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9
    2024/08
    6分钟步行试验:评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运动耐力的有效工具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ObstructivePulmonaryDisease,简称COPD)是一种以气流受限为特征的肺部慢性炎症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对于疾病的管理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6分钟步行试验(6-MinuteWalk Test, 简称6MWT)是让患者采用徒步运动方式,测量患者在6分钟内以能承受的最快速度行走的距离,在此期间,医务人员会密切观察受测者的身体状况,包括呼吸频率、心率、疲劳程度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医生可以对受测者的心肺功能进行评估。6分钟步行试验作为一种简单、易行、有效的评估工具,已经在临床广泛应用。 一、6分钟步行试验的起源和发展 6分钟步行试验最早由美国肺脏疾病学者JosephE.arehart于1982年提出,用于评估慢性肺疾病患者的运动耐力。试验要求患者在平直的走廊上尽可能快地行走,记录6分钟内所走的距离。试验结果以距离(米)为单位,正常人的参考值为400-500米。随着研究的深入,6分钟步行试验逐渐成为评估COPD患者运动耐力、预测疾病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手段。 二、6分钟步行试验的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6分钟步行试验可综合评估慢性疾病患者运动能力,主要适用于以下疾病:慢性肺部疾病,包括慢性阻塞性肺病、支气管哮喘、肺间质纤维化等;心血管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心肌病、肺动脉高压、心力衰竭等。 禁忌症:近3个月内出现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肌梗死; 相对禁忌症:静息状态下心率>100次/分,收缩压>180mmHg,舒张压>100mmHg。 三、6分钟步行试验的实施方法 1.试验前准备:确保试验环境安全、宽敞、无障碍,患者穿着舒适的衣物和鞋子。避免试验2小时以前内进食;试验前不应进行热身活动,最少需休息15分钟;可以使用日常行走工具。 2.试验过程:患者从起点开始,尽可能快地行走,记录6分钟内所走的距离。试验过程中,患者可以休息,但休息时间不计入6分钟内。 3.结果判定:根据患者6分钟内行走的距离,判断其运动耐力水平。正常参考值为400-500米,<400米为轻度受限,<300米为中度受限,<200米为重度受限,<100米为极重度受限。 4.注意事项:试验过程中要注意患者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伤害;对于不能完成6分钟试验的患者,可以适当缩短试验时间。 四、6分钟步行试验的评价指标 6分钟步行试验的主要评价指标是患者6分钟内行走的距离,此外还可以根据以下指标进行分析: 1.步行速度:反映患者的运动能力,步行速度越快,运动耐力越好。 2.呼吸频率和心率:反映患者在试验过程中的心肺负担,呼吸频率和心率越高,心肺功能越差。 3.血氧饱和度:反映患者在试验过程中的氧合状态,血氧饱和度越低,氧合状态越差。 4.症状评分:评估患者在试验过程中的症状,如呼吸困难、咳嗽等,症状评分越高,病情越严重。 五、6分钟步行试验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 6分钟步行试验在COPD患者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评估病情严重程度: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与COPD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可用于评估患者的运动耐力、预测疾病进展和评估治疗效果。 2.指导治疗方案:根据6分钟步行试验结果,医生可以制定或调整治疗方案,如药物治疗、呼吸康复治疗方案等。
  • 19
    2024/08
    夏日炎炎,谨防“军团菌病“
