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血液内分泌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血液内分泌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1
    2024/03
    突发四肢瘫软无力,尽是甲状腺惹的祸
  • 31
    2024/03
    关于减重,您真的管住嘴了吗?
          春节档热播电影《热辣滚烫》,您看了吗?对于贾玲的完美变形,您心动了吗?春天,一个生气勃勃,充满活力的季节,您是否也正在行动,管住嘴,迈开腿,撕掉“肥胖污名化”的标签。那么今天就和大家浅谈一下如何管住嘴。       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2030年全球肥胖人群预计将达到10亿,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肥胖率分别为34.3%、16.4%。肥胖与多种慢性病相关,包括2型糖尿病、脑卒中、冠心病、高血压、呼吸系统疾病等。肥胖的发生受遗传、环境和社会文化等多种因素影响,但根本原因是机体的能量摄入大于能量消耗。我国健康成年人的BMI正常范围为18.5Kg/m2~24Kg/m2,24Kg/m2~28Kg/m2为超重,≥28Kg/m2为肥胖。       减肥关键三分靠动、七分靠吃。根据2024年《成人肥胖食养指南》,对成人肥胖患者的日常食养提出六条原则和建议。包括:       1.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合理膳食。推荐每日能量摄入平均降低30%-50%或降低500-1000Kcal,推荐早中晚三餐供能比为3:4:3。保障足量新鲜蔬果摄入,但要减少高糖水果摄入,动物性食材优选脂肪含量低的食材,如瘦肉、去皮鸡胸肉、鱼虾等。        2.少吃高能量食物,饮食清淡,限制饮酒。少吃油炸食品、含糖烘焙糕点、糖果、肥肉等。减少烹饪过程中油、盐、糖用量,多选用蒸、煮、水滑等烹调方式。每克酒精可产生约7Kcal能量,因此减重期间应严格限酒。       3.纠正不良饮食行为,科学进餐。定时定量规律进餐,可避免过度饥饿引起的饱食中枢反应迟缓而导致进食过量。晚餐后不宜再进食任何食物,可饮水。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按照蔬菜、肉类、主食的顺序进餐,有助于减少高能量食物的进食量。       4.多动少静,睡眠充足,作息规律。每周进行150-30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培养兴趣,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方式,持之以恒。保证充足的睡眠,睡眠不足,经常熬夜可导致过劳肥,建议每天保证7小时左右睡眠时间。       5.食养有道,合理选择食药物质。结合中医辨证分型论治,采用合适的食药物质。       6.安全减重,达到并保持健康体重。科学减重,循序渐进。过快的减重易对机体组织器官造成损伤。较为理想的减重目标是6个月内减少当前体重的5%-10%,合理的减重速度为每月2-4Kg。
  • 31
    2024/03
    肥胖症要保持健康体重,如何锻炼呢?
          身材过于肥胖,大家要注意做好预防,因为不注意你就是下一个肥 胖症的患者,这个疾病对身体和身心的损害都是有的,大家一定要注意预防。       肥胖症不利于身心健康,该怎么办呢?对于肥胖症来说,应该如何进行锻炼,有哪些适合的方法呢?       充足的阳光、新鲜的空气和持之以恒的精神是肥胖症患者进行体育 锻炼时必须注意的问题,锻炼的时间可以选择在早晨、傍晚、饭前或饭后 1 小时进行,锻炼的地点应尽量选择在大自然的条件下。       肥胖症患者宜参加较为缓和,并使全身肌肉都能得到锻炼的全身运 动。首选散步运动为好,一般以每日活动 1 小时、步行 3000—5000 米 路程为宜,可一次或分次完成,随着运动时间的延长,步行的距离也可逐渐延长到 8000 米。亦可选择其他运动形式,如慢跑、游泳、骑车、体操、气功、太极拳等,但要量力而行,适可而止。以活动时脉搏达到每分钟 120— 130 次,运动后疲劳感在 20 分钟左右消失为佳。       全身情况良好,轻、中度肥胖症患者可采用每分钟 120— 125 步,快速步行的锻炼方法。一般情况尚好的重度肥胖症患者可采用每分钟 110— 115 步的锻炼方法。老年体弱的患者可采用每分钟 90-100 步慢速 步行的锻炼方法。每次锻炼时间不应短于 15 分钟厂每天不应少于 1 小时,每周锻炼天数不少于 6 天。       通过锻炼的方法可以改善肥胖症,大家在日常要注意做好锻炼,对 自己的饮食适量要注意控制,做好预防,多吃一些健康的食物,这样可 以尽量的避免危害。平时大家也需要多吃一些蔬菜和水果,可以帮助大家改善健康的体质。
  • 31
    2024/03
    你会因为“大眼睛”而烦恼吗?
