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病理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诊断相关科室 > 病理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7
    2025/01
    探秘曲霉菌:隐藏在身边的微生物
    放大放大再放大!肺部病原菌(曲霉菌)的样子竟然是… 探秘曲霉菌:隐藏在身边的微生物 曲霉,是发酵工业和食品加工业的重要菌种,已被利用的近60种。2000年前,我国就用来制酱。其广泛分布在谷物、空气、土壤和各种有机物品上。主要作用是酿酒,制醋等。 曲霉菌占空气中真菌的12%左右,散布在空气中的分生孢子在有利的条件下菌丝本身也可伸长增殖。菌丝形成隔壁即可产生两个独立的细胞。此外称做子囊孢子的有性孢子也具有增殖的能力。可引起以肺为主的多个脏器的非坏死性肉芽肿性病变。在病变部位可见大量的嗜中性粒细胞浸润,其中可见呈Y字型分歧的有隔壁的菌丝。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存在着无数肉眼难以察觉的微生物,曲霉菌就是其中之一。尽管它微小,却可能对人类健康产生重大影响,了解曲霉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预防其带来的潜在危害。 曲霉菌属于真菌家族,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它们偏好温暖、潮湿且通风不良的环境,如腐烂的植物、潮湿的土壤、室内的角落等。其形态独特,菌丝细长且有分隔,在特定条件下,会产生分生孢子梗,顶部膨大形成顶囊,顶囊上生出许多小梗,小梗上串生着分生孢子,这些孢子如同微小的“种子”,随风飘散,寻找适宜的生长环境。 对于健康人而言,免疫系统能够有效抵御曲霉菌的侵袭。然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曲霉菌就可能乘虚而入,引发感染。例如,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的患者,患有艾滋病、白血病等严重基础疾病的人群,以及接受器官移植后服用抗排异药物的人,都属于曲霉菌感染的高危群体。此外,长期处于曲霉菌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如通风不良的潮湿仓库、老旧建筑等,也会增加感染风险。 曲霉菌感染可累及多个部位,导致不同的疾病类型和症状。在肺部,侵袭性肺曲霉菌病较为常见,患者可能出现发热、咳嗽、咳痰、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严重时可迅速进展,危及生命;曲霉球型肺曲霉菌病则常以反复咯血为主要表现。鼻窦也是易受侵犯的部位,患者会有鼻塞、流涕、头痛、面部疼痛甚至鼻腔异味等不适,若不及时治疗,可能造成鼻窦骨质破坏。皮肤曲霉菌感染可出现红斑、丘疹、水疱、溃疡等病变,伴有瘙痒或疼痛。在某些情况下,曲霉菌还可能进入血液循环,播散到全身各个器官,引发播散性曲霉菌病,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预后极差。 诊断曲霉菌感染需要综合多种方法。微生物学检查通过对痰液、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液、脑脊液、皮肤组织等标本进行涂片、培养,观察是否存在曲霉菌的菌丝和孢子;影像学检查如胸部 CT、鼻窦 CT 等,可发现肺部或鼻窦的特征性病变,如肺部的结节影、空洞、晕征等;组织病理学检查则是通过对病变组织进行活检,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到曲霉菌的菌丝结构,从而确诊。 一旦确诊曲霉菌感染,治疗往往较为复杂且棘手。抗真菌药物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常用的有伏立康唑、两性霉素 B 及其脂质体等,治疗疗程通常较长,需要根据患者的病情、身体状况以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因素进行个体化调整。对于部分病情严重、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如肺部曲霉球经药物治疗后仍反复咯血,可能需要手术切除病灶,以达到根治的目的。 预防曲霉菌感染至关重要。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居住环境的干燥、通风良好,定期清洁室内卫生,尤其是潮湿易滋生霉菌的角落,如卫生间、厨房、地下室等。对于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尽量避免前往霉菌污染严重的区域,如旧仓库、建筑工地等;在医院等场所,加强病房的通风换气和消毒措施,防止曲霉菌在医疗环境中传播。此外,合理使用抗生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增强自身免疫力,也是预防曲霉菌感染的关键环节。 曲霉菌虽然是一种微小的微生物,但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不容小觑。通过了解其特性、感染途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预防措施,我们能够提高警惕,采取有效的预防手段,降低感染风险,守护自身和他人的健康。
