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手术麻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手术麻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5
    2021/03
    麻醉常识
    麻醉常识   一、什么是麻醉?      简单地说,麻醉就是用药物或其他方法,使病人机体或机体的一部分暂时失去感觉,以达到无痛的目的。麻醉的目的是在手术时帮助患者解除痛苦,保证病人安全,为手术创造良好条件。 二、麻醉医生的工作是什么?       麻醉医生是手术室里的守护神,为手术保驾护航,确保病人安全无痛、手术顺利进行,除此之外麻醉医生还负责术后疼痛治疗、慢性疼痛的治疗、急救与复苏、重症监测与治疗。 三、麻醉方法有哪些?      麻醉主要分为局部麻醉、神经阻滞、椎管内麻醉和全身麻醉,它们在不同部位阻断痛觉的传导。 患者能够选择麻醉方式吗? 部分手术可以采用多种麻醉方法,麻醉医生会根据手术要求与患者具体情况,结合病人的意见,制定安全、有效、舒适的个体化麻醉计划。 手术麻醉前为什么不能吃东西、喝水? 如果胃里有食物,麻醉过程中可能发生呕吐或返流,胃内容物误吸入气管里可能发生窒息和吸入性肺炎,后果是致命的! 为什么要问患者既往病史和目前的身体状况? 麻醉医生要尽可能的详细了解您的情况,确切的掌握您的身体状况和既往病史,有助于麻醉科医生针对可能发生的风险采取防范措施并准备紧急处置预案。 麻醉手术前为什么要戒烟?  这是因为长期吸烟会增加呼吸道的应激性,使气道分泌物增加,增加术中及术后气道痉挛及堵塞的风险。 为什么儿童感冒期间不适合做手术  感冒期间应该尽量避免实施麻醉,尤其是全身麻醉,感冒期间,呼吸道由于炎症反应极易激惹,麻醉期间及麻醉苏醒后的一段时间内,患儿出现憋气、喉痉挛、支气管痉挛等呼吸道合并症的概率明显增加。 小儿与成人相比,何者麻醉风险更高? 小孩很难主动配合,婴幼儿还不具备表述能力,在陌生环境更容易因恐惧而哭闹,且身体发育不完全,存在自身的解剖特点,手术刺激更易产生危急状况。 牙齿松了,还有假牙,会影响手术吗? 如果有假牙或者松动的牙齿,需要提前告知麻醉医生,由麻醉医生决定如何处理。如果牙齿松动影响插管,可以先去口腔科拔掉,或者麻醉时将松动的牙齿用线固定,贴在嘴边,以防牙齿脱落掉入气道。 全麻后脑子会变傻吗? 不会。现代麻醉技术和药物的发展,使得麻醉药物对人体的影响小,作用可逆,在手术结束后可经代谢完全排出。现有的证据表明,短时间内接受全身麻醉不会对您和您的孩子造成严重的影响。 为什么麻醉了还有感觉? 除了全身麻醉,其它麻醉方法本身并不影响意识,患者是清醒的,神经阻滞区域(已被麻醉部位)也并非没有了所有感觉,触觉、压力及本体感觉等仍然存在,只是温度、痛觉等已经消失。 在麻醉后,有的人醒来总是浑身发抖,这是什么造成的? 在进行手术麻醉后,身体对体温的调控能力下降,热量散失,输液,冲洗环境温度低,人体的温度就会变低,为了要保证身体的温度,就会有寒颤的发生。 产后腰痛,是分娩时“打麻醉”造成的吗? 产后会不同程度发生腰痛,多数由妊娠、分娩自身因素引起,与打麻醉没有关系。打麻醉引起的局部钝痛、刺痛,随着组织的修复,一般几天便可痊愈。
  • 31
    2021/01
    仅戴口罩防不住新冠病毒
       世卫组织提醒:仅仅佩戴口罩不足以遏制病毒!    如果佩戴了口罩,必须同时采取其他防护措施,包括勤洗手、对物体表面进行消毒等等。  首先,仅戴口罩,却没有做到经常洗手或者用没洗过的手摸脸的话,你仍然有被病毒传染的风险。    其次,如果戴了口罩却摘下口罩随地吐痰,戴了口罩但是打喷嚏或咳嗽时摘了下来,或者没有洗手就触碰别人的口罩、脸或者头发的话,你甚至可能成为病毒的传播者!   第三,如果戴了口罩但没有正确地戴上或者取下,你仍然有被病毒感染的风险。 保护我们远离新型冠状病毒的最佳方式从始至终没有改变:   1、用肥皂和水或者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洗手,洗手,再洗手 ; 2、定期对日常接触的物品进行消毒; 3、在社交场合保持1米以上距离; 4、不要用没洗过的手触摸自己的眼睛或口鼻(即使你已经佩戴了口罩); 5、咳嗽或者打喷嚏时屈肘或用纸巾以掩住口鼻; 6 、少参加聚会,避免不必要的人员聚集。 专家提醒:加强防控意识,警惕零星“火苗”防范传播风险!
