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心血管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心血管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6
    2022/09
    与七成成年高血压患者有关!市三医院这个重点专项开始免费筛查
     H型高血压患者在我国成年高血压患者中占比约75%,他们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概率较高。9月15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医护人员走进东湖高新区曙光社区,为居民开展高血压筛查公益活动。这是该区“323攻坚行动”H型高血压筛查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启动后的首次社区行动。 市三医院心内科主任李东升介绍,H型高血压指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相较单纯性高血压患者高出5倍,较正常人高出25—30倍。同时,有研究表明,服用含有0.8mg叶酸的固定复方制剂降压药物,可以有效降低H型高血压患者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 为给H型高血压患者提供有针对性的研究、预防及治疗,今年6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专项“H型高血压国际合作项目”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启动。根据项目规划,医院高血压管理团队将用两年时间,在东湖高新区的社区开展普查,为居民提供血压检测、科普讲解、开办义诊,在35岁以上居民中进行H型高血压筛查。同时,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对高危人群进行跟踪监测;对筛查出高血压患者,进行血液同型半胱氨酸监测,区分H型高血压和非H型高血压患者,实行分类管理。 “平时很关注高血压预防知识,但这还是头一次听说H型高血压这个概念。”15日上午,在筛查活动现场,54岁居民刘先生介绍,他家族中有不少高血压患者,但大家此前都没有听说过H型高血压这个“新概念”,也不知道可以接受更有针对性的治疗。刘先生表示,如果接受筛查确认为H型高血压患者,能进入市三医院直接负责的H高血压健康管理组,有医师和药师长期进行跟踪治疗和健康管理,“肯定更有利于预防保健”。 武汉市第三医院副院长张武昌介绍,为配合社区筛查,该院光谷院区已建立H型高血压健康管理联合门诊,由心内科、神经内科、内分泌科、肾内科、药学等相关专科的专家共同坐诊,对H型高血压患者进行规范、科学、个性化的治疗和健康管理,并将为患者申请药物补贴。未能参与社区的筛查的市民,也可以在门诊进行免费检测。他还特别提到,进入医院H型高血压健康管理组的患者,如果在药物治疗过程中出现同型半胱氨酸指标下降不明显的患者,还将免费提供叶酸基因及叶酸水平和维生素检测,根据基因检测的结果调整用药剂量。 据介绍,东湖高新区“323攻坚行动”H型高血压筛查与脑卒中防控惠民工程项目的目标是争取到2025年,东湖高新区高血压患者管理率达70%,全区脑卒中发病率明显下降。
  • 16
    2022/09
    小心!你的”感冒“可能是爆发性心肌炎
    什么是暴发性心肌炎? 当心肌细胞由于病毒或细菌感染等原因,出现心脏炎性反应、受损时,就可能引起心肌炎。根据发病时间和严重程度,心肌炎又分为一般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隐匿性心肌炎。暴发性心肌炎是心肌炎中最严重和特殊的类型,大多由病毒感染导致,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大多数心肌炎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在医生的帮助下、在药物的作用下,最重要的是休息,可能会缩短它的病程,改善它的愈后和生成。而爆发性心肌炎来得都很凶猛,病人在院的死亡非常高。 2、感冒和心肌炎有内在的联系? 通常来讲,病毒性心肌炎大多是由感冒引起的。但并非所有的感冒都会引发暴发性心肌炎。