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骨一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骨一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8
    2024/05
    老年人补钙的误区
    随着年龄的增加,身体对一些微量元素或是营养 物质的吸收会降低,因为很多老年人会出现缺钙现象。所以说老年人补钙很重要,但不正确的补钙会影响身体健康。本文介绍几个老年人常犯的补钙误区,一起看看: 误区1:药物补钙比食物补钙更安全 最安全有效的补钙方式是在日常饮食中加强钙的摄入量,而且食物补钙比药物补钙更安全,不会引起血钙过量。老年人每天坚持喝牛奶,多吃奶制品、豆制品、芝麻酱等含钙丰富的食物。其次,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少喝咖啡和可乐,不要吸烟,因为这些都会造成骨量丢失。除此以外,晒太阳和户外运动也有利于钙的吸收和利用。 误区2:治骨质疏松不辨病因 骨质疏松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原发性骨质疏松和继发性骨质疏松。女性绝经期后出现的骨质疏松,老年男性出现的骨质疏松都属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由某些疾病或是某些诱因而引起的骨质疏松则属于继发性的骨质疏松。继发性的骨质疏松,如钙营养不良等引起的骨质疏松,补充钙剂就非常有效;而对于原发性的骨质疏松就不能依靠补钙来治疗。绝大多数老年人发生的骨质疏松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这类老年人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比如绝经期女性可适度补充雌激素等。 误区3:钙补得越多越好 许多老年人误认为,钙补得越多,吸收得也越多,形成的骨骼就越多,其实不是这样。通常,年龄在60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天需要摄入800毫克的钙,过量补钙并不能变成骨骼,反而会引起并发症,危害老年人的健康。 需要注意的是,血液中钙的含量必须保持在一定水平,过多或过少都不行。过量补钙,血液中血钙含量过高,可导致高钙血症,并会引起并发症,比如肾结石、血管钙化等。
  • 28
    2024/05
    治脖子痛的简单保健操
    日常生活和工作中的某些不良习惯是造成脖子和肩膀酸痛的重要原因,如 长时间的伏案工作等。下面为朋友们介绍一套简单的肩颈保健操,动作应轻柔,呼吸自然,每个动作可重复 3~5 次。  1、先做缓慢的深呼吸,头向左转眼看左肩,再向右转眼看右肩,然后使下巴前后伸缩以松弛颈肌。  2、两肩向耳部耸起,挺直背脊,然后使两肩尽可能地下垂。  3、两肩分别作圆周活动,先抬肩向前转动,再向后转动。  4、坐着将双手平放在大腿上,下巴慢慢垂到胸部,然后使头从左至右再从右到左转圈,深吸气大声呼气,使颈部在缓慢地转动中感到舒畅。  5、将头偏向左肩,左手越过头顶放在头的右边,另一只手放在右肩上然后非常轻柔地试着将头向左拉,再将头偏向右肩,做同样的动作。  6、将头往下缩,两手十指交叉放在头顶上,使下巴向两肩左右来回作半圆活动。  7、站立收缩腹部,举起双臂,两臂轮流像真的一样做向上抓绳动作。  8、两臂轮流前后绕圈挥动,像棒球运动员的投球一样,先按顺时针方向,再逆向挥动。  9、回到坐的姿势,将右手贴在右边脸上,当头向右转动时,用手给脸部加点阻力,数两下然后向左做重复的动作。  10、结束动作:将手按在脖子背后、头发与头皮结合线的上边,然后从上向下按摩。
  • 28
    2024/05
    经常走路跌倒,小心这个病在作祟
    中年男子行走不稳、多次跌倒,以为是中风,去医院检查发现颈椎间盘突出,导致脊髓受压。骨科医生提醒,颈椎病可能导致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等症状,应早期检查并积极治疗。 张先生(化姓)今年51岁。近一个月来,他发现自己行走时经常出现不稳,甚至无缘无故地跌倒数次。起初,他以为这只是疲劳或年龄增长的正常现象,并未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逐渐加重,严重影响了他的生活质量。在家人的陪同下,张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一科进行就诊。经过头部和颈椎核磁共振等一系列检查,医生诊断他患有颈椎间盘突出,颈部脊髓受压导致脊髓神经功能受损。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一科主治医生汪平医生表示,这是导致他行走不稳、多次跌倒的主要原因。 针对张先生的病情,汪平医生给他进行了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手术治疗。手术当天麻醉清醒后,张先生就可以下床活动,同时配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帮助改善神经功能、提高肌肉力量,逐步恢复行走稳定性,术后5天,他的病情恢复理想,现已出院回家。 