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4
    2025/10
    警惕“小小”的咳嗽,偷走你的自由呼吸 ——支气管炎并不简单,气管镜让诊断与治疗更精准
    开篇导语 咳嗽,是最常见的呼吸症状之一。但您知道吗?反复不愈的“咳嗽”,有时意味着支气管已经“堵”住了。在呼吸科的日常工作中,我见过太多因为轻视“支气管炎”而延误治疗的患者。支气管炎并不是“小毛病”,尤其是长期咳嗽、咳痰、呼吸不畅时,更应引起重视。 一、支气管炎——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 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炎症,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者多在感冒后出现咳嗽、咳痰,通常1-3周可自愈;慢性者则反复发作、迁延不愈,严重时会演变为慢阻肺病(COPD)、支气管扩张等。 在门诊,我们经常听到患者说:“医生,我咳了几个月了,吃了很多药都没用,晚上咳得睡不着,同事都嫌弃我……”。这个看似“普通”的咳嗽,实际上可能是气道长期炎症或堵塞的信号。 二、真实案例:三个月的咳嗽,竟是支气管堵塞 李先生(化名),50岁,咳嗽咳痰3个月,总觉得“有痰咳不出来”,渐渐呼吸也变得沉重。肺部CT报告提示“散在感染”,看似不严重,但作为呼吸专科医生,我们发现他的左肺下叶支气管已完全闭塞。 经充分沟通后,李先生接受了气管镜检查。镜下发现——双肺各叶段均可见大量脓性分泌物,我们立即进行了镜下吸痰与灌洗治疗,并留取气道分泌物送检,明确病原。 第二天,李先生呼吸顺畅许多;第三天,咳嗽明显减轻。“感觉舒服多了,呼吸畅快多了。”——这是他做完气管镜时最真切的感受。 图1 李先生肺部CT表现(支气管闭塞、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痰栓) 图2 李先生气管镜检查结果(大量脓性分泌物) 三、支气管炎可轻可重,切莫掉以轻心 支气管炎虽然常见,但严重时往往被忽视。许多患者难以理解医生建议住院或行气管镜检查的原因。其实,支气管炎可轻可重:轻者仅表现为肺纹理增多或小结节影;重者可见支气管壁增厚、管腔缩小,甚至完全闭塞(见图3)。这些改变在影像学上容易被漏诊,但对呼吸功能影响显著,值得重视。 图3 不同严重程度的支气管炎影像学改变 四、气管镜:医生的“眼睛”,患者的“清道夫” 气管镜是一种细小、柔软的内镜设备,可通过口或鼻进入气道,直视支气管的内部情况。它既能“看得清”,又能“做得了”: • 明确病因:观察气道炎症、堵塞、分泌物性质; • 治疗作用:镜下可直接吸除浓痰、灌洗气道,改善通气; • 精准取样:留取分泌物,明确病原,指导后续用药。 现代电子支气管镜检查过程微创、安全、耐受性好,大多数患者仅需局麻或轻镇静即可完成,术后很快恢复。 简而言之:气管镜既是医生“看清问题的眼睛”,也是帮患者“清理呼吸道的工具”。 结语 支气管炎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它、拖延它。当咳嗽久治不愈、痰多不清、呼吸不畅时,请及时到呼吸专科就诊。必要时的一次气管镜检查,也许就是您找回“自由呼吸”的关键一步。 守护气道健康,让每一次呼吸都更轻松。
  • 24
    2025/09
    秋冬守护呼吸健康:应对流感高发季,远离肺部感染
    随着秋冬季来临,气温骤降,空气干燥,我们进入了流感高发季节。流感病毒不仅本身令人不适,更可能削弱呼吸道防御能力,增加继发肺部感染的风险。了解如何在这个特殊时期保护呼吸道健康,至关重要。 认识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肺炎)是由细菌、病毒、真菌等病原体引起的肺部炎症。在流感季节,流感病毒导致的呼吸道损伤常常为细菌性肺炎创造条件,形成"先后感染"的局面。常见症状包括发热、咳嗽、咳痰,严重时可能出现呼吸困难和胸痛。 冬季防感染:特别防护指南 1.接种流感疫苗 每年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显著降低流感及其并发症的风险。建议在流感季节前完成接种。 2.区分流感和普通感冒 流感的症状通常更严重,包括高热(39-40℃)、明显肌肉酸痛和乏力,而普通感冒以上呼吸道症状为主。如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及时就医。 3.