    持续高温让大家都戏称“夏天的这条命,是空调给的”。随着空调使用频率增大,“空调病”也随之而来,其中危害最高的当属军团菌病。肺军团菌是引发军团菌肺炎的主要病原体,特别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因此每年6月至9月是其高发期。 1.军团菌病是什么? 1976年,美国费城召开退伍军人大会,参会4400名士兵中221人感染肺炎,其中34人死亡,1978年国际上正式将该病命名为军团菌病,又称退伍军人病。本病在CAP中占1%~16%,平均5%;在HAP 中占 2%~15%。老年人、慢性病以及免疫低下是本病高危人群。我国自1982年南京报告首例军团菌病例以来,已有多起军团菌病的暴发和流行,且报告的病例数逐年持续上升,已成为我国细菌性肺炎的前三位病原之一。 2.军团菌是如何感染人的? 军团菌是一类水生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公共设施里,尤其是水体和土壤中,比如在水龙头边缘处、空调和管道系统、冷却塔、热水浴缸、加湿器、淋浴喷头、比较闭塞的防空洞和潮湿环境中。人体因吸入含有军团菌的气溶胶感染而致病。 3.感染军团菌后有什么症状? 军团菌病是由嗜肺军团菌引起的一种以肺炎为主的全身性疾病,以肺部感染伴全身多系统损伤为主要表现,也可表现为无肺炎的急性自限性流感样疾病,且易发展为重症,病死率为5%~30%。 军团菌病的临床表现为军团菌肺炎和庞蒂亚克热两种类型。 军团菌肺炎主要表现为以肺部感染为主的全身多脏器损伤。几乎所有的病人都出现发热症状,24~48小时后体温可高至39℃~40℃,伴反复寒战、全身无力、头痛、肌肉疼痛等。10%~30%的病人伴有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有的病人可见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迟钝、意识错乱、情绪低落等。 庞蒂亚克热潜伏期短,仅1-3天,病程呈自限性,1周内完全康复。表现为发热、咳嗽、胸痛、头痛、乏力、食欲不振等流感样症状。 4.如何防止军团菌感染? 空调、热水器、淋浴器等都是军团菌滋生的常见场所,长期未清洗的空调极易成为传播源。预防军团菌肺炎的关键在于保持环境卫生,尤其是空调和卫浴设施的定期清洁和消毒。 为了有效防止军团菌感染,市民应在使用空调前彻底清洗和消毒,不仅要清洁过滤网,还要对散热片、冷却盘和排气管进行清洗。此外,在使用长时间未用的热水器前,应先放水,同时应避免使用或靠近未消毒的景观水池和喷泉水池。
  • 28
    2024/06
    呼吸妙招,“咳”到为止
    人们常说咳嗽不会要人命,但咳起来真要命。 王先生是一名连续无诱因、咳嗽4月余的患者,主要以夜间干咳为主,此患者年前使曾因哮喘,就诊于我科,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康复出院了。这次因为当天咳嗽情况加重,夜不能寐,于是又来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 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的建议下,第二天便为王先生进行了支气管镜检查,郭红荣主任在为王先生行全麻肌松后插入喉罩,可见左右支气管有较多的粘液分泌物,立即予以吸除,并行右侧支气管肺泡灌洗治疗,留取病理标本后送检。 第二天郭红荣主任查房时,王先生便说咳嗽咳痰较前明显减少,不是的症状夜缓解了。王先生一边拉着郭主任的手不停的表达着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的感谢,一边感叹现代医学技术的发达。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介绍说,支气管镜是诊断呼吸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目前在临床想得到广泛的应用,它在可视化情况下对患者的损伤变得微乎其微,支气管镜在呼吸科运用广泛,对于肺部的疾病、肺占位、异物取出等有着重要作用,同时对于危重症患者可以快速明确病因,为挽救生命争取更多时间。
  • 18
    2024/06
    你知道吗?肺不会喊疼
    王先生10余年前开始出现咳嗽咳痰、喘息气促等不适且逐渐加重,诊断为慢性阻塞性肺病。近日,王先生再次住院,短短半年时间,这已是第6次入住我科。 王先生自诉三天前感咳嗽加重,咳白色粘痰,痰液不易咳出,伴呼吸困难、心悸,活动后加重。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欣欣主治医师了解到,该患者吸烟40余年,每天约10支,目前仍还未戒烟。在医护人员苦苦劝说下,王先生这才准备戒烟。 肺没有痛觉神经,只有病变累及胸膜时,才会感到疼痛,且肺是人体内唯一与外界相通的内脏,人们对于肺的关注实在太少,关注肺部健康,停止吸烟开始。 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已有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证实,吸烟是导致肺癌的首要危险因素。同时,也是导致慢性阻塞性肺病的主要原因。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欣欣主治医师说道,为预防和延缓慢阻肺病加重,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的病人一定要戒烟,同时可以提前注射流感疫苗来预防呼吸道的感染,并及时到医院诊断,关注自身肺功能变化。 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病病情发展较为缓慢,很多人会以为是普通的咳嗽而不够重视。“预防肺癌和慢阻肺病最重要的方法是远离烟草。”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是健康的“大总管”,肺不好,支气管、呼吸道、肺部疾病接踵而至,关爱我们的肺,润肺养肺刻不容缓。
