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手术麻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手术麻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4/06
    深入了解麻醉的基本原理
    在现代医学领域,麻醉技术的发展为医疗手术提供了重要的支持。无论是大型手术还是小型操作,麻醉的应用都使患者在无感知状态中度过手术,减轻了疼痛感,保障了手术的安全进行。 一、麻醉的定义和分类 麻醉是一种通过药物或其他手段使患者失去疼痛感和意识的医学过程,根据作用范围和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全身麻醉、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 1、全身麻醉:全身麻醉是通过给患者注射或吸入麻醉药物,使其整个身体都陷入无感知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患者不仅失去疼痛感,还会失去意识,进入一种深度的睡眠状态。全身麻醉应用范围较广,如心脏手术、腹部手术、无痛胃肠镜检查等。 2、区域麻醉:区域麻醉与局部麻醉有相似之处,但涉及的范围更广。通过阻滞一定神经区域,使患者失去该区域的感觉。常用于需要手术的特定身体区域,如髋关节手术等。 3、局部麻醉:局部麻醉是通过在手术部位局部注射麻醉药物,使患者只在特定区域失去感觉。此时,患者保持清醒,可以与医生进行交流,而且通常不会影响其他部位的感觉。局部麻醉常用于一些小型手术,如拔牙、皮肤疾病切除等。 二、麻醉的基本原理 麻醉的基本原理涉及到神经系统的调控和药物的作用,通过干预神经传递和感知系统,使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达到无痛、无意识的状态。以下是麻醉的基本原理的详细解释: 神经系统的调控:麻醉的起效主要是通过影响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是控制整个身体各项生理活动的主要调节中枢。麻醉药物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抑制神经元的兴奋,降低神经传递的速度,从而阻断了疼痛冲动的传导。 药物的作用:麻醉药物是实现麻醉状态的关键因素。通常分为诱导药、维持药和恢复药。诱导药用于迅速诱导患者进入麻醉状态,维持药用于在手术过程中保持患者的麻醉深度,而恢复药则用于在手术结束后使患者迅速从麻醉状态中苏醒。 抑制意识和感知:麻醉的目标之一是让患者失去意识和不感知疼痛。在全身麻醉中,药物通过血液循环传播到脑部,影响大脑皮层,导致意识丧失。这种药物作用于神经递质系统,如γ-氨基丁酸(GABA)和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通过增加GABA的抑制作用和减少NMDA的兴奋作用来达到抑制意识的效果。 抑制疼痛传导:麻醉药物还通过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抑制疼痛冲动的传导。这可以通过影响钠通道、钾通道以及神经递质释放等机制来实现。局部麻醉和区域麻醉主要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传导的过程,使患者在手术区域失去感觉。 维持生理平衡: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理指标,包括心率、呼吸、血压等,以确保患者在手术中维持稳定的生理状态。这也包括对麻醉深度的实时调控,以适应手术的不同阶段和需要。 三、全身麻醉的具体过程 (1)麻醉药物的给予:此阶段,医生会给患者注射或吸入诱导药物。这些药物通常包括镇静剂和诱导药,用于迅速诱导患者进入无意识状态。 (2)气管插管:为了确保患者的呼吸通畅,医生通常在诱导阶段进行气管插管。