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心血管内科科室动态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科室动态
返回上一级
  • 30
    2025/06
    粽香情浓护“心”安,市三医院教患者“健康过端午”
    在端午佳节来临之际,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将传统民俗与健康科普相融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 “粽情端午,关爱‘心’健康”的特色活动。腹式呼吸训练、手工香囊制作、专家详解“三高”人群端午健康攻略……这场充满温情的活动,为住院患者送上了独特的“安康”礼物。 心内科倪丽婷护士长手持人体呼吸模型,为患者们带来一堂实用的心脏康复课。“吸气时肚子鼓起来,呼气时肚子瘪下去,这种腹式呼吸能有效减轻心脏负担。”她深入浅出地讲解原理,主管护师林青现场示范,手把手指导患者调整呼吸节奏。 “端午佩香囊,辟邪祈福又健康。咱们选的药材,安神助眠,对心血管也有益。”手工环节,护士长倪丽婷一边演示缝制技巧,一边讲解传统习俗的现代健康意义。“住院还能亲手做香囊过节,真暖心。”一位患者将作品挂在床头,满脸笑意。 “三高”人群如何安心过端午?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结合端午饮食特点,用真实案例敲响警钟:“糯米粽子升糖快,咸鸭蛋盐分高,‘三高’朋友可得管住嘴!”他建议 ,粽子优选杂粮馅,浅尝辄止;咸鸭蛋要少吃;务必按时服药;餐后适当散步消食。 “把深奥的健康知识,融入节日的烟火气里,让患者在动手动脑的欢乐中自然接受,效果事半功倍。”心内科李东升主任表示,此次活动不仅传递了科学的健康管理方法,更让患者感受到浓厚的节日氛围和医院的人文关怀。
  • 30
    2025/06
    69岁老人持续胸痛4天,社区与医院联动完成“生命接力”
    “胸痛中心群消息一响,整个导管室瞬间进入‘战斗状态’!”5月19日15时许,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接诊了一位胸痛患者,通过武汉区域胸痛救治网络完成了一场急救接力。 当天下午,69岁患者张婆婆(化名)因持续4天的胸痛走进武昌区积玉桥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接诊医生敏锐捕捉到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这一危险信号,结合肌钙蛋白数值,当即拉响警报。“这是典型左主干病变的心梗表现,必须马上转诊!”社区医师回忆,从确诊到启动转诊流程仅用8分钟。不到20分钟,救护车顺利到达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 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说:“通过专属胸痛救治群,患者检查报告、用药记录等关键数据会实时传输。”当载着患者的救护车抵达医院时,等候多时的心内科团队立即开启“绿色通道”——提前完成挂号的电子病历系统、预热就绪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待命状态的IABP(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设备,构成无缝衔接的救治链条。 “婆婆抵达医院后,迅速进入导管室进行急诊冠脉造影。术中探查发现患者冠状动脉病变极为严重,左主干完全闭塞,前降支慢性闭塞,回旋支重度狭窄。”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心内科副主任医师熊晓昉介绍,医生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辅助下,为患者在回旋支至左主干成功植入3枚支架,重建血运。目前,张婆婆恢复状态良好,将择期出院。 李东升表示,社区医院对急性心梗的快速识别与转诊,以及院内绿色通道的极速响应,是降低患者死亡率、改善预后的核心环节。社区与医院通过信息化平台实现“患者未到、信息先达”,为危重患者搭建起“生命高速路”。未来,医院将进一步深化医联体合作,优化救治流程,为更多心血管急症患者提供高效、精准的医疗服务。
  • 20
    2025/02
    当白大褂邂逅红灯笼
    湖北日报讯(记者汪菁华、通讯员张素华、陈舒)“需要一半,留下一半,打一字。”2月12日,武汉市第三医院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猜灯谜、闹元宵”健康教育讲座活动,72岁的冠心病患者陈玉芬第一个喊出谜底——“雷”。 活动当天,心内科病区走廊高悬着红灯笼,灯笼下系着各式各样的字谜,现场喜气洋洋。该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说:“此类活动是当代医疗人文关怀的生动注脚。” 在健康科普环节,心内科护士长倪丽婷提醒患者及家属:“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限酒、合理饮食、适当运动,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 “医院在节日里举办这样的活动,让我们感到非常温暖,不会觉得孤单冷清。”85岁的患者孙奶奶激动地说。
  • 20
    2025/02
