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皮肤创面修复中心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0
    2024/08
    皮肤受伤到什么程度才会留疤?
    ● 一般来说,皮肤受伤后留疤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疤痕体质除外):       1.受伤足够深 受伤达到皮肤真皮层或更深才会留疤,只是表皮层的损伤一般是不会留疤的。 2.面积足够大 有的书上说只要是伤及真皮的损伤都会留疤,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面积很小的损伤,比如很细的针刺了一下,即便很深,也不会留疤。一般来说,直径小于0.5-1mm的损伤是不容易留下疤痕的。另外,即便是受伤比较表浅,但如果处理不当,发生了感染,也是很可能遗留疤痕的。 另外,即便是受伤比较表浅,但如果处理不当,发生了感染,也是很可能遗留疤痕的。所以,即便是表浅的外伤,我们也要科学处理,不能胡乱自己涂抹各种民间传说中的“神药”,以免留下疤痕。 ● 已形成的疤痕该怎么处理? 针对疤痕的治疗方法有很多,包括加压治疗、皮损内注射药物治疗、手术、激光等,需要根据疤痕的特点和医生的面诊意见来选择。 ① 明显增生或疤痕生长的某些阶段,作为治疗或缓解症状的手段,可以对疤痕进行注射治疗。 ② 激光治疗对疤痕早期干预效果比较明确,适用于治疗浅表性疤痕和痤疮凹陷性疤痕。 ③ 一些较严重的疤痕,陈旧性的疤痕以及疤痕疙瘩可以通过手术治疗,术后按照新的创口来处理,配合激光、电子线照射等手段干预,让新愈合的伤口尽可能少疤痕。
  • 20
    2024/08
    瘢痕的治疗
    瘢痕,作为皮肤损伤愈合后的自然产物,其形成是机体修复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一环。然而,对于许多人来说,明显的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带来心理上的困扰。因此,瘢痕治疗成为了一个备受关注的医疗领域。本文旨在探讨瘢痕的形成机制、分类、以及当前主流的治疗方法,以期为患者提供全面的了解和指导。 瘢痕的形成机制 瘢痕的形成是皮肤在受到创伤后,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学过程进行修复的结果。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炎症期、增殖期和成熟期。 ● 炎症期:创伤后立即开始,持续数天至数周,主要特征是血管扩张、血液凝固、炎症细胞浸润,以及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释放,为后续的修复过程奠定基础。 ● 增殖期:紧随炎症期之后,成纤维细胞活化并大量增殖,合成并分泌胶原蛋白等细胞外基质成分,形成瘢痕组织的基本框架。这一阶段可持续数周至数月。 ● 成熟期:瘢痕组织逐渐成熟,胶原纤维重新排列,瘢痕的颜色、质地和高度逐渐接近周围正常皮肤,但这一过程往往不完全,导致瘢痕的最终形态与正常皮肤存在差异。 瘢痕的分类 根据瘢痕的外观、质地和形成原因,可将其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1.正常瘢痕:颜色接近肤色,平坦且柔软,不影响功能。 2.增生性瘢痕:高出皮肤表面,质地较硬,颜色发红或暗紫,伴有瘙痒或疼痛。 3.瘢痕疙瘩:一种特殊类型的增生性瘢痕,常超出原始损伤范围,具有侵袭性生长的特点。 4.萎缩性瘢痕(凹陷性瘢痕):低于皮肤表面,常见于烧伤、痤疮等引起的损伤。 瘢痕的治疗方法 1. 非手术治疗 ● 药物治疗 局部外用药:如硅酮凝胶、维生素E乳膏等,可促进瘢痕软化,减少色素沉着。 注射治疗:如糖皮质激素注射,可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轻瘢痕增生。 ● 物理疗法 压力疗法:通过持续的压力作用,减少瘢痕组织内的血液供应,抑制瘢痕增生。 激光治疗:利用激光的光热效应,刺激皮肤胶原蛋白再生,改善瘢痕质地和颜色。 冷冻疗法:通过低温破坏瘢痕组织,促进新的皮肤组织生长。 ● 心理干预 对于因瘢痕而产生心理困扰的患者,心理咨询和干预同样重要,有助于减轻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 2. 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影响外观或功能的瘢痕,如增生性瘢痕、瘢痕疙瘩等,手术治疗是必要的选择。手术方法包括瘢痕切除、皮肤移植、皮瓣转移等,旨在彻底去除瘢痕组织,并通过精细的缝合技术减少新瘢痕的形成。 3. 综合治疗 由于瘢痕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单一的治疗方法往往难以达到理想效果。因此,综合应用多种治疗手段,如药物治疗结合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结合术后护理等,成为瘢痕治疗的重要趋势。 总结 瘢痕的治疗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通过综合运用非手术治疗、手术治疗及心理干预等多种手段,可以有效改善瘢痕的外观和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患者也应保持耐心和积极配合,以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21
    2024/06
    如何预防疤痕增生?
