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疼痛康复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疼痛康复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02
    2023/09
    脊柱侧弯知多少
          脊柱侧弯是一种常见的骨骼疾病,表现为脊柱在侧面呈现弯曲或扭曲的情况。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脊柱应该是笔直的,但脊柱侧弯会导致脊柱在水平面上偏离中线。这种偏离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在青少年时期最为常见。       脊柱侧弯的主要症状是身体姿势不对称和背部畸形。一侧的肩膀可能会比另一侧高,肩胛骨和盆骨的位置也可能存在明显的不对称。此外,当一个人被要求弯腰时,脊柱的侧弯可能会变得更加明显。某些情况下,脊柱侧弯可能会导致疼痛,尤其是在肌肉和韧带过度紧张的情况下。       脊柱侧弯的原因通常不明确,但有一些因素可能增加发生脊柱侧弯的风险。家族遗传、生长发育异常、肌肉或韧带不平衡以及某些神经肌肉疾病都可能与脊柱侧弯有关。       对于脊柱侧弯的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年龄、脊柱的弯曲程度以及是否存在其他症状。在儿童和青少年时期,医生通常会推荐进行观察和定期复查,以监测脊柱的发展情况。对于脊柱侧弯较严重或发展迅速的患者,可能需要使用矫正背带来帮助纠正脊柱的弯曲。       对于成年人或脊柱弯曲较为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考虑进行手术矫正。手术的目标是减少脊柱的弯曲,并稳定脊柱以防止进一步的弯曲。       总的来说,脊柱侧弯是一种需要及早诊断和治疗的疾病。早期发现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有助于减缓脊柱侧弯的进展,并改善相关的症状。如果您担心自己或您的孩子可能患有脊柱侧弯,建议及时咨询医生以获取专业诊断和治疗建议。
  • 02
    2023/09
    踝关节扭伤康复策略
          踝关节扭伤是一种常见的运动伤害,康复策略可以帮助恢复关节功能并减轻疼痛。以下是一些踝关节扭伤的康复策略:       1. 休息和冰敷:在受伤后的前48小时内,休息是非常重要的。避免走路、跑步或参加剧烈运动。冰敷被广泛用于减轻肿胀和疼痛。每天冰敷3-4次,每次15-20分钟。       2. 压缩:通过使用压力绷带或压缩袜来减轻肿胀和提供额外的稳定性。       3. 抬高:将脚抬高放在靠墙或垫子上,有助于减轻肿胀。       4. 温水浴:几天后可以开始使用温水浸泡脚部。温水可有助于放松肌肉和舒缓疼痛。       5. 牵引和关节活动:逐渐开始进行踝关节的牵引和活动运动。牵引应该渐进,练习正常的关节范围。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增加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6. 路线训练:逐渐恢复踝关节的平衡和控制。可以使用平衡垫或稳定板进行锻炼。       7. 功能性训练:在康复过程中,功能性训练非常重要。这包括进行步行、跑步和其他日常活动的模拟练习。       8. 康复锻炼:进行一些特定的力量和稳定性。
  • 02
    2023/09
    骨折术后康复策略
    骨折术后康复策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休息及保护:在骨折刚治愈的初期,休息是非常重要的。患者需要避免重复受伤,遵循医生的建议,使用石膏、固定器具或者助行器具保护受伤部位。       2. 恢复运动能力:随着骨折不断愈合,患者可以逐渐开始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活动关节、进行柔软的伸展、进行康复性的锻炼。这有助于增强肌肉力量,恢复关节的灵活性。       3. 适度疼痛治疗:骨折术后可能会伴随着疼痛,及时控制疼痛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进行康复训练。可以使用药物治疗或物理疗法来缓解疼痛。       4. 营养均衡:骨折康复需要营养均衡的饮食来支持骨折愈合和肌肉恢复。患者应该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保持充足的水分。       5. 康复训练:骨折术后,患者可以通过康复训练来恢复受伤部位的功能。康复师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设计个性化的康复方案,包括肌肉强化、平衡训练、柔韧性训练等。       6. 定期复诊:骨折康复过程中,定期复诊是必要的,以确保骨折正在愈合并且没有出现并发症。患者应遵从医生的定期复诊安排,并及时向医生反馈康复进展情况。       总之,骨折术后康复策略是一个综合性的治疗过程,包括休息保护、恢复运动能力、疼痛治疗、营养均衡、康复训练和定期复诊等方面。患者应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康复,以促进骨折的愈合和功能的恢复。
