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病理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诊断相关科室 > 病理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07
    2024/11
    甲状腺检查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随着仪器设备的精准性提高,甲状腺结节在早期,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被发现。 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三项或甲状腺功能五项,简称甲功三项和甲功五项。适用于常规筛查或常规体检,评估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方法。 2. 影像学检查,进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结节的存在和性质。通过超声,可以使用TI-RADS(甲状腺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结节进行分级,以评估其恶性风险。 3. 细针穿刺活检(FNA) 是 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常用于确定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在超声引导,医生使用细针从结节中抽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分析。FNA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关键依据。如果FNA结果提示恶性,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如果结果为良性,则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 30
    2024/08
    “沉默的杀手”—卵巢癌
    于女性而言,卵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的重要组织,负责排卵和分泌性激素。卵巢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死亡率最高,俗称“妇癌之王”。据统计,2022年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数约为6.11万,死亡病例约为3.26万。因为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今天带大家了解卵巢癌。 首先,卵巢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位于盆腔,发展空间大,早期没有特异症状,也没有特异的筛查手段,直到出现明显的下腹胀腹痛,有了明显的腹水,或者因肿瘤压迫,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习惯改变,更或者出现胃口差,消瘦等症状就医时,基本已经晚期,甚至盆腹腔广泛转移了。 虽然卵巢癌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但它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大家要提高警惕: 食欲下降、饱腹感、腹胀 腹部包块 腹围增大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疲倦、乏力 大便习惯改变 阴道不规则出血 疼痛 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普通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仅为1%左右,但下列因素会增加卵巢癌发生风险: 1、年龄:绝经后女性。 2、月经及生育因素:初潮早、绝经晚,未产,不孕症。 3、妇科相关疾病:妇科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4、有家族史:有一位或超过一位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有明确的卵巢癌家族史;林奇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家族的女性。 5、基因突变: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分别为54%和23%。 6、其他因素:肥胖、吸烟、精神状态失衡等 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异的针对卵巢癌的筛查和预防方法,但是做好下面六点对于卵巢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还是非常重要的: 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 2.在合适的时间生育,足月妊娠、母乳喂养也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3.科学避孕,长期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 4.定期查体,建议女性每年定期做妇科查体,包括盆腔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对早期发现卵巢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有卵巢癌家族史、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或经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和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5.基因检测,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女性建议进行必要的基因检测,对发现基因突变的女性,可以预防性的输卵管切除或输卵管卵巢切除。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模式是手术/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维持治疗和初始治疗后复发再复发多线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和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言之,卵巢癌虽然令人谈之色变,但通过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可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远离“妇癌之王”的威胁。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卵巢癌的关键。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 20
    2024/08
    病理科切片借阅会诊流程
