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07
    2021/09
    天天睡不醒 醒了还想睡 原来是夜间睡眠呼吸暂停惹祸
      家住洪山区的68岁刘师傅最近总觉得每天睡不醒,醒来了也觉得犯困,没精神头,什么都不想做,最近体检几次都发现血压高了,平时也经常胸闷。这到底得了啥病?       老伴实在不放心,8月25日陪着刘师傅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接诊的林玫主治医师给刘师傅做了心脏及肺部的检查,结果并没有发现明显的异常,排除大的脏器病变引起的胸闷。再次结合刘师傅的病情,林医生仔细询问了夜晚睡眠情况,老伴表示刘师傅夜间有打鼾的情况,声音跟打雷一样响,有时一声鼾声之后半天没动静。       这下子林医生心里有了自己的初步判断,考虑刘师傅需要完善多导睡眠监测,明确是否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林医生给两老讲解了这个病的表现和危害后,刘师傅配合完成了多导睡眠监测,结果显示中度的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结合病情林玫主治医师给予治疗,不仅白天嗜睡的病情好转了,血压也得到了进一步控制。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鲍敏主任指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是一种病因不明的睡眠呼吸疾病,临床表现有夜间睡眠打鼾伴呼吸暂停和白天嗜睡。由于呼吸暂停引起反复发作的夜间低氧和高碳酸血症,可导致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和脑血管疾病等并发症及交通事故,甚至出现夜间猝死。建议有打鼾或肥胖或白天嗜睡的病人及时来呼吸内科就诊,完善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初筛检查及治疗。
  • 18
    2021/05
    一个“误会”揭开了医患互助序幕
       四五年前冬天,家住武昌的李爹爹因咳嗽许久未愈,到某医院门诊做了个肺部CT提示肺部感染,肺部肿瘤不排除。原本以为自己身体棒棒哒,打得死老虎,这下慌了神。    李爹爹怀揣进一步检查排查肿瘤的相当焦虑的想法,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科住院。当时接诊呼吸科主治医师袁竹青医师,经过相关检查后考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大,但肿瘤还不能完全排除,于是请呼吸科鲍敏主任查看病人,考虑肺结节为炎症,但需要积极消炎,于是开具了一天需要打三次的抗生素,每八小时一次,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李爹爹些许放松了一些,认真听着医师的嘱咐,但有天本该下午4:00到点输液,护士因抢救病人晚了几分钟,李爹爹又开始焦虑了,在科室大发脾气,误认为晚几分钟会影响药效。经过护士、护士长及医师的解释后李爹爹还是放心不下,鲍主任听说此事,再次耐心的解释。经过十余天的治疗,复查肺部CT,李爹爹肺上影子基本消完了,不是肿瘤。这样愉快的出院了。    接下来的几年里,呼吸科的医务人员隔段时间给李爹爹回访,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他很感动,他说,他在住院期间可以亲眼见到医务人员的辛苦忙碌,他对他当年“发脾气”感懊恼。于是从那年起,喜欢写对联的他每年都要元旦左右,为呼吸科科室及医务人员送上“吉祥如意”“平平安安”“幸福美满”的对联。即使两年前搬到了武汉植物园附近,他还是坚持送对联,这不,今年不惧“医院里疫情”又送来了“靓眼”的瓜叶菊和对联。鲍敏主任及晏莉护士长总是叮嘱他,不用太客气,有事打个电话就可以了。他说,我亲自送对联科室来,同时也可以看到我的白衣天使们。  
  • 12
    2021/04
    声嘶竟查出“肺癌”
        2021年1月初,家住洪山区的常先生因受凉后出现咽部不适,“不清爽”,逐渐出现声嘶,无发热,以为得“咽喉炎”,自行到药店买好几种润喉片含服,清解解毒的药也吃了许多,效果不佳,认为声嘶不是大事,过几天就好了。     三个多月过去了,常先生的声嘶并没有好转,并且出现了干咳,于是来到武汉市三医院呼吸科就诊,接诊的袁竹青主治医师给常先生完善肺部CT检查,发现其肺部有一占位病变合并感染,遂收住院。在住院期间,常先生进行了肺部炎症指标、肺部肿瘤指标,肺部增强CT等检查,被高度怀疑肺癌合并阻塞性肺炎,最后完善了肺组织活检,证实了主治医师的判断。之后,常先生被转至肿瘤科进一步治疗。     常先生百思不得其解,声嘶怎么会是肺癌的表现。呼吸科鲍敏主任解释说,原来今年65岁的常先生烟龄40年,数月前患有肺癌,肺癌肿块逐渐长大直接压迫或转移致纵隔淋巴结压迫后返神经,可发生声嘶。