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皮肤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皮肤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9
    2024/09
    甲沟炎的了解与预防
    甲沟炎,又称为冻疮,是一种常见的指甲周围组织炎症性疾病。它通常发生在手指或脚趾的指甲边缘,导致疼痛、红肿和感染。 甲沟炎通常由以下几种原因引起: 1.指甲修剪不当:剪得过短或剪成圆形,导致指甲边缘压入周围皮肤。 2.鞋子过紧:长时间穿着过紧的鞋子,尤其是尖头鞋或高跟鞋,会增加脚趾受压的机会。 3.外伤:手指或脚趾受到撞击、挤压等外力作用。 4.水分浸渍:长时间接触水分,如洗碗、游泳等,导致指甲周围皮肤软化,易于感染。 5.某些疾病:如银屑病、糖尿病等,可能增加甲沟炎的风险。 甲沟炎的典型症状包括: 1.疼痛:指甲边缘疼痛,尤其是在穿鞋或行走时。 2.红肿:指甲周围皮肤发红、肿胀。 3.发热:感染部位可能有发热感。 4.脓液积聚:严重时,指甲边缘可能形成脓肿,有脓液积聚。 5.指甲变形:长期未治疗的甲沟炎可能导致指甲变形。 医生通常会通过以下方法诊断甲沟炎: 1.病史询问:了解症状的起始时间、发展过程和可能的诱因。 2.临床检查:观察指甲和周围皮肤的状况,检查红肿、疼痛和脓液等。 3.影像学检查:在复杂或不明确的情况下,可能需要X光检查排除其他疾病。 4.实验室检查:如果怀疑有细菌感染,可能需要进行细菌培养和抗生素敏感性测试。 甲沟炎的治疗方法取决于病情的严重程度: 1.保守治疗: 局部热敷:使用热毛巾敷在患处,有助于减轻疼痛和红肿。 抗生素软膏:使用抗生素软膏,如红霉素或氯霉素软膏,以减少感染。 口服抗生素:如果感染严重,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 2.手术治疗: 切开引流:对于形成脓肿的甲沟炎,医生可能需要切开引流脓液。 部分指甲切除: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切除部分指甲以缓解症状。 3.物理治疗: 紫外线照射:有助于控制感染和促进伤口愈合。 预防甲沟炎的关键在于正确的指甲护理和生活习惯: 1.正确修剪指甲:避免剪得过短或过圆,保持指甲边缘平直。 2.选择合适的鞋子:穿着宽松、舒适的鞋子,避免过紧或尖头鞋。 3.保持干燥:减少手部和足部长时间接触水分,必要时使用防水手套。 4.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指甲和周围皮肤,及时发现并处理问题。 5.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增强身体免疫力。 甲沟炎是一种常见的指甲周围炎症性疾病,通过了解其成因、症状和治疗方法,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病情。正确的指甲护理、合适的鞋子选择和保持干燥是预防甲沟炎的关键。如果您怀疑自己患有甲沟炎,应及时就医,以免病情加重。
  • 19
    2024/09
    股癣的尴尬
    股癣,医学上称为“股真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由真菌感染引起,主要影响腹股沟区域,也可能扩散到臀部、肛周和会阴部位。这种病症不仅会引起皮肤瘙痒、红斑和脱屑,还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极大的不便和尴尬。 股癣的症状 股癣的典型症状包括局部瘙痒、红斑、脱屑、丘疹、水疱和结痂。病变区域可能呈现环状或半环状,边界清楚,中央部位可能自愈并有色素沉着。由于患处经常潮湿,症状可能会加重,尤其是在夏季和梅雨季节。 股癣的传播途径 股癣的真菌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传播,如使用患者的衣物、毛巾或共用卫生设施。间接接触,如接触被真菌污染的公共座椅、浴室地板等,也是传播的途径之一。此外,股癣也可能通过性接触传播,因此被列为性传播疾病之一。然而,大多数情况下,股癣是通过非性接触的方式传播的。 易感人群 肥胖、多汗、个人卫生习惯不佳、长期坐位工作者(如司机)、免疫力低下者(如糖尿病患者、肿瘤患者)更容易患上股癣。此外,不注意个人卫生,如不经常洗澡、不勤换洗衣物,也容易感染股癣。 股癣的治疗 治疗股癣通常以外用抗真菌药物为主,如克霉唑、特比萘芬、联苯苄唑等。这些药物可以抑制真菌生长,减轻症状。在严重的情况下,可能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如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治疗期间,患者应保持患处干燥、清洁,并避免使用可能刺激皮肤的化妆品或药物。 股癣的预防 预防股癣的关键在于保持个人卫生和皮肤干燥。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保持腹股沟区域的清洁和干燥,勤洗澡,勤换内裤。 2.穿着宽松、透气的内衣裤,避免穿紧身或不透气的衣物。 3.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以减少局部出汗和湿气。 4.不与他人共用个人卫生用品,如毛巾、内衣裤等。 5.如果家中有宠物,应确保宠物的清洁,避免与患有皮肤病的宠物接触。 股癣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虽然治疗并不复杂,但由于其传染性和复发性,给患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通过正确的治疗和预防措施,可以有效控制股癣,减少其对生活的影响。如果您怀疑自己可能患有股癣,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 02