    病理切片借片手续是指向病理科借用病理切片(包括组织切片、细胞学涂片等)以供外院会诊使用的过程。虽然不同医院或机构的借片流程可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借片方的借片流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开具借片申请单: 借片手续的第一步是向外借医院(即请求借用切片的医院)申请开具借片申请单。这一步骤是整个借片流程的基础。申请单应由外借医院(即请求借用切片的医院)开具,申请单需明确列出所借病理切片的病理号/若需要另外提供白片,则应列出所需蜡块编号。 应详细注明所需的切片类型,通常包括: HE(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用于常规的组织学观察。 2. 免疫组化切片: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 3. 特殊染色切片:用于特定的组织学特征分析。 4. 白片(未染色的切片):可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染色或检测,需注明所需数量。 二、病理科窗口核查: 患者或家属需携带相关材料至病理科窗口进行人工核查。若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工作人员会告知所需补充的文件,应尽快补齐。只有当材料齐全且得到病理科医生的审核同意后,后方可办理外借相关的病理资料的手续。 为了顺利进行借片手续,以下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身份证明:如医保卡、就诊卡或身份证。 原单位病理报告:包括之前医院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 临床病史资料:可能包括手术记录、出院小结、影像学资料及报告等,这些资料有助于外借医院了解患者的病情背景。 如由家属代办,需提供患者授权的家属身份证明。 三、缴纳押金与归还: 借出病理资料时需填写借片登记单、收款通知单,携相关单据及相应数量金额到财务科或收费处缴纳押金,根据借片数量不等收取金额300~500元,押金将在资料归还当日退还。患者或家属应准备好现金。 四、病理资料的借出与保存: 交付押金后携押金收据单返回病理科取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 病理资料借出:包括he切片、免疫组化片和特殊染色切片,这些资料由医院保存,用于患者未来的病情监测和随访。外借期限一般为一个月,逾期未还将可能影响押金退还。 白片借出:白片为未染色的石蜡切片,可用于进一步的检测,如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由于白片需要特别制作,患者需支付相应费用,并且需等待一定的制片时间。白片的所有权归患者所有,无需归还。 保存条件:病理资料通常承载于玻璃片上,应存放在常温环境中,并避免摔碰或损伤。借用的切片应妥善保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归还(一个月内),借用的切片若有破损、丢失等应按照规定支付赔偿金,并承担相应责任。 五、外借医院会诊: 携带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前往外借医院会诊,将所有会诊单位及详细会诊意见记录下来,归还切片时,告知原病理科。 六、病理切片归还与押金退还: 会诊结束后,携带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返回原病理科归还,归还时出具借片时所给的押金条以及外院会诊结果,连同切片及相关资料三者同时回交病理科,病理科在押金收据上加盖病理科退费印章后,方可携带借片登记单和押金收据到财务科或收费处退还押金.外人归还时应提前说明原因并当场确认归还人信息。 七、办理日期: 一般为工作日,节假日不办理借还切片手续。 了解借片手续的流程和要求对于需要外院会诊的患者至关重要。遵循正确的程序可以确保病理切片的安全借用和及时归还,从而支持患者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或家属在办理借片手续前,先与病理科或相关医院部门沟通,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 20
    2024/08
    甲状腺畸胎瘤
    什么是甲状腺畸胎瘤呢? 甲状腺畸胎瘤是来自于外、中、内胚层的成熟性或者不成熟性的肿瘤。发生在颈部的肿瘤如果有以下几个特征便可以认为是甲状腺畸胎瘤:(1)肿瘤占据甲状腺的一部分;(2)与甲状腺直接连续或者有密切的解剖学的关系;(3)颈部畸胎瘤伴甲状腺完全缺失。如果有这三个特征便可认定为甲状腺畸胎瘤。 好发的人群有哪些呢?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例甲状腺畸胎瘤的报道,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百分之0.1以下,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新生儿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经过病例组的研究发现,在新生儿患者中90%以上是良性的,但是成年人有50%甚至更高是恶性的。且恶性畸胎瘤更多见于男性患者。 在生活中甲状腺畸胎瘤有什么表现呢?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中等大小。在不满一个月的婴儿体内还存在其他先天性畸形。此外,患者还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或喘鸣。症状持续的时间从数日到数年。伴有症状(例如喘鸣、声嘶)的肿瘤体积一般大于无症状的肿瘤。 甲状腺畸胎瘤如何扩散和分期呢? 良性(成熟或不成熟)畸胎瘤可引起颈部器官的压迫性萎缩,或(如在宫内)不发育。恶性畸胎瘤可直接扩展并侵及周围组织。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局部淋巴结,随后到肺脏,这乃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过程。一般不用分级,因为与其他病变特征相比,肿瘤的局部影响更具有预后意义。 在病理显微镜下可见什么样的细胞呢? 在病理科的显微镜下可见,这些肿瘤的特征是含多种组织类型和生长方式,与在其他部位畸胎瘤见到的一样。小囊腔衬以鳞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形,腺性或移行上皮。神经母成分常构成片块状或菊形团样结构,其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核高度深染,并见核分裂。成熟的神经组织分级:(0级)完全成熟,(1~2级)大多数成熟,(3级或恶性)相当不成熟。软骨、骨、横纹骨骼肌、平滑肌、脂肪组织和松散的黏液样至纤维胚胎性、间叶性结缔组织常与神经性和上皮性成分相混合 与其他相似疾病怎么鉴别呢? 在新生儿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水瘤-水囊瘤)甲状舌管囊肿和鳃裂囊肿,所有这些相应病变只能用显微镜鉴别。在组织学上,不成熟和恶性畸胎瘤大多由神经组织构成,需要与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和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在这些情况下畸胎瘤的诊断很大程度决定于其他组织成分、不成熟/恶性神经组织,以及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认定。
  • 14
    2024/08
    耳部症状的一般检查
