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药学部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诊断相关科室 > 药学部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1
    2022/10
    为什么医生开的药跟我的疾病不相关?
    王姓患者某日去某三甲医院皮肤科看脱发,医生开完药并嘱咐完患者如何服用后,患者就去缴费取药。拿到药后,患者打开说明书,研究了一下,立刻跑去找开药医生询问,“医生,请问这个药是不是开错了?螺内酯说明书上写的是治疗水肿性疾病、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低钾血症的预防,可我幷没有这些疾病啊?”  医生笑着说道:某患者,您好!您这个属于超说明书用药,刚才在诊室我给您签过“超说明书用药患者知情同意书”,您还记得吧? 患者说:对,是签了个知情同意书,但什么是“超说明书用药”呢? 医生解释道:超说明书用药(Off -label drug use)是指处方或使用药物超出官方管理机构批准的药品说明书范围的用药行为。药品“超说明书用药”的具体含义包括适应症、给药剂量、适应人群、给药途径等与药品说明书不同的用法。 患者着急的说:那为什么说明书中不把这些超说明书用药的适应证等写全呢? 医生解释道:首先,药品说明书更新慢,若修改说明书,审批需要5-10年的时间,并且需要大量的费用,而且有一些药物在美国FDA已批准,属于说明书用药,但国内药品说明书未进行申报或更新,就造成了“超说明书用药”。再者,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很复杂,可选择用于治疗的药品有限。比如像脱发、斑秃,既有遗传过敏因素,又有自身免疫原因,同时还与精神心理因素有关。而我院药品中含脱发适应证的药品只有一种,远远不能满足疾病治疗的需要。最后就是一些特殊群体,比如儿童、妊娠期妇女,参与临床试验的病人难以获得,使这些群体的药品研发面临了很大困境。 患者忙说到:那这些“超说明书用药”能保证安全吗? 医生解释道:这个您完全不用担心,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委员会按照审批程序要求,对“超说明书用药”进行过安全性和合理性的评价,对于证据不足的超说明书用药不予通过;对准予通过的超说明书用药,我院临床科室才可以按照批准通过的对应适应症、剂量、使用途径及人群使用超说明书药品。您只要按照我交代的用法用量及注意事项,完全没有必要担心。此外任何药物的使用都需要有监控,所以您在经过治疗后,也要定期复查复诊,若发生不良反应需要进一步的分析和排查。通过上述方法,才可能保证您的用药安全。
  • 30
    2022/09
    生活中还有哪些解酒的小食物呢?
    解酒,即“醒酒”使人从醉酒的状态中醒过来,恢复意识或恢复自制力。 通常不是自然清醒,而是采用酒前饮用解酒食物解酒,加速乙醛转化,促进酒精分解,起到节约时间,减小乙醛对人体危害。 醉酒的原理 大量摄入酒精,由胃吸收,进入血液循环,血中酒精含量达到一定程度大脑产生亢奋,也就是醉酒。 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速率是有限制的,如果饮酒过量,酒精就会在体内器官蓄积,特别是在肝脏和大脑中,积蓄至一定程度即出现酒精中毒症状,所以会头晕。 喝酒前的办法:最好的解酒方法是喝酒前防范。 酒前吃晒麦芽养肝片解酒醒酒并养肝护肝,可以快速分解酒精,并将乙醛进行分解排出体外,有效降低了乙醛对人体造成伤害,缓解人在酒后产生头痛、晕眩、局部皮肤过敏、肠胃不适等症状。 在酒前半个小时喝牛奶或酸奶,牛奶和酸奶在胃壁形成保护膜,减少酒精进入血液达到肝脏。 喝酒中的办法: 适当吃一些肉类和油脂,可以帮助身体调整部分功能,使会遭受大罪的胃因为油脂而蒙上薄薄的一层保护膜,保护我们的胃壁。 喝酒后的办法: 1蜂蜜水—酒后头痛 喝蜂蜜水能有效减轻酒后头痛症状,因为蜂蜜水中含有一种特殊的果糖,可以促进酒精的分解吸收,减轻头痛的症状,尤其是红酒引起的头痛。 2西红柿汁—酒后头晕 西红柿汁也是富含有特殊的果糖,能帮助促进酒精分解吸收的有效饮品,一次饮用300ml以上,能使酒后头晕感逐渐减少。 3新鲜的葡萄—酒后反胃恶心 新鲜的葡萄中含有丰富的酒石酸,能与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脂类物质,降低体内乙醇浓度,达到解酒的目的,还有其酸酸的味道也能缓解酒后反胃恶心的症状。如果在喝酒前吃葡萄也能有效预防醉酒。 4芹菜汁—酒后胃肠不适面色发红 酒后胃肠不适时,喝些芹菜汁能明显缓解,这是因为芹菜中含有丰富的分解酒精所需的维生素B。如果胃肠功能较弱,则可以在喝酒前先喝芹菜汁做预防。此外,喝芹菜汁还能消除酒后面色发红的症状。 5香蕉—酒后心悸胸闷 喝酒后感到心悸胸闷时,立即吃1~3根香蕉,能增加血糖浓度,使酒酒中血液中的浓度降低,达到解酒的作用,同时减轻心悸症状消除胸口郁闷。 6橄榄—酒后厌食 橄榄自古就是醒酒清胃热促食欲的“良药”,能有效改善酒后厌食的症状。可直接食用,也可以加冰糖炖食。 日常注意事项 ·喝酒时要控制节奏,不宜过快; ·喝酒过程中多喝白开水; ·不宜空腹喝酒 特别提醒 ·患有消化道疾病、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肝脏疾病的不宜喝酒; ·对于重度醉酒着,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急诊抢救。