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有难以治愈的声嘶,除了耳鼻喉科相关检查外,需警惕是否有肺部疾病,特别对有肺癌高危因素的人员,宜定期进行防癌或排除癌肿的检查。     鲍敏主任指出,对40岁以上长期中毒吸烟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作为肺癌对象进行相关检查:无明显诱因的刺激性咳嗽持续2~3周,治疗无效;原有慢性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质改变;持续或反复在短期内痰中带血,而无其他原因可解释;反复发作的同一部位的肺炎,特别是肺段性肺炎,抗炎效果不显著;孤立性圆形病灶和单侧肺门阴影增大者;原因不明的四肢关节疼痛及杵状指(趾)等等,需要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肺癌常用而有价值的方法。所以,有高危人群需定期完善胸片或肺部CT检查,筛查早期肺癌,争取尽早手术切除,挽救无数生命。
  • 30
    2021/03
    细心医生多问一句,“揪出”肺栓塞
               “您还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一周前,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鲍敏在接诊呼吸困难的71岁患者程先生时,细心地多追问了几句他的日常生活,得知他半个月前右腿曾经水肿过几次。这个无意间提到的细节令她心生警惕:可能是肺栓塞,有猝死风险。经检查确诊,正是这个高风险致死疾病。经过对症治疗后,老人转危为安。   2020年以前,鲍敏所在科室还叫作呼吸内科。2020年12月,在总结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经验的基础上,呼吸内科提档升级,更名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近几个月来,该科室救治的危重症患者逐渐增多,程先生是其中一例。   程先生原本患有冠心病、心衰等疾病。此次患病,他在其他医院接受治疗效果不佳,辗转住进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查房时,鲍敏细细询问发病经过,得知老人半个月前右腿曾经水肿过几次,还出现过血压突然下降又很快恢复的状况。她凭经验判断,老人虽无胸痛症状,但不排除是症状不典型的肺栓塞。   鲍敏立即安排老人做肺血管造影,结果确诊为下肢静脉血栓引发的肺栓塞。接受溶栓治疗,又在右腿血管置入滤器“拦截”血栓,老人终于避免了猝死风险。   “留意每个细节变化,综合评估病情风险,这正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留给我们的宝贵经验之一。”鲍敏告诉长江日报记者,疫情蔓延之时,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首义院区先后成为武汉市新冠肺炎患者救治定点医院。她所负责的重症病区里50多位老年患者全部治愈出院,年纪最大的98岁。   当时,重症病区里的患者情况复杂,最“年轻”的65岁,大部分七八十岁,其中4人年过九旬;大多患有冠心病、心梗、肝硬化腹水、心衰等基础疾病,救治难度相当大。   为争分夺秒救治患者,鲍敏把读小学的儿子、年过古稀的老人都托付给丈夫,自己则以医院为家,将所有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救治患者的工作中。她和同事坚守隔离病房,严密监护老人们的各项指标,随时根据病情变化调整诊疗方案。老人们最后全部治愈出院,鲍敏和同事圆满完成救治任务。鲍敏获得“湖北省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称号。   如今,武汉恢复了勃勃生机,鲍敏回到了普通的诊疗岗位。坐诊、查房、手术,为危重症患者会诊,研究最新诊疗技术,忙碌的日子让她感到非常充实。“我要不忘初心,把平时当战时,尽全力救治患者,守护好武汉市民的健康。”
  • 01
    2021/02
    因为一个“误会”结下深厚情谊,咳嗽老人给呼吸科送了5年春联