          很多小伙伴都喜欢赵薇的大眼睛,都在抱怨怎么我的眼睛那么小  啊,其实有时候眼睛太大了也不好看,这是病,需要治疗,下面就让大家看看临床疾病中的“大” 眼睛吧! 什么是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是一种由甲状腺疾病引起的以眼部病变为特征  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常侵犯眶组织、眼外肌纤维和甲状腺,伴或不伴甲状腺机能亢进。 引起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原因是什么?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该病 是一种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眶组织、眼外肌纤维和甲状腺是免 疫攻击的靶目标。眼眶炎常与甲状腺功能异常和免疫系统失调共存。甲 状腺相关性眼病的病理改变主要为眼外肌水肿、淋巴细胞浸润、肌肉变 性坏死及纤维化,眶内球后脂肪和结缔组织成纤维细胞活跃,粘多糖沉积和水肿。 常见的甲状腺相关性眼病表现是哪些?       眼睑征:眼睑改变是甲状腺相关眼病最主要的体征之一。主要包括眼睑退缩、上睑迟落和眼睑肿胀。       眼部软组织受累:由于眼眶中炎症细胞的浸润,患者可出现眼睑和 结膜充血、水肿,泪腺、眼眶软组织肿胀。急性期时眼部软组织受累最明显。       眼外肌肥大:是仅次于眼睑征和软组织改变的常见临床表现。眼外肌肥厚或纤维化,可出现眼球运动障碍、复视等眼部症状。       眼球突出: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眼球突出的发生率约 40~70% 。 从甲状腺相关眼病的自然病程发展看,眼球突出是最持久的改变,并且一旦出现很难回退。       暴露性角膜炎:眼球突出和眼睑退缩、滞后,可引起睑裂闭合困难, 导致暴露性角膜炎、角膜溃疡,角膜的点状病变在大多数甲状腺相关眼病患者中均可见。       压迫性视神经病变:被认为是甲状腺相关眼病的严重的并发症。是 由于传入性瞳孔反应障碍、色觉障碍、视野缺损和视力下降、视乳头水 肿。患者一般视力缓慢下降,并且经常主诉出现眼球后有压力和持续胀 痛的感觉。CT或MRI检查可清楚显示眶尖拥挤、眼球突出、眼外肌肥大、眼上静脉扩张和泪腺前移等表现,提示患者存在视神经病变的可能。       常有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表现,如脉率加快、皮肤发热干燥、甲状腺 弥漫性肿大、体重减轻、消瘦、肌无力、手震颤、胫前皮肤病变或黏液性水肿,有时会有心律失常。       如果眼睛跟癞蛤蟆的眼睛一样的话,那就是甲亢突眼了,就需要到医院检查和治疗了! 那一般需要做哪些检查呢?       甲状腺功能检查:主要包括FT3(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4(游离四碘甲状腺  原氨酸)和TSH(促甲状腺激素)、TGAb(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  TPOAb(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和TRAb(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       甲状腺相关性眼病患者大多伴有甲状腺功能异常;       眼部常规检查:包括视力检查、眼压测定、眼球突出度测量及眼球运动等的检查;       CT扫描、磁共振成像。 如何治疗甲状腺相关性眼病? 若确诊是甲亢导致的上述眼病,需到内分泌科专科就诊。在治疗原发疾病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略下面的几点:       1.改变生活习惯:生活规律,尽量避免熬夜;情绪放松,别太焦虑 和悲观,否则病情会加重。戒烟忌酒,少食辛辣食物;若有甲亢,需食用无碘盐,少食海产品;       2.眼部保护性治疗:包括戴有色眼镜;使用滴眼液;夜间用眼罩遮 盖角膜以消除异物感、保护角膜;抬高床头以减轻眶周水肿;戴眼镜矫正轻度复视;美观固然重要,但若发现有上述情形,请及时医院检查。
  • 29
    2023/12
    糖友如何过冬?
