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骨一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骨一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1
    2019/01
    骨关节炎你必须知道的那些事之玻璃酸钠
    对于那些初发膝关节骨关节炎,关节炎临床分级属于轻到中度而又无关节镜手术意愿的患者,专科医师多会推荐关节内注射玻璃酸钠。而在沟通治疗方案的过程中,患者问的最多的也是关于玻璃酸钠:玻璃酸钠是个什么东西?打到体内有坏处吗?有什么副作用没?需要长期打吗?这篇文章将基本解答你的所有疑问
  • 30
    2018/11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及其临床意义
    脊髓型颈椎病是由于先天性颈椎管狭窄或因为各种颈椎退变性疾病如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骨化等导致的颈髓受压而出现一系列的临床表现,如肢体乏力,行走不稳,脚底发虚走平地如踩棉花等,部分患者早期症状不典型,以手足麻木、身体发紧为首发表现,这些患者因为各种原因可能被当做周围神经性疾病或者脑梗塞进行诊治而错过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对于具有上述症状的患者,早期检查有可疑者,应进行JOA评分 脊髓型颈椎病JOA评分(改良17(-2)法) 运动功能: 上肢: 手指 0     (不能) 完全无功能 1     (高度障碍) 不能用筷子、写字,能勉强用勺子和刀叉 2     (中度障碍) 能用筷子夹大块食物,能很勉强写字,能系大的衣扣 3     (轻度障碍) 能用筷子、写字不利索,能系纽扣 4     (正常) 正常   肩肘功能 -2    (高度障碍) 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2 -1    (中度障碍) 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3 -0.5   (轻度障碍) 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4 -0    (正 常) 三角肌及肱二头肌肌力=5 下肢 0     (不 能) 不能独立站立和行走 0.5    能站立,不能行走 1     (高度障碍) 走平地也要扶持 1.5    走平地不用扶持,但步态不稳 2     (中度障碍) 走平地不要扶持,上下楼梯时必须用手抓栏杆 2.5    走平地不要扶持,只在下楼梯时必须用手抓栏杆 3     (轻度障碍) 能快步行走,但不利索 4     (正 常) 正常 感觉功能: 上肢 0 (高度障碍) 感觉丧失(触觉、痛觉) 0.5 只有5/10以下感觉(触觉、痛觉)存在,难以耐受的疼痛及麻木感 1 (中度障碍) 6/10以上感觉(触觉、痛觉)存在,束带感、麻木感、感觉过敏 1.5(轻度障碍) 只有轻微的麻木感(触觉正常) 2 (正 常) 正常 躯干 0 (高度障碍) 感觉丧失(触觉、痛觉) 0.5 只有5/10以下感觉(触觉、痛觉)存在,难以耐受的疼痛及麻木感 1 (中度障碍) 6/10以上感觉(触觉、痛觉)存在,束带感、麻木感、感觉过敏 1.5(轻度障碍) 只有轻微的麻木感(触觉正常) 2 (正 常) 正常 下肢 0 (高度障碍) 感觉丧失(触觉、痛觉) 0.5 只有5/10以下感觉(触觉、痛觉)存在,难以耐受的疼痛及麻木感 1 (中度障碍) 6/10以上感觉(触觉、痛觉)存在,束带感、麻木感、感觉过敏 1.5(轻度障碍) 只有轻微的麻木感(触觉正常) 2 (正 常) 正常 膀胱功能: 0    (高度障碍) 尿闭,失禁 1    (中度障碍) 排尿不尽感,排尿费力,排尿时间延长,尿痛 2    (轻度障碍) 排尿延迟,尿频 3    (正 常) 正常 合计 17分 ,评分小于14分者,排除脑血管疾病 及其他疾病诊断为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应考虑手术治疗。
  • 30
    2018/09
    一样的肩关节疼痛,不一样的“肩周炎”
    樊先生是一位篮球爱好者,半年以来一直左肩关节疼痛,不敢发力投篮和左运球动作,期间看了几家医院,都诊断是“肩周炎”,给予的处置都是止痛消炎局部制动理疗,但是疼痛短暂缓解后一段时间就会复发,近期痛得越来越重,甚至都不敢侧卧睡觉。几经周折,经人介绍他找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一病区的方红育主任,经过详细检查,他被诊断为“钩状肩峰引起的肩峰下撞击综合征”。 方红育主任介绍到,“肩峰下撞击综合征”是引起肩周疼痛的常见疾病,多见于中青年运动员和体力劳动者,比如涉及到肩部外展前屈动作的举重、游泳、网球手和油漆工等,发病率仅次于“肩袖损伤”;不同于一般所说的“肩周炎”大部分可以通过理疗缓解,该病在存在“钩状肩峰”等诱发因素的情况下,往往需要手术干预才能解决根本问题。 方主任进一步解释道:“锁骨向外最远端骨性隆起就是肩峰,其位于肩关节上方,是肩胛骨的上外侧端,也是肩部的最高点。