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神经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神经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6
    2018/11
    颈部按摩需谨慎,小心按出“中风”
          朱女士是一位幸福的中年女士,不到四十岁就全职在家,每天没事儿就做做美容、练练瑜伽、外出游玩、游玩回来累了来个“马杀鸡”、、、日子过得那叫人羡慕。这次欧洲游回来朱阿姨又去做了个按摩,还特意让师傅加强了颈、肩部按摩,没想到次日感觉头晕痛非常不舒适、颈部也是酸痛酸痛的、紧跟着可怕的事情发生了---竟然突然感觉看不清东西了!!!赶紧到医院就诊。住院后经头颅磁共振和脑血管造影检查后发现发现罪魁祸首----“颈动脉夹层”!神经内科医生表示,朱女士此次病情发作可能就是她经常做颈部按摩,因外力导致颈部血管内膜局部撕脱,而后在血液的冲击下,撕脱的内膜剥脱入血,形成血栓栓塞远端血管,从而造成缺血性脑卒中。这种情况如果不进行及时恰当的治疗,致残率和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那么颈部动脉夹层究竟是怎样一回事呢?       专家解释:颈部动脉夹层是指颈部动脉血管内膜撕裂或营养血管破裂引起血管中膜层内出血,导致血管壁层分离和假腔形成。血肿可以向外造成外膜剥离,可伴有假性动脉瘤;或血肿向内造成内膜剥离形成血管内膜下夹层导致血管腔狭窄。自发性动脉夹层的病因是多因素的,其中血管壁薄弱是目前引起自发性动脉夹层的主要因素,患者也可能伴有颅内动脉瘤,主动脉根部扩张,动脉冗余。主要分为颈内动脉夹层和椎动脉夹层。 那么哪些因素可以引起颈动脉夹层呢?        患者通常缺乏心脑血管病的常见危险因素,有些患者是有家族史的,有些患者可能存在某些诱发因素。创伤(非开放性)是发生颈动脉夹层的重要危险因素。所以进医院后神经内科医生都会问患者有无相关因素,尤其是某些特殊的头位。发生动脉夹层不一定与运动剧烈程度相关。其他一些因素也不容忽视,咳嗽、擤鼻涕、颈部按摩(颈部按摩,可能是朱女士此次患病的诱因哦!)从事某些体育活动如举重、羽毛球、高尔夫球、网球及瑜伽等都可能导致颈动脉夹层。      按摩为什么可能引起颈动脉夹层呢?       不专业的按摩损伤颈动脉,造成颈动脉管壁中的滋养血管破裂,形成壁间血肿,压迫血管腔,造成严重的管腔狭窄,导致脑血流供应严重不足,引起缺血性脑梗死,严重者可导致言语不清、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等症状。   颈动脉夹层有哪些症状呢?       颈动脉夹层临床表现多样,局部症状以脑神经受累多见,继发的脑血管病可导致严重神经功能缺损,缺血性卒中是颈动脉夹层患者最常见的脑血管病变类型,偶尔还可能导致蛛网膜下腔出血。典型表现有: 1.疼痛:颈动脉夹层形成后可导致局部疼痛,形式多样,抽痛或刺痛样,可为单侧、双侧。如继发蛛网膜下腔出血,头痛剧烈。部分患者可出现搏动样耳鸣(下图灰色部分是常见头痛部位) 2、神经功能缺损症状:临床症状与其他病因所致脑神经麻痹和脑血管病症状无差异。约50%~95%的颈内动脉夹层患者出现脑或视网膜缺血性症状。临床症状与病变血管部位有关,可表现为肢体无力、言语不清、黑矇/视力减退、口角歪斜、复视等,严重时可致昏迷。缺血症状常在颈部疼痛数分钟或数周后出现。 3、颈动脉夹层形成后,25%的患者还可以出现一个典型的体征表现----霍纳氏综合征:眼裂及瞳孔变小、一侧面部少汗或无汗。     霍纳氏综合征结合临床颈部疼痛、缺血性症状,构成典型的颈内动脉夹层的三联征。当然,不是每名患者都是按照教课书生病的,但是如果有其中两项表现,我们就要小心了。及时就诊治疗,医生会根据颈动脉夹层导致不同的临床病变,包括脑神经病变、急性缺血性卒中及蛛网膜下腔出血等,制定治疗方案。   所以,按摩推拿需谨慎,切莫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按摩后一旦出现不适,应注意动脉夹层的可能,应及时就诊。  
