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神经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神经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2
    2022/09
    癫痫知多少?
    一 什么是癫痫;癫痫多被人称为“羊角疯”或“羊癫疯”癫痫发作是由于脑部神经元发作性异常放电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组临床症状; 二:癫痫的病因:癫痫的病因复杂,目前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 1遗传因素:如先天性中枢神经系统或心脏畸形的患者家族中容易出现癫痫; 2脑损害与脑损伤:胚胎发育中受到病毒感染、放射性照射或其他因素引起的胚胎发育不良、产伤可引起癫痫;颅脑外伤、脑肿瘤、脑血管病、颅内感染、血管畸形等; 3环境因素:发热、精神刺激、内分泌失调及电解质紊乱、过度疲劳、饮酒、睡眠减少都可诱发癫痫发作。 三:发作形式:癫痫发作的表现形式多样: 1全身性发作:表现为全身肌肉抽搐,牙关紧闭、眼球上翻、口吐白沫、大小便失禁,一般抽搐在5分钟内停止,约20-60分钟左右清醒;如大发作超过5分钟仍未停止或一次发作后意识尚未完全恢复又再次发作称之为癫痫持续状态。 2部分性发作:可表现为面部或一侧肢体抽搐或感觉异常; 3失神发作:只有短暂的意识丧失(5-10秒),表现为双眼呆视,动作中断,双眼茫然凝视,呼之不应,可伴简单自动性动作。发作后立即清醒,无不适,可继续先前活动。 四:癫痫大发作时应怎么办?1维持气道通畅:发作时应使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松解衣领;2安全防护:勿强行按压肢体,以免引起骨折;发作时要保护患者肢体,防止抽搐时碰撞造成皮肤破损,骨折或脱臼、坠床; 对于首次痫性发作的患者需至正规医院完善进一步检查明确病因及是否需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症状,建议完善血尿便、肝肾功能电解质等基本检查;完善颅脑磁共振检查、脑电图检查。对于只有一次癫痫样发作,且颅内无明显致痫灶,脑电图检查正常者可不应用抗癫痫药物,建议专科门诊随诊;对于反复发作或未来再发的风险高需规范抗癫痫治疗。一旦确诊为癫痫者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在服用药物时需遵医嘱,定时定量规范用药,不可漏服,漏服易导致再发,甚至引发癫痫持续状态;亦不可擅自增加或减少药物剂量、次数及更换药物种类。 癫痫病人在生活中应有良好的生活归口和饮食习惯,避免暴饮暴食、过度劳累、睡眠不足或情绪激动。食物以清淡为主,不宜辛辣,戒烟戒酒,适当进行体育锻炼。
  • 16
    2022/09
    头晕=颈椎病?
    “医生,我头晕,肯定是颈椎病犯了,我以前就有很严重的颈椎病”。这是我们在门、急诊最常听见的关于头晕的描述,甚至于某些从医人员也大多这样认为。难道头晕=颈椎病?答案肯定是否定的。那么头晕和颈椎病究竟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呢?人体平衡的维持主要依靠由前庭系统、视觉系统和本体感觉系统组成的平衡三联,其中前庭系统是维持平衡、感知机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最重要器官。大部分头晕/眩晕主要由该系统通路病变损坏或受刺激后导致。头晕,可以简单理解为无或非旋转性的感觉。眩晕涵盖了虚假的旋转感及其他虚假感觉,如摇摆、倾倒、浮动、弹跳或滑动。在病因诊断方面,头晕/眩晕分为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前庭周围性头晕/眩晕、前庭中枢性头晕/眩晕)和非前庭系统性头晕/眩晕(眼源性、本体感觉性、全身疾病性和颈源性)。由此我们可以了解到颈源性疾病是引起头晕/眩晕的其中一个病因。因此,头晕并不等于颈椎病,若有头晕/眩晕的症状,需要到神经内科专科就诊,进行详细的检查和判断。
  • 16
    2022/09
    睡眠小贴士:6个步骤改善你的睡眠