  • 02
    2023/09
    耳鸣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耳鸣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噪音暴露:长期暴露在高音量环境中,如工厂噪音、音乐会、耳机音量过大等;       2. 耳部感染:耳朵发炎、感染或外耳道堵塞等;       3. 耳蜗损伤:耳蜗中的毛细胞受损或扭曲,导致传导神经错乱;       4. 药物副作用:某些药物,如抗生素、抗癫痫药等;       5. 血管问题:循环系统问题,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6. 注意力不集中: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如长时间使用电脑、玩手机等。 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去除基本原因:例如,避免长时间接触噪音、治疗耳部感染等;       2. 应用药物:针对特定原因可以使用抗生素、镇静剂、降压药等;       3. 疗法和指导:如声音治疗、行为疗法和心理治疗等;       4. 声音掩蔽:使用白噪音机、空气加湿器等来掩盖耳鸣声;       5. 改变生活习惯:放松心情、规律作息、避免烟酒刺激、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等;       6. 针对性治疗:使用不同类型的助听器、听觉康复训练等。 根据耳鸣的具体原因和症状,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诊断和治疗。
  • 30
    2023/06
    腰痛究竟为哪般?
          现代社会80%的人都会出现腰痛,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骨质疏松引起腰痛,而长坐的电脑族、长期开车的司机往往也会引起腰痛,甚至腰间盘突出。但是,引起腰痛的原因有很多,罪魁祸首并非都是腰间盘突出。 那么引起腰痛的原因究竟有哪些? (1)受凉、受伤       由于腰部长期受凉,导致周围血管萎缩,影响局部血液循环,导致腰痛。此外类风湿关节炎妇女,多因月经期或分娩受风、湿、寒的侵袭,导致脊椎长骨刺而诱发腰痛。如果腰部曾经受过伤,也可能诱发腰痛,或者诱发腰间盘突出。 (2)腰肌劳损       长期从事站立工作的朋友,由于持续站立,腰部肌腱、韧带伸展能力减弱,局部可积聚过多的乳酸,抑制了腰肌的正常代谢,也可导致腰肌劳损而引起的腰痛。经常背重物,腰部负担过重,易发生脊椎侧弯,造成腰肌劳损而出现腰痛。 (3)腰椎病变       随着年龄的增长,腰椎神经的压迫症状会随之加重,因退行性病变引起的假性脊椎滑脱是较常见的一种病变,容易引起腰椎管狭窄,压迫脊髓和神经根,导致腰痛和下肢放射痛,往往由骨质疏松所致的椎体塌陷性骨折。此外骨赘形成也可引起脊椎僵硬,从而导致持续性腰痛。由于外伤、长期劳累、劳损、用力不协调、姿势不当等原因导致的椎间盘组织退变、纤维环破裂,髓核从破损处突出,压迫相邻的神经根、脊髓,造成周围组织水肿、椎管狭窄、脊柱侧弯等,引起的腰痛。 (4)泌尿系统感染       泌尿系统感染患者会出现腰部疼痛,这是因为泌尿系统的感染会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不彻底,出现细菌、病毒的传染,细菌、病毒进入腰部就会导致腰部出现感染,引起患者出现腰部疾病,表现出腰部疼痛。 (5)挫伤、扭伤       扭伤为腰部软组织包括肌肉、韧带、筋膜、关节、突关节的急性扭伤。多见于青壮年。主要因肢体超限度负重,姿势不正确,动作不协调,突然失足,猛烈提重物,活动时没有准备,活动范围过大等。一旦出现腰扭伤,患者立即腰部僵直,弯曲与旋转陷入困境,疼痛剧烈且波及范围大,肌肉痉挛,咳嗽或打喷嚏会使疼痛有加,难以行走,有时患者尚需要家属搀扶,或抬至医院。 (6)肾虚性       肾虚引起腰痛。它的痛感为整个腰部隐隐作痛、酸软无力。中医理论中,腰为肾之腑,肾阳虚引起的腰痛,表现为腰部冷痛,表现为腰部冷痛、腰膝酸软无力。       因此,腰痛并不一定是腰间盘突出,特别是疼痛严重者,应到医院做相应的检查,确诊,才能有效地治疗腰痛。
