然后慢慢加大力度。还可以做产后瑜伽、普提拉等运动,都可以帮助产后尽快恢复身体,姐妹们不能操之过急,以免得不偿失。 而且分娩后一年内韧带通常都比较松弛,此时,新妈妈不能为了减肥而急于高强度的跳操、跑步,因为这些运动都会增加腹部压力,使已经松动的韧带难以恢复,进而造成盆底的损伤。 因此,对女性来说,尽管跳操运动很有趣,但它不是最优的锻炼方式,适宜女性长时间做的运动是游泳和瑜伽。除了跳操以外,无论是分娩后的年轻女性还是中年女性,都应该尽可能少地做弯腰拿重物和其他会增加腹部压力的动作。 为了尽快的恢复身材,不仅可以通过运动来达到,还可以配合饮食,平时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清淡有营养的食物,尽量不要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通过饮食控制来瘦身也是产后不错的选择哦!
  • 30
    2022/06
    薄薄的“胎脂”,大大的作用!
    我们在日常工作中不管是顺产还是剖宫产,刚出生的宝宝都需要跟母亲进行早期皮肤接触,当我们处理完宝宝的脐带,擦拭掉羊水血迹,给小宝贝穿好衣服抱到妈妈身边,让宝贝亲亲妈妈,这时候有许多妈妈就会很“嫌弃”的看着宝宝脸上白白的“猪油”一样的东西,问我们,“这是什么呀,怎么没有洗干净呀!” 刚生下来的新生儿皮肤上有一层白色的、油腻的东西,有的部位多一些,有的部位少一些,这是从妈妈肚子里带出来的脂肪,医学上称为胎脂。 胎脂是由于新陈代谢形成的,由于孕妇在怀孕的期间,摄取了太多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通过胎儿和妈妈连接的脐带输送给宝宝,营养物质丰富,加速了宝宝的新陈代谢,从而使得宝宝分泌出较多的皮脂腺,最后导致胎儿皮肤形成胎脂。但这并不是在妈妈肚子里的攒下的“胎毒”,也并不是什么传说中的“脏东西”,更不是“病”!这是“胎脂”,它是保护宝宝的哦,新手爸妈可不能嫌弃它。 既然说了,这层“胎脂”可以保护宝宝,那具体怎么保护呢?主要是在胎儿期起到保护作用,比如下面这几点。 1、保护胎儿的皮肤。 在妈妈子宫里,这层白白的膜起到“保护罩”的作用,保护胎儿的皮肤不受羊水的浸泡。 2、维持胎儿的体温。 我们都知道,妈妈子宫里温暖而舒适,但宝宝出生后,外面环境的温度不比妈妈子宫,会低很多,那这层胎脂这时候就又变身“衣服”了,帮着宝宝维持体温稳定,不至于让宝宝感觉太冷。 3、防止皮肤发生感染。 宝宝刚出生,皮肤特别细嫩,稍微受到摩擦和刺激,就容易出现各种“不适”,如红屁股、湿疹等;但有了这层白白的膜就不一样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护宝宝稚嫩的皮肤免受伤害和感染。 胎脂跟胎儿在宫腔吸收营养多少的不同而存在个体差异,不过胎脂可以不做处理,没有必要感觉宝宝身体脏而特意过度清洗,宝宝慢慢就会自行吸收的哦!
  • 30
    2022/06
    羊水的成分主要是胎儿的“尿液”?这是真的吗?
    临床上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胎膜早破的产妇看着哗哗流出来的羊水一脸担忧的问我们:“我这样流羊水会不会把羊水流干呀,我的宝宝会不会有危险呢?” 这就需要跟大家谈一谈羊水的组成啦。 羊水是妊娠期充满羊膜腔内的液体,具有保护胎儿和母体的功能,适量的羊水可以对胎儿具有缓冲左右,避免胎儿受压,防止胎儿肢体粘连。对母体减少胎动时不适感等。羊水主要来源是母体血浆、胎儿尿液,其量、性状和成分在妊娠的不同时期有所变化。 羊水量随着胚胎的发育逐渐增加,在妊娠8周为5~10ml,妊娠10周约30ml,妊娠20周约400ml,妊娠36~38周达高峰,约1000~1500ml,此后羊水量逐渐减少,正常足月妊娠羊水量为800~1000ml。妊娠早期羊水为无色澄清液体,足月妊娠时,羊水略混浊,不透明。妊娠早期羊水是由母体血清经胎膜进入羊膜腔的透析液,妊娠中期以后,胎儿尿液成为羊水的重要来源。 所以说,中晚期羊水的主要组成是尿液是真的哦,所以只要宝宝是健康的,羊水是不断循环往复的,短期内是不会“流干”的哦。 大家也不要觉得很难接受哦,毕竟宝宝的尿液是无菌的,宝宝通过不断地吞咽羊水,通过消化道再排出尿液,如此往复,慢慢长大,原来,我们都是“喝尿”长大的!