    医患温情,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新年送福送健康
    1月17日,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心内科病房举办迎新年健康教育讲座。此次活动,旨在为广大患者普及高血脂管理知识,让患者在住院生活中感受到家的温馨与节日的氛围。 活动现场,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心内科医生就“高血脂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进行了讲解,医生表示:“心脑血管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容易被忽视。待出现并发症时,往往已经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春节期间,大家在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要警惕高血脂的侵袭。” 相关数据显示,高血脂已成为威胁国民健康的重大问题,高血脂不仅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导致其他疾病的发生,如肝脏脂肪变性、胆固醇结石等。 医护人员向住院患者送“福” 讲座结束后,医护人员与患者共同书写“福”字。一幅幅寓意吉祥的“福”字跃然纸上,病房内顿时充满了浓浓的年味。此次活动不仅让患者在欢乐的气氛中暂时忘记疾病带来的不适,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医护人员的关爱。 家住武汉白沙洲的邓爹爹(化姓)因间断胸闷心悸入院,他感慨地说:“这次高血脂警示教育让我学到了很多知识,对高血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一定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高血脂。”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心内科护士长田荣表示,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既让患者在春节前感受到了家的温暖,也为他们的健康生活提供了有力保障。本次活动还提升了科室团队的凝聚力,展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医护的人文关怀,拉近了医护患之间的距离。
  • 04
    2024/09
    大医院专家下沉社区医院快速诊断,全闭环无缝对接让心梗老人跑赢死神
    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2日讯 “我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能够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多亏是碰到了在社区医院坐诊的武汉市第三医院专家,才能这么快得到救治。”12日早上,73岁的陈老伯说起上个月突发心肌梗死,在鬼门关前被家门口医联体的医生“拉”了回来,言语间满是感激。长江日报大武汉客户端8月12日讯 “我不仅捡回了一条命,还能够恢复成现在这个样子,多亏是碰到了在社区医院坐诊的武汉市第三医院专家,才能这么快得到救治。”12日早上,73岁的陈老伯说起上个月突发心肌梗死,在鬼门关前被家门口医联体的医生“拉”了回来,言语间满是感激。 7月4日上午9时,家住徐家棚街道惠誉社区的陈老伯突感胸痛胸闷,独自前往武昌区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平时10分钟的路,他走了半个多小时才走到。一进门,陈老伯就向医务人员诉苦说“胸闷得不行”。中心护士长唐丽丽听到后,立即意识到老人很可能出现了心血管急症,立即请来正在中心坐诊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张远恒。 吸氧、开通静脉通道,急查心电图和心肌梗死三项……一套检查应急措施立即启动。结果显示陈老伯心率异常,结合其胸闷、行走艰难等症状,张远恒初步诊断陈老伯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他用了急救药,并呼叫120请求转运。同时,将陈老伯的检查报告和基本情况上传到武汉市三医院胸痛中心微信群,请求院内胸痛中心做好救治准备。 每周四,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张远恒都会下沉到武昌区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坐诊。这是市三医院为医联体单位提供的服务。 9时28分,陈老伯被120送达武汉市第三医院。由于信息传递及时,病人全闭环无缝对接。一到医院,立即进入绿色通道,接受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陈老伯给心脏供血的最大通道堵塞达到95%,情况十分危急,当即为其进行心脏支架植入手术。经过十余天的治疗调理后,康复出院。“幸亏医生治疗及时!现在感觉很好!”回家继续休养的陈老伯,不断感慨自己幸运。 “快速识别、快速转运、院前高效救治,使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转危为安,体现了医联体联动转诊绿色通道的巨大效能优势。”徐家棚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刘鼎明表示,通过医联体,让优质医疗资源上下贯通,为百姓托起了稳稳的安全感。 近年来,武汉市第三医院通过医院周边的23家社区医联体单位合作,建立同质化的院前急救单元,不断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共享,让更多市民在家门口享受触手可及的高质量医疗服务。该院心肌梗死患者从入院到血管再通的DToB时间比全国水平高50%,卒中患者血管再通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 27
