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输血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诊断相关科室 > 输血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07
    2018/03
    临床输血的相关知识讲解
    1.输血前应做哪些化验项目? 输全血前,必须做ABO血型的正向和反向定型,以及患者和献血者之间的交叉配合试验(含抗球蛋白试验),输血液成分,按成分血的要求配血。在Rho(D)阴性率较高的地区,还应常规做Rho(D)血型检定。对经产妇或有输血史的患者做不规则抗体检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必须相容才可输血。 2.输血的途径有哪些? 常用的输血途径是静脉内输血,成人身上最暴露最容易穿刺因而也是最常用的是肘正中静脉、贵要静脉;次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婴儿和儿童,较常用的是手背静脉和大隐静脉,对1岁以下儿童可用头皮静脉。下肢静脉壁比上肢静脉壁厚,又容易发生痉挛,所以应尽量选择上肢静脉。为防止输入的血液在进入心脏前从手术部位的创面流失,故凡头颈部和上肢的手术,应选用下肢静脉输血;凡下肢、盆腔和腹部手术,应选择上肢或颈部静脉输血。对新生儿输血或换血可用脐静脉。   3.输血应选择什么样的针头?   输血针头的规格为14—20gauge(G),常用18G.当静脉较细或给患儿输血时应选用较细的针头。当需要大量输血时则应选用较粗的针头;输注浓缩红细胞不顺时,可先加入30—50毫升生理盐水后再输注(一般不用葡萄糖液,因其可引起红细胞凝集而堵塞滤器或针头)。   4.输血时应注意什么?   (1)输血前必须严格检查全血的外观,检查血袋有无破损渗漏,血液颜色是否合格;还要认真核对患者、交叉配合报告单和待输血液之间是否无误,包括患者和献血者的姓名、性别、ABO和Rho(D)血型、交叉配合试验和抗球蛋白试验的结果、血袋号码、血类和血量等,并且应该有两人核对,准确无误方可输血。   (2)输血时应到患者床前核对病案号、患者姓名、血型等,确定受血者本人后,用装有滤器的标准输血器(可以滤除血液和血液成分制品中可能存在的聚集的血小板、白细胞和纤维蛋白)进行输血。   (3)血液临输注前再从冷藏箱内取出,在室温中停留的时间不得超过30分钟。输用前将血袋内的血液轻轻混匀,避免剧烈震荡。血液内不得加入其他药物,如需稀释只能用静脉注射用生理盐水。   (4)输血前后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管道。连续输用不同供血者的血液时,前一袋血输尽后,用静脉汪射用生理盐水冲洗输血器,再接下一袋血继续输注。   (5)输血过程应先慢后快,再根据病情和年龄调整输注速度,并严密观察受血者有无输血不良反应,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输血初期10—15分钟或输注最初30—50毫升血液时,必须由医护入员密切注视有无不良反应。如果发生不良反应,须立即停止输血并报告负责医师及时诊治,同时通知输血科或血库做必要的原因调查。通常,输血不必加温血液。   (6)输血后将血袋保存于2—8℃冰箱24小时,以备出现意外情况时核查用。   (7)输血完毕,医护人员逐项填写输血反应调查回执,并于输血完毕后第二夭退还输血科保存。输血科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负责医师将输血情况记录在病历中。   (8)输血完毕后,医务人员将输血单第二联贴在病历中。   5.如何决定输血量?   输血量和输血速度需根据输血适应症、年龄、贫血程度、患者的一般状况以及心肺惰况等决定。一般说来,对一个体重60公斤血容量正常的贫血患者,输注400毫升全血约可提高血红蛋白(Hb)10克/升或红细胞压积(Hct)0.03.对大量出血或失血性休克患者,输血量要大。对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患者,每次输注1—2单位红细胞为宜。对老年人和儿童以及心功能不全的贫血患者,每次宜输少量红细胞。   6.如何决定输血速度?   应根据病情和年龄来决定输血速度。