  • 30
    2022/06
    为什么晚上生娃比较多?
    身为一名助产士,我感觉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别的科室大部分的工作都是在白天完成,晚上基本上比较“清闲”,只有我们妇产科,经常是半夜一大家子大包小包热热闹闹的来办理入院分娩。那为什么大家都喜欢夜晚生娃呢? 1)褪黑激素的分泌 准妈妈如果要正常生产的话,身体就需要分泌催产激素和褪黑激素,而这两个激素正是能让准妈妈进行宫缩,从而使宝宝顺利分娩。 而准妈妈的褪黑激素在晚上分泌得更多,特别是在凌晨左右,褪黑激素达到了巅峰,所以此时准妈妈就会更容易生娃啦。 2)进化的结果 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还在野外生活时,白天的环境是非常危险的,因为大型肉食动物都是在白天进行捕猎,所以白天生孩子,很可能就会被当做猎物。 但晚上生孩子就不一样了,就会变得更安全,因为食肉动物在晚上会休息,所以也就避开了很多危险,而且晚上生孩子也更加隐蔽,更有利于安全。 经过了这么久的基因淘汰与进化,一些保护性基因就被我们所保留了下来,所以晚上生娃会比白天多哦! 3)催产素 我们刚才也讲到,褪黑素在晚上会分泌得更多,同样催产素也会在晚上分泌到达巅峰,这就导致了准妈妈晚上子宫的收缩强度会比白天更敏感,所以自然晚上生娃就比白天多啦。      说到这里,大家都明白啦,也就放心了,所以预产期前后提前只需打包好待产用品,安心的等待发动。不管白天黑夜,武汉市第三医院产科都严阵以待,倾心为您服务哦!
  • 31
    2022/03
    关于“乙肝妈妈”,你想知道的都在这里!
    很多乙肝妈妈在怀孕后,都会有这样那种的恐惧与担忧,担心能给孩子喂母乳吗?会不会传染给孩子?我能亲自照顾孩子吗? 其实乙肝妈妈也不必太过于恐惧,因为自从80年代我国采取了乙肝疫苗主动免疫和免疫球蛋白的被动免疫双重免疫之后,已经将乙肝的母婴传播几率减少到5%~10%左右了。 宝宝出生后,进行双重免疫保护,即宝宝一出生的时候在24小时内尽早给他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同时严格按照0、1、6的计划免疫方案给宝宝注射乙肝疫苗,一般在新生儿不同部位注射乙肝疫苗,第一支疫苗一般在宝宝出生24小时内,最好是12小时之内注射,婴儿应于9-15个月检测HBV-IgM,以确定母婴阻断是否成功。所以,乙肝妈妈在怀孕后,需要将所有的心理包袱放下,消除紧张的情绪,保持愉悦的心情,安心养胎,以良好的心态迎接新生命的带来。 而且我院针对患有乙肝的孕妈分娩出的新生儿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还有额外补助,每人次补助180元,可直接抵扣住院费用,孕妈妈们对费用问题不必担心。 乙肝病毒会父婴传播吗? 乙肝患者的精子中带有乙肝病毒,通过授精,就可以发生子代细胞感染。预防父婴传播主要是给女方注射乙肝疫苗,使其体内产生抗体,这时男方精子携带乙肝病毒进入女方体内,因为抗体保护,不会产生带有乙肝病毒的受精卵,也就避免了父婴传播。需要指出的是,女方未孕前就应注射乙肝疫苗,完成注射后,应检查血液是否产生了抗体,如没有仍需注射,直到抗体出现。 乙肝产妇能给孩子喂奶吗? 过去主张小儿在7个月后体内产生了足够的抗-HBs再喂母乳,此时已错过哺乳最佳时期。近年来,有关专家研究表明:只要进行联合免疫多重阻断后,携带乙肝病毒的产妇可以为婴儿喂母乳。亦有研究认为,在新生儿出生24小时内,打了第一针疫苗就可以。只要母亲乳头不破裂出血,母乳喂养是可以的,但喂奶之前母亲应用肥皂和流动水洗净双手,以减少接触传播的几率。 至于能否母婴同室,如母亲处在乙肝的急性期或慢性急性发作期,是不能与新生儿同住一室的,但在恢复期或乙肝病毒携带的产妇一般可以。
  • 31
    2022/03
    孕期牙齿护理这样做!