  • 18
    2024/06
    医路微笑同行,康复相呼相吸
    家住武昌区的肖爷爷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这次因在家发热伴咳嗽咳痰,于是到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郭红荣主任根据肖爷爷感染情况给予相应治疗,肖爷爷的体温这才得到控制,不适的症状有所减轻。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薛欣欣主治医师以及卢英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始终以亲切的微笑面对患者,以轻柔的动作、精湛的技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社会知识服务患者,以充满浓厚爱心与亲情的护理言行给患者传递信赖和安全信息。从患者入院开始,在每个护理环节中处处显现医院对患者的人文关怀,使护理人员在整洁有序的环境和愉悦轻松的氛围里为患者服务,让患者在到处洋溢爱心亲情的环境中,使生理、心理、物资和医疗需求上达到和谐统一,耐心安抚老人及家属的情绪,做到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介绍,针对发热、咳嗽咳痰等症状,我们采用科学的治疗方法,除了药物治疗、还包括呼吸康复,比如物理治疗(胸部叩击、体位引流)、呼吸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等,指导患者有效咳嗽咳痰,减轻患者不适。 “感谢呼吸科的医护人员,我的病情终于解决了。”肖爷爷表示,这几天,她为了治疗咳嗽四处就诊,如今病情得到救治,她也如释重负。5月29日,肖爷爷将一幅印有“医疗精益求精,护理认真负责”的锦旗送给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医护团队,连连表示感谢。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郭红荣主任医师说道,提高呼吸功能,帮助快速恢复健康。让我们一起努力,战胜呼吸系统疾病,重拾健康呼吸!
  • 11
    2024/06
    咳嗽咳痰常“卡壳”,给肺”洗澡”来疏通
    家住洪山区的朱婆婆,身体一直很健康,近期突然咳嗽咳痰,痰液不易咳出,直到最近呼吸困难、病情加重,才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就诊。薛欣欣主治医师第一时间详细了解朱婆婆的病情,在征得患者及家属同意、完善相关检查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后,薛欣欣主治医师立即安排了气管镜检查,发现朱婆婆气道内分泌物较多,遂进行支气管肺泡治疗,及时吸出了呼吸道分泌物。 术后查房时,朱婆婆自诉轻松舒服多了,家属也感到如释重负,激动地拉着薛欣欣主治医师的手连连道谢。 薛欣欣主治医师介绍,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是呼吸内科常用的检查技术之一,大量痰液滞留在气管内,感染难以控制,临床治疗效果差,使用支气管镜在可视的条件下吸痰,能较好地避免气道损伤,且能在气道检查的同时进行气道内分泌物吸引,肺泡灌洗主要是将纤维支气管镜直接插入患者气道,到达炎症或者病变部位,通过纤维支气管镜注入无菌生理盐水,并反复抽吸,使患者气道内脏的分泌物得以清洗干净,尤其是对常规吸痰不畅的患者临床效果更好。 我科已常规开展此项目,为长期痰不易咳出的患者改善症状,同时让省内地区及周边患者在家门口享受便利的医疗技术和优质的医疗服务,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健康需求。
  • 11
    2024/06
    带你了解肺功能检查