加强个人卫生防护 勤洗手,使用肥皂和流动水或含酒精的洗手液,避免用手触摸口、鼻、眼,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肘部遮挡,在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医用口罩。同时保持室内环境健康定期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15-20分钟,保持适宜的室内湿度(50%-60%)。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公共场所。 感染后的康复管理 充分休息,保存体力 感染期间务必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免疫系统对抗病原体。 合理饮食增强免疫力 多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优质蛋白:鱼、蛋、奶、豆制品 新鲜果蔬:补充多种维生素 充足饮水:每天1.5-2升,帮助稀释痰液 规范用药与及时就医 遵医嘱服药,完成全程治疗 不自行使用抗生素(对病毒无效) 如出现高热不退、呼吸困难、胸痛等症状,立即就医 康复期注意事项 症状缓解后仍需注意休息,避免过早恢复剧烈活动 定期复查,确保完全康复 继续做好防护,防止再次感染 秋冬季健康寄语:寒冷季节更需关爱呼吸健康。通过科学防护、及时接种疫苗和良好生活习惯,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流感和肺部感染的风险。如出现呼吸道症状,请及时就医,早诊断、早治疗是康复的关键。
  • 24
    2025/09
    居家雾化指南:科学吸入,顺畅呼吸
    雾化吸入疗法是一种将药物直接送达呼吸道和肺部的给药方式,已成为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年来,随着呼吸道疾病发病率的上升,家庭雾化治疗也越来越普遍。然而,很多人虽然经常使用,却对其了解有限。不规范的操作不仅影响疗效,还可能带来健康风险。本文将带您全面了解雾化吸入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通过专用装置将药物转化为微小气溶胶颗粒,通过吸入方式使药物直接沉积在气道和肺部,从而起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作用。 为什么选择雾化治疗? 与传统口服或注射给药相比,雾化吸入具有独特优势:药物直接到达病灶,避免被胃肠道破坏和肝脏代谢,局部药物浓度高,全身性副作用少,起效更为迅速。 哪些情况适合雾化治疗? 雾化吸入在哮喘、慢阻肺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治疗中效果显著,同时也广泛应用于外科手术前后的呼吸道管理。 如何正确进行雾化治疗? 治疗前准备: 1.正确组装雾化设备各部件(管路、喷雾器及面罩/口含器); 2.治疗前1小时内避免进食,清洁口腔内的分泌物和食物残渣; 3.面部不要涂抹油性面霜,防止药物吸附; 药物应现配现用,注意无菌操作,优先选择单剂量包装; 治疗过程中: 1.保持药杯竖直,避免倾斜晃动; 2.面罩应与面部紧密贴合(距离不超过1cm),防止药物入眼; 3.选择合适体位:坐位、半卧位或侧卧位,婴幼儿可采取抱立姿势; 4.采用缓慢深呼吸方式,单次治疗时间不宜超过20分钟; 5.如出现频繁咳嗽、气促、心悸等不适,应立即停止并联系医生; 治疗后注意事项: 1.先移开面罩/口含器再关闭设备; 2.丢弃剩余药液,有痰应及时咳出; 3.立即洗脸,清除面部残留药物; 4.使用激素类药物后必须漱口,不能漱口者应清洁口腔; 5.每次使用后彻底清洗装置,干燥保存,专人专用; 正确掌握雾化吸入的知识和技巧,才能确保治疗安全有效。
  • 24
    2025/09
    支气管镜检查:深入呼吸道的“侦探”,安全舒适探秘