    耳朵是我们接收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耳部的症状,比如耳痛、耳鸣、中耳炎等,但是有些症状我们无法具体描述发生在哪个位置或者症状,下面的文字将简单介绍耳部的形态学检查及耳部疾病表现。 耳部大致分为三部分:耳廓、外耳道、耳内。 耳廓及耳周检查:耳廓畸形多为先天性分为:①副耳廓:又称副耳,耳廓正常,耳屏周围皮赘,常有软骨。②招风耳:由于耳轮和舟状窝向前下倾斜造成耳廓整体前倾。③猿耳:耳轮后上部位突出呈三角状。④小耳:耳廓发育不全。分为3级,I级主要为耳廓小,外耳道部分闭锁;Ⅱ级伴中耳畸形;Ⅲ级伴内耳畸形。Ⅱ级畸形多见。⑤先天性耳前瘘管:耳轮脚前瘘口,能挤压出白色皮脂样物,炎症时瘘管周围红肿,化脓期间有波动感,严重时脓肿破溃。⑥第1.鳃裂瘘管:外耳道、耳廓常瘘口,颈部可有第2瘘口,两瘘口间可有囊肿样物。炎症时耳廓、外耳道或颈部有红肿或瘘管内炎性渗出。 耳廓囊肿:耳甲腔或耳甲艇局限性隆起,典型表现为从耳廓背面光照时透光阳性。耳廓炎症:皮肤红肿、剧痛、有簇状疱疹(带状疱疹),伴同侧周围性面瘫或耳聋、眩晕等表现时称Hunt综合征。弥漫性耳廓红肿呈暗红色,是耳廓冻伤和外伤后软骨膜炎,后期耳廓变形挛缩。 耳后炎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后沟消失、肿胀,有波动感,并将耳廓向前外方推移,应考虑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颅外并发症。耳后局部淋巴结压痛,应检查头皮有无毛囊炎等感染。 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①徒手检查法: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用手将耳廓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同时可用示指将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扩大,以便看清外耳道及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向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耳廓牵拉痛,应检查外耳道:如出现软骨部局限性红肿,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耵聍为黄白色,一般为片状。油性耵聍为褐色或酱油色液状,当耵聍堆积成团后经常为褐色硬块,需用3%苏打水软化后再清理;外耳道炎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黑污状物或白色点片状分布的污物常为外耳道真菌;早期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脓液透明稀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黏稠并有臭味;外耳道皮肤无黏液腺,当拭出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为中耳疾病。 ②耳镜检查法:普通耳镜当耳道狭小或炎症肿胀时,用漏斗状白勺耳镜耳道,避开耳道软骨部耳毛,保证光源照入,耳镜管轴方向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窥见鼓膜。 3.耳内镜检查法:耳内镜包括耳内镜和微内镜可以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和鼓膜形态。观察鼓室病变时需在鼓膜表面麻醉后切开一小孔,伸入鼓室检查。在鼓膜穿孔时可以直接观察咽鼓管鼓口、听骨链、鼓峡。对内耳病变,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直径0.3~0.4mm的微内镜通过鼓阶造孔进行观察。 以上对耳部的形态学检查和症状描述是一种简单的检查,以便于大家发现疑似耳部疾病时可以简单的自查或者了解医学检查方法,以供参考。
  • 14
    2024/08
    免疫组化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取病理报告时,有的报告上会有“建议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一行字。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免疫组化,一听要进一步检查就很害怕,担心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揭开其神秘面纱。 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全称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医生可以识别组织中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蛋白质或抗原。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门锁与钥匙,都是一一对应的。免疫组化抗体即为钥匙,组织或细胞中相应抗原即为门锁,抗体与抗原也是一对。这些抗原表达情况最后以“阳性、阴性”呈现在病检报告单上。免疫组化报告单上的阴性/阳性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患者是否患上肿瘤,这些结果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解读,广大患者朋友不必为上面那些看不懂的指标而焦虑或盲目猜测,把报告交给专业的医生解读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许多人以为只有恶性肿瘤才需要做免疫组化检查,这完全是错误的。常规病理活检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细胞形态得出诊断,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再加做免疫组化的。但有时同一种病变可以显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病变也可以表现为相似的形态,仅凭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很难区别,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可以把不同来源的组织和细胞标记出来,从蛋白水平把它们区分开来,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病理诊断。如:1.诊断肿瘤性质,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2.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判断肿瘤生长速度;3.检测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和恶性程度;4.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5.进行病理分型等。 加做免疫组化是否需要再次取样?是否需要再次缴费?免疫组化是以病理切片为载体,在切片上做的。患者送到病理科的标本,经取材、脱水、包埋等,已制成蜡块,可长时间保存。如需做免疫组化,只要用保存的蜡块再切片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取样。免疫组化需要相应的一抗、二抗等试剂,成本非常昂贵,所以需要额外收费。只有3-5天HE染色报告出来后才知道是不是需要做免疫组化,需要做哪些免疫组化项目,根据项目数量再进行收费。 免疫组化结果需要多久?免疫组化步骤繁琐,大致需要十几步,制作过程一般需要两天时间,如果标本量大,还需要排队;制片完成后病理医师需要再次阅片、提交上级医师、课内讨论等,可能还需补充一些项目,因此,最终结果至少需要约三个工作日,具体时间根据病例难易程度而异。 那做了免疫组化是不是可以100%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呢?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免疫组化技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确诊,但少数疑难病例仅通过免疫组化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分子检测或其他检查辅助诊断。
  • 14
    2024/08
    为什么胃肠镜检查完了还要做病理活检?