        因为一个“误会”,常年咳嗽的老人给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送了4年春联,1月26日,家住武昌的李师傅在第5次送春联时,讲述了医患之间的这段佳话。     原来,5年前冬天,李师傅因咳嗽久治不愈,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当时接诊的是呼吸科主治医师袁竹青。经过相关检查后考虑肺部感染的可能性大,但肿瘤还不能完全排除,便请呼吸科鲍敏主任进一步查看病情。当时考虑肺结节为炎症,需要积极消炎,开具了一天需要打三次的抗生素,每八小时一次。     李师傅严格遵守医师的嘱咐,按时输液。有一天本该下午4点到点输液,护士因抢救病人晚了几分钟,李师傅有些焦虑,在科室大发脾气,担心会影响药效。经过护士、护士长及医师的解释后李师傅还是放心不下。鲍敏听说此事后,再次耐心给李师傅解释。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复查肺部CT,李师傅肺上影子基本消完了,不是肿瘤。     出院后,呼吸科的医务人员隔段时间给李师傅回访,关心他的身体状况,他很感动,对当时“乱发脾气”感到懊恼。于是从2016年起,喜欢写对联的他每年在春节前,都为呼吸科及医务人员送上“吉祥如意”“平平安安”“幸福美满”的对联。即使两年前家搬到了武汉植物园附近,他还是坚持送对联。今年送的对联更有诗意:八方瑞气进门来,万道金光临宅地。
  • 24
    2021/01
    注意!个人疫情防控,这些细节最容易被忽视
         个人疫情防控这6大细节千万别忽略      儿童戴成人口罩? 电梯里摘口罩透气?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鲍敏提醒       个人疫情防控,这6大细节千万别忽略!       1.儿童口罩一定要贴脸       儿童口罩用完了,给孩子戴上成人口罩应急?       这种做法无法贴合地遮盖孩子口鼻,会留下安全漏洞。       按照孩子面部尺寸,选购合适尺寸的口罩,储备足够数量。       2.单独乘电梯别摘口罩       电梯里摘掉口罩透透气?       电梯空间狭小、环境密闭、空气不流通,进出人员复杂,更利于病毒传播。       即使电梯只有自己一人,也不能摘掉口罩。       在小卖部、公厕、商场等公共场所也要戴好口罩。       尽可能减少接触公共场所的公共部位。       3.回家先换鞋再进门       进门后在玄关换穿拖鞋?       鞋底可能会将户外病毒带入室内,还可能污染室内拖鞋。       在门外脱下鞋子,换上室内的拖鞋后,再将鞋子提到通风的阳台处放置。如果鞋底太脏,也可喷洒酒精消              4.回家后给手机消毒       手机没必要经常消毒?       手部细菌和飞沫传播的细菌病毒都容易飞溅到手机上。       外出回家后要习惯用酒精对手机表面进行消毒。       5.排队保持1米距离       逛商超“扎堆”扫码、结账没关系?       这也有安全隐患       逛商超,尽量避开人流高峰排队务必保持1米以上距离       6.保持分餐、公筷好习惯       亲朋好友之间互相夹菜显真情?       这样增加了通过消化道或密切接触传播疾病的风险。       使用公筷公勺,按需取用食物;       可以随身带套专用餐具,在外就餐时使用;       注意用餐礼仪,避免大声说话       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以免喷溅。
  • 20
    2020/11
    每天夜不能寐,原是支气管哮喘惹的祸
       每天都睡不好,夜间经常憋醒,刘婆婆以为自己得了什么绝症。    前两日家住武昌的刘婆婆觉得最近几个月晚上睡不好,后半夜经常被一口气憋醒,自己很担心怕是得了什么大病,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科,鲍敏副主任医师接诊了婆婆,了解到婆婆既往也有夜间憋醒的情况,只是最近几个发病越来越频繁了。    鲍敏主任检查发现婆婆两肺有明显干啰音,给刘婆婆完善了血常规、肺部CT及肺功能等检查。婆婆的肺功能提示重度阻塞性通气障碍,支气管药物试验阳性。鲍敏主任给予刘婆婆平喘药物。制定了规范的用药方案。    鲍敏主任指出:支气管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反应,常伴有气流阻塞,此种炎症常导致反复发作胸闷喘气,多在夜间和(或)凌晨发生。患者常表现为呼吸急促、胸闷或胸痛,以及由于呼吸急促,咳嗽或喘息而导致睡眠困难、呼气时发出呼啸声或喘息声、咳嗽等,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猝死。治疗主要包括抗气道炎症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支气管扩张药(如沙丁胺醇气雾剂等)和特异免疫治疗等。 鲍敏主任建议:患者在家规律用药,切勿私自停药,如果症状发作频繁,应该及时就医调整治疗。低盐低脂饮食,减少高热量食物摄入,体重过重会加重哮喘症状。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适当运动。  
  • 08
    2020/10
    多年矽肺老病患,悉心照料终出院
