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神经外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神经外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8
    2024/06
    突发头痛竟是颅内动脉瘤
    近期神经外科收到一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来我院做CT提示双侧蛛网膜下腔出血,左侧为主,科室术前准备,考虑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 颅内动脉瘤破裂出血是s神经外科常见的急危重症,是由于局部血管异常改变产生的脑血管瘤样突起,多因破裂出血而发病,发病后颅脑CT提示蛛网膜下腔出血,进一步明确破裂出血的位置需要做CTA或DSA检查,目前主流治疗方法有两种:第一是开颅手术夹闭;第二是微创介入栓塞,根据动脉瘤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整体全身情况来选择手术方式。 我科收治的患者通过DSA发现左侧大脑中动脉后交通动脉瘤,右侧有大脑中动脉和后交通动脉瘤,总共4个,通过CT出血的位置因为以左侧为主,考虑“凶手”为左侧后交通动脉瘤破裂出血,因此选择介入微创治疗比较合适,目前患者恢复良好,准备后期行二期介入手术处理右侧两个动脉瘤。
  • 28
    2024/06
    尿路感染,让我对你说拜拜!
    让我们先从一个患者的小故事开始:小张是一位办公室白领,平时工作繁忙,经常加班,生活压力大;最近,她发现自己频繁出现尿频、尿急、尿痛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工作和生活;小张去医院检查,被诊断为尿路感染。她尝试了多种抗生素治疗,但病情总是反反复复,难以彻底治愈。 尿路感染,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疾病。据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报告显示,成年女性最常见的疾病不是感冒,而是尿路感染和生殖道感染。 那么如此常见又烦人的尿路感染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们应该如何预防?今天我就给大家说道说道。 尿路感染是由各种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微生物感染所致的尿路急性或慢性炎症,多见于育龄女性、老年人、免疫功能低下者。一般都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症状。 女性为什么是尿路感染的高发人群呢? 1.由于解剖原因,女性的尿道短且宽,细菌更易入侵。 2.尿道口和肛门是邻居,容易污染。 3.例假时,阴道环境改变,更容易滋生细菌; 4.伴侣的个人卫生状况差也会促进尿路感染发生。 老年人和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为什么容易发生尿路感染? 老年人身体免疫力下降。 个人卫生不及时。 老年男性前列腺肥大增生,会压迫尿道引起膀胱内残余尿量增加,有利于病菌的滋生而引发尿路感染。老年女性绝经后体内雌激素减少,尿路粘膜变薄,阴道PH值升高,局部抵抗力下降引发尿路感染。 那尿路感染,如何对你说拜拜? 1.多喝水,勤排尿。发生了尿路感染,每天饮水量≥2000ml,保证尿量≥1500ml,排尿可以对尿路进行有效的“冲洗”。 2.切勿憋尿,不要久坐,一定要多活动。 3.注意局部卫生,勤清洗内衣,勤洗澡,尤其是例假期间,更需要做好卫生工作。 4.不饮酒,不食辛辣刺激食物。 5.老年人应积极参加锻炼,洗澡应采取淋浴,或每晚坚持清洗会阴部,每天更换内裤。老年女性可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雌激素替代疗法,对预防尿路感染有一定的帮助。 所以,还愣着干什么,赶紧喝水,赶紧动起来呀!