  • 24
    2018/05
    卒中(中风)科普知识
        1、中风发生了怎么办? 急呼“120”送往最近的卒中中心及时就近治疗。我科为洪山区唯一被授予的高级卒中中心。“时间就是生命。”急性缺血性中风在发病4.5小时(时间窗)内如果能使用血管再通治疗(包括静脉溶栓治疗、动脉溶栓、取栓及急诊支架治疗等)消除堵塞于脑血管中的血栓,开通血管,将会明显降低中风病人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急诊取栓大血管再通 2.错过了时间窗,已造成神经功能损伤了,生活质量明显减低了怎么办? 错过时间窗仍需常规标准化治疗:尽快实施,以最大限度的挽回濒临坏死的脑细胞,最大限度的改善患者功能障碍的程度,让卒中对患者造成的损失减到最低水平。脑卒中患者无论症状轻重,均应该住院观察治疗。因为部分卒中患者的症状在3至5天内症状会逐步加重,早期不规范的治疗,加重的可能性更大。 已经造成神经功能损伤怎么办?尽早进行神经功能康复,是提高生活质量的根本。目前我科与康复科携手为患者提供早期康复治疗,指导患者的自主功能训练,促进肢体和言语的功能早日恢复。 常用神经康复理疗设备:      3、怎样预防中风? 全面筛查血管危险因素,明确脑血管情况,制定精准预防方案。   脑血管造影(DSA)既可以检查出容易堵塞的血管病变(血管狭窄),又能检查出容易出血的血管病变(动脉瘤),所有血管病变,一目了然,是目前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     哪些人群需要脑血管造影(DSA): 1、颅内血管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狭窄、栓塞、闭塞性疾病、动脉病、动静脉畸形、动静脉瘘、静脉窦血栓形成、动脉夹层形成、moyamoya病、外伤性脑血管损伤等; 2、反复头晕、头痛,寻找病因,评估颅脑血管情况; 3、寻找脑血管病(脑出血、脑梗塞、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病因,如出血性或闭塞性脑血管病变; 4、怀疑有静脉性脑血管病者; 5、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6、头面部富血管性肿瘤术前了解血供状况; 7、观察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8、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9、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治疗后复查; 10、手术或血管内介入治疗后观察脑血管循环状态及侧支循环建立情况。 重度血管狭窄需要支架植入预防严重中风 动脉狭窄支架介入术后,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服药,动脉狭窄放入支架后,必须服用抗血小板药物,包括(1)阿司匹林每次100-300毫克,每日一次。(2)氯吡格雷75mg每次,每日一次,支架术后和阿司匹林一起服用半年至一年;(3)他汀类药物,(如阿托伐他汀每次20-40mg或瑞舒伐他汀10-20mg),他汀类药物除了降脂的作用,还有稳定斑块,减少再狭窄的作用(低密度脂蛋白控制在1.8mmol/l以下)(4)控制血压,一般高血压患者需要降低到140/90以下,有糖尿病的患者需要降低到130/85以下。 2、戒烟限酒,控制血压、血糖、血脂,合理膳食、控制体重、适当锻炼身体等。 3、保存好出院小结,定期到门诊复查,及时发现是否有支架内再狭窄或其它部位新狭窄的出现。 总之,支架置入后虽然能够降低卒中的发生,但需要其它多个方面的配合,科学规范预防,以获得长期的治疗。                             正视卒中,可防可治。愿大家远离卒中,家庭幸福!