  • 30
    2023/06
    膝关节骨关节炎的快问快答
    一、膝关节骨关节炎是什么?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又称骨关节病)是膝关节软骨受到磨损而引起的疾病。在我国,骨性关节炎是一种最常见的膝关节炎。这是一种关节的退行性改变,或称为关节的老化,多见于50岁以上的患者。       发生病变膝关节的软骨面因受到损伤而凹凸不平,在这种受损伤的、凹凸不平的关节面上负重和活动会引起关节的严重疼痛、关节僵硬和不稳定,给患者工作、生活带来严重不便。 二、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有哪些? 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症状及体征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关节疼痛及压痛:本病最常见的表现是关节局部的疼痛和压痛。一般早期为轻度或中度间断性隐痛,关节局部可有压痛,活动后加重,休息时好转,随病情进展可出现持续性疼痛、关节活动受限,在伴有关节肿胀时尤为明显。疼痛在阴冷、潮湿和雨天会加重。       2.关节肿大:早期为关节周围的局限性肿胀,随病情进展可有关节弥漫性肿胀、滑囊增生,伴有关节积液。后期可在关节部位触及增生的骨赘。       3.晨僵:患者可出现晨起或静止一段时间后关节僵硬感,活动后可缓解。本病的晨僵时间一般为数分钟至十几分钟,很少超过半个小时,不同于类风湿关节炎。       4.关节摩擦音(感):由于软骨破坏、关节表面粗糙,出现关节活动时骨摩擦音(感)。       5.关节活动受限:由于关节肿痛、活动减少、肌肉萎缩、软组织挛缩等引起关节乏力、活动受限(缓慢发生)。早期表现为关节活动受限,晚期关节活动范围减小。还可因关节内的游离体或软骨碎片,在活动时出现“绞锁”现象。       6.关节内翻、外翻畸形及屈曲挛缩畸形。 三、膝关节骨关节炎的预防及治疗?       目前治疗是遵循阶梯治疗的原则。治疗的首选是物理治疗,磁疗、超短波都是临床上证明针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较为有效果的治疗方法。如果物理治疗效果欠佳,医生会首先建议口服非甾体类消炎止痛药,大多都能有效减轻疼痛并同时改善关节的活动功能。如果口服非甾体类药物效果不佳,则会建议使用弱阿片类药物或关节腔内封闭治疗。而对于目前大家熟悉的氨基葡萄糖类药物,其疗效存在争议。有的研究证明其能延缓软骨的退变并能一定程度的缓解疼痛,而同时也有研究报道其对骨关节炎无明显疗效。因此对氨基葡萄糖类药物,临床医生一般不会给出推荐。       适度活动能给膝关节软骨提供营养。对于膝骨关节炎的预防,普通大众所能做到的是减少膝关节过度应用而造成的磨损,比如有意识地少走远路,少做爬山的运动,少做蹲起和上下楼的动作,避免长时间,高强度的剧烈运动。但是,如果久坐不动,那么患膝骨关节炎的几率反而会更高。背后的原因是膝关节软骨主要是靠关节液来提供营养的。在膝关节内部,通过膝关节的屈伸活动,关节液被挤到软骨组织当中,所以适度有规律地进行屈伸活动,就能维持膝关节的营养水平。而且规律运动可以促进膝关节周围的肌肉力量,提高肌腱的灵活性。而运动不足,营养成分则无法输入到软骨组织当中;相反,运动过度所造成的软骨组织磨损会抵消甚至大于膝关节屈伸活动本身带来的积极作用。 增强腿部肌肉力量,保护膝关节       预防膝骨关节炎,除了控制体重、适度活动外,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锻炼腿部的肌肉力量。肌肉力量不足,在运动时就会对膝关节产生过多的压力。以下两种运动较为推荐:       1、直腿抬高 。它可以锻炼股四头肌。仰卧位或者坐位都可以,关键要慢,抬高腿后坚持10秒钟左右再慢慢放下。如此反复,根据自身体力做20~30次。肌肉力量比较强的人可以采用靠墙静蹲的方法进行锻炼,膝关节屈曲不超过90度,由于是静止状态,对膝关节损伤也可以忽略。       2、提踵训练。 它可以锻炼小腿三头肌,坚持练习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肌肉力量练强了,对关节的保护作用增强,就可以安全地进行其他锻炼了。在此也提醒,运动时要佩戴护膝。专业的护膝是可以临时提高腿部的肌肉力量的,在进行较为激烈或较高强度运动的时候,佩戴护膝可以起到保护膝关节的作用。但是,在平时不要常规戴上护膝,这样容易使得膝关节周围的肌肉不工作从而造成肌肉萎缩。
  • 30
    2023/06
    头痛常见病因知多少?