    随着秋冬季来临,流感及其他呼吸道感染高发,一些重症肺部感染病例需要更精确的诊断和治疗。支气管镜作为呼吸科重要的诊疗工具,正在以更加安全、舒适的方式为患者提供服务。 支气管镜:呼吸道疾病的"侦查高手" 精准定位感染病原体 对于重症肺炎、呼吸机相关肺炎及免疫缺陷患者合并肺部感染的情况,传统痰培养阳性率低,特异性差,往往难以指导精准抗感染治疗。而通过支气管镜无菌操作获取的分泌物、保护性毛刷刷检物及肺泡灌洗液,能够显著提高病原体检出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为临床用药提供可靠依据。 有效管理气道,治疗肺不张 对于高龄、体弱、有多种合并症(尤其是脑卒中)及慢阻肺患者,肺部感染后常因排痰无力导致痰液阻塞气道,引起肺不张甚至呼吸衰竭。支气管镜可以深入下呼吸道,吸出痰液和痰栓,配合局部灌洗治疗,帮助肺复张。 咯血诊断与治疗 咯血是呼吸系统急症,支气管镜能够准确确定出血部位和原因,特别是在胸部影像检查阴性时更具价值。对于大咯血患者,可在监护下通过支气管镜引导气管插管,保护健侧肺通气,挽救生命。 取出气道异物 误吸异物后,支气管镜可以明确异物性质、位置,直接吸出或钳出异物,减少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的发生。 诊断气道结构异常 支气管镜能够直接观察气道,诊断气管食管瘘、气道狭窄和气管内新生物等病变,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检查前准备:充分准备,安心检查 签署知情同意书:了解检查过程和可能的风险 空腹要求:检查前禁食8小时、禁饮4小时,防止误吸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患者需控制好指标 调整用药:长期服用抗凝药者需提前5-7天停药 物品准备:取下假牙,自带纸巾一包,并由家属陪同 安全与舒适:现代支气管镜检查的新体验 检查时间:常规检查仅需20-30分钟,气管镜在气道内操作时间只有几分钟 局麻检查时会使用利多卡因雾化吸入和小剂量麻醉药物,减轻不适 无痛支气管镜:在全麻下进行,感觉像"睡一觉检查就结束了" 麻醉医生全程监护,操作医生更仔细检查,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可能的风险与并发症 虽然支气管镜检查总体安全,但仍需了解可能的风险: 局部出血(最常见,通常可自行停止) 感染(发生率较低) 气胸(罕见,多见于周边组织操作) 麻醉相关反应 检查后注意事项 饮食安排:检查后2小时先试饮水,无呛咳后再进食低温、清淡软食 常见反应:可能出现声音嘶哑、咳嗽、咽喉痛、少量咯血,多会自行缓解 及时就医:如出现发热、大量咯血,请立即告知医护人员 秋冬季特别提示 秋冬季呼吸道感染高发,若出现以下情况,可能需要考虑支气管镜检查: 1.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的肺部感染; 2.疑似气道异物吸入; 3.不明原因的咯血或咳嗽; 4.怀疑气道结构异常; 温馨提示: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成熟、安全的呼吸系统疾病诊疗技术。现代无痛技术的应用已大大提升了检查的舒适度。如果您或家人需要接受此项检查,请不必过度担忧,积极配合医生完成术前准备和术后护理,共同守护呼吸道健康。
  • 24
    2025/09
    “心慌手抖”,不只是低血糖在作祟,居家雾化要注意
    近日天气渐冷,干燥、昼夜温差大再加上各种病毒侵扰,很多人都出现“咳咳咳”的症状,为避免交叉感染和来回路途的奔波,越来越多的老年人选择在家中进行雾化治疗。家住青山区的一位七旬患者张爹爹自行居家雾化治疗后,出现手抖等症状,造成家人恐慌,于是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张爹爹说刚开始雾化效果很好,2天后咳喘明显好多了。一连雾化7天后,平喘的效果不仅变差了,还伴有心慌、手抖的情况,连拿杯水都困难。李琪副主任经过仔细询问病史及检查后,立即为张爹爹调整了雾化药物治疗。 居家雾化治疗过程中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做?首先观察,如果患者手抖、心慌等症状轻微,且没有其他特别不适,可以先观察,通常休息后会自行缓解。其次是与医生沟通,了解使用的药物及可能发生的副作用以及必要的解决办法等。 再安抚,对于因紧张、恐惧等导致的手抖等症状,家属应给予及时的安抚,缓解其焦虑情绪。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强调,如果患者手抖、心慌等症状持续不缓解,或者伴有其他不良反应症状较严重,应及时就医,排除其他疾病。 最后李琪副主任指出,居家雾化治疗因其便捷、有效,越来越受到患者的青睐,但并非所有情况都合适,不可盲目用药。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年龄较小或配合度差,建议到医院进行雾化治疗。
  • 24
    2025/09
    体检发现肺部小结节,是不是就是肺癌?