  • 01
    2018/05
    脑血管造影术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
    脑血管造影术于1927年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逐步发展为今天成熟的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DSA可以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仍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DSA术前,应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今年1月份发布的《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对DSA术前评估与准备做了详细说明。 一、DSA的适应证与禁忌证 1.DSA适应证 ➤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 ➤怀疑脑静脉病变; ➤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 ➤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 ➤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 ➤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 ➤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 ➤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2.DSA禁忌证 ➤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 ➤介入器材过敏; ➤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 ➤穿刺点局部感染; ➤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 1.掌握一般情况 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试验。 术前完善患者的血常规、凝血功能、肝肾功能等检测。如果已有血管超声、TCD、CTA等血管检查结果,可结合临床资料初步判断责任血管,以便术中着重观察。如果已有主动脉弓结构信息,可在造影前预判可能的解剖变异或路径困难,提前做好介入器材和技术准备。 2.知情同意 DSA术前需要向患者及家属充分告知检查的必要性、简要操作过程,造影期间需要配合医生的注意事项、术中术后可能的不适感、可能的并发症及相应处理方案。在取得患者和(或)家属的同意后,签署知情同意书。 3.药物调整 长期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在DSA术前如何调整抗凝治疗方案,目前还缺乏研究结论。理论上,口服抗凝药物会增加DSA等介入检查(治疗)的出血风险以及出血后处理的困难;术前直接停药,又可能增加围手术期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对于一般手术,需要暂时停用口服抗凝药。通常在术前5 d左右停用华法林,并使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降低至1.5以下;如存在较高的血栓栓塞风险,也可使用低分子肝素或普通肝素过渡治疗。对于血管内介入操作(如冠状动脉造影及介入治疗、起搏器植入术等),多项研究结果提示继续口服华法林是安全的,并不会增加出血风险。2016年,欧洲心房颤动管理指南认为,绝大部分心血管介入操作都能在不停用华法林的情况下安全实施。因此,我们建议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风险-获益评估,来决定术前是否停用华法林。 二甲双胍是目前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药物之一,本身并非肾毒性药物,与碘造影剂也没有相互作用。二甲双胍主要经肾脏排泄,能抑制肝脏中乳酸转化为葡萄糖,导致乳酸蓄积甚至乳酸酸中毒。一旦发生造影剂肾病,将会产生二甲双胍的累积和潜在的乳酸酸中毒风险,进一步加重肾脏损害。目前美国放射学会、欧洲泌尿生殖放射学会均建议肾功能正常者造影前不必停用二甲双胍。结合我国的相关共识,我们建议:对于肾功能正常的患者,造影前不需要停用二甲双胍,但使用造影剂后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停用二甲双胍2~3 d,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对于肾功能异常的患者,使用造影剂前2 d暂时停用二甲双胍,之后还需停药2~3 d,复查肾功能正常后可继续用药。 4.其他 通常在造影手术前会要求患者禁食数小时。但是,DSA一般在局部麻醉下进行,发生恶心、呕吐的可能性极小,吸入性肺炎更加罕见。建议对于清醒且能够配合的患者一般不必要求术前禁饮食。 股动脉穿刺者建议双侧腹股沟区备皮。如果预计手术时间较长或术后不能配合平卧位排尿,可以提前留置导尿。术前需建立静脉通道。
  • 19
    2018/03
    高血压患者如何降压
    血压达标没你想得那么简单!这些问题不注意全都白搭 导 语 这样的血压才叫达标!您知道么? 判断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是否有效果,我们往往用到一个专业术语,叫血压达标。那么,怎样才算血压达标呢? 一、降压的目标值 •  在患者耐受的情况下,可逐渐将血压控制到140/90mmHg以下; •  合并有慢性肾脏疾病、糖尿病、冠心病或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要将血压降至130/80 mmHg以下; •  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降压目标为<150/90mmHg,如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 二、降压要做到“3个达标” 血压达标不仅仅是在医院的诊室中测量的血压能够满足标准,还需做到平稳达标、晨起达标和长期达标。 1.平稳达标 必须纠正“越快越好”的错误降压观念。应在数周~数月将血压降至目标水平。过快降压会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增加心率,从而缩短心脏舒张期时间,导致心肌缺血的发生。 2.晨起达标 由于人体血压存在昼夜规律,清晨起床后血压逐渐升高,上午8~10点到达高峰,称为晨峰血压,患者应养成晨起测血压的习惯,以便更准确地掌握血压是否达标。 3.长期达标 大多数高血压患者需要长期的降压治疗,使血压控制的更稳定,以免意外发生;进行全天多个时间点的血压监测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坚持长期服药、自测血压,与医生多沟通。 小贴士 高血压患者要注意科学合理的饮食方式,以清淡饮食为主、每天盐摄入不超过6g、戒烟限酒,在此基础上,遵医嘱合理用药,规律运动,长期平稳的降压才是关键!