汪平表示,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尤其是脊髓型颈椎病,可能导致双下肢无力、走路不稳、摔倒等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容易被忽视,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因此,一旦出现类似症状,应尽早前往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颈椎病。 汪平同时提醒,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注意保护颈椎,少玩手机,避免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等不良姿势。适当进行颈部锻炼,增强颈椎的稳定性,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如果已经出现颈椎问题,在缓解无果后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以免耽误治疗最佳时期。
  • 07
    2024/03
    老年人常搓腿可预防跌倒
          俗话说“树老先老根,人老先老腿”,因此防衰老必须重视腿部的锻炼。 1、活血化瘀“干洗腿”       “干洗腿”不但能促进血液循环,还能活血化瘀,增强腿力和关节韧带柔韧性,使四肢协调能力增强,减少老人跌伤的概率。无论是在床上还是坐在凳子上都可以试着做做,但是锻炼之前最好活动一下四肢,然后用双手握住一侧脚腕,自下往上揉搓20次之后,再按摩另一只腿。 2、锻炼平衡常甩腿       老人身体的平衡性、协调性和承载力都会下降,平时多做甩腿运动有助于锻炼平衡性,促进腿部的气血运行。具体的方法是:手扶椅背或者牢固的树干,一腿固定,另一条腿抬起一定角度(以身体能保持平衡为宜),在空中画圈,做完还原,稍稍休息,换腿做,早晚各 5~6次。这有利于下肢肌肉与关节的保健,增加腿脚行走时的平衡性与灵活性。 3、关节强韧多扭膝       膝盖是人体较脆弱的关节,平时要加强锻炼:双脚并拢,微微下蹲,双手按住双膝,以膝关节带动腿部顺时针转10次,逆时针转10次,每天1~2次。旋转幅度要尽量大,让双腿由弯曲到伸直,再由伸直到弯曲,每次都做到极限。长期坚持能增强膝关节韧性。
  • 07
    2024/03
    得了下肢静脉曲张怎么办?
    一、什么是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是周围血管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各种原因引起静脉压力增高而导致静脉迂曲、扩张。病变早期无不适,随着病变的进展,可出现久站或行走后患肢酸胀、易疲劳,也可有小腿肌肉痉挛发作。站立时,患肢出现隆起、迂曲、扩张的静脉,重者呈团块状,久病者可于足靴区(小腿中下前面)出现淤滞性皮炎、色素沉着、皮肤变硬及慢性溃疡等,也可继发曲张静脉的血栓性静脉炎。 二、怎样治疗下肢静脉曲张?       关于下肢静脉曲张的治疗,应先通过彩色B超或静脉造影等有效的检查手段,明确病因后制定不同的治疗方法。       1、非手术疗法:主要包括患肢穿弹力袜或用弹力绷带。       2、手术疗法:这是处理下肢静脉曲张的根本办法。凡是有症状者,只要没有禁忌证,如手术耐受力极差等,都应手术治疗。临床最为常用手术方法是曲张的大(小)隐静脉剥脱术,手术方法基本上分3个步骤:高位结扎大隐或小隐静脉;剥脱曲张的大隐或小隐静脉;结扎功能不全的交通静脉。       3、微创方法:激光治疗曲张静脉、微波治疗、静脉刨吸术等微创方法,均有一定的疗效和适应症,根据病情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病人治疗的方法。 三、怎样预防下肢静脉曲张?       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主要是加强静脉管壁、保护浅静脉。具体措施有:进行适当体育锻炼,可以起到加强静脉管壁的作用;长期从事站立工作或强体力劳动者,宜穿弹力袜套保护,使下肢浅静脉能处于“萎陷”状态;长期从事站立工作者,应强调做工作体操,或能经常走动,至少多做踝关节伸屈活动,使腓肠肌能发挥有效的泵作用,促进下肢血液回流,以减轻浅静脉内压力。
  • 07
    2024/03
    什么情况该用拐杖?
          生活中有些老年人,身体看似硬朗,手里却早早用上了拐杖;有的老年人,步履蹒跚,手边却没有一个支撑物。什么情况下该用拐杖,不妨参考以下因素:       视力不好:有些老年人会出现视力下降、视物模糊等现象,外出时可以拄根拐杖,用来探知前方道路表面的积水和障碍物,有利于保障外出活动的安全。这些老年人一般不存在握力差、上肢支撑力不强的问题,建议使用单足手杖,即外形像问号的手杖。视力特别差的,可以挑选杖身在夜间可以发光的,能够引起他人注意。       关节不好:对严重骨质疏松和腰椎压缩性骨折的老年患者来说,用拐杖可以减少腰椎和关节负重的时间和力度,保护骨骼和关节免受损伤或减小关节磨损。最佳选择是腋下拐杖,可减少下肢80%的负重。但腋拐最好成对使用,只用一边容易有肌力不均等问题。       平衡力差:老年人运动机能明显减退,平衡功能减弱,拄拐杖可以提高在较小的支撑面上控制身体重心的能力,提高老人的平衡能力,也可以在人群比较密集的地方防止被走路匆忙的人碰撞摔倒。平衡力差的老年人可依自己情况选择腋拐或多足拐杖,容易疲劳或步行能力差的老年人可以选择带座拐杖,随时休息。       中风患者:多足拐杖有助于支持中风患者的平衡功能、承重功能和稳定性,适合有一定站立能力和行走能力,但又需要在移动过程中获得平衡帮助的中风患者。市面上有三脚、四脚拐杖,多足拐杖支撑面广且稳定性好,除中风患者外,也适用于所有用单足手杖不够安全的老人。
  • 07
    2024/03
    老年人跌倒怎么扶?