  • 30
    2022/09
    贫血or低血糖的区别
    在日常生活中,可能大家都出现过蹲的时间长了,猛地一站起来就会感到眩晕或眼前发黑,人们会认为这是贫血或者低血糖引起的的反应,也有很多人都不把这当回事儿,认为两者之间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其实贫血与低血糖发病原因不相同,就会导致不同的危害,那么两者之间的区别到底是什么呢? (一)贫血 指人体外周血中红细胞减少,当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时则不能对组织器官充分供氧,这将引起一系列症状,甚至导致进一步的器官病变。 症状分类 1.容易疲劳:贫血患者因体内缺乏氧气,稍有运动就很容易出现气喘吁吁的情况,如果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伴有疲劳和倦怠等反应,此时不尽快就医治疗,会给心脏造成巨大的负担,继而引发心悸的症状,严重时甚至还会导致呼吸困难。 2.晨起困难:由于人体供氧不足,大脑也会缺氧而出现头晕的症状,患者在患病后通常有晨起困难的症状,严重时可出现眩晕的反应。 3.脸色不好:由于患有贫血症,患者体内的血红蛋白含量就会逐渐降低,继而导致血液颜色变浅,加上体内供氧不足,还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继而出现脸色暗沉以及嘴唇发白等症状。 4.食欲不振:因贫血引起的供氧不足,还会影响胃肠功能,继而使患者出现食欲不振以及便秘腹泻的症状。 5.吞咽困难;贫血患者普遍存在吞咽困难的问题,不过这种症状可通过口服含铁的药剂来进行改善和治疗。 (二)低血糖 指血浆中葡萄糖水平下降,成年人血糖水平降至至<2.8mmol/L,糖尿病患者降低至<4mmol/L,成人一般常见症状为心悸、出汗(多为大汗)、震颤、饥饿,严重者可出现神志改变。 症状分类 1.糖摄入不足:经过肠道吸收入血的糖分少,无法满足人体消耗,如饥饿、消化吸收不良。常见于极度贫困地区、减肥及肠道切除后的人群。 2.糖生成不足:肝糖原合成减少或糖原分解障碍,如肝病、糖原积累症。 3.糖消耗过多:消耗过多来不及补充糖分,如剧烈运动、发热、重度腹泻、肾性糖尿、恶性肿瘤等。 4.糖转化过多:胰岛素过多,使体内的糖被转化消耗,致血糖下降,如糖尿病(降糖药物使用过量)、胰岛素瘤患者。 (三)两者之间的区别症状 1.定义:贫血是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浓度减少所致。 低血糖是血液中葡萄糖浓度下降引起的一组疾病。 2.发病原因与症状: 贫血主要是饮食中铁、叶酸、维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不足,或者慢性失血引起。 低血糖最主要的表现是心慌、出汗、手抖、饥饿感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严重的低血糖可引起低血糖昏迷,甚至脑功能障碍,低血糖与饮食不规律、服用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瘤有关。 3.化验检查:贫血患者的血糖正常,主要是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 低血糖患者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正常,主要是静脉血糖低于2.8mmol/L。 (四)治疗区别   1.低血糖:如果是正在接受降糖药物或者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就需要查找饮食、运动、药物等原因,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方案,避免低血糖。 2.贫血:需要明确贫血的原因,比如营养性贫血有造血原料的缺乏引起,比如铁、维生素B12和叶酸的缺乏等,可以予以相应的营养补充。 温馨提示:贫血,低血糖这种疾病不易察觉,且危害性较大,如果有此类症状应积极就医治疗,也应平时做好日常的饮食调节,防止病情加重,因此引发其他更严重的并发症。若大家有以上症状,应警惕并及时尽快就医。
  • 30
    2022/09
    胰岛素的“公主病”
