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耳鼻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耳鼻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2/06
    我们家孩子为何会打呼噜?
    最近很家长会有疑问,我们家孩子这么小为什么会打鼾? 儿童鼾症,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打呼噜”,医学上称作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表现为多种原因导致的睡眠时上气道反复塌陷或阻塞,出现响亮的鼾声和呼吸暂停,可引起生长障碍、潜在的或明显的神经认知功能及心血管系统等并发症。 打鼾最常见的有两大原因:腺样体增生、扁桃体肥大。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其他原因:过敏性鼻炎、肥胖、小颌畸形、舌体肥厚等等。  打鼾的危害有哪些呢? 1、生长发育迟缓    呼吸不畅、夜间缺氧,会导致内分泌紊乱,促生长激素分泌减少,影响孩子长个子,时间长了就会比同龄孩子身形矮小、体重偏轻或者过度肥胖。  2、认知障碍 严重的打呼噜会造成呼吸暂时停止或者是通气不足,从而引起血液中氧含量降低,可引起注意力不集中、反应迟钝、记忆力下降、学习困难、多动等认知障碍。有研究表明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有一定影响。 颌面部发育异常 打呼噜时孩子长期张口呼吸,会造成下颌发育不良,出现下颌窄小、后缩,上唇短厚翘起、牙齿排列不整齐、上切牙突出、咬合不良等表现,医学上称为“腺样体面容”,会影响孩子一生的面容。 4、中耳炎 小儿的咽鼓管具有“短、直、宽”的生理特点,肥大的腺样体如果堵塞了咽鼓管咽口会引起反复的渗出性中耳炎。这种情况长期存在,会明显影响孩子的听力,甚至引起传导性耳聋。 5、其他系统功能障碍 如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内分泌系统。
  • 30
    2022/06
    一起床一翻身就天旋地转原来是耳石症在作怪
    什么是耳石症 耳石症的病因  耳石膜覆盖在囊斑上皮层表面,为一层厚的蛋白样胶质膜,他的前层含有碳酸钙和蛋白质组成的结晶体,称为耳石,所以椭圆囊和球囊也称耳石器官。耳石症,标准的名字叫“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顾名思义,它是良性的,没有生命危险的,发作性的,时好时坏的,位置性的,和头位置的变化有关系的。之所以叫耳石症,是和它的发病机制有关系。 耳石症的病因 发病原因可以是特发性的,也可以是继发性的,临床上以原发性为多见。特发性的病因不明,约占50%~70%。继发性的常见于继发于其他耳科或全身系统性疾病,如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中耳炎、头部外伤、偏头痛、手术后(中耳内耳手术、口腔颌面手术、骨科手术等)以及应用耳毒性药物等。 什么是眩晕   头晕很多人都有过,在头晕里面,有一种晕法很特别,叫眩晕,就感觉自身或周围环境的旋转,浮沉感。眩晕的感觉其实多数人都体会过,像喝醉酒,晕车,晕船,原地转圈之后突然停下等等都有很典型的眩晕感。严重时除了感觉天旋地转,还会有恶心呕吐,大汗淋漓,感觉整个世界都要塌了。 眩晕是怎么产生的         人体控制平衡需要三个系统:视觉系统、前庭系统、深感觉系统。这三个系统任何一个出了问题,都会引起平衡障碍,造成眩晕感。同时,这三系统之间也会互相代偿,互相帮助。所以,发生眩晕时,医生都会在这三个系统里面找原因。
  • 30
    2022/06
    孩子扁桃体、腺样体切除了免疫力会降低吗?