          老年人跌倒该怎么办?切不可急于将其扶起,应视情况进行处理。 第一步:排除骨折       看到老年人跌倒,可别急着扶起来,应先排除其骨折的可能。老年人是骨质疏松的高发人群,跌倒后很容易发生骨折。比较常见的,一是臀部着地导致的股骨头骨折、腰椎压缩性骨折;二是用手撑地导致的手臂骨折。出现股骨头骨折,老年人通常是站不起来的;如果是腰椎压缩性骨折,老年人虽然能站起来走路,腰却直不起来。在这两种情况下,应让老年人先坐着或平躺,千万不可急忙扶起,否则会加重骨骼错位和损伤。如果是手臂骨折,通常会出现疼痛、肿胀、淤血,此时可用毛巾将骨折部位固定,经初步处理后再送往医院。 第二步:警惕心脑疾病       排除骨折的因素后,还要警惕跌倒的老年人是否有心脑血管病发作。心肌梗死急性发作是老年人突然跌倒的常见原因之一。若老年人跌倒前感到心前区疼痛、有压迫感,家人应马上找来阿司匹林、硝酸甘油等常备药让老人服用,并立即将老人送往医院。此外,如果家里备有氧气,在等待救护车时可让老人吸氧。高血压、中风也是造成老年人跌倒的常见原因之一。若老年人跌倒后出现意识不清楚、手抖等情况,很有可能是脑血管疾病发作。此时,应让老年人仰卧,并马上送往医院抢救。
  • 07
    2024/03
    走路健身常见的错误
    错误一:装备不对       很多走路的人带了大量“行李”,却都是没用的,反而忘了最不可或缺的东西,例如饮水。专家提出警告说,携带过多东西,会影响走路健身。       纠正方式:减负跟通常的看法不同,人们总觉得负重走路效果更好,但专门研究走路的美国玛丽琳·巴奇博士指出,带了太多东西,走路就会减速,而且肩膀和手臂还可能因为负担过重而受伤。如果你需要带重物,最好的方法是使用背包。而且,走路时,必须随身携带饮水,据美国竞走教练波尼·斯坦所说:“很少走路的人补充了足够的水分。”   错误二:姿势不良       波尼·斯坦指出:“很多走路的人受伤的理由很简单,就是他们走得不够直。”而人们走路最容易犯的错误姿势包括两种:低头,或者头抬得过高而导致身体后仰。这两种姿势都可能导致身体失去平衡,让背部下方肌肉受到过大压力,从而可能拉伤身体并且感觉疼痛。       纠正方式:不要向上或者向下看,目视前方,脖子和身体保持成一直线。走路时多留意自己的身体姿势,及时纠正错误动作。 错误三:开始速度太快,结束时直接停步       很多人都觉得走路很普通,因此没必要热身和放松,并且觉得这样更节约时间。然而,这种习惯一旦养成,迟早都是会付出代价的,例如受伤,身体某些部位酸痛等。       纠正方式:慢速起步,前5分钟可散步,然后逐渐加速,从去“赶一个约会时走路的速度”,提高到 “约会迟到 5 分钟的走路速度”。结束前5到10分钟开始降低速度,进行放松,让身体逐步冷却下来。此外,在停步后,最好做做伸展运动,拉伸手脚。  
  • 07
    2024/03
    怎么做家务不伤腰
          腰是人身上最脆弱的部位之一,尤其对主妇来说,做饭、洗衣、扫除等家务活,都在不经意间伤害着她们的腰。为此,日本岗山县劳保医院专家田中悠总结了“做家务时的动作要点”,预防腰痛。       洗衣服:收拾衣物、搓洗、晾晒时弯腰把衣服从盆里捞出来时,建议不要把装衣物的盆或晾衣篮放地上,而应放在凳子上,这样能降低腰部前倾的程度,减轻腰部负担。       大扫除:拖地、使用吸尘器时,如果手柄的长度不够,人自然而然需要弯腰用力,这给腰部带来极大负担。建议调节手柄长度,以握着时肘部微曲、躯干微弯为宜。       做饭:在厨房里洗菜做饭通常一站就是二三十分钟,甚至更久。建议将一个高度10厘米左右的小板凳放地上,两只脚轮流踩在上面,并与另一只脚之间隔开半步距离,这样可以减轻腰部负担。
  • 05
    2023/12
    跑步哪里先着地?