    2024/08
    脖子上长了“小肉粒”,不要忽视,可能感染了HPV
        炎炎夏日,穿的都比较清凉,在门诊经常会碰到很多患者,因为脖子出现很多“小肉粒”来就诊,大都没有特殊不适,主要是因为影响外观、害怕恶变,而来皮肤科寻求医生帮助。其实,我们脖子上长得这些“小肉粒”,多数是丝状疣或皮赘,少数可能是色素痣、血管瘤等。     丝状疣是寻常疣的一种特殊类型,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皮肤黏膜所引起的良性赘生物,可通过接触传染。它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通常在颈部、上眼睑、头皮等多见,表现为褐色、淡褐色或者是正常肤色,皮疹为单个细软的丝状突起,形似小钉倒立在皮肤表面,数量可从单个到数十个不等,多无自觉症状,但是影响美观,具有传染性。 治疗方面,丝状疣目前主要是通过物理治疗去除。常见的物理治疗,包括CO2激光、电灼、液氮冷冻等,但可能会留有一定的疤痕或色沉。如果数量不多、皮损较小,可以尝试外涂三氯醋酸、咪喹莫特等药物,痛苦性小,但需要坚持用药1个月以上。如果数量比较多,可以局部麻醉后,激光或电烧去除为好。丝状疣一般也不会疼痛,但如果抠抓或摩擦刺激后,也可能红肿疼痛,外涂碘伏或莫匹罗星软膏。     丝状疣虽然是由HPV感染引起,但HPV有200多种类型,并不是所有类型都和性接触有关系,常见的寻常疣、丝状疣等都是接触传染的,传染性相对不强,所以不要过于担心害怕。     皮赘,也叫软纤维瘤,是一种良性的皮肤增生物,无传染性,不会癌变。     皮赘比较容易发生在60岁以上的老年女性或肥胖者。很多怀孕的女性也容易在脖子或乳房等部位出现皮赘,有的产后部分或全部自行消退。皮赘最容易发生在脖子,也可以发生在眼皮、乳房或腋窝等皱褶部位。皮赘一般是针头到米粒大小的疙瘩,有的成蒂状,质地柔软,多为正常肤色,数量也可达数十或上百个。 治疗方面,皮赘属于良性皮损,对健康影响不大,如果数量较少、不明显影响美容,可以不予处理。如果治疗,常通过物理方法去除,比如CO2激光、电灼、液氮冷冻、手术治疗等,无论哪种治疗方法,均需要在正规医院皮肤科由专业医生操作。有时摩擦后皮赘也会出现红肿疼痛,这可能继发了细菌感染,注意局部清洁,外涂莫匹罗星软膏即可。 总之,无论哪种情况的“小肉粒”,不建议自行处理,要想完美去除,就必要到正规医院皮肤科面诊后,制定合适的治疗方案,达到既去除“小肉粒”,又尽量不留下疤痕、色沉,取得最佳的美观效果。
  • 02
    2024/08
    带状疱疹愈后管理
    一、引言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性皮肤病,其主要特征是皮肤上出现单侧分布的红斑和水疱,并伴随有显著的神经痛。尽管带状疱疹的治疗重点在于急性期控制病毒复制和减轻症状,但愈后的管理同样重要,可以有效预防复发,减轻后遗神经痛等并发症。 二、带状疱疹愈后注意事项 1. 日常皮肤护理 - 避免抓挠疱疹结痂后的疤痕,防止继发感染。 -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使用温和的沐浴产品,避免使用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 避免过度摩擦患处皮肤,穿着宽松舒适的衣物。 2. 饮食调理 - 均衡饮食,摄入足够的维生素C、E等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减少皮肤刺激。 - 适量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皮肤修复。 3. 生活习惯调整 - 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 - 适度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抵抗力。 - 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保持良好的心态。 4. 避免再次感染 - 家庭成员中有水痘或带状疱疹患者时,应避免密切接触,防止病毒传播。 -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治疗其他潜在疾病。 三、带状疱疹愈后并发症处理 1. 后遗神经痛 - 若出现后遗神经痛,应及时就医,遵医嘱服用止痛药或进行物理治疗。 -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进行放松训练或心理疏导,以减轻疼痛带来的心理压力。 2. 瘢痕形成 - 若疱疹结痂后形成瘢痕,可使用去瘢痕产品进行治疗。 - 严重瘢痕或影响美观的瘢痕可考虑进行医学美容治疗。 四、带状疱疹复发预防 1. 提高免疫力 - 通过合理饮食、适度运动、良好作息等方式提高免疫力。 - 对于免疫力较低的人群(如老年人、慢性疾病患者等),可遵医嘱注射重组蛋白带状疱疹疫苗。 2. 避免病毒再次接触 - 在水痘或带状疱疹流行季节,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场所。 -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戴口罩等预防措施可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五、总结 带状疱疹愈后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需要从日常皮肤护理、饮食调理、生活习惯调整、并发症处理以及复发预防等多个方面入手。通过科学的愈后管理,可以有效减轻症状、预防并发症和复发,提高生活质量。
  • 30
    2024/06
    “带状疱疹”的来源,你知道么?