  • 28
    2024/06
    床疮预防
    床疮,也被称为压疮或褥疮,是由于患者长时间卧床,身体某一部位受到持续的压力导致的皮肤及其下层组织的损伤。这种损伤可能只是皮肤的红肿,但严重时可导致组织坏死。 床疮的预防不仅是基本的医护责任,更是医院为患者提供高质量护理的体现。以下详细介绍了如何进行床疮的预防: 定期翻身: 原因:长时间在一个位置导致皮肤和身下的物体之间持续的压迫会减少血液流动,导致皮肤缺氧,最终可能形成床疮。 操作方法:每2-3小时轻柔地帮助患者翻身。确保转动时避免对患者造成任何形式的损伤,特别是在术后或有身体伤害的患者身上。 选择合适的床垫: 原因:普通床垫可能无法均匀分散身体压力。 选择建议:使用专门设计的护理床垫,如空气床垫或凝胶床垫,它们可以更有效地分散压力,减少局部的压迫。 保持皮肤干燥清洁: 原因:潮湿的环境会使皮肤更加脆弱,更容易受损。 护理建议:确保及时更换患者的尿片,避免尿湿或汗湿。使用温和的无酒精清洁剂为患者清洁皮肤,并确保皮肤彻底干燥。 营养补充: 原因:良好的营养可以增强皮肤的修复能力,提高身体对外部压力的抗压能力。 营养建议:确保患者获得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可以考虑使用营养补品或在医生建议下使用特定的营养液。 定期检查: 原因:早期发现床疮的迹象可以迅速进行干预,防止其进一步恶化。 检查方法:每日至少检查患者两次,注意身体的任何红肿、发热或异常之处,尤其是经常受压的部位,如骨骼突出的位置。
  • 11
    2024/06
    “头“等大事,不容小视
    患者,女,21岁,体重40kg,因乘坐电动车不慎摔伤头部,当时感头痛、头晕、伴恶心呕吐,神志嗜睡,双侧瞳孔等大等圆3mm,对光反射存在,送至我院急诊科,CT提示:左枕部硬膜外、硬膜下血肿,创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2022年5月6日急诊在手术室全麻下行开颅探查术加后颅窝去骨瓣减压加颅内血肿清除术加脑室外引流术加有创颅内压探极植入术,术后生命体征平稳,20天后出院,2024-5-19患者于门诊随访,查体术后恢复良好,目前神志清楚,四肢肌力正常,后颅窝颅骨缺损,骨窗压力高,遂收入院,5月27日在手术室全麻下行颅骨缺损修补术加脑脊液漏修补术加腰大池引流术,患者于6月3日康复出院。 这位患者经历了2年的时间,肌力恢复到5级,这是我们从一开始就希望看到的结果,但是我们也在反思,她是乘坐者,骑车人怎么样呢?其实啊,骑车人只有皮外伤,CT没有提示任何问题,那我们就要问,为什么她伤这么重呢?询问骑车人,发现他带了头盔,脚上也带了护具,那为什么乘车人摔这么严重呢? 硬膜外血肿和硬膜下血肿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两种类型的颅内血肿,简单来说,脑内有一层硬脑膜,在硬脑膜外和颅骨之间发生的血肿叫做硬膜外血肿,在硬脑膜和脑组织之间发生的血肿叫做硬膜下血肿。这层膜就像鸡蛋,硬壳里边的那层膜,硬膜外血肿一般是急性的血肿较为常见,常发生在各种类型的颅脑损伤,像车祸伤、坠落伤等。一旦发生之后需要尽早就医,需要尽快手术,手术之后效果会很好,但是如果没有及时手术,患者甚至在几小时之内就可以发生脑疝,危及生命。而硬膜下血肿一般一旦发生之后,如果是急性血肿,提示颅脑损伤比较严重,也需要通过急诊开颅手术的方法清除血肿。对于比较小量的硬膜下血肿,可以进行保守治疗,定时复查,及时查看血量变化,老年人容易发生慢性硬膜下血肿,这种血肿有的时候发生在外伤之后1-3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如果患者有一侧肢体无力、嗜睡或者偏身感觉障碍、言语不清,要及时去医院就诊。这位患者就医及时,在黄金时间段内,医生及时有效地处理,提高了患者在生活质量,在这里提醒大家,头等大事,不容小视,头盔,“头”的后一道防线。
  • 11
    2024/06
    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一个听起来就让人揪心的医学名词,它其实是一种在脑部血管中发生的异常状况。简单来说,脑动脉瘤是指脑动脉某一段的血管壁变薄、膨胀形成的“小气球”状突起。这种结构上的缺陷可能随着血液的持续冲击而逐渐扩大,一旦破裂,将对人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下面,我们就来深入了解一下脑动脉瘤的相关知识。 什么是脑动脉瘤? 脑动脉瘤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肿瘤”,而是血管壁的异常扩张。它们可以出现在脑内任何动脉上,但最常见于大脑底部的动脉分叉处。脑动脉瘤可以是先天性的,意味着出生时就存在;也可能是后天因素导致,比如高血压、动脉硬化等。 脑动脉瘤的类型 脑动脉瘤主要分为两大类: 1.囊状动脉瘤:这是最常见的类型,形态像一个小水泡,容易因血压突然升高而破裂。 2.梭形动脉瘤:这种类型的动脉瘤较为少见,整个血管段均匀扩张,破裂风险相对较低。 