    “郭主任,我的体检报告上写着“肺部结节”,这是不是就意味着我得了肺癌?”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门诊,这样的焦虑提问几乎每天都会听到。随着健康体检普及和胸部高分辨CT检查广泛应用,肺结节检出情况日益增多。一听到“结节”二字,大家往往会感到非常担心,甚至联想到“癌”。那么到底什么是肺部结节?它和肺癌有什么关系?应该如何科学应对?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来为大家一一详细解答。 小结节≠癌症,多数人误会了这个检查。体检报告上突然出现“肺部小结节”几个字,不少人立刻慌了——是不是肺癌?第一反应就想抽血查肿瘤标志物。但其实这个常规操作背后藏着不少认知误区,有研究数据显示,体检发现的5mm以下肺结节,95%都是良性病变,盲目抽血反而容易引发过度焦虑。 肿瘤标志物为何不能“一锤定音”?血液里的CEA、CYFRA21-1等指标确实和肺癌相关,但肺部出现炎症、结核或真菌感染时,这些指标也会异常升高。比如32%的肺炎患者会出现肿瘤标志物短暂升高,而早期肺腺癌患者中,近40%的标志物水平仍在正常范围,并不能精准指向癌症。 小结节性质判断需要“组合拳”。发现肺小结节后,医生会从三个关键维度综合评估,如影像特征:CT上看结节是磨玻璃样、实性还是混合密度,边缘光不光滑、有没有毛刺;临床背景:有没有长期吸烟、肺癌家族史,或是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的职业暴露史;动态变化:3-6个月后复查,观察结节大小、密度有没有变化。 但要记住:最终诊断必须靠病理检查——这才是“金标准”。 发现小结节的正确应对:先冷静:80%的小结节是以前感染留下的“疤痕”或良性增生,不用立刻恐慌;找专科医生:呼吸科或胸外科医生会根据结节特征,制定个性化随访方案;精准复查:优先选低剂量螺旋CT做定量分析,普通X光容易漏诊小病灶;改善环境:减少PM2.5暴露,北方家庭注意检测室内氡气(一种隐形污染物);吃对营养:适当多吃含β-胡萝卜素的蔬果(比如胡萝卜、南瓜、橙子),辅助肺部修复。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特别强调的是,任何检查结果都得让专科医生解读。数据显示,规范随访的肺结节患者中,仅2.7%最终确诊恶性肿瘤。与其焦虑地反复抽血,不如建立科学的健康档案,定期做影像学复查——这才是管理风险的有效方式。现代医学的精准,正在于用最小成本换最大健康收益,别让“过度检查”伤了心态,科学对待、定期监测,才是应对肺结节的正确方式。
  • 30
    2025/06
    梦中杀手?别让鼾声悄悄偷走你的健康!
    震耳欲聋的呼噜声,常被误认为是深度睡眠的象征,似乎鼾声越大睡得越香。然而,真相却恰恰相反:打鼾≠睡得好,它可能是身体发出的危险警报!全球每年,竟有超过10万人间接死于打鼾相关疾病,这个潜藏在你枕边的“梦中杀手”,值得所有人警惕。 鼾声因何而起? 当我们进入睡眠,咽喉等呼吸道肌肉组织会自然放松,导致通道变窄。气流通过受阻时,松弛的组织发生振动,便产生了我们熟悉的鼾声。鼾声越响,反而说明气流通过越艰难,呼吸越费力,甚至可能发展为呼吸暂停——一种更为凶险的状态。 危险的鼾声:从鼾症到“呼吸暂停” 打鼾分为两种: 单纯鼾症: 虽扰人清梦,但无呼吸暂停。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 在打鼾过程中反复出现呼吸暂停!比起震耳的鼾声,这突然的“安静”才是真正的致命时刻。 呼吸暂停意味着身体在睡眠中反复陷入缺氧状态。 长期缺氧,全身遭殃! OSA的危害远超你的想象: 日间折磨: 嗜睡如影随形,注意力涣散、记忆力衰退,情绪易怒焦躁,神经衰弱缠身。 慢性杀手: 高血压、冠心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血栓形成、脑卒中风险倍增。 终极威胁: 夜间猝死的阴影悄然逼近。 警惕!这些是危险鼾声的信号(自查或家人观察): 鼾声忽高忽低,中间突然中断(暂停),随后伴随一声怪异的喘息或憋醒。 夜间反复被憋醒,常被迫张口呼吸。 清晨口干舌燥,头痛头晕挥之不去。 白天无法抗拒的嗜睡,记忆力明显减退。 如何揪出“睡眠呼吸暂停”? 诊断的金标准是多导睡眠监测(PSG)。这项无创检查需在医院睡眠监测室住一晚,全面记录睡眠结构、呼吸、血氧、心电等关键数据,由专业医生解读。若担心医院环境不适,便携式睡眠监测设备可带回家中进行,同样有效。 如何治疗“睡眠呼吸暂停”? 治疗需个性化,核心是解除气道阻塞: 基础改善: 超重者减重,尽量侧卧睡眠,戒烟限酒。 核心武器: 无创气道正压通气(CPAP等)——睡眠时佩戴面罩,持续输送气流撑开气道,效果显著。 口腔矫治器: 适用于轻度患者或无法耐受呼吸机者,帮助下颌前移扩大气道。 外科手术: 针对明确解剖结构异常(如鼻息肉、严重扁桃体肥大),可考虑手术干预。 儿童患者: 必须积极治疗!腺样体或扁桃体肥大常是主因,药物或手术切除至关重要,避免影响智力与生长发育。 鼾声震天不是睡得香甜,而是身体在窒息边缘的挣扎。当呼吸在深夜里反复暂停,每一次缺氧都在悄然侵蚀着你的心脑健康。留意那些危险的信号——鼾声中断、夜间憋醒、晨起头痛、白日困倦——它们并非无关紧要的小毛病。及时识别,科学诊断,积极干预,别让这无形的“梦中杀手”偷走你宝贵的健康与安宁的睡眠。
