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耳鼻喉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耳鼻喉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0
    2023/06
    甲状腺肿物是甲状腺癌吗?
    甲状腺肿物分为哪几种,有什么区别?       1、甲状腺结节:甲状腺肿物属于滤泡上皮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病变,颈部会引起无痛性的肿块,甲状腺肿物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结节,表面光滑可能会伴随着吞咽动作而上下移动,多数是良性疾病,甲状腺结节较小不会产生压迫,无需做特殊治疗,但是需要随访观察,定期到医院复查。       2、甲状腺腺瘤:甲状腺肿物也可能是甲状腺腺瘤的意思,甲状腺腺瘤也是甲状腺部位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癌变基因、放射性损害等原因所引起,大多属于良性病变,触摸可能会引起局部胀痛、气管受压等症状,良性病变可通过射频消融术、甲状腺半切术等微创手术进行治疗。       3、甲状腺肿瘤:甲状腺肿物也可能是甲状腺肿瘤,通常位于良性和恶性之间,恶化几率比较高,可能会伴随着气管有压迫感,引起吞咽困难、声音嘶哑等症状,应该采取甲状腺全切术进行治疗,结合放化疗,能够杀死局部癌细胞。 甲状腺手术后如何护理?       1、注意饮食清淡,多饮水,禁忌辛辣、油腻、生冷等刺激性强食物,忌烟忌酒,注意补充足量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及硒、锌等微量元素。       2、保持居住环境的清洁卫生,室内要勤通风,以防滋生细菌。       3、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有利于增强身体抵抗力。       4、避免穿过紧的领带、围巾等,以防加重压迫症状。       5、不要剧烈运动,以免牵扯到伤口。       6、远离放射性物质,工作环境若存在电离辐射,应注意穿戴防护服。       7、学会排解自身压力,防止内分泌功能紊乱。       8、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增强身体素质,注意劳逸结合。
  • 30
    2023/06
    高龄耳鼻喉手术患者的心理护理
          我国人口日益老龄化,高龄人群罹患耳鼻喉科疾病的数量不断增加。而高龄患者不太了解致病因素、治疗方法等,就会有心理压力产生,面对治疗就不会主动配合,既而影响治疗效果,也给护患之间良好的关系造成一定影响。       为了满足老年患者的身心健康需要,我院耳鼻喉科护理团队以生物-心理-社会的护理模式为核心,根据专科特点,形成了具有耳鼻喉科特点的护理模式,进行心理护理。 护理对策       1、服务时采取站立,微笑时让患者感受到尊重,增加亲切感,了解病史、用药史、过敏史、家庭社会背景、生活习惯、付费方式等,向其介绍病区环境、科室人员、规章制度、便民措施、特殊要求病房及病友等。       2、针对个体进行评估,找出问题,制定护理计划并组织实施,尤其是孤寡老人、残疾老人、贫困老人,请全体医护人员给予特殊的尊重和生活照顾,让他们体会到社会的温暖。       3、对手术的患者,根据不同病种做好术前、术中、术后指导的同时,还要通过本人、家属、病友了解其对手术的认知,心理承受能力,能否配合治疗,做好心理疏导,观察心理变化,因为患者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了患者的康复。       