感染病毒性心肌炎是因为:一方面,病毒可以直接通过血液循环入侵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损伤;另一个方面,由于自身体内的免疫反应,像超敏一样的反应,过度反应,在杀死病毒的同时,也会对人体内的心肌细胞造成损伤。如果大面积的心肌细胞受到影响,会出现心脏收缩功能下降、进而可能休克,最后会导致心脏猝死。所以专家强调:感冒时,一定要注意休息! 3、暴发性心肌炎有什么症状? 因为诱发暴发性心肌炎的病毒主要包括肠道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因此,暴发性心肌炎的早期症状与流感或肠炎十分相似。比如感冒的常规症状就是头疼、发烧、咳嗽、畏寒或者鼻塞、肌肉痛……如果感冒的病人出现了喘气费力、胸闷、心悸、胸口有轻微疼痛,这是在提醒感冒已经累及到心脏了,要引起警惕,需立即前往医院就医。如果出现了更严重的症状,如昏厥、大汗淋漓、血压下降、心律失常等,一定要到有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设备的医院抢救,如各省市的三级甲等医院。所以当你感冒后如果感觉胸闷、气紧心慌,就应尽早到医院医治。还要注意感冒时间长短和患心肌炎是没有关系的,也就是说有些感冒的初期就会并发心肌炎。 4、如何对抗暴发性心肌炎 首先还是应多注意提高免疫力,对于爆发性心肌炎,感冒可能只是一个诱因,而我们能做的只是提高自身免疫力,保持好心情……具体我们可以用下列方法来达到增强免疫力。 (1)科学运动运动能促进血液循环,加快白细胞的流通速度,提高免疫系统检测病原体的能力。健康成人建议每周至少运动5天,每天至少30分钟。但运动也需量力而行,避免时间过长或强度过大,以自己感觉舒适为宜。老年人可根据自身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避免长时间进行爬山、爬楼等易损伤膝关节的运动,平时不妨多踮脚,有助于血液的流通。 (2)养成好习惯不当的生活习惯是引起多种疾病的重要原因。平时要注意睡眠充足、劳逸结合、戒烟限酒、勤洗手、勤通风等,不给病毒可乘之机。 (3)心情舒畅大脑活动直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作用。积极乐观的心态有助于促进免疫细胞数目增长,激发免疫系统的活力,从而起到充分保护机体的作用。
  • 16
    2022/09
    室上性心动过速
    室上性心动过速,简称“室上速”,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室上性心动过速是指异位激动形成的部位或折返环路在希氏束(心脏传导系统中的一员)分叉以上的一组快速性心律失常。 那么室上速如何确诊呢?发病期间去医院做一份心电图即可。治疗方面,手术是根治的唯一方法,其他方法只能起到临时终止其发作的作用。如果室上速只是偶尔发作,不影响生活质量,那么可以先不手术治疗,在每次发作时尝试利用下面几个特殊的动作来终止发作。如果这几个动作有效,那么发病者就可以减少去医院急诊科的麻烦~ 瓦尔萨瓦动作(瓦氏动作) 该动作非常简单,只需要屏住呼吸,同时用力,就像大便干燥时用力排便。 该动作可以兴奋迷走神经(迷走神经兴奋可使心率减慢),从而有终止室上速发作的可能,成功率约17%。 事实上,面对室上速发作的患者,急诊科医生和心脏科医生在“推药转复”之前,往往也会首先尝试这类兴奋迷走神经的动作,另外还有按摩颈动脉窦、冷水洗面、按压眼球、刺激咽部诱发恶心等动作。 改良瓦氏动作 2015年就发表于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上的一篇论文表明,改良的瓦尔萨瓦动作比传统的瓦氏动作更容易终止室上速,成功率可以达到43%。 第一步:半卧位吹气15秒,压力压力40mmHg(呼气压力在家难以测量,可对着10ml的针筒用力吹气)。 第二步:快速平躺,由他人抬高双下肢。 第三步:1分钟后观察是否复律(如复律,患者自身会有明显的感觉)。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瓦氏和改良瓦氏动作动作都会增加胸腔内压力,静脉回流会受阻,血压可一过性增高。胸腔内压力增高、血压增高理论上可能引起视网膜出血,称为瓦尔萨瓦视网膜病变。眼眶气肿、纵隔气肿的发生也有报道。 因为日常生活中无意做出的瓦氏动作其实很多,如用力排便、搬重物、做俯卧撑等,小部分人发生视网膜出血,可能还是个体差异。但还是建议,有过视网膜出血病史者或是高龄的患者,还是不要尝试,应尽快去医院,用其他方法终止发作。
  • 16
    2022/09
    今天你“心动”了吗?