       呼吸内科有这样一位普通而又特殊的病人,方婆婆她是一位矽肺的患者。由于年轻工作接触大量粉尘,年龄大了肺部的症状逐渐加重,一开始没什么症状,逐渐进展出现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疲乏无力、食欲减退、消瘦等不适。于是方婆婆来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住院,由于病情较重,多次住院,近两年住院的频率越来越高,曾多次跟家属交代病人随时有生命危险,由于患者肺部结构的改变,肺部组织就像蜂窝一样,换气功能明显下降,患者基本上离不开氧气,方婆婆经常说跟我们医生护士在一起的时间比家人都多,经常过年过节都在医院度过,我们科室的医生和护士对待这位熟悉的婆婆,就像家人一样,元宵节送上一碗元宵,过年端上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方婆婆家人忙的时候,我们护士经常像家人一样帮婆婆打水热饭,婆婆每每说起这些都是热泪盈眶。    在今年年初我们医院定为定点医院,方婆婆是科室最后一批离开病房的病人,临出院时方婆婆说很担心我们科室这些好医生的安全,让我们一定注意防护,简单的话语是老人的最真诚的话,是我们医生辛苦工作最大的安慰,我们何尝不担心方婆婆,她长期住院,身体也因为生病体质很差,我们也担心她能否扛过去,知道今年4月份我们科室重新恢复正常收治病人,我们再次迎来了这位“熟人”,方婆婆家属感激的说多亏了我们医生和护士的精湛医术,悉心照顾,方婆婆才能多活了好几年,才能熬过疫情,是啊,身为医者我们不光医病,还要医人,呼吸内科鲍主任指出,矽肺是由于粉尘吸入,对肺组织严重破坏,最终可导致严重并发症,所以从事粉尘接触的工人应注意防护,如有咳嗽,胸闷及时就医,及时治疗,控制对肺部的损伤。对于有些长期慢性病,除了常规治疗,我们更多的是要有耐心细心的调理病人的身体,增强病人对抗病魔的信心。
  • 26
    2020/06
    坚持用药四年 竟然中毒了
    武昌区一60多岁的胡爹爹有老慢支十余年,平常遇到点风寒、天气变化,稍有不慎,又咳又喘,刚开始吃点药或者小区诊所挂水就可以解决问题,但随着年纪增长、疾病发展,他的病越来越重,走几步就喘气,但今年从过年到现在住院三次了,咳嗽、喘气虽然好转,但出现了严重的心慌、恶心、呕吐,吃不下东西,人清瘦了不少,请消化科医生看了,因为喘气没有做胃镜, 开了进口的护胃等药物吃了,效果不好。    前不久胡爹爹又因为喘气、吃不下入住武汉市三医院呼吸内科, 接诊的医生是呼吸内科甄海宁副主任医师,认认真真询问病史和检查身体,也没有发现患者疾病的特别之处,在帮爹爹关好床头柜的抽屉时发现了一盒开封的“多索茶碱”片。仔细询问,胡爹爹三四年前某晚上听收音机里有专家介绍这个药,看到这个药是正规厂家,于是买两盒吃吃,效果还不错,于是一直坚持吃,无论是住院还是在家都吃这个药。甄主任立刻拒绝患者使用静脉茶碱平喘,停用多索茶碱,爹爹不以为然,停了这个药,喘气怎么办。甄主任说出了自己的怀疑:患者吃药中毒了。将患者抽血送检,三天后武汉市三医院药学部茶碱血清浓度结果报告严重超标,这点证实了甄主任的怀疑是正确的。这样可以解释患者吃不下,恶心、呕吐,心慌等一序列病症了。 甄海宁主任说,茶碱是临床上治疗喘气的经典用药,这个药效好、价格便宜,几乎武汉药店都可买得到,购买十分方便;但很多病人不知道这个药物中毒量和治疗量相差不大,所以个体差异大,要视个体并且变化选择最佳剂量和用药方法,必要时还要监测血药浓度。胡爹爹从来没有告诉医生,他从不间断吃着这个药。于是停用此药,同时加用护胃的药物,大约一周以后,他已经可以吃下一碗饭菜,不吐了,心也不慌了。再次复查茶碱血清浓度恢复正常了,很快出院了。 甄海宁主任劝诫有老慢支、哮喘病人,使用此药前一定要到医院听从医生来服用药量和疗程,防止中毒,轻者影响生活质量,严重的会危及生命。
  • 26
    2019/12
    “老烟枪”每天两包烟 咳嗽一声把肺咳出大洞
       咳嗽一声把肺咳出个大洞,患者经紧急手术捡回一命,医生说倘若迟来半小时后果不堪设想。    55岁的张先生嗜烟,一天要抽两包。过年期间,张先生得了感冒,两个月来一直隐隐咳嗽。前几天,张先生下班回家,刚点上烟抽了一口,感觉嗓子痒,一声咳嗽后胸口剧烈疼痛,倒在沙发上,家人连忙将他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内科。       该院医生袁竹青说,CT检查发现患者左肺咳出大洞,肺叶被挤压65%,几乎失去功能。经过急诊胸腔闭式引流术,引出漏进胸膜腔的气体,并给予了抗炎、化痰及雾化治疗,张先生症状明显好转,肺部现已完全恢复原状。       袁竹青解释,由于张先生常年抽烟,导致了肺部纤维化逐渐形成肺气肿,部分肺泡继续变薄,形成肺大泡,这时一旦有咳嗽、屏气等危险动作,就很容易出现肺大泡破裂引发胸痛以及呼吸困难,甚至威胁生命。    袁医生特别提醒到,生活要规律,不要熬夜,如若发现自己咳嗽或身体不适,要马上到医院进行观察及治疗,切勿拖累病情。
  • 08
    2018/12
    冬季如何预防呼吸系统疾病?你需要了解这些