4、对整个过程做出评价,做好出院指导和健康教育,加强保健意识,掌握保健知识和方法,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有效沟通:在老年护理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采取恰当时间面对面交谈,可主动沟通,也可在患者提出问题时给予恰当解释、交流,了解患者心理状态;以书面形式发放宣传册,介绍有关疾病的知识,请其他患者现身说法;出院后电话联系,落实出院指导实施情况,给予问候、指导和支持       6、视线转移:视线转移是一种心理辅导方法,主要是通过环境或者外界影响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来降低患者的心理压力的方式。为此,医护人员可以通过播放音乐的方法来转移患者的注意能力,稳定患者情绪。
  • 30
    2023/06
    耳鼻喉科内镜检查Q&A
          关于耳鼻喉科内镜检查的一些问题,今天给大家一个比较完整的问与答,希望可以解决大家对于耳鼻喉科内镜检查的疑虑! ①什么是鼻内镜或喉镜检查?       内镜检查是通过硬质或软质鼻内镜来仔细观察鼻腔和鼻窦结构,咽腔及声门结构的特殊检查方式。       由于鼻腔及咽腔里面的结构多而且复杂,也比较迂曲,通过这样的内镜检查可以对鼻腔各处细节进行充分仔细的检查,并且可以放大观察,有助于发现问题,帮助诊断。 ②鼻内镜或喉镜检查的注意事项?       鼻内镜检查有一定定的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此检查前需要医生作详细的知情告知。如果鼻涕比较多,检查前需要先尽量擤净鼻涕,或用洗鼻壶洗鼻,以免过多的鼻腔分泌物影响观察。检查前避免自行使用鼻黏膜减充血剂,如盐酸羟甲唑啉或盐酸塞洛唑啉等,以免影响医生对鼻黏膜水肿状态的判断。 ③检查前需要禁食吗?       检查前后均正常饮食,无需禁食。 ④检查前是否麻醉?       检查前一般使用表面麻醉药喷鼻,或用含有表面麻醉药的棉片放置在鼻腔片刻,起到一定的局部麻醉作用,减少检查过程中的鼻腔不适。部分患者对表面麻醉药比较敏感,如果表面麻醉药使用后有口腔发麻或咽喉发麻的感觉,一般会建议检查后2小时内禁饮食。 ⑤检查会痛吗?       鼻内镜进入鼻腔后,在触碰到鼻黏膜时一般会有轻微的酸胀不适;偶尔会有鼻痒、打喷嚏,在想打喷嚏时需及时向医生举手示意,因为打喷嚏的动作可能会导致鼻腔里的内镜和鼻腔黏膜撞击、损伤鼻腔黏膜。 ⑥儿童、 孕妇可以麻醉后检查鼻内镜吗?       对于幼儿或孕妇等特殊人群,或者有表面麻醉剂过敏史的患者,当确实有必要做检查时,可以不用麻醉,直接检查。 ⑦检查后有什么要注意的吗?       检查后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如果没有明显口舌发麻的感觉,检查后可以正常饮食。如果检查过程中或检查后有少许鼻出血,尽量避免在检查当天洗鼻。
  • 30
    2023/06
    鼻子健康科普
    鼻炎 鼻腔炎性疾病,是病毒、细菌、变应原、各种理化因子以及某些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腔黏膜的炎症。 鼻窦炎 一个或多个鼻窦发生 炎症称为鼻窦炎,累及的鼻窦包括:上颌窦、筛窦、额窦和蝶窦,这是一种在人群中发病率较高的疾病,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鼻中隔偏曲 鼻中隔向一侧或两侧弯曲,或鼻中隔一侧或两侧局部突起,引起鼻腔、鼻窦生理功能障碍并产生症状(如鼻塞、鼻出血、头痛等)者。 鼻腔良恶性肿瘤 在我国北方,占耳鼻喉科恶性肿瘤第一位;在南方占第二位,仅次于鼻咽癌。 保护鼻子健康 1.不要挖鼻孔,挖鼻孔时,易弄破鼻腔黏膜,引起鼻出血。手指上的病菌极易沾染到鼻粘膜上,引发粘膜发炎,甚至阻塞呼吸。