  • 30
    2025/06
    支气管扩张健康指导
    支气管扩张介绍 支气管扩张症是由于支气管及其周围肺组织慢性化脓性炎症和纤维化,使支气管壁的肌肉和弹性组织破坏,导致支气管变形及持久扩张。典型的症状有慢性咳嗽、咳大量脓痰和反复咯血。主要致病因素为支气管感染、阻塞和牵拉,部分有先天遗传因素。患者多有麻疹、百日咳或支气管肺炎等病史。 存在支气管扩张的患者一般要注意预防感染、适度运动、排痰护理、控制情绪、定期复查等事项,如果支气管扩张的症状长时间未能消退,需及时前往医院呼吸内科就诊,查明原因后,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 支气管哮喘健康指导 1、预防感染:支气管扩张患者的气道防御功能下降,容易发生感染,应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空气不流通的场所,如商场、车站等。 2、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适量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运动时间可从每天20分钟开始,逐渐增加至30-60分钟,每周运动3-5次,以增强体质,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 3、排痰护理:患者需要学会有效咳嗽和排痰方法,如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如果痰液黏稠难以咳出,可通过雾化吸入的方式稀释痰液。 4、控制情绪:建议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可通过听音乐、冥想,或与朋友交流等方式缓解压力。 5、定期复查:按照医生的建议每3-6个月进行胸部CT、肺功能等检查,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根据天气变化及时增减衣物,尤其是在季节交替时,寒冷天气外出时佩戴口罩、围巾,防止冷空气直接刺激呼吸道,以防加重不适症状或是诱发疾病发生。
  • 30
    2025/06
    长期待在空调房里,当心患上“假”空调病
    救命! 躺在空调房里也太舒服了吧,工作何学习都惬意,不禁感叹“大热天的命是空调给的”。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不少市民开始使用空调,但您知道吗?长时间使用空调“续命”,身体也会出现不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空调病”。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介绍道,“空调病”又称空调综合征,是长期处于空调环境中,机体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下降,可能出现全身乏力、不适感和精神疲劳等症状。老人、儿童和女性是“空调病”的高发人群。老人和儿童免疫系统较为脆弱,他们的身体对空调造成的温度变化适应能力较差,容易出现类似感冒发热的症状。 “空调病”表现为怕冷、浑身无力、发热、头晕、头痛等,一部分患者会有皮肤过敏的症状。当累及呼吸道时,会有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类似感冒症状的表现。还有一些患者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比如出现厌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一些患者会由于肌肉关节受凉,导致腰背关节疼痛、肌肉酸痛、四肢无力。个别患者由于面部直接被空调冷风直吹,导致面神经炎。 如果长期处在空调环境中,出现了嗜睡、易疲劳、头痛、关节疼痛或麻木、流鼻涕、腹泻、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就是患上了所谓的“空调病”。“空调病”的症状因人而异,一般容易侵袭人体呼吸道、关节肌肉、皮肤、神经系统。