    随着气温的降低,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明显上升,呼吸科门诊和病房病人明显增加,尤其是很多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患者都有这样深刻的体会——冬天里更容易犯病。 其实,进入冬季后,空气较为干燥、寒冷,温差变化较大,寒冷空气会刺激呼吸系统黏膜,引起损伤并降低呼吸系统黏膜的防御功能,从而引起呼吸系统病毒及细菌繁殖,极易诱发呼吸系统疾病,而且冬季又是常见急性呼吸系统传染病高发的季节,感冒、流感又常常会诱发和加重慢阻肺(老慢支)、哮喘等呼吸系统疾病。 那么,如何尽可能安稳地度过冬季? 很多人有个错误观念,要等到犯病了,才去想如何治疗,平日却不注意应该如何预防。 其实预防极其重要,不仅可以减少疾病带来的痛苦,也可以减少经济负担和精神心理压力,同时减免了疾病带来的误工和收入损失。 首先来说说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和普通感冒 流感和普通感冒是最常见的急性呼吸系统疾病,冬季更是其高发期。 引起普通感冒最主要的病原体是病毒,少数为细菌,而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两者的传播途径都是主要通过患者喷嚏和含有病毒的飞沫进行空气传播,或经污染的手或用具进行接触传播。预防的重要方法之一就要切断传染途径,远离已经感染的患者。不得不接触患者时要注意隔离,戴口罩,加强手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流感等呼吸系统传染病的重要手段。 首先要勤洗手,且要用流动水洗手;在感冒和流感流行时,要减少或避免到市场、超市、医院、公共汽车等人流密集地方;人在淋雨、受凉、熬夜、过度劳累等情况下更容易患感冒,要注意避免类似情况发生;气候突变时要注意增减衣物、注意保暖,老幼体弱、免疫功能低下或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者,如鼻窦炎患者是感冒的易发人群应尤为注意;通过改善营养、饮食生活规律,加强锻炼、增强体质、接种疫苗也可以起到预防作用。还有可能被很多人忽略的是,冬季要避免双脚着凉,因为双脚受凉可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从而容易导致感冒。 另外,冬季也要注意室内空气的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不要因为外面寒冷而忽略了通风换气,密闭环境空气质量较差,更应定期通风换气。换气时间以10~15分钟为宜,一天2~3次。通风换气的同时也要注意保暖。 得了感冒或流感怎么办? 首先,要注意充分休息,多饮温热水(患有严重肾衰或心衰等需注意限水的禁忌症患者除外),饮食应当选择清淡、易于消化和富有营养的食品为主。同时恰当予以对症治疗,如出现发热者,可行物理降温或适当选择解热药物,咳嗽咳痰严重者给予止咳祛痰治疗。 对于普通感冒,免疫功能正常、无发热、发病不超过两天的患者一般无需应用抗病毒药物,而免疫缺陷患者,可早期常规使用。对于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应及时应用对症药物或及早就医。 大多数普通感冒患者不需要应用抗生素,可以对症口服感冒药,考虑到感冒药的成分大致相同,建议只服用一种就可以了;也可辨证给予清热解毒或辛温解表并有抗病毒作用的中药,有助于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如果患者出现黄痰、血液检查等方面提示有细菌感染时,可积极对症应用抗生素治疗。 对于流感,宜尽早使用抗病毒治疗,指南建议发病48 小时内进行抗病毒治疗最佳,可减少流感并发症、有效降低住院患者的病死率、缩短住院时间;发病时间超过48 小时的重症患者依然可以从抗病毒治疗中获益。 接下来说说冬季最常见同时也是比较高发的另一个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慢性、过敏反应性、炎症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气道炎症可以导致呼吸系统的高反应性增加以及广泛、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临床上常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胸闷、咳嗽等症状,常年均可发病,而冬季因天气因素,哮喘急性发作较多。 冬季该如何预防哮喘的发作? 哮喘患者除了平常注意避免接触致敏原外,还要注意: 1、坚持规范应用控制类药物,并随身携带哮喘速效缓解类药物。 因为即使平时规律应用哮喘控制类药物,也可能会在有过敏原环境或其他因素(包括冷空气)影响下诱发哮喘急性发作。哮喘患者一旦急性发作,有的只需几秒就可以出现呼吸窘迫,甚至昏迷、猝死。控制类药物起效相对慢,而速效缓解类药物起效快,非常适合用于急救,例如沙丁胺醇气雾剂可以在3~5分钟内起效,并迅速舒张痉挛收缩的支气管以缓解症状。