    胰岛素作为降低血糖的有效安全的生物制剂,是糖尿病患者的宠儿。但由于其特殊的生物特性,让人总觉得她像公主一样娇气,总是担心她在自己的手里变质、失效。那么胰岛素的“公主病”究竟该怎么治呢? 要想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明白胰岛素是一种什么东西。另外,由于胰岛素的稳定性容易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光照和振动等,都会影响胰岛素的药效。所以,要尽可能减少可能降低药效的因素。 01  保存不当会变质 如果说胰岛素是一种精细的蛋白质分子,可能有点抽象,若是说胰岛素就像牛奶一样是一种蛋白质就太容易理解了。冬天的时候,放在零度以下牛奶会结冰,胰岛素会失效。夏天的时候,不含防腐剂的鲜牛奶,如果不放在冰箱里,牛奶就可能肉眼可见其变质、凝结成块,甚至成豆腐渣样。 牛奶是蛋白质,胰岛素也是蛋白质,所以,牛奶在高温下会发生什么变化,胰岛素就会发生什么变化,只是牛奶是食物会变质;胰岛素是药物,会分解、变性,药效明显大打折扣。 02  在家里要固定放着 1. 没有开封的胰岛素 要求放置在 2~8 度的冰箱冷藏,不要贴近冰箱后壁,以免温度过低,胰岛素受冻结冰;也不要放在冰箱门上,避免来回开关冰箱发生震荡;最好固定放置在靠近冰箱门的位置,并注意定时清理冰箱,保持冰箱的清洁;禁止放在冰箱冷冻层或者放入冰柜中,冷冻过的胰岛素即使已经融化也不能使用。 2. 已经开封的胰岛素 也就是安装在胰岛素笔装置,正在使用过程中的胰岛素,可以直接放在室温下保存。禁止露放在阳光下直晒的窗台、桌子上面;更要避免隐藏在空调、电视、微波炉等家用电器旁边能够产热的位置。 但是,一定要保证室内的温度低于 25℃,因为,一旦室温高于 25℃,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就会降低,继而药效也会相应降低。所以,家中要备温度计,一旦发现温度高于 25℃,为防止影响胰岛素药效,即使已经开封的胰岛素最好放到放到冰箱冷藏。 如果担心胰岛素放到冰箱太凉,注射时有不适感,可注射前 30 分钟提前取出复温。如果担心胰岛素放入冰箱,影响胰岛素的稳定性,权衡利弊,总比注射失效的胰岛素要强无数倍。 03  在外面要随身带着 胰岛素治疗不能中断,出差或旅游时必须随身携带。温度在 2~25 度时,可将胰岛素放在随身的手提包或背包中。如果温度超过 25 度,则要将胰岛素放在胰岛素冷藏包中。 乘坐公交汽车时,不要将装有胰岛素的包包放在发动机上;乘坐火车时,不要将胰岛素放在靠近正在使用的电脑旁边或者热水杯边;驾驶私家车,不要把胰岛素放在后备箱内,可以放在小型冰箱中。 因为,温度越高,时间越久,药效越低。一旦温度超过 50 度,胰岛素会迅速在短时间内全部失效;乘坐飞机时,不要将胰岛素随行李托运,以免冻坏胰岛素,使胰岛素失去活性。 04  轻拿轻放,避免过度摇晃 胰岛素由两个氨基酸通过二硫键连接在一起,任何原因导致胰岛素剧烈震荡时,二硫键就会断裂,破坏胰岛素的生物活性,导致药效丧失。 所以,胰岛素要平拿平放,防止跌落。随身携带时,避免奔跑;上下楼梯时,避免剧烈颠簸。预混或混悬胰岛素使用前常规摇匀时,要避免过度摇晃。 最后注意这四点 1. 胰岛素种类繁多,每一种胰岛素使用前,均要阅读药物说明书,在有效期内使用。 2. 开封后的胰岛素,使用期限是 4 周(28 天),不管用没用完,都要弃掉。 3. 每次打开一瓶新的胰岛素或者每次注射胰岛素以前,均要检查胰岛素有无变色、变质、浑浊、结晶、结冰、絮状物等情况,发现异常,禁止使用。 4. 注射胰岛素期间,要严密监测血糖的变化,发现血糖异常升高,要检查胰岛素保存是否得当。 由此可见,胰岛素使用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细节都会影响胰岛素的药效。所以,药师提醒您,发现血糖不明原因升高时,不要盲目增加胰岛素的剂量或者更换胰岛素的种类,先确定胰岛素的保存是否得当,药效有无受到影响,会更妥当。
  • 30
    2022/09
    让秋天不再烦“燥”
    入秋后,天气逐渐变得干燥,"燥"也就成为了秋季的主气,中医称之为"秋燥"。一般可分为温燥和凉燥两种。 温燥:多见于初秋,此时天气尚热,在流汗之后,皮肤粘膜水分加速蒸发,身体各组织都感水分不足。临床表现为头痛身热、干咳无痰、咽喉干痛、鼻干唇燥、口干舌燥、舌苔白薄而燥、舌边尖俱红等类似风热感冒的症状。 凉燥:常见于晚秋,一般从秋分开始,天气凉寒属于凉燥,这是因为,秋分后气温速降,寒凉渐重,此时近于冬寒之凉气。临床表现有头痛身热、恶寒无汗、鼻鸣鼻塞、咳痰清稀、苔白脉弦等类似风寒感冒的症状,但本病有津气干燥的现象。 秋燥具体表现 1、声音沙哑: 喉咙感觉痒痒的,频频干咳,有时有少量的粘液痰,却总是咳而不爽。症状较轻的会出现声音嘶哑,喉咙肿痛以及口腔溃疡等症状。 2、鼻敏感: 鼻黏膜在秋天特别容易干燥。还有些人会不停地流鼻涕打喷嚏。 3、掉发: 秋天干燥,气血循环变差,血液无法将养分带到头发毛囊,头发容易干燥枯黄。 4、惊厥: 一些身体免疫力不太好的人会在秋季心神不宁,甚至会出现惊厥现象。 