肩峰下关节由于解剖结构原因(肩峰形态异常如钩状肩峰,骨赘形成)或动力学原因(肩袖损伤),在肩的上举、外展运动中,因肩峰与或其下组织发生撞击而产生的临床症状称为“肩峰下撞击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以肩部疼痛为主,并可向上臂放射,持物及外展患肢时明显,疼痛进展时可出现夜间疼痛甚至日常生活受影响如不能系扣子、不能把手放到背后等。其诊断要通过查体及X线核磁等综合评定。 樊先生发病的原因则是由于肩峰的结构异常引起。正常人的肩峰大多平坦,部分人可能呈弧状或钩状,向内下弧钩的肩峰导致其与软组织间隙减小,在肩关节外展上举的过程中,肩峰下的软组织如肌腱、滑膜、肩袖等受到撞击挤压发生水肿,变性发炎甚至断裂;对于早期的患者,理疗制动及主被动的功能锻炼是可选的方案,但对疼痛剧烈,关节活动明显受限,保守治疗效果不明显,存在明显结构异常的患者,关节镜手术则是首选。通过小孔将摄像头伸入肩关节腔指导医生在直视下清除增生骨赘和变性组织,松解扩大肩峰下间隙,患者症状多能快速缓解,经过术后规程的康复训练,基本都能快速恢复生活质量。 经过方主任的微创肩关节镜手术,樊先生在住院一周后已出院,困扰他的肩部疼痛终于消失,有空他都会通过方主任的病友微信群汇报康复情况
  • 31
    2018/07
    运动场上的“黑棍”:自发性跟腱断裂
    在跳起争抢头球的瞬间,足球爱好者张先生感到右足跟部剧烈疼痛,感觉像是被人从后面踢了一脚,落地后他愤怒的回头寻找“肇事者”,却发现身后空无一人。自己强撑着走了几步后,张先生发现右跟部痛得越来越厉害,根本不能发力站立行走,仔细触摸还能在小腿后下方摸到一个肿块,感觉情况不妙的张先生立刻下场,在队友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就医。 经过三医院的关节与运动医学专家方红育主任的详细检查和询问病史,张先生被确诊为自发性的右足跟腱断裂。方红育主任介绍,张先生平时体育活动的强度比较大,近半年来经常在长跑后出现足跟部的疼痛,这次踢球前半个月又扭了一次脚踝,但这次踢球挨不住朋友的邀请,依然带伤上场,长期的劳损加上突然的发力蹬地,他的跟腱经受不住肌肉的强力收缩被拉断了。 方红育主任解释道,自发性跟腱断裂多见于跟腱的慢性劳损,以经常进行强度很大的跳跃、蹬腿等动作的运动员为好发人群,比较典型的如足球运动员贝克汉姆、跨栏运动员刘翔。长期的职业运动使他们的跟腱慢性劳损发炎强度降低。当动作不协调,或用力过猛时,跟腱可被肌肉拉断。跟腱断裂时,患者通常感觉有人在小腿后方用棍子敲了一下。跟腱部位肿痛淤血,不能用力蹬地。部分患者虽然跟腱断了,踝关节仍能做少许足尖向下、抬高足跟的动作。加之病人疼痛,检查受到影响,可能误以为是急性扭伤。肌肉具有很强的弹性,跟腱断端向上回缩,时间长了,就难以拉下来。这时只得采取其他方法修补,效果不如即刻治疗的好。 对于怀疑跟腱断裂的患者,方红育主任建议按照肌肉拉伤的“RICE原则”也就是医生们俗称的“大米原则(RICE为英文大米的意思)”--R-Rest休息制动,I-Ice冷敷,C-Compression加压包扎,E-Elevation抬高患肢—进行急救处置,及时就医选择手术或保守治疗以保证肌腱最大可能的恢复功能;对于跟腱断裂的高危人群,平时要做好保养和预防工作,平时应积极进行足踝相关肌肉力量训练,同时避免强度负荷过大、过分集中的躁关节背伸位发力练习,训练和比赛前做好热身活动,运动后及时进行放松按摩,平时有疼痛发生时应积极治疗跟腱腱围炎,避免盲目地经常使用封闭治疗
  • 30
    2018/06
    武汉市三医院举办脊柱诊疗研讨会 提示谨防治疗产品虚假宣传
    日前,由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骨科一病区承办的”脊柱诊疗新进展(颈椎退变与畸形)”学习研讨班隆重召开,会议邀请到国际及国内脊柱外科、颈椎外科等领域的顶级医生为湖北省内脊柱骨科、颈椎科医生传授前沿治疗技术,讲解典型案例,湖北省内的相关专业医生参会达到200余人。大家提问交流非常积极,相信高规格、前沿的治疗学术交流对提高湖北省颈椎、脊柱的治疗水平有显著效果,能帮助患者早日摆脱病痛折磨
  • 31
    2018/05
    第二届脊柱诊疗新进展培训班将于6月10在我院开班
    第二届脊柱诊疗新进展培训班即将于2018年6月10日在美丽的武汉隆重召开。此次大会将围绕“颈椎的退变与畸形”展开,立足于脊柱外科医生的再教育,致力于将优质的学术资源分享给每一位来参会的骨科医生,诚邀您的参与! 会议时间:2018年6月10日 会议地点: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武昌区彭刘杨路241号)新门诊六楼学术报告厅 会议主办: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市第三医院)骨科 讲师团队: 北医三院 孙宇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脊柱外科主任医师,骨科颈椎专业组组长 颈椎以及其他脊柱疾患国内权威专家,重点为颈椎疾患,颈椎后凸、侧凸畸形的手术治疗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学会任职: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颈椎研究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常委及脊柱非融合技术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工作委员会委员 