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甲状腺乳腺外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甲状腺乳腺外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5
    2025/09
    揭秘乳头溢液:是身体警报,还是虚惊一场?
    乳头溢液是女性乳腺疾病中一种常见的症状,它指的不是哺乳期的正常乳汁分泌,而是在非哺乳期,乳头自发或经挤压后流出的液体。发现这一情况时,许多女性会感到焦虑和恐慌。但请先放心,绝大多数乳头溢液并非乳腺癌的信号。本文将带您科学了解乳头溢液,学会如何正确应对。 一、 先别慌:生理性溢液 vs. 病理性溢液 首先,我们要区分两种完全不同性质的溢液: 1. 生理性溢液 - 通常是“虚惊一场” 这类溢液通常是良性的,与疾病无关,多见于双侧、多孔(像莲蓬头一样)。常见情况包括: · 哺乳期后:断奶后数月甚至一两年内,仍可能有少量乳汁样液体流出。 · 激素波动:尤其在月经前期、孕期或性生活后,由于体内雌激素、孕激素或催乳素水平变化,可能导致少量透明或乳白色溢液。 · 药物影响:长期服用某些药物(如部分避孕药、镇静剂、胃药、降压药或抗抑郁药)可能导致溢液。 · 剧烈运动或内衣摩擦:乳头受到物理刺激也可能诱发。 · 全身性疾病:极少数情况下,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或垂体瘤(导致催乳素水平异常升高)也可能引起双侧非哺乳期乳汁样溢液。 2. 病理性溢液 - 需要警惕的“身体警报” 这类溢液通常与乳腺导管内的病变有关,多见于单侧、单孔(像从一根水管里流出)。需要您提高警惕,并及时就医。 二、 看颜色,辨线索:溢液的颜色暗示了什么? 溢液的颜色是医生初步判断性质的重要线索之一: · 透明 / 水样无色: 液体清亮如水。虽然大多数为良性,但极少数情况下可能与乳腺癌相关,尤其是单侧单孔时,需由医生评估。 · 乳白色 / 乳汁样: 最常见于生理性情况,如上述的哺乳后或激素波动。 · 黄色 / 粘稠脓性: 通常提示乳腺导管扩张症或乳腺炎,可能伴有炎症。 · 绿色 / 深色粘稠: 多见于乳腺增生或导管扩张症,液体在导管内淤积已久所致,通常为良性。 · 棕色 / 锈色(血清样): 像生锈的水,常为导管内陈旧性出血所致,可能提示导管内乳头状瘤。 · 血色 / 粉红色(血性): 这是最需要警惕的类型! 通常意味着乳管内有小血管破裂出血。最常见的原因是导管内乳头状瘤(一种良性肿瘤),但也有大约10%-15%的可能是导管内癌等恶性疾病。一旦发现血性溢液,必须立即就医! 三、 我该怎么办?就医检查“三步走”。如果您发现异常溢液,尤其是单侧、单孔、自发性血性溢液,请遵循以下步骤: 第一步:立即就医,找对科室 挂乳腺外科或甲乳外科的号。医生会进行专业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如触诊)。 第二步:接受关键检查医生通常会建议以下一种或多种检查来明确诊断: 1. 乳管镜检查:这是诊断乳头溢液的“金标准”。一根极细的光纤内窥镜从溢液乳孔进入乳腺导管,可以像“胃镜看胃”一样直接观察导管内有无病变(如乳头状瘤),并可进行活检。 2. 乳腺超声:无创、无辐射,对发现导管内的实性肿块(如乳头状瘤)和区分囊实性病变非常有效。 3. 钼靶X线检查:能发现可能伴随的微小钙化灶等异常,对某些类型的乳腺癌诊断有帮助。 4. 溢液细胞学涂片检查:将溢液制成涂片在显微镜下寻找异常细胞,但阳性率不高。 5. 内分泌激素检查:如果怀疑是全身性疾病(如垂体瘤)所致,会抽血检查催乳素(PRL)等水平。 第三步:根据结果治疗 1. 生理性溢液:无需治疗,调整生活方式,定期观察即可。 2.良性病变(如导管内乳头状瘤):通常建议手术切除该病变的导管。这是一个小手术,预后很好,且切除了之后就不再溢液了。 3. 恶性病变(如导管内癌):需要根据癌症的分期和类型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放疗、化疗、内分泌治疗等)。幸运的是,因血性溢液而发现的乳腺癌大多非常早期,治疗效果极好。 四、 日常如何预防与观察? · 学会自我检查:每月定期在洗澡时轻轻触摸乳房和乳头,观察有无溢液、肿块、皮肤变化等。切忌反复用力挤压乳头,以免造成损伤。 · 保持健康生活:舒畅的心情、均衡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 · 穿着舒适内衣:避免过紧的内衣长期压迫和摩擦乳头。 · 谨慎用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可能影响内分泌的药物。 最后核心总结一下: 1. 不是所有溢液都是病:多数溢液是良性的生理现象。 2. 血性溢液是红灯:单侧、单孔、自发的血性(或浆液血性)溢液,必须立刻看医生。 3. 专业诊断是关键:不要自行诊断或恐慌,乳管镜等现代医学技术可以清晰地找到病因。 4. 早发现,早治疗:即使是乳腺癌,因溢液发现的也多为早期,治愈率非常高。 希望这篇文章能帮助您消除不必要的焦虑,并在需要时做出最科学、及时的反应。您的健康,值得您用心关注。
  • 25
    2025/09
    别让“小疙瘩”找上门!4个维度教你科学预防乳腺结节
