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耳鼻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耳鼻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8
    2024/06
    什么是耳石?
    耳朵既是听觉器官又是平衡觉器官,椭圆囊、球囊和三个半规管负责平衡。两个囊的感受器由感觉毛细胞和支持细胞构成,其上的胶状层上有常微细的碳酸钙结晶,构成了耳石膜,“耳石”就是碳酸钙结晶,然这体一部分。 什么情况下耳石会脱落发生耳石症? 当劳累、外伤、长期卧位、供血障碍、器官老化、激烈运动、内耳炎症时,耳石脱落至半规管内,刺激毛细胞引起眩晕称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 耳石症有什么表现? 1、头位或体位变化时发生短暂性眩晕、持续约数秒至数分钟。 2、眩晕时常感觉天旋地转或眼球转动,伴有恶心、呕肚等症状。 3、再次调整头位或体位后症状消失。 耳石症如何治疗? 通过体位变化,将滑落半规管内的耳石颗粒送回椭圆囊,即复位治疗。
  • 18
    2024/06
    飞虫入耳,可以这样处理
    6月13日22时许,一位女性患者因耳中飞进异物,赶至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夜间急诊就诊,值班医师王珍立即带患者到耳内镜下检查,发现其右侧外耳道有较大活体昆虫异物。随后,王珍医生使用适量麻药,将该昆虫瘫痪,小心翼翼将枪状镊取出昆虫。取出后检查发现,该患者耳膜幸运地未被昆虫损伤。 据悉,耳道异物是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喉科门诊较常见的急性健康问题,通常涉及非生物体、植物或动物等不同类型的异物不慎进入外耳道。 处理耳道异物时,应首先确保患者保持冷静,避免自行使用棉签或其他尖锐物品尝试清除,以免将异物推得更深或损伤耳道组织。   常见的耳道异物处理方法包括: 1. 小昆虫:如果耳朵内飞入小昆虫,可尝试使用手电筒照射耳道,利用昆虫的趋光性使其自行飞出。如果昆虫无法自行飞出,可在耳道内滴入麻醉药、酒精或其他可使昆虫瘫痪、死亡的液体,然后用棉签或夹子小心取出。 2. 非生物体异物:对于如珠子、石子等小物体进入耳道的情况,可尝试歪头,将有异物的耳朵向下,通过单脚跳的方式尝试将异物蹦出。如果无法蹦出,应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使用专业器械取出。 3. 植物种子:黄豆、花生米等植物种子进入耳道后,可能会膨胀并增加取出难度。此时,可选用使种子缩小的药物,然后在医生指导下取出。 4. 泥块:如果泥块进入耳道,可使用温开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耳道,然后用棉签清理干净。但请注意,如果患有中耳炎或存在鼓膜穿孔的情况,应避免冲洗。 在处理耳道异物时,如果异物位置较深或取出难度较大,建议及时就医,由专业医生进行检查和处理。医生可能会使用内窥镜等设备观察耳道内部情况,并使用专业器械取出异物。在某些情况下,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来取出卡在耳道深处的异物。 此外,为了预防耳道异物的发生,建议保持耳朵干燥,避免水进入耳道,特别是在洗澡或游泳时。 总之,处理耳道异物时应谨慎并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以确保安全和有效地解决问题。
  • 18
    2024/06
    小孩扁桃体反复发炎该怎么办?