          天气越来越冷了,糖友因为感冒、发烧、咳嗽,咳痰,肺炎,糖尿病足,皮肤瘙痒导致住院的人群越来越多,这是为什么呢?       冬天冷空气频繁,伴有阴霾天气,容易引起血管收缩,血压升高,易诱发心绞痛、心肌梗死或脑卒中,如果不注意保暖,或不恰当的使用防寒设备,容易出现各种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友来说,冬季保养尤为重要。       1.冬季气温下降,各种消化液分泌增多,食欲增加,糖友要合理定制食谱,尽量种类多样化,控制主食,清淡有营养,适当吃肉,多吃蔬菜水果,豆制品和乳类,避免暴饮暴食,高糖高脂类食物。       2.冬季容易犯困,要坚持运动,不能因为天气寒冷,为自己懒惰找借口,成天待在家,窝在沙发上看电视,一定在在做好保暖的前提下,适当运动。       3.谨慎使用防寒设备,电热毯及暖宝宝是冬季常见的防寒设备,但糖友使用起来需要格外注意,避免发生烫伤,导致伤口难以愈合,糖尿病足的发生。       4.注意足部的护理,尽量穿宽大、舒适的鞋子,泡脚虽然舒服,一定要注意泡脚温度和时间,洗脚后,适当擦拭护肤霜,保持皮肤的湿润,经常检查足部皮肤,有无擦伤、裂口及水泡。       5.预防皮肤瘙痒,冬天皮肤血管收缩,汗液减少,皮肤相对干燥,注意洗澡不宜过勤,洗澡水温度不宜过高,适当涂润肤乳,注意保湿,不要搔抓,避免抓破后感染。       6.预防跌倒,冬季雨雪天气多,地面潮湿,尽量穿防滑的鞋,选择室内运动。       7.增加血糖监测次数,冬季血糖容易波动,糖友应严密监测血糖,有血糖波动较大情况,及时就医。       8.保持情绪稳定,情绪激动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导致血压及血糖上升,遇事不慌,保持良好的心态非常重要。       糖友们,想要安全过冬,以上8条小妙招您学会了吗?
  • 29
    2023/12
    糖尿病病人为什么容易骨质疏松?