      带状疱疹,还要从水痘说起 水痘是一种全身性的皮肤感染性疾病,病原体是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是之前从来没有感染过VZV的人第一次感染后的出现的病症。如果成年人在之前感染过水痘,则具有保护力,不会再次感染。正因为这样,水痘多数是在儿童时期发病。 VZV病毒对人体的第一次袭击,使机体罹患了水痘,而带状疱疹,便是VZV病毒对机体的第二次袭击。 在水痘疾病消退之后,VZV病毒并没有被消灭,而是潜伏到了人体的神经节中,与机体共存一生。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VZV病毒会再度被激活,进行大量复制,这时会引起另一种疾病,这就是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的流行病学 研究证实,99.5%的50岁及以上人群曾感染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其中1/3在一生中因病毒再激活而罹患带状疱疹。中国50岁及以上人群每年新发约156万人。 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治疗(如:化疗、激素治疗等)也是引发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此外,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也是带状疱疹的常见诱因。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 带状疱疹通常发生于腰骶部及面部,出疹前会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数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位于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疼痛。 神经痛是带状疱疹典型临床表现之一,可为钝痛、抽搐痛或跳痛,常伴有烧灼感,多为阵发性,也可为持续性,可能让人“痛不欲生”,也可能让人“长痛不已”。急性期疼痛如灼烧、电击、刀刺般,可能更甚于分娩阵痛、类风湿关节炎、慢性癌痛等(图1)。老年带状疱疹患者的急性期疼痛可能更常见且严重,如发生焦虑、睡眠障碍、无法正常工作或生活。 带状疱疹皮疹愈合后仍持续1个月及以上的疼痛即为带状疱疹后神经痛(PHN),30%-50%PHN患者疼痛持续超过1年,部分甚至达10年或更长。PHN疼痛可表现为一种疼痛为主,或多样疼痛并存,如灼烧样、电击样、刀割样、针刺样、撕裂样疼痛。它是美国慢性神经性疼痛的第三大最常见原因,估计每年有500,000例。疼痛强烈影响生活质量,并影响身体,心理,社交和功能领域。这些影响在老年患者中尤为严重。 此外,部分带状疱疹患者还会出现其他表现。眼带状疱疹,常伴同侧头部疼痛;耳带状疱疹,可表现为外耳道疼痛;侵犯内脏神经纤维时,还可表现为腹部绞痛等。此外,前驱期无皮损时:发生在胸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误诊为心绞痛、肋间神经痛;发生在腹部的带状疱疹疼痛容易误诊为胆结石、胆囊炎、阑尾炎疼痛。 疾病小科普 1. 什么样的人群容易罹患带状疱疹? 年龄是带状疱疹最重要的危险因素。50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糖尿病、高血压、肾脏病等慢性疾病和免疫抑制治疗(如:化疗、激素治疗等)也是引发带状疱疹的危险因素。此外,细胞免疫缺陷、遗传易感性、机械性创伤、近期精神压力大、劳累等也是带状疱疹的常见诱因。 2.如何判断罹患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前驱期出现发热、头痛、肌痛等非特异性症状,数天后出现皮疹。皮疹通常位于身体的一侧,呈带状分布,并伴有疼痛。医生建议,如出现上述类似表现,建议及时就医。 3.得了带状疱疹怎么办? 如果不幸得了带状疱疹,那么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皮肤科就诊。最好在皮肤出现皮疹后的48~72小时内,服用抗病毒药物,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不要过度迷信民间偏方,防止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如果皮疹出现破损,也要及时去皮肤科进行就诊,以免造成伤口感染。 4、带状疱疹会传染吗? 带状疱疹和水痘一样,也具有传染性。和水痘不同的是,带状疱疹的病毒存在于疱疹疱液和渗出液当中,主要通过亲密接触进行传播。对于没有感染过水痘,或者免疫力较为低下的儿童来说,直接接触之后,很容易造成感染,从而引发水痘。如果家中有免疫功能低下或免疫功能不全的老人,也可能使其罹患播散性疾病而累及心脏、肺部及脑部。 