  • 11
    2024/12
    阑尾炎病理特征
    阑尾炎指阑尾由于各种原因发生的炎症,伴随着腹部疼痛的症状。阑尾炎可发在任何年龄段人群,但高发人群主要在20-30岁年龄层之间。 阑尾炎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腹痛性疾病,是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阑尾的解剖形态:是一条细长而弯曲的盲管,位于腹部的右下方,附着于盲肠内侧壁。阑尾在人体内的具体功能尚不完全明确,但普遍认为它与免疫功能有一定关联。临床表现为发热、特征性的转移性右下腹痛(最先表现为右下腹痛,逐渐发展为上腹痛,且肚脐周围也出现疼痛。部分患者出现疼痛的时间在两三个小时内,甚至有些患者的疼痛会持续一天甚至更长的时间)、呕吐及末梢血中性粒细胞升高等。 根据病程常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阑尾炎又分为急性单纯性阑尾炎、急性化脓性阑尾炎和急性坏疽性阑尾炎。慢性阑尾炎多为急性阑尾炎转变而来,也可开始即呈慢性经过。慢性阑尾炎也可急性发作。 取材时阑尾的大体表现常有以下几种特征:1.阑尾外观无明显充血水肿及炎性渗出物; 2.多数阑尾腔内可见粪石或积粪; 3.部分阑尾壁增厚、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镜下观: 1.阑尾各层均有不同程度纤维化; 2.阑尾各层淋巴细胞、浆细胞、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3.黏膜下层常有较多脂肪组织,管腔可闭塞呈闭塞性阑尾炎; 4.阑尾近端堵塞,可引起阑尾积脓、阑尾积气和黏液囊肿。
  • 29
    2024/11
    “肠”话短说
    肠道是我们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人体90%的免疫细胞和免疫器官都集中在肠道;同时,肠道也是人体最大的消化器官,肠道是我们的能量站,补给站,是吸收营养的重要器官;肠道有1亿的肠道神经细胞,形成独立的网络系统,相当于人体的第二大脑;不仅如此,肠道还有益生菌、中性菌和有害菌,维持肠道菌群平衡。 让我们来具体认识一下肠道 肠道指的是胃幽门至肛门的消化管,长约5-7米。肠道分为小肠和大肠。小肠包括十二指肠、空肠和回肠,小肠是吸收消化的主要场所,可分泌肠液促进吸收;大肠包括盲肠(阑尾)、升结肠、横结肠、乙状结肠和直肠,大肠主要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除体外。 肠镜发现息肉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临床症状 其实肠息肉是指肠道黏膜上隆起性病变的总称,通俗的说就是肠道上长了一些肉疙瘩。肠息肉患者一般临床症状较少,小部分患者可能会出现腹痛、脱出、便血和排便习惯改变及贫血等全身症状。 为什么会长息肉 肠道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是肠道息肉形成最常见的原因,家族性因素也有一定影响,家族成员中有人患有腺瘤性息肉时,其他家庭成员发生肠道息肉的可能性明显增加,尤其是诊断了家族性息肉病的患者有明显的家族遗传性;另外,曾经有过其他部位的肿瘤病史,结直肠息肉发生率也会升高。饮食和生活习惯对于肠道息肉的发生率也有一定影响,长期摄入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者肠道息肉的发生率明显升高。 发现息肉怎么办 很多患者做完肠镜后报告发现息肉,息肉会被内镜医生处理后送往医院病理科进行取材、制片和诊断,确定息肉的具体性质。对于结直肠微小息肉一般采用冷切除方法,对于较大的息肉或者出现出血、疼痛等症状的病灶,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内镜下切除、腹腔镜手术等。 什么样的息肉容易癌变 不是所有的息肉都会癌变,息肉按照病理组织学类型可以分为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非肿瘤性息肉包括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少儿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肿瘤性息肉又叫腺瘤性息肉,包括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管状绒毛状腺瘤,其中绒毛状腺瘤的癌变率最高,管状绒毛状腺瘤其次,管状腺瘤癌变率最低。 如何预防肠道息肉形成 饮食:每天1500ml以上饮水,多吃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拒绝暴饮暴食,少吃辛辣油腻和甜食; 生活方式:保持适当的运动,适当补充益生菌,维持肠道内菌群平衡; 定期复查:由于大多数肠息肉患者没有明显的临床表现,所以定期肠镜检查对于早期肠道病变的筛查至关重要,但对于有肠息肉病史的患者需要定期复查,尤其是术前数目较多,息肉较大,腺瘤性息肉的患者,肠镜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肠道息肉癌变的重要措施。。