          每个人几乎都有过头痛的经历,它的普遍性仅次于感冒,也是疼痛康复科常见的疾病。头痛可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头痛和继发性头痛。       常见的原发性头痛包括偏头痛、紧张性头痛、丛集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等;       常见的继发性头痛包括颅内病变引起的头痛,如蛛网膜下腔出血、海绵窦血栓形成等,包括中耳炎、青光眼引发的头痛,还有全身疾病引起的头痛,如高血压、感冒等。 常见头痛原因有以下几种: 偏头痛       为最常见头痛之一。常发生于头部一侧,具有单侧性,搏动性或跳动性,常持续4-72小时,发作时可伴畏光、恶心、呕吐等不适,部分患者有视物模糊等症状,可严重影响患者日常工作和生活,常需要用止痛药物来缓解疼痛,部分女性患者偏头痛与月经期有明显关系。 紧张性头痛       紧张性头痛相比偏头痛而言,其发病率更高,起病缓慢,逐渐加重,可持续数日或数年,疼痛部位为双侧眉弓上方、颈项部及双侧枕部,常在情绪紧张、激动或者劳累、熬夜之后出现,类似头顶上戴了个帽子,常表现为钝痛,有压迫感、胀满感、紧箍感、束带感等,也可感觉头肩部沉重。目前以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为主。 丛集性头痛       丛集性头痛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遗传、中枢神经介导慢性生物紊乱有关,多为急性起病的严重单侧头痛,可反复发作,疼痛位置多为单侧眼眶、眶上、眼球后及太阳穴处,较少见,呈尖锐、爆炸样、非搏动性的重度或极重度疼痛。目前可通过高浓度吸氧,药物及神经电生理等治疗。 蛛网膜下腔出血       多数病人将蛛网膜下腔出血引发的头痛描述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是一种严重的、突然发作的剧烈头痛,部分是由于颅内压增高引起,为局限性或全头痛,可伴有其它神经系统缺损的症状、体征,如剧烈恶心呕吐、意识障碍、脑膜刺激征等。早期头颅CT、腰椎穿刺可明确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因有动脉瘤、动静脉畸形、血管炎、结缔组织病等。 脑出血        脑出血的多数患者有高血压病史,多在活动中或情绪激动时突然起病,可表现为全脑头痛,同时伴恶心呕吐、肢体瘫痪、脑膜刺激征等。       需行头颅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高血压脑出血最常见的部位为基底节区,脑出血常见原因有脑淀粉样变、动静脉畸形、血液病、烟雾病等。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引发的头痛常伴有颅内压升高或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口服避孕药、妊娠或产后、肿瘤、血液高凝状态、凝血因子缺乏等患者为高危人群。 颅内占位       颅内占位一种不常见的头痛类型,常以突发的剧烈头痛,在数秒钟内达到高峰,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后头痛迅速消退为特征,这种类型可能与意识改变或跌倒有关。       头痛程度为轻至中度,性质为钝痛,持续性或间断性,疼痛位于双额部,可因改变体位或增加颅内压的动作,诸如咳嗽、喷嚏及用力排便等而加重。       经典的该类头痛在早晨睡醒时最明显,并伴有恶心呕吐,头颅影像学可明确诊断。 高血压性头痛       高血压性头痛是指当脑血管内压力急剧增高时,可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疼痛部位大多集中在枕部和颞区,有时会感觉头部沉重,有压迫感。在血压平稳后,头痛症状通常会慢慢消失。 低颅压性头痛       低颅压性头痛患者常为中等程度双侧对称性钝痛或胀痛,特征是坐位或站位时明显,卧位可很快缓解,患者可伴有恶心呕吐、颈痛、头晕、复视、视物模糊等,严重者可出现小脑扁桃体下疝、硬膜下或硬膜外出血等表现。       多数病因为接受腰穿后有渗漏。诊断首先增强MRI,可见广泛的硬膜强化、硬膜下或硬膜外积液或出血、大脑下沉等,腰穿脑脊液压力降低。 