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健康科普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健康科普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重症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重症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7
    2018/07
    横纹肌溶解症,也许会找上爱健身的你
       现在健身渐渐成为了一种时尚,有空闲时间了跑跑步,练练器械,不仅提高身体素质,释放一天的压力,还可以练出漂亮的肌肉。有一位36岁爱好健身者,就在7月19日由于劳累和剧烈运动,身体出现了状况,他自己感到肌肉酸疼,并且出现了茶色尿,一向身体素质还好的他,被这种情况给吓到了,他就诊于武汉市第三医院,被诊断为横纹肌溶解症和急性肾损伤,目前正在积极治疗中。那么,什么是横纹肌溶解症呢?爱好健身的你又如何去避免横纹肌溶解症找上你呢? 横纹肌溶解症俗称肌肉溶解,因多种毒理学原理或机械刺激,引起骨骼肌细胞发生破裂。当骨骼肌被破坏时,肌红蛋白被释放到血液中,它会被肾脏滤过。由于肌红蛋白可能堵塞肾脏组织,导致急性管状骨疽、肾衰竭病变等。不科学的运动训练可导致机体能量耗损,造成肌肉的损伤,轻者表现为肌肉酸痛和乏力,重者出现横纹肌溶解和肾功能衰竭甚至危及生命。 那么如何预防横纹肌溶解症呢?要养成循序渐进的运动习惯,不要因为心血来潮突然进入大强度的运动。 高温情况下必须给自己的身体降温,并且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没有足够运动基础的情况下,不要连续完成一个长时间的训练,可以分组完成,,组间进行休息。 肌肉疲惫或肌肉损伤的情况下适当选择休息,更不要因为炎症疼痛而轻易使用消炎药或止疼药掩盖肌肉给你的警告,并及时就医,以免错过诊治的最佳时期。
  • 31
    2018/05
    喝百草枯自杀不完全指南-百草枯一出,寸草不生
       人固有一死。要么老死,要么病死。但心急的人们喜欢把自己药死。    喝药的人,有的真是万念俱灰、一心求死,有的是搞行为艺术,喝完打个电话:那啥,我刚喝药了,喝不老少,你把我整医院去吧。记得带上欠我的钱。或者:妈,我喝药了。既然你们不让我跟他红尘作伴,活得潇潇洒洒,那我只好跟他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到天涯。     既然喝药自杀在所难免,那么,宣扬什么珍爱生命,远离喝药之类的话,显得颇为多余。     今儿个,且来写个喝药自杀不完全指南吧。     喝药是个技术活。想吓唬吓唬别人,喝两口就算了。比如有机磷这类的,喝起来怪吓人的,但好歹有解药。喝完早点来医院,还有的治。治完你绝对不会再喝,自杀的根儿也保管给你除掉。      治疗原则比较简单,就是想方设法给你把毒排出来,甭管是吐出来还是拉出来,总之解一分是一分。      所以,看到喝药的病人来了,急诊室的护士都会备上一桶水,然后给你鼻子里塞一根老粗的管子,一直下到胃里面,呼呼啦啦往里面灌水,再呼呼啦啦引出来。洗胃的水,10 L那都是起步价。这是第一关,光下个胃管,都能让你哀嚎不已,那酸爽,绝对比你喝药的时候刺激多了。      整完这个,还有导泻。当然,如果你很实在,喝药的时候比较high,跟吃了炫迈似的,根本停不下来,那么,下面还有豪华版的血液净化等着你。给你大腿或者脖子的深静脉里塞一根管子,把你的血引到机器里面洗洗,洗完再给你输回去。跟你躺着不能乱动的痛苦比起来,给你付医药费的人,肯定更加痛苦。     你喝有机磷还好一点,做个灌流就行了,一次才四百块钱。但滤柱另外算,一根柱子1200。一天做个三回,差不多五千没了。要是喝个水溶性强的,那得升级成CRRT,光这一项,万把块钱一天。这消费水平,绝对甩全国人民好几条大街。        有机磷是农村朋友的最爱。