    23岁林女士,因入职体检发现频发室早,在外院查动态心电图有14153个室性早搏。因为有频发室性早搏,入职体检未通过,好不容易找到的工作单位,眼看就要泡汤了,这可急坏了林女士。林女士来到我们医院心内科门诊看病。心内科严政医生接诊后考虑林女士是频发室性早搏,建议林女士进行射频消融术治疗。林女士听到要住院手术,担心时间久影响入职,也担心手术创伤。这时手术大夫李亚萍医生告诉林女士,频发室早长期不治疗,容易引起心肌病,需要及时治疗。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微创手术,不开刀的,入院当天完善术前检查后就可以进行,大概需要1小时,并发症少,治愈率高,一般第二天就可以出院。林女士入院后当天就做了射频消融术,第二天复查动态心电图,频发室早消失了。李医生又问林女士和之前相比,身体上感觉有没有区别?林女士很开心的说,感觉全身轻松很多,有力气,有精神多了。射频消融术不但解决了林女士的健康问题,也解决了挡在林女士面前的就业问题。 1、室早有哪些症状和危害? 室早的临床表现差异很大。最常见的是心悸,就像见到心动的人时心脏发出的“咚咚”跳。有些患者可出现胸闷、心跳停搏感等症状,部分患者还可能有乏力、气促、头晕、黑矇,甚至心绞痛。也有许多像林女士一样的患者无明显临床症状,体检发现室性早搏,但治疗后感觉精神、体力较好的。 频发室早(24 h室早负荷≥总心搏数的15%)可导致心脏扩大、心功能下降,可引起心肌病、心力衰竭,甚至危及生命。室早根除或明显减少后心功能改善、心脏扩大可逆转。 2、室早的病因有哪些? 室早可见于心脏结构正常的个体,但更常见于各种结构性心脏病如冠心病、心肌病、心脏瓣膜病和遗传性心律失常综合征患者。 精神紧张、过度劳累,以及不良生活方式,如过量烟、酒、咖啡等可诱发室早。其他如洋地黄类药物、奎尼丁、三环类抗抑郁药物中毒,电解质紊乱(低钾血症、低镁血症)等也可导致室早的发生。 3、如何进行室早诊断? 室早诊断主要依据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标准12导联心电图上的室早形态有助于判断室早的起源部位,动态心电图可记录一定时间段的室早总数、昼夜不同时间段的室早分布情况及其与运动的关系。运动试验有助于室早患者的病因诊断及其风险评估。 4、室早需要进行治疗吗? (1)一般治疗 对于心脏结构和功能正常、室早负荷<10%或室早<10000次/24 h的无症状低危患者,通常无须治疗。告知患者室早的良性特征,消除其顾虑,避免过量饮酒、浓茶或咖啡等。对于可逆性因素如低钾血症、感染等应积极纠正。 (2)药物治疗 β受体阻滞剂、美西律等口服药物可以改善室早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但是需要在心内科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因为抗心律失常药物本身也可能会引起新的心律失常。 (3)导管消融 起源于右心室流出道的无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可以首选导管消融治疗;对于非流出道起源以及结构性心脏病症状性室早,如果抗心律失常药物无效,也可采用导管消融治疗。对室早心肌病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是导管消融。
  • 16
    2022/09
    呼吸困难伴晕厥,警惕肺栓塞
    近期,老徐突发胸闷喘气不适,并出现晕厥2次,遂至医院就诊,查D二聚体明显升高,肺动脉CTA发现双侧肺动脉多发栓子,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在医院经过抗凝治疗后症状好转,肺动脉栓子消失。 什么是静脉血栓栓塞症? 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包括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肺动脉栓塞(PE) 肺栓塞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阻塞肺动脉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包括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肿瘤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是最常见的肺动脉栓塞类型,指来自静脉系统或右心的血栓阻塞肺动脉或其分支所致疾病,以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和病理生理特征,占肺动脉栓塞的绝大多数。 