窦性头痛       窦性头痛多见于鼻窦感染,疼痛部位在鼻窦周边,包括颧骨、前额或鼻梁,可伴随流鼻涕、耳朵胀满、脸肿、发热等症状。 中耳炎引起的头痛       常发生于患耳同侧,耳部神经末梢非常丰富,如果中耳炎症直接刺激到耳神经末梢,就会引起患耳同侧的偏头痛,痛感有时比较强烈,严重的中耳炎可能引发颅内并发症。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       青光眼引起的头痛常发生于前额,青光眼急性发作可致眼内压急剧升高,出现较剧烈的头痛,位置多为前额、颞区,以及眼眶周围,可伴随反射性恶心、呕吐等症状。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       药物过度使用性头痛是指长期过量使用止痛药物后出现的频繁发作的头痛,患者常有持续性头痛史,并长期使用头痛急性对症药物;头痛几乎每天发生,且几乎持续整天时间,呈轻至中度钝痛,双侧或弥漫性疼痛,有时局限于额或枕部。
  • 30
    2023/06
    三叉神经痛能不药而愈吗?
          三叉神经痛属于一种比较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该类疾病通常伴随较为明显的疼痛感,疼痛分布位置主要在面部、头部等。但是由于反复无常,间歇性出现,因而常常被患者所忽略。据统计调查,每年因认识不足,认为会自愈,拖延治疗而致患病程度加剧的患者不在少数。“拖延症”成了加剧患者病情的一个严重的成因。通过调查发现,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往往会因为对三叉神经痛认识不足,从而导致耽误最佳的治疗时机。       比如,有的患者认为这种疾病并非类似癌症、肿瘤等疾病,必须要切除,必须要根治方可,由于疼痛感时有时无,所以只要熬过去就好了,只要不出现严重的问题,只要不会危及到生命,企图通过延长时间使疾病自愈。便想着不去医院问诊,也感觉麻烦没有必要花这样的时间,由此,拖延再拖延,最终病情加重,后悔莫及。 那么三叉神经痛会带来哪些危害?       首先,会造成生理运动的影响:频繁或长时间的剧烈疼痛会引起机体神经内分泌、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及消化系统等一系列生理活动的变化。三叉神经痛不断发作性的疼痛刺激使中枢神经系统处于兴奋状态,交感神经兴奋性增加,表现为儿茶酚胺分泌增加,糖原分解作用加强,加之许多三叉神经痛患者不敢进食,机体呈现负氮平衡状态。       其次,造成精神和心理状态的影响:由于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性质犹如刀割、针刺、电击或烧灼样,而且随着病情发展,发作逐渐频繁、疼痛愈发剧烈,自然间歇期逐渐缩短以至终日发作,甚至轻微刺激即可引发剧痛。因此患者不敢洗脸,畏惧进食、漱口和刷牙,营养不良,面容污秽,终日惶惶不安、提心吊胆,对患者的精神和心理状态产生巨大影响。        一般来说,只要我们诊断明确,三叉神经痛是不会自愈的,当然有一部分的患者出现三叉神经痛的症状,在服用了药物或者相应的针灸等治疗之后,疼痛的症状会消失,消失的时间甚至可以长达数年,有的患者可达到两年甚至三年的情况,但是等再次发作的时候,这种颜面部的三叉神经痛疼痛就会持续下去,所以说三叉神经痛一般是不会治愈的,它的病因是由于责任血管压迫到三叉神经所导致,随着血管的跳动和波动,使血管的压迫越来越严重,脱髓鞘的面积和范围就会越来越大,对于三叉神经移位和压迫的症状也会越来越严重,所以说,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疼痛症状会越加严重,颜面部疼痛发作的次数会越来越多,疼痛的时间可能会越来越长。       所以三叉神经痛患者需要根据病因来针对性治疗,采取微创手术,即显微血管减压术。该手术是在显微镜的引导下,将压迫神经的血管推离开,并用医用隔离垫棉隔开,保护神经不再受到压迫,从而摆脱面部疼痛困扰,恢复健康。
  • 30
    2023/06
    肩周炎自我康复锻炼的小妙招