清理鼻涕时要注意,清理的时候要轻轻的清理,鼻屎过多,可以擤出,或者用湿毛巾轻轻粘出,千万不要太用力。保护好鼻毛,鼻毛是过滤灰尘细菌的,可以保证我们呼吸的过程中脏东西进不了我们的肺部。    2.平时可以规范清洗鼻子,用毛巾揉揉鼻唇,鼻翼两侧及周围的皮肤、致稍红润、发热感。可以用拇指、食指夹住鼻根、用力由上而下连拉几次。也可以用拇指、食指伸入鼻腔前庭处,夹住鼻中隔软骨,轻轻的下拉几次。这些机械的刺激按摩可使鼻周围血管充血,改善血液循环,加强营养,提高鼻子的御寒能力。 3.保护鼻子不要受力,鼻子承受外力的能力不强,如果力道太强的话鼻子会疼痛难忍,而且还容易出血。出门戴口罩,防止灰尘及细菌病毒感染。
  • 30
    2023/06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
          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是耳鼻喉科一种常见的危急症, 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由于小儿吞咽反射尚不健全,呼吸道还没有发育好,咳嗽反射力量 比较弱,无法将异物自动排出。       另外,由于小儿磨牙还没有萌 出,并且小儿的咀嚼功能还不完善,喉部保护功能还不完善, 在进食或者口中含有小物品时,经常会因为打闹、哭闹、跌倒等将口含物吸入到支气管中。再加上小儿气管长度短、内径 小,吸入异物后处理起来非常困难,轻者会损害小儿的肺部, 严重时会导致小儿猝死。一旦发生气管异物应及时送耳鼻咽喉科救治。采取积极的急救措施和术前、术后护理,严密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成功抢救气管异物患儿的关键。       患儿发生了气管异物也不要过于紧张,家长尽可能使患儿安静,不使异物活动‚减少发生窒息的可能。对于烦躁不安、 哭闹明显的患儿,不仅在语言上做到和蔼可亲,也使用如抚摸、拥抱等肢体语言,必要时也用儿童感兴趣的事物来分散患儿的注意。       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发生主要是因为家长监护不到位、缺乏相应的知识等造成的,异物主要为玩具类、食物类(花生、豆类),为了避免婴幼儿出现小儿气管、支气管异物的情况,家长要充分认识到气管异物的危险性,妥善安放花生、玉米、瓜子 等物品 。尽量不要让小儿自行食用瓜子、 花生、豆类等食物,在小儿进食时不能进行打骂、逗笑,集中注意力,细嚼慢咽,勿在玩耍时口中含物,以免异物被吸入到气道中,尽量将食物碾碎、捣烂后喂给孩子。在为孩子选择玩具时,不要选择体积较小或者可以拆卸成小块的玩具,同时要及时改正婴幼儿口中含物的不良习惯。当发现婴幼儿口中有异物时,要耐心诱导婴幼儿将异物吐出,降低小儿气管及支气管异物发生率。教会家长有关现场救护措施,如拍背、催吐等。发生意外及时送入耳鼻喉科行异物取出术。
  • 15
    2023/06
    儿童耵聍栓塞的正确认识
      家长:大夫,我这孩子最近耳背得厉害,话说好几遍他才听得到,麻烦您给看看吧?   医生:最近您给他掏耳朵了吗?   家长:从来都没敢给他掏耳朵,不是说小孩子耳朵掏不得吗?   医生用耳镜一看:您孩子的两只耳朵都被耳屎堵死啦!       人们所说的“耳屎”,在医学上有个文艺的名字———耵聍。正如人体皮肤会排汗一样,外耳道的皮肤也会“出汗”,但这里的“汗”是由一种特殊的腺体:耵聍腺分泌的。耵聍腺可以分泌一种淡黄色黏稠的液体,与混合皮脂和外耳道皮肤脱落的细胞碎屑,在空气中干燥形成薄片,就形成了“耳屎、耳垢”,即耵聍。耵聍的存在,可以保护外耳道娇嫩的皮肤和耳道尽头脆弱的鼓膜,拦截“外物入侵”。此外,还能调节外耳道的酸碱度,防止细菌感染。       需要科普的一点:耵聍会自行排出!它会在孩子说话、吃饭、打呵欠时,随着颞颌关节的运动带动外耳道,借助皮肤上汗毛的推动作用,自动被排出。