  • 21
    2024/11
    HPV与宫颈癌
    一、HPV HPV又称人乳头瘤病毒,属于乳头瘤病毒科,主要引起人类皮肤、黏膜的增生性病变。HPV所致疾病因患者感染的类型不同、感染部位不同而有所差异,常见的疾病为皮肤疣、尖锐湿疣和宫颈癌。皮肤疣包括扁平疣、跖疣、寻常疣等。皮肤疣中的HPV仅停留于局部皮肤和粘膜中,不会产生病毒血症,所以皮肤疣多属于自限性疾病。 HPV病毒有多种类型,根据其对人体的危害程度,可以分为低危型和高危型。低危型HPV病毒则常引起尖锐湿疣等良性病变。这些类型的HPV病毒包括HPV6、11、40、42、43、44、54、61、70、72、81等。低危型HPV感染通常不会引起宫颈癌等恶性肿瘤,但可能会引起生殖器部位的皮肤黏膜病变,如尖锐湿疣等。高危型HPV病毒与宫颈癌等恶性肿瘤有密切关系。这些类型的HPV病毒包括HPV16、18、31、33、35、39、45、51、52、56、58、59、66、68等。其中,HPV16和18是最常见的致癌类型,它们在全球宫颈癌病例中占据了很高的比例。高危型HPV感染可能会引发宫颈上皮内病变,这些病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逐渐发展加重,最终导致宫颈癌。 二、HPV与宫颈癌的关系 高危型HPV感染是宫颈癌的主要致病因素:长期的高危型HPV感染是导致宫颈癌的主要原因。这些高危型别的HPV病毒可以在细胞内复制并引发基因突变,从而增加患宫颈癌的风险。 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发展过程:从女性感染HPV病毒到确诊宫颈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通常,HPV感染后会经历一个潜伏期,期间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感染者可能会出现宫颈上皮内病变,这些病变逐渐发展加重,最终可能导致宫颈癌。 三、宫颈癌 宫颈癌的主要病因是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持续感染,尤其是HPV16和18型。此外,宫颈癌的发生还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免疫功能低下、过早性行为和多个性伴侣、吸烟、多孕多产等。 1.早期症状:宫颈癌早期可能没有明显症状,部分患者可能出现白带增多,稀薄似水样或米泔水样,并伴有腥臭味。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出现接触性出血,即在性生活或妇科检查后阴道出血。 2.晚期症状:宫颈癌晚期,由于癌组织向周围扩散,可能压迫输尿管、膀胱、直肠等器官,导致尿频、尿急、尿痛、排便困难等症状。此外,患者还可能出现贫血、消瘦、恶病质等全身症状。 3.检查与诊断: (1)HPV检查:通过检测宫颈细胞中的HPV DNA,判断是否存在HPV感染。 (2)阴道镜检查:观察宫颈阴道病变上皮血管及组织变化,协助发现宫颈鳞柱交界部位有无异型上皮变化。 (3)宫颈组织活检:取宫颈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是诊断宫颈癌最可靠的依据。 4.预防与治疗: (1)预防:最有效的预防方法是接种HPV疫苗。女性在青春期前接种疫苗可降低罹患宫颈癌的风险。此外,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也是预防的重要手段。通过筛查,可以及早发现HPV感染和宫颈上皮内病变,从而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防止宫颈癌的发生。 (2)治疗:宫颈癌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和化疗。手术切除可以通过子宫颈锥切术或宫颈全切术来移除异常的细胞组织;放疗和化疗则可用于后期宫颈癌或有扩散迹象的患者。 综上所述,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女性健康的恶性肿瘤。通过了解宫颈癌的病因、症状、检查与诊断、治疗以及预防措施等方面的知识,可以提高女性对宫颈癌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从而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HPV与宫颈癌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建议女性定期进行HPV筛查和宫颈癌筛查,并接种HPV疫苗以降低患病风险。同时,对于已经确诊的宫颈癌患者,应尽早接受规范的治疗以提高治愈率。
  • 21
    2024/11
    谈HPV色变的当下,我们可以做……