    在消化内科,胃肠镜已经是比较常见的检查手段了,有的时候还需要同时给病人做病理活检。那么,什么叫做“病理活检”呢?病理活检是指在内镜下钳取胃肠壁上的病变组织送去做病理检查。 医生在给病人做胃肠镜检查时,如果发现胃肠壁出现水肿充血、糜烂溃疡、息肉、或者隆起的肿块,都需要取活检。因为内镜只能观测到病变的外观情况,胃肠病变的表现多种多样,非常具有迷惑性,有经验的医生虽然可以初步判断病变的性质是炎症、良性溃疡还是恶性肿瘤,但是最后的明确诊断必须依靠病理诊断结果。只有诊断确定以后病人才能得到更好的治疗。 活检标本送到病理科后,通过取材、固定、脱水、浸蜡、包埋和切片,最后由病理医生阅片,观察组织结构和细胞形态,结合内镜检查结果综合分析,出具病理报告,如果病变比较特殊在切片上无法做出明确诊断,这时候我们还需要在组织上进一步做免疫组化来辅助诊断。所以病理活检从活检标本送到病理科到最后病人获取病理报告是需要3天左右时间的,在此期间病人需要耐心等待,也不用太担心,并不是每一个做内镜活检的病人都是得了肿瘤,做病检只是为了明确疾病的诊断。 胃活检大概有这几种诊断:①慢性炎症,表示慢性炎性细胞的浸润程度;②活动性,表示中性粒细胞的浸润程度,一般有轻度、中度和重度;③萎缩,说明胃黏膜固有腺体出现减少的现象,可能由于慢性炎症导致腺体被破坏,萎缩时如果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则会标明炎症处于活动期;④肠上皮化生,简称肠化,是指胃腺体被肠腺体替代;⑤胃息肉:增生性息肉、炎性息肉、腺瘤、胃底腺息肉等;⑥胃腺癌,胃的恶性上皮性肿瘤;⑦淋巴瘤;⑧胃黏膜上皮异型增生,属于癌前病变;等等。 肠活检大概有这几种诊断:①各种类型的息肉: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锯齿状病变;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②炎症性病变,这类病变相对比较少见,轻度、中度和重度,用来描述炎症的活动性及严重程度;③炎症浸润的深度和范围,黏膜内、黏膜下等;④是否存在隐窝脓肿或隐窝炎;⑤化生性改变,幽门腺化生等⑥肉芽肿的形态、是否坏死等⑦肠道累及范围炎症:局灶或者弥漫性。⑧异型增生或者癌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或者浸润性腺癌。 病人拿到病理报告单后,需要再交给消化内科医生,消化内科医生会根据病理检查报告的结果,告知患者下一步需要如何治疗,是否随访、随访时间、是否需要药物治疗、是否要进行内镜手术、是否要进行外科切除手术等。
  • 24
    2024/05
    女性为什么会出现乳腺结节
    我国70%-80%的30岁以上女性受到乳腺疾病的侵袭。据世界医学组织统计,全世界80%-90%的成年女性患有乳腺疾病。 乳腺疾病是如何产生的呢? 1.肝气不舒,气机不畅 中医认为肝主怒,而肝脏经络绕行乳房肝气郁结会导致乳腺增生。 2.焦虑,精神压力大 焦虑状态体内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内分泌系统出现紊乱,从而影响到乳腺 3.易燃易怒,情绪不稳定 情绪会影响机体内分泌系统,长期情绪不稳定导致内分泌紊乱,进而造成雌激素、孕激素比例失调,刺激乳腺。 4.饮食不当,喜食辛辣刺激 辛辣刺激性食物,容易上火,会加重炎症的反应,对乳腺有一定伤害。 如何养护乳腺呢? 1.定期做乳腺检查 2.少焦虑,保持乐观 3.尽量早睡,不要熬夜 4.少吃辛辣刺激、雌激素含量高的食物 5.多吃柑橘类水果和蔬菜 6.选择母乳喂养 7.坚持运动 乳房出现哪些问题,需要警惕呢? 1.乳房形状、大小发生改变 2.乳房皮肤变红,出现凹陷 3.触摸有包块的感觉 4.乳房有红、肿、溃疡等 5.乳房有分泌物流出 6.乳房或腋下出现异常疼痛 每个女生都应该关注乳房健康,定期进行乳腺检查: 1.乳腺自检法——自己在家就能做,通过看、摸、捏等操作,观察乳房是否有凹陷、肿块、溢液等异常改变,如果观察到异常要及时就诊。 2.乳腺超声 筛查乳腺增生、结节和肿瘤等,成年女性应该一年检查一次。 3.乳腺钼靶 乳腺钼靶对钙化比较敏感,可以在乳腺超声检查的基础上,增加乳腺癌筛查的准确性。 4.乳腺磁共振(MRl) 当钼靶和超声检查不能确定病变性质时,可考虑MRl进一步检查 5.必要是可进行乳腺结节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