5、便秘: 秋天体内水分过度蒸发,加上肠胃功能变弱,不少人会出现大便干结的情况。 6、皮肤干燥: 皮肤在干燥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干燥、瘙痒甚至皲裂。 7、嘴唇干裂: 天气干燥,很容易发干起皮。而舔嘴唇则会加重干裂的情况。 如何戒“燥”? 1、注意喝水 秋天干燥,每天都要多喝水,以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饮水宜多次少饮。适当喝一些蜂蜜水,对改善秋燥、滋阴润肺也很有帮助。室内,可以用加湿器,增加室内湿润度。 2、清淡饮食 遵循“燥则润之”的原则,饮食以清淡为主,少吃一些刺激性强、辛辣、燥热的食品。中医认为,白色归于肺,白色的食物大多都偏寒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可多吃银耳、百合、莲藕、梨、荸荠、萝卜等,润肺生津、养阴清燥的食物,此外,喝绿豆汤,金银花露,龟苓膏也是润燥的常用方法。 3、适量运动 秋季运动养生可以增强身体的抵抗力,秋高气爽,可以去空气新鲜的地方,散步锻炼一下,使肺不受燥邪的侵害。 4、修身养性 阴虚的人,肝火易旺,动辄发脾气。入秋后,其燥象更为明显。因此,预防秋燥的另一环就是要重视精神的调养,并以平和的心态对待一切事物,以顺应秋季收敛之性,平静地度过这一多事之秋。
  • 30
    2022/09
    你知道吗?高血压也需要进行基因检测
    众所周知,高压≥140mmHg,低压≥90mmHg,即可判断为高血压,如今它已经成为衡量身体是否健康的标志,因为高血压是一种全身性疾病,除了能直接损伤血管外,还会累及心、脑、肾脏等器官,增加冠心病、脑血栓、尿毒症等多种疾病的风险。据统计,全国已经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将近3亿人,且每年约有200万人的死亡与它有关。但到目前为止,高血压病因仍不明确,其中遗传也是其重要因素之一。 高血压基因检测是一项近年来才开展的新型检验技术,它是通过血液、唾液、其他体液或细胞对DNA进行检测的技术,采取被检者脱落的口腔黏膜细胞或其他组织细胞,通过特定设备对被检者、检测者的细胞中的DNA分子信息作检测,从而使人们能够了解自己高血压病的基因分型情况,在从基因层面了解高血压遗传风险,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及早发现潜在风险,提前进行预防或干预;高血压药物敏感基因检测指导高血压药物的选择,避免药物伤害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在《高血压防治指南》中还将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的高血压定义为H型高血压,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H型高血压的比例高达75%。Hcy(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的中心代谢产物,是一种含有巯基的毒性氨基酸,Hcy在人体蓄积时可对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毒性作用,促进动脉硬化斑块的形成,干扰血管平滑肌的正常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血管损伤。研究证实,当高血压合并高Hcy时,人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风险比普通人增加28倍,比单纯的高血压患者高5-8倍,而且血浆Hcy每升高5μmol/L,中风风险就会增加59%!针对H型高血压患者除了规范用药和生活干预以外,强烈建议进行MTHFR、MTRR基因检测!通过对MTHFR、MTRR基因的多态性进行检测,可以评估是否具有冠心病与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这样可以预测个体中风风险,对患者进行危险分层管理;还能指导患者进行个体化规范用药、配以生活方式干预,精准防控脑卒中。目前我院可进行此项检测,预防性补充叶酸! 所以请记住哦,以下8类人群一定要进行高血压基因检测: 1、伴有高血脂、高血糖等危险因素的高血压患者;2、低龄孕妇或高龄初产妇多胎妊娠患者;3、H型高血压规范治疗疗效不佳患者;4、已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5、长期身处污染环境或高辐射环境人群;6、工作压力大,经常熬夜,喝酒的亚健康状态人群;7、追求健康生活人群;8、有心脑血管冠心病家族遗传史的人群。 做好高血压基因检测,并坚决保持好五点生活习惯:远离烟酒、三低饮食、心情舒畅、适量运动、按时休息,高血压一定会远离你,而且会为你的延年益寿保驾护航!