症状 许多脑动脉瘤在未破裂前可能不会有任何症状,但一些人可能会经历: 头痛:特别是突然且剧烈的头痛,被形容为“一生中最严重的头痛”。 颈部僵硬。 意识模糊、恶心、呕吐、光敏感或视力问题。 当动脉瘤破裂时,上述症状会急剧出现,这称为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紧急医疗情况,需要立即治疗。 诊断 诊断脑动脉瘤通常涉及以下几种方法: 1.CT扫描:快速检查是否有颅内出血。 2.MRI和MRA(磁共振成像和磁共振血管造影):提供更详细的图像,帮助识别动脉瘤的位置和大小。 3.脑血管造影:通过注入对比剂来详细观察脑血管结构,是最准确的诊断方法之一。 治疗 治疗脑动脉瘤的目标是预防其破裂或再次破裂,并降低相关风险。治疗方法取决于动脉瘤的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健康状况,主要包括: 1.手术夹闭:通过开颅手术直接夹闭动脉瘤的基底,阻止血液流入。 2.血管内栓塞:一种微创手术,通过导管将微小的线圈或支架送入动脉瘤内部,促使血流停止,使动脉瘤“闭塞”。 3.观察与药物治疗:对于较小、风险较低的动脉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监测并使用药物控制血压和减少破裂风险。 预防与生活建议 虽然有些脑动脉瘤的发生无法避免,但通过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降低其风险和影响,包括: 控制血压。 不吸烟。 限制酒精摄入。 健康饮食,保持适当体重。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家族史的人群。 脑动脉瘤虽然可怕,但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患者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了解和认识脑动脉瘤,积极参与预防和早期检查,是保护自己免受这一潜在威胁的重要步骤。 附:一例脑动脉瘤微创介入治疗病例介绍 张某某,女,70岁。 因“突发剧烈头痛2小时,伴有恶心呕吐”入院。 既往史: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史。 专科查体:神志模糊,言语不清,查体不合作,GCS11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mm,对光反射存在,四肢肌张力不高,刺痛下双侧肌力2级,生理反射正常引出,病理反射未引出。 辅助检查: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 入院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动脉瘤可能。 术前头部CT:蛛网膜下腔出血
  • 11
    2024/06
    遇到癫痫发作如何正确急救
     
  • 11
    2024/06
    照顾垂体瘤患者:从饮食到生活的小窍门
    一、什么是垂体瘤 垂体瘤是一种常见的脑肿瘤,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健康造成一定影响。照顾垂体瘤患者不仅需要关注医疗治疗,还要注意生活中的多个方面,包括饮食、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等。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帮助您更好地照顾垂体瘤患者,让他们在面临病痛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生活的美好。 二、饮食:构建健康生活的基石 1.保持均衡饮食:饮食均衡是维持身体健康的关键。确保患者摄入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为身体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这不仅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免疫力,还能预防多种疾病的发生。 2.高质量蛋白质来源:选择瘦肉、禽类、鱼类、豆类等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石,摄入高质量蛋白质有助于患者修复细胞、增强体力,为身体提供源源不断的能量。 3.增加新鲜水果蔬菜:新鲜水果和蔬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有助于提高免疫力,抵抗疾病。每天至少摄入五种颜色的蔬果,可以让身体得到丰富的营养供给。 4.控制盐糖摄入:避免高盐、高糖食品,预防高血压和糖尿病,降低并发症风险。过多的盐糖摄入容易导致身体健康问题,适量控制盐糖摄入,让身体更健康。 5.