    “医生,我感染了HPV怎么办?一定会得宫颈癌吗?”有不少感染了HPV的患者在拿到检查报告单的时候会向医生抛出这个问题。近二十年来,我国宫颈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越来越多的女性患者也更加关注自己的身体健康,“宫颈癌”、“HPV疫苗”、“情侣同居要检测HPV”等字眼也经常出现在某软件的热搜榜上,大家可以带着心中的疑惑继续阅读下去。 感染HPV可怕吗? 首先告诉大家,HPV感染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可怕。大多数女性在一生中都曾感染过HPV,但约90%的感染者会在HPV感染后两年内自动清除。只有不到10%的人会发生HPV持续性感染,经过10~20年的时间可能发展为宫颈癌前病变或浸润性癌,并且从HPV持续性感染发展成低级别病变和高级别病变这个过程是可逆的。因此,我们并不用担心感染HPV病毒后一定会导致癌前病变或者进一步发展成宫颈癌。但对于高危型HPV持续长时间感染者,一定要进行进一步阴道镜活检以确定病情。 感染了HPV怎么办? HPV感染是否需要治疗,由医生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进行判断。如果患者体质良好,且不存在明显病变,可以暂时观察,能否通过免疫功能清除HPV。此时,可以尽量避免进食辛辣刺激的食物,保持好心态,适量运动,以增强免疫力。然而,如果患者体质较差,出现器质性病变,如寻常疣、尖锐湿疣等,或者感染了高危型HPV,那么就需要尽快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治疗。 是不是打过HPV疫苗就再也不会得宫颈癌了呢? 虽然注射HPV预防性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宫颈癌,但不意味就再无患宫颈癌的风险。目前女性接种HPV疫苗后,依然需要按宫颈癌防治指南定期进行宫颈癌筛查。而筛查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宫颈癌或癌前病变。早期发现的宫颈癌及癌前病变较晚期的宫颈癌更易处理,也更有可能治愈。因此,接种HPV预防性疫苗和宫颈癌早诊早治相结合才是最佳的宫颈癌预防模式。 哪些人应该进行宫颈癌筛查?应该如何做宫颈癌筛查呢? 年满18岁以上且有性生活的妇女每1-2年均应进行一次宫颈防癌检查,即使您现在没有性生活或已停止月经,仍然需要定期做宫颈防癌检查。HPV检测和宫颈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TCT)是较为可靠、普遍的筛查方法。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这两种筛查方法: HPV检测 HPV分型检测可以确定是否携带有HPV病毒及分型,但是对于HPV检测阳性的病例,无法确定是否导致病变。HPV被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高危型包括我们妇产科医、生经常提到的16、18、51、52型,与癌及癌前病变相关,低危型如6、11、42、43等主要与轻度鳞状上皮内病变和泌尿系统疣等有关。 TCT(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 TCT是在致病因素的作用下,通过对宫颈的细胞学检测来发现宫颈细胞是否发生了异常的变化 医生可通过取样刷刷取宫颈外口鳞状上皮与宫颈管柱状上皮交界处细胞,放入细胞保存液中,经过离心、制片、染色等步骤,就可以在镜下观察宫颈细胞有无异常变化。但仍然有一定的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所以患者需要定期地进行筛查。因为TCT和HPV都存在一定的漏诊率,二者联合检测可以显著提高宫颈癌前病变的检出率。因此医生一般会同时进行这两项检查。 宫颈癌前病变是什么意思呢? 宫颈上皮细胞在持续性感染高危型HPV及其他致癌危险因素作用下发生不典型增生形成宫颈上皮内瘤变。大多数癌前病变都没有任何症状,直至发展为宫颈癌。根据癌前病变的严重程度,分为宫颈上皮内瘤变1级(CIN1级)、宫颈上皮内瘤变2级(CIN2级)和宫颈上皮内瘤变3级(CIN3级)。部分宫颈癌前病变是可以逆转的,尤其是轻度病变。通过早期筛查可有效提高癌前病变检出率。如果发现有癌前病变应立即接受治疗可有效预防宫颈癌的发生。癌前病变的治疗相对简单而有效,而当癌前病变进展成为宫颈癌时,治疗难度增加且治疗效果较差。 发现宫颈癌或癌前病变应如何治疗? 根据宫颈癌前病变程度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CIN1级原则上不需要手术治疗,但这些患者需要临床密切观察随访,建议使用药械降低HPV病毒载量。CIN2/3级属于中度病变,临床上需要干预治疗,医生应根据临床分期、年龄、全身情况等因素制定综合治疗方案。 除了接种HPV疫苗外还有其他预防的方法吗? 除了尽早接种HPV疫苗以及定期宫颈筛查外,我们还可以通过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来预防,以下是一些建议: 戒烟、健康饮食、锻炼身体、减少性伴侣数量、使用安全套、增强免疫力等。 最后,希望所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女性,都可以拥有健康的身体和乐观的心,和宫颈癌说“NO”!
  • 21
    2024/11
    男性包块怎么办?