  • 21
    2017/10
    眩晕
  • 21
    2017/10
    帕金森专病门诊
  • 21
    2017/10
    癫痫
  • 21
    2017/10
    青年卒中_警惕夹层
    目前随着生活节奏的增快,青年卒中发生的概率越来越高。
  • 21
    2017/10
    青年癫痫警惕颅内血管畸形
           21岁大学女生李某在宿舍午睡时突发四肢抽搐,双眼上翻,伴口吐白沫,伴意识障碍(呼之无反应),也就是俗话说的(羊癫疯)。当时立即被舍友送往医院,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予以脑血管造影检查后提示左侧额叶动静脉畸形,这也是造成癫痫发生的直接原因。病后李某回忆一年前也有类似症状发生,当时以为自己劳累了,未予以重视。目前李某正等待手术治疗期!        目前针对颅内血管畸形,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就是手术,早期手术治疗可能避免将来发生恶性脑梗或脑出血,导致重残而影响生活质量的寿命。        提醒广大市民,癫痫可防可治,青年发生癫痫首先一定要及时排除颅内严重病变,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期,导致癫痫不可控而发生意外及大脑损伤,或病变的并发症引起恶性脑梗或出血,导致终身残疾。
  • 12
    2016/09
    神经系统疾病常用的专科辅助检查有哪些?
      1、脑电图(EEG):颅内神经细胞生物电活动的表现形式,可以判断部分神经系统疾病,尤其对癫痫、脑炎及脑死亡的诊断最为有价值。 2、肌电图(EMG):判断是否有脊髓前角,周围神经,神经肌肉接头及肌肉病变,以及判断病变部位的最有参考价值的关键性检查。 诱发电位:包括视觉诱发电位,脑干听觉诱发电位,体感诱发电位,可以帮助确定某一神经系统病变的解剖部位。 3、经颅多普勒超声(TCD):脑血管病无创性的常规检查、广泛应用于诊断如脑血管病的狭窄和闭塞、脑动脉硬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梗死、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以及颅内血管炎性病变、扁头痛、脑动静脉畸形等。 4、计算机断层扫描(CT):清楚观察活体脑内不同部位的正常和异常形态结构,是判断颅内占位性病变、脑出血、钙化及异物存在以及脑血管成像(CTA)的最直接、最客观的检查手段。 5、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是较安全、有效的脑脊液检查方法,在颅内感染、肿瘤、脱髓鞘疾病、脑寄生虫病等疾病诊断及鉴别诊断上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6、磁共振成像(MRI):更准确、更清楚观察中枢神经系统和脊髓的结构及病变部位的部位的技术、更早发现病灶、帮助区别是否为缺血的病灶、并无创性脑血管显示(MRA)的最有效检查。 7、数字减影脑血管造影(DSA):通过颅内血管内注射造影剂,经X线成像将脑血管清楚的显示、是判断颅内血管状况如脑血管畸形、脑动脉瘤、脑血管狭窄及闭塞、脑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等疾病的金标准。      
  • 31
    2024/03
    健康睡眠,人人同享——2024年世界睡眠日