    一、引言 疤痕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通常是由于皮肤受到创伤或手术后,身体在修复过程中过度反应形成的。疤痕增生不仅影响皮肤的美观,还可能引起疼痛、瘙痒和功能障碍。因此,了解如何预防疤痕增生对于维护皮肤健康和美观至关重要。 二、认识疤痕增生 1. 疤痕增生的原因 疤痕增生的原因主要包括遗传、伤口类型、感染、炎症和个体差异等。其中,遗传和个体差异是不可控因素,但我们可以通过控制伤口类型和减少感染、炎症来降低疤痕增生的风险。 2. 疤痕增生的症状 疤痕增生的症状包括皮肤发红、增厚、变硬、疼痛、瘙痒和功能障碍等。这些症状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其心理健康造成负面影响。 三、预防疤痕增生的方法 1. 伤口护理 保持伤口清洁:避免细菌感染,定期用生理盐水或碘伏清洁伤口。 避免刺激:尽量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妆品、洗涤用品等。 避免过度牵拉:在伤口愈合过程中,避免过度牵拉伤口,以免加重疤痕增生。 2. 药物治疗 抗炎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炎药物,有助于减少炎症,从而降低疤痕增生的风险。 抗疤痕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疤痕药物,如硅酮凝胶、激素类药物等,有助于抑制疤痕增生。 3. 物理治疗 压力治疗:使用弹性绷带或压力衣对伤口施加适当的压力,有助于减少疤痕增生。 光疗: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光疗,如激光治疗等,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减少疤痕增生。 4. 生活方式调整 合理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 适当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感染的风险。 避免暴晒:紫外线可能刺激疤痕增生,因此要做好防晒工作。 四、结论 疤痕增生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但通过科学的预防方法,我们可以有效降低其发生的风险。正确的伤口护理、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生活方式调整都是预防疤痕增生的有效手段。同时,我们也要保持积极的心态,面对可能出现的疤痕增生问题,及时就医,寻求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 18
    2024/06
    烫伤后不能马上去医院,我们自己能做些什么?
    烫伤后,不能马上去医院,不能及时就医的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处理烫伤,才最为妥当呢? 可能很多人都听过烫伤急救五字口诀——冲,脱,泡,盖,送。在不能马上送去医院的情况下,前面四个字我们都能做到。 冲——冲水降温:我们要第一时间烫伤部位降温,在直来水下面冲至少20分钟,注意水压不要太强,水温不要太低。 脱——脱去受伤部位的衣物,脱衣物时小心,建议用剪刀剪去衣物,。注意不要强行去除,避免二次伤害。 泡——如果疼痛剧烈,可以将受伤部位浸泡在冷水中10—20分钟。 盖——用纱布将创面简单包扎或者覆盖。建议用无菌纱布或者棉质布类。 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尽早就医。
  • 18
    2024/06
    为什么烫伤后医生建议贴“猪皮”?
    在我们皮肤创面修复科,烫伤的病人经常会听见医生建议患者贴猪皮,什么是猪皮?人能用吗,有哪些优点呢? 首先,在医院医生说的猪皮与我们日常认知的猪皮是不一样的,医生说的猪皮全名是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辅料,它是采用猪皮为原料,经病毒灭活与脱细胞等工艺制备而成,是猪真皮的细胞外基质,为一种多孔性的三维网状结构;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对于比较轻的烧烫伤创面而言,猪皮的确是非常好的敷料。 可能有人觉得:有那么多高科技的敷料可以选,为啥偏要盖猪皮呢?猪皮这个名字听着就让人不太舒服,它有哪些优点呢。 一,猪皮的免疫原性低。通俗的讲,就是猪皮和人体细胞的相似度高。 二,猪皮的保湿效果好。可以减少创面渗出。 三,贴猪皮后,一般能减少换药次数,减轻患者痛苦。
  • 18
    2024/06
    不用留置针,行吗?