街坊吵架来一瓶,婆媳不和来一瓶,何以解忧,唯有有机磷。     没错,您实在要喝,就喝有机磷吧。但是,另外有一种药,万万碰不得。     武侠小说里面什么七虫七花、鹤顶红、七星海棠、三尸脑神丹,跟这药比起来,简直弱爆了。          此物一出,百花尽绝,寸草不生。江湖人称“百草枯”。          百草枯原本无色无味,为防止误服,特地做成十分恶心的墨绿色,且加了催吐的成分。但饶是这般,仍防不住众口悠悠。      百草枯可怕在什么地方呢?      首先,它没有解药。      其次,刚喝完这药,除了恶心点,其他完全没感觉。你一开始还窃喜,以为自己骨骼精奇,内力浑厚,暗通六脉神剑而不自知,但慢慢的,就不对劲了,先是觉得喘气有点费劲,接着就一天重似一天,再后来,只能眼睁睁看着自己活生生被憋死。抗日剧里见过活埋没有?喝百草枯的效果,基本就是加长版的活埋。     百草枯对肺的伤害最大,会引起肺纤维化。也就是说你的肺最后就干巴成两团丝瓜囊,完全没法呼吸。在服毒的激情消散之后,在死亡的钟声敲响之前,你有足够的时间品尝后悔的滋味。     以前有个男孩子,活得很自卑,念书念不好,干活干不好,跑到农药店里,想买点有机磷自杀。店里的老板很热心,问:你是要杀虫还是除草。除草的话,这个效果好。     老板随手拿出一瓶百草枯。男孩子也不想多纠缠,就买了瓶回家。喝了一口,太难喝,不想死了。心里害怕,告诉他爸爸:爸爸,我喝了一口农药。爸爸慌了,赶紧带着来医院。     没用。就这一口,救不回来,呼吸衰竭,死了。     百草枯就这么厉害,5 ml就能致死。     就因为百草枯太毒了,我们国家从2014年7月1日起,撤销百草枯水剂登记和生产许可、停止生产。但真是防不胜防。前些时候,有个宝ying的大叔,因为拆迁的事情,跟gvn的人起了冲突。一下子灌了一瓶百草枯。很快就死了。     要说喝这药有没有活着出院的?     有。之前有个哥们,也是喝百草枯,尝了一口,我去,这么恶心,哪喝的下去。灵机一动,找来一瓶可乐,就着百草枯喝了两口。他在抢救室待了三天,安然无恙。出院啦。但是,他喝的是不是真药,不知道,这种时候,卖假药给你的老板,都是你的活菩萨。再一个,他回家之后怎么样,也不知道。反正后来也联系不上。随访不了。     所以,如果不是对自己恨得咬牙切齿、撕心裂肺,喝百草枯这事,一星半火的念头都不能有。再说了,清醒地等着自己死亡这种经历,我晓得有两个人有过,结果一个疯了,一个死了。         有个俄罗斯的男青年,因为参加革命,得罪了沙皇,被拉出去枪毙,上了绞刑架,看着前几个哥们一个个被打死了,都快吓尿了,好不容易轮到自己了,结果,刽子手哥哥把他放了,说,回去吧,没想真杀你。就让你陪同一下。     回来后这哥们就疯了,后来写了一堆书,发泄啊,啥《卡拉马佐夫兄弟》、《白痴》、《罪与罚》,读他写的东西,你都能看到他拼命撕扯自己头发的样儿。     另外一个是个生物学家,不巧还是俄罗斯的,这位喜欢研究狗流哈喇子,他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开始研究自己弥留之际的情况。为了怕别人打搅,病房门口挂个牌子:现在很忙,正在死亡。酷帅得一米。     但凡不是这个级别的,我劝你还是打住吧。     如果这样都留不住你,只能挥泪送你一幅挽联:活得不明不白,死得莫名其妙。
  • 26
    2018/04
    醉酒致死并非危言耸听 酒后这些行为或可导致窒息
  • 14
    2018/04
    胰腺最怕胡吃海喝
    受访专家: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 王东      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 贺修文       2011年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的去世,让更多人知道了胰腺癌的名字。但据英国广播公司11月1日报道,英国胰腺癌基金会最新调查显示,每3个成年人中,就有1个可能忽视胰腺癌的潜在症状。人们对包括胰腺癌在内的各种胰腺疾病,依然认知不足。 