    你是否每晚辗转反侧难以入眠。以下一些简单的改善睡眠的小贴士可能对你有帮助。从制定睡眠时间表到日常生活包括体育活动。 许多因素会影响正常的睡眠--从工作压力、家庭责任到疾病。难怪高质量的睡眠有时难以实现。 你可能无法控制干扰你睡眠的因素。然而,你可以养成更好的睡眠习惯。从这些简单的小窍门开始。 1.固定作息时间 留出的睡眠时间不超过8小时。健康成年人的建议睡眠时间至少为7小时。大多数人不需要在床上超过8小时就能得到很好的休息。 每天在同一时间睡觉和起床,包括周末。持之以恒会加强你身体的睡眠-觉醒周期。 如果你在上床后20分钟内没有入睡,那就离开卧室,做一些放松的事情。阅读或听舒缓的音乐。累了就回去睡觉。根据需要重复,但要继续保持你的作息时间和起床时间。 2.注意你的饮食 不要饿着肚子上床睡觉。但也要避免在睡前几个小时内吃太多。不适可能会让你睡不着。 尼古丁、咖啡因和酒精也需要警惕。尼古丁和咖啡因的刺激作用需要几个小时才能消失,而且会干扰睡眠。即使酒精一开始会让你感到困倦,但它会扰乱你晚上的睡眠。 3.创造一个宁静的环境 保持你的房间凉爽,黑暗和安静。晚上暴露在光线下可能会使入睡更难。睡前避免长时间使用发光屏幕。可以考虑调暗灯光、耳塞、风扇或其他设备来创造一个适合你睡觉的环境。 睡前做一些放松的活动,如洗澡或使用其他放松方式,可能会促进更好的睡眠。 4.限制白天小睡 白天长时间小睡会影响夜间睡眠。把午睡时间限制在不超过一小时,也要避免在下午和傍晚的时候打盹。 但是,如果你上夜班,你可能需要在上班前小睡一会儿,以弥补你的睡眠时间。 5.在日常生活中加入体育活动 有规律的体育活动可以促进更好的睡眠。但是,应避免在睡前活动。 每天花点时间在户外可能也会有帮助。 6.管理焦虑 试着在睡前解决你的烦恼。记下你的想法,然后留到明天再说。 压力管理可能会有帮助。比如给事情设定优先级或者把事情让给其他人去做。冥想也可以缓解焦虑。 知道何时需要就医 几乎每个人偶尔都会有失眠。然而,如果你经常失眠,请至神经内科专科寻求帮助。识别和治疗任何潜在的因素可以帮助你获得更好的睡眠。  
  • 16
    2022/09
    神经科与精神科
     经常听到有人说“你有神经病吧?你就是个神经病,“你看他,住在神经科”、、、、”类似的用语大家都并不陌生,但是对于真正的神经内科病人来讲,莫名的被人误解是不公平的。 何为神经病?神经科是一个什么样的科室?神经科到底看什么病?这些都是需要明确的问题。 神经科和精神科是有很大区别的, 第一 从字面上:神经与精神两字就不同。神经的“经”,是指神经系统、即神经网络,包括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及肌肉系统疾病。精神的“精”,指的是脑的功能疾病,通俗来讲无明确结构上的实质问题,但脑的功能出现障碍的疾病。 第二,主要的疾病范畴不同。 神经科的疾病有: 中枢神经系统:脑和脊髓病变:血管病(中风等)、免疫性炎症病(多发性硬化等)、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脑炎等),遗传性变性疾病(肝豆状核变性等),外伤性疾病(车祸等),代谢类疾病(肝性脑病等),内分泌相关中枢系统疾病(桥本脑病等),肿瘤性疾病(脑转移),药物(毒品)相关。 周围神经系统:脊髓前角病变,神经根病变,单神经或多神经病变,神经肌肉接头病变。 肌肉系统:各种原因引起的肌肉损害。 精神科疾病有:  精神分裂症:对自己及周围环境认知错误 焦虑抑郁症:否定自己,情绪容易紧张,有“自杀”倾向 强迫恐惧症:强迫行为或惊恐发作 躯体化障碍:认为自己有躯体疾病,但无客观躯体疾病的证据 睡眠障碍:  无躯体性疾病及外界环境干扰,出现睡眠障碍。 第三:患者病人: 神经科病人实质上存在躯体功能障碍:如无力、麻木,痴呆,震颤,二便障碍,行走或站立不稳,头晕,恶心呕吐,吞咽障碍,吐词障碍,理解障碍等,病人能精准定位自己的不适。 精神科病人,精神稳定状态下日常生活自理。对不适不能精准定位,否认自己所得疾病。 第四:两者也会交汇,但治疗方法不同; 因神经系统病变引起的脑功能障碍:如病变侵袭额颞叶皮层,一般会出现精神类问题:幻觉,躁狂,抑郁,睡眠障碍等。则需根据具体病因,解除疾病病因后,症状好转。 而精神科疾病则无神经系统病变,即无实质性躯体疾病,无需系统性内科治疗。
  • 01
    2022/09
    眩晕