    我们通常所说的肺功能是指肺的呼吸功能,即人体与外界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能力。人体通过吸气,使外界的氧气进入体内,然后把氧气输送到全身的组织细胞;又通过呼气,把细胞代谢利用后产生的二氧化碳排出体外。肺功能正常,呼吸就能够畅通无阻,但是能够正常呼吸,并不代表肺功能完全正常。由于人体存在代偿作用,在呼吸系统病变早期,即刚刚发生肺功能受损时,人体不会有明显的感觉和症状。当出现气促、呼吸困难等症状时,肺功能可能已经明显下降,此时才进行治疗,肯定难度大,效果差,预后差。要早期发现肺功能受损,最好的办法是做肺功能检查。 那什么是肺功能检查呢? 肺功能检查是了解呼吸功能最直接的手段。它无创、无痛、无辐射,检查时只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做几次吸气、呼气动作即可,整个过程一般5~10分钟。肺功能检查可以早期发现呼吸系统病变,是诊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即“慢阻肺”)的“金标准”,也可用于鉴别呼吸困难的原因,还能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情况以及治疗效果。 哪些人群适合做肺功能呢?长期吸烟的人建议定期检查肺功能。人们往往在肺功能降低比较明显时,才会感到气短和呼吸困难。因此,肺功能检查可早期发现肺功能减低,有助于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还有长期咳嗽的人可能存在气道和肺部疾病,这些疾病都可能引起肺功能降低,建议定期检查肺功能。另外如果有活动后经常胸闷、气短的人,特别是在活动过程中逐渐加重,建议做肺功能检查。同时工作环境中经常接触到有害气体、粉尘等可能导致职业性肺病的危险因素,也可出现肺功能下降,建议定期检查肺功能。还有患有慢性气道疾病的人如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疾病、支气管扩张等疾病的患者必须定期检查肺功能,这样有利于反映疾病情况,还可以指导药物的治疗。另外需要外科手术的病人,需要评估外科手术(特别是胸部手术)耐受力及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可能性,所以在术前需要做肺功能检查。
  • 11
    2024/06
    知识点!哮喘患者如何自我管理
    哮喘是一种可治疗、可控制的慢性呼吸道疾病,掌握哮喘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对患者的自我管理至关重要。哮喘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与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哮喘的一些基本知识。例如认识到哮喘是一种可治疗的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管理;哮喘主要是气道炎症疾病,治疗方式主要是吸入治疗,而吸入糖皮质激素(ICS)是哮喘的主要治疗药物;患者要知道哪些变应原或触发因素是引发自己哮喘发作的诱发因素,并避免或尽可能减少接触这些诱发因素;知道哮喘的一些典型症状与体征,如反复发作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剧,发作时自己可以听到肺部有喘息声,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知晓通过合理治疗与管理,可以控制哮喘症状,避免急性发作,部分可达到临床治愈,但如果不规范治疗或依从性差,哮喘反复发作,病情逐渐加重;哮喘作为慢性疾病,需要长期规范化治疗,哮喘患者要依从医嘱的具体方案,主动参与哮喘的控制和管理;掌握正确的药物吸入方法,特别是干粉吸入剂、定量气雾剂、储雾罐、雾化器等吸入装置;理解定期随访的重要性。 2)哮喘自我管理的工具。知晓哮喘控制测试(ACT)评分表、使用峰流仪每日进行呼气峰流速值(PEF)的监测、哮喘日记及书面哮喘行动计划,要自觉将上述自我管理工具用于哮喘的自我管理。 3)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和处理。多数哮喘急性发作前都有不同程度的前驱症状和表现,及时发现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表现,并采取相应处理措施,可以减少严重的哮喘急性发作。对于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识别,有两种方法进行判断:一种是依据症状,比如哮喘急性发作的先兆症状有:出现咳嗽、胸闷、气促等;第二种方法是依据PEF监测结果,如果患者的PEF值在近期内下降至正常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的60~80%或更低,需要警惕近期急性发作的风险。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的自我处理方案:①使用速效β2受体激动剂(SABA) 1~2喷,必要时可每隔4~8小时吸入一次,但24小时内最多不宜超过8喷;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作为缓解用药使用可减少严重急性发作风险,当出现哮喘急性发作先兆症状时,可增加布地奈德/福莫特罗(160/4.5µg)1~2吸缓解症状,每日最大剂量一般不超过8吸。②增加控制药物:当使用缓解药物后仍有症状,PEF不能恢复至正常预计值或个人最佳值,需要增加控制药物,如增加ICS的剂量,或增加其他的控制药物。③加用口服激素和就医:当采用以上措施,症状仍继续加重时,可加用口服激素,如泼尼松片0.5~1.0mg/kg,并及时到医疗机构就医。