这是通过将气管插管置于患者的气管内,以便通过呼吸机维持气体交换,保障患者的氧供应和二氧化碳排泄。 (1)麻醉深度维持:一旦患者进入无感知状态,医生会继续给予维持药物,以保持适当的麻醉深度。这需要精密的药物调配和监测,确保患者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始终保持在理想的无感知状态。 (2)内环境调整维持:在维持阶段,医生会持续监测患者的生理参数,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这有助于及时发现并纠正任何可能的并发症,确保患者在手术期间生理平衡稳定。 (1)停药和苏醒:随着手术的结束,医生会停止给予麻醉药物,允许患者逐渐苏醒。在这个过程中,患者的生理功能和意识状态会逐渐恢复。 (2)气管插管拔除:一旦患者开始自主呼吸并能够保持清醒,医生会拔除气管插管。这通常需要患者在临床监测下完成,以确保呼吸功能正常。 (3)监测和康复:在恢复阶段,患者会被转移到监护室或术后恢复室进行进一步的监测。医护人员会密切关注患者的生理参数,确保康复过程平稳无误。 四、区域麻醉和局部麻醉的应用 1、区域麻醉的应用 (1)大体积手术:如髋关节置换等。通过阻滞神经冲动传导,患者在手术区域失去感觉,但在手术过程中仍能维持清醒。 (2)妇产科手术:例如剖宫产。通过椎管内麻醉,可以使患者在手术中不感到疼痛,同时减少全身麻醉可能引起的并发症。 (3)疼痛管理:类似于局部麻醉,区域麻醉也可用于疼痛管理,尤其手术后疼痛的缓解。通过给予麻醉药物,可以实现术后疼痛的有效控制。 2、局部麻醉的作用部麻醉的 (1)小型手术和操作:局部麻醉常被用于一些小型手术和医疗操作,如皮肤病的切除、拔牙、手指创伤的修复等。在这些情况下,患者只需要在手术区域接受麻醉,而其他部位的感觉和意识都能得以保留,减少了全身麻醉可能带来的风险。 (2)疼痛管理:局部麻醉还可用于疼痛管理,如关节疼痛的治疗。医生可以直接将麻醉药物注射到疼痛源,有效地减轻疼痛,同时保持患者的清醒状态,方便医生与患者进行沟通。
  • 30
    2024/06
    关于老年患者麻醉风险的五大误区
    八九十岁高龄老人的手术已屡见不鲜,百岁老人的手术也时有发生。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速的背景下,老年手术患者越来越多,给麻醉工作带来极大挑战。也给患者和家属带来对老年人麻醉的诸多误区,常见的有以下五种: 一、全麻影响老年人智力,全麻后容易记忆力减退,甚至痴呆 随着麻醉科学的逐步发展,现代麻醉药物已经实现安全、高效、可控的目标。全身麻醉对神经系统确实有影响,但一般是短暂可逆的,老年人发生术后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一般很快可恢复。老年痴呆有多种致病因素,目前为止也无确切证据表明麻醉导致老年痴呆风险增加。 二、老年人麻过去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苏醒 影响麻醉苏醒的因素较多,就现在的麻醉技术而言,手术结束停止给予全麻药后,患者一般可在20分钟左右苏醒,如果患者年纪大,合并肝肾功能不全或电解质紊乱及中枢神经有损伤等,苏醒时间会明显延长一些。 三、老年人对疼痛耐受力增强,只有大手术才需要麻醉 麻醉总是与手术相伴,但随着“舒适化麻醉”医疗服务理念的普及,麻醉已不仅仅局限于手术,在一些检查和治疗环节都可以使用麻醉减缓患者的不适,例如无痛膀胱镜,无痛胃肠镜、无痛支气管镜等。 四、只有全身麻醉才需要禁食禁饮 对于所有需要麻醉的患者,禁食禁饮都是必须的。老年人,胃排空能力减退,为了避免出现麻醉过程中因呕吐导致误吸窒息等情况,术前更需要严格的禁食禁饮。 五、麻醉就是打一针,让患者不痛而已 麻醉不仅仅是让患者在手术时不痛,更重要是在手术中实时监测、调控患者的生命体征,维持患者生命机能相对平稳,防治并发症,保障患者生命安全,加速术后康复。
  • 30
    2024/06
    儿童术前,家长朋友们需要做什么?