    “牙疼不是病,痛起来要命”,这几天小编的婆婆牙疼,连续几天吃不下饭喝不了水,炎性期又不能做任何处理,真真是度日如年。那如果准妈妈妊娠期牙齿出现毛病,就更加麻烦了。我们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牙齿安全度过孕期呢?  1、首先我们孕前要到正规医院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口腔保健,彻底地治疗口腔疾病。这样可以在孕前拥有一个健康的口腔环境,以免除由于孕期激素变化等因素,加重已有的牙病或牙齿不适,却又不便用药的痛苦。 2、孕期摄取充足钙质 胎儿骨骼形成需要大量的钙质,孕妈妈的牙齿最容易由于受到酸性物质的腐蚀而引起龋坏。孕妈妈在孕期应多吃一些富含钙质的食物,如虾皮、牛奶、豆制品等,以补充自身及胎宝贝对钙的需要,还能保护自身的牙齿健康。 3、吃过食物勤漱口 有些孕妈咪喜欢吃酸味食物,吃过酸味食物后可要及时用白水漱漱口,尽量降低牙齿所受的腐蚀。少吃甜食,因为甜食入口之后都会变成酸性物质。而且孕吐现象中倒流的胃酸也会伤害牙齿,此时也需要及时用白水漱漱口。 4、选用正确的清洁工具 妊娠期间,内分泌系统会发生很大变化,牙龈黏膜充血、水肿,孕妈咪应选用软毛牙刷,每3-6个月更换1次。牙线是一种十分理想的洁牙用具,用以剔除牙刷不易刷到的牙缝中的食物残留和牙面上的软垢。牙签是清洁牙齿间隙很好的工具,在办公室或在外就餐不方便刷牙时,可用漱口水漱口,随时清洁牙齿。 5、功能牙膏缓解牙齿不适 如果有出血、水肿,可选用消炎止血的纯天然植物药物牙膏,如添加了黄苓、冰片、薄荷、金银花等中草药精华的牙膏,它们具有止血和杀菌清凉功效,牙周病患者使用后会感觉清爽舒适。 6、经常叩齿使牙齿坚固 上下叩齿动作不仅能增强牙齿的坚固性,同时可增加口腔唾液分泌量,其中的溶菌酶具有杀菌、洁齿的作用。 7、多吃粗纤维食物 进食粗纤维食物时,能使咀嚼时间延长,咀嚼力增加,对牙周组织产生正常的生理性刺激,有利于健齿固齿。同时粗糙食物对牙齿表面摩擦力较大,有利于清洁粘附于牙面上的菌斑,降低龋病发生。如芹菜、苹果、梨、玉米饼等,有利于牙齿健康。
  • 31
    2022/03
    便秘——孕期的难言之隐
    一个朋友前几天对我说:生娃最痛苦的不是生时候的宫缩,因为再痛也只是两天;也不是孕早期的呕吐,因为也只闻到不喜欢的味道会想吐;最痛苦的是因为便秘导致痔疮发作,从孕中期到孕晚期,直到出生月子才好一点。 每天上厕所就是酷刑,不用力拉不出,用力又痛,经常拉着拉着拉出了红色的血,那种感觉想到都怕。 我们如果问孕妇,十个孕妇至少有九个曾经受到便秘之苦。而便秘不但影响到妈妈的健康,对胎儿的健康也有不良的影响。 要知道我们的肠道和胎儿共处在一室,就是邻居的关系,邻居的卫生没搞好,自己家里也很难幸免于难。   孕期为什么会容易便秘呢?主要有以下五个原因: 1、消化系统变慢 怀孕后我们还是只有一套消化系统,但是要养两个人,一个妈妈一个胎儿。 加上胎儿之后我们需要更多的营养,而孕期的胃肠非常的聪明,消化系统的工作变慢,变细,让食物留着胃肠中更久一点。食物留得久,肠道也会蠕动慢,导致大便也会自然而然留得更久,大便留久肠道就会把大便的水分进行重吸收,导致大便变干。 