    护士,我不想打留置针! 什么是留置针?留置针是由不锈钢胡芯、软的外套套管及塑料针座组成。穿刺时将外套管和针芯一起刺入血管中,当套管送入血管后,抽出针芯,仅将软管留在血管中进行输液的一种输液工具,留置时间应最多不超过96小时。 为什么现在医院不打钢针呢? 使用留置针可以多次输液时使用无针连接,大大降低患者输液过程中被钢针划伤的风险,也减少了血液暴露,还可以为患者提供多条静脉通路;并且留置针套管柔软、韧性大、不易损伤血管壁,在轻微活动时更安全,不容易刺破血管导致药物外渗,减少发生静脉炎后的后续治疗费用;同时留置针可以减轻病人因钢针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以及对血管的伤害,特别是老人和儿童。 护士,我是不是想打哪儿就打哪儿? 一般来说, 能扎上肢不扎下肢;能扎健侧不扎患侧,静脉选择粗直、弹性好,避开关节和静脉瓣,避开受伤的肢体。护士会尽量选择上肢静脉,因为上肢活动好,发生静脉炎的几率小,且操作方便。不建议下肢输液, 会增加长期卧床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风险。 一般不选择打关节处,会限制患者的活动,只有在患者的静脉条件非常差,其他部位找不到静脉时才会选择。尽量不在偏瘫的肢体上输液,偏瘫肢体血管弹性相对较差,运动和感觉弱,对肿胀、疼痛感觉减弱,更容易出现水肿和静脉炎,妨碍功能锻炼。 为什么有的人好打有的人不好打? 肥胖患者皮下脂肪较多,因此静脉血管往往不显露、不清楚,能够看到的静脉血管相对纤细。营养不良或处于病情变化时的患者 ,如发烧时,患者血容量不足,导致血管不充盈。寒冷情况下,机体为抵御寒冷会收缩毛孔,此时血管也会收缩变细。以上情况都会造成穿次困难。 护士,为什么每次输液前后都要打一支药水呢? 每次输液前后,护士推注的“药水”是生理盐水。输液前是为了判断留置针是否通畅,输液后是为了减少药物残留在导管内。 打完留置针我需要注意点什么呢? 保持留置针的固定,勿牵拉,肢体可以适当活动(如握拳、松拳),不可剧烈运动或撑床提重物,易造成回血,引起堵管。2.不要压迫穿刺侧肢体。3.更换衣服时,应先脱健侧手,后脱有留置针的手;穿衣时,先穿有留置针的手,再穿健侧手。4.如针眼处发红,局部有渗液,穿刺处有肿胀疼痛等不适时应及时告知护士,护士会根据情况处理。5.留置针的部位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污染。拔除留置针后请按压穿刺点5-10分钟至无渗血。 每次输液时,留置针里面就会有几个小气泡,有没有事? 请勿担心,其实只有极大量空气快速地进入血管时才会致死,而微量的气泡会被血液吸收消失,不会对身体造成影响,并且我们病房所用的输液器都是自带空气过滤装置的,空气不会进入血管,无需担心。
  • 18
    2024/06
    回家后,压疮怎么护理?
