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超声医学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诊断相关科室 > 超声医学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4/09
    节育器异位
    宫内节育器(IUD),也就是我们俗称的“节育环”,是一种安全、经济、长效且稳定的避孕方式。我国宫内节育器的使用在已婚妇女避孕方案中占一半以上。 现在妇科超声已成为大家检查宫内节育器的首选检查。超声检查可直观地显示宫内节育器在宫内的位置,借此可判断宫内节育器有无下移嵌顿、脱落。三维超声透明成像能够显示宫内节育器的立体形状,并显示与盆腔器官关系,是临床超声诊断的重要补充。下面,和大家分享几种常见的宫内节育器超声小知识。 什么是节育环异位? 指的是节育器从宫腔正常位置移出,部分或全部嵌入肌层,甚至异位到腹腔、阔韧带、膀胱、直肠等部位。 节育器异位原因有哪些? 操作不当将节育器放到宫腔外;2.节育器尺寸偏大、放置位置不当、子宫较软、子宫畸形或者其形状与宫腔形状不匹配时。 一旦节育环发生异位,患者通常会出现腹痛、带器妊娠、月经不规律等症状。然而,也有一部分节育环异位的患者并无特殊不适,这种情况往往是在意外情况下才得以发现。 宫内节育器(IUD)异位的超声表现: 1、正常金属IUD位置的声像图为其中心在子宫内膜腔的强回声,周围子宫内膜为一低回声的晕圈。IUD正常位置是:IUD上缘距离宫底浆膜面≦20mm,范围为15~20mm。 宫内节育环不在子宫腔内正常位置时称为节育环异位,包括节育环下移、嵌顿、外移。 2、节育环下移:节育环不在宫腔内而向下移位,节育环下缘达宫颈内口或内口以下。剖宫产切口处常形成憩室,也是节育环下移到达之处。有时节育环可下移至宫颈管内,或脱出宫颈外口至阴道。 IUD下移分度 轻度:IUD上缘距宫底浆膜面<25mm;中度:IUD上缘距宫底浆膜面25-35mm,;重度:IUD上缘距宫底浆膜面>35mm。 3、节育环嵌顿:由于节育环过大或置放时操作不当损伤宫壁,导致部分或全部节育环嵌入子宫肌层内,为节育环嵌顿。 IUD嵌入子宫肌层分度 轻度:IUD嵌入肌壁深度<1/3;中度:嵌入肌壁深度1/3~2/3;重度:IUD嵌入肌壁深度>2/3或达子宫浆膜面。 4、节育环外移:节育环穿透子宫肌壁、浆膜层造成穿孔而致节育环外移。超声扫查显示子宫内无节育环的强回声,在宫旁、子宫直肠陷凹或腹腔内见强回声的节育环声像。 超声引导下宫内节育器放置术及取出术是在超声实时引导下,临床医生将节育器置入或取出受术者子宫腔的一种方法。具有安全、有效、简便、经济和可逆的优点,在超声实时观察和监护下,了解子宫形态、大小、节育器在宫腔的位置、形状,指导临床医生操作,增加了手术的准确性、安全性,避免盲目性,可减少风险,提高手术成功率。
  • 27
    2024/09
    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肝纤维化
    什么是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利用普通超声探头发射多点声辐射力脉冲在不同组织深度连续聚焦,分进入组织内的超声波机理产生横向剪切波,同时采用超高速的成像技术探测剪切波,以彩色编码技术实时显示组织的弹性图,获得实时、二维的剪切波弹性图像,在图像上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由此来评估肝组织硬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硬度越大,弹性越小;硬度越小,弹性越大。 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损害导致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而导致的,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文献报道,我国是慢性肝炎大国,乙肝和丙肝患者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代谢等疾病引起的肝脏损伤也多起来了,如果不及时干预,肝脏就会变硬,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 肝纤维化检查为什么要用弹性成像?