  • 11
    2024/06
    哮喘:了解、预防与治疗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影响着全球数亿人的生活质量。仅在我国就有约3000万的哮喘病人,病死率达到(1.6-36.7)/10万。本文通过介绍关于哮喘的基本知识,包括其定义、症状、原因、诊断方法、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案,以帮助公众更好地理解这一疾病,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来管理或预防哮喘。 1. 哮喘的定义 哮喘是一种以慢性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的慢性呼吸道疾病,即表现为气道高度可逆性狭窄。这意味着哮喘患者的气道比正常人更容易收缩和膨胀,导致出现咳嗽、呼吸困难等呼吸道刺激症状。 2. 哮喘的症状 哮喘的症状可能因人而异,但常见的包括: 喘息:呼吸时发出的高音调哨声。 呼吸困难:感觉呼吸急促或困难。 胸闷:感觉胸部压迫或紧张。 咳嗽:可能伴有痰。 夜间醒来:由于呼吸困难而在睡眠时候憋醒。 3. 哮喘的原因 哮喘是一种复杂的、具有多基因遗传倾向的疾病,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相关的诱发包括: 遗传因素:家族中有哮喘病史或慢性鼻炎病史的人更易患病。 环境因素:空气污染、烟草烟雾等。 过敏原:花粉、尘螨、宠物皮屑、鱼、虾等。 感染:如各类细菌、病毒、真菌等引起的呼吸道感染。 药物:如阿司匹林、抗生素等 运动:剧烈运动有时可诱发哮喘发作。 情绪压力:强烈的情绪波动可能加剧哮喘症状。 4. 哮喘的诊断 医生通常会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一些特殊检查来诊断哮喘,各类检查手段包括: 血常规:可表现为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增高。 肺功能:哮喘发作是呈现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表现,其中最高呼吸器流量(PEF)下降、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比值小于70%或FEV1低于正常预计值的80%为哮喘诊断的重要参考指标。 支气管激发试验:通过吸入激发剂诱发哮喘发作,观察FEV1、PEF等指标变化。 支气管舒张试验:通过吸入沙丁胺醇等支气管舒张剂,观察肺功能指标变化,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呼气量增加≥200ml提示阳性结果。 胸部X线或CT检查: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或无异常情况。 过敏原筛查 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 5. 哮喘的预防 虽然哮喘不能被完全预防,但以下措施可以帮助减少哮喘发作的风险: 避免已知的诱发因素。 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查。 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适量运动和均衡饮食。 学会管理压力和情绪。 6. 哮喘的治疗 哮喘的治疗目标是控制症状和预防急性发作。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 吸入性及静脉用糖皮质激素:是目前控制哮喘最有效的药物,可迅速减少炎症反应(吸入制剂包括布地奈德等,静脉制剂包括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等)。 短效及长效β2激动剂、短效及长效抗胆碱药:短效制剂用于缓解急性哮喘症状,长效制剂用于日常控制哮喘发作(短效制剂:沙丁胺醇、异丙托溴铵等,长效制剂:沙美特罗、噻托溴铵等)。 白三烯调节剂:孟鲁司特或扎鲁司特等,通过调节白三烯生物活性发挥抗炎作用。 茶碱类药物:氨茶碱或多索茶碱等。 免疫疗法:对特定过敏原进行脱敏。 7. 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 通过适当的管理和治疗,哮喘患者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重要的是要与医生紧密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在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8. 结论 哮喘是一种可以控制的慢性疾病,但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专业人员的共同努力。了解哮喘的症状、原因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自己的病情,并提高生活质量。