因此,一旦家中有人罹患带状疱疹,需隔离以免传染给家人。 5、带状疱疹如何预防? 提高免疫力、接种疫苗因为带状疱疹病毒通常在免疫力低下时发作,因此,预防需注意提高免疫力,这包括规律起居、合理膳食、适当运动等等。 此外,就是打疫苗! 目前,我国上市的疫苗为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且50岁及以上人群接种。接种两剂次该疫苗对带状疱疹的保护效力超过90%,能降低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发生率,缩短带状疱疹的持续时间,降低病情的严 程度。不过,打了疫苗也不等于高枕无忧!正因为没有疫苗的预防效果能达到100%,一些人在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后可能也会患病,这和其他疫苗接种的道理是一样的。不怕病毒本身,就怕病毒潜伏发作都不自知!转给亲爱的家人和小伙伴,远离疼痛。   科室介绍 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成立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在历代皮肤科同仁持之以恒地辛勤耕耘下,目前的皮肤科已发展为集皮肤激光治疗中心、皮肤外科治疗中心、皮肤特色治疗中心、过敏原筛查治疗中心、皮肤脱敏治疗中心、皮肤病研究所、两个病区及多个专科门诊为一体的重点学科。全科现有医护人员三十余人,其中正副教授5人,硕导2人,讲师6人;承担国家、省(部)级及市级课题多项,主编《实用皮肤外科学》、《实用临床皮肤病学》专著两部,发表学术论文200余篇;先后承担武汉大学、湖北中医药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医药大学等院校本科生教学及实习任务被湖北医药大学、江汉大学授予皮肤性病学硕士培养单位。”病人至上、技术精湛、服务优质、职工幸福”是我们永恒的追求,”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精细化、个体化、人文化”是我科遵循的工作方针。我院皮肤科比较精通治疗带状疱疹。 专家介绍  
  • 30
    2024/06
    手足湿疹和手足藓的区别有哪些?
    ● 什么是手足湿疹?什么又是手足藓呢? 手足湿疹是一种慢性炎症性瘙痒性皮肤病,呈多形性皮疹、对称分布、有渗出倾向、自觉瘙痒,多为慢性病程。急性期表现为红斑、水肿、粟粒大小的丘疹、丘疱疹、水疱,糜烂及渗出;亚急性期表现为红肿和渗出减轻,糜烂面结痂、脱屑;慢性期主要表现为粗糙肥厚、苔藓样变。发病人群广泛,不分年龄、性别和地域,易复发,需长期治疗。 手足癣指由红色毛癣菌、须癣毛癣菌、石膏样小孢子菌和絮状表皮癣菌等皮肤癣菌,侵犯手足部位引起的皮肤浅表真菌感染。手足癣具有传染性,主要通过接触传染。临床皮损以水疱、丘疹、鳞屑、糜烂为主要表现,伴有一定程度瘙痒感。手癣主要累及指间、手掌,严重时可波及手背及腕部,足癣主要累及足趾间、足跖及边缘皮肤。一般预后良好,可治愈。 ● 怎么鉴别手足湿疹和手足藓呢? 手足湿疹和手足癣的鉴别包括发病原因、家族史、临床症状、辅助检查、治疗措施、预后等方面。 1、发病原因:手足湿疹的发生原因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主要与遗传因素、过敏反应、免疫功能紊乱、理化因素刺激等有关;手足癣则是感染皮肤癣菌后引起的皮肤疾病。 2、家族史:手足湿疹具有遗传倾向,有一定的家族史;手足癣属于个人患病,没有家族史。 3、临床症状:手足湿疹的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双侧对称部位出现的炎性红斑、丘疹、丘疱疹、疱疹、瘙痒、结痂等表现;手足癣则首发于单侧,出现水疱,疱液吸收干涸后脱皮、瘙痒,或者表现为角质层增厚、指趾缝糜烂等现象,一般单侧发病,并传染到另一侧。 4、辅助检查:手足湿疹真菌检查为阴性;手足癣真菌检查为阳性。 5、治疗措施:手足湿疹主要治疗目的是寻找和消除病因、控制症状、减少复发、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治疗应从整体考虑,兼顾近期疗效和远期疗效,包括基础治疗、局部治疗、系统治疗、物理治疗、中医治疗;手足癣治疗目标是清除致病菌、消除皮损、缓解患者症状、防止出现传染及复发。可选择外用药物,口服药物进行治疗。具体用药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类型、严重程度具体来定,强调个体化治疗。 6、预后:手足湿疹常为慢性疾病,易复发,很难彻底治愈,但通过积极治疗,日常合理预防,有助于缓解症状,减少复发;手足癣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可以治愈,治愈的关键在于坚持用药,如长期不规律的用药,容易导致手足癣反复发作,如治疗不彻底,可长期迁延不愈。 你学会区别手足湿疹和手足藓了吗?