华裔骨科学会理事 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学术委员会理事 国际脊柱发展与创新学会会员(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Advanced Spine Surgery) 国际颈椎研究学会会员(Cervical Spine Research Society) AOspine中国讲师团讲师 《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通讯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常务编委 《中华骨科杂志》特邀编委 《脊柱外科》编委 《骨科》编委 清华大学长庚医院 肖嵩华教授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骨科科主任,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 国内脊柱疾病权威专家,在脊柱疑难病,如脊柱严重侧弯及后凸畸形、脊柱原发性及转移性肿瘤、寰枢椎(上颈椎)骨折脱位及发育异常、严重的颈椎病及腰椎管狭窄症、脊柱微创治疗等领域有深厚造诣,诊治及手术水平处于国际一流水准。 学会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九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秘书长,骨肿瘤分会顾问委员,脊柱外科分会委员 中国人民解放军医学科学技术第八届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骨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脊柱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骨肿瘤分会委员 中国康复医学会骨与关节及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脊柱非融合学组委员 第五届华裔骨科学会理事 中华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脊柱运动损伤学组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委员 脊柱外科杂志第二届编辑委员会编委 中华外科杂志第十一届委员会通讯编委 AOspine中国讲师团讲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李锋教授 国家二级教授 博士生导师  同济医院外科学系副主任兼骨科主任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 骨科学科带头人 颈椎及脊柱疾病的权威专家,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院骨科学科带头人,首席专家,擅长脊柱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尤其在颈椎病、脊柱畸形、肿瘤、退变等疾病的诊治方面造诣颇高。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兼脊柱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柱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委 Member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pineSurgery Member of Spinal Deformity Study Group 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骨科学会常委兼秘书 湖北省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脊柱学组组长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二审专家 《生物骨科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常务副主编 《骨科》杂志常务副主编  《中华医学杂志》、《中华骨科杂志》等杂志编委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蔡林教授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教授 副院长 骨科首席专家 主任医师 一级主任医师 博士生导师  脊柱疾病和骨肿瘤疾病的权威专家,擅长诊治骨关节创伤骨折、脊柱骨关节退变及骨质疏松症,在人工关节及脊柱外科方面有丰富经验。尤其在血管神经修复、断肢再植皮瓣移植及骨肿瘤领域造诣深厚。 学会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委员会委员 国际脊髓学会中国脊髓损伤学会委员 湖北省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骨质疏松学会副主任委员 湖北省骨肿瘤学会副组长。 