凶险的胰腺疾病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主任医师王东介绍,胰腺长14~18厘米,重65~75克,虽然很小却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任务:我们吃进去的脂肪、蛋白质和糖类,因为有了它分泌的胰液,才得以被很好地消化吸收;只有胰腺健康,胰岛分泌的胰岛素、胰高血糖素才能让身体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可以说,一旦胰腺“罢工”,可能会带来可怕的后果。   胰腺癌是公认的“癌中之王”,其发现难、进展快、致死率高,堪称恶性程度最高的恶性肿瘤之一。史蒂夫·乔布斯曾与胰腺病魔抗争7年,主要因为他患上的是一种非常罕见但恶性程度较轻的胰腺肿瘤。对胰腺癌患者来说,更常见的情况是,90%的人在诊断一年内死亡,5年生存率不足7%。   比胰腺癌更容易让人忽视的是急性胰腺炎。王东表示,急性胰腺炎患者中,20%~30%病情凶险,总体病死率为5%~10%,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可达到30%。急性胰腺炎病因较复杂,过量饮酒、胆道结石、高脂血症、十二指肠反流等都可能是诱因。其中,过量饮酒及暴饮暴食导致的疾病发作越来越常见。特别是春节等假日,由于饮食无节,急性胰腺炎患者会明显增加,甚至出现数倍增长。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主任医师贺修文补充说,在高脂血症导致的急性胰腺炎中,孕妇是一个特殊群体。“临床上见过不少孕妇,因为孕期进补太多而发病。有些时候,长辈准备了太多补品,孕产妇吃不下,老人怕浪费只能自己吃,却因此患上急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虽不如急性凶险,但其造成的不可逆性炎症,可能引发上腹部反复疼痛,伴有不同程度的胰腺分泌功能减退或消失,很难治愈。 犹如“隐士”,症状隐蔽   王东将胰腺形容为“隐士”,深居人体中上腹,主要部分“藏”于胃的正后方,尾部会延伸至脾脏处。贺修文说,较为隐蔽的生长位置,对早期发现胰腺疾病造成了一定障碍。其疼痛位置不十分明确,相关症状也不够典型,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   一般认为,急性胰腺炎的症状包括腹痛,位于上腹部,常向背部放射,多为急性发作,呈持续性;腹胀,常伴恶心、呕吐;发热、寒战、黄疸等。但这些表现与其他一些腹部疾病具有相似性,如急性胆囊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急性阑尾炎等,若非专业医师,很容易漏诊误诊。鉴于急性胰腺炎的凶险性,专家提醒,只要出现以上症状或疑似急性胰腺炎,必须立刻就医,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机。   早期发现胰腺癌并及时进行手术、辅助放化疗,有可能提高总体生存率,但由于其早期症状不明显,加之诊断标志物尚不明确,早诊率很低,不足20%。51岁的英国人尼基·戴维斯今年3月被诊断患有胰腺癌。她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这之前她对胰腺癌一无所知,更不知道它的症状是什么。幸好自己对身体的变化极为敏感,才能在早期就确诊,获得了手术治疗的机会。   王东说,胰腺癌的主要症状包括:消化不良、恶心、黄疸、脂肪泻、疼痛和抑郁,以及不明原因的体重急速下降等,如有出现,应提高警惕。不过,英国胰腺癌基金会主席亚历克斯·福德表示:“我们并不想让那些发现部分或全部症状的人感到恐慌,因为大多数都不是胰腺癌。关键的是,人们需要了解这种疾病,并在有任何疑虑时立刻就诊。越早发现,越可能接受手术,挽救他们的生命。” 管住嘴,防患未然   贺修文告诉记者,虽然胰腺癌的主要致病原因尚不清楚,但胰腺炎的成因大多与生活方式有关,特别是暴饮暴食、嗜酒吸烟等。