    孩子总是扁桃体发炎是一个常见的问题,对孩子的健康和日常生活都可能造成一定的困扰。了解扁桃体发炎的原因和应对方法对于家长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我们需要明白扁桃体为什么会发炎。扁桃体是口腔内的一对淋巴组织,它们的主要功能是帮助身体对抗感染。当细菌或病毒侵入时,扁桃体可能会肿大并出现炎症,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扁桃体发炎”。主要表现为扁桃体肿胀、疼痛、发热等症状。若孩子扁桃体反复发炎,不仅影响正常生活和学习,还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 那么,孩子总是扁桃体发炎的原因是什么呢? 1. 免疫力低下: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对细菌和病毒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引发扁桃体炎症。 2.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口腔卫生差、饮食不规律、缺乏锻炼等,都可能导致扁桃体发炎。 3. 慢性扁桃体炎:一些孩子可能患有慢性扁桃体炎,这种情况下扁桃体长期处于炎症状态,容易反复发作。 针对孩子总是扁桃体发炎的问题,家长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 加强营养:保证孩子摄入充足的营养,特别是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感染。 2. 注意口腔卫生:教导孩子正确刷牙,定期清洁口腔,减少细菌滋生。 3. 规律作息: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和规律的作息,有助于增强免疫力。 4. 锻炼身体:鼓励孩子参加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抵抗力。 5. 避免接触感染源:在流行病高发期,尽量避免孩子接触感染源,如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等。 如果孩子扁桃体发炎症状较重或反复发作,建议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如使用抗生素、抗病毒药物等。在治疗过程中,家长应遵医嘱,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方案,确保孩子能够得到有效的治疗。 此外,对于一些经常发作扁桃体炎且影响全身健康的孩子,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扁桃体切除术。但需要注意的是,扁桃体切除术并非适用于所有孩子,家长应在充分了解手术利弊后,与医生共同决定是否进行手术。 总之,孩子总是扁桃体发炎是一个需要引起家长们重视的问题。通过加强营养、注意口腔卫生、规律作息、锻炼身体等措施,可以有效预防扁桃体炎的发生。同时,及时就医、遵医嘱治疗也是解决扁桃体炎问题的关键。希望家长们能够关注孩子的健康状况,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 18
    2024/06
    为什么小小感冒会引起耳朵中耳鼓室积液呢?
    感冒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疾病,而耳朵鼓室积液则是感冒时可能出现的一种并发症。那么,这两者之间到底有何联系呢? 感冒通常是由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包括鼻塞、流涕、咳嗽、发热等。而耳朵鼓室积液则是指中耳腔内积聚了一定量的液体,这可能导致听力下降、耳痛、耳鸣等不适症状,而鼓室积液,听力下降正是分泌性中耳炎的典型症状。 一.那么,感冒是如何引起耳朵鼓室积液的呢? 这主要与咽鼓管的功能有关。咽鼓管是连接咽喉与中耳的一条管道,它的主要作用是维持中耳内外压力平衡,并将中耳内的分泌物排出。然而,当感冒病毒侵袭人体时,咽鼓管可能受到炎症影响,导致其功能障碍而阻塞。这样一来,中耳内的分泌物无法排出,从而在鼓室内积聚形成积液。 (此为内镜下鼓室积液图片) 此外,感冒时常常伴有鼻塞、流涕等症状,这些也可能加重咽鼓管的堵塞情况。鼻塞时,鼻腔内的压力升高,可能使得咽鼓管内的压力也相应升高,进而影响其正常功能。流涕时,过多的鼻涕也可能流入咽鼓管,导致其堵塞,从而进一步加重中耳积液的情况。 二.如何预防和治疗感冒引起的耳朵鼓室积液呢? 首先,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感冒的发生。一旦感冒,要及时就医,遵医嘱进行治疗,以减轻感冒症状,避免并发症的发生。对于已经出现耳朵鼓室积液的患者,需要及时就医服用药物或鼓膜穿刺积液抽或选择手术治疗,根据病情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病情加重影响听力健康。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一些自我调理的方法来缓解耳朵鼓室积液的症状。例如,保持鼻腔通畅,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助于减轻鼻塞症状,从而減轻咽鼓管的堵塞情况。同时,避免用力擤鼻涕,以免鼻涕流入咽鼓管导致堵塞,擤鼻涕时勿双手同时捏紧前鼻孔用力擤鼻涕,应按压一侧鼻孔轻轻清理鼻腔的分泌物。另外,保持耳部干燥,避免进水,以减少感染 三.为什么儿童相较于成人更易鼓室积液? 从下图可看出,咽鼓管在小儿比较宽、段、直,在成人比较窄、长、斜,而儿童抵抗力不如成年人,容易感冒,所以中耳炎在小朋友更常见。且鼻子后方腺样体的生理性肥大,堵塞咽鼓管在鼻子那端的开口也会出现此病。通常儿童不能准确描述主诉,往往在听力收到影响时家长才发现就诊,因此延误诊断和治疗。
  • 18
    2024/06
    睡觉打鼾是病,得治!