    孩子的扁桃体和腺样体是退化中的免疫器官,儿童在2至12岁期间会有一部分孩子出现扁桃体和腺样体增生肿大,严重者堵塞气道会出现呼吸睡眠暂停,切除了扁桃体和腺样体,人体的免疫力是不会有下降的。因为我们人体的免疫力是由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组成的,扁桃体腺样体在身体免疫系统中占得比重很小,由于病变原因切除并不会造成免疫功能降低。但是对3岁以下幼儿,除非非常必要,一般不选择手术切除。 扁桃体、腺样体虽然是人体的免疫器官,但不是最重要、也不是唯一的免疫器官,对于一些顽固的、严重的、引起并发症的扁桃体炎手术切除是利大于弊的。  这些症状要及时就诊: 1、睡觉时打鼾或者出现憋气憋醒,打鼾频率≥3晚/周。 2、睡觉时张口呼吸、呼吸费力、呼吸暂停。 3、睡姿异常、睡眠不安,特别是幼儿反复觉醒、情绪行为异常。 4、夜间多汗、遗尿、磨牙等。 5、反复呼吸道感染。 6、白天嗜睡、注意力不集中。  7、多动,学习困难、成绩下降。 腺样体面容,出现上唇短厚翘起、牙齿排列不整齐、咬合不良等。
  • 30
    2022/06
    科学抗敏,健康“童”行
    本是美好的时节,鸟语花香,莺飞草长。小朋友在花香丛中嬉戏玩耍,相伴着随风乱舞的柳絮。不经意间,小朋友可能会出现鼻痒、打喷嚏等过敏性症状,您可能也会意识到这是因为接触花粉、柳絮等引起的,但作为“元凶”的过敏性鼻炎,未必会引起您的重视。 什么是小儿过敏性鼻炎? ◆病因复杂,主要与遗传过敏体质和接触室内外过敏原有关。 ◆临床表现:以鼻痒、打喷嚏、流清涕和鼻塞为主。 ◆发作特点:季节性过敏性鼻炎的儿童常在季节交替时发作频繁。 ◆常见过敏原:吸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粉尘螨、花粉、棉絮、动物皮毛、真菌等。 食入性过敏原:常见的有牛奶、鸡蛋、海。 如何鉴别是过敏性鼻炎还是感冒?如图可见  如何去预防小儿过敏性鼻炎呢? 首先,如果小朋友是食入性或接触性过敏原,如食入了牛奶、鸡蛋或因接触花粉、动物皮毛、棉絮等引起的过敏,那么最关键的就是避免再接触这些过敏原,可以保持空气流通、勤打扫、勤洗晒被褥、雾霾或柳絮天出门戴口罩等。其次,平常可多锻炼体质,提高免疫力;补充益生菌调节体质等对其预防也比较有效。 如图所见,过敏性鼻炎的患病率呈逐年升高的趋势。研究者对其的科研探讨也逐步深入,: 有了一些新的进展 ◆检测手段上:除了传统的血清过敏原检测,出现了口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新方法。 ◆治疗方法上:在传统的鼻用、口服药物等西医治疗基础上,市场上不断更新出了一些中成药,并出现了艾灸、穴位敷贴、推拿等中医治疗手段。 最后希望在家长的重视下,做好小朋友的呼吸道防护。在科研的推动下,优化对小儿过敏性鼻炎的治疗。在共同的努力下,塑造儿童健康、快乐的成长环境。
  • 15
    2019/02
    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2019年3月3日    是第7个“世界听力日”    旨在提高大众对听力保护的重视及    预防听力损失的意识    今年“世界听力日”的活动主题为:    查查你的听力(check your hearing )    简单归纳:一看二测三查    第20次全国“爱耳日”  今年主题 关爱听力健康,落实国家救助制度 我国是世界上听力残疾人数最多的国家,听力残疾人数达2780万,居各类残疾之首(33%),其中不足7岁的患儿约80万。对于听力不可逆损伤患者,根据严重程度选择助听器或者人工耳蜗。 聆听万物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幸运,重回有声世界,确是万万千千医务工作者心血及国家大力扶持,愿我们珍惜我们的有声世界,保护耳朵。
  • 25
    2018/12
    警惕冬季突发性听力下降怎么办