          跑步时,你习惯脚掌先着地,还是脚跟先着地呢?80%以上的人在跑步时都是脚跟先着地。而每年受伤的跑步者高达85%,这是否说明,大多数人的跑步姿势存在问题呢?美国哈佛大学对于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       人类的长跑历史可以追溯到几百万年以前,但是专业的跑步运动鞋在20世纪70年代才出现。相当长的一段跑步进化史中,我们的祖先都是光着脚或者穿很薄的鞋子在跑步,不会因为鞋底的厚度或者气垫影响脚部着地的位置。脚掌先着地的卡兰津人更加善于长跑,速度也更快,现代专业的马拉松运动员大多数都是脚掌先着地,这样更不容易受伤。 为什么脚掌先着地不仅利于速度和耐力的提高,而且还能够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关节呢?        1、正常人的足底是呈弓形的,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脚部的大多数关节都集中在了脚掌,所以这里也比脚跟具有更好的弹性,在跑步时,能够缓冲外来的震动,对我们起到保护作用。        2、另外,脚的形状是前宽后窄,所以脚掌先着地也更利于身体平衡,让跑步者不容易摔倒。  3、最后,用脚掌先着地,制动性小,能增大跑步的幅度,使动作更轻巧省力,所以这样能够跑得更长、更快。        4、用脚跟先着地,不仅影响跑步速度,让你很快就感到累,还容易损伤膝关节,使内脏、大脑都受到较大的震动,不利于健康。  除了用脚掌先着地以外,还应该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选择有气垫的鞋 很多运动鞋都会在脚跟部加上较厚的气垫,虽然目的在于缓冲地面对我们的冲击力,但这样会让我们习惯于用脚跟先着地。建议以后再购买跑步鞋时,最好不要选择脚跟位置有厚气垫的篮球运动鞋,而是选择厚度前后差不多的专业慢跑鞋。        2、注意全身的姿势 肩膀放松,轻握双拳并曲肘,双臂擦着身体两侧前后用力摆动,而不要向后侧方摆动;上身自然挺直,不要弓腰塌背,步幅要稍微大一些。刚开始参加锻炼的朋友,由于小腿肌肉不够强壮,可以先跑一段再走一段,逐渐由全脚滚动式着地过渡到全脚掌着地。
  • 05
    2023/12
    6个小动作远离肩周炎
    饱受肩周炎的困扰,抬不起胳膊也举不起手?常做以下6个小动作,就能远离肩痛,重现灵活身手。   一、悬垂锻炼       利用单杠做悬垂动作,拉伸肩部,开始时要量力而行,适应后再循序渐进。   二、甩臂       两臂高举过头,手心向外,自然向前甩,带动腰部颤动共做18次。然后再向后甩18次。   三、旋转肩膀、耸肩       先两肩一起,以中等速度前后分别旋转18次,再左右交替,各旋转18次。然后再耸肩 100次。   四、转球练习       双手如抱球状,高举过头顶,略抬头,沿着上—左—下—右的方向旋转18圈,眼跟着手一起转,然后再反方向转18圈。   五、头压手       仰卧在床上,两腿伸直,手掌伸到后脑勺下,掌心向上,用头压手心,哪边肩痛就压哪边,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至少20分钟。   六、扶墙练习       站在墙根,一侧手扶墙,由低逐渐向高处延伸,直到摸不到的最高点为止。每日反复练习36次。
  • 05
    2023/12
    小孩子吃钙片就能增高吗?
          人们都知道,钙是骨骼生长的主要元素,补钙可以促进小孩子的快速长高。于是,很多家长在孩子长不高时,就给孩子补钙。        怎么帮助孩子科学地长高?专家指出,虽然钙元素在生长发育中,对骨骼的生长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单靠补钙是不可能达到增高的目的,因为人体增高需要多种微量元素和多方面的综合作用,才能达到快速增高的目的。而且孩子长不高,不一定是缺钙引起的,还有很多其他的因素,所以不能想要增高就所有人一律补钙,这是不科学的。        如果孩子长不高,首先要到医院进行检查,看一下到底是哪个方面原因引起的,这是判定应该补什么,用什么样的增高方法增高最有效的最正确的方法。想要快速增高必须要对症治疗,应该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正确治疗。而且治疗一定要趁早,不要错过了孩子的最佳增高时机。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