因此,如无不适症状,无需定期“掏耳朵”。但小儿由于面部肌肉尚未发育完全、下颌关节活动无力等原因,耵聍易和尘土混合凝结成块状,堵塞于外耳道内,即为一种疾病———“耵聍栓塞”。       耵聍栓塞的发生率很高。据调查显示,成年人中耵聍栓塞的发生率约为1/20,儿童中的发病率可达1/10。耵聍栓塞因栓塞程度及部位的不同而症状各异,外耳道未完全阻塞者,多无症状。外耳道完全堵塞后,患者就会以不同的症状来就诊。       常见的症状就是听力下降。家长和孩子说话时总要加大音量重复多次,孩子听讲时也常因听不清老师讲课内容而注意力不集中。因上述情况表现不特异,所以往往在外耳道严重堵塞时才发现。       一种少见却严重的情况是,发生耵聍栓塞的同时外耳道进水,满满的耳垢遇水膨胀,使听力瞬间下降,甚至可导致耳聋。此外,长时间的耵聍栓塞可刺激娇嫩的外耳道皮肤,孩子因耳朵不舒服而搔抓,耳道皮肤常常感染,肿胀、溃烂、流脓等。感染严重时,引发中耳炎。
  • 15
    2023/06
    耵聍栓塞怎么办
    发现耵聍时的“做”与“不做” “做”       ●可以用湿巾卷起来,慢慢地伸到孩子的耳朵里面转一转,轻轻尝试能把耳屎转出来       ●用尖端较为圆滑的挖耳勺在耳道浅处轻轻搔刮,切勿太过深入       ●感觉外耳道发痒,可用尖头棉棒沾医用酒精轻轻擦拭,这样不但止痒而且有消毒的作用       ●发现耳垢较多又在比较深入的地方,并造成孩子不适或影响听力时,应及时就医。 “不做”       ●切忌用尖或硬的东西挖耳,以免挖伤耳道       ●用干棉棒挖耳也不适宜,因为棉棒的顶端干而大,不但不容易取出耳垢,反而有可能把耳垢愈推愈进;       ●切勿尝试将耵聍完全清理干净。 主要有以下方法取出:       1.用耵聍钩钩取,这种方法有可能损伤外耳道的皮肤,而且患者的疼痛感觉非常明显,所以我们现在用得很少;       2.使用一些药物软化耵聍,比如苯酚滴耳液、碳酸氢钠滴耳液,软化耵聍之后,可以通过吸引器把耵聍吸出来,或者通过生理盐水冲洗把它冲洗出来 自行在家取出来可行吗?       通常不建议患者在家自行取出耵聍,容易损伤到外耳道皮肤,从而引起外耳道炎,且有取不净的可能。同样也不建议到采耳机构取耵聍,无法保证人员资质及采耳人员对外耳道解剖结构是否了解,因外耳道存在弯曲,强制取出可能会损伤外耳道壁,甚至损伤鼓膜,造成严重后果。 儿童耵聍栓塞怎处理吗?       有不少家长认为孩子的耳朵不能掏,其实是错误的。家长们需要定期检查宝宝的耳道是否分泌耵聍过多,尤其是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以及常常使用耳机的学生们,其耵聍往往分泌较多而又排出不畅,因此,及时发现耵聍栓塞十分必要。
  • 15
    2023/06
    鼻出血了,莫慌
          鼻出血,中医称之为鼻衄,通常是指鼻腔、鼻窦或鼻咽部的血管破裂而致的鼻流血,是一种很常见的病症,轻者为鼻涕中带血或点状滴血,重者大量出血不易控制,可引起失血性休克。       在生活中很多的患者都不知道鼻出血的处理方法,可以使用双手捏紧侧鼻腔压迫止血,张嘴呼吸,少量的鼻腔出血,可停止。另外还可以使用冷毛巾或棒棒冰,冰敷鼻腔,收缩毛细血管,达到减少出血目的。 1.一般处理       ①对紧张、恐惧的患者和家属进行安慰,使之镇静,以免患者因精神因素引起血压升高,使出血加剧。       ②并及时测血压、脉搏,必要时予以补液,维持生命体 征平稳。如患者已休克,则应先针对休克进行急救。       ③询问病史,要询问以下情况:哪一侧鼻腔出血或哪一侧鼻腔先出血,出血的速度和出血量,过去有无反复鼻腔 出血,此次出血有无诱因,有无其他伴随症状等。 2.寻找出血点       根据具体情况,进行鼻腔局部和全身检查。检查鼻腔时清除鼻腔内凝血块,应用药物收缩鼻黏膜,尽可能找到出血部位,以便准确止血。如有条件,最好是在鼻内镜下寻找出血点,并实施止血治疗。 