一旦人体在短时间内摄入过多高脂油腻食物,消化不掉的脂肪就可能堵塞胰管,造成急性胰腺炎;饮酒过多可直接损伤胰腺,还能间接刺激胰液分泌,造成胰腺的“自我消化”,引发急性胰腺炎。   有人将胰腺炎称为“富贵病”,像其他富贵病一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胰腺疾病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2015年,发表于英国《柳叶刀》杂志上的一篇综述提到,急性胰腺炎已经成为患者住院的第二大常见原因,也是院内死亡的第五大原因。此外,胰腺癌全球发病率近年来一直处于升高趋势,现已位居所有肿瘤第8位。在我国,上海市近10年胰腺癌的发病率已从10/10万上升至15/10万;天津市肿瘤医院发现,近20年来,天津市胰腺癌发病率在女性中增长了1.65倍,已成为增速最快的女性恶性肿瘤。曾经的少见病,已不再稀少。   保护胰腺,最重要的是改善生活方式,特别是在饮食上有所控制。   须适当限制的:排在第一位的是控制饮酒量,其次是避免暴饮暴食、减少高脂食物。《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年男性一天摄入酒精量不应超过25克,相当于啤酒750毫升或1杯葡萄酒;成年女性不应超过15克。贺修文说,由于每个人的身体耐受不同,很难给出一个确定的红线,建议尽可能别超标,并且不在短时间内大量喝酒。王东补充说,还需警惕含亚硝酸盐较多的熏制、腌渍食物。   可适量补充的:富含欧米伽3或镁的食物。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称,适当多吃富含欧米伽3脂肪酸的鱼,比如三文鱼、金枪鱼等,能降低胰腺癌风险。美国印第安纳大学发现,每天少摄入100毫克镁,胰腺癌发病率就会提高24%。因此,适当多吃富含镁的食物,比如坚果、柿子、菠菜等,对预防胰腺癌有一定作用。不过专家提醒,预防任何疾病的前提都是保证营养摄入均衡。   虽然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仍然很困难,但贺修文特别提醒,胰腺癌与糖尿病关系密切,美国有研究发现,新发1~3年的糖尿病患者中,有10%~15%可能患上胰腺癌,因此新发糖尿病患者应密切关注胰腺状况,至少每半年到专科门诊检查一次。王东补充说,有胰腺癌家族史、年龄在60岁以上、患有慢性胰腺炎、长期吸烟、大量饮酒,以及长期接触有害化学物质(萘胺及苯类化合物)的人,都属于胰腺癌高发人群,建议至少半年做一次有针对性的体检。(生命时报记者 张芳)
  • 30
    2018/03
    脑卒中的预警信号
      统计数据显示,目前脑血管病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死亡率高出欧美国家4倍到5倍,是日本的3.5倍。而北京市45岁~79岁居民脑卒中患病率高达2.52%。脑卒中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大类。北京脑卒中死亡病例约68%为缺血性脑卒中。   脑卒中危险因素有些无法改变,如年龄、性别、遗传和低出生体重等,但有些风险因素是可以预防的,如吸烟、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心房颤动、肥胖和缺乏运动等。 本文摘录了由首都医科大学北京宣武医院方向华教授、江滨教授等编写的《科学话中风——预防、治疗、康复、护理新观念》部分内容。     重点提示:长期高血压、血压控制不好,颈动脉血管内壁有斑块、颈动脉狭窄,TIA频繁发作、心律不齐频频发生……这些都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但是,这时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患脑卒中,我们依然可以采取很多有效的方法,为这些人选离脑卒中构筑起一道防线,也是最后的防线。 人们可能对于上面所谈到的有些疾病比较陌生,那么一旦遇到上述情况,请尽快去医院就诊。 