  • 23
    2020/12
    术后镇痛新概念——病人自控镇痛泵(PCA)
    手术治疗在解除病人组织器官的原发病变或畸形的同时带来创伤从而产生术后疼痛,而镇痛泵的使用能及时、迅速、有效地解除病人疼痛。而病人自控镇痛泵,患者可以根据自己对疼痛的耐受程度,自行控制给药。 一镇痛泵的适应症 1.术前镇痛:很多病人受伤很重,如四肢、躯干、骨盆等处的骨折以及多发伤和复合伤、严重烧伤。使用镇痛泵可以减轻痛苦,改善休息和睡眠,提高对手术的承受能力。 2.术后镇痛:创伤大的手术,患者手术后的疼痛一般都比较剧烈。使用镇痛泵进行镇痛治疗,使术后恢复更加顺利。 3.功能锻炼:很多病人为了恢复关节、肌肉的功能,常常要进行恢复性锻炼,这通常要使病人承受很大的痛苦,让病人在基本无痛的状态下轻松地进行功能锻炼。 4.严重的软组织损伤或不需手术治疗的病人也可选用镇痛泵。  二常见问题 1问:手术后用“镇痛泵”是不是影响胃肠功能恢复?会不会排气慢呢? 解答:完善的镇痛不仅能降低术后疼痛应激反应,改善患者的舒适度,还能促使患者术后早下床活动,促进胃肠功能的早期恢复。 2问:使用镇痛泵影响了我的伤口愈合! 解答:正确使用镇痛泵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休息,从而促进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3问:使用了镇痛泵会导致我药物上瘾! 解答:镇痛泵中所使用的镇痛药物经过麻醉医生的仔细挑选,具有良好地镇痛效果,只要患者积极配合,药物不滥用,就不会上瘾。 4问:手术后用“镇痛泵”会引起恶心、呕吐? 解答:术后发生呕吐是由多方面因素综合造成的,患者有晕动病史、手术部位、手术方式、手术时间、麻醉时间、阿片类药物和挥发性麻醉气体用量也都是潜在的危险因素,为了预防恶心呕吐静脉的镇痛泵还会加入止吐的药物。 5问:手术后即然用了“镇痛泵”是不是就不会痛了? 回答:一般来说应用镇痛泵的患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解疼痛,但不一定能达到完全无痛的效果。以不影响患者休息且能够接受的轻微疼痛为主。因个体差异存在、特殊体质及术后特殊体位等,可能会出现效果欠佳或较明显的副作用,请不必担忧,即刻与麻醉科联系,我们能够随叫随到及时解决问题。 当您或您的亲属正被病痛折磨的时候,我们可以帮助您度过难关!
  • 24
    2020/10
    为什么秋冬季血管更易“堵”,心脏更脆弱?