    来自王阿姨和医生之间的对话 “医生,快救救我吧!我头晕得不行,怎么办呀?” “您别着急,先说说具体情况~” “我这几天老是头晕,天旋地转,感觉房子上下颠倒,晚上睡觉翻身时症状特别明显,昨天晚上还吐了几次。以前这个毛病也发生过,但很快就好了,这次发作好几天了,一阵阵的,我前不久体检做了好多检查都好的,是不是得了什么病?” “通过经验初步判定,您的头晕很可能是耳石症导致的。” 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和完善相关查体,做了眼震电图检查。检查中发现了耳石症的特征性眼球震颤。 明确了诊断之后,就可以做耳石症手法复位。对此李琳医生非常娴熟,职业生涯里已经复位了千余名病人,只见她几个看似简单的动作操作下来,王阿姨立即就觉得明显有改变,感觉自己脑袋很“清亮儿”,不再像以前一样即使不犯病也会觉得脑子迷迷糊糊的。 李琳医生为了检验效果,让王阿姨做一些在家里不敢做的动作,当王阿姨发现自己怎么扭头翻身都不晕了,一时间竟激动地大哭起来,早知道这么简单就能解决,早就来医院了。 王阿姨喜极而泣,医生耐心向家属解释:耳石症有点像感冒,这次好了就彻底好了,但是下一次不一定什么时候又犯了。平时我们应该避免长时间劳累,避免情绪激动,注意耳部的保护。 如果下一次发作怎么办?好办,再次做复位就行了! 定义:眩晕是一种运动或位置性错觉,产生天旋地转、行走不稳等感觉。其中以40岁以上为高发年龄占40%,65岁以上占25%,女性多于男性,临床发病率高。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头晕中最常见的病因之一,有一个形象的名字叫“耳石症”。一般是由于老化、感染、外伤等,导致了半规管的炎症或缺血损伤而致耳石脱落。正常情况下耳石是附着于耳石膜上的,当一些致病因素导致耳石脱离,这些脱落的耳石就会在内耳内被称作为内淋巴的液体里游动,当人体头位变化时,这些半规管亦随之发生位置变化,沉伏的耳石就会随着液体的流动而运动,从而刺激半规管毛细胞,导致机体眩晕。 这种症状的出现常与位置变化有关,表现为阵发,这就是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发作时还可伴有恶心呕吐、出汗、心慌,便急等症状,但每次发作时间短,有时数秒钟便会终止,可反复诱发,但该病为良性疾病,总体预后好,但有一定的复发倾向。 临床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突然,在人们准备躺下、起床、翻身等体位变化时诱发眩晕发作,时间不超过1分钟,严重时可伴恶心、呕吐,害得人们常常以为得了什么不敢躺下的怪病。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配备了最先进的眩晕诊疗复位系统,通过高科技手段能够早期快速识别,并精准复位治疗,即可康复。 为了提高对眩晕/头晕类疾病诊治,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专门成立了眩晕门诊,帮助大家尽快识别疾病,尽早得到救治。
  • 01
    2022/09
    夏日吹空调需有度,小心面瘫
    7月30日,一个30℃的清晨,一位30岁的白领小丽来到神经内科急诊就诊:“医生,快看看,一早起来我发现脸歪了!”摘下口罩,医生发现小丽口角向左歪斜,右侧鼓气不能,右侧鼻唇沟浅,右眼无法闭合。小丽说:“昨晚一切正常,最近工作有点忙,经常熬夜,昨晚开了一整夜空调,今晨起床感觉有点受凉。”完善相关检验检查后,医生考虑诊断为面神经炎引起的周围性面瘫。小丽听闻后十分惊讶,没想到吹空调竟吹成了面瘫。 1.何为面神经炎? Q:面瘫不是脑梗死的症状吗,为什么吹空调还会引起面瘫? A:面瘫分为中枢性面瘫和周围性面瘫,其中脑梗死引起的面瘫多为中枢性面瘫,你的情况属于受凉后引起的面神经炎,为周围性面瘫的一种。面神经炎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确,可能与病毒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Q:还有哪些症状提示面瘫呢? A:面瘫可表现为鼻唇沟变浅,口角下垂,鼓腮漏气,食物滞留齿龈等症状;周围性面瘫还有额纹消失、外耳道疼痛疱疹、听觉过敏、味觉丧失等症状。  2.面神经炎的诊治康复 Q:面神经炎应该如何治疗呢? A:常用药物包括口服激素、抗病毒、B组维生素等;急性期可进行红外线照射、局部热敷等理疗;还可以辅助进行针灸治疗;眼睑闭合不全的患者还需要保护角膜等护眼治疗。 Q:我的面瘫症状多久会好转呢? A:总体而言,年轻患者预后相对较好,无需过分紧张。不完全性面瘫患者1-2个月可恢复或痊愈;完全性面瘫恢复时间较长,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后遗症。 夏日科学降暑 1.避免空调冷风直吹,特别在剧烈运动出汗后不要立刻吹空调; 2.避免长时间吹空调,勤开窗保持空气流通; 3.空调温度不宜设置过低,应在26℃以上; 4.增强免疫力,少熬夜,多锻炼。