一、预警信号1:长期高血压或者血压控制不理想     长期高血压对于脑血管会造成极大的损害,这种损害日积月累,从量变到质变,最后的结果就是脑动脉的破裂或者堵塞。而如果血压控制不理想,则会加速动脉的损害。有一部分人即使采取了积极的抗高血压治疗,但是治疗效果依然不理想。遇到这种情况,请及早到医院去就诊,医生会为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找出治疗效果不佳的原因。 二、预警信号2:频繁的TIA发作     什么是TIA?     中文名称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又称“一过性脑缺血发作”,俗称“小中风”,英文简称为“TIA”。据统计约有三分之一的TIA患者会在几小时到几星期内有脑卒中的发作。因此人们形象地把它比作脑卒中前奏曲。     名词解释:TIA指颈动脉系统或椎一基底动脉系统发生短暂性(一过性)供血不足,导致供血区的脑组织一过性缺血而出现局灶性神经功能障碍,出现相应的症状和体征,中文译文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TlA发作时的特征:(1)短暂性:即每次发作的时间很短,几秒钟到几小时不等,多在1小时左右,一般不会超过24小时就会自行恢复正常。(2)反复性:发作的次数多而且没有规律,少则1~2年才发作一次,多则一天发作数十次。在两次发作间期内无明显的不适症状。 (3)刻板性:同一个患者每次发作的临床表现形式基本相同。     TIA的表现有哪些?     TIA表现为短暂性的一侧肢体麻木、力弱、活动不灵活甚至单瘫或偏瘫;有的人会出现说话障碍,单只眼睛突然看不清楚,看物体有双影,甚至失明。还有的人会出现眩晕、呕吐、眼球震颤,也可以是短暂的意识丧失或猝倒发作。     为什么会发生TlA?     供应脑的大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当粥样斑块不稳定时,覆盖在斑块上的纤维帽发生破损,在血流的冲刷下经常会有斑块内容物或者斑块上的血栓脱落进入血流,被带到远处的小血管中,遇到和这些栓子大小相当的血管就会堵在那里,导致该血管供应区的脑组织缺血产生一系列神经功能障碍的表现。由于血液中另有溶解血栓的物质,这些栓子很快被分解掉,局部血流恢复后,神经功能障碍也随之消失。     TIA发作可以痊愈吗?     过去人们常认为小中风的发作是一种可恢复性的脑血管病,脑部多不留有器质性的病灶损害,但是自从CT和MRI检查问世以后,发现小中风患者多存有不同程度的腔隙性病理损害。     温馨提示:小中风的反复发作是一个警报,表示将要发生脑卒中的可能性会增大。这是一个演变的过程,症状由轻到重,次数由少到多,由量变到擀变,其病理基础主要是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如果反复发作,不仅会损害脑的功能,而且可能因为血管的突然堵塞而发生脑卒中。因此有类似发作史的患者一定要引起注意,立即去医院进行全面检查,以明确诊断,进行必要的预防性治疗,避免脑卒中的发生。     TIA发作后该怎么办?     医生们把小中风看作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它提示在供应脑的血管中已经有不稳定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存在,很可能会发生脑卒中。从小中风发生开始到脑卒中的发生,称为“黄金预警时间”。可惜的是,小中风这一危险信号通常被患者自己或者家人所忽视。     温馨提示:如果任何人有TIA发作的经历,请赶快去看医生。另外,控制不好的高血压,吸烟以及心脏病也是脑卒中发生的主要原因,需要加以控制,特别是年龄在55岁以上者要更加注意。     颈椎病也会引起TIA和脑卒中吗?     双侧椎动脉从颈椎横突孔穿过上行,入颅后汇合成基底动脉供应脑干、丘脑和大脑的枕叶。