    亲爱的家长朋友们: 当您的孩子需要接受手术时,作为家长,您可能会感到紧张和担忧。但请放心,通过充分的术前准备,可以帮助孩子更好地应对手术,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和成功率。以下是关于儿童手术术前准备的一些重要事项: 一、心理准备 1. 以温和、耐心的方式向孩子解释手术的必要性和过程,使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让孩子了解手术是为了帮助他们恢复健康。 2. 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担忧,给予他们足够的安慰和支持。 3. 可以通过阅读相关的儿童绘本、观看医疗科普视频等方式,帮助孩子减轻对手术的恐惧。 二、饮食准备 1. 术前一定时间内,孩子需要禁食禁水,具体的时间医生会根据手术的类型和时间进行安排,请严格遵守。 2. 一般来说,术前 6 - 8 小时禁食固体食物,术前 2 - 4 小时禁饮清水。 三、身体准备 1. 确保孩子在术前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洗澡、洗头、更换干净的衣物。 2. 如有感冒、发热、咳嗽等症状,应及时告知医生,可能需要推迟手术。 四、物品准备 1. 为孩子准备宽松、舒适的睡衣和拖鞋,以便术后穿着。 2. 准备好孩子喜欢的玩具、书籍等,以缓解他们在病房中的无聊和焦虑。 五、术前检查 1. 配合医生完成各项术前检查,如血常规、尿常规、心电图、胸片等。 2. 了解检查的目的和结果,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沟通。 六、手术当天 1. 给孩子穿上宽松、易于穿脱的衣服。 2. 去除孩子身上的首饰、挂件等物品。 请记住,每个孩子都是独特的,术前准备可能会因手术的类型和孩子的具体情况而有所不同。如果您对孩子的手术术前准备有任何疑问,请随时与我们的医护人员沟通。我们将与您一起,为孩子的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共同努力! 祝您的孩子手术顺利,早日康复!
  • 29
    2024/03
    小手术的麻醉风险就小吗?
          临床工作中经常有病人和家属有以下的疑问,甚至有部分手术医生也会问相似的问题。       我的手术很小的呀,为什么还要上全身麻醉?我手术这么小,怎么还会有这么多麻醉风险?我手术很小,是不是麻醉也很简单?我手术这么小,为什么还不能上麻醉?在这里为大家科普一下,小手术不代表麻醉风险就小。 麻醉风险包括五个方面的因素       我们通常所说的麻醉风险是指,在麻醉过程中由麻醉药物或麻醉方法导致的患者生理功能或生命体征的干扰,可诱发麻醉意外和并发症,处理不及时或不当可致残甚至危及生命安全的事件。它包含五个方面因素。   1.麻醉的普遍风险       包括药物过敏、胃内食物的返流误吸、心脑血管意外、心律失常等等。一般来说麻醉普遍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管是什么人,不管做什么手术,不管在哪家医院做,不管谁给病人做都无法避免。 2.手术的危险因素       一般来说,越大越急的手术,危及生命程度越高的手术,麻醉风险就越高;但是手术小,不见得麻醉风险就小。 3.患者因素       包括年龄、内科疾病史、用药史、外科手术史等等一系列个人因素。一般来说病人身体健康,麻醉风险相应低一点;病人合并内科疾病越多、越严重,麻醉风险就高很多。 4.术前准备工作完善程度       无论病人有什么危险情况,需要做手术的病人终究是需要手术的。但是,良好的术前准备工作,可以相应的减轻麻醉风险;换言之,仓促的准备麻醉和手术会使不可预知的风险,大大增加。这也就是为什么急诊手术的麻醉和手术风险远远比择期手术要高。病人无论是从生理上还是从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准备。 5.第三方因素       包括医生的个人能力、医院所能提供的计数、设备以及医院的综合实力,还有其他可以影响麻醉和手术安全的因素。       麻醉医师在术前需要综合各方面的因素,来评估麻醉和手术的风险。当某一方面的麻醉风险过高时,就会严重影响到整体的麻醉风险。围术期患者的风险一方面来自手术风险,另一方面来自麻醉的风险。对于大部分患者来说,麻醉风险的大小与手术大小基本一致。换句话说手术越大,麻醉风险越大或者说手术越小,麻醉风险越小,如全胃切除手术的麻醉风险大于阑尾手术。但是麻醉风险与手术风险并非总是一致,因为麻醉风险除了与手术大小有关外,还与患者自身病情和合并疾病密切相关。比如同时患有严重的冠心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即使他只是做痔疮小手术,麻醉风险也是非常大的。同时麻醉方式和麻醉药物其风险也不尽相同。目前临床上的麻醉用药都是采用个体化的麻醉方案,没有一种麻醉方案适用于所有的手术患者。              因此,我们可以说手术有大小,但麻醉风险因人而异,没有所谓的“小麻醉”。 手术有大小,没有“小麻醉”       我们通常所说的“小手术”是指手术范围较为局限、手术操作相对简单、手术时间较短、手术出血较少、不伤及重要脏器、不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的手术,如皮肤肿物手术、痔疮手术、阑尾手术及包皮手术等。  
  • 29
    2024/03
    “温暖“”手术室是什么?