  • 11
    2024/06
    慢阻肺氧疗几大误区
    慢性阻塞性肺病简称慢阻肺,是一种慢性气道疾病,疾病后期很多都会出现缺氧状态,因此,很多患者需进行氧疗,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经鼻高流量氧疗及呼吸机辅助通气等。但很多慢阻肺患者在吸氧时会有很多误区,以下为最常见的四大误区。 误区一 :不喘气就不吸氧 慢阻肺患者在氧疗过程中最大误区即不喘气就不需要吸氧,即使医师反复强调,部分患者仍难以改正。氧疗的主要目的就是缓解患者缺氧症状,防止病情加剧、反复急性发作,防止肺功能下降,因此对慢阻肺患者来说,无论是病情急性发作期或是稳定期,无论有无喘息症状均有必要进行吸氧治疗。 误区二:氧气流量越大越好 肺功能较差的慢阻肺患者一般缺氧严重,即使在病情稳定期仍有严重喘息症状,因此此类患者常常将氧气流量调高,觉得越大越好。事实上,此类患者低氧状态可刺激呼吸中枢,加快呼吸频率,促进二氧化碳排出,如若一味使用高浓度氧疗,抑制呼吸中枢而易出现II型呼吸衰竭。因此,对于慢阻肺患者吸氧需严格控制氧流量。 误区三:吸氧容易成瘾 慢阻肺患者拒绝吸氧原因之一就是认为吸氧易成瘾,一旦吸氧之后就离不开氧气了,其实目前并没有资料表明长期吸氧会成瘾。慢阻肺患者之所以离不开氧气,其根本原因是肺功能较差,通气功能下降所致,必须通过吸氧改善氧合并减缓肺功能下降。 误区四:吸氧就不需要吸入药物 在临床上很多慢阻肺患者认为吸氧了就不需要吸入药物治疗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慢阻肺属于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需要通过药物控制症状,吸氧只能改善缺氧,必须要通过规范化药物治疗才能从根本上缓解患者症状。 慢阻肺患者确诊后即需要尽早接受规范化的治疗,对氧疗有足够的了解,定期复诊,积极配合医生才能控制病情。
  • 11
    2024/06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吸入药物科普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简称慢阻肺,是全球主要的死亡原因之一,它是一种病理改变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的肺部疾病,常由长期吸烟或其他环境因素与人体自身因素相互作用引起。COPD起病缓慢,病程较长,早期可无任何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其主要症状可表现为持续咳嗽、痰量增多和活动性呼吸困难。诊断COPD需完善肺功能检查:在吸入支气管扩张剂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与用力肺活量(FVC)之比小于70%。治疗COPD的目标是缓解症状、减少急性加重、改善生活质量和降低死亡风险。吸入药物是实现这些目标的关键治疗手段。 COPD的病因 COPD的主要风险因素包括: 吸烟:长期吸烟是COPD最常见的原因。 职业暴露:长期暴露于粉尘、化学物质和蒸汽等职业环境因素。 空气污染:室内外空气污染也是COPD的一个风险因素。 感染因素:病毒、支原体、细菌等感染可导致气管、支气管黏膜的损伤和慢性炎症。 遗传因素:如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 吸入药物的作用机制 吸入药物通过直接作用于肺部,可以迅速缓解症状,减少COPD加重风险。主要的吸入药物包括: 1. 支气管扩张剂(短效制剂用于控制急性发作,长效制剂用于日常控制症状) 短效β2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用于缓解呼吸困难等急性症状。 长效β2激动剂(LABA):如福莫特罗、沙美特罗,用于日常控制症状。 短效抗胆碱药物(SAMA):如异丙托溴铵,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来扩张支气管。 长效抗胆碱药物(LAMA):如噻托溴铵,通过阻断乙酰胆碱受体来扩张支气管用于COPD的长期控制。 2. 皮质类固醇(ICS) 如氟替卡松、布地奈德,可以减少气道炎症,适用于有频繁急性加重的患者。 3. 