    护士,我明天出院,回家后,这个压疮怎么护理呢? 压疮(pressure ulcer)又称褥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身体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皮肤和皮下组织营养缺乏而出现损伤、溃疡甚至坏死。好发于受压的骨骼突出部位,如骶尾骨、脚踝、足跟等。压疮本身不是原发疾病,大多是由于卧床患者末经良好护理而造成。压疮会带来一系列危害,增加患者痛苦、加重基础病情、延长病程,甚至可引|起败血症而危及生命。 预防压疮的护理措施关键是去除病因,再加上勤观察、勤翻身、勤擦洗、勤按摩、勤更换、勤整理、勤交班。主要有以下几点: 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1)家属要鼓励和协助病人常更换体位,一般在1-2小时就要给病人翻身一次。在翻身的同时,还对脚跟、脚踝、手腕、手肘、臀部等骨头突出的部位仔细观察,避免“拖”、“拉”、“推”等动作,可以在患者背部垫一条浴巾,更方便翻身。(2)保护骨隆突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体位妥当后,垫软垫或海绵垫,或用充气式床垫、翻身床等。床单、护理垫要铺平整、衣物松紧度适宜透气,尤其是骨骼突起处,仔细观察皮肤或肢端皮肤颜色变化,关注病人主诉,一旦发现不适,要及时调整。 2.避免局部理化因素的刺激:(1)保持皮肤清洁、干燥,被服污染应及时更换,不可以直接卧在橡胶单上。(2)床单等寝具要保持清洁、干燥。(3)便器应无破损,使用时抬起病人腰骶部,避免强塞硬拉,必要时在边缘垫上纸或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同时要做好皮肤的清理,保证皮肤的干燥、清洁,大、小便失禁需加强清理,减少刺激。 3.增加局部血液循环,可以进行以下方法:(1)手法按摩,全背:患者选择俯卧或侧卧位,使背部充分暴露,可以先温水拭浴,再将少量精油倒入掌内进行按摩,力度适中,从骶尾部开始,在患者的脊柱两旁向上按摩,至肩部后再环形向下至尾骨,如此循环数次;最后再用拇指指腹由骶尾部开始沿脊柱直推至第7颈椎处。(2)电动按摩,根据按摩部位选择合适的按摩头,使按摩头紧贴病人的皮肤,力度适宜。(3)对受压部位已出现皮肤反应性充血或者皮肤已有损伤时,不提倡按摩。 4.改善营养状况:根据患者的病情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膳食,如蛋类、奶类、新鲜蔬果等,增强患者的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适当补充矿物质,如口服硫酸锌,促进慢性溃疡的愈合等。 5.压疮患者长期卧床,行动受限,容易出现心情低落,对事物兴趣下降,对治疗没有信心,家属注意及时与患者沟通,疏解患者的消极情绪。
  • 18
    2024/06
    烟花烧伤,怎么办?
    一、伤口清洁与消毒 初步清洁:用流动的清水轻轻冲洗烧伤部位,去除表面的灰尘和残留物。 消毒处理:使用适当的消毒剂(如碘伏)进行消毒,以防止感染。若烧伤较重,避免使用刺激性强的化学消毒剂。 二、疼痛管理与缓解 冷敷:使用冷敷物轻轻敷在烧伤部位,有助于缓解疼痛和减少肿胀。 药物镇痛:如疼痛难忍,可根据医嘱服用适量镇痛药物。 三、烧伤程度评估 观察伤口:注意观察烧伤部位的颜色、范围、深度和渗出物。 寻求专业评估:尽早就医,让专业医生进行烧伤程度评估,以便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四、防止感染 保持伤口干燥:避免伤口接触水或其他污染物。 定期更换敷料:按照医生建议定期更换伤口敷料,保持伤口清洁。 使用抗生素:如有感染风险,可根据医嘱使用抗生素。 五、创面保护 使用适当的敷料:根据烧伤程度选择合适的敷料,如湿润烧伤膏、生物敷料等。 避免摩擦和压迫:尽量减少烧伤部位的摩擦和压迫,避免伤口进一步扩大。 六、营养支持 均衡饮食:保证充足的营养摄入,包括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热量摄入:烧伤后身体需要更多的热量来修复组织,可适当增加热量摄入。 七、心理护理 提供心理支持:烧伤可能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恐惧等心理反应,家人和医护人员应给予充分的关心和支持。 提供康复信息:向患者介绍康复过程和可能的结果,帮助患者树立信心。 总结:       烟花烧伤是一种常见的意外伤害,正确的护理对于伤口愈合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通过伤口清洁与消毒、疼痛管理与缓解、烧伤程度评估、防止感染、创面保护、营养支持和心理护理等多方面的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促进伤口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在护理过程中,家属和医护人员应保持耐心和细心,给予患者充分的关心和支持,帮助患者度过康复期。同时,也提醒大家在燃放烟花时要注意安全,避免发生类似的意外伤害。
  • 31
    2024/03
    清洁剂灼伤,赶紧这样处理!