          糖尿病患者相较于其它患者而言更容易发骨质疏松,并且症状往往更加明显,进而可能会影响患者的血糖控制,带来其它更多的并发症。患者通常开始会感到乏力,进而感觉腰背容易疼痛,甚至全身骨痛,患者跌倒、摔倒时,更容易发生骨折。严重的骨质疏松还可导致身体出现驼背变形等情况。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第一、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较高,肾脏在排除过多葡萄糖的同时,对钙离子的滤过率也会随之增加,日积月累导致大量的钙从尿液中流失。       第二,糖尿病患者长期严格的控制饮食,容易造成钙的摄入不足即营养性钙缺乏。       第三,糖尿病患者服用的某一些降糖药物,在发挥降糖作用的同时,可能会对骨密度有负性影响,比如比较常见的噻唑烷二酮类的药物吡格列酮。       如果钙和蛋白质缺乏,尤其是酗酒吸烟的,更加会重骨质疏松以及骨病的进度。 那么糖尿病患者该如何预防及改善骨质疏松呢?       1、多吃富含钙、维生素的食物,如奶类、豆制品、绿叶蔬菜等等,补充机体所需的钙元素促进骨骼生长;       2、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维生素D,有利于钙的吸收;       3、要多进行户外锻炼,每周至少150分钟的有氧运动,可以增加骨密度;       4、避免吸烟酗酒,慎用影响骨代谢的一些药物;       5、避免过量的饮用咖啡以及碳酸饮料;       6、经常晒太阳,多晒太阳有利于促进钙的吸收。  
  • 22
    2023/12
    “减肥针”到底能不能用
          目前爆火的“减肥针”代表——司美格鲁肽在广大群众中深受欢迎。众所周知,司美格鲁肽是一种降糖药物,但目前许多没有糖尿病的健康人群也在使用司美格鲁肽来减肥,那么你真的了解“减肥针”吗?       以司美格鲁肽为代表的GLP-1受体激动剂,是近年来的新型降糖药,司美格鲁肽目前在国内并没有获批用于减肥,仅适用于2型糖尿病的治疗,2021年美国推荐这个药物可以用于超重和肥胖患者体重管理,但是也仅限于BMI大于30或者BMI超过27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的“胖友”。它是一种人工合成的长效GLP-1类似物,通过激活GLP-1受体,增强胰岛素分泌,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并且能够延缓胃排空,通过中枢性的食欲抑制减少进食量,从而达到降低血糖减肥的作用。在研究中发现它可以使2型糖尿病患者糖化血红蛋白降低1.5%至1.8%,降糖效果优于其他很多降糖药物,同时它可以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风险26%,非致死性卒中风险下降39%,还能大幅度降低尿蛋白与肌酐比值的作用。在最新版ADA指南中,GLP-1受体激动剂已作为2型糖尿病合并心血管疾病或肾病患者的一线用药。但它同时也有一定的副作用,胃肠道反应最为多见,例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还可能出现便秘、腹痛、头晕、疲劳,易怒,情绪低落等等,以下五类人不建议使用司美格鲁肽。       1.有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瘤的病人不能使用。       2.单纯用于司美格鲁肽减肥的人群,需在内分泌科专业医生根据每个人的情况进行评估,做出专业剂量的指导来使用。       3.有胰腺炎病史的人,特别是有高脂血症的人群,高甘油三酯易诱发急性胰腺炎,而GLP-1受体激动剂同时也有增加急性胰腺炎风险。       4.1型糖尿病患者,因为1型糖尿病属于胰岛素绝对缺乏,需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但司美格鲁肽并非胰岛素,1型糖尿病患者司美格鲁肽还可能加重或诱发酮症酸中毒。       5.备孕或哺乳期的女性或者已经怀孕的患者都不建议使用,若想备孕至少需停药半年以上。       普通没有糖尿病人群还是更推荐使用低糖低盐低脂饮食配合适量运动制造能量缺口,让每天消耗的热量大于摄入的热量,降低体脂含量,提高肌肉含量,增加基础代谢来进行科学减重。
  • 22
    2023/12
    反复低血糖竟是“生酮饮食”惹的祸