如果空调设备清洁不当,细菌、霉菌等微生物滋生,通过空气传播,可能引发呼吸道疾病,如咳嗽、鼻塞、流鼻涕等。 值得提醒的是,空调房内因空气不流通,密闭的空间易引起细菌滋生,一旦没有控制好温度的调节,受到冷气的影响,人很容易出现咳嗽、流涕等上呼吸道疾病。此外,空调房一般为密闭空间,细菌通过呼吸到进入人的肺部,还有可能感染上肺炎。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特别提醒,若遭遇“空调病”,大部分人可通过脱离空调环境自行缓解、恢复正常。若是长期不健康使用空调导致其他疾病,则应尽早就医寻求治疗。如果属于以上一种或多种人群,不要长时间使用空调,房间经常通风,注意保暖,并注意自己的身体情况,如果出现不舒服要及时去正规医院就诊。 总之,空调虽然好用,但也要注意使用方法,避免空调病哦,祝大家都能安然度夏。
  • 30
    2025/06
    请注意!看清感冒药盒上这几个字非常重要,一定要留心
    近日气温变化大,许多市民都纷纷“中招”,很多人都会自己买些感冒药物吃。但是您在买药时“咬文嚼字”了吗? 大多数感冒药虽为非处方药,很容易在药店买到,可以自行服用,但是其中的一些成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吃的,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提醒您,记住下面这几个字,让您略懂感冒药,不买错药,避开危险,还是可以的。 在众多感冒药中,有些药品的外包装上可能印有特定字样,需要特别留意: “麻”字样在感冒药中的出现,往往意味着药品中含有盐酸伪麻黄碱成分。这种化学药品能够有效减轻鼻腔充血,从而缓解鼻塞、流涕、喷嚏等感冒症状,因此在感冒药中广受应用。然而,盐酸伪麻黄碱同时也具有潜在的危害性,它会引起血管的收缩,导致血压、血糖、眼压增高,因此高血压、糖尿病和眼压高的患者应慎用。此外,它还会影响神经系统,加重前列腺肥大患者排尿困难和甲亢患者头痛、失眠等。孕妇和运动员也应慎用此成分。 名字里带有“扑”、“敏”、“苯”的感冒药服用后可能会引起嗜睡、困倦等症状,所以服药期间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服药期间最好保证休息。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主任说,消化性溃疡所致幽门狭窄、哮喘发作、高血压危象的市民也要慎用。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介绍说,对乙酰氨基酚是感冒药中用于缓解疼痛和退热的重要成分,它对胃黏膜有刺激作用,虽然短期用伤害较小,但消化道溃疡患者服用期间应注意观察,发现异常应及时停药。 右美沙芬是临床常用的中枢性镇咳药物,含此成分的感冒药通用名多含有“美”字。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提醒说,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患者应慎用这类感冒药,因为其中枢镇咳作用可能影响痰液排出,堵塞呼吸道,严重时可引起窒息。此外,孕妇及痰多患者也要慎用右美沙芬类药物,妊娠3个月内妇女及有精神病史者则需禁用。虽然美沙芬片是一种非处方药,但是服用前一定要咨询医生和临床药师。 同时,这些药最好不要同时吃,此类药物在服药期间还应避免饮用含酒精饮料,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该药。 “其实大家也不必过于担心,这些感冒药品中盐酸伪麻黄碱的含量相对较低,主要目的是缓解感冒带来的不适。只要遵循医嘱和说明书上的推荐用量,就不会导致成瘾或中毒。但使用含麻黄碱类药物时,仍需格外小心,确保安全用药”,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介绍。 最后,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建议市民回家整理药箱时,检查一下是否有麻黄碱类药物,当然,这些感冒药并非不可控的洪水猛兽,只要我们遵循安全须知,正确使用,必要时及时就医。
  • 30
    2025/06
    从小腿抽筋到呼吸困难,不容忽视的低钾血症