          年底大扫除进行时,清洁剂的使用可以说是必不可少,清洁剂具有去污、杀菌、消毒的功效,但你是否知道,若不做好防护,清洁剂可是会“伤人”的!近期,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皮肤创面修复中心收到的清洁剂灼伤患者大增,有用氢氟酸清洗玻璃时不慎接触清洁剂灼伤,有用片碱清洁抽油烟机时灼伤,还有疏通下水管道时,被喷溅而出的碱性液体灼伤面部……       53岁刘女士在家用片碱清洗抽油烟机,碱水顺着手套留到了胳膊上,她用冷水冲了2分钟,然后用碘伏消毒,外用烫伤膏,但是过了一天创面仍疼痛红肿,到医院就诊,诊断为三度烧伤。       28岁小陈将管道疏通粉剂倒入浴室下水口,紧接着倒入热水,听见管道里传来滋滋作响的声音,凑近一看,被喷溅而出液体烫伤面部和右手,创面疼痛难忍,到医院就诊诊断为化学品深二度烧伤。       有位专门从事外墙清洁工作的刘先生,十分熟悉防护措施,但就在准备含有氢氟酸清洁剂时,左手虎口处不慎接触到了附着在瓶子外的残留清洁剂,引发剧烈疼痛,诊断为三度烧伤。       67岁的董女士,因不慎碰倒了放在脚边的清洁剂,脚背被灼伤,自己在家涂抹药膏约一周创面越来越痛,到院就诊时,创面出现灰黑色坏死组织,并且伴有黄色渗液,诊断为三度烧伤。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创面修复中心??医生提醒大家,许多清洁剂都含有强酸强碱成分,使用时需要注意防护措施。如果不慎接触到皮肤,应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持续时间至少20-30分钟;如果受伤部位周围有穿戴的衣物饰品等,应将其脱掉,以防止清洁剂污染其他区域;随后到医院进行专科治疗。需要注意的是,即使受伤当时症状表面上看起来不严重,仍建议就医,咨询医生或前往医疗机构以获取专业建议和治疗。         强酸强碱灼伤产生的创面,一般会进行性加重,多数情况自行涂抹外用药无法起到作用。在医院除了处理创面之外,还会给与药物中和及抗感染治疗等,严重的情况还需进行手术。希望今天的分享让大家有所收获,感谢聆听。  
  • 21
    2024/03
    如何识别和防治冻伤?
          今年的冬天特别的寒冷,甚至出现了冻雨这样的极端天气。我科也陆续收治了几名冻伤的患者,在寒冷的环境中,我们该如何早期识别冻伤的症状并进行紧急处理呢?       冻伤是由于寒冷潮湿作用引起的人体局部或全身损伤。轻时可造成皮肤一过性损伤,重时可致永久性功能障碍。       寒冷天气下,没有适度增加保暖衣物的人群,以及血液循环水平降低的这类人群,需格外要注意避免冻伤。 任何皮肤部位的发红或疼痛,都可能表示冻伤已经开始,应尽快离开寒冷的区域,或对所有裸露在外的皮肤都加以保护。如出现以下表现都可能表明发生了冻伤:某一块皮肤出现白色或灰黄色;皮肤感觉异常坚硬或呈蜡状;皮肤感觉麻木。       发生了冻伤,应尽快进入温暖的室内,用温水浸泡患处,切记勿用热水,用体温温暖冻伤部位,如用腋下温暖冻伤的手指。注意不要用冻伤的脚走路,不要使用电热毯、火炉、烤灯、电暖器等取暖,因冻伤部位已经麻木,很容易引起烫伤。
  • 21
    2024/03
    医生,我的伤口包起来会捂感染的!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随着气温逐渐上升,大家都穿着美美的春装出去踏青了。可是伴随着衣物的减少,暴露在外的皮肤越多,各种外伤烫伤导致的伤口或者创面也越来越多。前来我科门诊就诊的患者最常问的问题就是,医生,天气这么热,我的伤口包起来不透气会捂感染的吧。       NO!NO!NO!其实啊,这是一个误区,很多人觉得包扎起来伤口不透气,好得慢,是错误的。伤口所谓的需要透气,其实是需要风干,即流动的空气把破溃创面的渗液风干,并形成痂皮,等痂皮一掉伤口就好了。