而我们觉得容易胀气,容易便秘这些都和胃肠消化变差有关系。   2、孕妇活动变少 以前上窜下跳,左跑右走,怀孕后变成了大熊猫,走两步就叫个车,家务也由老公包了,上班也被同事照顾着。 活动慢大大的减少,而我们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人活动少,肠道也就跟着活动慢。 3、子宫变大压迫直肠 子宫变大了把孕妈妈的各种器官都挤开了,直肠也是被压迫的器官之一,重压之一大便更难出来报。 3、排便时腹压变小 很多妈妈发现怀孕后排便用不了力气,或者说用力太猛导致自己出现宫缩,导致自己不敢太用力。 而且因为腹部被胀大后,腹壁肌肉没有力气。 5、不好的生活习惯 怀孕后睡到自然醒,睡到日上三竿,睡到便意消失都不起来。 或者喜欢一边上厕所一边看书,看视频看电视等等都会导致便秘加剧。 孕妇本身生理的原因导致容易便秘,妈妈们更加要注意防止便秘。   那么孕妈妈要如何防止出现便秘呢?主要有以下五点:  1、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排便时间: 不要让大便陪自己过一日又一夜。最好定时排便,比如说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水之后就上厕所。或者是每天吃完饭后半小时上厕所,吃完饭后胃肠就开始工作,工作时肠道的蠕动会更快一点。  排便动作:  孕期排便时要注意安全,建议用马桶。两腿略为分开比肩稍宽,脚尖稍向外,两手轻轻握拳,自然垂在腿上,上身挺胸直腰并略向前倾不要弯腰驼背,双眼目视前方。这样的姿势会让妈妈专注在排便这件事上,也更好用力。 2、多摄入膳食纤维 做饭时加入粗食,比较说可以煮黑米饭或者红米饭,如燕麦粥,玉米棒,土豆,芋头这些代替米饭。或者是前一天晚上提前把红豆,眉豆,绿豆,豌豆等小豆泡12小时左右用来煮饭或者煮粥。 一般比较硬的食物膳食纤维比较高,这些膳食纤维是不能被身体所吸收却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从而让肠道可以更好的排便。 而水果中的苹果,火龙果也可以促进肠道的蠕动,容易便秘的妈妈如果没有糖尿病每天都可以吃上一个。 3、多喝水 多喝水不是一句空口号,建议每天早上起来喝一杯温水,不但可以防止血液过于粘稠还可以刺激肠道的蠕动,昨天一天的垃圾--大便也更容易排出体外。 4、运动也很重要 很多妈妈怀孕后不敢动,其实孕期运动也很重要,只不过我们因为肚子太大,动作不能太大,可以做一些温和一点的运动,比较孕期的瑜珈,散步,以及游泳都是非常好的。 运动后血液循环快,肠道的蠕动也会更快,运动时我们还可以自如的呼吸,还可以说话那说明这样的运动强度是可以的。 5、必要时用药 实在是便秘严重,比如已经三天没拉了,而且肚子胀得难受,吃不下东西,肠道里的垃圾就必须要马上清理了,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开塞露或者是乳果糖。 当然,我们还是希望所有的孕妈都能用前4个方法解决问题,必要时用药,以解难言之隐。
  • 31
    2022/03
    刚生完孩子的你,到底该如何瘦身?