  • 30
    2024/06
    为何你会皮肤过敏?
    皮肤过敏是一种变态反应,由变应原进入机体后,促使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引发抗原抗体反应,表现为红斑、丘疹、风团等临床客观体征,常伴瘙痒。而敏感性皮肤通常是对刺激的耐受性降低,出现一系列异常感觉反应,大多缺乏客观体征,其发生机理虽然不是很清楚,但普遍认为不伴有免疫或过敏机制。如果这种机制长期没有得到纠正,就会影响人体系统中的“津血”和“元气”到达这些地方。这些地方皮肤的就会新陈代谢会变慢,皮肤会提前老化,各种皮肤疾病由此产生。 另外,人体的皮肤系统是人体的“呼吸系统”,是人体功能正常运转的五大功能之一,如果呼吸系统被破坏和损伤,首先会影响到肾气系统。在第二十一篇中提到过一个比喻:可以把人体的正常运作假想类似为一个火炉,肾是能源供应系统,里面储存有炭和火,负责提供热量;脾胃相当于“锅”,负责把食入的食物消化“腐熟”吸收;肝相当于身体的“河流道路”,负责河道和道路的畅通;心相当与身体的“司令”,负责发布命令;肺相当于人体的“烟囱、空调和鼓风系统”,负责对外空气交换并帮助肾气燃烧。当皮肤的呼吸系统削弱时,肾气供应系统的“燃烧”就会削弱,人体整体的能量供应系统就会变弱,进而影响到肝、脾、心等五脏六腑的功能都会被削弱,这样身体就会长期在低的能量代谢状态下运作,一方面,能量物质不能被有效的制造出来,另一方面,也会导致身体的“垃圾物质”逐渐积累下来,各种疾病就会在身体内慢慢潜伏下来,碰到不利的气候条件或者严重违反正常的生活作息(熬夜,暴食暴饮、愤怒、忧伤…..),疾病就会伺机爆发。 皮肤过敏症重在预防,建议患者早期管理,阻断、抑制过敏进程发展;治疗和减缓已有的过敏症状。世界卫生组织针对过敏性疾病的治疗,推出了“四位一体”治疗原则,即避免接触变应原、药物治疗、脱敏治疗、健康指导。 (1)根据过敏原检测结果,医生会给予合理建议,避免接触变应原; (2)若有过敏症状时,给予药物治疗,缓解症状。 (3)若是只针对某一种变应原过敏或以某种变应原过敏为主,可以进行脱敏治疗,如尘螨脱敏治疗。 (4)健康指导:重在预防,保护皮肤屏障,控制食物摄入,避免环境致敏。 患者及家属要做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坚持治疗,遵从医嘱,定期随访,做好自我监测,争取早日康复。
  • 30
    2024/06
    囊肿斗士:探秘皮脂腺囊肿手术切除的背后故事!
    炎炎夏日,阳光明媚,你是否也感到了皮肤的不适?或许在洗澡时,你曾发现面部、背部、臀部或者四肢皮肤上突然冒出了一颗小小的皮肤肿块;它可能摸着不痛不痒、也有可能伴随红肿痛。这可能是皮脂腺囊肿,一种常见而又麻烦的皮肤问题。 黄同学是一个爱美的女孩,她平时非常注重皮肤护理,但是她有个爱好——喝奶茶,每天至少一杯,然而最近她却发现背上出现了一个小肿块,轻轻一摸,质地很软,不痛也不痒,但这个小肿块总是有些让人不安。黄同学发现这个包块表面有一个针口大小的黑点,于是试着自行挤压这个小小的包块。经过挤压后,这个黑点中可以看到明显的黄白色奶酪状分泌物,并伴有恶臭。一夜之间,黄同学背部皮肤以这个小小的包块为中心变得又红又肿,一碰就痛,皮肤还发烫。黄同学赶紧于武汉市第三医院皮肤科就诊,希望能够找到有效的治疗方案。彭才智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结合查体后,完善血常规及C反应蛋白发现炎症指标明显升高,考虑黄同学目前是皮脂腺囊肿挤压后引入细菌或其他致病微生物,导致感染。明确黄同学无药物过敏史后予以头孢口服,外用乳酸依沙吖啶溶液湿敷、红光照射及外用莫匹罗星软膏,嘱咐黄同学炎症减退后的1个月后于门诊行皮脂腺囊肿切除,避免再次出现皮肤感染。   彭主任指出皮脂腺囊肿是一种皮肤组织中的一种囊性肿物,通常是由于皮脂腺导管阻塞所致。它们通常呈现为圆形或椭圆形的小肿块,质地较软,在皮肤下可摸到明显的包块。当皮脂腺囊肿感染时,患者可能会出现红肿、疼痛等症状,严重者还会有脓液排出。皮脂腺囊肿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遗传、局部外伤、皮肤感染等。而日常生活中,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也可能加剧其发展。特别是对于存在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和胆结石疾病等情况的人群,应特别警惕皮脂腺囊肿的发生。另外,医生需根据皮脂腺囊肿的大小,在排除手术禁忌症后决定门诊或者住院手术切除,所以在此期间医生会完善一个浅表包块的彩超。 大约1个月后,背部炎症已经减退的黄同学选择彭主任为其切除这个讨人嫌的皮肤包块。