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经治疗是可逆的,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及时治疗,有望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 多数患者早期肝脏纤维化起病隐匿,没有症状体征,查血、常规影像检查都发现不了,有时候为了确诊还需要穿刺,但是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出血、感染等风险,患者接受度差。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直观的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情况,明显提升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 肝弹性成像测量的结果有何意义? 根据测得的弹性E值,分为F0、F1、F2、F3和F4共五个等级。F0-F1为无肝纤维化;≥F2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4 为肝硬化。 超声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的正常范围为2.6~6.2 kPa; 诊断F2阈值建议为7.1~7.6kPa; 诊断F4阈值建议为10.1~11.7kPa。 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F2及F4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是启动抗病毒治疗及肝癌监测的重要指标; 肝脏硬度低于F2时,患者仅需定期随访,高于F4时,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介于F2、F4之间时,需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肝脏纤维化超声弹性成像有哪些优势? 简便、快速、 无创、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既能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血流情况,检测肝脏占位病变,又能定量检测肝脏硬度,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可长期监测方便病情追踪,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脏纤维化的筛查、诊断、监测、治疗评估等。 哪些人需要做肝脏弹性成像? 1.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 2.长期服用药物造成肝损害的高风险人群评估。 3.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全程跟踪。 4.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健康筛查。 5.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预测。 用于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所引起的肝脏损伤的评估。
  • 27
    2024/09
    超声评估肾积水程度
    肾积水是超声医师非常熟悉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病人有肾积水的情况,不免让人紧张,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诊断肾积水以及肾积水的分级。 肾积水的成因 所谓的肾积水,指的是积蓄在肾脏内部的尿液,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使得产生的尿液不能向下排出,从而导致肾脏集合系统不同程度的分离(积水)。常见的梗阻原因主要有输尿管结石、炎症、肿瘤、先天性狭窄及输尿管外压迫等。 