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引起肺血栓栓塞的主要原因,DVT多发于下肢或者骨盆深静脉,脱落后随血流循环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 肺栓塞有哪些危险因素? VTE的易患因素包括外科手术、创伤、制动、妊娠、口服避孕药或激素替代治疗等。重大创伤、外科手术、下肢骨折、关节置换、脊髓损伤是VTE的强诱发因素,肿瘤、妊娠、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治疗、中心静脉置管等也是VTE公认的易患因素。长时间久坐(如飞机、高铁),活动性肿瘤,高龄(尤其合并基础疾病 ),大的手术,服用避孕药,长时间久卧(如骨折卧床)都会得血栓,生孩子也会有得血栓、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的风险等。 肺栓塞有哪些症状? 由于肺栓塞缺乏特异性症状及体征,临床容易漏诊误诊。胸痛是肺栓塞的常见症状,多数患者表现为呼吸困难、胸痛、先兆晕厥、晕厥和咯血等。 肺栓塞的检查方法有哪些? 血浆D二聚体:敏感性较高,但特异性不高,阴性预测价值很高,D二聚体水平正常往往可以排除急性肺栓塞。 同时血气分析,下肢静脉彩超也是血栓栓塞症重要的检查方法,肺动脉CTA及肺动脉造影检查是肺动脉栓塞诊断的金标准,对肺栓塞的诊断最为重要。
  • 30
    2022/05
    平板运动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对无症状心肌缺血早期筛查
    无症状心肌缺血发病率日益增高,早期症状不明显,属冠心病特殊类型,研究表明其发生率明显高于有症状心肌缺血,是威胁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患者在早期可无任何临床症状,容易被忽视,随着病情发展,心肌不可逆损伤,引发不稳定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甚至猝死,而普通心电图误诊率及漏诊率相对较高,平板运动试验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具有无创、经济、易操控、可重复、相对准确等优势,相较于冠脉CTA、核素心肌显像等更易让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难于在中青年人群中广泛应用,故采用平板运动试验+24小时动态心电图联合检查可以早期筛查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使患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规避部分患者发生心血管意外事件。 平板运动试验是冠心病进行临床评估的最重要和最有价值的无创性诊断试验,通过可控的转速及坡度,逐步激发运动耐量,患者心脏负荷不断增强,耗氧量增加,心肌会出现缺血、损伤改变,心电监测对ST-T改变分析,检出无症状心肌缺血患者,并推断心肌缺血严重程度,有学者认为平板运动试验是冠心病诊断的“银标准”; 24小时动态心电图是一种通过随身携带的记录器,连续不断地监测人体24小时心电变化,从而了解心肌缺血时长、程度、频率及相关规律,确定病人的心悸、头晕、昏厥等症状是否与心律失常有关,如极度心动过速、过缓、心脏停搏、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等,这是目前24小时动态心电图最重要、应用最广泛的情况之一,联合检测对无症状心肌缺血诊断能力会大大提升,评估各种心血管病对运动的反应,从而了解心肌冠脉储备功能。 平板运动试验主要适应症及禁忌症: 一、 主要适应症: 1、 协助临床诊断隐匿性冠心病。 2、 确定胸痛是否是冠心病所致。 3、 冠心病患者可通过负荷试验作出劳动强度的鉴定。 4、 检测心律失常。 5、 评价PTCA、冠状动脉架桥术后的效果。 6、 鉴别ST-T改变是原发性的还是生理性变异等。 二、 禁忌症: 1、 急性心肌梗死。 2、 典型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严重心律失常、心脏显著肥厚及扩大、休息心电图有明显心肌缺血。 3、 重症高血压:血压≥160/90mmHg。 4、 各种急性感染性疾病及药物中毒。 5、 年老体弱行动不便、电解质紊乱等。 24小时动态心电图的适应症: 1.监测正常人群中心律、心率和传导情况。 2.用于原因不明的头晕、黑朦、昏厥患者。 3.确定有无心肌缺血。 4.对各种器质性心脏病患者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及危险的估计,如冠心病、急性心肌梗塞出院的常规检查、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等等 5.病窦综合征的诊断及决定是否安装起搏器。 6.心脏起搏器安装后的随访及监测起搏器引起的心律失常。 7.抗心律失常治疗的疗效观察。