3.鼻腔止血方法       根据出血的轻重缓急、出血部位、出血量及病因,选择不同的止血诊疗方案,需要去专业机构在专业医疗人员检查下判断。       发现了鼻出血这种疾病的时候,要合理的进行治疗才可以,发现疾病,除了进行必要的治疗外,要积极的治疗原发病,在生活中更要注意饮食,饮食宜选用清淡而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矿物质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热、香燥的食物,忌烟、酒。
  • 15
    2023/06
    宝宝鼻塞的治疗与护理
          宝宝鼻塞大多继发于感冒、上呼吸道感染等疾病。提示鼻黏膜充血、鼻腔分泌物增多,原因可能为呼吸道病毒感染或者细菌感染,也可能有过敏因素的参与。除了会引起呼吸道疾病外,宝宝长期鼻塞会导致呼吸和消化系统功能紊乱。       长期咽下鼻咽部分泌物,可引起胃肠功能失调,易发生便秘或腹泻。有少数患儿,因慢性鼻堵,长期缺氧,致发生肺心病或急性心力衰竭,长期鼻阻塞会影响儿童的身体及智力发育,因此,治疗护理上要采取以下综合措施:       1、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如果考虑为呼吸道病毒感染,通常可以服用中成药类抗病毒药物。另外也可以用喷雾剂,局部喷喉咙进行抗病毒治疗。如果有细菌感染的依据可以选择头孢类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       2、对症治疗,可以买生理盐水鼻喷雾剂清洗鼻腔分泌物,也可以服用减轻鼻充血、减少呼吸道分泌物类的药物。       3、进行雾化治疗,降低气道炎症反应、减少呼吸道分泌物。       4、注意做好饮食管理,避免摄入容易过敏的食物,也要避免进入容易过敏的环境。如果考虑有过敏因素参与可以服用抗过敏的药物。       5、平时注意保持室内空气卫生、清新,避免刺激性的气味。多喝一些糖盐水,来补充体内的电解质和水分。饮食方面,尽量以半流质的、清淡、好消化的饮食为宜。       6、家长可以用温热毛巾轻轻按在宝宝眼睛中间的部位,这样可以缓解宝宝的鼻塞。用温热的手轻轻按摩宝宝鼻子两侧,从上往下,从鼻梁到鼻翼部位,鼻翼两侧可以多按压一会,这里的穴位可缓解宝宝鼻塞的症状。       对于病因不明确情况下切勿以随意用药,积极去专业医疗机构诊断,希望每个宝宝不鼻塞,畅快呼吸。
  • 21
    2023/04
    想让声音比王心凌还甜,得先了解嗓音,当春乃发“声”
          4.16是世界嗓音日,今年嗓音日的主题是“Your voice matters(您的嗓音,至关重要)”        嗓音是人的第二张面孔,嗓音是唯一的,是一个人的标志,嗓音是生命的外在表现,反应出一个人的个性以及健康状况,好的嗓音除了让人做出心理判断,也能让人感受你的自信和魅力。       现如今职业嗓音使用者是重点关注人群,常见的有:教师、歌手、主持人、律师、销售业务员等,国内外关于职业用声人员嗓音障碍发声率的调查,教师嗓音障碍是首位, 嗓音的不良发声,有以下现象: 一.过度用力,主要表现为紧张       1.硬气音或称为“声门迸发音”:伴有明显的肌肉紧张。       2.喉高位发声:气道缩短、声带组织变硬、声门趋于紧闭,容易损伤声带黏膜组织。       3.喉前后挤压:会厌和杓状软骨软骨相互靠拢。 二.声调异常或声调不当,主要表现为过高过低发声       1.青春期假声:变声期仍采用高声调说话。       2.声门激动:嗓音基频低,频率变动范围小,发声时声带迅速闭合。       3.嗓音单调:听起来缺乏灵活性,易于疲劳。       出现声音嘶哑,有可能是声带出现了问题,但是也有可能与全身疾病有关,下面是耳鼻喉科因声音嘶哑常见的疾病:       1、急慢性喉炎:声音嘶哑,发声疲劳,用声不当、长时间讲话有关。       