肾积水的分度 肾积水的分度尚无统一的客观指标,目前主要从肾脏形态及大小、肾窦分离宽度、肾实质厚度、肾盂肾盏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应用超声检查评估肾积水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尿路梗阻的程度及梗阻时间的长短。 肾盂扩张(肾脏集合系统)≧1cm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称为肾积水。 1.轻度肾积水: ①肾脏大小、肾脏形态均无明显改变;肾实质厚度正常,肾柱回声清晰; ②肾盂持续分离2-3cm,肾大盏扩张,肾小盏多不分离或轻度分离;③超声声像图冠状面呈“菱形”、“鹿角”状,横切面呈“C”型或“O”型,纵断面呈“一”字型。 2.中度肾积水: ① 肾体积轻度增大,形态饱满,实质轻度变薄,肾柱回声不清晰; ② 肾盂、肾大盏和肾小盏均明显扩张,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肾盏在肾实质间出现无回声的分支; ③ 冠状断面声像图呈“手套”状、“烟斗”状、“花朵”状:横断面呈“花边”状;纵断面呈“哑铃”形或“8”字形; ④ 肾以下的尿路常可发现梗阻的部位与原因。 3.重度肾积水: ① 肾脏显著增大,形态失常。肾实质受压,萎缩、变薄,或位于外围包绕积水,或嵌入积水中形成分隔; ② 整个肾区均为液性暗区,肾窦不能分辨,肾盂积水与各肾盏的积水相互融合、扩张,受压呈线状分隔肾柱的回声,呈放射状排列; ③ 超声声像图冠状面呈“调色盘”状、“多囊”状,纵、横断面呈巨大囊; ④可以寻找到与输尿管间的关系。 超声诊断肾积水方便、快捷、敏感,能早期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有无积水及积水程度,而且能同时显示肾实质及血流供应程度。
  • 28
    2024/06
    知识丨超声下腔静脉容量评估
    下腔静脉(IVC)是人体最大的静脉,收集下肢、盆腔、腹部的血液,通过腔静脉窝和胸廓内压的变化,进入右心房。下腔静脉变异度是反映右心房压力的敏感指标。 由于下腔静脉血管壁薄、顺应性好,其内径及其随呼吸运动的变异率可反映患者的容量状态和容量反应性。在危重症病房中,下腔静脉变异度的评估越来越普及,被临床医生接受,利用床旁超声连续监测下腔静脉直径的变化是评估休克患者进行性失血和指导液体疗法的可靠指标,对容量复苏更具有指导意义。 研究显示,低血容量患者下腔静脉内径要小于正常血容量患者,而扩张、固定的下腔静脉通常提示患者处于容量过负荷状态。 下腔静脉标准测量位置一般是在剑突下腔静脉长轴切面,于肝静脉汇入下腔静脉处以远2cm或右房与下腔静脉结合点下方约2cm处测IVC内径。 测量参数:在呼气末和吸气末分别测量下腔静脉最大内径(IVCmax )和最小内径(IVCmin),并计算呼吸变异率(IVCrvi)=(IVCmax - IVCmin)/ IVCmax × 100%。 下腔静脉指标的正常值范围 不同呼吸状态下其呼吸变异率方式不一,分塌陷率和扩张率两种。 基于平静自主呼吸模式,下腔静脉吸气发生塌陷,因此变异度公式为: 下腔静脉内径按呼气末算(即最大值,此时为基线)。 (2)基于控制通气模式(无自主呼吸),下腔静脉吸气发生扩张,因此变异度公式为: 下腔静脉内径按吸气末算(即最小值,此时为基线)。 说明:有的文献正常值为 18% ,有的则为 12% ,原因是有的计算标准是分母按 IVC 呼气末算,有些喜欢分母按 IVC 平均值算。 基于支持通气、无创通气等模式(呼吸机送气和自主呼吸交杂),由于正压和负压通气共同存在,无法判定胸腔内压变化规律,下腔静脉指标无法应用。 目前认为自主呼吸状态下,IVC吸气末塌陷率正常值为>50%;机械通气状态下,IVC扩张率的正常值为>18%。 虽然下腔静脉超声检查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且有简单方便、易操作、无创等优点,对指导临床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有重要价值,且深受重症医生喜爱,但下腔静脉内径主要是反映右房压力指标,可评估中心静脉压、肺动脉收缩压,并不能适用所有容量评估及液体反应性。 在临床中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综合其他相关指标共同评估及动态比较,才能更好的用于指导临床、评估容量。