  • 30
    2022/09
    风好正是扬帆时 不待扬鞭自奋蹄 —— “个体化药学和居家药学服务临床应用研讨会”成功召开
    武汉药学会个体化药物治疗专委会&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 芳草萋萋,白云悠悠。在这流光溢彩的七月,喜迎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由武汉药学会个体化药物治疗专委会和居家药学专委会联合举办的“个体化药学和居家药学服务临床应用研讨会”于7月2日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模式,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学术报告厅盛大召开。两个学会的常委等50余人参与线下会议,其他委员及药师1000多人参加线上会议,共同见证此次学术盛会。 开幕式由武汉药学会个体化药物治疗专委会主委单位武汉市第三医院张武昌副院长主持。武汉市第三医院黄晓东院长致欢迎词,对专家及线上线下的学员表示热烈欢迎。武汉药学会居家药学服务专委会主委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医院邵义舜书记和武汉医药卫生学会联合办公室李菊芬主任分别为大会致辞,对此次会议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希望个体化诊疗和居家药学携手共进,加强药学服务创新,提升广大药师药学服务水平和临床实践能力,预祝此次会议圆满召开。 学术报告环节首先由武汉药学会吴金虎秘书长主持,上海交通大学秦胜营教授以当前国家精准医疗整体发展状况以及个体化用药遗传咨询指南为主要内容,为大家讲述了个体化用药遗传咨询指南工作进展。接着由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丁玉峰教授为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赵荣生教授主持,赵教授分享了“从经典到精准-HDMTX个体化给药循证研究”,讲述了《HDMTX临床用药指南》制定背景及大剂量甲氨蝶呤全程用药中的个体化评估。紧接着由武汉市第四医院药学部刘立主任主持了武汉市第三医院消化内科田霞主任的授课,田主任以消化系统肿瘤个体化筛查为切入点,讲述了个体化诊疗在消化内科的临床应用及团队在个体化诊疗取得的科研成绩。泰康同济医院药学部龙萍主任围绕老年慢性患者的居家药学服务,讲述了国内外居家药学服务现状及我国居家药学服务实践探索,由湖北省人民医院周本宏教授主持。上半场最后由武汉药学会个体化药物治疗专委会主委、武汉市第三医院药学部陈永刚主任做会议小结,对专家的倾情授课表示衷心感谢,表示两个专委会一定在武汉药学会的带领下,努力践行“知行合一,务求实效”,得到临床的大力认可。 下午会场首先由湖北省人民医院郭咸希教授介绍第一位讲者——湖北省第三人民医院张明伟主任,张主任以自身工作中遇到的抗栓个体化治疗为案例,跟大家分享药学技术服务如何助力精准抗栓治疗。紧接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李娟教授主持了武汉市第五医院王懿睿教授的“临床药师为核心的居家药学服务实践”授课,武汉市中心医院周庆教授主持了武汉市第三医院王雄教授的“垂体瘤的精准诊疗研究”。最后一个主持人是武汉药学会居家药学服务专委会主委、华中科技大学医院薛承斌副院长,该院干飞教授为大家分享了多维药品标签在居家药学服务中的应用。薛院长对下半场会议做小结,希望两个专委会以后有更多合作,让个体化诊疗和居家药学服务深度互融合,促进药学发展。 最后,武汉药学会刘东理事长做会议总结,刘东理事长祝贺此次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希望两个专委会继续深入合作,创新药学服务,为患者用药保驾护航。 此次会议为个体化专委会和居家药学专委会成立后举办的首场学术讨论会,得到了各位领导、专家、同仁的大力支持。多学科、多渠道、多维度的思想碰撞,让个体化与居家药学有机结合,共同促进合理用药水平的提升。风好正是扬帆时,不待扬鞭自奋蹄,愿新成立的专委会似黄犊,跨越山高海阔。
  • 30
    2022/09
    “H型高血压”——最容易中风的高血压
