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急诊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急诊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1
    2019/12
    普通感冒和流感症状的异同
    (急诊科 典万康)感冒,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在这里先讨论普通感冒。普通感冒,祖国医学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和流感症状的异同,普通感冒俗称“伤风”,由病毒引起,是人类最常见的多发性疾病,以鼻咽部症状为主,一般表现为轻度畏寒、发热、头痛,鼻塞、流涕,咽干、咽痛,轻度咳嗽、少量白痰,病程一般持续5到7天左右。它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成年人平均每年要患感冒3到4次,儿童则多达6次以上,相关统计表明,职工缺勤的36%、学生病假的67%均是由感冒造成的。感冒对于人的健康影响较大,特别是婴幼儿,在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后,有可能继发气管炎乃至肺炎,偶尔会导致死亡。 而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流感”有哪些特点?  感染症状:典型的临床症状是起病突然,畏寒,高热,体温可达39~40℃,伴头痛、肌肉和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鼻塞、流涕等。婴幼儿常有呕吐、腹泻等症状。 传染性强:流感的传染性极强,它可以短时间波及周围的人群。它几乎每年都会引起全球范围的流行,因此它又被称为季节性流行性感冒。每年的春夏交替时,就是流行性感冒的高发季节。 传播方式:流感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患者打喷嚏或者说话时候从口腔喷出来的唾液可以传播给与其密切接触的人,飞沫可以留存于物体表面,如果手接触了这些被污染的物体表面再接触到口腔眼鼻黏膜也会被感染。 潜伏期:一般为1~7天,多数为2~4天。 易感人群:老年人、儿童、孕妇以及患有慢性病者感染流感后症状较重,流感也可能使原有基础性疾病的病情加重。 日常生活中,如何预防孩子感染流感? 1.提高孩子自身抵抗力 教育孩子一日三餐规律进食,主食、蔬果和禽鱼肉蛋的比例为3:2:1,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证充足的睡眠,加强锻炼,注意保暖和增减衣服,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自身抵抗力,降低感染流感的几率。  2.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注意个人卫生习惯,勤洗手,特别是饭前便后、触摸眼睛、鼻或口腔后、外出回家后要洗手;尽量用洗手液或肥皂、流动水洗净。 3.远离传染源 在空气状况良好的情况下,房屋每天勤通风,保持空气新鲜;尽量避免去人员密集、空气污浊的场所。  4.接种流感疫苗 这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接种了疫苗能有效减轻流感引发的严重并发症的风险,给孩子多一层保障,尽量避免感染流感。 3、搞好学校环境卫生,定期开展环境消毒 学习、工作、生活场所要加强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应保持厕所卫生,配备洗手液;每周至少清洁、消毒教室与宿舍的地面、门窗一次,常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即可杀灭流感病毒;定期清理垃圾。   4、教导学生注意个人防护 学生应加强锻炼,增强免疫力,学校可适当给学生安排体育锻炼。当外出时,告诉学生需戴口罩,注意防寒保暖。 孩子感染流感后,家长应该怎么做?   1、发现孩子被感染后应及时带孩子到医院就诊,遵照医嘱按时服药。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当病情出现持续高热、呼吸困难、严重呕吐等变化时,应及时治疗。 2、让孩子充分休息,多喝水,注意饮食营养,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3、家里应该注意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4、当家长带流感患儿去医院就诊时,应同时做好流感患儿及自身的防护(如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5、建议家长让孩子暂时不要去学校,在家休息。当体温恢复正常、其他流感症状消失48小时后,可送孩子回校正常上课。 6、家有两个孩子,其中一个感染流感时,应尽可能相对固定的1名家庭成员照顾患儿并注意加强个人防护,近距离接触患者时,应戴口罩;其他家庭成员应尽量减少与流感患儿的接触机会,尤其是未感染流感的孩子,尽量减少与患儿的接触。