          在手术室环境中,患者的体温管理至关重要。由于手术过程中患者体表的暴露、麻醉药物的影响以及环境温度的调节等因素,患者可能会出现体温下降的情况。低温可能导致多种不良影响,如凝血功能障碍、药物代谢改变、伤口愈合延迟等。因此,手术室的保温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一、保温方式 1. 预热手术室       在患者进入手术室之前,提前预热手术室至适宜的温度(一般为22-24℃)。这样可以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的可能性。 2. 使用保温毯       保温毯是一种常用的保温工具,可以覆盖在患者的身体表面,减少热量的散失。保温毯应选择材质柔软、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强的产品。 3. 液体加温       对于需要输注的液体,可以提前进行加温处理,使其接近患者体温。这样可以避免液体过冷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4. 暖风装置       在手术过程中,可以使用暖风装置对患者进行局部或全身的保暖。暖风装置应根据患者的需要和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选择。 5. 体温监测       在手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一旦发现体温下降,应及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 二、注意事项       1. 在选择保温方式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类型和手术部位的特点进行综合考虑。       2. 保温过程中,应避免温度过高导致患者出现热损伤或不适感。       3. 在使用保温设备时,应遵循操作规程,确保设备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4. 对于特殊患者(如新生儿、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等),应格外关注体温管理,采取更加细致的保温措施。       手术室保温方式的选择和应用对于保障患者手术过程中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预热手术室、使用保温毯、液体加温、暖风装置等多种方式,可以有效地减少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下降的风险。同时,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相应的保温措施也是保障手术成功的关键。  
  • 29
    2024/03
    癌痛不用忍,麻醉医生来帮忙!
          随着医学的发展,原来苦不堪言的胃肠镜,气管镜检查,以及痛不欲生的人工流产,自然分娩,在麻醉科医生的参与下,变得轻松舒适。然而晚期恶性肿瘤病人,他们可能正疼得咬着牙,淌着汗,受着生不如死的煎熬。他们,更需要舒适化医疗!麻醉医生正在帮助更多有需求的人明白:镇痛,不再靠意志;而要求无痛治疗,已经是患者的基本权利。       舒适化医疗指患者在接受诊断、检查、治疗过程中,心理上不再焦虑、恐惧,生理上减轻甚至减去痛苦,获得更加人性化的医疗服务。舒适化医疗是更多以麻醉医师为代表的医务工作者换位思考,努力满足患者需求的结果,也是现代麻醉学科发展的目标与方向。在基本医疗服务被满足后,现代人对就医过程有尊严、舒适化的需求,其核心是人性关怀与无痛技术,这正是麻醉学科能力、经验、技术可得到进一步展示的部分。       由于环境污染和食品安全的问题,我国的恶性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传统观念认为,癌症患者疼痛是“自然”且必须忍耐的;实则,疼痛及不适给患者带来身体痛苦和不良情绪的同时,还可引起患者生理功能进一步紊乱甚至出现障碍,疼痛使基础代谢增加、过度通气、血压心率提升、血糖增高、胃泌素增加等导致系列加重患者负担如:氧耗增加、呼吸性碱中毒、脱水、低氧血症、心血管失代偿、酮体酸中毒、高血压危象、恶心呕吐、焦虑、恐惧、不合作等不良事件。