该手术的麻醉方式为局部麻醉,消毒手术区域后进行小切口并清除囊肿内的分泌物和组织。随后对伤口进行缝合,并进行包扎处理。术后彭主任告知黄同学注意保持伤口清洁、避免感染、观察伤口情况,饮食宜清淡易消化,不要随意挤压手术部位,定期复诊检查并按医生建议进行护理,如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求助。   彭主任进一步强调皮脂腺囊肿若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和危害。首先,囊肿内脂肪和皮脂等物质的积聚可能引起细菌感染,导致局部炎症,并有可能扩散至周边组织,造成更严重的感染症状。其次,未经处理的囊肿可能会不断增大,压迫周围组织和器官,导致局部不适和疼痛,甚至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最后,长期存在的囊肿也会对患者的外貌和心理产生负面影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信心。因此,及时发现皮脂腺囊肿并进行规范的治疗至关重要。一旦发现皮下包块,特别是伴随红肿、疼痛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接受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治疗方案。避免盲目挤压或处理病灶,避免外力刺激,有助于减轻病痛,稳定病情,促进康复。
  • 09
    2024/05
    春游踏青季:与蜱虫共舞的科普之旅!
    在这个活动充满生机的季节,人们踏青出游,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然而,与蜱虫的不期而遇可能成为旅程的意外插曲。在我开始讲述蜱虫时,我想先分享一个名人故事:流行歌手艾薇儿·拉维尼(Avril Lavigne)的经历。艾薇儿曾公开透露自己因蜱虫叮咬而患上了莱姆病。这种疾病对她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使她不得不暂停音乐事业,专注于治疗和康复。现在让我们一起了解如何在踏青季节中防治蜱虫叮咬,尽情享受健康愉快的户外时光吧! 了解蜱虫:预防与治疗指南 1. 蜱虫的生态与习性 蜱虫是属于蜱目的节肢动物,它们常见于草丛、树林和灌木丛中,寻找各种宿主进行吸血。蜱虫有四个发育阶段:卵、幼虫、若虫和成虫。在各个阶段,它们都需要吸取宿主的血液以完成生命周期。蜱虫的活动季节主要集中在温暖湿润的春夏季节,但在温和的气候条件下,它们也可能在其他季节活动。 2. 蜱虫携带的疾病 蜱虫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和寄生虫。其中,最常见的疾病是莱姆病(Lyme disease)、Rocky Mountain spotted fever(洛基山斑疹热)、巴贝斯虫病(Babesiosis)等。这些疾病在人体内引起不同程度的感染和症状,包括发热、关节疼痛、皮疹、头痛等,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3. 预防蜱虫叮咬的措施 •穿着合适的衣物:在户外活动时,穿着长袖衣物和长裤,并将裤脚塞入袜子中,减少蜱虫的接触机会。 •使用防蜱虫剂:使用含有避蚊胺(DEET)等有效成分的防蜱虫喷雾或涂抹剂,可以有效降低蜱虫叮咬的风险。 •定期检查身体:在户外活动后,特别是在蜱虫密集的地区,应仔细检查身体各部位,特别是腋窝、腹股沟、头发和腰部等易被蜱虫隐藏的部位。 4. 蜱虫叮咬后的处理 •及时拔除蜱虫:如果被蜱虫叮咬,应尽快用细钳或特制的蜱钳将蜱虫从皮肤上拔出,避免挤压蜱虫,以免释放更多病原体。 •清洁消毒:叮咬部位应清洁消毒,可以用酒精或碘酒涂抹,以预防感染。 5. 寻求医疗帮助 如果发现自己或他人被蜱虫叮咬后出现异常症状,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医生可能会根据症状进行进一步检查,并提供适当的治疗。 结语 蜱虫虽然微小,却可能携带致命的疾病,因此加强对蜱虫的认识,采取预防措施至关重要。通过穿着合适的衣物、使用防蜱虫剂、定期检查身体等方法,可以有效降低被蜱虫叮咬的风险,保护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如果有任何疑问或症状出现,请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帮助,以便及时进行治疗和管理。
  • 09
    2024/05
    “春眠不觉晓”-皮肤疾病可以这样预防!