多喝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有助于身体排毒,减轻肾脏负担。水是生命之源,每天至少喝八杯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让身体焕发活力。 6.合理搭配餐食:合理搭配早餐、午餐、晚餐和零食,保证每餐营养均衡。不偏食、不暴饮暴食,让身体更健康。 7.饮食作息规律:保持规律的饮食作息,有助于身体正常新陈代谢。避免熬夜饮食和过度劳累,让身体得到充足的休息和恢复。 三、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助力患者康复 1.规律作息:确保患者有足够的休息时间,让身体得到充分的休养,避免疲劳,这对于身体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一个良好的作息规律,可以帮助身体维持稳定的内环境,促进各项生理功能的正常运行。 2.适量运动: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太极等。运动可以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使身体更加健康。同时,适量的运动还能够帮助患者调节情绪,减轻心理压力,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 3.保持良好的心态:鼓励患者保持乐观的心态,积极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心态的稳定对于疾病的康复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患者可以通过交流、倾诉等方式,释放心理压力,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4.避免不良习惯:如吸烟、饮酒等,这些不良习惯会危害身体健康,增加疾病的复发风险。患者应该自觉抵制这些不良诱惑,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为自己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 5.注意保暖:避免感冒和其他感染,以免加重病情,影响康复进程。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季节更替时,及时增减衣物,防止感冒。同时,加强身体锻炼,提高抵抗力,减少感染的风险。 总结:生活篇的核心目标是帮助患者构建健康的生活方式,通过规律作息、适量运动、保持良好心态、避免不良习惯和注意保暖等方法,为疾病的康复创造有利条件。患者应当充分认识到生活方式对康复的重要性,积极参与自我管理,逐步改善生活质量,迈向健康的生活。 四、全方位关爱患者,助力康复之路 1.定期检查:为了确保病情得到及时、准确的掌握,患者应按照医生的建议定期进行相关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医护人员可以更好地了解病情的变化,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有利依据。同时,患者也应积极参与检查,克服恐惧,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各项工作。 2.遵从医嘱:严格遵守医生的诊疗建议是康复的关键。患者需按时服药,确保药物在体内达到预期的血药浓度,以达到治疗效果。同时,患者还应主动向医生反馈药物服用后的身体状况,以便医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用药方案。 3.记录病情:密切关注病情变化,详细记录患者的日常生活、症状表现等信息,以便及时与医生沟通。患者可以利用手机应用、日记等形式,将病情变化记录下来。这样,医生可以根据这些第一手资料,更加准确地了解病情,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依据。 4.提供心理支持: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康复具有重要影响。患者家属和亲朋好友应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给予关爱和支持。通过交流、倾听、鼓励等方式,帮助患者建立信心,积极面对疾病。同时,患者自身也应保持乐观的心态,相信自己能够战胜病魔。 5.应对突发情况:了解并掌握突发情况的应对措施,如突然的头痛、呕吐等,有助于及时处理病情,保障患者安全。患者及家属应学会观察病情,一旦发现异常,立即就医。同时,熟悉并掌握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以应对突发状况。 照顾垂体瘤患者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家人和朋友们的共同努力。通过合理的饮食、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我们可以帮助垂体瘤患者战胜病魔,重拾生活的信心。让我们一起为他们加油,陪伴他们走过这段特殊的旅程,迎接美好的未来。