所以,提醒哮喘患者平日生活中随身携带缓解类药物,以备不时之需。 2、避免剧烈运动。 虽然锻炼能促进食欲和新陈代谢,还能改善呼吸功能,从而提高机体对温度和外界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同时加速身体的恢复,如可适当散步、慢跑、做操或打太极拳,提高抗寒能力。但不适当的户外运动(如剧烈运动),会导致过度换气,气道内热量大量散失导致运动后哮喘发作。哮喘急性发作时,要保持镇静、避免精神紧张,尽量减少活动,以减轻呼吸系统负担,如症状较重,应及时至医院诊治或拨打急救电话。 3、不要暴饮暴食。 冬季因天气寒冷,很多人热衷于各种火锅和食补。殊不知,哮喘患者应以清淡、易消化为宜,过度暴饮暴食可能导致胃酸食道反流,通过神经反射等机制诱发支气管收缩痉挛,引起哮喘发作。 4、切忌着凉。 冬天要注意保暖,天气冷而外出时要系围巾、戴帽子、口罩,尤其是尽量减少夜间外出活动,因为哮喘在夜间更容易发作。 5、室内要适当通风。 因冬季天气冷,很多人大多数的时间可能在室内度过(包括待在家中或办公室),有的甚至是关窗闭户,开着空调,一宅就是一整天,污浊的室内空气就成为流感繁殖和传播的温床。如果此时遭遇到流感病毒的袭击,不仅导致呼吸系统感染,更可诱发哮喘的发作。 如果空气质量较差,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悬浮颗粒剧增,对人的呼吸系统以及免疫系统影响很大。因此,冬季也要注意适当通风,要注意洗空调滤网,卧室客厅要注意吸尘,床单被套等床上用品在天气晴时要勤晒。对一些先天通风条件不好的住宅,则需考虑选择一套合适的通风装备来改善,比如排气扇、空气净化器等。另外,也要注意切忌吸烟并远离有烟的环境。 6、冬季作息时间要规律。 不要熬夜,忌劳累,以免因为抵抗力下降等情况诱发哮喘发作。 慢阻肺患者在冬季如何预防? 慢阻肺,通俗来讲就是老百姓常说的“老慢支”、“肺气肿”发展而来的一种慢性疾病,也是一种受气温影响很大的疾病,一到冬天就高发。患者的每一次急性加重,都代表着肺部情况的进一步恶化,这对患者的肺功能也是一种进行性打击。所以,慢阻肺患者的居家疗养和预防非常重要。 除了戒烟、保暖、改善居住环境外,在寒冷的冬季有什么需要特别注意的呢? 1、坚持规范用药。 慢阻肺患者往往需要坚持应用长效吸入药物治疗,在疾病好发的冬季更不能随意停药或减量,当发生肺部感染时,一定要注意卧床休息,遵照医嘱积极抗感染、解痉平喘、按时服药等治疗。 2、适当进行耐寒锻炼。 “老慢支”病人冬季最怕冷,也很易患感冒,每次呼吸系统感染后症状加重,肺功能亦受影响,进行耐寒锻炼可以提高患者抵抗力,可减少罹患感冒,呼吸系统感染。但同时需要注意,耐寒锻炼不能盲目进行,不是每个慢阻肺患者都适合做,怎么样的病人能做,如何做,具体情况要向专业医生咨询。 3、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 根据病人体力,可积极参加一些适当的体育活动。例如慢跑,作为一种最完整的全身性协调运动,能增加肺活量和耐力,慢跑时维持呼吸均匀,可使足够的氧气进入体内。太极拳、中老年健身操、步行等均能增进身体健康,凡多年坚持锻炼的患者,比多休息少动者更能保持健康。当然了,也要注意避免进行力所不能及的劳动,以减轻心肺负担。 4、简易肺康复锻炼。 有一些肺康复锻炼非常简单易行,且非常经济。比如以下常用的两种方法: 缩唇呼吸 它可以控制大多数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因此被列入大多数肺康复方案中。具体做法:闭口经鼻吸气,然后通过缩唇,像吹口哨一样经口缓慢呼气4~6秒,呼气时缩唇程度可自行调整,切勿过大或过小。 腹式呼吸 此方法可减少胸腔的移动、增强腹部运动、改善通气分布并减少呼吸耗能。腹式呼吸采用卧、坐、立位练习,以“吸鼓呼缩”的方式,一手放于胸前,一手放于腹部,腹部尽量回缩,吸气时则对抗手的压力将腹部鼓起,呼气时间要比吸气时间长1~2倍。 5、家庭氧疗和无创呼吸机辅助治疗。 对于慢阻肺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即使是稳定期也应提高疾病意识,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根据病情购买制氧机、无创呼吸机进行家庭氧疗、无创通气是非常好的选择。 适当氧疗可以改善机体缺氧,减缓肺心病等并发症的发生或进展。无创呼吸机治疗可使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呼吸功能、气体交换、血气指标得到改善。夜间行家庭无创通气还可以改善夜间低通气病情、改善睡眠质量,最终改善白天气体交换有效率和生活质量、减少急性加重的频率,这不仅可以帮助患者少遭罪,还可以减少医疗花费等。 得了病并不可怕,用心提早了解一些实用常识,科学的认知以及合理的治疗能够让人从容面对疾病,继续享受美好人生。祝大家平安健康地度过这个寒冷的冬天。
  • 20
    2018/11
    不可忽视,慢阻肺的十三个并发症!