    2023/03
    社区心电图疑似心梗,医院胸痛中心即刻响应,双方联动半小时解除危机
          3月15日中午12点,57岁的任先生跌跌撞撞地走进龙城中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救命医生,胸闷,快要喘不过气了”内科医生卢晶晶立刻给患者进行心电图检查,检查结果同步上传至武汉市第3医院光谷院区胸痛中心心电图室,当班李晴医生看到后,迅速警起来,考虑急性下壁心梗,于是立刻启动胸痛中心标准流程,一辆120急救车驶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同时院内急诊科和介入手术室进入准备流程20分钟之后,急救车载着任先生到达医院,直接绕行急诊科进入与管室进行了冠急诊脉造影检查,显示回旋支闭塞,快速开通血管护进行了支架植入。         半小时后,危机解除,任先生生命体征平稳从患者发病到社区求医,到手术开通闭塞血管,前后一共1小时时间,全程在心梗黄金120分钟之内。自2017年,武汉市第三医院组建胸痛中心以来,广泛和辖区内社区医疗机构联合构建区域救治联盟,通过胸痛救治单元项目建设,规范胸痛病人的诊治流程,加强远程网络设置识别预警,并建立急性胸痛急危重症患者快速诊疗通道,使心梗患者在第一时间得到有效救治,大大提高救治成功率。及时有效的救治,不仅能提高患者存活率,并能为患者赢得较好的预后,提升生活质量。
  • 10
    2022/03
    “护心”专家李东升:建院前急救群,让救治跑在时间前面
    “最近天气转冷,心血管疾病高发,大家转运时要多注意鉴别。”24日一早,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就在微信“院前急救群”里给同事们留言。 这个微信群组建于今年中秋节,群成员是该院胸痛中心的120急救团队。遇到突发心血管危急重症的患者,通过微信群,可在转运过程中先行启动相关检查与救治,进一步前移急救关口。近一个月来,李东升和同事在院前急救群提早参与急救40多人次,患者有的是突发急性心梗,有的是凶险的主动脉夹层,有的是心绞痛,还有气胸等情况。前移急救关口,帮他们提高了救治成功率。 李东升(中)和同事在为患者做介入手术,植入无导线起搏器。李东升供图 10月8日凌晨3时,急救群里有同事发消息称,一位38岁男性患者,晚上在家突发胸痛,忍到半夜越发严重,连夜呼叫了救护车,即将送往市三医院。根据随车检查结果,当晚“值守”急救群的医生推断,患者可能是凶险的主动脉夹层。一到医院,立即安排患者做胸腹部增强CT,确认为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内膜撕裂,面临生命危险。控制好病情后,李东升和同事为患者做了微创手术,用支架封堵住血管内膜破口,患者目前恢复良好。 “心脏是人体发动机,突发‘故障’就可能带来生命危险。时间就是生命,尽早确诊、尽快治疗是救治的关键。”李东升说,为缩短胸痛患者确诊时间、降低死亡率,他和同事此前还组建了3个“胸痛群”,与医院周围23个社区的192名社区医生共同搭建了胸痛绿色通道。如有市民突发心血管急症,尤其是急性心梗,医生们通过微信群可第一时间确诊、及时转诊、尽快治疗。 一位47岁患者胸闷1小时,社区医生将心电图检查结果上传到胸痛群,“值守”微信群的医生马上协助评估,发现高度疑似心梗,建议立即转院。随后,救护车将患者转到市三医院,他的基本健康记录和初步诊疗信息也通过微信群传达到医院,等患者到达医院,可在最短时间内接受手术。 这样的微信群内“会诊”,每月有50多人次。通过微信群,医院与急救团队、社区医疗机构搭建起“护心”网络,确保突发心血管急危重症的居民能得到快速救治。 2020年9月,李东升被评为武汉市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他说:“无论是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场上,还是在救治心血管急危重症的跑道上,都要全力以赴,跑在时间的前面。”
  • 10
    2022/03
    武汉市第三医院启动区域高血压达标计划,更多基层医院将建立胸痛救治单元