    要说产后瘦身这个事儿,要从孕期开始就提上日程。 正常身材的女性,在整个孕期体重增长11-16kg比较合理,双胎的增加20kg左右。 而对于怀孕之前就超重的女性来说,体重控制增长在7-11kg之间更为合理。 越胖的越要控制体重,对孩子和母亲都有益。 现代人孕期普遍营养过剩又缺乏运动,这样会直接导致孕妇体重超标,不但会妨碍产后的瘦身计划,对妈妈和宝宝的身体健康也是极为不利的。 产后多久开始运动? 通常来讲,自然分娩的妈妈在产后2到3天就可以下床走动,3到5天后就可做一些收缩骨盆的运动;产后两个星期,就可以做柔软体操或伸展运动。 这里要特别强调,若顺产但有产后大出血的情况,妈妈需要视身体的情况而定。 剖宫产的妈妈,视伤口愈合情况而定,一般来说,月子过后可开始做伸展运动。 如何运动? 一、从散步开始,循序渐进。 二、正常产妇多做凯格尔运动和会阴收缩运动。 三、建议剖腹产妇六个月以后再做腹部拉伸运动,并且从较温柔的动作开始。 四、一旦确定运动方式,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长期坚持。 该如何控制饮食? 如果想母乳,首先要保证营养的摄入,同时,不要摄入过多的脂肪。 各种油腻的汤类并不会提高母乳的量和质量,相反,脂肪含量过高的饮食反而会引起乳儿的消化不良症状。 哺乳期要求每天鱼肉蛋奶的摄入为每类各一两,每天共计200-300克。此外,蔬菜300-500克(绿叶蔬菜占2/3),水果200-400克.谷类薯类以及杂豆350-450克。 要采用蒸煮或者轻炒的烹调方法,并且多摄入汤水以保证乳汁分泌。适量摄取一些动物肝脏、瘦肉等富含血色素性铁的食物,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每天最好能喝一斤的牛奶。 “三月不减肥,一年徒伤悲!”宝妈们,让我们行动起来!
  • 20
    2022/02
    顺转剖,受了两茬罪,还不如直接剖?
    据说,准妈妈担心的事情中,顺转剖位居前三名? 受"两茬罪"的产妇并不少,孕妈应该经常看到这样的分享:生娃生一半,折腾半宿,没生出来,最后转了剖腹产。 “早知道还不如直接剖呢,这下受了二茬罪,真是亏大了!” 那么为什么产妇在生产的过程中会经历顺转剖,要受两茬罪呢? 一般情况下,医生会根据产检情况预安排顺产或者剖宫产。孕妈和胎儿的所有指标均符合顺产条件的,医生一般会建议孕妈进行顺产准备。但是,在出现以下这些情况后,就要立即转入剖宫产。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产道、胎儿、宫缩、产妇状态。 以上四个分娩四因素中的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必须马上经剖腹产。同理,很多孕妈可能希望自己顺产,但是如果不符合这些条件,医生也会建议安排剖宫产。 关于顺产和剖宫产的流程以及后续恢复相关的对比想必大家都已经非常了解。生产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生产到恢复是一个长期过程,大家觉得顺转剖受二茬罪不值得,不如直接去剖。 但是,顺转剖针对术后恢复来讲,未必是一件坏事。 剖宫产动刀的位置是在子宫峡部,它位于子宫体和宫颈中间的连接处。而准妈妈在顺产过程中,经过阵痛和子宫收缩,峡部会变长拉伸,变成软产道的一部分,同时肌肉壁变薄,叫做子宫下段形成。如果这时需要顺转剖,下段形成后更有利于剖宫产手术进行,有利促进产后子宫的恢复。 放松心情,保持信心。因为信心不足会导致产力无力,使原来的不利因素更加强化,加重难产的可能性。 产妇状态是影响分娩的四大因素之一,焦虑紧张不仅可以影响产妇情绪还可以消耗她们的体力,使其对疼痛的敏感性增加,使大脑皮层神经中枢指令的发放紊乱。 与医生沟通,共同商讨分娩的方式。生产是一个变化的过程,充分了解当前的情况,了解有哪些不利因素,以及能否纠正和纠正的方法,比如子宫收缩乏力可以用催产素纠正;可以针对医生的意见,权衡利弊再决定分娩方式。
上一页 12...8910111213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