  • 28
    2024/06
    知识丨超声评估肾积水
    肾积水是超声医师非常熟悉的问题,在临床工作中经常碰到病人有肾积水的情况,不免让人紧张,今天我们来看看如何诊断肾积水以及肾积水的分级。 肾积水的成因 所谓的肾积水,指的是积蓄在肾脏内部的尿液,各种原因引起的尿路梗阻使得产生的尿液不能向下排出,从而导致肾脏集合系统不同程度的分离(积水)。常见的梗阻原因主要有输尿管结石、炎症、肿瘤、先天性狭窄及输尿管外压迫等。 肾积水的分度 肾积水的分度尚无统一的客观指标,目前主要从肾脏形态及大小、肾窦分离宽度、肾实质厚度、肾盂肾盏形态等方面对其进行综合评估:应用超声检查评估肾积水的程度,可以间接反映尿路梗阻的程度及梗阻时间的长短。 肾盂扩张(肾脏集合系统)≧1cm或存在肾小盏扩张则称为肾积水。 轻度肾积水: ①肾脏大小、肾脏形态均无明显改变;肾实质厚度正常,肾柱回声清晰; ②肾盂持续分离2-3cm,肾大盏扩张,肾小盏多不分离或轻度分离;③超声声像图冠状面呈“菱形”、“鹿角”状,横切面呈“C”型或“O”型,纵断面呈“一”字型。 中度肾积水: ① 肾体积轻度增大,形态饱满,实质轻度变薄,肾柱回声不清晰; ② 肾盂、肾大盏和肾小盏均明显扩张,肾集合系统分离3-4cm,肾盏在肾实质间出现无回声的分支; ③ 冠状断面声像图呈“手套”状、“烟斗”状、“花朵”状:横断面呈“花边”状;纵断面呈“哑铃”形或“8”字形; ④ 肾以下的尿路常可发现梗阻的部位与原因。 重度肾积水: ① 肾脏显著增大,形态失常。肾实质受压,萎缩、变薄,或位于外围包绕积水,或嵌入积水中形成分隔; ② 整个肾区均为液性暗区,肾窦不能分辨,肾盂积水与各肾盏的积水相互融合、扩张,受压呈线状分隔肾柱的回声,呈放射状排列; ③ 超声声像图冠状面呈“调色盘”状、“多囊”状,纵、横断面呈巨大囊; ④可以寻找到与输尿管间的关系。 超声诊断肾积水方便、快捷、敏感,能早期显示肾盂、肾盏、输尿管有无积水及积水程度,而且能同时显示肾实质及血流供应程度。
  • 28
    2024/06
    知识丨超声弹性成像评估肝纤维化
    什么是超声弹性成像? 超声弹性成像是一种新的成像技术,利用普通超声探头发射多点声辐射力脉冲在不同组织深度连续聚焦,分进入组织内的超声波机理产生横向剪切波,同时采用超高速的成像技术探测剪切波,以彩色编码技术实时显示组织的弹性图,获得实时、二维的剪切波弹性图像,在图像上以不同的颜色表示,由此来评估肝组织硬度及肝纤维化程度。硬度越大,弹性越小;硬度越小,弹性越大。 什么是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各种慢性肝脏损害导致的肝脏纤维结缔组织过度沉积而导致的,最终发展为肝硬化。文献报道,我国是慢性肝炎大国,乙肝和丙肝患者众多,慢性乙型肝炎是我国导致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的主要病因之一,现在生活环境好了,代谢等疾病引起的肝脏损伤也多起来了,如果不及时干预,肝脏就会变硬,进而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细胞肝癌等,危害性大,死亡率高。 肝纤维化检查为什么要用弹性成像? 研究表明,肝纤维化和早期肝硬化经治疗是可逆的,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及时治疗,有望阻断或延缓慢性肝病发展成为肝硬化、肝癌和肝衰竭。 多数患者早期肝脏纤维化起病隐匿,没有症状体征,查血、常规影像检查都发现不了,有时候为了确诊还需要穿刺,但是肝脏穿刺活检是一种侵入性操作,具有出血、感染等风险,患者接受度差。而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能够直观的定量评估肝纤维化和肝硬化情况,明显提升肝脏纤维化的诊断准确率。 肝弹性成像测量的结果有何意义? 根据测得的弹性E值,分为F0、F1、F2、F3和F4共五个等级。F0-F1为无肝纤维化;≥F2为进展期肝纤维化;F4 为肝硬化。 超声弹性成像测量肝脏硬度的正常范围为2.6~6.2 kPa; 诊断F2阈值建议为7.1~7.6kPa; 诊断F4阈值建议为10.1~11.7kPa。 对慢性乙肝患者而言,F2及F4是临床关注的重点,是启动抗病毒治疗及肝癌监测的重要指标; 肝脏硬度低于F2时,患者仅需定期随访,高于F4时,需积极治疗及密切随访,介于F2、F4之间时,需进一步评估,必要时行肝穿刺活检明确诊断。 