         10月31日,极目新闻记者获悉,武汉市第三医院正式启动区域基层单位胸痛救治单元建设及高血压、血脂达标计划。这一计划的启动,一方面将减少患者发生急性心梗之后的救治延误,另一方面将对高血压、高血脂人群进行健康管理,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据了解,随着当今社会老龄化,吸烟、高盐高脂饮食、缺乏运动等不良生活方式,高血压已成为居民的高发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最新数据显示,我国当今高血压患者2.45亿,并且患病率仍处于上升态势,而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达标率较低。且高血压患者中,有超过80%合并有血脂异常,疾病将持续损害心、脑等重要器官,最终导致脑出血、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影响患者健康甚至危及生命。       武汉市第三医院胸痛中心主任李东升介绍,医院已通过国家胸痛中心、心衰中心、心脏康复中心、房颤中心认证;是湖北省急性心血管疾病医疗救治成员单位、湖北省及武汉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成员单位以及湖北省胸痛中心、心衰中心、房颤中心联盟单位。近年来,武汉市第三医院在两院区所在的武昌区和洪山区、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积极推动区域协同救治网络建设,此次在湖北省胸痛中心联盟指导下,武汉市第三医院胸痛中心(标准版)将在胸痛区域协同救治成立辖区内胸痛中心工作组负责区域内卫生服务中心胸痛救治单元,以积极推进区域内胸痛救治单元建设以提升基层医疗机构胸痛救治能力,进一步减少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早期的救治延误,有效降低死亡率并提高心肌梗死救治率。       启动高血压、血脂达标计划,是落实湖北省323攻坚行动,聚焦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优化管理,面向高血压患者开展血压血脂筛查、随访管理和患者教育,同时联合各级医院促进高血压合并危险因素患者综合管理的学术研究和规范落实,全面优化血压血脂临床综合管理。力争通过3至5年的努力,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从236.62/10万下降为200.2/10万,高血压控制率从16.8%提升至30%;居民心理健康素养水平从12%上升至25%。使人群发病率、致死率和疾病负担明显下降,为健康湖北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 15
    2021/09
    3个“胸痛群”全设铃声和震动提醒
    心血管疾病患者逐年增多,而突发急性心梗后,黄金救治时间仅2小时。为更快捷呵护居民心脏健康,武汉市第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建立了3个微信群,他和同事24小时在线,随时响应群里23个社区192名社区医生的“会诊”需求。 8月10日下午2时许,李东升的手机突然响起微信提示音。他打开“胸痛中心”微信群,看到白沙洲社区医生留言:一位男性居民持续胸痛,心电图疑似急性心肌梗死。李东升查看医生上传的心电图图片,立即回话:“高度疑似心梗,立即转院。” 随后,救护车载着患者从社区医院出发,他的基本健康记录和初步诊疗信息由社区医院上传到微信群;李东升和同事一边对着信息诊断病情,一边做术前准备。患者到达市三医院后,15分钟就开始接受救治,术后恢复得很理想,已经平安出院。 像这样的“胸痛中心”微信群,李东升手机上有3个。他是群主,群内除了心内科、急诊科、手术室等科室同事外,还有192名社区医生,来自市三医院首义、光谷两个院区周边20公里范围内的23家社区医疗机构。通过微信群,医院与社区医疗机构搭建起胸痛中心绿色通道,为突发心梗的居民提供快速救治。 为确保及时响应,李东升和心内科的同事排班,每天都有人24小时值守在微信群里,只要有社区医生咨询,就快速帮助判断病情,基本上每月在微信群内“会诊”五六十次。 “男,53岁,凌晨2点出现左侧心前区胸痛,持续半小时,现稍缓解”“先收入院”,这段微信群里的对话,发生在今年1月16日凌晨4时前后。李东升告诉记者,他有很多微信群都设置了免打扰,但3个胸痛群有铃声和震动提醒,无论是凌晨还是深夜,只要有医生在群内发声,他和同事就会现身回应。 “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李东升半开玩笑地说:“生命最重要,心脏病哪里能耽误?做医生就别想着睡好觉。”
  • 15
    2021/09
    开通医疗应急绿色通道救回外卖小哥
     7月19日,定点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遇到突发心梗的外卖小哥,在无家属陪伴的情况下,通过电话录音取得知情同意,及时做手术置入支架,救回小哥生命。 “感谢社会对我们的关爱,也感谢医院的及时救治,我才捡回一命。”小张告诉本报记者,等身体痊愈后,他要参加义务献血,回报社会爱心。 外卖小哥突发严重心梗 定点医院开绿色通道 紧急救治成功 “我刚送完外卖,就开始胸口发闷,疼得喘不上气,已经快两小时了。”19日下午3时左右,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急诊科接诊了37岁外卖小哥张伟。 心电图显示,小张有严重心脏缺血的现象。急诊初步判断是突发急性心梗,立刻联系胸痛中心进入抢救流程,走绿色通道做支架手术,开通被堵塞的血管。 按规定,做手术必须有家属在现场。但小张家在山西,独身来武汉工作。时间就是生命,医院通过电话联系上小张的母亲,请求知情同意。老人在电话里急得声音哽咽,她说:“我信任医生,同意手术,把儿子的命交到你们手上!” 下午3时25分,小张被送进手术室,3时55分顺利完成手术。 为小张做手术的心内科主任李东升介绍,小张心脏前降支血管比常人更粗大,完全被血栓堵塞,猝死风险极高,手术中还一度出现严重的血压下降、心律减缓的情况,好在手术及时,最终转危为安。  