    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乳腺问题似乎是女性特有的烦恼,可事实上,这种烦恼男性同样拥有。其中乳腺包块是男同胞们最容易发生的乳腺问题,那么男性在发现自己乳腺有了包块的时候要怎么办呢,本文将带大家了解男性乳腺包块的相关知识,以及如何科学应对。 与女性乳腺包块相同男性乳腺包块也有几种常见原因:1.正常的生理现象:部分男性乳腺区域可能存在结节或轻微增生,这些通常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伴随疼痛或者不适。2.内分泌失调:男性体内雌激素水平异常升高时,可能导致乳腺组织增生,形成包块。可能与某些生活习惯、药物使用或疾病相关。3.乳腺炎:男性患乳腺炎的几率较低,一般单侧发生,但外伤、局部感染以及乳头内陷等因素也可能引发乳腺炎症,导致包块形成,伴有疼痛。4.乳腺纤维瘤:这是一种女性常见的乳腺良性肿瘤,男性同样可能患病,表现为乳房内无痛性包块。5.乳腺癌:虽然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但并非不可能发生。乳腺癌包块通常边界不清,质地较硬,一般不伴疼痛。 男性发现乳腺包块后应及时就医。一旦发现乳腺有包块,应尽快前往正规医院的乳腺外科就诊。医生会根据包块的特点、患者的身体状况及相应病史进行初步的判断,然后进一步接受专业检查,包括体格检查:医生会通过触摸来评估包块的质地、大小、边界及活动度等。实验室检查:主要是检测体内的激素水平,如果出现异常,可能是因为内分泌异常导致的包块。影像学检查:如乳腺超声、乳腺X线摄影、乳腺磁共振成像等,帮助明确包块性质及内部结构。病理学检查:对于可疑的包块,需要进行穿刺活检或手术完整切除包块后病理检查,以明确诊断。 对于生理性包块或轻微乳腺增生,仅需定期观察,无需特殊治疗。针对内分泌失调、乳腺炎等引起的包块,医生会开具调节激素水平或消炎的药物。对于乳腺纤维瘤、乳腺癌等需要切除的包块,应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可能还需配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手段。 男性乳腺包块虽然不常见,但一旦发生,应给予足够的重视。通过及时就医、接受专业检查和科学治疗,大多数男性乳腺包块都能得到妥善处理。同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调整生活方式:保持规律的作息、健康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及良好的心态,有助于维持内分泌平衡,预防乳腺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希望本文能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男性乳腺健康知识,守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
  • 07
    2024/11
    甲状腺检查
    随着人们对健康越来越重视,甲状腺结节的发病率也逐渐提高,随着仪器设备的精准性提高,甲状腺结节在早期,很小的时候就可以被发现。 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检查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 1. 抽血检查甲状腺功能三项或甲状腺功能五项,简称甲功三项和甲功五项。适用于常规筛查或常规体检,评估甲状腺功能最敏感的方法。 2. 影像学检查,进行甲状腺彩色超声检查,能够清晰显示甲状腺的大小、形态以及结节的存在和性质。通过超声,可以使用TI-RADS(甲状腺 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对结节进行分级,以评估其恶性风险。 3. 细针穿刺活检(FNA) 是 一种微创的检查方法,常用于确定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在超声引导,医生使用细针从结节中抽取细胞样本进行病理分析。FNA是判断结节良恶性的关键依据。如果FNA结果提示恶性,通常需要进一步的手术;如果结果为良性,则通常建议定期随访观察。
  • 30
    2024/08
    “沉默的杀手”—卵巢癌