持续的疼痛折磨更会导致患者免疫力迅速降低,从而影响进一步抗肿瘤治疗。       患者家属给我们的留言写道:“患者躯体苦不堪言,家人心理痛苦难当”,是部分癌症患者及家庭的真实写照。麻醉医生通过各种镇静镇痛方法和治疗手段,帮助更多患者在对抗疼痛(癌性疼痛)中得到安全舒适体验的同时,还在不断改善传统医疗服务模式,更加注重患者感受,并不断推进新理念、新技术开展。       常规癌痛治疗首选药物治疗。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三阶梯药物治疗可使80%以上癌症患者疼痛得到控制。但还有大约20%患者则需麻醉科疼痛科进一步治疗,进行:神经阻滞、神经毁损、皮下止痛泵、静脉止痛泵、硬膜外止痛泵、鞘内止痛泵等处理,而系列处理效果仍然欠佳时可以选择鞘内止痛泵治疗,对肺癌、胃癌、骨癌、肝癌等导致的胸痛、腹痛及全身疼痛,都能够根据患者不同病情做出更佳的个体化治疗。       “舒适化医疗”还是医学伦理学的必然要求,更是医学人文发展的必然趋势。麻醉医生用各种镇痛镇静药物及各种适宜的镇痛技术和舒适的诊疗环境,为更多人(癌症患者)提供有效支持,持续完善满足广大患者的舒适化医疗服务需求是有大爱的麻醉医生不懈努力的方向;真正实现“舒适化医疗”的可持续发展,帮助到所有需要我们帮助的人的目标。
  • 29
    2023/12
    手术麻醉病人到底要打几针?
          麻醉之前我们打的到底是什么针呢?它们的用途是什么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第一针:静脉留置针       几乎所有手术必须具备这个流程,我们的麻醉药物通过这个通路进入人体,你才能够进入麻醉状态并维持麻醉状态。经由这个通路能补充病人从手术前一晚禁食丢失的液体量。最后如果术中会发生各种紧急情况,静脉通路的建立也给抢救和用药增加了途径。所以别看这小小的一针它事关您生命安全,为了安全要乖乖让麻醉医生或护士打针哦! 第二针:动脉针       如果说静脉留置针是为生命保驾护航,那么动脉针的意义可能就是一份双保险,可以及时且直观地监测血压,较无创血压测量更为准确,避免长时间测量血压对神经和组织的损伤,便于反复动脉抽血和测量血气。病人病情危重,估计血压波动大,手术创伤大,时间长,特殊体位,使用扩张血管和收缩血管的药物治疗。总结来说就是:病情重、时间长、创伤大的病人需要再加这一剂强心针! 第三针:中心静脉置管       它属于静脉通路的一种,但却比外周静脉多了许多优点。在进行重大创伤手术,或者需要大出血时,有助于血液和补液快速进入人体。监测中心静脉压,有助于衡量补液量多少和判断心功能。用于刺激性大药物或外周不能注射药物的通道。       现在对麻醉医生打的针是不是有更多了解了呢?       每一针可都不是白挨的哟!
  • 29
    2023/12
    手术室的医生为什么总是举着手?
          无论是在医院中还是在影视剧当中,我们都能注意到在外科手术医生进入手术间的时候,都是举着手进去的,这是在举行什么神秘的仪式吗?当然不是,在手术和手术室诞生以来,医护人员始终在和感染进行着抗争,在早期时候,明明手术已经将患者的病根祛除了,但是患者依然死于感染。       在19世纪的时候,医生们开始在手术前使用次氯酸钙洗手,这降低了感染的发生率,后来医生们就不断探索如何在手术前进行消毒,指导外科消毒手术之父约瑟夫·李斯特进行了一场真正的消毒手术大获成功之后,消毒和防腐逐渐走进了医学史,而在手术之前医生进行“刷手”也成为了定式。       现代手术室非常重视消毒杀菌,在医生进入手术室之前,也必须用消毒洗手液对手部进行仔细的清洗,将前臂、上臂、肘关节全部进行清洗,清洗完毕后医生的手部是无菌状态,而腰以上肩以下腋中线以内的位置则属于相对无菌区域。医生是为了减少手术对患者造成的感染,因此在手消毒后和穿好无菌手术衣后医生都会举着手,将手放在胸前位置。       同时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现代洁净层流手术室的空气流向会从洁净度高的手术区域流向洁净度低的非无菌区,因此手术室会更加洁净。
  • 29
    2023/12
    手术病人应注意的事项,你了解过吗?