联合疗法 结合使用LABA、LAMA和ICS,包括二联制剂,如沙美特罗/氟替卡松(舒利迭)、布地奈德/福莫特罗(信必可都保),以及三联制剂,如布地奈德/格隆溴铵/福莫特罗(布地格福),以提供更全面的治疗效果。 使用吸入药物的正确方法 正确使用吸入器对于药物效果至关重要: 1. 准备吸入器 确保吸入器干净,并且了解如何正确加载药物。 2. 使用技巧 在深吸气前,先缓慢地将气呼出。 将吸入器放入口中,深吸气同时按下吸入器释放药物。 屏住呼吸几秒钟,让药物充分沉积在肺部。 3. 清洁口腔及吸入器 使用后十分钟左右用水漱口,防止药物长期残留在口腔引起真菌感染等同时将吸入器清洁干净。 注意事项 遵循医嘱:不要自行调整剂量或停止使用药物。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肺功能检测,以评估治疗效果。 戒烟: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对改善病情至关重要。 合理饮食和锻炼:均衡饮食和适度锻炼可以提高生活质量。 长期家庭氧疗:通过家用制氧机持续鼻导管吸氧或长期佩戴无创呼吸机改善呼吸困难、维持血氧饱和度稳定。 如何预防慢阻肺(COPD)? 重在远离相关危险因素。首先是远离烟草,COPD最重要的预防措施是戒烟,也要避免吸入二手烟;其次是远离有害物质,经常暴露于粉尘、有害气体或重金属颗粒的特殊职业人群则要加强职业防护;再者要远离空气污染,在室内要尽量减少重油烟暴露,室外有雾霾时就减少外出。 结语 COPD的治疗和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需要患者、家庭和医疗团队的共同努力。吸入药物是治疗COPD的重要手段,但它们并非万能的。患者应与医生密切合作,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并遵循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最大限度控制病情、减少急性加重次数并提高生活质量。如果您有任何疑问或担忧,请及时咨询医生。  
  • 11
    2024/06
    咳嗽背后的“隐形魔鬼” --- 我的CVA抗战记
    大家好!今天我要揭露一个“隐形魔鬼”的真面目一 它就是咳嗽变异性哮喘(CVA)。 别被它的名字吓到了,其实它就是个爱搞恶作剧的小鬼。让我用我的亲身经历,带大家走进CVA的世界,看看我们是如何与它斗智斗勇的! 一.初识CVA原来咳嗽不是是感冒的“锅” 话说在那个柳絮飘飘的春日里,我被顽固的咳嗽“缠上”了。我本以为自己只是感冒了,咳嗽个不停。吃了感冒药、喝了止咳糖浆,可咳嗽就是不见好。哎哟,说多了都是泪啊!那时候的我,咳得像个漏了气的气球,工作和生活都被搅得一团糟。每当我想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时,它就像个定时炸弹一样,准时准点地让我咳个不停,同事们都看我像看“外星人”。 没法子了,只好踏上了去医院的征程。到了医院,一顿操作猛如虎——验血、拍片、做呼吸测试、肺功能检测、过敏源排查,做了一大堆检查,仿佛在走迷宫,终于在一堆专业名词和数据的迷雾中,找到了“幕后黑手”。医生告诉我:“你可能不是感冒,而是CVA在作怪。”我心里那个崩溃啊!但是,这也算是揭开了谜团的一角吧。 二. CVA与其他哮喘我们是“表亲”,但不是“一家人' 别以为所有哮喘都会让人喘不过气来,CVA这个狡猾的家伙,就擅长伪装成“顽固性咳嗽”。与普通哮喘不同,CVA的主要症状就是咳嗽,没有明显的喘息和气促。这就是它迷惑人的地方,也是它“隐形”的原因。 三. CVA的典型症状咳嗽、咳嗽、还是咳嗽 如果你像我一样,咳嗽超过两个月,而且多在夜间或凌晨发作,那么你可能就是CVA的“目标人群”了。这种咳嗽通常是干咳,没有痰或只有少量白色泡沫痰。遇到冷空气、灰尘、油烟等刺激时,咳嗽还会加重。 四.如何治疗CVA 找到“解药',和咳嗽说拜拜 拿到了CVA的“诊断书”之后,接下来就是怎么治疗这个小魔鬼了。医生说啊,想要制服CVA,关键得靠两样法宝:一是药物治疗,二是生活习惯的改变。他给我开了抗过敏类的和吸入的药物。说起来也真是神奇啊,自从用了这类药之后啊,我的咳嗽症状逐渐减轻。同时医生也警告我说:“药不能停哦!不然小廣鬼会卷土重来的!”我听完之后立马保证:“您放心,我一定会坚持到底的!” 除了药物治疗之外呢,医生还给我提出了一堆生活上的建议。比如说避免接触过敏原啦、注意室内空气流通啦、加强锻炼提高免疫力啦等等。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细心的家长一样,生活的方方面面都要注意!但是为了能够彻底摆脱CVA的纠缠啊,我还是决定照单全收!通过我的亲身经历,相信大家对CVA这个“隐形魔鬼”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如果你也有类似的困扰,不妨去医院做个检查,说不定我们就是“同病相怜”的战友呢!记住,健康是最大的财富,让我们一起努力守护它吧!
上一页 123456...1415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