  • 11
    2024/06
    什么是神经内镜技术
    神经内镜也是从上个世纪大概八十年代,发明的一种手术的操作技术手段,它其实缩减来讲是一种手术的器械。神经内镜是我们医生,尤其是神经外科的医生,可以通过人类一些自然的,腔隙和孔道达到对颅内疾病治疗的一种手术的方式。而且神经内镜在某种程度上,也是我们神经外科发展的一个历史的进步,过去从经典神经外科,到现在我们正在开展的显微神经外科,到目前神经内镜所带领的神经内镜下的神经外科、微创神经外科,它们是不同的技术手段,采取不同的技术手段。达到对疾病的治疗方式的一种改进也好,一种新的创新也好,它的主要目的是使更加先进的手术的,技术手段相结合,进而降低颅内疾病手术带来的并发症,手术带来的创伤,会有利于病人的更快的恢复,达到治愈疾病的目的。 神经内镜技术属神经外科微创技术,近20年发展较为迅速,该项技术同普外腹腔镜技术相同,在内镜下进行手术,具有创伤小、视野清晰、范围广、手术疗效佳、并发症少等特点。神经内镜逐渐被越来越多医务人员及患者认同。目前该手术在国内使用比较普及,且治疗病种逐渐增多,最早应用于脑积水、脑室内囊肿等病变,目前可应用于脑出血、慢性硬膜下血肿、垂体瘤、脊索瘤、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脑脊液鼻漏的治疗,部分脑室肿瘤也可采用神经内镜进行治疗。神经内镜手术创伤小,患者术后恢复较普通开颅手术更快,并发症少,是今后神经外科发展的大趋势。
  • 31
    2024/03
    眼皮跳跳,是真的好事要来到吗?
          在我们大多数人的观念中,觉得眼皮跳跳很正常,还有许多人觉得“左眼跳财,右眼跳灾”,会不会是一次灾或财的出现呢?在大家看来偶尔一次眼皮的跳动,都不会特别的关注。但是面部肌肉不自主的频繁跳动,有可能是一种疾病——“面肌痉挛”。 什么是面肌痉挛:       是指一侧或双侧面部肌肉(眼轮匝肌、表情肌、口轮匝肌)反复发作的阵发性、不自主的抽搐,在情绪激动或紧张时加重。典型的面肌痉挛一般从眼睑开始,逐渐向下发展累及面颊部表情肌。 那么面肌痉挛的好发人群又有哪些呢?       面肌痉挛好发40-79岁年龄段人群,尤其是女性几乎是男性患者的两倍,发病率占到6-14人/10万,且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 面肌痉挛的临床表现:       患者常常以半侧面部不自主抽搐为主要表现。疲倦、精神紧张以及压力过大时会加重。一般发病时多从眼睛开始,波及整个面部,少数人会在抽搐时伴有面部的轻度疼痛,个别还会伴有同侧头痛、耳鸣等。 面肌痉挛的发病原因: 由于正常交叉血管压迫,从而使面神经传导异常,导致其所支配的肌肉发生阵发性痉挛。 1.饮食因素        经常进食刺激、生冷的食物,或者不规律饮食,也会导致面部神经冲动频发,诱发面部肌肉不自主的跳动。 2.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机能老化,血管开始松懈延长,变得弯曲,当碰到周围神经系统,这根血管就会对它造成一次压迫,随着时间的增长,被压迫神经表层的髓鞘就会局部磨损,局部神经就会跟周围神经发生短路,导致面部活动增强,因此,会出现眼皮跳动,或者是整个半张脸都在不自主的抽动。 3.精神压力        心理精神压力过大,熬夜等可引起短暂性的神经短路,导致面部肌肉不自主抽动。 这个病可以自愈吗?       面肌痉挛发作后,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果不进行治疗,会随着面肌痉挛发作频率逐渐频繁,可能会出现面瘫等症状。 治疗方法:目前,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的主要方法有药物治疗、肉毒素注射、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目前,临床上用于治疗面肌痉挛的药物主要为卡马西平和奥卡西平,对一些轻型患者可能有效,但长期服用则效果不理想。       肉毒素注射:因为肉毒素能阻断神经与肌肉的神经冲动,让过度收缩的肌肉松弛,不少面肌痉挛患者用注射肉毒素的方法达到停止肌肉痉挛的目的。短时间内有一定效果,长时间使用会产生耐药性,还会引起面瘫的风险。       显微血管减压术:是唯一可根治的方法。手术是在显微镜下将位于面神经根部走行异常、并对面神经造成压迫的血管推移离开,并固定,使血管不接触到面神经,从而解除血管对面神经根部的压迫,恢复面神经的正常功能,使面肌抽搐消失。该手术微创、安全性高、恢复快,同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31
    2024/03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如何安全度过“秋老虎”?