  • 24
    2024/05
    良性或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区别有多大?
    很多人身体平时没有什么异常表现 可一拿到体检报告 自己被检出了“甲状腺结节” 一看到“结节”或“肿大”的字样,很多人就慌了:“结节是啥呀?严重吗?会恶化吗?该怎么办啊?”首先我们应该搞清楚一个最最重要的事——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甲状腺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呈H状,分左右两叶。平时摸不到,也不起眼,却是非常重要的内分泌器官,可以分泌甲状腺素和降钙素,参与人体的蛋白质合成、脂肪分解以及维持体温等保证生命的基础过程。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我们可以把甲状腺结节看作是甲状腺里的小疙瘩;而在医学上,这个小疙瘩是指各种原因导致甲状腺局灶细胞异常生长,在甲状腺内出现组织结构异常的细胞团块。多数甲状腺结节不产生临床症状,在体检时意外发现。 如何确认甲状腺结节是良性还是恶性? 甲状腺的超声检查是公认的甲状腺内结节最敏感的影像检查方法。如果超声报告中有微钙化、边界不规则、纵横比>1中的任何一种情况请一定重视,马上找医生。如果报告中写到纯囊性、高回声、结节周边血流丰富、海绵状改变等情况,那么请放松心情,每年体检观察。 超声检查判断结节性质可疑,接下来是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确认结节性质,细针穿刺检查通过获取结节内的细胞、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并在必要时辅以洗脱液检测、基因检测等一系列手段,它能够帮助病理学医生看到结节“本质”上的一些改变,从而帮助医生区分结节的良恶性,判断预后,便于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 甲状腺结节进一步发展会变成癌症吗? 从病理形态来看,甲状腺结节可以是增生结节、囊性结节、炎性结节、良性和恶性肿瘤。大部分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恶性结节占7%-15%左右。对于良性的甲状腺结节,转变为甲状腺癌的可能性小,定期随访观察即可。 查出甲状腺结节都要手术吗? 良性需要复查,恶性尽快手术!发现甲状腺结节时,不必过于惊慌,应尽早完善相关检查。 良性甲状腺结节,每6-12个月复查B超。如果复查时发现结节体积增大超过50%,推荐穿刺。必要时可选择手术治疗或者其他治疗手段如热消融、乙醇消融等。 如果确认是恶性结节,推荐尽早手术治疗,术后根据不同情况,决定是否采取放射性碘治疗,以及甲状腺素抑制治疗。 大部分甲状腺癌都很“懒”!得了也没事,是这样吗? 甲状腺癌是一大类疾病的统称,其中又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滤泡性癌、髓样癌、低分化/未分化癌等多种病理类型。 甲状腺癌中约60%-70%是较温和的甲状腺乳头状癌,这种癌生长缓慢,虽然局部淋巴结转移率高,但是预后很好。 甲状腺滤泡癌占所有甲状腺癌的20%-25%,血行转移率高,恶性度较甲状腺乳头状癌高。 低分化/未分化癌等高度恶性的肿瘤仅占甲状腺癌的2%-3%。甲状腺髓样癌临床上也很少见,恶性程度中等。 因此,确诊甲状腺癌后,应及时到正规医院根据具体情况遵医嘱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 24
    2024/05
    脂肪瘤是肿瘤吗?