      慢阻肺常伴随多种合并症的发生,早期诊断及预防对提高慢阻肺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尤为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 简称慢阻肺,属于常见病、多发病,是全世界范围内第四大致病病因。在中国40岁以上人群中,慢阻肺发病率高达8.2%。   慢阻肺并非单一的疾病,它不仅损伤肺组织,同时还会损伤包括心脏,骨骼,免疫系统,消化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在内的肺外器官和组织。   然而,慢阻肺又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慢性气道疾病,由于其常与多种疾病合并出现的特点,应该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   那么,慢阻肺通常会合并哪些相关疾病呢?   1  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疾病(CVD)是慢阻肺常见的合并症。二者共有某些危险因素(吸烟、高龄、环境污染和不良生活方式等),经常相伴而行,临床表现相似。研究表明,慢阻肺患者罹患主要CVD(高血压、缺血性心脏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外周血管疾病)的风险较正常人增加5倍。   慢阻肺也是心力衰竭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有研究结果显示,合并慢阻肺的心力衰竭患者活动耐量更差,CVD病死率及心力衰竭的住院风险更高。即使在稳定期,心功能不全也可能改变肺功能结果,甚至慢阻肺可能限制心脏成像。肺部B超的彗星尾征联合NT-prnBNP检测,可提高心力衰竭的诊断率。                      2  抑郁症   慢阻肺患者经常出现焦虑、失望、抑郁等不良情绪,而抑郁症和慢阻肺有时又并存出现,常常导致我们错误的将抑郁症状归为慢阻肺患者的正常反应。因此抑郁症在慢阻肺患者中常被忽视,导致治疗不足。慢阻肺患者抑郁症发病率较高,而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BMI、慢阻肺分级及FEV1%pred等均为抑郁症的影响因素。有研究表明,慢阻肺分级越差,发生抑郁症可能性越大。   吸烟的慢阻肺患者与没有慢性疾病的吸烟者相比,前者发生抑郁症的概率更高,表明吸烟可能增加慢阻肺合并抑郁症的风险。一些治疗慢阻肺的常见抗生素类和激素类药物也可加重抑郁症,在治疗慢阻肺过程中,应该注意患者情绪变化,降低抑郁症并发的危险。   3  骨质疏松症                 慢阻肺患者常常合并骨质疏松症,当合并椎体骨折时,对肺功能、身体活动、生活质量和生存等就会产生消极影响,并有增加看护的需求。对于晚期骨质疏松患者,咳嗽可导致肋骨骨折,进一步阻碍痰液清除,并增加慢阻肺急性加重风险。髋部骨折与死亡率相关,使慢阻肺患者死亡风险进一步增加。经常口服糖皮质激素、运动不足、吸烟和高龄(>60岁)是慢阻肺患者合并骨质疏松症的其他风险因素,这些临床相关性因素可能有助于识别需要评估骨矿物质密度的患者。   4  肺癌   原发性肺癌(简称肺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是我国癌症死亡的首要原因。慢阻肺患者的肺癌发病率较非慢阻肺患者高,两种疾病有共同的发病机制。慢阻肺合并肺癌患者中两种疾病的治疗无需改变,但因为长期的慢阻肺病史导致患者肺功能很差,丧失了行手术治疗的机会。很多肺癌患者在发现时已经是晚期,对于慢阻肺患者而言,定期进行低剂量CT肺癌筛查有利于肺癌早期发现,可提高治愈治愈率。   5  感染   慢阻肺是一种全身慢性炎症性疾病,慢阻肺患者免疫力低下,容易并发多种感染,包括病毒、细菌、真菌等。感染作为慢阻肺急性加重最主要的诱因,其诊断和治疗需临床医生关注。   国内研究发现,慢阻肺患者最常见的感染因素为革兰阴性菌,其中较为常见的是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真菌感染也是常见感染,主要和患者大剂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反复使用广谱抗生素所引起菌群失调以及机械通气等因素有关,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治疗周期长。因此对于慢阻肺合并感染患者,应早期识别,诊断并进行必要的病原学及药敏检查,针对性应用抗感染治疗,提高疗效,减少死亡率。                                6  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                    慢阻肺可累及全身器官,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是其重要的合并症。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使慢阻肺病情复杂,急性加重及住院次数增多,死亡率增加。糖尿病患者在急性应激时,容易促使代谢紊乱,病情迅速恶化,此时,不论哪一类型的糖尿病,也不论应用哪一类药物,均应按实际需要使用胰岛素治疗以度过急性期,待急性期并发症缓解后再调整糖尿病治疗方案。   