  • 30
    2022/06
    眩晕——切莫忽视“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孤立性眩晕在中枢性病变并不常见,随着神经查体及影像学的发展,需改变这一观点,近年来研究表明,后循环卒中的误诊率较高,而主诉为眩晕伴恶心、呕吐的常见前庭症状较其他主诉的更容易误诊。 什么是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主要表现为发作性或持续性眩晕,可伴有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如恶心、呕吐、多汗、心慌等,但不伴有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及及听力下降,如意识、语言、运动及感觉障碍、听力下降等。是指后循环缺血相关的眩晕,同时排除所有其他类型的眩晕。此时孤立性眩晕可能是后循环缺血的唯一症状。 哪些危险因素需警惕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年龄、高血压病、糖尿病、心脑血管经、动脉硬化、高脂血症、高凝状态、高体重指数、吸烟、不健康生活方式、情绪压力、椎基底动脉狭窄及变异、心脑血管疾病家族史 具有哪些特性需警惕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 年龄大,具有高危因素,特别伴有多重动脉硬化危险因素,具有自发性、孤立性、持续性眩晕患者; 眩晕伴有视物重影、凝视眼震、行走不稳或姿势不稳; 急性突发眩晕伴头痛; 怀疑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需完善哪些检查? 神经耳科学查体如头脉冲-眼震-眼偏斜(HINTS)床边检查法 TIA危险分层工具ABCD2评分 头颅核磁及弥散加权成像、经颅多普勒超声(TCD)、颈部血管彩超、头颈部血管成像(CTA)或脑血管造影(DSA)等 后循环缺血性孤立性眩晕的诊断标准 后循环相关的眩晕,但无大脑后部、脑干、小脑的受累的症状及体征,同时排除所有其他类似的眩晕。
  • 30
    2022/06
    “323攻坚”,我们在行动
    2022年5月19日,我院各个科室为响应卫计委的号召,特在首义院区地铁5号线社区举行大型义诊活动:“323 攻坚,我们在行动”。 “323行动”即-即心脑血管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病3类重大疾病,高血压、糖尿病2种基础疾病,出生缺陷、儿童青少年近视、精神卫生3类突出公共卫生问题。作为“323”的核心科室:脑血管病的预防及治疗显得尤为重要。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神经内科主任刘建光耐心为前来就诊的爷爷奶奶看病的同时,不断向广大社区病友及家属普及脑血管病相关预防措施,指导中风后的预防用药以及中风发生时的应急处理。随着“323”攻坚行动的推进,相信未来心脑血管病的预防成功率会越来越高,致死致残率会逐渐降低,全面健康质量也会显著提高。
  • 30
    2022/06
    警惕!这个“玩法”很危险,假期聚会千万别好奇
     朋友聚会时好奇吸入“笑气”,女孩突然站不稳,就医才知是出现“周围神经病”。医生提醒,笑气本是麻醉药品,却被有些年轻人用来追求吸食后的愉悦感,但大量滥用会带来中枢神经系统损伤、脊髓神经损伤、心律失常等问题。假期年轻人聚会娱乐较多,大家要控制不应有的“好奇心”,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导致终生遗憾,在外交友更要注意安全。 “吹气球”后女孩神经系统受损 女孩琪琪(化名)今年17岁,是名舞蹈艺术生。前不久,老师突然对琪琪妈妈反映:孩子以前舞蹈功底很好,最近却突然退步,平衡能力下降很多,经常站不稳,担心她遇到健康问题。 