    于女性而言,卵巢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它既是重要的生殖器官也是促进女性第二性征发育的重要组织,负责排卵和分泌性激素。卵巢癌是妇科三大肿瘤之一,发病率仅次于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但死亡率最高,俗称“妇癌之王”。据统计,2022年我国卵巢癌新发病例数约为6.11万,死亡病例约为3.26万。因为早期没有明显的特异性症状,发现时往往已经是晚期,所以被称为“沉默的杀手”,今天带大家了解卵巢癌。 首先,卵巢癌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卵巢位于盆腔,发展空间大,早期没有特异症状,也没有特异的筛查手段,直到出现明显的下腹胀腹痛,有了明显的腹水,或者因肿瘤压迫,出现恶心、呕吐、大小便习惯改变,更或者出现胃口差,消瘦等症状就医时,基本已经晚期,甚至盆腹腔广泛转移了。 虽然卵巢癌起病隐匿、症状不典型,但它也会留下“蛛丝马迹”。一旦出现以下症状,大家要提高警惕: 食欲下降、饱腹感、腹胀 腹部包块 腹围增大 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疲倦、乏力 大便习惯改变 阴道不规则出血 疼痛 流行病学统计结果表明,普通妇女一生中患卵巢癌的风险仅为1%左右,但下列因素会增加卵巢癌发生风险: 1、年龄:绝经后女性。 2、月经及生育因素:初潮早、绝经晚,未产,不孕症。 3、妇科相关疾病:妇科炎症、子宫内膜异位症及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4、有家族史:有一位或超过一位亲属患乳腺癌或卵巢癌,或有明确的卵巢癌家族史;林奇综合征、利–弗劳梅尼综合征家族的女性。 5、基因突变:BRCA1和BRCA2胚系突变携带者一生中发生卵巢癌的累积风险分别为54%和23%。 6、其他因素:肥胖、吸烟、精神状态失衡等 目前还没有发现特异的针对卵巢癌的筛查和预防方法,但是做好下面六点对于卵巢癌的预防及早期发现还是非常重要的: 1.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心情愉快,积极向上的心态; 2.在合适的时间生育,足月妊娠、母乳喂养也可降低卵巢癌的发病风险; 3.科学避孕,长期口服复方短效避孕药可以降低卵巢癌的发病率; 4.定期查体,建议女性每年定期做妇科查体,包括盆腔妇科检查、宫颈细胞学、超声、血清肿瘤标志物检查等对早期发现卵巢癌是非常重要的。对于高危人群,如家有卵巢癌家族史、长期应用激素类药物或经过放射治疗的人群,应增加检查频率和进行更详细的检查。 5.基因检测,家族中有直系亲属患卵巢癌、乳腺癌的女性建议进行必要的基因检测,对发现基因突变的女性,可以预防性的输卵管切除或输卵管卵巢切除。 目前,卵巢癌的治疗模式是手术/新辅助化疗+手术-术后辅助化疗-维持治疗和初始治疗后复发再复发多线治疗。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化疗、放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根据患者病情、年龄和身体状况,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总言之,卵巢癌虽然令人谈之色变,但通过了解其发病原因、症状、预防和治疗方法,可提前采取针对性预防措施,降低患病风险,远离“妇癌之王”的威胁。定期体检、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卵巢癌的关键。若出现相关症状,请及时就诊,早发现、早治疗,提高生存率。
  • 20
    2024/08
    病理科切片借阅会诊流程
    病理切片借片手续是指向病理科借用病理切片(包括组织切片、细胞学涂片等)以供外院会诊使用的过程。虽然不同医院或机构的借片流程可能存在差异,但大多数情况下,借片方的借片流程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步骤: 一、开具借片申请单: 借片手续的第一步是向外借医院(即请求借用切片的医院)申请开具借片申请单。这一步骤是整个借片流程的基础。申请单应由外借医院(即请求借用切片的医院)开具,申请单需明确列出所借病理切片的病理号/若需要另外提供白片,则应列出所需蜡块编号。 应详细注明所需的切片类型,通常包括: HE(苏木精-伊红)染色切片:用于常规的组织学观察。 2. 免疫组化切片:用于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 3. 特殊染色切片:用于特定的组织学特征分析。 4. 白片(未染色的切片):可根据需要进行额外的染色或检测,需注明所需数量。 二、病理科窗口核查: 患者或家属需携带相关材料至病理科窗口进行人工核查。若提交的材料不完整,工作人员会告知所需补充的文件,应尽快补齐。只有当材料齐全且得到病理科医生的审核同意后,后方可办理外借相关的病理资料的手续。 为了顺利进行借片手续,以下材料是必不可少的: 患者身份证明:如医保卡、就诊卡或身份证。 原单位病理报告:包括之前医院出具的病理诊断报告。 临床病史资料:可能包括手术记录、出院小结、影像学资料及报告等,这些资料有助于外借医院了解患者的病情背景。 如由家属代办,需提供患者授权的家属身份证明。 三、缴纳押金与归还: 借出病理资料时需填写借片登记单、收款通知单,携相关单据及相应数量金额到财务科或收费处缴纳押金,根据借片数量不等收取金额300~500元,押金将在资料归还当日退还。患者或家属应准备好现金。 四、病理资料的借出与保存: 交付押金后携押金收据单返回病理科取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 病理资料借出:包括he切片、免疫组化片和特殊染色切片,这些资料由医院保存,用于患者未来的病情监测和随访。