代谢综合征是一组以肥胖、高血糖、血脂异常以及高血压集结发病的临床综合征,这些因素直接促进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发展,也增加了2型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7  胃食管反流                 胃食管反流 (gastroesophageal reflux disease, GERD) 指胃十二指肠内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的不适症状和/或组织学改变,包括反流性食管炎 (non-erosive reflux disease,NERD) 和Barrett食管。GERD是一个较为常见的上消化道疾病,在欧美国家反酸、烧心的发生率高达20-45%,亚洲人群为6%。   GERD的临床表现可分为食管内症状和食管外症状,其食管外症状可表现为咳嗽及咽喉症状,被认为与呼吸系统疾病有关。慢阻肺与GERD均为患病率较高的疾病,许多学者发现并报道了二者的相关性,发现GERD可导致慢阻肺急性加重。                     8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扩张是慢阻肺重要的合并症之一。研究表明,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中,合并支气管扩张的发生率平均为54.5%。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影像学中,支气管扩张多为轻度,重度支气管扩张者少见;且多为柱状扩张,囊状扩张少见。   合并支气管扩张的慢阻肺患者与无支气管扩张表现的患者相比,每日咳痰量增加,急性加重更加频繁,肺功能提示气道阻塞程度更严重,且炎症水平更高,潜在病原菌定植率更高,病原学检查易分离出铜绿假单胞菌。慢阻肺合并支气管扩张患者病死率高,急性加重病程延长,诊断和治疗复杂,因此,应早期诊断治疗。                     9  哮喘-慢阻肺重叠   哮喘-慢阻肺重叠 (asthma-chronic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verlap, ACO) 同时具有哮喘和慢阻肺特征。与单纯的支气管哮喘和慢阻肺相比,ACO患者呼吸系统症状更多,肺功能能下降更快,急性发作频率更高,医疗费用更高,常引起的并发症更多,患者生活质量更差。有研究发现,约20%的气道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存在ACO,而在70岁以上的气道阻塞性疾病患者中,ACO发生率高达50%,应高度重视。                          10  认知障碍             慢阻肺患者由于大量吸烟和易合并低氧血症,出现认知功能损害的概率很大。有研究报道,慢阻肺患者认知障碍的发病率约10.4%。2016版GOLD指南指出,认知功能损害是慢阻肺的特征之一。慢阻肺患者出现轻度认知损伤的概率高于正常人。认知功能损害可导致患者思维推理能力及记忆能力受损,也影响患者原发病的治疗。因此对慢阻肺合并认知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发现及干预,可减轻认知功能的恶化,延缓或阻止其进展为痴呆,从而减轻医疗和护理负担,改善生活质量。                   11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慢阻肺和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SAS) 二者共存,即为重叠综合征。重叠综合征对患者的损害远远大于单纯慢阻肺或SAS。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重叠综合征患者病死率、住院率高于单纯慢阻肺或SAS患者。重叠综合征患者由于存在反复呼吸暂停,因此可在慢阻肺病变的基础上进一步加重夜间低氧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和肺源性心脏病等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增高,慢阻肺急性加重的频率及死亡率也更高。   12  肺栓塞   肺栓塞是慢阻肺合并症之一,是来自全身静脉系统或右心的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或呼吸功能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肺栓塞的栓子种类,包括血栓、脂肪、羊水、空气、瘤栓和感染性栓子。其中99%是血栓性质的,也称为肺血栓栓塞症。      13  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功能不全 肺动脉高压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H) 是一种由多种已知或未知原因引起的肺动脉内压力异常升高的疾病或病理生理综合征。血流动力学的诊断标准为:在海平面、静息状态下,右心导管测量平均肺动脉压 (mean lulmonary artery pressure, mPAP) ≥25mmHg。右心功能不全是指任何原因引起的右心室收缩和/或舒张功能障碍,不足以提供机体所需要的心输出量时所出现的临床综合征,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上一页 12...101112131415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