          肩周炎又称肩关节周围炎,俗称凝肩、五十肩。以肩部逐渐产生疼痛,夜间为甚,逐渐加重,肩关节活动功能受限而且日益加重,达到某种程度后逐渐缓解,直至最后完全复原为主要表现的肩关节囊及其周围韧带、肌腱和滑囊的慢性特异性炎症。 肩周炎治疗方法较多,以下给大家分享几个自我康复锻炼的小妙招。  1、爬墙运动       面对墙壁,用双手或单手沿墙壁缓慢向上爬动,使上肢尽量高举,然后再缓缓向下回到原处,反复数次。  2、弯腰晃肩法       弯腰伸臂,做肩关节环转运动,动作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3、外旋锻炼       背靠墙而立,握拳屈肘,手臂外旋,尽量使拳背碰到墙壁,反复数次。     4、甩手锻炼       站立位,做肩关节前屈、后伸及内收、外展运动,动作幅度由小到大,反复进行。  5、体后拉手       双手向后,由健侧手拉住患侧腕部,渐渐向上拉动,反复进行。 6、扶持牵拉       双手扶持固定物体(如床沿、桌边)做下蹲,用体重牵拉患肢向上举直。  7、双肩内收外展运动       双手在颈后部交叉,肩关节尽量内收及外展,反复数次。  8、扶持牵拉       用双手扶持身后的固定物体,作挺胸挺腹,牵拉患肢向后。
  • 30
    2023/06
    股骨干骨折术后康复训练
          骨折治疗最终目的是使患者尽早的、最大限度的恢复其功能,复位、固定、康复是现代医学治疗骨折的3个重要环节,其中康复是决定疗效的主要一环,在骨折患者的治疗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康复治疗是手术的延续,术后只有结合规范、及时的康复治疗才能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肢体功能。而如果一直静养,关节不活动,就会造成关节僵硬,还可能引发肌肉萎缩甚至血栓等并发症。因此,术后通过针对性康复治疗和训练,促进骨折后机体功能的恢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 股骨干骨折康复训练时机及训练方法 一、术后1-2周       目的: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患肢血肿、炎性渗出物的吸收,以防止粘连;通过肌肉收缩训练预防失用性肌萎缩,同时增加骨折断端的轴向生理压力,促进骨折愈合;利用关节运动牵伸关节囊及韧带等软组织,防止发生关节挛缩;改善患者身心状态,积极训练,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训练动作:1)在麻醉清醒后即指导患者进行患肢的足趾及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以促进肢体的肿胀消退、骨折断端紧密接触,并可预防关节挛缩畸形。该活动训练至少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       2)术后次日开始行患肢肌肉的等长收缩练习:主要是股四头肌和腘绳肌群的等长收缩训练。训练量从每日3次,每次5~10分钟,根据患者的恢复情况逐渐增加运动量,每次训练量以不引起肌肉过劳为度,即练习完后稍感肌肉酸痛,但休息后次日疼痛消失,不觉劳累。 二、术后3-4周       目的:通过肌肉的主动收缩训练,预防失用性肌萎缩,促进肌力恢复,加快骨折愈合,同时通过主动的关节活动度练习,增加髋、膝关节活动度。       训练动作: 1)主动肌力训练:屈髋肌群肌力训练:直腿抬高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3~4组;伸髋肌群肌力训练:俯卧位向后抬腿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3~4组;腘绳肌群肌力训练:俯卧位向后勾小腿练习,每组10~15次,每天3~4组。       2)主动关节屈伸训练:如骨折愈合良好,可行髋、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每天练习2~3组,每组10~20次。 三、术后5-12周       目的:促进骨痂形成、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增加肌肉收缩力量、提高肢体运动能力。 训练动作:1)此期骨折端已形成纤维骨痂,骨折已相对稳定,不易发生错位,故可以适当加大运动量,增加运动时间。因骨折固定肢体时间较长,易发生关节挛缩和失用性肌萎缩,此期重点应为恢复关节活动度训练和增强肌力训练。