    你是否长期受“宿友”整夜打鼾困扰,严重影响自己的睡眠质量,导致白天工作学习犯困?又或者自己“鼾声如雷”,经常遭到别人的抱怨和嫌弃,白天经常注意力不集中、工作效率低下? 这种情况可不能大意,你可能得了鼾症! 打鼾,在医学上称为鼾症,是因为各种原因(肥胖、喉部结构组织松弛、舌头厚及喝酒等)导致气道狭窄,或软组织阻塞部分气道而出现的呼噜声,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睡眠现象。打呼噜的人时常被别人抱怨,也可能和同室或者配偶的关系变得紧张,令其尴尬和焦虑不已。 30年前,打鼾被单纯地认为是一种噪音, 影响他人而对本身无害,还有人把打呼噜看成是睡得好和睡得香的表现。人们常常在劳累、饱食、喝酒后可能会出现打呼噜,这种情况并不认为是一种病态,而是正常的生理反应。但是如果存在肥胖、脖子粗短及小颌畸形等危险因素,又出现了睡眠时打鼾,鼾声、呼吸不规则甚至暂停,这些人就有可能患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这样的打鼾就是一种疾病了。 一、什么是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SAHS)? SAHS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睡眠状态下反复出现呼吸暂停和低通气,表现为:在每晚7小时的睡眠中,呼吸暂停反复发作30次以上或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5次/小时。可引起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睡眠中断,从而使机体发生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临床综合症,可分为中枢型、阻塞型及混合型,其中阻塞型最常见。 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有哪些危害? OSAHS会导致低血氧症,造成大脑缺氧,诱发高血压病、糖尿病、脑梗塞、心率失常、冠心病、心肌梗死及心绞痛等。严重时,夜间呼吸暂停时间超过120秒容易在凌晨发生猝死。 三、OSAHS有哪些症状? 1、白天症状 嗜睡、疲倦、乏力:最常见的症状 头晕、头痛(晨起或半夜)、口干 性格改变:烦躁易怒、焦虑、猜忌 行为异常:注意力、记忆力、判断力下降,痴呆 性功能障碍:性欲降低、阳痿 2、夜间症状 打鼾:主要症状,常>65分贝(属噪声),鼾声不均匀 呼吸暂停、憋闷、憋醒 多动不安、多汗: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夜尿增多、遗尿 睡眠时行为异常:念念有词、惊恐发作、梦游 四、OSAHS患者体征 肥胖,BMI(体重(kg)/身高2(m2))>28;颈围>40cm 鼻甲肥大,鼻中隔偏曲,下颌短小、后缩,悬雍垂肥大、扁桃体肥大、舌体肥大等 五、OSAHS患者如何诊断? 1.有典型的OSAHS的症状和体征。 2.睡眠监测:多导睡眠监测(PSG)不仅可以对睡眠过程中呼吸、心率、氧饱和度等生理指标进行监测,判断是否存在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现象,还可以判断呼吸暂停和低通气类型及对病情严重程度进行分级。 3.流量容积曲线:通过呼吸流量容积曲线检查,对疾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指导意义。 4.其他检查:如颈部CT、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可排除颈椎病、气管狭窄等病因,对病因分析和治疗方案制定有辅助价值。 六、OSAHS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1、减肥:饮食、药物、手术。 2、体位:保持侧卧位睡眠。 3、戒除烟酒:控制烟、酒以提高机体对低氧刺激的敏感性。 4、禁服镇静催眠药物。 无创呼吸机治疗: 无创呼吸机治疗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能使睡眠期鼾声、憋气消退,消除夜间间歇性缺氧,白天嗜睡明显改善或消失,其他伴随症状如忧郁症显著好转或消失。 