      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我科首义院区老年人突发性耳聋患者逐渐增多,近期我们接受到一名50多岁阿姨,一盘菜还没有炒完,一只耳的听力突然没有了(另外一只耳听力丧失2年),突然整个世界变得安静了,只有耳朵内高调蝉鸣声,及时住院治疗,恢复很顺利,治疗后次日,就能感受到声音,3天后能人交流,一周后能用普通声量跟人沟通,目前耳鸣也逐渐减轻,夜间能安静入睡了。短短一周,患者从正常生活经历了聋人世界,又回到了正常声音世界。下面给大家讲讲这是怎么回事,我们需要怎样应对这种情况。     这位患者所患疾病为突发性耳聋,72小时内突发原因不明,至少连续两个频率听力下降大于等于20dB HL。可伴随耳鸣,耳闷涨感,恶心呕吐等不适。出现此种情况患者一定要及时就诊,尽快使用药物进行干预,随着时间延长,治疗效果成直线下降,发病3天以内,一周以内,半月以内,一月以内,治疗效果呈时间节点下降。   当然治疗效果与其他原因,如患者听力下降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以及伴随症状也有一定关系,但对于患者个体而言,增取有效时间内治疗,愈后效果有明显差异。   目前突发性耳聋病因不明确,常见原因有血管性疾病,病毒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以及其他不能原因。临床上病因较多为血管源性,堵塞,痉挛等,因此冬季发病率较高,大家如发现以下症状需要及时就诊,寻求专业医师治疗。
  • 15
    2018/11
    警惕一种瞬间要命的嗓子疼-------急性会厌炎
      嗓子疼是一种常见的症状,一般人都认为小问题,其实有一种嗓子疼能够瞬间要人命,今天给大伙儿说说它-----急性会厌炎。 我们咽喉部有一片树叶一样软骨,称会厌软骨,它的下面是气管。吞咽时可活动,盖住气管,避免食物进入气管。当咽喉部有感染或过敏时会引起会厌发炎,并快速肿胀,严重时完全阻塞气管,导致窒息,危机生命。 秋冬季节较常见,这与气温变化剧烈相关。最近一名患者,因咽部疼痛,遂认为小问题,后个体逐渐加重,伴呼吸困难,吞咽障碍,吐词不清,家人送到我院,急诊喉镜检查,会厌肿胀成球状,堵塞气管后仅一丝缝隙,及时对症处理,病情得到控制。 在这里提醒大家,留意以下几种情况,及时鉴别急性会厌炎与普通咽喉炎:咽喉部突发剧烈疼痛,短时间内加重伴吞咽困难及流口水,短时间内出现呼吸困难,需坐立前倾,平卧加重。均需及时就诊医院,让医生来确诊。
  • 30
    2018/08
    潜在听力下降危险因素--糖尿病
     糖尿病是发病率较高的老年性疾患之一,最近大量临床报道糖尿病是导致耳聋发生的重要原因,其中1/3到1/2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听力下降,以高频听力下降为主,双侧对称。   糖尿听力损失原因可能为微循环障碍,外周神经纤维损伤导致耳蜗损伤,最终导致听力下降,且神经损伤大多为一不可逆性改变,造成永久性听力损伤,预防和早期干预尤为重要。   糖尿病早期听力损失大多不易察觉,或随着年龄增大,听力逐渐在下降,患者对于听力敏感度下降,是为错过治疗最佳时机原因之一。另外糖尿病患者血糖偏高,耳聋治疗过程中使用激素会导致血糖波动,此为治疗过程中影响预后一重要原因。   虽目前并未明确糖尿病患者听力下降原因来自单因素还是多因素,或者与遗传、年龄、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但由于其发生听力下降几率较高,理应常规听力筛查,做好早发现、早预防,早治疗。
  • 15
    2018/08
    鼻腔自我清洗
      鼻腔是我们正常呼吸门户,它温度适宜,气候宜人,是各种病毒、细菌、霉菌,螨虫繁殖、聚集之所。清洗鼻腔为最简单,便捷,有效的方法,去除病毒微生物,预防鼻腔粘膜疾患,有效保护我们呼吸道。对于已经患有各种鼻部疾患病人,坚持清洗鼻腔达到更快速治愈效果。 具体方法:生理盐水250ml加热至35℃左右,加入适量盐2.0g,再装入鼻腔冲洗器,从一侧鼻腔冲入,盐水经过另外一侧鼻腔将分泌物冲出。反复冲洗,注意冲洗力度及方向,避免直接冲击鼻腔粘膜造成粘膜出血。 目前我院常用洗鼻器有两种:在院病人主要通过电动脉水柱冲洗,清洗效果好,并且可自行调整冲洗水压,水柱较小,冲洗位置较深,能得到好的效果。另一种为出院后住址较远,不方便来院冲洗患者,为手压式,靠手压捏皮球,携带方便,不必要连接鼻腔冲洗机器。
  • 30
    2018/07
    儿童鼻腔异物怎么办?