外借期限一般为一个月,逾期未还将可能影响押金退还。 白片借出:白片为未染色的石蜡切片,可用于进一步的检测,如免疫组化或基因检测。由于白片需要特别制作,患者需支付相应费用,并且需等待一定的制片时间。白片的所有权归患者所有,无需归还。 保存条件:病理资料通常承载于玻璃片上,应存放在常温环境中,并避免摔碰或损伤。借用的切片应妥善保存,必须在规定期限内归还(一个月内),借用的切片若有破损、丢失等应按照规定支付赔偿金,并承担相应责任。 五、外借医院会诊: 携带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前往外借医院会诊,将所有会诊单位及详细会诊意见记录下来,归还切片时,告知原病理科。 六、病理切片归还与押金退还: 会诊结束后,携带病理切片及相关资料返回原病理科归还,归还时出具借片时所给的押金条以及外院会诊结果,连同切片及相关资料三者同时回交病理科,病理科在押金收据上加盖病理科退费印章后,方可携带借片登记单和押金收据到财务科或收费处退还押金.外人归还时应提前说明原因并当场确认归还人信息。 七、办理日期: 一般为工作日,节假日不办理借还切片手续。 了解借片手续的流程和要求对于需要外院会诊的患者至关重要。遵循正确的程序可以确保病理切片的安全借用和及时归还,从而支持患者获得更准确的诊断和更有效的治疗方案。建议患者或家属在办理借片手续前,先与病理科或相关医院部门沟通,以确保流程顺利进行。
  • 20
    2024/08
    甲状腺畸胎瘤
    什么是甲状腺畸胎瘤呢? 甲状腺畸胎瘤是来自于外、中、内胚层的成熟性或者不成熟性的肿瘤。发生在颈部的肿瘤如果有以下几个特征便可以认为是甲状腺畸胎瘤:(1)肿瘤占据甲状腺的一部分;(2)与甲状腺直接连续或者有密切的解剖学的关系;(3)颈部畸胎瘤伴甲状腺完全缺失。如果有这三个特征便可认定为甲状腺畸胎瘤。 好发的人群有哪些呢? 到目前为止,大约有300例甲状腺畸胎瘤的报道,占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百分之0.1以下,肿瘤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但是新生儿的发病率较高!但是经过病例组的研究发现,在新生儿患者中90%以上是良性的,但是成年人有50%甚至更高是恶性的。且恶性畸胎瘤更多见于男性患者。 在生活中甲状腺畸胎瘤有什么表现呢? 患者常表现为颈部肿块,中等大小。在不满一个月的婴儿体内还存在其他先天性畸形。此外,患者还可表现为呼吸困难和/或喘鸣。症状持续的时间从数日到数年。伴有症状(例如喘鸣、声嘶)的肿瘤体积一般大于无症状的肿瘤。 甲状腺畸胎瘤如何扩散和分期呢? 良性(成熟或不成熟)畸胎瘤可引起颈部器官的压迫性萎缩,或(如在宫内)不发育。恶性畸胎瘤可直接扩展并侵及周围组织。局部复发并转移到局部淋巴结,随后到肺脏,这乃是恶性肿瘤常见的过程。一般不用分级,因为与其他病变特征相比,肿瘤的局部影响更具有预后意义。 在病理显微镜下可见什么样的细胞呢? 在病理科的显微镜下可见,这些肿瘤的特征是含多种组织类型和生长方式,与在其他部位畸胎瘤见到的一样。小囊腔衬以鳞状上皮,假复层纤毛柱状上皮、立方形,腺性或移行上皮。神经母成分常构成片块状或菊形团样结构,其细胞为小至中等大小,核高度深染,并见核分裂。成熟的神经组织分级:(0级)完全成熟,(1~2级)大多数成熟,(3级或恶性)相当不成熟。软骨、骨、横纹骨骼肌、平滑肌、脂肪组织和松散的黏液样至纤维胚胎性、间叶性结缔组织常与神经性和上皮性成分相混合 与其他相似疾病怎么鉴别呢? 在新生儿临床鉴别诊断包括:囊性淋巴管瘤(囊性水瘤-水囊瘤)甲状舌管囊肿和鳃裂囊肿,所有这些相应病变只能用显微镜鉴别。在组织学上,不成熟和恶性畸胎瘤大多由神经组织构成,需要与骨外Ewing肉瘤/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PNET)、小细胞癌、恶性淋巴瘤和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相鉴别”。在这些情况下畸胎瘤的诊断很大程度决定于其他组织成分、不成熟/恶性神经组织,以及由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认定。
  • 14
    2024/08
    耳部症状的一般检查
    耳朵是我们接收外界声音的重要器官,在日常生活中大家可能会遇到一些耳部的症状,比如耳痛、耳鸣、中耳炎等,但是有些症状我们无法具体描述发生在哪个位置或者症状,下面的文字将简单介绍耳部的形态学检查及耳部疾病表现。 耳部大致分为三部分:耳廓、外耳道、耳内。 耳廓及耳周检查:耳廓畸形多为先天性分为:①副耳廓:又称副耳,耳廓正常,耳屏周围皮赘,常有软骨。②招风耳:由于耳轮和舟状窝向前下倾斜造成耳廓整体前倾。③猿耳:耳轮后上部位突出呈三角状。④小耳:耳廓发育不全。分为3级,I级主要为耳廓小,外耳道部分闭锁;Ⅱ级伴中耳畸形;Ⅲ级伴内耳畸形。Ⅱ级畸形多见。⑤先天性耳前瘘管:耳轮脚前瘘口,能挤压出白色皮脂样物,炎症时瘘管周围红肿,化脓期间有波动感,严重时脓肿破溃。⑥第1.鳃裂瘘管:外耳道、耳廓常瘘口,颈部可有第2瘘口,两瘘口间可有囊肿样物。