肝脏纤维化超声弹性成像有哪些优势? 简便、快速、 无创、易于操作、可重复性、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既能利用二维及彩色多普勒超声观察肝脏形态结构、血流情况,检测肝脏占位病变,又能定量检测肝脏硬度,评估肝脏纤维化程度; 可长期监测方便病情追踪,为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便于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适用于各种病因导致的肝脏纤维化的筛查、诊断、监测、治疗评估等。 哪些人需要做肝脏弹性成像? 1.慢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测,包括非酒精性脂肪肝病、酒精性肝病、病毒性肝炎、免疫性肝炎等。 2.长期服用药物造成肝损害的高风险人群评估。 3.对于慢性肝病患者治疗效果的全程跟踪。 4.用于进行普通人群的肝脏健康筛查。 5.用于各类肝硬化并发症(如门静脉高压、食道胃底静脉曲张破裂)的预测。 用于各类代谢综合症(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等)所引起的肝脏损伤的评估。
  • 31
    2024/03
    知识丨超声引导下肝囊肿硬化治疗
          超声引导下肝巨大囊肿硬化治疗是一种微创技术,仅需局部麻醉,在患者清晰的状态下,用一根细针解决问题。   肝囊肿是什么?       肝囊肿是在肝脏内形成的充满液体的囊状结构,通俗点说就是肝脏中的“水泡”,它们可以是单个或多个,大小也不一。         肝囊肿较常见,大多是良性的,较小的肝囊肿一般不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但在某些情况下,尤其是当它们较大或位于肝脏的特殊位置时,可能会对肝脏及周围的器官组织造成一定的压迫导致不适或其他并发症,如腹部包块、腹胀、隐痛、感染、黄疸、肝功能受损等,则应及时治疗。近年来,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肝囊肿硬化治疗因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住院时间短等优势,成为临床治疗肝囊肿的首选方法。     肝囊肿的硬化穿刺治疗       是指在超声实时引导下,利用PTC针穿刺囊肿后,将囊液抽吸干净后,再注入相应硬化剂,硬化剂持续作用于囊壁使囊肿壁细胞变性、坏死,从而囊液分泌减少或消失使囊腔闭合、囊肿逐渐缩小(消失)的过程。 适应症       1.肝(含多囊肝)囊肿最大直径≥5cm;       2.囊肿合并出血或感染;       3.囊肿伴有压迫等临床症状;       4.因囊肿导致精神紧张、主动要求治疗者。 禁忌症       1.先天性肝内胆管囊状扩张或与肝内胆管相同的肝囊肿;       2.抗凝治疗期间、出血倾向、凝血功能障碍者;       3.发热、全身感染者;       4.聚桂醇、酒精过敏中者;       5.严重心肺功能不全、依从性差不能配合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         6.没有安全穿刺路径、不能避开血管及重要脏器者。     超声治疗肝囊肿的优势 1、安全性高       通过超声监视治疗的全过程,针尖的位置、囊肿的回缩方向、塌陷速度以及有无出血或其他情况的发生,安全性高; 2、创伤小       通过一根细针抽出囊液,术后只留一个小小的针眼,按压5分钟、观察30分钟即可离开; 3、时间短、代价小       抽出囊液,再注入硬化剂。一抽一注之间治疗即已完成。 4、疗效显著       超声引导下大穿刺硬化治疗通常能有效的减小囊肿并缓解临床症状,治疗后,一个月、三个月、六个月定期复查观察囊肿变化,半年后大部分囊肿可完全吸收。
  • 27
    2024/03
    为何需要胎儿脐血流监测?