          患者女性,近1月来自觉四肢乏力,心悸,伴双手不自主抖动,症状反复出现,进食可缓解,1小时前突发晕厥,家人急呼120来我院急诊,测手指血糖2.4mmol/L,给予补充葡萄糖后患者很快清醒,后住院治疗,完善有关低血糖的相关原因,刚开始第一想法考虑是不是胰岛素瘤?但相关检查都是正常的,蹊跷,患者到底什么病因? 后来跟患者聊天中了解到患者前段时间正在进行“生酮饮食”减肥,每日进食高脂肪、低碳水的食物,同时进行大量运动,患者没有经过内分泌科专科咨询,饮食结构及运动不合理,导致能量供应不足的低血糖症状。       武汉市第三医院内分泌科主任邓向群提醒广大群众,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或称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low carb diet),是一种以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为主,辅以适量蛋白质和其他营养素的饮食方案;目前确实已用于肥胖、2型糖尿病、肿瘤、自闭症、帕金森病、阿尔兹海默病、多囊卵巢综合征、脑脊髓损伤等多种疾病的治疗中。 但建议在专业内分泌科医师或营养师充分评估后制定合理的饮食和运动目标前提下进行,搭配不合理的生酮饮食或运动不规范,可能使患者出现虚弱、心慌、心悸、出冷汗等低血糖现象,严重出现晕厥。因此,有减肥需求的广大群众可内分泌科咨询,制定合理的减肥方案,万不可盲目跟风,否则可能有生命危险。
  • 09
    2023/10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我科邓向群主任当月在我院百科全说线上直播中详细生动的给民众普及了糖尿病足的相关知识。糖尿病足是一组足部病变综合征,不是单一症状。诊断成立应当具备几个要素:1.糖尿病患者;2.有足部组织营养障碍(溃疡或坏疽);3.伴有一定下肢神经或/和血管病变。糖尿病足一旦发生溃疡,经久难愈,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对家庭经济及医疗资源均造成沉重负担。所以糖尿病足重在预防,而不是治疗,真正到了严重病变再治疗也是事倍功半、差强人意。预防事项如下:注意足部保养,每天用温水和无刺激性的肥皂清洗双脚,水温不要过高,尤其防止“温烫伤”;保持足部及脚趾间的干燥,足部特别干燥的患者可用护肤品来涂抹脚部;洗脚后要及时修剪过长的趾甲,趾甲前端应剪平磨光,防止向内生长,切忌擅自到外面的足疗屋修剪指甲或者进行足疗项目,以防损伤足部;如果脚上有茧子或鸡眼,千万不能用手抠或用小刀,也不要贴鸡眼膏等刺激性化学药物;千万不能赤脚穿鞋,平常最好穿白色或者浅色的袜子,以及时观察脚部的健康情况;袜子的袜筒也不要太紧,因为糖尿病患者本身血液循环就不好,太紧了不利于血液流通;穿鞋最好穿圆头、平底、软牛皮的鞋子,还要注意鞋子里面有无异物,有无线头、接缝,因为这些都可能导致糖尿病患者脚部磨损,新鞋最好撑松了、合脚了再穿。除了以上足部护理细节,仍需积极控制元凶糖尿病,包括控制高血糖症,减少血檀波动带来的血管神经损害;积极管理体重,对身体肥胖者采取减轻体重的措施;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症,包括严格控制高脂血症,积极治疗高血压等;生活方式上需严格戒烟,以免促使小血管痉挛而加重肢端缺血;积极预防微血管病变,可坚持小剂量服用肠溶阿司匹林,或潘生丁。  
  • 09
    2023/10
    糖友们该如何运动?
    国内外权威指南均指出,糖尿病治疗的基石是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饮食和运动。有研究显示,坚持规律运动12~14年的糖尿病病友死亡率显著降低。规律运动好处多,包括可以帮助改善胰岛素敏感性和骨骼肌功能;改善脂肪和蛋白质代谢;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并发症;改善心理状态。 •      首先糖友中什么样的人可以运动呢?无明确糖尿病急症(包括痛症酸中毒、严重感染、眼底出血)、无横纹肌溶解、身体智能和机能无障碍的患者均可在在调整好饮食和降糖方案的基础上进行运动治疗,能有效控制血糖在良好的水平 。究竟该如何合理正确运动呢?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每周运动频率为每周3~5次;运动持续时间为20~60分钟,但不包括热身和结束后的整理运动;为避免急性损伤,应该在数周到一个月的周期运动后逐渐增加运动频率、时间和强度。有研究显示,即使是每周仅2小时的步行, 也能使糖友的全因死亡率下降39%, 心血管事件诱发的死亡率下降34%。运动的时机宜在餐后1~3小时内 。不要空腹运动;不要在正午阳光暴晒时运动;不要在寒冷的早晨运动;不要在早晨浓雾还未散去时运动;不要在注射胰岛素和/或口服降糖药物发挥最大效应时运动。需要注意的是:运动中应注意心率变化及感觉,以掌握运动强度;随身携带急救卡及糖块、饼干等,为防止发生意外及低血糖反应时及时处理 ,需热身5~10分钟 ;天气炎热时,应及时补充水分,但不能一次性过多饮水;天气寒冷时要注意保暖。如运动中出现低血糖现象可立即服用随身携带的糖果;出现乏力、胸闷、憋气及腿痛等不适,应立即停止运动,原地休息;夏季运动避免中暑,一旦出现中暑症状,立即到阴凉通风处坐下,喝些凉盐开水,切忌饮用汽水、果汁等甜饮料,尽量呼吸新鲜空气。
  • 31
    2023/08
    桥本甲状腺炎能治愈吗?会癌变吗?