           今年我们度过了一个酷暑难耐的夏天,现在临近“中秋”,但秋的影子难觅。目前“秋老虎”持续发威,那么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特别是那些脑出血术后的病友,又如何安全度过“秋老虎”呢?        首先,“秋老虎”的特点是白天气温很高,而夜晚比较凉爽,昼夜温差大,一天24小时内的气温变化可达15度以上。这就对我们的身体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这些情况,我们的病友,白天应该尽量呆在室内,开开空调,降降温,而夜晚却要适当加盖薄被,防止受凉生病。        其次是现在“秋燥”明显,空气格外干燥。这就需要我们适时多补水,可以饮用凉白开水,也可以饮用菊花茶或清淡的绿茶茶水。目前节气已经立秋多日,不能贪吃西瓜等一些凉性水果。合并有糖尿病的病友更应该忌口,控制饮食,防止血糖波动太大。同时因天气还未明显转凉,嘱咐我们的病友应该谨慎进补。        最后关键的一点是,要多关注自己的血压检测。中午或晚上各监测血压一次,如果有明显的头痛、头昏等不适时,应该随时监测血压,防止血压超标。如果发现血压临时超高,而又没有明显的不舒服,在排除其他干扰因素后,可以静坐一刻钟后再测血压一遍。如果还是血压高,可以临时加服一颗降压药,并动态追踪血压变化,随时与社区医生保持联系。        总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要保持心情愉畅,清淡饮食,适量补水,规律服药,动态监测血压,避免高温下的户外活动。如果出现任何身体不适,请随时来我院神经外科门诊就医。神经外科专科医生会给您一个满意的诊疗,保您安然度过“秋老虎”这段难熬的时光。
  • 31
    2024/03
    多么痛的领悟之三叉神经痛
          “医生,我最近突然感觉左半边脸特别痛,就连吃饭都要小心翼翼的,长期一晚上睡不了整觉,不知道什么时候疼痛就会突然来袭!”......最近60多岁婆婆饱受三叉神经痛的折磨。 三叉神经在哪里?       三叉神经为混合神经,是粗大的脑神经,含有一般躯体感觉和特殊内脏运动两种纤维,三叉神经根位于脑桥基底部与小脑中脚交界处。 三叉神经痛是什么?       三叉神经痛是脑神经疾病或神经源性疾病中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痛,以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内反复发作性的触电样短暂而剧烈的疼痛为特征。该病的特殊表现及发作时出现的难以忍受的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       三叉神经痛的好发人群:好发于中老年人,发病高峰年龄为40~50岁;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病;患有高血压、有偏头痛病史的患者更容易罹患三叉神经痛。 三叉神经痛有哪些诱发因素?       半数以上患者可有疼痛触发点,称之为“触发点”或“扳机点”,常位于上唇、鼻翼、齿龈、口角、舌、眉等处。患者说话、吃饭、洗脸、剃须、刷牙以及风吹等均可诱发疼痛发作,以致精神萎靡不振,行动谨小慎微,甚至不敢洗脸、刷牙、进食,说话也小心,唯恐引起发作。 三叉神经痛与牙痛怎么区别?       很多三叉神经痛患者会出现牙痛、脸痛的现象,误以为是牙痛,跑去口腔科拔牙,拔完牙疼痛却没有得到缓解,所以需要了解三叉神经痛和牙痛的区别。       1.三叉神经痛典型的疼痛表现为面部以及三叉神经分布区出现反复发作的突然的刀割、针刺、撕裂、烧灼或电击样剧烈难忍的疼痛。       