    什么是脐血流?       脐带是胎盘与胎儿间连接的唯一纽带,脐带一端连与胎儿腹部,另一端附着于胎盘的胎儿面,正常时包含两条脐动脉和一条脐静脉,足月胎儿的脐带长约40-60CM,脐动脉的血流变化直接反应了胎儿-胎盘循环的血流变化。       脐血流是指脐动脉收缩期最高血流速度与舒张期最低血流速度的比值(S/D值)、阻力指数(RI)与搏动指数(PI)等指标来反应血流情况。正常情况下胎儿逐渐发育,胎盘也相应增大,血管阻力会逐渐减小,随妊娠月份的增加,脐动脉血流S/D值会逐渐下降。超声检测脐动脉S/D值方便、快捷,可重复性强。   胎儿脐血流监测有什么意义?       脐血流监测为了判断胎儿在宫内的发育情况,是预估胎儿生长迟缓、宫内窘迫最常用的一项指标之一。如果胎儿的生长受到限制,脐血流就会出现比较明显的异常值。异常的脐血流还可能跟胎盘的发育缺陷、组织学异常有关。正常值跟怀孕的周数有关,以S/D值为主要指标,多以妊娠晚期S/D值小于或等于3.0作为正常值。     导致脐血流异常的原因有哪些?       1、脐带异常:比如脐带过长或过短、过细影响到胎盘循环时,出现异常的是血流阻力指数。若S/D值高于正常值,且B超显示脐带绕颈等异常情况,应根据妊娠分阶段严密观察。       2、胎盘功能发育不良;胎盘的病理改变可致胎盘容量减少,有效血管总截面积下降,增高血流阻力,使其血液灌注量下降。       3、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引发孕妇发生IUGR的原因很多,除了遗传营养、有害接触、畸形、病毒等因素外,因胎盘等妊娠附属物所致的IUGR所占比重日益加大,表现为S/D、RI值增高。       4、妊娠期血压、血糖变化;如果孕妇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的疾病,血压控制得不理想,当血压有明显升高的情况时,可能会导致脐带血流也跟着升高。       5、胎儿畸形:胎儿先天性疾病与脐动脉阻力关系密切,应进一步B超检查。       6、羊水过少、先兆早产等其他原因。   脐血流异常一定是胎儿缺氧吗?       一般认为孕36周后脐血流参数的异常提示胎儿有宫内缺氧的可能。据文献报道,孕36周以后胎儿脐血流S/D<3.0为正常,≥3.0提示阻力增高。正常妊娠每隔2-3周,监测脐动脉S/D比值一次。
  • 27
    2024/03
    关于瓣膜反流的小知识
          在日常的健康查体中,我们经常会做心脏超声检查,有些检查报告单上会提示二尖瓣、三尖瓣,肺动脉瓣或者主动脉瓣有反流。于是,就有了担心,我是不是得了心脏病了?为什么会有反流?反流是什么意思? 首先什么是心脏的瓣膜       心脏是人体全身血液流动的发动机,通过心脏规律收缩和舒张,向全身各器官供应及回收血液。正常人的心脏有四个腔室,我们常把正常人的心脏比作成一个四居室的房间,即左心房、左心室、右心房和右心室。这些心房和心室分别连接不同的大血管,如肺静脉、主动脉、上下腔静脉及肺动脉,形成4个心脏瓣膜(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用来控制心脏中血液的流动,心脏瓣膜作用就像房间的门,通过打开、关闭,确保血液能够在心腔内单向流动。 什么是瓣膜反流       心脏瓣膜就是连接这些房间的单向门,作用是为了防止血液逆流,然而人体就像一部机器,用久了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问题,房门用久了也会漏风,心脏瓣膜也同样如此,如果瓣膜关闭不严,就会出现瓣膜反流。 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导致“门”有缝隙或者压力太高,心脏内的“门”在关闭状态下一部分血液发生倒灌,不同程度的反流,取决于各瓣膜关闭不全的严重程度。关闭不全的情况越严重,产生的反流量越大。而反流的轻重程度会直接影响到心脏是否能正常工作。 如何导致瓣膜反流       瓣膜反流有两种,一种是生理性的(正常人可以有的),一种是病理性的。       1.瓣膜生理性反流在很多正常人身上可出现,主要发生在三尖瓣、肺动脉瓣上。这些人心脏和瓣膜的结构都是正常的,只是瓣膜关闭时没那么严丝合缝,漏了那么一点点,反流很轻微,也不会引起不适。       2.病理性反流就是“门”或其相关结构损坏,使门不能关闭。       原发性:由于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扩张型心肌病等心脏本身结构问题引起的;       继发性:任何损坏瓣膜结构的或功能的因素均有可能导致瓣膜反流;       退行性:还有一种很常见的病因就是随着时间、年龄,心脏瓣膜会出现一定程度上的增厚、变形,而影响瓣膜开闭的灵活性,或导致关闭不严密。 