    立秋以来,早晚的温差已经开始逐步拉开,空气中的丝丝清凉给人带来一丝平静与惬意......但是,心血管疾病等一系列季节性疾病也随之而来。 01、为什么到了秋冬,心血管会变脆弱? 02、怎么知道心血管可能会出问题? 03、哪些人需要更注意? 04、有哪些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方法?  一、为何秋冬季是心血管疾病的高发期 受冷空气影响,秋冬季气温出现骤然降低,长期处在低温环境下,我们的交感神经系统会受到刺激和干扰,外周血管的阻力也不断增加,随之会带来心率加快、血压升高、心脏负荷加大等多种症状。 这些症状短时间或是轻微程度不会造成疾病,但多次出现则会使身体出现病变。尤其是血管本身就存在堵塞的慢性病患者,血管堵塞程度加重形成血栓,危机四伏,一不留神就可能引发心肌梗塞等心脑血管疾病。 二、温度变化对血管的影响 1、血管收缩 由于血脂长期沉积,导致血管内壁形成粥样硬化斑块,使血管管腔变窄,秋冬季天气寒冷,血管收缩变细变窄,容易引起心脑供血不足。 2、血液粘度升高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连呼吸都会消耗大量水分,血液粘度会过高,血液流通不畅,血管更易堵塞,诱发心血管疾病。 三、当身体出现这些信号要注意啦 1、感到胸闷胸痛、心悸心慌、过度疲劳、呼吸困难; 2、稍微活动一下都会气喘吁吁; 3、夜间会因气促而憋醒不能平卧,需要坐起来才能缓解; 若出现以上情况都要注意,这有可能是你的心血管发出的信号提示。 以下几类人群需引起高度重视 一提到心血管疾病,大多数人会认为那是老年人的专利,事实上近几年来,心血管病的发病率愈趋年轻化,二三十岁发病的也不在少数。三餐不定、多坐少动、熬夜、作息紊乱等不良的生活习惯都可导致病发。其中,以下人群更需防范注意。 1、中老年人 中老年人身体机能退化,抵抗力普遍下降。若出现心慌气短、胸闷胸痛、头晕头痛等不良反应需引起警惕。 2、肥胖的人 肥胖的人往往导致血液中胆固醇含量过高,血管硬化和狭窄,这就为心血管疾病埋下了病发隐患。所以肥胖的人在日常饮食中也应特别注意。 3、作息紊乱的人 现在很多人在工作生活压力大,经常熬夜导致作息不规律,时间一长,心血管疾病诱发几率增加。 4、缺乏运动的人 平时运动少,血液流通会不畅,血液粘稠度会增高,同时也会造成心肺功能下降、肌肉含量减少、脂肪含量增多等。长期会导致血管硬化和狭窄。 5、贪凉的人 特别是秋季天气转凉,早晚温差大,如不注重保暖,血管会收缩变窄,诱发血管疾病。 四、如何有效预防心血管疾病? 1、合理膳食 对于潜在的血管危机可通过饮食进行调控。日常生活中建议养成低盐、低脂、低糖饮食习惯。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西兰花、荞麦、豆类、海带、蔬菜、水果、芹菜等,同时控制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量,避免食用高胆固醇食物。 2、适当运动 平时可以进行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慢走、快走、爬楼梯或缓坡等,还有练太极拳、游泳等都是不错的选择。散步可以预防动脉硬化,而且对降低血压、胆固醇、体重都有益处。 3、不贪凉 多补充水份 秋冬季节天气干燥,如没有及时补充水分,那么血液就会变得粘稠血流速度减缓,血栓形成几率增加,缺血性中风、脑血栓、心梗、心绞痛等疾病患病风险也随之增加。所以,每次在出门时一定要带好水,采取少量多次的原则,如果喝得太多或者太快的话都会增加心脏的负担。 4、定期做检查 积极监测血压、血脂和血糖。每年定期进行心血管相关检查,如心电图、血管B超和心肺运动试验等,特别是心肺运动试验,可以发现较为早期的心肌缺血缺氧,具有良好的警示作用。 5、科学用药 需要在医生或健康管理师指导下合理使用防治心脑血管病的药物或医用食品。  
  • 25
    2020/09
    麻醉与梦