琪琪妈妈带她到附近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看病。经过检查,琪琪出现双下肢腱反射减弱、平衡性共济失调,医生判断她患上“周围神经病”,还可能有其他并发症。 接诊她的神经内科主任医师刘建光解释,周围神经就像电路一样,支配人体感觉和运动,琪琪正是“线路”损坏,影响到她的感觉和运动能力。 刘建光告诉琪琪妈妈,引发该病的常见原因包括:某些感染后引起的免疫炎症、肿瘤病人放化疗后、糖尿病、男性嗜酒,或是接触过毒药物或食品等。可琪琪两周前刚做过体检,并没有明显的健康问题,平时也没喝酒。是什么原因导致她生病?琪琪妈妈很疑惑。 此时,琪琪才小声告诉妈妈:前不久,她曾参加朋友聚会,看到大家“吹气球”,她也跟着尝试过,当时感觉很开心,后来又跟着朋友像这样玩过几次。 刘建光判断,琪琪是在“吹气球”时误吸了“笑气”,导致神经系统受损。好在,琪琪吸食次数不多、剂量较少,经过肌电图等检查,显示她的症状相对轻微,治疗后有望痊愈。 警惕!远离不应有的“好奇心” 刘建光介绍,“笑气”一般指一氧化二氮,是一种有甜味的气体,吸入后会产生欣快感,同时脸部肌肉失控、形成犹如“笑容”的面容,因此而得名。1799年,英国化学家汉弗莱·戴维发现它有轻微的麻醉作用,此后用于外科手术和牙科治疗,可起到麻醉和镇痛作用。 近年来,有不法分子借助笑气的药理作用,将其经过处理后,用很小的剂量充至气球中,诱导年轻人吸食,从而牟利。殊不知,笑气吸食后容易上瘾,长期吸食会导致神经系统受损,还可能产生心律失常、巨幼细胞贫血等健康问题,甚至威胁生命。 刘建光介绍,此前也接诊过和琪琪类似的案例,大多数是年轻人,在外聚会时出于好奇,或是被“朋友”怂恿而接触笑气。因为笑气在医疗领域、食品行业和工业领域均有应用,它没被列入我国精神麻醉类药品管制目录,而是作为危险化学品进行管制。部分年轻人因此而放松警惕,却忽略了长期滥用的危害。 目前正是暑假期间,年轻人娱乐、聚会增多。刘建光特别提醒,大家别因为好奇而尝试不正确的娱乐方式,不要贪图一时之快而导致终生遗憾;同时,在外交友时也要多留个心眼,别给不法分子留下可乘之机。
  • 30
    2022/06
    热中风及预防
    中风作为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癌症一起并称为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众所周知,气候寒冷的冬天是中风的高发期,不少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就没能跨过这个坎。其实,不仅是冬天,气候炎热的夏天也是十分危险的。0℃以下和32℃以上都是中风的高发期,32℃以上可以称作“热中风”。 人体就像田地,心血管就像灌溉系统。在炎热的天气中,人体会分泌、蒸发大量汗液来降温。此时,体内血液含水量减少,血容量下降,容易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另外,血液变得黏稠,血流减缓,利于血栓形成堵塞血管,诱发中风。同样的,老年人的血管因为老化,尤其是患有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人,血管容易存在粥样硬化,血管变窄,脆性增加,容易破裂,溢出的血液会挤压脑组织,诱发中风…… 那么,在炎热的夏天中,如何及时发现热中风的征兆呢? 一些轻微的脑中风前兆就会被忽略,“小中风”就是其中之一。小中风,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常见症状为头晕几秒后恢复正常。 小中风是预告性中风较清晰的信号,曾经有过小中风发作,但并未充分注重,也没有及时诊治的中老年人也是脑中风发作的高危人群。 本来天气不太热,却突然感到闷热也是夏季中风的前兆之一。如果出现单眼忽然发黑、哈欠不断、手指麻木、说话吐字不清、“一闪而过”的头痛、头晕和眼花以及半身麻木、肢体感觉异常等症状,建议及时咨询医生或去医院做个检查。 又要怎么预防呢? 控制好高血压、高血脂等基础病。在医生指导下合理使用降压药和降血脂药,减少热量摄入,少吃高胆固醇食物,如红肉、动物内脏等,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并科学地安排夏日生活,注意劳逸结合。 由于夏季出汗多,老年人要“多次少饮”地补水,盛夏时人出汗较多,特别是劳动锻炼之后,体液消耗更大。若不及时补水,会导致血液浓缩、血流变缓、出现血栓,易堵住脑部血管,使大脑缺血发生卒中。因此,盛夏要注意科学饮水。采用“多次少饮”的补水方法。 3.夏季避免贪凉。在冷和热两种环境转换时,人体会有应激反应,血管收缩。空调温度不要调得太低,室内外温差以不超过7℃~8℃为宜。用空调的时间不宜过长,不要频繁出入空调房。电风扇不要直接对着身体吹。