如急性失血性休克患者速度应较快,心脏功能差者速度应较慢,老人和儿童患者速度也应慢。一般来讲,开始速度应较慢,约5毫升/分钟,以观察有无输血反应及循环系统耐受倩况。10—15分钟后可适当加快输注速度。一般200毫升血液可在30—40分钟输完。   7.对危重病人紧急抢救时如何输血?   危重病人须紧急抢救输血,时间紧迫不允许按常规配血,须由经治医生写明抢救原因及提出不交叉配血的申请,并记录入病例。输血科可立即发给O型红细胞(小于600毫升),必要时加AB型新鲜冰冻血浆,先给病人输用,之后再行常规化验和交叉配血。   8.大量输血时应如何配血?   有时患者因外伤、出血、手术输血等病情需要,在短期内大量、迅速地输入异体血液,以维持正常生命和生理功能。输血量通常在500毫升以上,或1000、2000甚至4000—5000毫升,乃至更多。这样,在短期内患者体内会接受较大量的、不同献血者的血液。任何一方存在与他人不合的血型抗体,都会在患者体内发生抗原抗体反应,给患者带来不应有的痛苦。为了避免不相合抗原抗体反应的发生,确保病人的输血安全,必须在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进行交互配合试验(交叉配血)。   具体方法如下:   (1)ABO系统必须相同。   (2)进行病人与供者之间交互配合试验,应相合。分为:①主侧交互配合试验;②次侧交互配告试验。   (3)献血者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此项试验可避免献血员之间抗原抗体在病人体内的反应。   如果不是一次输入,比如第一夭输1000毫升,第二天再输800毫升,应第一天做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交互配合试验;第二夭重新取病人血样,再与准备输的800毫升进行供受者之间、各献血员之间的交互配合试验。   9.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怎么办?   同时需输多品种的血液时,应首先输入成分血(尤其是浓缩血小板),其次为新鲜血,最后是库存时间长的血。
  • 23
    2016/11
    血型和输血
    血型和输血 1、 什么是血型     ABO血型:通常所说的ABO血型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所带的不同的抗原物质而言的。在红细胞上含有A抗原的,称为A型;含有B抗原的,称为B型;同时含有A和B两种抗原的,称为AB型;既不含A抗原又不含B抗原的称为O型。     Rh血型:分为Rh阳性和Rh阴性两种,凡是人类红细胞无Rh抗原,则为Rh阴性血。在我国Rh阴性血型只占千分之三,属于稀有血型。     输血时一般情况下要同型相输,否则体内存在的抗体与输入的红细胞抗原相结合会引起严重的输血反应。所以正确的鉴定血型是安全输血必不可少的前提。 2、血液的成分及用途        血液主要由红细胞和血浆组成,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负责将氧气输送给体内各器官组织使用,白细胞能抵抗病菌和其他异物的侵袭,吞食进入体内的细菌,提高人体的免疫力,是人体健康的忠实卫士,血小板的主要功能是凝血和止血作用,修补破损的血管。    血液有着新生、成熟、衰老、死亡的新陈代谢过程。红细胞平均寿命为80-120天,白细胞寿命为7-14天,血小板寿命为7-9天,正常情况下,每天都有一定量的血液细胞衰老死亡,同时也有相应的血液细胞新生。 3、输血有哪些指征 (一)    红细胞(>14岁的成人标准) 内科: (1)、Hb<60g/L或Hct<0.20,慢性贫血患者 (2)、Hb<70g/L或Hct<0.22,急性贫血患者 (3)、Hb70~100g/,伴有: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70岁高龄)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严重缺氧(晕迷、各种休克) 消化道活动性出血 外科: (1)、Hb<70g/L或Hct<0.22,扩容后病情稳定 (2)、Hb70~80g/L,择期手术前输血 (3)、Hb70~100g/,伴有: 急性大失血(50%血容量/3h、150ml/min) 伤口创面伴持续性出血,DIC 心肺代偿功能不良(冠心病、呼吸机、>65岁高龄) 严重缺氧(持续晕迷、难以纠正的休克) 代谢率增高(高热、严重感染) (二)冰冻血浆 (1)、先天性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性出血(无生物制品时); (2)、DIC急性期; (3)、紧急对抗华法林抗凝血作用; (4)、急性大出血后的大量输血(≥自身血容量),PT或APTT延长>1.5倍,创面弥漫性渗血; (5)、严重肝病患者手术(INR>2或获得性凝血功能障碍)、血浆置换或人工肝; (6)、肝素抗凝时补充抗凝血酶原Ⅲ(心外循环)。 (三)    血小板 内科: (1)、血小板计数>50×109/L,不输血小板 (2)、血小板计数10~50×109/L,伴有出血或预防出血,可输血小板 (3)、血小板计数<5×109/L,应立即输血小板 外科: (1)、血小板计数>100×109/L,可以不输 (2)、血小板计数<50×109/L,应考虑输 (3)、血小板计数是50~100×109/L,根据是否有自发性出血或伤口渗血决定 (4)、如术中出现不可控制渗血,不受限制 (四)    冷沉淀 (1)、纤维蛋白原缺乏<0.8g/L (2)、甲型血友病 (3)、血管性血友病 (4)、因子Ⅷ缺乏症(无生物制剂时) 4、输血有风险 尽管血液经过严格程序的筛查、检测等处理,但依然存在发生输血传播疾病及其他不良反应的可能。 输血传播疾病是指输入携带病原体的血液而感染的疾病。从理论上讲,凡能发生病原体血症的疾病均可通过输血传播,常见的可经传播的病原体包括病毒、梅毒、疟疾和细菌,近年来还证实有一种仅由蛋白质组成的朊病毒。目前经输血传播的病毒包括H IV、肝炎病毒(包括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 等) 、微小病毒B19 (B19V) 、CMV和EB病毒等。由于我国人群中肝炎病毒感染者和携带者比例高,因此肝炎病毒是威胁我国输血安全的主要病原体。 此外,血液病毒标志物的检测中存在着窗口期。所谓窗口期是指病毒感染后直到可以检测出相应的病毒标志物(病毒抗原或抗体)前的时期。处于窗口期的感染者已存在病毒感染,但病毒标志物检测阴性。目前HIV、HCV等常规仅检测抗体。因此,常规筛选检测不能检出处于窗口期的病毒携带者。 输血过程中或输血后发生的不良反应。由于人类的血型复杂,同型输血实际上输的是异型血,可能作为免疫原输入而在受血者体内产生相应不规则抗体,导致输血不良反应。常见的输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性反应、非免疫性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反应、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和TA-GVHD等。 5、合理用血,大力提倡成分输血和自身输血    合理用血是指只为确实有输血适应症的患者输血,避免一切不必要的输血。输血有可能发生一系列输血不良反应与相关疾病的传播。因此在考虑对患者输血时,应当权衡利弊,要严格掌握输血适应症。确定需要输血后,还需要选择适当的血液成分或血液制品。一般认为自身输血是比较安全的,应当提倡。 6、武汉用血报销须知 报销政策 献血量 本人报销用血量 父母、子女、配偶报销用血量 ≤400毫升 总献血量的2倍 总献血量等量 400-800毫升 总献血量的3倍 ≥800毫升 不限量 注:2010年1月1日之前参加献血,参加成分献血按每次献血折合全血800毫升,2010年1月1日(含)之后参加成分献血按每治疗量献血折合全血200毫升。 无偿献血者及其配偶和直系亲属(父母、子女)需临床用血时,先向医院交纳用血费用,然后凭以下证件到武汉血液中心办理报销手续。 (1)献血者身份证、用血者身份证 (2)献血证(如遗失,可本人持身份证在血液中心补献血证明) (3)医疗机构开具的出院发票(应该有输血费一项,如没有此项需加附收费清单) (4)关系证明。能证明关系的户口本、结婚证、出生证或公安机关或街道办、社区出具的关系证明均可。 献血者本人用血报销:以上材料上述资料前三项,不需提供第4项。 以上材料仅献血证需要提供原件。 温馨提醒:报销程序和资料稍有繁琐是因必须符合财务管理规范,并且还血经费的安全是献血者的利益所在,恭请理解和配合!    
上一页 12345678910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