    脂肪瘤是成熟(白色)脂肪细胞组成的良性肿瘤。在软组织肿瘤中最常见,且多见于40-60岁的肥胖人群,小于20岁罕见。按照分布部位的深浅,可分为浅表脂肪瘤和深部脂肪瘤及肌内脂肪瘤。 浅表脂肪瘤最常见于项背部、肩部、颈部及腹部;深部脂肪瘤可起自于深部软组织、胸腔、纵隔、盆腔及非常罕见的部位(腹膜),也可起自于骨周围;肌内脂肪瘤最常见于大腿大肌群、上臂及肩部;大关节滑膜内成熟脂肪组织增生(滑膜脂肪瘤或树枝状脂肪瘤)临床上与弥漫型腱鞘巨细胞瘤/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相似。 脂肪瘤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边界清楚,常为分叶状,纤薄、细腻的包膜,黄色、油腻感的切面,黏液样变性,灶性出血,可伴有骨或软骨化生。肌肉内病灶可边界不清,呈浸润性生长,大小一般2~10cm,较大的病灶可伴有疼痛感。可为多发,数目可以是几个到上百个,好发部位以上臀、肩部及老年男性背部为主,手术切除可治愈,预后较好,罕见复发。 脂肪瘤常需与梭形细胞脂肪瘤、黏液样脂肪肉瘤及神经脂肪瘤病相鉴别: 梭形细胞脂肪瘤好发于上臂、肩部及项背部,经典的病例中可见粗大、“绳索样”胶原及温和梭形的成纤维细胞。黏液样脂肪瘤的毛细血管呈丛状鸡爪样分布。 神经脂肪瘤病主要见于儿童,常为先天性,部分病例发生在30岁以下的年轻人;在老年人中少见。一般有香肠样占位,大小不一,可累及长达10cm的神经段。如累犯正中神经,可表现为手掌发生缓慢、进行性肿胀或出现肿块,感觉异常和感觉缺失,受累手指的骨骼和软组织生长较快。其治疗可通过手术减压(如腕管松解术)或瘤体减灭术以缓解症状,对于巨指症,可行手术切除变形手指,保守治疗下预后良好。
  • 24
    2024/05
    带您了解:您的病理报告是如何来的?
    临床病理是诊断中的“金标准”,病理诊断结果直接决定了患者送检组织的病变性质,一种肿瘤的良恶性质的判断决定了临床医师的治疗方案的选择和预后的评估。病理科处于医院的一个不大的角落,也默默地为每一份病例报告付出着心血,在关键的时候“一锤定音”。 一定有很多患者不熟悉我们病理科的工作,也对病理工作有着种种疑问,那么现在我们带大家一起仔细探寻一下,一份完整的病理诊断报告是如何获得的。 当病理科接受到患者的病理标本和与之对应的申请单时,就开始了“病理诊断报告的诞生之旅”: 1.核对标本:当病理医师拿到标本 ,首先会对其进行核对,包括标本名称及患者的基本信息等等。 2.标本取材固定:病例医师会对标本大体进行描述记录,包括:部位、大小、颜色、肉眼性质等情况。并对标本需要的组织进行取材,取出来的材块装进对应编号的包埋框里,然后浸泡在10%中性福尔马林溶液中进行“固定”。部分标本需要先作固定,才可以进行取材。 3.组织脱水:取材结束将对材块进行核对,确认无误后,开始脱水程序,这个程序包括福尔马林固定液、不同浓度的酒精、石蜡等溶液逐一浸泡后完成,此过程会耗时十几个小时。经过脱水后的组织,要进行浸蜡,浸蜡也需要约数个小时。 4.组织包埋:接着进行组织包埋,病理技师在包埋机上将组织包埋在蜡液中,然后进行冷冻定型形成“蜡块”。 5.切片:病理技师对每一个蜡块进行切片,将组织蜡块放在切片机上,切成3-5微米的薄片,然后将其附着在透明载玻片上。 6.染色封片:切片完成后还需要经过进行HE染色及封片,染色需要进过十多道程序,约2-3个小时,每张切片会贴上相应标号的标签,按顺序排好进行下一步阅片。 7.阅片诊断:病理医师用显微镜对切片进行40-1000倍放大,在显微镜下观察组织、细胞的结构,通过认真仔细的观察和判断分析,综合做出病理诊断。常规较为典型的病例在两位病理医师的初诊及复核后,直接发出病理报告报告时限大约1-2天。部分病例需要进行免疫组化检测、特殊染色或分子基因检测等辅助诊断方法,并结合临床特点及病史等资料,甚至还要重复取材及制片,最终综合得出病理诊断报告。 每一份尽可能完整的病理报告所需时间不等,影响病理诊断报告的时间长短的因素多种多样,如:含有骨组织、钙化组织或较硬的组织等,这类标本需要脱钙后再制成切片,会使制作时间增加。又如:部分标本需要延长固定时间以提高制片效果便于诊断。还如:少数病例出于诊断的多方面考虑,需要在初次取材的基础上补充加取材,或在初次切片后重切片等。病理检查并非单一的通过看病理切片就能得出结果,需要充分结合患者的临床情况、既往病史、影像学及其他实验室检查,或需要查阅文献经多人讨论,综合分析得到更为完整准确的病理诊断。因此,诸多原因都会延长病理报告时间。 每一位技术员的精益求精的制作,每一位病理医师的细心捶打,最终才能等到一份力求完美的病理诊断报告。患者的理解、相信和支持是病理科工作人员的最大力量源泉。