    全身麻醉是一种很常见的麻醉方法被广泛应用,在麻醉药进入人体后,人就慢慢睡着了,在类似生理睡眠中完成手术,这种情况下人会做梦吗,答案是肯定,甚至在门诊无痛短小手术中,有的人睡的还很舒服呢。  自然睡眠时,整个大脑不再接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但是大脑皮层仍然可产生感觉信息。这些信息在随意冲动的激发下产生了梦。我们的睡眠状态可分为觉醒期、快动眼睡眠期、非快动眼睡眠期以及清醒四个阶段。但并非发生在快速眼动期的梦都会被记得。如果一个人是自然缓和地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经过慢波睡眠期,而进入清醒状态,梦的记忆就可能会消失。如果直接从快速眼动睡眠阶段醒来,可能就会记得做的梦。       在手术麻醉状态的睡眠可分为清醒状态、麻醉状态、麻醉复苏状态以及清醒四个阶段。麻醉复苏状态和正常睡眠的快动眼睡眠期类似,在浅麻醉状态下或者麻醉苏醒期,身体敏感部位受到某些刺激,可能会诱发梦境出现。       梦是一种复杂的生理和心理过程,在镇静麻醉下梦的发生很常见,但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对于麻醉医生,如何使病人安全舒适的接受麻醉和手术,减少和避免不愉快梦的发生,提高病人舒适度和术后的满意度,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关注。
  • 22
    2020/08
    感冒与麻醉
    一场小感冒而已,我为什么不能做手术呢
  • 25
    2020/07
    术前禁烟的必要性
    围术期即从决定接受手术治疗开始,到手术治疗直至基本康复,包含手术前、手术中及手术后的一段时间。这个特殊时期要不要禁烟,禁烟多久是很多人都关心的问题
  • 29
    2020/06
    一个柔弱三医人的坚强抗疫
    2020年庚子鼠年,是一个令全国人民终身难忘的新年。这个新年,缺少了喜庆,没有了团圆,到处弥漫着灰色的阴霾,人人谈起“新冠肺炎”就色变。 至2019年12月,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爆发。在全国蔓延的同时,也牵动着无数人的心,纵使生活被包围,但理性永远不会被泯灭。面对可怕的病毒,有许多人不顾个人安危,勇敢的向它发起了挑战,那一封封请战书,表明了全国人民对抗击疫情的坚定决心,就像当年对抗“非典”一样,无论它多么强大,我们一定可以战胜它。 这次疫情出现在春节假期期间,有许多人尤其是医务人员,为了帮助应对疫情,放弃了与家人团聚的机会,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武汉市作为疫情震中,各大家医院接二连三的成为收治新冠肺炎的定点医院,这里涌现了大批医护先行者,身为一名三医人(武汉市第三医院职工),亲眼目睹了大家抗击疫情的坚韧与决心。一个奔赴疫情一线双职工小家庭的缩影,彰显着人前背后默默奉献的所有人的付出与努力。 他们是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的一对年轻夫妻,疫情来时,女孩病休不久刚回到工作岗位,就接到通知要去一线支援。其实心里是歇许有些忐忑不安的,她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担起这份职责,身体和心理的双重压力有点纠结。但是疫情就是命令,容不得半点犹豫。在后来待命的几天,同为一名外科医生的老公,在接诊一位确诊死亡病人之后被要求居家隔离两周。整个家庭处于低气压状态,父母们的担忧与不安也接踵而至,对于他们来说那14天是灰暗且漫长的。 期间女孩跟着科室同仁去了分院支援,回忆起第一天早上去的情景,她和科室的另一位同事拖着厚重的行李,相互帮忙着抵达车站,寒风凛瑟,她们俩简直要哭了。来到分院后立马分配了任务,为了赶上早班车,她忘记了吃早饭加上失眠,那是她第一次进入隔离病房,不透气的防护服、双层口罩、模糊不清的护目镜,包裹得严严实实,进去不久,她就有点踹不过气,举步维艰。想着防护用品紧张,大家都很珍惜,她不想什么事情都还开始做就直接出去,一直坚持到了最后一刻。从那时开始,她也暗暗起誓,以后的每一天都要吃好休息好,调整好心态,才能去帮助更多的人。一线的高强度工作真的很辛苦,防护服脱下来一看,全身都湿透了,脸上也被口罩勒出很深的印记,鼻子也压出了破溃,为了方便安全,来之前,老公已给她剪短了发,花季女孩,小小的身体,大大的韧力。那时每天的安慰剂就是来自父母,亲朋好友的慰问与关心。 幸运的是这个小家庭打卡的14天很快过去了,一家人都平平安安。然而新冠疫情蓄势不减,每天都有大量的人确诊,女孩老公经过了短暂的隔离期,也立马接到医院通知,被安排到方舱医院。一个家庭,两名医护人员,先后接到命令被派去一线履行各自的职责。每天黑白颠倒,除了上班治病救人,就是吃饭睡觉,互通消息报平安。夫妻俩虽然身处在不同的地方,但是目标一致,希望早日赢得这场疫情的胜利,回家团圆,吃上一顿普普通通的家常菜。 疫情当前,舍小家保大家,我们也坚信,众志成城,共待春暖花开时,早日迎来这座英雄城市的勃勃生机。