  • 30
    2022/06
    时隔一年接诊同一位脑卒中患者 医生眼里的“好好先生”迷信保健品将自己再次送入医院
    上周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卒中中心邓雪梅医生接到急诊120区域联动电话,有卒中患者即将入院,做好抢救准备。当他在急诊接到120送来的患者时,大吃一惊,竟然是去年夏天中风过一次的胡先生,“这可是特别听医生话的好好先生,怎么会?” 去年夏天,62岁的胡先生在家中突发中风,家人当即送到医院,因入院及时,当即进行了静脉溶栓,予以完善脑血管造影检查提示“大脑血管中重度狭窄”,幸运的是,程度还没严重到需要进行介入手术,经过入院治疗后,没有遗留后遗症出院了。 邓医生对这位胡先生印象深刻,是因为住院期间他一直很配合,非常信任医生,积极戒烟。几次电话随访,胡先生的反应也都非常积极,但是半年后,胡先生的联系方式改变了,但是因为他之前的积极态度,医生放心地认为胡先生再次发生卒中的几率很小。 邓医生看着眼前这位再次中风的胡先生,吐词不清,完全不能交流,他也认出了陈医生,用含糊的语言求助着,眼里还噙着泪水。经过初步检查诊断发现。这一次的情况比之前明显重多了,陈医生立即联系卒中介入团队,CT排除出血后立即前往介入室准备急诊动脉取栓。介入台上,刘建光主任调出胡先生一年前的血管造影造影图像对比,发现原来50%狭窄的大脑中动脉,此时已经重度狭窄伴急性血栓形成,随时有完全闭塞的可能。不过幸运的是,经过急诊手术及时取栓后脑血管再通,胡先生再一次脱离了生命危险。 原本听话的好好先生,为何会在同一个问题上跌倒两次?通过胡先生断断续续地讲述和家属的对话得知:胡先生出院后开始半年很规范的用药,各项指标都很正常。这半年回老家后,就变了。 胡先生回老家参加了一次老同学聚会,同学告诉他,自己中风之后一直在吃一种保健品,还说“是药三分毒,人吃了还有内出血,伤肝伤肾伤胃等风险,还要终生吃”,老同学告诉他,自从吃了这种纯天然的保健品之后,药都停了,身体机体各项机能调整好了。胡先生信半疑地也跟着买了一个疗程的,吃了这药后老胡确实感觉人精神好多了,每天有使不完的劲,心情也好了,于是把医生叮嘱的药物全停了下来,这才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对于中风患者而言,任何保健品都不能替代药物的呀。”邓医生解释说,脑梗死通俗来讲就是脑血流受阻,导致它所支配区域脑细胞缺血缺氧坏死,从而引起该区域的脑功能障碍。急诊溶栓及急诊取栓或支架介入治疗的发展,可以恢复血供,对于一些未完全死亡的细胞可以及时予以恢复血流,恢复其正常工作。对于脑血管发生狭窄的患者而言,保持血管通畅就能预防卒中的发生,需要对患者的高血压、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进行管理,并针对预防血管狭窄加重进行预防性用药,而这些药物是任何保健品都无法替代的。 邓医生说,尽管胡先生只当了半年“好好先生”,但是有一点做的好,就是出现中风症状尽快就医,因为缺血缺氧而坏死的脑细胞是无法“起死回生”的,死亡的脑细胞越多,患者将遗留的后遗症就越多。
  • 30
    2022/06
    脑梗救治的黄金时间
     2022年6月28日,为响应3,23“攻坚行动”的计划方针,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神经内科王峥副主任医师特在武汉市第三医院直播平台给市民朋友们带来“脑梗救治的黄金时间”,旨在向全体市民朋友普及脑梗的识别,脑梗发生后第一时间处理流程。王峥副主任医师用简单通俗的语言向大家介绍了脑梗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积极解答各位听友的疑惑,让广大市民更准确的理解到脑梗的早期识别,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更早的回归社会。
上一页 12...678910...171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