  • 30
    2022/05
    高血压疫苗
    Q1:何为高血压疫苗? 传统的疫苗主要用于提供对细菌和病毒病原体的免疫力,比如新型冠状病毒疫苗。高血压疫苗针对的是人体内有升压作用的自身抗原,通过一些特殊方法,产生针对这些具有升压作用的自身抗原的抗体,从而发挥降压作用。 Q2:高血压疫苗如何降压? 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疫苗主要通过靶向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人体内的一种升压调节体系)中的关键分子,产生抗体中和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不同分子,从而阻断其升压作用,实现降压和器官保护。高血压患者平时服用的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也是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因此简单地理解,目前的高血压疫苗的作用机制跟普利类、沙坦类降压药有类似之处,只是实现该作用的具体方法和途径不一样。 Q3:高血压疫苗优势何在? 与传统药物降压治疗相比,针对高血压的治疗性疫苗可能有两大优势。首先,高血压疫苗能在较长时间(比如数周或数月)内提供长期降压效果,克服传统药物每日服药的需要,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其次,可以避免普利类和沙坦类药物的副作用,如腹泻、头晕和疲乏;咳嗽、血管水肿和肾功能不全等。 Q4:疫苗能否预防高血压? 区别于我们平时所知道的预防性疫苗,高血压疫苗是一类“治疗性疫苗”,仅用于已患高血压的患者,目前并不能用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Q5:打完疫苗后还需服用降压药吗? 高血压疫苗发挥作用的关键是抗体的滴度,抗体滴度一般随时间会衰减,从目前的实验数据看可能数周或者数月需加强免疫一次,仅打一针是不够的。另外,目前的高血压疫苗主要针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因此在实际运用中可能仍然需要和作用于其他机制的降压药物联合使用以获得更强的降压作用。 Q6:高血压疫苗是否上市?     目前还没有疫苗产品被批准作为临床治疗高血压的疫苗。但是,高血压疫苗已经在动物模型中产生了出色的结果,并已经从动物试验过渡到临床试验。期待在不久的将来,高血压疫苗能为治疗高血压打开一扇新的大门。
  • 30
    2022/05
    运动也得讲科学——老年高血压人群需要正确的运动
    65岁黄先生发现血压升高1年了,最近听说运动可以帮助降血压,还能增强体质,这不天气凉爽了,想着能否运动一下。跑步、游泳,篮球、乒乓球、羽毛球……运动量大,容易疲劳;运动项目技术复杂,不能坚持;运动项目选择不当,容易受伤……怎么运动可让黄先生犯难了。 一、规律运动:老年高血压及高血压前期人群进行合理的有氧锻炼可有效降低血压。建议老年人进行适当的规律运动,每周不少于5天、每天不低于30分钟的有氧体育锻炼,如徒步、慢跑和游泳等,不推荐老年人剧烈运动,比如打球类锻炼。 二、保持理想体重:超重或肥胖的老年高血压人群可适当控制能量摄入和增加体力活动。维持理想体重,纠正腹型肥胖(男性腹围≥90厘米,女性腹围≥85厘米)有利于控制血压,减少心血管病发病风险,但老年人应注意避免过快、过度减重,否则容易增加心血管风险,甚至降低免疫力。 三、改善睡眠:睡眠时程、质量与血压的升高和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有关。保证充足睡眠并改善睡眠质量对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压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每夜高质量睡眠时间不少于6小时为宜。 四、定期监测动态血压:了解血压水平、血压节律。研究表明亚洲人49%夜间血压控制不理想。因此需要动态血压监测,了解夜间血压水平,调整用药方案。