  • 30
    2019/04
    便秘无小事
    (急诊科 周斌)许多人都认为便秘是小问题,不需要认真对待,殊不知千里长堤溃于蚁穴,便秘这个蚁穴往往是各种疾病的起因和催化剂。我们在医学中所指的便秘是指每周排便少于两次,并且排便费力困难,粪质硬结量少,伴有腹胀纳差,严重的有腹痛等表现。由于便秘极少引起死亡和住院所以许多人对它重视不够,实际上便秘对身体健康危害极大,小的问题如口臭、色素沉着、肥胖,大的问题如引起痔疮,脑血管意外,心肌梗死,肠梗阻等。 便秘的患者往往自行处理,比如用开塞露,胡乱服用各种泻药,我接诊的几个患者甚至有的自己乱抠肛门导致大出血,不正确的治疗方法不仅未能解决便秘的问题还常常引起各种次生伤害,所以认识便秘的危害性以及正确的治疗方法是便秘患者需要了解的医疗常识。 慢性便秘的患者应该改变自己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首先建立正常规律的排便习惯,定时排便,不忽视便意(有便意即去便),便时不看书不玩手机电脑;其次要改变饮食结构,以富含高纤维素的食物为主,例如主食有燕麦片、糙米、土豆,新鲜蔬菜有芹菜、韭菜、大白菜、萝卜,水果有苹果、桔子、白薯,粗纤维可刺激肠壁使肠蠕动加快,还可适当增加润肠通便的食物,如海带、银耳、蜂蜜。补充适量干豆如黄豆,绿豆,红薯等依靠肠道正常细菌的发酵作用产生气体刺激肠壁蠕动;坚持每天多饮水,使肠道得到充足的水分利于肠内容物的通过;每天喝些酸奶,促进有益的乳酸杆菌的增值,提高肠道免疫力;平常需要多做一些户外运动,睡前有规律的按摩腹部脐周,每次10分钟,每天2-3次。保持心情舒畅,生活规律也很重要。 如果患者注意饮食和运动后还是有便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药物辅助治疗了,确切的有临床A级证据(疗效稳定,副作用少)的轻泻剂诸如渗透性泻剂:聚乙二醇(福松),乳果糖(杜秘克),有确切疗效且对肠道刺激小,不改变肠道环境,可以适量应用。其他临床B级证据(疗效一般,有较多副作用)的药物诸如容积性泻剂:天然纤维——欧车前等也有增加排便次数,降低粪便硬度,缓解疼痛的疗效,其他如粪便软化剂:石蜡油等可以软化粪便。缓泻剂里面尽量极少使用刺激性泻剂,诸如番泻叶、比沙可啶等,此类药物会引起肠道功能紊乱,电解质大量丢失等副作用。只有极少数的慢性严重便秘患者需要手术治疗,这需要专科医生经过谨慎评估以后才会选择。 急性便秘患者的治疗一定不要自行处理,首先来医院进行相关检查,排查有无粪便嵌塞引起肠梗阻的情况,如果肛门口塞满了硬结的大便,千万不能用手指胡乱抠肛门(急诊碰到好多例这样的患者),往往容易引起大出血,这时正确的解决办法是患者采取头低臀高俯卧位,辅助排便的家人带上手套,将开塞露一部分涂满手套,一部分挤入肛门,用食指慢慢抠出干结的粪块,这样操作既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而且可以迅速缓解患者的痛苦,人工取便后再做灌肠治疗就可以解决急性便秘的问题了。 综上所述,只要正确认识到便秘的严重危害,积极改变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辅以正确的药物治疗,你一定可以把便秘这个让人困扰的疾病抛到九霄云外,回归健康生活。
  • 20
    2016/09
    遭遇心脏骤停,别停着等医生!
      由于猝死发生突然,因而多发生在医院外,如家庭、马路、公共场所、旅游途中。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加之人们工作压力增加及不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猝死的发生明显增多。如果在猝死现场能够及时有效的对病人进行心肺复苏,约有35%-40%左右的人能幸免于死。 猝死抢救的关键是及时、有效的心肺复苏。复苏就是这样一种“致命技术”,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判断意识。当你目击有人突然倒地或心脏病发作时,首先要判断他有没有意识,方法是拍拍肩膀,喊几声,“同志,你怎么了”,若没有反应,视为意识丧失。 2.     高声呼救。如“救命呀”并立刻拨打“120”。 3.     把病人翻转成复苏体位:病人仰卧且平卧于坚硬平坦的地面或平面上。病人口中如有异物或牙要取出,同时解开病人的衣服,领带和腰带等。 4.     打开气道,用仰头举颌法通畅气道,使下颌角与耳垂连线垂直于地面。 5.     判断病人有无呼吸,看胸部有无起伏;听有无呼吸的声音,感觉有无呼出的气流溢出。 6.     若没有呼吸,救护者应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两次,救护者用手的拇指和食指捏住伤员的鼻翼,深吸一口气,并缓慢持续地将气体吹入患者口中,吹气时间持续为2秒钟,吹气频率为5秒钟一次。 7.     判断有无心跳,患者无呼吸,无咳嗽,无肢体活动即可视为无心跳。 8.     做胸外心脏按压。按压部位为胸骨中、下1/3交接处,按压频率为100次/分,按压深度为成人至少5cm。 9.     重复人工呼吸及胸外按压直至“120”急救人员的到来。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