    手术前:     (1)手术前病人需要根据医护人员的指示,进行相应的准备,禁食禁水或是擦洗干净相关部位。若是在术前服用了特殊的药物,还需要提前告知医护人员,询问是否需要停药。如果病人体内有特殊植入物,也应该事先告知医护人员。     (2)手术前患者应当充分休息,保证精神良好,注意保暖,防止出现感冒等突发情况影响手术,病人还应该在手术前提前去厕所,换好手术衣,取下各类首饰,不要化妆和涂指甲油,保持良好状态。 手术中:     (1)由于手术床较窄,当医护人员把病人移到手术床上后,注意不要随意翻身,避免坠床。手术时需要脱去衣物,病人也应当尽量保持心态平稳,配合医护人员工作。     (2)若病人意识清醒,在手术中有任何感到不适的地方,或是感到疑问的地方,应当及时跟医护人员沟通,避免发生意外情况。 手术后:     (1)手术后病人应当保持良好的心态,充足的睡眠,饮食方面应该尽量清淡,多吃瓜果蔬菜,避免食用油腻辛辣食物,否则会增长伤口愈合的时间。     (2)谨遵医嘱,术后几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活动导致手术伤口撕裂。随着身体的恢复,可以在医生的许可下进行适当运动,有利于身体健康。 充分了解手术室护理的基本知识,不仅有助于相关医护人员在手术中更顺利,增加自身效率,而且还能提高手术的成功率,缓解病人的心理压力,所以相关医护人员都应当积极学习护理知识,更好的为病人服务,让病人更加信任医护人员。
  • 29
    2023/12
    麻醉和手术前戒烟的那些事
          手术前一天,麻醉医生来到病房访视病人时,常常会关心这些问题:您平时抽烟吗?一天抽多少根?最近戒烟了吗?戒了多久?“吸烟有害健康”是众所周知的医学常识,但很少有人知道吸烟对手术与麻醉也有非常不利的影响!那么,吸烟和麻醉有什么关系?术前需要戒烟吗? 01术前吸烟的危害       吸烟是围术期心脑血管意外、肺部并发症、伤口感染和愈合延迟等主要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并导致病人住院时间延长、医疗费用提高、围术期死亡率增加。吸烟对人体的危害主要源自香烟烟雾中的某些成分,例如:尼古丁、一氧化碳(CO)、一氧化氮(NO)和焦油。       这里要强调的是,被动吸烟和主动吸烟同样有害。研究表明被动吸烟30分钟即可导致冠状动脉内皮功能障碍,被动吸烟还会增加儿童和成人全身麻醉术后呼吸系统不良事件发生率及延长术后住院时间。所以为了您和他人的健康,麻醉和手术前一定要戒烟哦! 02术前戒烟的好处       从放下香烟那一刻起,你的身体就开始自动修复:       所以说,在手术前任何时候戒烟都是有意义的,而且越早越好!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择期手术前至少戒烟4周! 03 吸烟病人围术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然而,并非所有吸烟病人都能在术前遵医嘱戒烟,这就给麻醉医生带来了挑战。即使这样,麻醉医生还是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保证你在围术期的安全!       1)术前评估:通过术前访视,麻醉医生会充分了解病人的吸烟史及临床症状,评估心肺储备功能;合并肺部炎症、老慢支的吸烟病人,通常给予抗感染和雾化祛痰治疗,并指导病人进行呼吸功能锻炼(例如有效地咳嗽排痰、缩唇呼吸、腹式呼吸);高危病人与手术医生共同协商手术方案,尽可能缩短手术时间,必要时请呼吸内科和心内科会诊,制定治疗方案改善病人术前心肺功能。       2)术中和术后管理:权衡风险和收益,为吸烟病人选择最佳的麻醉方法;适度的麻醉深度下进行气管内操作,减少气道痉挛的发生;实施精准的麻醉管理,合适的补液治疗联合肺保护性通气策略。术后继续推进和实施戒烟,采取多模式镇痛方案;病情允许时鼓励尽早下床活动。       “术前戒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医疗实践,不能仅仅停留在口号和宣传语中,您意识上的认同和行为上的配合才是最重要的!“麻醉和手术前至少戒烟4周”,您记住了吗?  