瓣膜反流的程度       瓣膜反流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程度。       瓣膜轻度反流指返流分数小于30%,轻度反流基本上没有太多临床症状,日常活动不受限制,每隔1-2年做一次心脏超声检查观察即可。       瓣膜中度反流指反流分数在30%~49%,瓣膜重度反流指反流分数在50%以上,中重度反流患者可能会有症状,尤其是重度反流患者由于心排出量减少,通常会表现为疲乏、无力、活动耐力下降。同时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呼吸困难,尤其是劳力性呼吸困难,有时在静息状态下也会出现呼吸困难、胸闷、气短的症状,晚期的时候可能出现心脏衰竭表现,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检查,找到瓣膜反流的原因,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瓣膜反流有什么临床意义?需不需要治疗?       瓣膜反流的临床意义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基础疾病(即导致反流的原因),二是反流量的多少。       一、基础疾病导致反流:其治疗原则主要是针对病因(例如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高血压、心内膜感染等)进行治疗。       二、反流量的多少:一般而言,瓣膜少量反流对心功能影响不大,无需特殊处理,如果瓣膜反流量较大(中量反流或大量反流),可能会对心脏结构及功能造成影响,可导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出现。这种情况下除了治疗原发病外,还需要针对瓣膜病变本身进行治疗(介入治疗或手术治疗)。如果瓣膜出现中量或大量反流,并且出现心脏房室增大,应该及时到医院就诊,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必要的治疗。  
  • 29
    2023/12
    胎儿严重结构畸形筛查
          孕育新生命是每个家庭非常重视的事情,在妊娠期里,孕妈妈要做一系列的产前筛查项目,产科超声检查作为一种常见、实用、快捷、安全、无创的胎儿影像学检查方法,需要进行多次超声检查,而孕检超声中最重要的就是“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也是大家经常说的“大排畸”或“四维”,可对胎儿进行系统全面的观察筛查严重畸形,是防止新生儿缺陷的重要防线! 根据目前超声技术发展水平,原则上在妊娠20~24+6周筛查的主要常见严重胎儿结构畸形如下:       1.无脑畸形。       2.无叶型前脑无裂畸形(简称无叶全前脑)。       3.严重脑膜脑膨出。       4.严重开放性脊柱裂伴脊髓脊膜膨出。       5.单心室。       6.单一大动脉。       7.双肾缺如。       8.严重胸腹壁缺损并内脏外翻。       9.四肢严重短小的致死性骨发育不良。       系统产前超声检查不能排查一切畸形       由于孕周、胎儿体位、羊水量、胎儿活动、胎儿骨骼声影、孕妈本人的身体条件(肥胖、水肿)等各种因素,并不能完全将所有的胎儿畸形排查出来,排畸准确率并非100%。       我们应该正确对待检查结果,虽说大排畸不是万能的,但不做大排畸却是万万不能的!检查可以筛查出胎儿宝宝最重大的缺陷和异常,孕妈们一定要按照时间进行检查。       胎儿是不断生长变化的过程,许多畸形可能要到晚孕期、甚至出生后相当长一段时间才能发现,每次超声检查只代表当时的情况,建议定期检查。
  • 29
    2023/12
    浆液性乳腺炎