          人类健康的四大基石是:平和的心态、均衡的营养、适量的运动、充足的睡眠,可见良好睡眠对人类健康的重要性。2024年3月21日是第24个世界睡眠日,今年的主题是:健康睡眠,人人同享,旨在提高公众对健康睡眠的认识,促进全民健康。那么,你睡得好吗?什么是健康的睡眠?熬夜究竟会给身体带来哪些不利影响?       判断是否睡得好,主要要看第二天起来是否神清气爽,白天工作是否充满干劲,头脑是否清晰等等来判断。睡眠时间长短并不能作为判断睡眠质量是否好的标准,每个人有个体的差异,有的人可能睡5小时就能恢复体力,而有些人则可能需要8小时的睡眠。健康睡眠能达到到以下几点:30分钟内能够入睡、每天晚上醒来超过5分钟的次数不超过1次、醒后能够20分钟内再睡着、起码在床上时间有85%是在睡觉,且白天精神精力状态良好。       现代人压力大,白天被各种工作社会要求,压迫得喘不过气,仿佛只有黑夜是自己的,不自觉熬夜,但是熬夜的危害,你知道哪些?1.记忆力减退,如果长期夜间不睡觉,交感神经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白天容易出现精神不振、疲劳,记忆力减退。2.皮肤变差,长期熬夜,会导致内分泌失调,造成皮肤水分流失,使皮肤暗沉、粗糙,容易导致皱纹出现、暗疮、黑眼圈加重。3.体重增加,熬夜可引发人体时钟基因的表观遗传改变,导致肌肉减少和脂肪增多。4.视力下降,熬夜不仅会导致黑眼圈,更重要的是熬夜,常常合并超负荷用眼,会导致视力功能性减退。5.焦虑抑郁,熬夜伤身也伤神,晚上不睡,白天发困,情绪控制能力下降,易怒、焦躁不安,甚至会导致抑郁症的发生。6.容易脱发,经常熬夜会使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紊乱,头皮出油增多、毛囊健康状况下降,使头发大量脱落。7.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熬夜时人的精神常处于紧张状态,可造成血管收缩异常,容易诱发加重高血压、心律失常,增加心脑血管意外风险。8.增加患癌风险,熬夜会让内分泌激素水平紊乱,细胞代谢异常,导致细胞突变,增加患癌的风险。9.胃肠道问题,熬夜时胃肠道被剥夺了休息的机会,容易导致腹胀、腹痛、消化不良、消化性溃疡等。熬夜对身体的影响很多是不可逆的,即使补觉也难以抵消。       重视睡眠这件事,尽量维持健康睡眠,减少不必要的熬夜,是我们对自身健康负责可做到的事情。
  • 31
    2024/03
    不得不“躺平”的头痛
          两周前,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门诊来了一位中年女性,姿态步态奇特,虽在行走但头部极度后仰,还没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要求躺在诊室的诊断床上,表情痛苦,不解地说着这3天来“不同寻常”的经历:“我恐怕是得了个奇怪的头痛病,不干活、不带孩子、躺平吃喝啥啥都好,一起床就头痛得不行,真不是我偷懒,今天坚持爬起来头痛得都吐了。”陪同来的丈夫也是一脸担忧和无奈,嘟囔着“确实是躺着就好了”。       病人独具特点的头痛,让首诊医生立即考虑到低颅压性头痛可能,便安排平车,送患者至神经内科病区进一步诊治。入院后腰椎穿刺提示脑脊液压力仅仅60mmH2O,远低于正常人80-180mmH2O水平,很快明确了“自发性低颅压性头痛”诊断,予以去枕平卧、静脉口服补液、绑腹带等治疗,患者头痛明显好转。       直立性头痛是低颅压性头痛的特征性临床表现,即坐起或站立时头痛,可伴恶心呕吐,平卧后头痛、呕吐等症状很快缓解。该病不是常见疾病,发病率约为10万分之5,较常见于40-50岁人群,女性略多于男性。目前认为脑脊液漏是低颅压性头痛的主要病因,也见于腰椎穿刺后患者,然而外伤、手术、剧烈运动、脱水、严重感染、中毒、休克、糖尿病昏迷、尿毒症、头部放疗及某些结缔组织疾病也可引起低颅压性头痛。多数低颅压性头痛呈自限性,大多数预后良好,平卧、补液等治疗可明显改善症状,对于少数症状难以缓解甚至进展的患者需要行硬膜外血贴片治疗或者手术治疗,一般可以达到根治,偶有复发。患者需保持平卧,不要着急坐起或站立,适当逐渐延长坐立时间,避免症状加重,日常避免情绪激动和劳累,降低复发风险。       倘若生活中碰到这样不得不“躺平”的头痛,请尽快平卧,不要硬撑,并尽快就医,早期诊断及时治疗相当重要。
上一页 12...910111213...171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