       儿童的世界里充满了好奇,在他们身边,玩具也是各种各样,然而有些小孩趁家属没在意,无意间把一些玩具零件、纸团、橡皮泥、弹珠、豌豆、扣子等小物品塞进了鼻子,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们该怎么办呢,下面简单讲述以下方法: 1.观察:家属要判断是否进了异物,观察呼吸是否平稳,是否有声音,是否呼气不畅,是否疼痛。可以用手电筒(手机自带电筒很方便)观察儿童鼻腔的是液体还是固体,是软物还是硬物。 2.安抚:鼻腔有异物,儿童情绪是不稳定的,家属此时应禁止让儿童用手指去抠鼻子,让儿童放松(看一下喜欢看的动画片等),稳定情绪。 3.取出:情绪稳定的实况下,可以尝试让儿童用嘴深吸一口气,堵住对侧鼻腔使劲用鼻子出气,一次不行就再试一次。(大多数情况由于儿童成长特殊时期,并不是很配合,家属要有耐心)。若是液体,让儿童头偏向一侧可用棉签引出,最好及时就诊耳鼻喉科进行专业操作,如鼻窦冲洗,在专业操作下纸团也能冲出。若是固体,可用专业器械取出,家属应提高警惕,避免疏忽对儿童造成鼻腔损伤。如图是某3岁儿童鼻腔塞进一颗扣子,在我科就诊取出。 家属是儿童成长的重要人物,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我科呼吁家属要对儿童身边的玩具物品等要提高认识和警惕哟!    
  • 15
    2018/07
    耳道长“毛”是怎么了?
     每每遇到霉菌感染的耳朵,患者一脸发蒙,我的耳道里怎么会有真菌呢,告知跟脚气类似的微生物进入耳朵,患者哦~~~了一声,回过神来,立马问我的脚气怎么进了耳朵了?下满给大家简单说说外耳道真菌这回事儿: 真菌为各种兄弟姐妹组成的大家族,性格比较阴郁,喜欢潮湿、偏酸性环境,躲在犄角旮旯生活,如我们的脚丫子间,我们外耳道内形成这种环境,同样是真菌理想住宅。 这些真菌性格各异:暴躁的毛霉菌破坏力极强,沿着血管、神经走行,游走性破坏。这种情况在耳部少见。稍微缓和一点的牙生菌和放线菌会导致局部化脓和肉芽改变,患者会感觉明显炎症表现,局部疼痛及流脓,再温柔一点的曲霉菌和白色念珠菌则以表面渗出,覆盖奶油样沉积物为主,此类患者主要有耳闷涨感,或者单纯耳痒就诊。 对于真菌性感染,最好的是耳道大扫除,彻底清理真菌块,破坏生长环境,同时需要使用抗真菌药物,往往药物尾巴上均有一个“唑”字,如酮康唑。真菌是生命力顽强的,抓住有利环境卷土重来是一大特征,故预防必不可少,保持外耳道干净,干燥,避免交叉感染。当然在自己搞不定的情况下,寻求专业医生就诊。
  • 27
    2018/04
    春夏交替 警惕儿童分泌性中耳炎
      最近门诊儿童患者数量剧增,多为耳痛就诊,患儿家属发现及时并就诊。还有一些患儿仅有一过性耳痛,症状不典型,加上患儿不能准确表达,容易被家属忽略,此为较遗漏患儿,也是直接影响患者听力的主要因素之一。经医师详细问诊,大多患儿前期有感冒受凉引起鼻塞、流涕病史,在这里提醒各位家长,如您家宝贝遇到此种情况,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耳鼻咽喉科积极诊治。在这里为大家科普这种常见的耳科疾病--------分泌性中耳炎。   分泌性中耳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疾病,为中耳鼓室积液及听力下降为主要特征中耳炎非化脓性炎性疾病,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是引起儿童听力下降主要原因之一,通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起病时有耳痛,伴耳闷及听力下降。常因患者表达不准确,易被忽略和延误治疗。 分泌性中耳炎病因:咽鼓管为中耳及外界唯一通道,咽鼓管口堵塞是造成鼓室积液重要原因。儿童咽鼓管较成人走形更平,更宽,更短,鼻腔常见疾病如腺样体肥大,鼻腔、鼻窦炎等疾患更已导致中耳炎发生。 分泌性中耳炎需要采用综合治疗,积极去除病因,控制感染,通畅咽鼓管,平衡内外压力,在保守治疗无效情况下,建议积极引流积液,避免鼓室粘连、鼓室硬化,影响儿童远期听力。  
上一页 12...789101112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