  • 30
    2022/05
    血压高了,怎么吃是关键
    因为打新冠疫苗,36岁的袁先生偶然间得知自己有高血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心血管内科就诊后,医师告知袁先生,目前他的血压是高血压1级,并且没有心脑血管系统并发症表现。先不用服用降压药物,可以先饮食结构调节一下,半年后复查血压。 那么高血压人群怎么吃? 一、限制盐摄入:研究表明我国高血压多为盐敏感性高血压,因此日常饮食中应减少钠盐的摄入,可以增加钾盐的摄入。 钠盐可显著升高血压以及高血压的发病风险,适度减少钠盐摄入可有效降低血压。钠盐摄入过多和(或)钾摄入不足,以及钾钠摄入比值较低,是我国高血压发病的重要危险因素。 我国居民的膳食中75.8% 的钠来自于家庭烹饪用盐,其次为高盐调味品。随着饮食模式的改变,加工食品中的钠盐也将成为重要的钠盐摄入途径。为了预防高血压和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钠的摄入量减少至6克氯化钠。所有高血压患者均应采取各种措施,限制钠盐摄入量。 二、限盐主要措施: (1)减少烹调用盐及含钠高的调味品(包括味精、酱油); (2)避免或减少含钠盐量较高的加工食品,如咸菜、火腿、各类炒货和腌制品;(3)建议在烹调时尽可能使用定量盐勺(限盐勺),以起到警示的作用。 三、增加膳食中钾摄入量:膳食中增加钾摄入有助于降低血压。主要措施为:(1)增加富钾食物(新鲜蔬菜、水果和豆类)的摄入量;(2)肾功能良好者可选择低钠富钾替代盐。 四、限盐注意事项:不建议服用钾补充剂(包括药物) 来降低血压。肾功能不全者补钾前应咨询医生。 四、定期进行动态血压监测,了解血压水平和节律。
  • 30
    2022/05
    95岁老人生命垂危,60分钟手术转危为安
    4月8日,我院心内科李东升主任为95岁高龄患者成功植入无导线起搏器Micra,打破武汉市级医院植入患者最大年龄记录。 近日,95岁高龄的秦婆婆在家突发意识丧失急诊入院,住院后经检查,患者心率最慢时只有每分钟30次,并有窦性停搏6.6秒,诊断为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医院心内科李东升主任及团队成员余志利主治医师、严喜胜主治医师,对于患者的病情和综合情况进行了充分的评估,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选择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进行植入。手术通过股静脉穿刺路径将胶囊起搏器通过导管顺利植入到右心室低位间隔,用时不到1小时。术后婆婆对李主任非常感激,并幽默的说:“植入Micra让我增加了活到百岁的信心,那时,那我可真就是神仙了!”,目前患者恢复良好,未再发作晕厥,心率恢复正常,康复出院。 无导线起搏器是目前国际上在起搏领域最先进的技术进展之一。相较于传统起搏器,Micra形如一粒胶囊,重量仅为1.73克,无需植入心内膜导线,也无需在胸前皮下制作囊袋放置起搏器,直接植入在心腔内,无伤疤、无切口,减少了创伤与感染风险。患者在植入后几乎感觉不到起搏器的存在,有效提升了患者的生活质量。此外,该起搏器预计寿命最多可达12年,患者植入该起搏器后仍然可以做1.5T/3.0T全身核磁共振等扫描检查,满足了患者之后疾病诊断的需求。
  • 17
    2021/03
    射频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的现状及进展
    心房颤动(房颤)是一种常见的快速型心律失常。据统计,我国目前房颤患者超1000万,且新发病例上升趋势明显,由此带来的胸闷、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房颤的病因与预防? 李东升主任:房颤的病因比较发杂,常见的原因有冠心病、高血压、心肌病等心血管疾病因素,同时还包括甲状腺等心外疾病因素,还有部分房颤的发生病因不明。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年龄的增加,房颤的发病率亦随之增高。健康人群中房颤的发病率为7‰,而80岁老人发病率为7%。  对于房颤的预防,减少高危因素是关键。高血压患者应做好血压管理,冠心病患者应关注血脂、血糖的控制。对于心肌缺血患者的早期的再灌注治疗可减少心衰和房颤的发生。同时,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环境因素干预都十分重要。 目前在临床上房颤的治疗方式有哪些? 