2、声带小结:声带上出现一局限性隆起,一般为米粒样,常表现在过度用嗓。       3、声带息肉:多在一次或数次剧烈暴力发声后造成损伤从而形成息肉。       4、反流性咽喉炎:胃酸反流刺激食管、咽、喉、声带等黏膜导致。       5、甲状腺功能异常:受激素影响。       6、喉返神经等神经损伤、喉癌等。   平时生活中如何避免出现嗓音问题呢?       1、正确使用嗓音:一是发音方式,要避免暴力发音,要使用适合自己气息、力量的方式,让嗓子处于舒适状态;二是掌握说话的“量”,要避免过度使用,给嗓子一个休息的时间,不要长时间不停歇式的讲话。       2、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改变日常生活中容易诱发嗓音疾病的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或经常进食容易引起胃食管反流、咽喉部刺激的食物,如辛辣、过冷饮食、咖啡、茶等。       3、青春期变声期,不要过度滥用嗓子高声喊叫或无节制地大声喧哗,青春期用嗓过度可能导致终生声音嘶哑。       4、如今年主题,您的嗓音至关重要,嗓音需维护和保养,不适时,可适当饮水,缓解咽喉不适,用鼻子呼吸,不要用嘴呼吸,经常用嘴呼吸,那么像鼻炎、扁桃体炎等炎症的分泌物就会流入咽喉部位继而引发慢性咽炎。   正确发声或者保健声带还可以做以下训练       1.呼吸训练:讲话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由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也称丹田呼吸法)吸气:小腹向内即向丹田收缩,相反,大腹、胸、腰部同时向外扩展,可以感觉到腰带渐紧,前腹和后腰分别向前、后、左、右撑开的力量。用鼻吸气,做到快、静、深。 呼气:小腹差不多始终要收住,不可放开,使胸、腹部在努力控制下,将肺部储气慢慢放出,均匀地外吐。呼气要用嘴,做到匀、缓、稳。在呼气过程中,语音一个接一个的发出后,组成有节奏的有声语言。       2 .声带训练:清晨在空气清新处“吊嗓子”吸足一口气,身体放松,张开或闭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发出“啊”或“咿”的连续声响,还可以做高低音连续变化起伏的练习。       3.共鸣训练:共鸣腔是决定音色的重要发音器官,以下介绍几种简单易行的共鸣训练方法等         (1) 放松喉头,用“哼哼”音唱歌。         (2) 牙关大开合,同时发出“啊”音。         (3) 模拟汽笛长鸣声(di)既可平行发音,也可由大到小或由小到大地变化发音。         (4) 做扩胸运动,同时尽量发高亢或尽量低沉的声音 。         (5)“气泡音”练习。闭嘴,用轻匀的气流冲击声带,使之发出细小的抖动声。         (6) 音阶层练习。选一句话,在本人音域范围内,先用低调说,一级一级地升高,然后又一级一级地下降,再一句高一句低,高低交替,一句话又高到低,再由低到高。       社会上也有一些健康基金在帮助教师的用嗓问题,比如:“咏关爱教师健康基金”是由李咏先生、桂龙药业、中国扶贫基金会共同发起,用于向中国境内以教师为职业的人群提供健康资助,通过对教师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等关爱进行公益活动,力求促进及改善中国教师人群的生活水平及质量,在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嗓音时,我们要行动起来,排除声带有关疾病,改善生活。       在“嗓音日”到来之际、希望大家多多关爱嗓音,“Your voice matters(您的嗓音,至关重要)”愿每个人都拥有清亮嗓音,在上生活中,生“声”不息,好事发“声”!