    家住青山区56岁的刘先生,因夜间小腿频繁抽筋仅当作普通肌肉痉挛处理,却未引起足够重视,谁能想到,短短一周后,他因突发呼吸困难,前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医,李琪副主任为其进行详细问诊及检查后,发现原来根本原因竟是严重的低钾血症!这不禁让我们反思:那些看似普通的"腿抽筋",到底隐藏着什么危险?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说,缺钾可能是钾摄入不足、钾排出过多等原因导致,而钾是人体内最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对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至关重要。缺钾对人体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涉及肌肉、神经、心脏以及消化系统等多个系统。 “人体内的钾离子,是维持肌肉和神经正常功能的关键电解质。钾能够维持细胞内渗透压,还可以参与酸碱平衡的调节以及神经末梢递质的形成,并且对心脏活动也有一定的影响。如果长期缺钾,容易导致心脏兴奋性增高,使患者出现心律失常,还可能会影响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出现肌无力、抽搐等症状,严重时会引起呼吸困难,所以长期缺钾是很伤害身体。”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解释道。 那么,为什么腿抽筋与低钾血症息息相关?这是因为钾离子在肌肉收缩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当血钾浓度下降时,肌肉细胞膜的电位差异常,导致肌肉过度兴奋,出现不自主收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抽筋"。特别是在睡眠中,这种症状更为明显,因为睡眠状态下交感神经活性降低,钾离子重分布更为明显。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特别提醒,“长期服用利尿剂的患者需格外警惕,因为这类药物会促进钾的排泄,持续性疲乏、手脚麻木、心悸、食欲不振等,都可能是低钾血症的早期表现,可以通过均衡饮食和适当补充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菠菜等,可以有效预防缺钾的发生。 值得注意的是科学补钾要结合个体需求和健康状况,比如有肾脏问题的人,补钾一定要遵医嘱,否则可能造成高钾血症,反而危及生命,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补钾治疗至关重要。”
  • 30
    2025/06
    精准诊断,微创先行——经皮肺穿刺技术为呼吸健康保驾护航
    家住青山区的72岁罗先生近期体检时发现左肺上叶肿块,考虑周围型肺癌,但常规支气管镜无法到达病灶位置,面对罗先生对诊断的迫切需求,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李琪副主任为其施行了CT引导下经皮肺穿刺活检术。在局部麻醉下,李琪副主任通过一根细如笔芯的穿刺针,精准获取病灶组织。术后病理确诊为肺鳞癌,经过积极治疗,目前感觉良好。“没想到一个小针眼就解决了我的大问题!”罗先生感慨道。 李琪副主任表示“在呼吸系统疾病诊疗中,精准诊断是治疗成功的关键。对于肺部结节、肿块或疑难感染性疾病,经皮肺穿刺活检技术(CT或超声引导下)以其微创、精准、高效的特点,成为现代呼吸内科的重要诊断手段。” 什么是经皮肺穿刺? 经皮肺穿刺是在影像设备(如CT或超声)实时引导下,通过细针穿刺到达肺部病灶,抽取少量组织或细胞进行病理学检查的技术。全程仅需局部麻醉,创伤小、恢复快,为患者提供更安全的诊断选择。 技术优势 精准定位影像实时导航,误差小于1毫米,尤其适用于≤2cm的小结节或深部病灶。 快速明确病因鉴别肺癌、结核、真菌感染等疾病,避免盲目治疗。 微创安全切口仅针眼大小,术后2小时即可活动,住院时间短(通常1-2天)。 适用人群广高龄、心肺功能较差等无法耐受手术的患者亦可接受。 哪些情况需要做肺穿刺? 肺部孤立性结节/肿块性质不明 疑似肺癌需病理分型(如腺癌、鳞癌) 罕见感染(如曲霉菌、隐球菌)需病原学诊断 转移性肿瘤寻找原发灶 患者常见问题解答 Q:穿刺会疼吗? A:局部麻醉下操作,多数患者仅轻微胀痛,耐受良好。 Q:气胸风险高吗? A:我院采用超细针配合术中呼吸调控,气胸发生率<5%,且多数可自行吸收。 Q:术后需要注意什么? A:静卧4小时观察,避免剧烈咳嗽,24小时内禁沐浴。 我们的技术保障 多学科协作团队:呼吸内科、影像科、病理科联合评估 智能导航系统:三维重建技术提升穿刺精度 快速病理检测:3个工作日内出具报告 早期诊断,一步到位经皮肺穿刺为肺部疾病患者打开了精准医疗的窗口,避免诊断延误,助力个体化治疗方案的制定。
上一页 123456...1516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