在正常情况下,颈椎活动这对一侧椎动脉造成压迫时另一侧椎动脉不受影响,还可保证基底动脉的血液供应,使供应给脑组织的血流量保持正常。颈椎病导致横突孔变窄、骨剌形成时可能会导致椎动脉的血流减少。颈椎病多见于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也多见于老年人,如果您既有椎动脉型颈椎病,又有椎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便有可能发生脑供血不足。 三、预警信号3:中重度颈动脉的动脉硬化     重点提示:大脑的部分血液是经过颈动脉到达大脑的,如果颈动脉存在严重的动脉粥样硬化,造成动脉狭窄或堵塞,血液不能顺利到达大脑,就有可能发生脑卒中。     为什么颈动脉会发生动脉硬化?     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疾病会影响全身的动脉,引起的动脉粥样硬化可发生在身体任何部位的大动脉,颈动脉也不会幸免。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与高血压及血脂异常的关系密切。当血压增高时,血流更有力地冲击血管壁,血管内膜首当其冲受到损伤,胆固醇等脂质颗粒更易于沉积形成斑块。大量研究证实高血压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程度较正常血压者明显加重。血压越高,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就越严重,发生脑卒中和急性心肌梗死的机会就越多。     颈动脉硬化的后果是什么?     大脑由两侧颈内动脉和椎动脉供血,两侧颈内动脉供血约占大脑总供血量的80%~90%,而椎动脉供血仅占10%~20%,如果这些血管有病变,就会殃及大脑,最严重的后果就是发生脑梗死。     颈动脉狭窄就一定会发生脑卒中吗?     有时一侧颈内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导致狭窄时,另外一侧的血管还可以供应大脑的血液,身体甚至会自动调节,增加脑部的血液供应,医学上叫做“代偿”。如果这种代偿能够满足大脑对血液供应的要求,我们会像完全健康的人一样。但是当大脑需要更多的血液(情绪激动、脑力活动增加等)时,大脑血液供应无法得到保证对,就有可能出现与脑卒中相似的症状,严重时可引起脑卒中。     如果颈动脉硬化比较严重,当一侧颈动脉有严重狭窄(狭窄程度达到70%以上)或者两侧颈动脉都有狭窄时,机体对于脑血流的调节就无法保证供给大脑充足的血流,我们就可能会出现脑缺血,出现诸如头晕、半侧身体无力、视物模糊等表现。如果颈动脉完全睹塞,将会使依赖这条血管供应血流的大脑没有氧和养料的供应.这时脑卒中就发生了。     轻度颈动脉狭窄也会发生脑卒中吗?     有些人即使颈动脉狭窄程度不严重,也会发生脑卒中。这是因为颈内动脉或大脑内的动脉有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这些斑块非常容易脱落,脱落的斑块随着血流到达脑内的血管造成堵塞,便会引起脑卒中。 如何知道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颈动脉粥样硬化情况在医院通常可以通过一项或几项检查来确定。最常用的检查是颈部的超声检查,超声检查不仅能够判断是否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也可以检查出颈动脉狭窄的程度是轻度、中度还是重度,还可以检查出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是稳定的还是不稳定的。     颈动脉狭窄怎么治疗?     颈动脉狭窄一般可以进行药物治疗,如果存在中度、重度狭窄时需要考虑手术治疗,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或者介入治疗如“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颈动脉内膜剥离术是怎么进行的?    (1)在做此外科手术之前,大夫会用药物让您进入麻醉状态。(2)切开颈部组织,暴露有病变一侧的颈动脉。(3)剥离出粥样硬化斑块,使动脉内壁尽可能光滑。(4)将切开的颈动脉和颈部组织复原。通过这个手术可以使狭窄的血管腔扩大,同时还可以切除血管内壁的病变,从而消除脑血栓的来源。这种手术已经有50多年的历史,疗效肯定,复发率低,但是有创伤。     颈动脉狭窄“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是怎么进行的?     这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另一主要方法。方法是医生在血管狭窄的部位放入支架,通过支撑作用把狭窄的颈动脉管腔变大,同时也可以把动脉硬化斑块挡在支架外,以减少这些斑块脱落,达到减少脑卒中发作的目的。这种手术的优点是手术创伤小,但是开展这种手术的时间比较短,累计的资料还不够多,并且手术后需要终身服药。 四、预謦信号4:血压过低     前文通过大量篇幅介绍高血压的危害,以及如何降低血压。但是,应该警惕的是血压过低也是脑卒中的危险信号。     为什么血压过低会发生脑卒中?     正常情况下,身体对于自身的脑血流有自动调节功能,可以保证脑等重要器官的血液供应。但是当血压低于一定程度时,身体的自动调节系统便无法对脑血流进行有效地调节了,这时血管会收缩痉挛,使脑的血流量或少或不足。同时血压过低会使血流速度减缓而造成脑缺血。     血压低于多少才是血压过低?      一般上肢血压低于90/60毫米汞柱就可以认为血压过低。但是,在脑卒中防治中,血压过低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例如,一个人长期高血压,血压一直在200/140毫米汞柱,如果把血压降到160/100毫米汞柱,尽管这一血压值远远高于140/90毫米汞柱,但是对于这个人来说已经很低了,因为他(她)的身体已经适应了原来非常高的血压了。这时,他(她)可能会感到不适应,出现一些低血压的症状,甚至发生脑梗死。因此医生在高血圧治疗中,一定要注意缓慢平稳地降压治疗。      什么情况下会发生血压过低?      慢性低血压一般分为三类:①体质性低血压,一般认为与遗传和体质瘦弱有关,多见于妇女和老人,夏季更明显。②体位性低血压;体位性低血压是从卧位到坐位、立位时,或长时间站立出现血压突然下降超过20毫米汞柱,并伴有头婚、视力模糊、乏力等症状。体位性低血压与人体对血压的调节紊乱有关。③继发性低血压:与某些疾病如心脏病,营养不良或治疗措施发服用降压药,抗抑郁药、血液透析等有关,其他原因如失血、脱水(腹泻、大量出汗等)导致血容量不足时也可引起低血压,但当血容量得到补充后血压很快即可恢复正常。 五、预警信号5:存在脑卒发作的诱发原因     温馨提示:遇到下列情况时,有可能诱发脑卒中的发作:气侯剧烈变化时节以及冬季、夏季;饱餐或暴食;大量饮酒;精神紧张;情绪起伏;剧烈活动;用力排大便时;洗澡时间过长;从睡眠中醒来。     1. 气候:寒冷的冬季、酷热的夏季,还有气温波动明显的秋冬交替之际,都是脑卒中的多发时段。因为寒冷会刺激血管收缩、使血压升高,高温时人体水分丢失过多,如不及时补充会导致血粘度增高,气温波动大会带来血压的波动,都可能诱发脑卒中。     2. 饱餐或暴食:增加心脏的负担,更多的血液流向胃肠道,这时大脑容易发生供血不足。     3. 大量饮酒:是脑出血的最常见诱因。饮酒和高血压关系密切,而后者是中风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大量饮酒使血压骤升,特别对于先天性脑动脉瘤的人。有的年轻人一次过量饮酒而导致脑出血死亡的例子,就是脑动脉瘤破裂导致的。     4. 精神紧张,情绪起伏:过于激动、愤怒都可以是脑出血的常见诱因,因为这些剧烈的情感反应会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心跳加快、血管收缩、血压骤然升高,导致脑出血发生。     