  • 31
    2020/05
    麻醉手术后的注意事项
    手术麻醉后能否达到预期的治疗效果,不仅需要良好的术前调理,术中的精准麻醉和精细外科操作外,术后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妥善处理手术部位也是至关重要的。患者需要努力配合医护人员,预防术后并发症,尽早恢复健康。 1.保持正确的术后体位。 全身麻醉后病人,达到出麻醉复苏室的标准后方可离开手术室,但此时患者仍然会有无力、困倦感,送回普通病房后应平卧,不垫枕头,头偏向一侧,以防唾液或呕吐物吸入呼吸道,引起呼吸道感染。另外,颈、胸、腹部手术之后,多采取半坐或半卧位。椎管内麻醉的患者,因局麻药对神经的麻醉作用,下肢是完全无力的,要求术后要平卧6~12小时,防止跌倒以及术后头痛的发生。 2.关注自身的体温、脉搏、血压和呼吸情况。 如术后自觉不适,如发热和心跳快等,应及时呼叫护士反应情况。此外有一点小常识,术后3~5天内,体温38℃左右,叫术后反应热,或吸收热,此种情况是正常的不必紧张。 3.加强营养,配合饮食疗法利于恢复身体健康。 术后达到禁食时间后,胃肠功能恢复良好的情况下,可食用富含营养物质容易消化的食物,比如牛奶、鸡蛋和鱼肉等,忌辛辣。 4.严格执行术后伤口的管理。 不要随意揭开覆盖伤口的纱布,更不能用手去触摸或用水清洗伤口,保持伤口部位的清洁和干燥。如伤口周围红肿或有较多血水流出,应及时呼叫护士妥善处理。 5.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术后恢复情况,在医生允许后争取早期下床活动。适度活动可促进血液循环,恢复胃肠功能,增进食欲,防止并发症,防止静脉血栓形成,有利于早日恢复出院。 6.掌握拆线的最佳时机。 一般手术术后5~7天拆线;上腹、胸、背及臀部术后7~9天拆线;四肢术后10~12天拆线,关节及其附近的手术,于术后14天拆线;下腹部、会阴部手术的拆线时间适当延长,年老、体弱者,可适当延长拆线时间。
  • 20
    2019/12
    剖宫产麻醉后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对母亲与婴儿能够产生积极的作用,但是很多产妇担心剖宫产手术所用的麻醉药物会通过乳汁进入婴儿体内,给小宝宝造成不好的影响。同时为了避免这个担心,产科医生、护士通常都会建议产妇在麻醉后24小时内的母乳丢弃,这个建议其实已经过时了。 在没有禁忌症的情况下,椎管内麻醉是现今剖宫产与分娩镇痛的标准流程,通常是局部麻醉药与阿片类药物联合应用,两组药物的协同作用能够减少药物用量并增强镇痛。所以,了解了常用药物对母乳的影响就显得至关重要。 局部麻醉药:局麻药分子量较大、极化等特性导致其不易进入乳汁。硬膜外麻醉使用较多的利多卡因和布比卡因,通过测定2小时、6小时、12小时代谢产物在母乳和母体血浆浓度,证实了局麻药的安全性,可以安全的用于哺乳期母亲。局麻药是可以通过胎盘屏障的,但是在新生儿血浆的浓度低到测不出来,不影响Apgar评分,24小时的临床观察也无异常。 阿片类药物:椎管内使用的阿片类药物剂量决定了该药物在血浆的浓度。亲脂性的阿片类药物芬太尼,从硬膜外腔给药后可储存在乳腺脂肪组织,缓慢释放到母乳中。亲水性的阿片类药物吗啡,口服利用度较低,但也会出现在母乳中,通过硬膜外用药30分钟后,母乳中测得吗啡最高浓度达不到对新生儿有影响的水平。 因此,对希望母乳喂养的产妇而言,椎管内使用局麻药和阿片类药物能够为剖宫产手术和分娩镇痛提供完善的镇痛效果,同时对新生儿也是安全的。
  • 07
    2019/11
    三分钟读懂你不知道的手术室流程
    手术室 ——— 对大多数人来说的“神秘”场所,既是救命的地方,同时也是陌生的地方。 如果你不舒服入院,在各种检查后外科医生建议你通过手术治疗,于是你就开启了从病房到手术室再回到病房的神奇之旅。 首先,手术前的准备工作,比如有些手术需要做肠道准备,有些需要剃毛,有些手术嘛需要导尿......但不必太紧张,病房和手术室的护士妹妹都会提前去告诉你,需要做哪些准备的,也会提前告诉你什么时候不能吃东西,不能喝水。做准备工作的同时,会有手术医生来和你谈话,交待手术方式和风险;麻醉医师来询问你一些问题,以便对你的基础疾病和麻醉风险做大概的评估......然后呢~!