    引言 皮肤作为人体最大的器官,直接与外界环境接触,因此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体的侵害。皮肤科常见的传染性疾病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还可能对周围的人构成威胁。接下来给大家介绍几种皮肤科常见的易传染的感染性疾病,以及预防和治疗这些疾病的方法。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的传染病。主要出现在小儿身上,是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其主要特征是分批出现的皮肤粘膜的斑、丘疱疹及结痂,全身症状相对轻微。水痘的传染性极强,特别是在发疹前一两天至皮疹全部结痂期间。 二、带状疱疹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再次激活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在身体一侧出现沿神经分布的疱疹,并伴有疼痛。带状疱疹50 岁以上为易发人群,年龄越大越容易患病,病情也更严重。带状疱疹多呈自限性,病程常在2~3周左右,高龄老年患者恢复时间适当延长,治疗一旦错过最佳时期,导致并发症的发生,治疗恢复则需要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三、传染性软疣 传染性软疣是一种由传染性软疣病毒引起的皮肤疾病。这种病毒属于痘病毒科,通过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传染性软疣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发生,尤其常见于儿童和青少年。传染性软疣的典型表现为皮肤上出现蜡样光泽的丘疹或结节,通常为2-5毫米大小。这些丘疹或结节中心有脐凹,内含乳白色或灰色奶酪样物质,即软疣小体。软疣好发于躯干、四肢、面部和颈部等部位,一般无自觉症状,但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轻微瘙痒。 四、疥疮 疥疮是一种由疥虫(疥螨)引起的传染性皮肤病。这种寄生虫感染会导致皮肤出现刺痒的症状,尤其在晚上更为明显。疥疮在各地都有发生,特别是在卫生条件较差或人群密集的地方。疥疮的典型症状包括皮肤刺痒,特别是在晚上更为剧烈。皮肤上会出现针头大小的丘疹、水疱或隧道样皮损,这些皮损多见于手指间、腕部、肘窝、腋窝、腹股沟等皱折部位。患者因瘙痒而搔抓,可能导致继发感染。疥疮主要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的皮肤或间接接触被疥虫污染的物品进行传播。 预防措施 对于上述皮肤科容易传染的感染性疾病,预防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接种疫苗:针对水痘和带状疱疹等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接种疫苗是有效的预防控制手段。目前国内上市了两种带状疱疹疫苗: ①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为50岁及以上人群提供超过90%的保护效力,维持至少20年的免疫应答; ②减毒活带状疱疹疫苗,为40岁以上人群提供57%的保护效力。 2. 增强免疫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饮食,适当锻炼,以提高身体免疫力。 3. 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与患者密切接触,不共用毛巾、衣物等个人物品。 4. 保持环境清洁:定期清洁居住环境,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 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治疗过程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建议,同时注意避免将疾病传染给他人。 总结 皮肤科容易传染的感染性疾病种类繁多,严重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通过加强预防意识,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可以有效降低这些疾病的发病率。同时,对于已经感染的患者,要及时就医治疗,避免病情恶化。通过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战胜这些皮肤科的传染病,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 09
    2024/05
    为什么肾脏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