炎症时耳廓、外耳道或颈部有红肿或瘘管内炎性渗出。 耳廓囊肿:耳甲腔或耳甲艇局限性隆起,典型表现为从耳廓背面光照时透光阳性。耳廓炎症:皮肤红肿、剧痛、有簇状疱疹(带状疱疹),伴同侧周围性面瘫或耳聋、眩晕等表现时称Hunt综合征。弥漫性耳廓红肿呈暗红色,是耳廓冻伤和外伤后软骨膜炎,后期耳廓变形挛缩。 耳后炎症:耳后骨膜下脓肿,耳后沟消失、肿胀,有波动感,并将耳廓向前外方推移,应考虑为化脓性中耳乳突炎的颅外并发症。耳后局部淋巴结压痛,应检查头皮有无毛囊炎等感染。 2.外耳道及鼓膜检查:①徒手检查法:由于外耳道呈弯曲状,用手将耳廓向后、上、外方轻轻牵拉,使外耳道变直,同时可用示指将耳屏向前推压,使外耳道扩大,以便看清外耳道及鼓膜。婴幼儿外耳道呈裂隙状,检查时向下牵拉耳廓,使外耳道变直。耳廓牵拉痛,应检查外耳道:如出现软骨部局限性红肿,是外耳道疖肿;外耳道耵聍为黄白色,一般为片状。油性耵聍为褐色或酱油色液状,当耵聍堆积成团后经常为褐色硬块,需用3%苏打水软化后再清理;外耳道炎皮肤弥漫性红肿;外耳道黑污状物或白色点片状分布的污物常为外耳道真菌;早期化脓性中耳炎外耳道脓液透明稀薄,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的脓液黏稠并有臭味;外耳道皮肤无黏液腺,当拭出黏液或黏脓性分泌物时应考虑为中耳疾病。 ②耳镜检查法:普通耳镜当耳道狭小或炎症肿胀时,用漏斗状白勺耳镜耳道,避开耳道软骨部耳毛,保证光源照入,耳镜管轴方向与外耳道长轴一致,以便窥见鼓膜。 3.耳内镜检查法:耳内镜包括耳内镜和微内镜可以通过监视器显示外耳道和鼓膜形态。观察鼓室病变时需在鼓膜表面麻醉后切开一小孔,伸入鼓室检查。在鼓膜穿孔时可以直接观察咽鼓管鼓口、听骨链、鼓峡。对内耳病变,可在手术显微镜下用直径0.3~0.4mm的微内镜通过鼓阶造孔进行观察。 以上对耳部的形态学检查和症状描述是一种简单的检查,以便于大家发现疑似耳部疾病时可以简单的自查或者了解医学检查方法,以供参考。
  • 14
    2024/08
    免疫组化的“神秘面纱”
    当我们取病理报告时,有的报告上会有“建议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一行字。很多人不理解什么是免疫组化,一听要进一步检查就很害怕,担心自己的病是不是很严重。今天我们一起来了解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的作用,揭开其神秘面纱。 什么是免疫组化?免疫组化全称即免疫组织化学检查,通过使用特异性抗体标记,医生可以识别组织中是否存在某些特定的蛋白质或抗原。举个例子来说,就像我们生活中的门锁与钥匙,都是一一对应的。免疫组化抗体即为钥匙,组织或细胞中相应抗原即为门锁,抗体与抗原也是一对。这些抗原表达情况最后以“阳性、阴性”呈现在病检报告单上。免疫组化报告单上的阴性/阳性结果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患者是否患上肿瘤,这些结果只有专业人员才能解读,广大患者朋友不必为上面那些看不懂的指标而焦虑或盲目猜测,把报告交给专业的医生解读是最明智的选择。 为什么要做免疫组化?许多人以为只有恶性肿瘤才需要做免疫组化检查,这完全是错误的。常规病理活检是通过苏木精-伊红(HE)染色制片后显微镜下观察病变的细胞形态得出诊断,一般情况下是不需要再加做免疫组化的。但有时同一种病变可以显示不同的形态,不同的病变也可以表现为相似的形态,仅凭常规组织病理检查很难区别,这时就需要进一步进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化可以把不同来源的组织和细胞标记出来,从蛋白水平把它们区分开来,从而得出更准确的病理诊断。如:1.诊断肿瘤性质,判断肿瘤是良性还是恶性;2.分析肿瘤细胞的增殖活性,判断肿瘤生长速度;3.检测肿瘤细胞的转移潜能和恶性程度;4.确定转移性恶性肿瘤的原发部位;5.进行病理分型等。 加做免疫组化是否需要再次取样?是否需要再次缴费?免疫组化是以病理切片为载体,在切片上做的。患者送到病理科的标本,经取材、脱水、包埋等,已制成蜡块,可长时间保存。如需做免疫组化,只要用保存的蜡块再切片就可以了,不需要再次取样。免疫组化需要相应的一抗、二抗等试剂,成本非常昂贵,所以需要额外收费。只有3-5天HE染色报告出来后才知道是不是需要做免疫组化,需要做哪些免疫组化项目,根据项目数量再进行收费。 免疫组化结果需要多久?免疫组化步骤繁琐,大致需要十几步,制作过程一般需要两天时间,如果标本量大,还需要排队;制片完成后病理医师需要再次阅片、提交上级医师、课内讨论等,可能还需补充一些项目,因此,最终结果至少需要约三个工作日,具体时间根据病例难易程度而异。 那做了免疫组化是不是可以100%得到准确无误的诊断呢?任何技术都有其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免疫组化技术也不能解决所有的难题。大部分病例可以通过免疫组化确诊,但少数疑难病例仅通过免疫组化检查也无法明确诊断,还需要进一步做分子检测或其他检查辅助诊断。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