手术治疗: 仅适用于确实有手术可解除的上气道解剖结构异常病人,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症。手术治疗复发率较高,因此,通常不作为OSAHS初始治疗手段。有研究表明高达50%的患者在一年后会再次出现打呼噜,甚至部分患者会出现无鼾声呼吸暂停,即使不打呼噜了,但是仍然存在呼吸暂停,对身体的危害继续存在。 口腔矫治器: 睡眠时佩戴口腔矫治器可以抬高软腭,牵引舌体主动或被动向前,以及下颌前移,达到扩大口咽及下咽部,可用于OSAHS的治疗,但对中重度OSAHS患者无效。 七、OSAHS如何预防? 1.和家属一起协助患者减肥。 2.应用饮食、运动、心理护理,纠正患者饮食、生活习惯和行为疗法,让患者自觉控制饮食,在规定时间内降低体重的5%~10%。 3.劝其戒除烟酒,睡眠前避免使用镇静剂。 4.教会患者控制睡眠姿势,避免仰卧位,以缓解症状。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耳鼻喉科配备了先进的睡眠监测床垫,可进行专业的睡眠呼吸监测,只需要在医院病房“睡一觉”,就能够对夜间连续的呼吸、动脉血氧饱和度、心率及心电图等指标进行监测,监测完毕后还有专业的医生给予后续的健康指导。 如果您有白天困倦、疲乏,睡眠时打鼾、憋气甚至呼吸暂停的现象,欢迎来院咨询和就诊! 欢迎来电咨询预约:(027)65399973   参考文献: [1]曾莉,涂燕玲,李艳兰,等.便携式睡眠监测仪筛查成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的可行性分析[J].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2022,6(12):95-98. [2][陈晓毅,尹雪霞,刘静,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并发肺动脉高压的危险因素及预测分析[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24,17(01):41-45. [3]蔡汝然,万琛宜,程绍民,等.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中医辨证与多导睡眠监测相关性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24,39(01):9-13.DOI:10.16370/j.cnki.13-1214/r.2024.01.001.
  • 18
    2024/06
    滴耳液的正确使用
    使用滴耳液是耳鼻喉科耳朵用药的常见方式,正确操作对确保药物有效和避免不必要的刺激至关重要。以下是正确使用滴耳液的步骤: 1. 准备用药前: * 洗净双手,确保双手干净,避免带入细菌。 * 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和注意事项。 * 检查滴耳液的有效期,确保药物没有过期。 * 准备适量干净的棉球,用于擦拭外耳道口。 2. 天气较冷时捂热滴耳液: * 使用前将滴耳液握在手中捂热几分钟,使其温度接近体温,避免因过凉或过热刺激内耳。 3. 体位准备: * 选择舒适的体位,可以侧躺或坐立时将头部歪向一侧,确保患耳朝上。 4. 滴入药液: * 用手指轻轻向后、向上牵拉耳廓,使耳道变直。 * 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将指定剂量的药液滴入耳道中。注意滴管头不要碰到外耳道壁,以免污染药品。 5. 保持姿势: * 滴入药液后,保持头部倾斜姿势5-10分钟,轻轻按压耳屏(耳道口前方突起)数次,帮助药液充分吸收并到达病变部位。 6. 观察反应: * 使用滴耳液后,注意观察是否出现疼痛、瘙痒等不适感。轻微的不适可能与药物正常反应有关,但如症状持续或加重,应及时就医处理。 请注意,不同品牌的滴耳液使用方法和剂量可能有所不同,因此务必遵循药品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进行操作。此外,不要随意使用他人的滴耳液,也不要将自己的滴耳液随意给他人使用,以免造成交叉感染。在使用滴耳液期间,如遇到任何疑问或不适,请及时咨询医生或药师。
  • 28
    2024/05
    耳朵在说话,是怎么回事呢?