  • 31
    2023/03
    头晕目眩,耳鸣耳闷可能是这个毛病
          我们很多人劳累后,免疫力下降后可能会出现发作性眩晕、波动行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出现了这个症状要注意你可能得了梅尼埃病。那么到底什么是梅尼埃病呢?       梅尼埃病是一种发病原因及发病机制不明,以内淋巴积水为主要病理学特征的内耳病变。 病因及发病机制:   1.内淋巴机械阻塞及吸收障碍   2.免疫学说   3.遗传学说   4.病毒感染学说   5.膜迷路破裂 诊断及鉴别诊断   1.2次或2次以上眩晕发作,每次持续20分钟至12小时   2.病程中至少有一次听力学检查证实患耳有低频到中频的感音神经性听力下降   3.患耳有波动性听力下降、耳鸣和(或)耳闷胀感   4.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眩晕,如前庭性偏头痛、突发性耳聋、BPPV、前庭神经炎、前庭阵发症等 治疗原则   1.发作期需控制眩晕,对症治疗   2.间歇期需减少、控制或预防眩晕发作,同时最大限度的保护患者现存的内耳功能 健康教育   1.向患者讲解本病的有关知识,消除其紧张、恐惧心理,使之心情愉悦,精神发松。   2.发作期尽量卧床休息,静卧于暗室较好。   3.治疗过程中禁用耳毒性药物,禁烟、酒,给与低盐饮食,心情愉悦,精神放松,合理安排工作与休息,做到有张有驰,避免复发。
  • 31
    2023/03
    警惕鱼刺卡喉
          “再晚点来,鱼刺刺破食管,就可能有生命危险!”为取出这恼人的鱼刺,市民赵女士(化姓)除夕夜不得不住院做手术。除夕当天,武汉市第三医院耳鼻咽喉科接诊了8位异物卡喉的市民,其中7人吃鱼被卡,1人吃鸡被鸡骨头卡住。       除夕晚上,赵女士家中吃团年饭,吃鱼吃到鱼尾时,刺比较多,赵女士吃得很仔细。但在回答家人问话时,一分神,就不小心吞了根鱼刺,喉咙疼痛起来。赵女士连忙让家人端来咸菜,大口吞咽,希望能用咸菜将鱼刺带进胃里,再自然排出。谁知,吞了几大口咸菜后,疼痛的感觉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向下移动到脖子下方。赵女士只好让家人陪同,赶到市三医院首义院区求医。       在耳鼻咽喉科门诊,值班医生安排赵女士接受喉镜检查,没有发现鱼刺的影子;又安排赵女士做CT检查,这才在食管上端找到鱼刺的影像。因为鱼刺所处位置靠近心脏上方的主动脉弓,一旦鱼刺刺穿食管,刺破血管,就会导致大出血风险,带来生命危险。当晚,赵女士住进医院,在全麻状态下接受食管镜微创手术,取出了长约3厘米的鱼刺。此时已是晚上11时许,好在鱼刺暂未刺破食管。       “武汉人吃团年饭讲究‘年年有余’,餐桌上少不了一道鱼。所以,每年除夕、春节都会遇到不少吃鱼被鱼刺卡喉的市民。今年除夕当天收治了8例,其中7人是吃鱼被卡,1人吃鸡被鸡骨头卡住。正月初一收治了6例。” 据我了解到,在市内部分开设“取刺门诊”的医院,近几天每天都有被鱼刺卡喉的市民前来取刺,忙起来一天要接诊十多例。       不少市民吃鱼被卡后,按民间“土法”大口吞饭、吃菜、喝醋,希望能将鱼刺带出,结果却可能适得其反,将鱼刺推到更深处,令取刺难度增大,甚至带来并发症。以赵女士为例,她刚开始卡喉时,鱼刺可能只在咽喉上部,在门诊就能轻松取出。所以,在这里特别提醒市民,“土法”不可取,如果不慎吃鱼被卡,应当立刻停止进食,通过咳嗽、催吐等方式将鱼刺咯出。如果效果不佳,就建议及时就医。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