    什么是“H型高血压”?确诊为高血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同时伴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10μmol/L。 根据全国第三次死因调查显示,中风已成为我国死因的首位,每12秒就有1例中风发生,每年新发脑中风约150万例;7成以上患者偏瘫或痴呆等永久残疾;而且复发率高,5年内复发中风的人数将近一半;每年约有80~100万例因中风去世,严重影响我们的生活。根据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办公室对全国六省市41家卒中基地的抽样数据显示H型高血压是最容易中风的高血压。 同型半胱氨酸是蛋氨酸在体内代谢的中间产物,在我们体内都有hcy,正常情况下它处于较低的水平,而中国人种由于环境因素与基因因素二者共同导致同型半胱氨酸生成蛋氨酸的代谢过程障碍。容易使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升高的食物有:牛肉、芝麻、葵花籽,乳制品等。 确诊H型高血压的患者,饮食、生活习惯上要注意;比如饮食要清淡,不宜烹饪太长时间;多进行户外运动和注意休息;但是单独改变生活方式并不能有效地控制血压,还应该在医生指导下采用药物治疗,服用治疗H型高血压的药物也应定时、定量、坚持。 大量研究表明,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升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控制H型高血压关键在于降低血压并降低血浆Hcy。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每年都会开展65岁及以上老人体检,并且针对重点人群开展脑卒中筛查和血液同型半胱氨酸检测,对脑卒中高危人群进行卒中相关危险因素的筛查和有效干预,从而减少卒中的危害。
  • 30
    2022/08
    儿童阿奇霉素你用对了吗?
    支原体肺炎使用阿奇霉素治疗非常普遍,治疗的疗程往往也需要2-3个星期,阿奇霉素已经成为了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治疗的一线抗生素,而且我国多个儿童肺炎的指南也是推荐阿奇霉素作为肺炎支原体肺炎的首选抗生素。阿奇霉素如何发挥抗菌作用?阿奇霉素在临床中有什么优势?阿奇霉素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尤其儿童在用药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一、阿奇霉素如何发挥抗菌作用 1、阿奇霉素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即氮杂内酯类抗生素的第一个药物,抗菌作用时间更长。它是通过与病菌内的50s核糖体的亚单位结合及阻碍细菌转肽过程,从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而起到杀病菌作用。 二、阿奇霉素在临床中有什么优势? 1、半衰期较长,一天一次.需用3天停4天,减少一直口服或者打针的麻烦,也可以减少一直用药的不良反应(肺炎支原体耐药的可能需要用药一个星期再停药)非常方便,患者依从性比较好。 2、不需要皮试,减少患儿痛苦,一般不会发生严重过敏反应,但是个别对于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除外。不皮试不代表不过敏,所以临床在使用过程中还是关注孩子是否有过敏的表现。 3、在肺内组织浓度比较高,所以对于呼吸道感染,特别是肺部感染,非常有效,也比较推荐,尤其不典型病菌感染,比如肺炎支原体,肺炎衣原体,沙眼衣原体等等。 三、阿奇霉素常见的副作用有哪些?家长们,请注意! 1、阿奇霉素不管是口服还是输液治疗,在临床中遇到的最多的是胃肠道反应,很多儿童口服阿奇霉素后出现呕吐、腹泻、腹痛症状非常常见。 2、因为阿奇霉素主要在儿童的肝胆系统代谢、转化、排出,所以容易出现肝功能损坏,尤其长期使用的儿童,需要定期复查肝功能,本身就有肝功能异常的就要慎用。 3、偶然可见过敏反应,比如轻者柯见皮疹、关节痛等过敏反应,严重的过敏反应表现为血管神经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应立即停药并给予适当抗过敏的治疗。不能想当然阿奇霉素不需要皮试,就不会出现过敏的表现,这点家长要重视。 四、科学、安全使用阿奇霉素,注意一下几点 1、合理选择抗生素,别滥用抗生素,尤其没有指征使用抗生素情况,不能经常使用阿奇霉素,容易导致耐药菌发生。 2、如果小儿感染不严重情况下,症状也不危机、不存在吞咽困难的情况下,能口服的不要使用静脉途径,口服更安全。食物可影响阿奇霉素的吸收,故宜在饭前1小时或饭后2小时口服,可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3、尽量选择使用3天,停4天原则,可以减少抗生素的导致菌群紊乱,也可以减少抗生素不良反应。不要私自改变用药剂量,也不要因症状消失就停药。一定要遵医嘱。 4、有心律失常的、有肝功能异常,胆汁淤积病史、有其他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过敏的均要慎用,需要专业儿科医生评估。