你会签很多的同意书,并不是要把什么责任都推卸给你,而是履行“告知”义务,给患者“同意”的权利哦!好啦,接下来干什么呢?好好地洗个澡,美美地睡上一觉吧! 手术当天晨起后,洗漱完毕。护士妹妹回来病房再次检查,你的手术标识和腕带,记得女士手术当日不可以化妆,凃指甲油哟!然后脱去内衣、内裤及袜子,只穿病员服,躺在床上耐心等待手术室人员 ——— 记得首饰、假牙、假发、手机、发卡、隐形眼镜都要放在病房,不能带入手术室哦! 手术室护士推着平车来接你啦!“请你平躺在平车上,双手放在胸前不要移动,我们会将车两边的挡板抬起,以免你坠床。” 进入手术室后会在手术准备间等候,然后由你的手术专职护士再次核对你的信息。通过手术室对接床将你接入手术间,她会用温馨的服务消除你的紧张情绪,你有任何疑问和需求,都可以告诉她,她会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你,为你静脉穿刺,为你保暖,并保护你的隐私。巡回护士、麻醉医师、手术医生三方核查你的信息无误后,麻醉医师会为你连接监护仪、氧气等。他给药时,就开始意味着麻醉开始了...... 在手术开始前,我们会为你上尿管,这是为了保证手术的安全,也是避免术后憋尿引发的不良后果。操作是在麻醉后进行的,所以你不会有任何不适的感觉,但麻醉醒来后,尿管会有刺激症状,请不要躁动哈~为了方便手术而摆放的体位,也会将你的安全舒适放在第一位,请你放心! 一切准备就绪,手术开始啦...... 在你手术的过程中,需要你的直系家属或授权委托人,在等候区等待,方便手术医生对术中发生的特殊情况与家属及时沟通。等待期间请不要大声喧哗、不要吸烟,保持安静及周围环境清洁整齐。 手术结束后,麻醉医师会根据你的生命体征及苏醒程度,为你拔除气管导管,请你按麻醉医师提问的要求回答:你的姓名,请你睁眼,请你抬头,请你深呼吸...... 拔除气管导管后,你还将在术后恢复室呆上一小段时间,直至各项生命指征平稳后将你安全送回病房...... 回到病房后,按麻醉医师的要求好好休息哟......去枕平卧6小时后,根据病情允许准医嘱,给予适当饮食。 好啦~!手术之旅结束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祝你早日康复!
  • 18
    2019/08
    你的命其实是在麻醉医师手里
    “一台手术的成功,一大半的功劳应该归麻醉医师”,业内大咖给出了这样不容辩驳的评价。 但这样的评价我们老百姓似乎难以理解,绝大部分病人和家属只知道手术前应该跟主刀的外科大夫搞好关系,必要时还要托个关系打个招呼求得心理安慰,这个跟待在手术台下的“小小”麻醉医师有啥大不了的关系呢?对这一点,即便在医院内部,许多人到现在也并未正视麻醉医师的价值。 这和麻醉学的发展历史不无关系,麻醉科从大外科分离,独立成科室是近二十年左右的时间,当时只被视为一个辅助科室,从事临床麻醉工作的很多是护士,学历和专业技能直接影响了科室的地位和发展。 随着近些年各种复杂手术的大量开展,外科手术技术以及医疗器械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这时候麻醉科的位置就变得非常重要,作为医院内唯一和所有外科及内科侵入性操作科室有直接接触的独立临床科室,其使用设备、临床用药、人才梯队、操作规范及工作制度能否与国际接轨将直接影响医院各科室的手术安全。现在,麻醉医师已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麻醉师,更肩负着术前调整,术中监测与治疗,术后24小时内或更长时间持续治疗病人的任务,贯穿手术病人的整个围术期。 术前,手术病人对手术存在各种负面情绪,如恐惧、紧张和焦虑等,通过术前访视与病人沟通,从而减轻病人术前的精神负担。术中的手术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可使病人生理功能处于高度应激状态,麻醉虽能减轻手术的应激反应,但也可破坏病人生理状态的稳定性。若机体内并存有其他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术前控制不佳,术中可能在手术和麻醉状态下加重,麻醉医师只有在术前对病人的全身情况和重要器官生理功能有充分了解,才能根据病情选择麻醉方法,对术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做到心中有数,以保证手术的安全。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