李东升主任:房颤的治疗主要分为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其中药物治疗是基础。药物治疗的主要目的是恢复窦性心律、控制快速心室率、防止血栓形成,预防卒中。近期大型临床研究数据表明,无论是通过药物还是手术的方式,尽早使患者恢复窦性心律,可获得更佳临床预后。同时,根据评分工具以及相关指南指导规范用药治疗亦很重要。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内科介入射频消融术、冷冻消融术,外科迷宫手术。房颤射频消融手术是临床常用治疗方法,其凭借治疗效果佳、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 我国射频消融治疗房颤的现状以及最新研究进展? 李东升主任:房颤治疗最重要的是维持窦性心律,但遗憾的是目前药物效果欠理想,且存在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射频消融术被寄予厚望,也的确为患者带来了高于药物治疗的获益。虽然当前房颤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但随着近些年射频消融技术不断完善,治疗成功率也较过去有所提升,并发症也相对较少。目前,本院心内科采用心腔内超声导管结合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的射频消融术,可以更准确直观地找到需要消融治疗的部位,进行个性化的消融治疗,从而提高房颤射频消融的成功率。此外,左心耳封堵术的实施对服药依从性差、出血风险高的房颤患者亦可带来更多获益。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可能会出现哪些并发症?应如何处理? 李东升主任:房颤射频消融术过程中常见的并发症有心脏压塞,以及穿刺部位相关并发症,医生应在术前充分掌握患者适应证、规范手术流程、以及做好围手术期管理,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应如何规范应用抗凝药物? 李东升主任:由于消融转复窦性节律后可能出现心房顿抑、消融过程中可能并发血栓栓塞等问题,术后短期抗凝治疗目前已经成为共识。应遵循指南指导,同时依据患者发生卒中的危险因素决定是否继续抗凝,制定个体化的用药方案。
  • 30
    2020/11
    老年人如何预防心衰?
    老年人,尤其是患有心血管疾病的老年人,如果夜间必须枕高枕头才能睡着,首先要想到心衰的可能。早期心衰会使心脏的收缩力减弱,躺下时回流到心脏的静脉血流量增加、迷走神经张力增高、小气道痉挛及膈肌抬高、肺活量减少等,而垫高枕头能使心脏的位置抬高,使不适症状减轻。 此外,心力衰竭早期还会出现脚踝肿胀和运动或稍剧烈活动后容易疲劳及呼吸急促。许多人误认为,这些症状是由于平时缺乏锻炼、身体肥胖或者吸烟造成的,其实不是那么回事。  怎样预防心衰? 1、保持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能有效保护心脏功能,让心血管病患者远离心衰。研究发现,不良的生活方式不仅会导致高血压、高血脂以及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生,而且会加速这些患者心脏功能的恶化,而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则有助于保护心脏的功能。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加强运动锻炼,适度的运动可加强和改善心脏功能;饮食上需注重营养搭配均衡,适宜吃低脂肪、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清淡食物,且应做到三餐有节,不喝浓茶、咖啡、戒烟戒酒;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劳累,对保护心脏功能也大有好处。 2、预防感染 预防感染可降低心衰的发生几率,感染尤其是肺部感染,是心血管病患者发生心衰的最常见和最重要诱发因素。肺部感染后,发热、咳嗽、心跳加快等症状都会加重心脏的负担,而且感染后产生的毒素也会直接损伤心肌,因此极易导致患者在原发心血管疾病的基础上出现心衰的症状。所以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适时增减衣物,积极预防呼吸道感染。
上一页 12...789101112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