          浆液性乳腺炎是一种好发于非哺乳期,以导管扩张和浆细胞浸润为病变基础的慢性非细菌性乳腺炎症。浆细胞性乳腺炎临床较少见,发病率占乳房良性疾病的4-6%。这种病症的主要表现为乳房疼痛,可能包括乳房肿胀、发热或乳头溢液。乳房内可能触摸到硬块,有时硬块会软化并产生瘘管,瘘管内容物为脓样。病情严重时,可能会出现溃疡和瘢痕形成。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具体发病病因尚未明了,目前认为,乳头内陷、乳房外伤、炎症、内分泌失调及乳房退行性变是引起乳腺导管引流不畅、分泌物瘀滞、内容物外溢,引发乳腺导管周围的化学性炎症,或局部自身免疫性反应。厌氧菌在乳腺导管内滋生,是加重病情的主要因素。       浆细胞性乳腺炎的病理进程复杂,主要表现在乳腺的各种组织如导管、腺体等对乳汁等物质的刺激的反应上。一般分为四期:①导管扩张期️②炎症肿块期️③脓肿期️和④窦道期。 不同时期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表现各不相同,可分为以下几种:       ①导管扩张型:乳腺导管扩张,管壁光滑,导管内可见多发点状回声漂浮;       ②炎症肿块期:乳腺腺体内出现囊实性团块,实性成分位于导管内或者导管周边,内部血流丰富或不丰富;       ③实性肿块型:乳晕区或者周边腺体层内出现低回声肿物,周边可见低回声带,病灶内部及周边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或仅可见少量血流信号;       ④脓肿型:乳腺腺体层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边界不清,液化区有细小点状回声漂浮,有波动感,周边血流较丰富,液化区内部则无血流信号。       以上四种超声表现可单独存在,也可同时存在。仅仅依靠常规超声很难明确诊断,可在超声引导下进行穿刺活检来明确诊断。
  • 29
    2023/12
    急腹症之卵巢囊肿蒂扭转
          卵巢囊肿蒂扭转是妇科急腹症之一,指患有卵巢病变,如卵巢上皮性囊肿、畸胎瘤等疾病,由于患者剧烈运动、妊娠等因素,出现病变的囊肿或瘤体发生蒂扭转,导致血液回流受阻,瘤体或囊肿破裂出血等,从而出现突发一侧剧烈下腹疼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本病以年轻妇女及幼女多见。约10%卵巢肿瘤可发生蒂扭转。好发于瘤蒂长、中等大、活动度良、重心偏于一侧的肿瘤(如囊性畸胎瘤、粘液性及浆液性囊腺瘤最易发生蒂扭转),卵巢肿瘤扭转的蒂由骨盆漏斗韧带、卵巢固有韧带和输卵管组成,扭转呈“麻花样”,超声表现扭转蒂呈漩涡状。       临床上根据扭转程度分为完全扭转与不完全扭转2种类型,即小于360°为不全扭转,大于等于360°为完全扭转。因不完全扭转患者临床症状相对较轻,且多可自行复位而症状缓解,故临床上不易与盆腔炎、憩室炎及尿路结石等疾病鉴别。 哪些因素可能会诱发卵巢囊肿蒂扭转?       1、突然改变体位、剧烈运动等:突然的体位变化(如快起、快坐或快速转身后)或剧烈运动时,在重力作用下可诱发卵巢囊肿蒂扭转。       2、子宫大小变化:如在妊娠期子宫逐渐增大、产后子宫逐渐缩小的过程中,均可影响卵巢囊肿的位置,诱发卵巢囊肿蒂扭转。 临床表现          卵巢囊肿蒂扭转典型临床表现为突发一侧下腹部疼痛,持续性,且随活动而加剧,扭转周数越多,紧张度越大,时间越长,病情越严重,常伴恶心、呕吐、甚至休克;妇科检查可扪及压痛的肿块,以蒂部压痛最为明显,合并感染或破裂时候,可出现血液白细胞升高、发热和腹膜刺激征。轻度扭转患者血液循环未完全受阻,则疼痛可呈间歇性,有时不全扭转可自然复位,腹痛亦随之消失。 超声检查是卵巢蒂扭转最主要的检查手段  超声表现       ①扭转蒂的“漩涡征”:附件扭转的蒂,表现为位于卵巢之外纵切面呈条状的不均质回声肿块,横切面中心为高回声点呈“靶环征”样表现。扭转蒂肿块横切面上CDFI可显示盘旋彩色血流信号称“漩涡征”。       ②“卵泡环征”是指扭转卵巢内的窦卵泡(直径3-7mm)周缘声像上可见厚约1-2mm的高回声环。该高回声环为卵泡周围卵巢间质出血水肿。该征象被认为是扭转早期的特异性征象,在扭转晚期间质缺血坏死或合并大的肿块的扭转,观察不到该征象。与对侧正常卵巢对照有助于该征象的识别。       ③单侧卵巢体积增大,卵巢回声增高:扭转初期卵巢间质充血水肿导致卵巢增大,水肿膨胀的卵巢间质往卵巢包膜方向推挤窦卵泡,导致窦卵泡呈串珠样排列在卵巢的周缘;卵巢间质继续肿胀膨大,窦卵泡受压减少或消失,出现缺血坏死卵巢则表现为不均质实性回声样包块,完全失去正常卵巢内部结构特征。       ④卵巢位置异常:扭转卵巢位置异常,可位于子宫前方或后方子宫直肠窝,甚至位于对侧正常卵巢附近。       ⑤盆腔积液:盆腔少量积液出现在绝大部分附件扭转病例中。       由于急腹症的原因复杂,临床上在超声扫查时应与黄体囊肿破裂、异位妊娠破裂以及阑尾炎等疾病进行鉴别。
上一页 1234567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