          随着社会大众对健康的重视,体检甲状腺的人群也越来越多,不少人都被体检报告上的甲状腺相关抗体测定大于几千吓得夜不能寐。如果体检发现甲状腺检查异常结果,及时就医是很有必要的,如果明确为桥本甲状腺炎,病友们也无需过于担忧。       桥本甲状腺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和遗传有一定相关性,表现为甲状腺特异性抗体升高,而且随着时间延长,多不会自行消失。 桥本甲状腺炎分为几个阶段:       1.甲状腺功能正常期:除抗体指数增高外,其他指标均正常,一般无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发现,这个时期,保持良好的心态及规律的生活习惯非常重要。       2.甲亢期:随着抗体滴度的升高,出现T3、T4升高,临床上可能会出现怕热多汗、体重下降、心慌、月经不调、腹泻等症状,或伴有甲状腺肿大,这个阶段,以对症治疗、缓解症状为主,复查甲状腺功能变化。       3.甲状腺功能减退期:甲亢后,自身免疫损伤仍在持续,大量甲状腺细胞被破坏,出现T3、T4下降,轻者无症状,严重者会出现食欲下降、体重增加、浮肿等,这个阶段要及时就医,补充甲状腺激素治疗。       桥本甲状腺炎人群中约30-40%会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重点在于定期复查甲状腺功能,出现甲减及时处理,尤其对于要备孕患者,尤其要重视甲状腺功能的检查,其他60-70%的患者,终身无须使用药物治疗,对健康影响有限,同时桥本甲状腺炎没有癌变风险,所以患友们无须过于担心。
  • 31
    2023/08
    胰岛素针头可以反复使用吗?
          糖尿病患者人数中众多,身边糖友使用胰岛素治疗者随处可见,那么胰岛素针头可以反复使用吗?       曾见过个别糖友,把胰岛素针头打到明显弯曲,自己拿酒精随便擦一下就继续使用了,甚至有把胰岛素针头打断的糖友,医护反复强调要及时更换,总是说没关系,反正就自己用,随便消消毒就长时间使用。       实际上注射胰岛素的针头,要一针一换,重复使用一两次还行,再用就对身体有伤害了。胰岛素的针头非常细,在皮下注射后反复使用,针尖处就会出现毛刺、倒钩,下次酒精消毒后再使用,就会破坏针头表面减低注射痛感的硅化层,而导致注射疼痛,而且皮下会出现炎症反应导致皮下硬结;针头反复使用也会导致堵塞,影响注射效果。硬结部位再注射胰岛素,会影响胰岛素吸收,从而导致胰岛素使用剂量加大,那么不舍得花钱买针头的钱,会因为胰岛素使用量增加而并未节约治疗费用,另一方面,可能因胰岛素吸收不好而导致血糖控制不佳,针头的反复使用可有引起皮肤感染及溃烂风险,那糖友们就得不偿失了。       防控血糖,从及时更换针头做起!
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