  • 30
    2022/08
    “祛痘小天才”?异维a酸软胶囊深藏的那些“功与名”
    谈起“痤疮”你可能会满脸问号,可如果我说“痘痘”,是不是感觉亲切多了?每个妙龄少女在青春期应该都有过“痘痘”入侵脸部“三角区”的经历,如果不处理妥当,或者放任自流,可能就会衍生出一些类似于红斑皮疹、皮炎等性质较为严重的皮肤病。 最后也只能默默向现实低头,请教医生了。这时候医生们会给你开一种名叫“异维a酸软胶囊”的药物,从未接触过这种药物的你惊了:这是什么鬼?! 异维a酸胶囊是激素?我读书少别骗我。快把心放回肚子里,它并不是激素类药物。不同于有些患者在治疗痤疮时使用的“猛药”:强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异维a酸胶囊虽然在临床治疗痤疮也有广泛的应用,且治疗痤疮效果显著,但它的确只是一种深褐色软胶囊,是没有任何激素作用的。 原本光洁无暇的脸颊上突然多了几颗浑圆的痘痘,可以直接上异维a酸软胶囊?当然不能够!爱美之心人人皆有,这当然可以理解;可要知道,之所以它注明要在医生指导下才可服用不是没有道理的。这也就是说,异维a酸胶囊是用于治疗严重痤疮疾病的药物,尤其是结节性的痤疮,切不可“操之过急、用力过猛”,否则结果会超乎你的想象哦。 这时候你可能要问,什么叫“重度结节性痤疮”?重度结节性痤疮也就是直径大于5rmn的炎性肌肤病,其结节在进一步严重时很可能会出现化脓、出血症状。而且需要注意的是,痤疮是一种慢性疾病,因此需要较长时间的疗程,如果在按照医嘱服用过程中出现口唇或者皮肤的干裂、脱皮,或者是毛发疏松、骨质疏松等症状,可能就是机体产生了副作用。 是药就有三分毒,如果它本身带给你的伤害大于“爆痘”给你带来的痛苦,大家一定要学会及时止损,寻找其他祛痘方法,何必花时间在一棵树上?但是如果在承受范围之内,大家可以放心大胆地在变美的路上越走越远,早日变回人见人爱的“小仙女”!
  • 10
    2022/08
    解读基因之妙,助力生命之美:S9基因甲基化结早期筛查直肠癌
    结直肠癌发病现状 结直肠癌是我国五大癌症之一,在消化道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胃癌。我国每年新发病例高达13~16 万,发病率为28.5/10 万。在死亡率方面,中国结直肠癌患者的死亡率约为13.13/10万人,占恶性肿瘤患者死亡总数的7.8%。近年来,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发病率和死亡率均位于前五的位置。我国结直肠癌多发生在中年以上的男性,40~60 岁为高发年龄段,平均发病年龄为48.3 岁。目前,结直肠癌的防治工作任重道远。 发病率死亡率 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 结直肠癌发病影响因素 环境/行为因素 长期高脂饮食、久坐不动和吸烟酗酒都与结直肠癌有密切的关系。 饮食因素:高脂肪、低纤维膳食是结肠癌发病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摄入肉类过多,尤其是肥肉和加工的肉类制品,脂肪含量高。相关研究显示,高脂饮食可以刺激分泌过量的胆汁酸,从而诱发癌变。另外,高脂肪、低纤维的膳食,使得肠道的蠕动减慢,肠内致癌物排出减缓,也是导致肠癌的主要原因。 久坐:久坐不动,肠道蠕动减缓,体内脂肪堆积,也是诱发结肠癌发病的原因之一。 代谢因素:肥胖,体质指数每增加5kg/m2,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5%,腰围每增加10cm,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2%;吸烟,吸烟量每增加10支/天,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升高7.8%;大量饮酒,日饮酒每增加10g,结直肠癌发病风险增加7%。 疾病因素 慢性肠道疾病、糖尿病等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糖尿病是结直肠癌的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的结肠癌和直肠癌发病风险分别是健康人群的1.38倍。 遗传因素 受遗传因素影响的结直肠癌患者约占35%。研究表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与基因甲基化密切相关。 