    众所周知,耳朵是听觉器官,它是通过耳廓收集声波,中耳传递至内耳,引起神经冲动,形成听觉,那么耳朵里面在响是什么情况呢?是耳鸣了 耳鸣是患者在缺乏外部声源的情况下,耳内或颅内产生嗡嗡、嘶鸣等不成形的异常声幻觉,这种声音感觉可以是一种或一种以上,并且持续一定的时间。耳鸣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它是一些疾病的症状。人可以出现生理性耳鸣,当耳鸣超过了生理限度,就成为症状性耳鸣。 耳鸣的同时会有哪些伴随症状呢? 听力减退、耳闷胀感、眩晕、抑郁等精神症状 耳鸣根据时间长短可分为: 急性耳鸣:时间短于3个月, 亚急性耳鸣:时间长于3个月,短于6个月, 慢性耳鸣:时间长于6个月 耳鸣的病因有哪些? 1.血管性疾病 2.听力损失引发的耳鸣 3.中耳阻塞或咽鼓管功能障碍 4.头颈部外伤 5.颞下颌关节紊乱 6.鼻窦压力和气压伤 7.耳毒性药物导致的耳鸣 其他系统疾病(1内分泌疾病:甲亢、甲减、糖尿病2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3精神疾病:抑郁症、焦虑症、紧张症4肿瘤:听神经瘤) 耳鸣如何治疗呢? 1.抑郁症和失眠患者,可通过心理治疗和纠正睡眠障碍,来减轻耳鸣症状。 2.药物治疗:包括改善内耳微循环的药物、糖皮质激素类药物、降低血液黏度和抗凝药物、神经营养药物,还有鼓室内给予地塞米松等 3.手术治疗:对部分静脉源性博动性耳鸣可考虑手术治疗 4.中医治疗:按摩,针灸,高压氧舱治疗等 那么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好预防呢? 1.远离噪音。噪音可以损伤人的听力系统,导致短期耳鸣,或者永久性的听力损伤。应当远离噪音,或者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隔离噪音。 2.当服用某些药物后,出现耳鸣的症状,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咨询。 3.耳垢过多过厚时,不要自己用棉签处理,应当让医生帮助清理。 4.经常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过高或者过低。 5.保证足够的睡眠。睡眠障碍或者睡眠时间不足,可能会诱发耳鸣,失眠和耳鸣还会互为恶性循环,应当重视睡眠健康。 6.抑郁、焦虑的负面情绪,会诱发耳鸣,或者加重原有的耳鸣。可通过心理医生的帮助,控制住负面的情绪。
  • 31
    2024/03
    耳屎需不需要掏?
          耳屎,学名耵聍,是耳道耵聍腺的分泌物。耳屎本身对耳朵有保护作用,它可以保持耳道皮肤的光滑,保护耳道免受一些水滴,沙石的刺激等。       我们的皮肤有皮脂腺,会分泌排出油脂样物质,皮脂腺分泌旺盛时就是所说的“出油”。耳道皮肤也不例外,当耳道皮肤“出油”时,和耵聍混合在一起,耳屎就会发黏,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油耳。       通常情况下,耳屎并不需要掏。耳道有自动清洁的功能,少量的屑状耵聍,会随运动时的震动和在说话、咀嚼等下颌关节运动过程中向耳道外移动并自行脱落,掉出耳道,我们并不需要刻意去清理它。       频繁掏耳朵,反而会有害处。频繁掏耳朵,会刺激外耳道皮肤,加快死皮脱落,导致耳屎越掏越多,耳朵越掏越痒;掏耳朵容易划伤皮肤,细菌会趁机进入伤口,引发感染;掏耳时不小心捅破耳膜,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丧失听力; 把耳屎捣碎,碎片会黏在鼓膜上,引起耳鸣;外耳道受刺激,容易受到病毒感染,引发外耳道乳头状瘤,虽然肿瘤是良性,但也有2%的恶变率。       如果耳朵痒,最好的方式是用酒精棉签,轻轻旋入外耳道“刮一刮”,切忌用力向里捅。
  • 31
    2024/03
    急性会厌炎,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封侯”
      急性会厌炎,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会“封侯”   医生:和扁桃体发炎咽痛很像,但症状有区别,需要及时就医       前日,患者王阿姨在家属的陪同下,匆忙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就诊。患者一脸痛苦的表情,手捂着喉咙,用手着急地向护士比划,家属“翻译”:“出不了气了,喉咙痛得厉害!”护士一听,立马就警觉起来,赶紧优先把患者带到诊断室,医生立即进行了间接喉镜检查,确诊急性会厌炎,急诊收入院治疗。经过治疗后,患者病情很快好转,并感叹道:“幸好来的及时,那感觉像要窒息了一样。”       