  • 24
    2024/05
    探索间质性肺疾病:了解这一隐蔽的健康杀手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中,隐藏着许多可能威胁我们健康的疾病。其中一种被称为间质性肺疾病(ILD)的病症,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它的影响却不容忽视。本文将带您走进间质性肺疾病的世界,了解这一疾病的特性、症状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组以弥漫性肺实质、肺泡炎症和间质纤维化为病理基本病变的疾病。这些病症往往导致活动性呼吸困难、X线胸片弥漫性浸润阴影、限制性通气障碍以及低氧血症等临床表现。ILD并不是一种单一的疾病,而是由多种不同疾病构成的临床-病理实体。这些疾病虽然通常不是恶性的,也不是由已知的感染性致病源所引起,但其慢性、隐匿性的病程却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 ILD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但一般认为与毒素和(或)抗原的暴露有关。这些抗原可能来源于无机粉尘、石棉、尘肺等环境因素,也可能与某些特发性疾病的特异性抗原有关。一旦人体暴露于这些致病因子,就会引发一系列复杂的炎症反应,导致肺泡炎的产生。如果炎症得不到有效控制,将进一步蔓延到邻近的间质部分和血管,最终导致间质性纤维化,破坏肺组织,降低通气功能。 ILD的症状多样,但气促是最常见的首诊症状。这种气促往往在较剧烈的活动时开始,然后渐进性加重,常伴浅快呼吸。许多患者还会感到明显的易疲劳感。咳嗽也是ILD的常见症状,多为干咳,偶尔会有少量白痰或白泡沫痰。胸痛、喘鸣和咯血等症状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出现,往往提示病情已经较为严重。 对于ILD的诊断,通常需要结合患者的病史、临床表现以及一系列的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一旦确诊,治疗的主要目标是控制病情进展,缓解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氧疗、肺康复等,具体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制定。 然而,预防总是优于治疗。对于ILD,我们可以通过减少接触可能的致病因素来降低患病风险。例如,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含有大量粉尘的环境中,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戒烟限酒,保持适当的锻炼等。此外,对于有ILD高风险的人群,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的早期病变,也是预防ILD的重要手段。 总的来说,间质性肺疾病虽然不为大众所熟知,但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了解ILD的发病机制、症状以及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应对这一隐蔽的健康杀手,保护我们的健康。同时,我们也期待未来能有更多的研究和创新,为ILD的治疗和预防提供更为有效的手段。
上一页 123456...1112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