结直肠癌诊断时期与生存几率 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大多遵循“腺瘤—癌”序列,从癌前病变进展到癌一般需要5~10年的时间,为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干预提供了重要时间窗口。但是目前结直肠癌患者在诊断时,80%为中晚期,早期诊断的人群比例仅为11.8%。I/II 期肿瘤加以合理治疗,5年生存期可达到95%,晚期5年生存期仅为8%。结直肠癌的早期诊断可极大地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因而进行结直肠癌早期筛查尤为重要。 定期筛查能够及早发现结直肠癌,通过早期治疗,可以达到预防甚至治愈目的。 结直肠癌与Septin9基因 结直肠癌的致病机制主要有微卫星不稳定、染色体不稳定和CpG岛甲基化。 几乎所有癌症都存在相关基因的异常甲基化,其中有些具有明显特异性,如结直肠癌中甲基化的Septin9 基因。 Septin9基因在结直肠癌发生中起抑癌基因作用 Septin9基因甲基化会抑制该基因正常表达,使其抑癌功能丧失,并最终导致细胞分裂和癌变。 在结直肠癌患者中, Septin9基因的V2区域的胞嘧啶会发生甲基化,而正常人中不发生甲基化。 Septin9 结直肠癌早期检测原理 高度甲基化的Septin9 基因是大肠癌癌变过程中特异性早期诊断标志物之一。 在大肠癌发病早期,已高度甲基化的Septin9 基因能被癌细胞释放到外周全血中,参与血液循环。 通过检测外周血中Septin9 基因的甲基化程度,可以初步判断出受检者是否患大肠癌。 Septin9基因检测灵敏度为80.6%,特异度为99.3%,对于早期阶段大肠癌的检测具有较高的敏感性。 Septin9 结直肠癌早期检测原理 推荐人群及检测意义 卫生部《大肠癌早诊早治项目技术方案》中建议40 岁以上人群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 具有结直肠癌家族史的人群 长期生活不规律的亚健康人群 中老年人群 有肠道良性肿瘤病史的人群 关注健康的人群 大肠癌早期通常没有明显症状,而早期肠癌治愈率可达90%,因此定期进行大肠癌筛查是早期发现大肠癌,治愈大肠癌的最佳方法。 检测报告展示
  • 26
    2022/07
    世上哪有“万能药”,正确使用方有效
    据说 每个家庭的抽屉里都放着那么几种药 价格不贵,获取方便 每当你身体不适 第一反应永远都是打开抽屉,拿出你心目中的“万能药”… 然而此前,一款“万能药”却被央视“点名”:该药并非“万能药”,绝对不能长期使用,该条微博有5.6亿次的浏览量,5万多名网友参与讨论,该药就是红霉素软膏。 其实,普通大众对“万能药”的青睐由来已久,03年“非典”时期,全民疯抢板蓝根颗粒,一时之间该药“包治百病”,没事也要喝几包。还有很多人但凡头痛脑热,腹痛腹泻都吃上几粒阿莫西林,表面上“药到病除”,却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实际上,很多所谓的“万能药”,只有很少的时候才被正确地使用,大部分时间里,“万能”的错觉只是安慰剂效应,或者只是其中部分人群才适用,又或者是以牺牲自身健康为代价的,长期使用会带来严重的副作用。所以,对待生活中的“万能药”,大家一定要理性看待,下面总结了生活中常用药的注意事项: (1)板蓝根颗粒:非寒性体质者也不宜长期服用板蓝根。另外,体质偏寒性、脾胃虚弱、年老体衰的人不宜长期服用板蓝根冲剂外,糖尿病患者和肝肾功能不好的成年人也不可大量服用板蓝根。 (2)红霉素眼膏:它只是对病菌引起的感染性痘痘相对有效,万不可把它当作保湿霜类护肤品,长期涂抹。 (3)氧化锌软膏:治疗急性或亚急性皮炎、湿疹、痱子、溃疡,不适合用于创面渗出液较多的皮肤问题, 如急性湿疹伴大量渗出、大面积溃疡、糜烂、水疱等情况都应当尽量避免使用氧化锌软膏。 (4)益生菌:用于胃肠道疾病,如儿童腹泻、抗生素相关性腹泻以及胆汁淤积性肝病、肝硬化,但不可长期使用,否则容易患上“益生菌依赖症”。 (5)维生素C片:可用于淡斑美白,提高免疫力,促进骨骼发育,解毒,但肾功能较差的人不宜多服维生素C,消化道溃疡的病人也最好慎用,服用维生素C片的同时,不要服用人参,忌食动物肝脏。 同时,我们生活中一些带有一定“药效”的物品,比如风油精、清凉油、花露水等,也不是“万能”的,它们大多含有薄荷脑、樟脑等成分,不仅对皮肤有刺激,可能引起过敏,还有一定的神经毒性,过量使用可能对婴幼儿带来严重副作用,比如台湾儿科医学会建议不要给2岁以内的孩子使用。 其实,对于慎重使用“万能药”本身,我们更应该摒弃的是“万能药”的观念,比如,很多家长在自家孩子感冒,腹泻的时候,不管什么原因引起,赶紧用上抗生素,这其实就是“万能药”的思想在作祟,结果就是,孩子病虽然好了,肠道菌群和免疫系统却可能被破坏了。因此,对于婴幼儿,孕妇,老年人等特殊人群,我们尤其要摒弃“万能药”的概念,千万不要盲目用药。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