耳鼻喉科医生解释说,如果急性会厌炎不及时就医处理,很可能真有生命危险。会厌就像我们我们的喉咙里的一个小盖子,在我们正常呼吸的时候,会厌并不会遮盖喉腔,我们可以顺畅呼吸。但是在我们吞咽的一瞬间,会厌就会遮盖喉腔,目的是不让食物进入喉和气管。但是当我们患上急性会厌炎这种疾病的时候,会厌会明显肿胀,甚至像一个气球一样,这个时候肿胀的会厌就会堵塞喉腔及声门区,严重时会突然引起窒息,救治不及时会很快导致死亡。       据介绍,感染是引起会厌炎的最常见的原因。另外,外伤如热损伤,如高温饮品、吸入高温蒸气等,机械损伤如鱼刺损伤等,过敏反应,比如药物过敏,被虫咬伤后出现的过敏反应等。也会引发会厌炎。       急性会厌炎患病后主要表现为咽痛,和我们平时感冒后或者扁桃体发炎引起的咽痛很相似,但是症状更加严重,并且快速加重。很多患者从发病到无法忍受也就是几个小时,随着病情加重,一般会同时出现吞咽困难,就像喉咙里含住小球一样,发音含糊,甚至连口水都无法下咽,但虽然症状如此严重,说话含糊不清,但是却没有声音嘶哑。除此以外,发热、寒战、乏力、头痛等均是比较常见的症状。随着病情再进一步加重,就会出现和王阿姨一样的情况,出现呼吸困难,就是我们老百姓说的“封喉”,这个时候就比较危险了,救治刻不容缓。       如果治疗及时,绝大部分患者会很快痊愈,不会遗留后遗症。但是如果病情被耽误,可能就会出现会厌脓肿,需要切开引流,或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引起窒息风险。
  • 31
    2024/03
    听力损失有分级
          听力损失是人耳在某一频率的听阈比正常听阈高出的分贝数,听力损失程度分不同等级。       听力分级的依据是纯音测听的检查结果,它是一种主观检查,由于儿童(尤其是5岁以下)在许多时候还不能很好地配合完成这项检查,且儿童听阈及听敏度跟成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这里的分级标准只适用于成人,也仅供临床判断听力损失程度的辅助参考和流行病学研究使用。故在临床实践中注意的内容也有很多。 临床诊断多采用世界卫生组织1980年或1997年的分级标准,除了对程度进行诊断外,同时对听力障碍的性质进行判断。如我们看到的临床诊断多为“感音神经性听力障碍”。       世界卫生组织(WHO)1980年公布的听力损失程度分级标准是在(500~2 000Hz)。而与1980年标准相比,此次分级考虑了4000Hz的纯音听阈,将500、1000、2000和4 000Hz四个频率的平均纯音听阈分为4级(见下图)。
  • 26
    2024/03
    正确的擤鼻方式
          最近武汉的天气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武汉想几度就几度呀,一下子下雨转凉,昼夜温差较大,很多人开始感冒流鼻涕,开春了,也有很多鼻炎的患者也开始发作了,但是吧,对于生活中很多人都对擤鼻子这件事情做错了,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正确的擤鼻方式。       首先,不要用力过猛,否则会造成鼻黏膜损伤.让鼻子更容易生病。最重要的是,不要用手指将鼻涕挖出来,这样会让细菌更容易进入鼻腔。       正确方式是:先用柔软的纸巾将鼻涕轻轻吸出来,然后用温盐水或生理盐水清洗鼻腔,如果你是那种经常因为过敏或其他原因鼻涕特别多的人,可以考虑使用海盐水喷雾或鼻清洗器。这样能够有效的清洁鼻腔,保护鼻腔健康!
  • 26
    2024/03
    鼓膜为什么会内陷,对听力有什么影响?
          鼓膜内陷是指鼓膜向耳内凹陷。这种疾病一般是由于咽鼓管功能障碍引起的,咽鼓管是连接人体咽喉部和耳内的唯一通道,它在维持耳内外压力平衡中起重要作用,当咽鼓管这个通道不通畅时,耳外压力大于耳内压力,就容易出现鼓膜内陷。       鼓膜内陷的主要是因为中耳内的空气不流通,而中耳内空气流通主要与咽鼓管有关,任何原因引起咽鼓管阻塞后,鼓室通气及引流障碍,鼓室内空气逐渐被吸收,气压降低甚至负压,鼓膜因而内陷。       当中耳腔发炎(分泌性中耳炎)时,鼻咽部通到耳内的咽鼓管阻塞,使耳内压力下降,鼓膜受耳道外大气压作用而发生内陷,活动度下降,其结果是产生听力下降。这种听力下降早期是传导性的,可以治愈;但不积极治疗或反复不愈者,听力就难以恢复。       鼓膜内陷好发于过敏性鼻炎患者、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咽鼓管功能障碍人群,一般可见于耳痛、耳闷、听力下降、感觉自己说话声音变化等,如果出现这些情况,就需要处理。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