    提到乳腺结节,很多女性会下意识感到紧张——它虽多为良性,但一旦出现,不仅会引发焦虑,还需长期随访观察。其实,乳腺结节的发生与日常习惯密切相关,做好以下4点,就能从源头降低它的出现概率。 首先要管理好“情绪开关”,避免长期焦虑。中医认为“怒伤肝”,长期压力大、爱生气会导致肝气郁结,影响乳腺气血运行;现代医学也发现,情绪波动会打乱体内激素水平,而雌激素失衡正是诱发乳腺结节的重要因素。建议每天留10分钟做深呼吸、冥想,或通过运动、聊天释放压力,保持情绪稳定比任何“保养品”都管用。 其次要调整“饮食结构”,拒绝“激素刺客”。少碰高糖、高脂食物,比如奶茶、油炸食品,这类食物会加重身体代谢负担,可能间接影响激素分泌;同时避免盲目服用含雌激素的保健品,如不明成分的养颜胶囊、丰乳产品。日常可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的蔬菜(如西兰花、菠菜)和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为乳腺健康打下好基础。 规律“作息与运动”也不能少。长期熬夜会让内分泌系统紊乱,而晚上11点到凌晨3点是激素分泌的关键时段,尽量保证这个时间段深度睡眠;每周坚持3次、每次30分钟的运动,比如快走、瑜伽、游泳,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能调节激素水平,对乳腺健康大有裨益。 最后要做好“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20-39岁的女性,建议每年做1次乳腺超声检查;40岁以上或有乳腺疾病家族史的女性,除了超声,还需每1-2年加做1次乳腺钼靶检查。日常洗澡时也可自行触摸检查,若发现乳房有肿块、疼痛或乳头溢液,别犹豫,及时就医排查。 乳腺健康是女性健康的“晴雨表”,它不需要特殊的“呵护”,却需要我们在生活中处处留心。把这些习惯融入日常,就能让乳腺远离“小疙瘩”,保持轻松健康的状态。
  • 25
    2025/09
    甲状腺结节:一份您需要了解的全面指南
    甲状腺是位于我们颈部前方、形似蝴蝶的器官,它虽小,却是身体的“发动机”,通过分泌甲状腺激素调控着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体温。而“甲状腺结节”,就像是这个“蝴蝶”身上长出的一个个小团块。它非常常见,但发现时总会让人感到不安。别担心,本文将带您科学认识甲状腺结节。 一、 什么是甲状腺结节? 简单来说,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局部细胞异常增生形成的团块。它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充满液体的囊泡(囊肿),或混合体。 绝大多数是良性的:超过95%的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不会对生命构成威胁。 通常没有症状:大多数结节体积小,不产生过量激素,因此患者通常毫无感觉,多在体检时由医生触诊或颈部超声发现。 “结节”不等于“癌”:这是最重要的一点,查出结节不必过度恐慌,后续的关键是进行科学评估。 二、 哪些人是高发人群? 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以下人群的检出率更高: 女性: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可能与雌激素水平有关。 年龄增长者:随年龄增长,检出率升高,中老年人群更为常见。 有家族史者:如果直系亲属中有甲状腺结节或甲状腺癌病史,风险会增加。 碘摄入异常者:无论是碘缺乏还是碘过量,都可能诱发结节。 受过电离辐射者:尤其是在儿童或青少年时期头颈部接受过放射线照射的人。 精神压力大、情绪不稳定者:长期的精神压力可能影响内分泌系统,包括甲状腺。 三、 如何诊断甲状腺结节? 当怀疑或有结节时,医生通常会采用“组合拳”进行诊断: 医生触诊:经验丰富的医生通过触摸颈部,可以初步判断结节的大小、质地和活动度。 甲状腺彩超:这是最重要、最核心的检查手段。它能清晰地显示: 结节的大小、数量、位置以及是实性、囊性还是混合性。结节的边界是否清晰、形态是否规则、内部是否有微小钙化等——这些是判断良恶性的重要线索。 甲状腺功能检查:通过抽血检查TSH、T3、T4等指标,判断甲状腺是否正常工作,是否伴有甲亢或甲减。 四、 如何鉴别良性与恶性? 这是所有患者最关心的问题。医生主要依据甲状腺超声报告中的特征来进行风险评估。国际上广泛采用TI-RADS分级系统来标准化这种风险: TI-RADS 1-2级:提示良性,恶性风险极低。建议定期随访即可。 TI-RADS 3级:可能良性,恶性风险<5%。建议6-12个月复查超声。 TI-RADS 4级:可疑恶性5-90%。4级会再细分为4a、4b、4c,风险依次增高。通常建议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 TI-RADS 5级:高度怀疑恶性,风险>90%。强烈建议进行穿刺活检。 甲状腺细针穿刺活检(FNA):这是术前判断结节良恶性的“金标准”。医生在超声引导下,用极细的针抽取结节内的少量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准确率高达90%以上。 五、 发现结节后,如何治疗? 治疗方案完全取决于结节的性质、大小、症状以及患者的个人情况。 定期观察随访:对于绝大多数良性、小而无症状的结节,这是首选方案。只需每6-12个月复查甲状腺超声,监测其变化。 手术治疗: 适应证:① 穿刺确诊或高度怀疑为恶性(甲状腺癌);② 良性结节但体积过大,已引起压迫症状(如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声音嘶哑);③ 结节位于胸骨后;④ 结节进行性增大,有恶变倾向。 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可行甲状腺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 微创消融治疗:这是一种较新的技术,针对某些符合条件的良性结节或微小癌。通过射频、微波等方式让结节组织“凝固坏死”,最终被人体吸收。具有创伤小、不留疤的优点,但有其严格的适用标准。 六、 我们可以预防甲状腺结节吗? 