7月16日,我市召开快递员突发事件医疗应急绿色通道建设工作推进会,在汉口、汉阳、武昌、青山四个片区明确23家定点医院,按照“先救治后缴费”的原则,优化服务流程,为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快递小哥”提供及时救治。 “刚收到医院通知,我院成为首批‘快递小哥’突发事件应急医疗救治定点医院,要优化服务流程,为需要紧急医疗救治的快递小哥提供及时救治。”李东升说,快递小哥和外卖小哥为大家生活带来便利,我们也要关爱他们的健康,接通知后不久,就接诊了这位心梗外卖小哥,同事们都非常重视。 吸烟、熬夜、天热或是诱发因素 专家提醒快递小哥们注意安全 当晚7时许,本报记者通过电话联系上小张,他正在医院心脏重症监护室里接受救治和观察。 小张介绍,“得知自己突发心梗,又意外又有些害怕。接诊我的急诊医生说:你别怕,我请主任给你做手术!我这才稳住了神。”他对医生们很是感激。 为什么会突发心梗?小张回忆,他是退伍军人,平时身体很健康,只是偶尔吸烟,有时会熬夜送外卖,或许是这些不良生活习惯影响到他的健康。术前检查显示,他的血黏度有点高。他提醒同行:“别吸烟、别喝酒、别熬夜,健康比赚钱更重要。” 李东升补充,小张之所以突然发病,与近期炎热的天气也有一定关系,天热、工作压力大,容易令血管内皮破裂形成血栓,引发各类心脑血管意外,希望广大外卖小哥、快递小哥引起重视。
  • 17
    2021/03
    七旬老人植入“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续命
    2020年12月31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成功完成一例全球最小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患者71岁的邓奶奶此前曾两次手术植入心脏起搏器。与前两次不同,此次她植入的这台起搏器,仅有胶囊大,直径6.7毫米,长度25.9毫米,重量不足2克,可为生命续航超过12年。 邓奶奶患有风湿性心脏病数十年,身体瘦弱,体重不到35公斤。2002年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植入第一台起搏器,2011年达到使用年限后植入第二台。去年底,随着第二台心脏起搏器使用年限逼近,老人出现胸闷、气紧、乏力的症状。入院查体后,老人心电图提示起搏器感知功能障碍。正常情况下,医生需要为邓奶奶在心脏内安置第三台常规起搏器。不过,老人患病多年,身体瘦弱,而且有两次起搏器植入,如安置常规起搏器,起搏器囊袋制作困难,缺乏脂肪的填充,存在囊袋愈合不良伴发感染的风险。在这种情况下,该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李东升、副主任祝芬带领科室团队,对老人病情进行多方位评估后,认为安装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最适合的手术方案。 12月31日,仅用时30多分钟,手术团队采用微创方式将“胶囊”起搏器通过导管植入老人体内。术后,邓奶奶心跳恢复到60次/分钟。 术后第二天,邓奶奶胸闷、气紧症状全都消失,她惊讶地问医生:“为什么我感觉不到它(心脏起搏器)的存在?”李东升介绍,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最先进的心脏起搏器植入技术,外观比传统起搏器小很多,患者恢复快,续航时间平均是传统起搏器的两倍以上,而且植入该起搏器的患者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但价格相比较贵。
  • 19
    2019/12
    武汉市第三医院成为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 开启“心”征程
    2019年12月16日,“中国心衰中心2020年第五批次心衰中心建设单位名单”发布,武汉市第三医院喜获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认证。这是继中国胸痛中心之后,又一个国家级的医疗中心落户我院心血管内科。 据悉,中国心衰中心建设项目是由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心衰中心总部联合主办,目的是规范心衰的诊治,让心衰患者得到规范诊疗,以最大限度降低心衰再住院率和死亡率。 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作为中国心衰中心建设单位,中心通过组建多学科管理团队,推行分级诊疗和双向转诊模式,实施以心衰指南为依据的规范化诊疗和患者长期随访管理,提高心衰的整体诊治水平,让每一位心衰患者均能接受到最恰当的治疗;另外,医院还承担医务人员教育培训以及课题协作等任务,促进心力衰竭专病诊治的规范化发展,共同推动和提高心力衰竭规范诊治,质量控制和规范化管理等工作,并为政府制定心力衰竭专病方面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未来,医院将彻底发挥国家级心衰中心建设单位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周边各级医疗机构,形成区域救治网络体系,把最新的心力衰竭治疗理念及技术,通过“心衰中心”的影响力向基层医院进一步推广,惠及更广大患者。
上一页 123456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