  • 09
    2023/10
    科普知识——术后镇痛泵到底需不需要使用?
    关于术后镇痛泵,一直是病人和家属比较纠结的一个问题,现在就由武汉市第三医院麻醉科为您解答: 1.使用镇痛泵是自愿的吗?镇痛泵的选择首先要看麻醉医生的意见,对于是否需要镇痛,麻醉医生最有发言权。一方面,麻醉医生经验丰富,常年使用麻醉药、了解不同类型手术疼痛强度大小以及什么样的人怕痛。其次,病人的意见也很重要,除危及生命的时刻外,医生还是会给病人最大的选择权的。病人需要考虑的有几个方面:①每一个人的痛域都不同,同样的疼痛,有的人感觉很痛,有的人则不然。当然,如果医生认为实在没有必要,这就需要再商量了。②自己的经济情况,也就是说经济条件可以的,建议镇痛,从现有的观点来看,良好的术后镇痛不仅会有更好的就医体验,也确确实实能加快术后康复的速度。 2.镇痛泵有什么副作用吗?所谓镇痛泵的副作用,通常就是里面镇痛药物的副作用。大多数镇痛泵里面会装有阿片类药物,这些药物与胃肠道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特定受体结合,可抑制肠蠕动,引起便秘、恶心、呕吐及胃肠功能减弱等。但由于术后使用的时间短、加上所使用的剂量比较小,这些反应普遍发生率比较低。在有些年轻女性、妇科手术、腹腔镜手术或者既往有孕吐习惯的病人身上,呕吐相对多。 3.镇痛泵影响刀口愈合吗?有些病人一听到镇痛泵,就会联想到使用后影响伤口愈合,但这只是民间的一个说法,在科学上没有任何依据。截至目前,医学专家也未发现镇痛泵会影响刀口愈合。 4.镇痛泵可以使用多久?现有的镇痛泵都是以48个小时为使用最大上限,但特殊病人,可以再次加药。有的会直接使用容量更大的镇痛泵,可以作用更长时间。 5.镇痛泵使用后完全不痛吗?使用镇痛泵的目的是减轻疼痛,而不一定是完全消除疼痛。因此,通常情况下,麻醉医生会为病人加一个既能降低疼痛又能相对安全的一个剂量。只要疼痛不影响病人活动、不影响病人呼吸和睡眠即为满意。
  • 09
    2023/10
    手术床为什么这么窄?
    手术床都是多功能智能的电动床,长约2米,宽约0.52米,具备调节手术体位,暴露手术野等功能,是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特点及医疗护理方式需要的。它窄是为了让手术医生及助手离病人比较近,手术操作起来比较方便和省力,同时参与手术的多位医生可以同时比较精准暴露手术野,提高了手术稳定性和精准性,确保手术可以顺利进行。如果手术床太宽,是需要弯着腰进行操作,对手术的安全性和进展都非常不利,医、护、助手,包括主刀、助手,还有器械护士之间距离保持最近,这样便于我们相互配合。我们能保持一个最大的视野,如果离得很远可能需要抬头或者低头才能去看到一些手术的区域,这是不利于我们手术操作的。距离近了以后所有手术器械传递距离最短,也减少一些污染的风险,保证手术区域相对清洁。所以手术床不能太宽。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