2.三叉神经痛发作时普通的止痛药根本无法缓解疼痛,而牙痛时消炎止痛药可以适当地缓解疼痛。       3.三叉神经痛有较明确的触发点。 三叉神经痛的手术治疗方法:首选微血管减压术       微血管减压术是通过微创开颅的方式,用一种绝缘材料,将责任血管与三叉神经垫开,该手术对典型的三叉神经痛合并神经血管压迫的有效率为90%~95%,是目前三叉神经痛手术治疗的首选方法,也是医学界公认的根治该病的标准方法,目前武汉市三医院神经外科已开展超过1000多例的三叉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术,具有丰富的经验。   神经外科门诊电话:68894983   神经外科住院部电话:68894694
  • 31
    2024/03
    持续性眼结膜充血和突眼 —— 问题根源不一定在眼睛
          日常生活中很多患有难治性的突眼、持续性眼结膜充血,并可伴有搏动性耳鸣或头痛的患者,屡次到医院就诊确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疗,反而在诊治过程中症状可能持续加重,这部分患者很有可能患有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本病是硬脑膜动静脉瘘(duralarteriovenousfistulas,DAVFs)的一种。       硬脑膜动静脉瘘是海绵窦、侧窦、矢状窦等硬膜窦及其附近动静脉间的异常交通,为颅内外供血动脉与颅内静脉窦沟通,多见于成年人。由于动脉血液直接流入静脉窦而导致静脉窦内血液动脉化及静脉窦内压力增高,从而使得脑静脉回流障碍甚至逆流,出现颅内压增高、脑水肿、脑代谢障碍以及脑出血等发生。       硬脑膜动静脉瘘临床较少见,可见于任何年龄, 多为后天获得,本病病因较为复杂,现在研究发现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静脉窦炎及硬膜窦栓塞,体内激素水平改变,血管肌纤维发育不良等,最为多见的是海绵窦区的硬脑膜动静脉瘘, 临床可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突眼、癫痫、脑出血、行走不稳等症状。从头皮上可见或触之增粗搏动的枕动脉和颞浅动脉、突出的眼球可有结膜充血水肿、皮肤充盈怒胀的静脉。大多患者表现为眼部充血、肿胀、眼球突出,常常没有引起患者重视,或认为是眼睛的疾病而就诊于眼科,导致长期疗效不佳,延误病情。孰不知,眼部改变只是此类疾病的表面现象,病根却在其脑内,不及时的正确的积极治疗,可能将导致严重的后果如脑出血等。       对于发病早期,症状较轻,瘘口血流量小而较慢的,可采用一些简单的血管压迫治疗手法,促进海绵窦血栓的形成,达到治愈。但需要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进行。病情达到一定程度,可能需要采用血管内介入栓塞的方法予以缓解或治愈。       目前我院神经外科具备脑血管病介入的专业团队,柯采用目前最先进的微创介入技术,既往通过动脉和静脉入路对多例此类病变予以根治性治疗,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在疾病的早期予以及时的治疗,避免了进一步的颅脑病变发生,降低了出血等严重后果的产生。    温馨提示:患有持续性的眼结膜充血、进行性突眼或伴有头痛和耳鸣的患者,请及时到神经外科专科就诊,排除颅内血管病变。
上一页 1234567891011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