训练方法除继续进行前述训练,可进行功率自行车训练和抗阻伸膝训练,每日,上、下午各1次,每次时间20~30分钟。注意此期进行肌力训练时不可在股骨远端施加压力,以免骨折处应力过高,发生再次骨折。       2)步行训练此期可进行适当的负重和步行训练,提高患者的生活能力和肢体运动功能,以训练站立和肢体负重为主。开始时进行患肢不着地的双拐单足站立和平行杆中健肢站立练习; X线片上显示有明显骨痂形成时可扶双拐下地行走,患肢从负重1/4开始,逐渐过渡到1/2负重、3/4负重、全负重,即从足尖着地开始,逐渐过渡到前足着地,再渐过渡到大部分足着地至全足着地,扶双腋拐步行。 四、术后3-6个月       目的:重点在于骨折后并发症的处理,如防止瘢痕、组织粘连等,并最大限度地恢复关节活动范围和肌肉收缩力量,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工作能力。       训练动作:1)自重训练:此期可以开始进行静蹲练习,利用自身的体重作为向下的压力,既可以增加髖、膝关节的关节活动度,又可以促进髋部及下肢肌力的恢复。下蹲的幅度逐渐增大,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每次2分钟,每组练习8~10次,每日练习2~3组。       2)关节活动度训练:患侧的髋、膝、踝关节进行各方向的全范围主动活动,尽量牵伸挛缩、粘连的软组织、增加关节活动度。若患者膝关节僵硬明显,单纯行关节松动手法治疗关节活动度改善不明显时可进行关节功能牵引治疗。固定膝关节近端,通过牵引装置施加适当力量的牵引,一般采用俯卧位,在患侧踝关节处加牵引力。牵引重量以引起患者可耐受的酸痛感觉,又不产生肌肉痉挛为宜,通常5~15kg,每次20分钟左右,每日1~2次。在热疗后进行或牵引同时给予热疗效果更好,如果牵引后关节疼痛,可行局部冰敷10~15分钟。       3)站立行走训练:此期可以进行斜板站立练习、跨越障碍物练习、上下斜坡及上下楼梯等练习,以提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尽早回归家庭和参与社会生活。
  • 30
    2023/06
    得了腱鞘炎怎么办
    腱鞘炎是怎么形成的? 1、长期劳累       长期劳累:手指劳作过度,频繁伸屈,积劳伤筋,屈指肌腱在骨性纤维管内受到反复摩擦挤压;或长期用力握持硬物,骨性纤维管受硬物与掌骨头的挤压,致使骨性纤维管发生局部充血、水肿。 2、受伤       肌腱、腱鞘部位遭受暴力侵袭,导致肌腱、腱鞘受到急性损伤,出现充血、红肿等情况。 3、肝肾亏损,气血不足       肝肾亏损,气血不足:随着年龄增长,肝肾精气衰退,气血不足,手指周围筋肉失于气血滋养,屈指肌腱退行性变性,滑膜鞘分泌功能减退,轻微外界刺激可导致局部腱鞘炎的炎症。 4、外感风寒       外感风寒:手指部遭受寒凉刺激也易患有腱鞘炎,血运迟滞,瘀结不通,不通则痛而导致腱鞘炎的发作。这也引发腱鞘炎的病因的重要因素。 5、其它疾病引起       先天性肌腱异常、骨关节炎、一些免疫性疾病、感染等,都会造成腱鞘充血、水肿及渗出增多,反复损伤。这些疾病长期不愈,会引起肌腱和腱鞘发生慢性结缔组织增生、肥厚,继而引起腱鞘炎。 治疗腱鞘炎的方法 1、休息法       首先必须设法消除或减少原发病因刺激,如调换某些工种(机械重复的手指、腕部活动,如包装工作等)、改掉不良习惯(如捻响手指等)、避免长时间持抱小孩、物品、拧洗衣物等。如不能调换工作,也要注意工作一段时间后,让手腕部休息,自我按摩及手部体疗操锻炼等。另外患本病后要注意避免冷水刺激,以免加重症状,并积极配合其他调养方法。 2、心理调养法       采用自我暗示疏通法。患者取任何体位均可,心神安定,闭目冥想,自我感觉经脉中气血充盛鼓荡,由指端及前臂向患部相对冲激,逐渐消除阻滞,气血畅通,通则不痛,局部疼痛减轻乃至消失,指、腕关节活动亦灵活便利。同时感到有大量血细胞聚集在患部,炎症被逐渐抑制、消除,肿胀渐消。 3、针灸     (1)毫针刺法       取穴:阿是穴(压痛点)、阳溪、列缺、合谷。       针法:阿是为主穴,针刺时以此为中心向四周透刺2~4针。阳溪穴可直刺0.3~1寸,局部有酸胀感。列缺穴针刺时针尖向外,进针0.5~1寸,局部酸胀感。合谷直刺0.5~1寸,亦可针尖向手指或腕部斜刺(随病变所在部位而定),可有针感(酸胀麻电感)向指尖或腕、前臂放散。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10次为1疗程。     (2)耳穴按压法       取穴:耳部相应部位、神门、皮质下。       方法:常规消毒双耳廓,在所取穴位上用王不留行籽贴压。每日揉按两次,每次3~5分钟。5日一换。     (3)隔姜灸       取穴:阿是穴为主穴。配穴可取列缺、阳溪、阳池、腕骨、合谷。       方法:取鲜姜切0.3毫米厚薄片,置于穴位上;捻制圆锥状艾炷若干,置姜片上点燃,每次选2~3穴,每穴施灸5~7壮,每日1~2次,5次为1疗程。灸后可用消毒纱布敷盖局部,防止感染。    (4)小针刀       阿是穴(压痛点)腱鞘炎小针刀治疗的办法主要是通过小针刀插入造成肌腱,腱鞘炎周围的一些粘连组织,从而对周围的粘连组织进行松解,切除达到松解的目的。
  • 30
    2023/06
    “第一杀手”脑卒中
    1、脑卒中是什么?       脑卒中,俗称中风,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一种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也是目前排在我国居民致死病因首位的“头号健康杀手”。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脑卒中的定义为急性脑血管病引起的局部脑功能障碍,其临床症候持续超过24小时。卒中包括缺血性卒中和出血性卒中,缺血性卒中又称脑梗死,包括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占卒中的85%。 2、对我们生活会产生什么影响? 一、言语问题       失语症:脑卒中患者无法再说话,或者是说出有意义的语言或无法理解语言。       构音障碍:患者能说话但口齿不清。、 二、肢体无力       脑卒中患者常出现半侧肢体无力或瘫痪。肌无力可发生在面部、手臂和腿部。进而出现走路、抓握物体或平衡方面的困难。此外,部分患者发生“失用症”,即卒中并未导致肌无力或感觉丧失,但患者无法做出受控制的拟定动作,比如手脚有力气,但是不会穿衣服等。 三、感觉障碍       脑卒中患者有时会出现半侧的感觉部分或全部丧失。 四、吞咽障碍       脑卒中患者有时难以吞咽,这个问题可能导致食物通过掉入肺内,引起肺部感染,如肺炎。一些患者需要使用鼻喂管来解决该问题,而另一些患者能通过改变食物的性状来适应这种情况。 五、思维认知障碍       脑卒中患者有时容易出现思维混乱或难以保持专注。患者还可能出现人格变化,使其对其他事物的反应与病前不同。 六、小便功能障碍       尿失禁:脑卒中患者有时无法控制膀胱或会发生漏尿,这个问题常常会逐渐恢复。 3、脑卒中的预防及治疗       无论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卒中,在发病之前都有危险因素的长期作用过程,这个过程短则几年,长则十几年,留给了我们充足的时间来预防。此期患者获益最高,可避免脑卒中严重事件的发生。 1、控制高血压       坚持运动:适当的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压,例如散步、骑自行车、游泳等。       合理饮食:选择低盐、低脂肪的饮食,减少饮酒和吸烟。       注意减压:尽量避免精神压力和情绪激动,保持良好的心态和情绪稳定。 2、控制糖尿病       饮食控制:避免高糖、高脂肪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全麦面包等。       合理运动:运动可以帮助降低血糖水平,但要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适当的运动方式和强度。       注意药物治疗:按照医生的指导合理用药。 3、戒烟限酒       吸烟和过量饮酒会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4、注意控制体重       肥胖是导致脑卒中的一个危险因素,应该注意控制体重。 5、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发现潜在的健康问题及时处理,可以有效预防脑卒中。
上一页 12345678910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