5. 剧烈活动、用力排大便:这些活动也可引起血压升高、颅内压升高,也是常见的脑卒中诱发因素。     6. 洗澡时间过长:会丢失大量水分,使血液黏稠,为血栓形成创了造条件。     7. 睡眠:睡眠中由于血压下降,加之神经兴奋性降低,血流缓慢,血粘度增高,则更易形成血栓。所以老年人每天清晨醒来后,先不要急于起床,应该先饮200~300毫升白开水,在床上活动10~20分钟后再起床。 附:脑卒中小常识     脑卒中的先兆有哪些?      脑卒中发作时并没有特定的表现,因为脑血管的堵塞或者破裂可以发生在脑内任何血管,对于普通老百姓而言就更难以判断。但是,与其他疾病一样,脑卒中在发作上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     (1)突然一侧肢体无力或麻木。     (2)突然脸或者上下肢无力或麻木。     (3)突然出现原因不明的严重头痛。     (4)突然单眼失明、看不清楚东西或把东西看成双影。     (5)突然说话困难,说话不清楚,或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表达。     (6)不能理解别人说的话。     (7)突然感觉眩晕、站立不稳,感觉身体摇晃、周围的物体旋转,恶心呕吐。     (8)突然走路困难,失去平衡。     (9)突然意识不清。     (10)突然无法辨别方向。     上述表现可能只发生一种,也可能同时出现几种,可以是突然出现,患者会突然发现半边身体不能动了,或者自己的手脚不利落,不听使唤了,或者被旁边的人发现嘴歪、眼歪等;可以在安静的情况下起病,有些人睡觉醒来后发现自己有上述表现,也可以是在活动时、情绪激动时发生,     怀疑自己或身边有人发生了脑卒中怎么办?     立即拨打120或999寻求帮助。如果是您自己发生了脑卒中,切记不要自己开车,应请别人开车送您去最近的医院急诊室。如果是您身边的人发生了脑卒中,您应尽快就近将其送往有治疗脑卒中条件的医院(二级以上医院)。     专业急救人员到达之前,脑卒中患者旁边的人该做些什么?     当身边有人失去意识或突然倒地时,有可能是发生了中风,这时应尽可能让他(她)平卧,但不能抱住他(她)又摇又喊,试图唤醒他(她)。您可以做的是:注意使昏迷者的头部与水平面保持不超过15度的角度,同时小心地将其头偏向一侧,以防呕吐物误入气管产生窒息。解开昏迷者的衣领、取出口内的假牙,以使其呼吸通畅。若昏迷者嘴里有食物,要尽量抠出来。若昏迷者鼾声明显,提示其气道被下坠的舌根堵住,此时应抬起昏迷者的下颌,同时用毛巾随时擦去患者的呕吐物。对于清醒的患者要设法消除其紧张情绪。     服用阿司匹林效果最佳的方法   目前,对于防治心脑血管病,阿司匹林成了一种常规用药。如冠心病的心绞痛、心肌梗死、搭桥手术后或介入治疗术后、中风、高血脂、血管闭塞性疾病以及血栓栓塞性疾病等均为阿司匹林的适应症。那么,究竟应怎样服用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呢?   剂量  专家们的意见是,以阿司匹林100毫克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最明显,而增加剂量血小板的聚集并无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则增多。所以,每天服100毫克是高危患者长期预防严重心血管意外的最佳剂量。   时间  大多数学者倾向于早餐后服,以新剂型阿司匹林肠溶片较妥。若患者不习惯进食早餐或空腹时对胃肠有刺激,则可改为晚餐后服。   餐后  阿司匹林片由于备药厂肠衣制作工艺不尽相同,效果亦有差异,肠衣片的色衣抗酸能力弱者,也导致胃部不良反应增加。所以,较统一的意见是饭后服用。   不间断  有的老年患者因平日服药较多,便认为阿司匹林这种“可有可无”之药,多服1片少服1片都无所谓。由此,使血小板聚集作用增加,对疾病的防治十分不利,故应不间断地服用。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