    在皮肤科门诊,经常接种到一类特殊的患者群,因为皮肤瘙痒前来就诊,那就是肾病患者。为什么肾病患者容易出现皮肤瘙痒呢? 慢性肾脏病患者可以出现多种并发症,特别是尿毒症患者常常伴随皮肤瘙痒,且尿毒症严重程度与瘙痒严重程度存在不一致性。继发于肾脏病的瘙痒,常表现为局部或全身皮肤不同程度的瘙痒,伴或不伴有皮疹,呈发作性,夜间较白天严重,发作持续时间不等。瘙痒症影响患者的睡眠、情绪状态、社交功能,并可导致抑郁甚至自杀倾向以及心血管时间发生,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 肾病相关瘙痒机制复杂,被认为是多种机制相关作用所致,如免疫炎症失调、因肾功能下降代谢产物异常蓄积、皮肤干燥症等。肾病相关的瘙痒治疗率低与患者知晓率低、报告不足和医务人员对疾病的认识不足相关。针对尿毒症患者瘙痒的基本治疗方式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以及透析方式改变。 1.药物治疗:(1)系统性药物治疗,如加巴喷丁和普瑞巴林等抗癫痫药物是目前认可度较高的药物。因受肾功能影响,血透患者加巴喷丁适当减少剂量。另外阿片类受体激动剂盐酸纳布啡对中重度尿毒症皮肤瘙痒有一定的疗效,但需要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等。其他全身药物如抗过敏药物氯雷他定、西替利嗪对部分患者有一定的疗效。(2)局部药物治疗:足量使用含水量高的润肤剂可辅助恢复尿毒症皮肤瘙痒患者的皮肤屏障,保留角质层中的水分,缓解皮肤干燥症进而减轻瘙痒症状。 2.非药物治疗:部分研究发现素食有助于改善尿毒症瘙痒患者的症状,也有研究证明窄谱紫外线光疗可有效治疗透析患者的慢性瘙痒症。 3.调整透析方式:透析充分性与瘙痒症状严重程度呈明显负相关,在透析科医生的指导下,可以增加透析次数、使用高通量透析器、血液灌流等措施可以改善尿毒症瘙痒。 4.肾移植:大多数尿毒症患者接受肾移植后,瘙痒症状明显得到缓解,这也是尿毒症瘙痒症状缓解的最优策略。 总之,肾病相关瘙痒机制复杂,特效的治疗措施有限,患者经皮肤科、肾病科、透析中心医生综合治疗后,大多能得到明显的缓解,目前肾移植仍是最有效的手段。
  • 12
    2024/03
    春季过敏好闹心
    什么是过敏性皮炎?       过敏性皮炎,是一种由外部刺激或过敏原引起的皮肤炎症反应。这种反应通常是由于人体免疫系统的过度反应,导致皮肤红肿、瘙痒、疼痛等症状。 过敏性皮炎的类型有哪些?        特应性皮炎:特应性皮炎患者在遇到某些特定过敏原时会出现反应。这些过敏原可能是花粉、动物皮屑或其他物质。       接触性皮炎:当皮肤接触到某些刺激性物质或过敏原时,会发生接触性皮炎。例如,某些人对特定的金属或植物成分过敏。         荨麻疹:荨麻疹通常是由食物、药物或其他过敏原引起的全身性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上出现红色风团。 过敏性皮炎有怎样的治疗方法?       一 寻找并避免过敏原找到并避免接触过敏原是治疗过敏性皮炎的关键。患者需要仔细回忆可能导致过敏的环境、接触的物质、食物等,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过敏原检测,确定过敏原后尽量避免再次接触。       二、药物治疗内服抗组胺药物:如苯海拉明、氯苯那敏、西替利嗪、咪唑斯丁等,这些药物可以缓解过敏症状,减轻瘙痒和红肿。糖皮质激素:对于严重的过敏性皮炎,如出现水疱、糜烂和渗液等症状,可考虑使用糖皮质激素进行治疗。但需要注意,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可能会带来一些副作用,因此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如果合并感染,应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三、局部治疗急性期治疗:以红斑、丘疹为主的急性期皮炎,可使用洗剂、霜剂或油膏进行外涂。对于红肿明显、伴水疱、糜烂和渗液的情况,可进行开放性冷湿敷,湿敷溶液可选3%硼酸溶液、1:2醋酸铝溶液、1:8000高锰酸钾溶液等。亚急性或慢性期治疗:以霜剂及油膏外涂为主,可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软膏、松馏油膏、黑豆镏油膏、氧化锌油等进行治疗。       四、光疗和免疫疗法对于某些类型的过敏性皮炎,光疗和免疫疗法可能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光疗主要是通过紫外线照射来治疗,而免疫疗法则是通过注射过敏原提取物来提高患者的免疫耐受性。总之,治疗过敏性皮炎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和医生的建议。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应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避免刺激,遵守医生的药物治疗方案,定期进行复查。       五、心理治疗:针对因皮炎引起的心理压力,进行适当的心理疏导和认知行为疗法是必要的。 过敏性皮炎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避免接触过敏原:了解自己的过敏原并尽量避免接触,例如避免使用某些化妆品或清洁剂。       增强皮肤抵抗力:保持皮肤清洁和滋润,选择温和的护肤品,并确保饮食均衡。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适度的运动和良好的心态,有助于提高免疫力。 过敏性皮炎的常见误区有哪些?       误区一:使用刺激性强的清洁产品可以更好地清洁皮肤。实际上,过度清洁会破坏皮肤的天然屏障,增加过敏风险。       误区二:所有瘙痒都是过敏性皮炎引起的。虽然瘙痒是过敏性皮炎的常见症状,但还有其他多种原因可能导致瘙痒。 过敏性皮炎的护理建议有哪些?       建议一:遇到冷风或冷水时,尽量减少外出,如需外出,做好防护措施。洗澡水温不宜过高,在32-37℃之间即可,洗浴时间不宜过长。洗浴后可及时使用一些具有舒敏、保湿功效的护肤品。       建议二:要穿纯棉的贴身衣物,避免化纤衣物对皮肤的刺激;要避免搔抓,可以用指腹轻轻按摩瘙痒处;要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衣、勤剪指甲;要保持生活环境的清洁,少去花草树木多的地方;要注意调节饮食,避免食用易过敏的食物;要注意保持室内适宜的湿度,避免过于潮湿或干燥;要注意防晒,避免长时间暴露在紫外线下。
上一页 123456...1112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