目前尚无确凿的方法能完全预防结节的发生,但通过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风险: 均衡饮食,科学补碘:生活在缺碘地区的人应食用加碘盐;而沿海地区居民因常食用海产品,可酌情选择无碘盐。避免长期大量摄入海带、紫菜等高碘食物。 避免辐射暴露: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医疗辐射照射,尤其是儿童和青少年。 保持良好心态:学会管理情绪,减轻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 定期体检: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甲状腺超声检查是早发现、早诊断的最佳方式。 总结 发现甲状腺结节,切勿过度焦虑。它更像是一个提醒我们关注身体健康的信号。正确的做法是:前往正规医院内分泌科或甲状腺专科,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并严格遵循医嘱进行随访或治疗。科学认知、理性对待,是处理甲状腺结节的最佳策略。
  • 30
    2025/06
    甲状腺结节都需要手术吗?
    各位朋友,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很多人都关心的话题——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 甲状腺结节是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体检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在体检报告上看到“甲状腺结节”这几个字。根据统计,我国成年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高达20%-70%,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至少有1个人存在结节。于是当体检报告出现“甲状腺结节”时,很多人会陷入焦虑:“这是癌症吗?”“需要手术吗?”“不切会不会有危险?” 今天,我将带大家科学认识甲状腺结节,理清手术决策的关键因素。 那么什么是甲状腺结节呢?甲状腺结节是指甲状腺内,由甲状腺细胞的异常、局灶性生长引起的离散病变。影像学定义是指在甲状腺内被影像学检查发现的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区分开的占位性病变。一些可触及的“结节”可能与影像学的检查不对应,应以影像学检查为准。 然后,我们要明确一点,大多数甲状腺结节是良性的。据统计,甲状腺结节的恶性占比仅5%~15%。所以,当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时,先不要过度惊慌。 那么,什么样的甲状腺结节需要考虑手术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恶性倾向的结节 如果超声检查显示结节形态不规则、边界模糊、回声杂乱,伴有微小钙化,纵横比大于1,血流信号异常丰富等,这些可能是恶性结节的迹象。一旦高度怀疑结节是恶性的,穿刺确诊为甲状腺癌(乳头状癌>1cm通常建议手术)或特殊类型癌(髓样癌、未分化癌需积极干预)。手术往往是首选治疗手段。因为癌细胞具有很强的侵袭性和转移性,如果不及时切除,可能会侵犯周围的气管、食管、神经等重要器官,甚至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严重威胁生命健康。 大且有症状的良性结节 对于良性结节,有压迫症状: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结节>4cm风险增高),建议手术治疗; 或者功能性结节即引起甲状腺功能异常的结节:如果结节导致甲状腺功能亢进,即甲状腺分泌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引起心慌、多汗、体重减轻等症状,这种情况也可能需要手术。 影响美观的结节 虽然这种情况相对较少,但如果结节较大,影响了颈部的美观,给患者带来了心理压力,也可以考虑手术。 那么哪些结节是可以不需要手术的呢? 无症状良性小结节:定期超声随访 此外对于一些早期、较小且位置合适、没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即对于一些低风险的恶性结节,还可以选择主动监测,每6个月定期进行一次颈部超声评估,直到确认病情稳定。 总之,甲状腺结节是否需要手术,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结节的性质、大小、位置、是否引起症状以及患者的具体情况等因素综合判断。如果体检发现甲状腺结节,建议及时到专业的甲状腺科室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评估。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制定最适合的治疗方案。 然后要和大家普及三个误区 误区1:“结节越大越危险”→ 关键看性质,5mm恶性结节比3cm良性结节更危险 误区2:“穿刺会导致转移”→ 医学研究证实安全性极高 误区3:“消融可以替代手术”→ 恶性结节禁用消融,良性结节需严格评估 最后,我想提醒大家,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心情愉悦、合理饮食等,对预防甲状腺结节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帮助。 希望大家都能拥有健康的身体,远离疾病的困扰!谢谢大家!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