但是这种自然愈合的方法只适合非常浅表轻度的创面,一旦伤口较深,表面看起来是结了痂,可是把痂皮揭开,里面并未愈合且形成了痂下积脓,延误了治疗时机,所以专业的治疗方案是-不结痂,湿性愈合。那什么是湿性愈合呢?湿性愈合就是使伤口保持湿润的环境,这样有利于皮肤细胞的分裂,从而促使伤口更快的完整愈合,还能避免因换药牵拉引起疼痛,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那么如何保持伤口既湿润又透气呢?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药膏涂在伤口上,使用纱布绷带包扎啦。相信这么一解释大家也明白了为什么要包扎了吧。       那包扎有哪些好处呢?主要有三点:1.可以保护伤口避免外界细菌污染,2.可以吸收伤口的渗液,3.可以作为药物的载体。因为如果没有纱布覆盖,伤口上的药物就会被蹭掉或者风干,就不能保持伤口的湿润环境了,所以需要纱布覆盖包扎,而且纱布本身的结构是有很多致密的小孔,并不存在不透气的情况,当然医生也会根据天气温度适宜的减少包扎的厚度。这样你就放心吧,伤口包起来是不会捂坏的噢!       不过,对于无法判断的的受伤程度的创面或者伤口,大家不要在家自行处理,还请前往正规医院让专业的医生处理吧!
  • 21
    2024/03
    看不见的烧伤---吸入性损伤
          前段时间,我们科室收入了一名患者,浑身没有一点烧伤的痕迹,可是医生却给他告了病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名患者是在宾馆里睡觉,床头的充电器漏电导致房间着火,万幸的是他很快被同事救出着火的房间,身体表面并没有烧伤,但是因为前期火光不大而他在熟睡,并未发现着火,吸入了大量浓烟导致了呼吸道的烧伤。       那什么是吸入性损伤呢?吸入性损伤又称呼吸道烧伤是指因吸入高温空气、蒸汽或有毒、刺激性烟雾,造成鼻咽部、气管和支气管,甚至肺实质的损伤或全身有毒物质的吸收中毒,因其发生在呼吸道,有一定的隐蔽性,所以容易被忽视。       如何判断为吸入性损伤呢?一般大面积烧伤,特别是颜面部烧伤者,常伴有吸入性损伤。如有下列情况者应考虑为吸入性损伤的可能。1.面颈和前胸部烧伤,特别是口鼻周围深度深度烧伤者。2.鼻毛烧焦,口唇肿胀,口腔、口咽部红肿有水泡或黏膜发白者3。.刺激性咳嗽,痰中有炭灰者。4.处于密闭空间,现场浓烟,特别是在现场滞留时间长甚至有昏迷者。5.声嘶和失声、吞咽困难或疼痛者。6.呼吸困难和或哮鸣音。       吸入性损伤的治疗原则:1.现场急救 迅速撤离现场,移至空气清新环境,以防窒息、缺氧。2.防治上呼吸道梗阻 吸入性损伤后,由于气道充血水肿,易发生气道阻塞,严重者伤后数小时便可发生上呼吸道梗阻并出现窒息,应紧急行环甲膜气管切开术。3.加强体表烧伤的治疗 合理补液抗休克。4.使用吸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5可使用机械通气来辅助呼吸。6.饮食方面要注意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的流食。7.康复方面要注意定期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深呼吸和咳嗽练习。8.定期到医院复查。 如果发生火灾如何避免呼吸道损伤呢?       1.保持冷静,不要慌不择路,避开烟雾浓度高的区域。2.避免喊叫 遭遇火灾避免盲目喊叫。3.烟雾隔离,若在室内,可用湿毛巾将门窗缝隙填实,与有毒烟雾隔离。4.伏地身躯,湿毛巾捂住口鼻,沿墙逃生。       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平安,远离意外伤害。
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