担任《生物医学材料与临床研究》杂志副主编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等学术期刊编委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 周非非 副教授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骨科 副主任医师 副教授 骨科主任助理  脊柱外科的优秀青年专家,擅长颈腰椎退变性疾患,颈椎后凸、侧弯畸形,脊柱外伤的诊治。 学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创新与转化学组委员 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脊柱显微专业委员会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 北京医学会骨科分会脊柱外科学组秘书 中国康复医学会颈椎病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西医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科普学组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科专业委员会脊柱培训基地国际教育工作组委员 北京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会员 吴阶平医学基金会骨科青年医师联盟委员兼秘书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加速康复外科专业委员会骨外科学组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加速康复外科学分会脊柱外科康复学组委员 欧美同学会医师协会青委会委员 《骨科》杂志通讯编委 《亚洲脊柱外科杂志》编委(Editorial boardof Asian Spine Journal) AOSpine亚太区讲师(Faculty ofAOSpine Asia-Pacific) 颈椎外科协会北美分会会员 (Correspondingmember of CSRS-NA) 颈椎外科协会亚太分会会员(Active memberof CSRS-AP) 北京协和医院脊柱外科 翟吉良 医学博士 副主任医师 曾获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及郑裕彤奖学金资助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脊柱中心及香港大学交流学习。 学会任职: 《协和医学杂志》青年编委 CAOS脊柱疼痛委员会颈椎工作组委员 Active Memberof SICOT Member of theNorth American Spine Society 《中华骨与关节外科杂志》审稿人 《 BMC MusculoskeletalDisorders 》审稿人 武汉市第三医院 周少怀 副教授 医学博士 主任医师 副教授  硕士生导师 骨科学科带头人 骨科主任 骨科首席专家 脊柱和关节疾病专家,在脊柱和关节疾病的所导致的颈肩腰腿疼痛的诊治方面水平颇高,尤其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颈椎病、椎管狭窄症 、脊柱肿瘤、脊柱畸形以及在髋膝关节置换术方面有很深造诣。从事的ADD PLUS联合ZERO-P治疗老年脊髓型颈椎病的研究,手术例数国内领先。 学会任职:   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脊髓脊柱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华医学会湖北省骨科学会脊柱学组委员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骨生物材料与组织工程专业委员  湖北省生物医学工程学会人工关节专业委员    武汉市医师协会骨科专业组委员  湖北中医药大学 副教授 江汉大学 副教授 美国斯坦福大学医院 访问学者 意大利锡也纳大学医院 访问学者 江城武汉的6月清风徐来,组委会诚邀您参加本届大会!本次会议免注册费,参与本次学习班的学员都将获得国家级继续教育学分4分,请扫描以下二维码扫描,名额有限,欲报从速! 联系人:范明宇 027-68894681
  • 30
    2018/04
    关节弹响疼痛无力 ,小心盘状半月板
    正常情况下,膝关节半月板是介于球状的大腿股骨髁和平坦的小腿胫骨平台之间的半月状纤维软骨,内外侧各一个,其横断面呈“楔”形,外厚内薄,从上往下俯视看,内侧半月板呈“C”型,外侧半月板呈“O”型,并不是一个完整的盘状结构。这种形状有利于半月板将球形的股骨髁与平坦的胫骨平台之间的空腔充填,从而增加了膝关节的稳定性,并能在运动时能起缓冲减震保护关节软骨的作用。 盘状半月板则是半月板的一种异常形态,因半月板的宽度和高度异常增大呈盘状而得名,其形成可与先天发育异常有关。该病在亚洲人群中多见,有的地方高达15%。绝大部分人都是外侧盘状半月板,在有盘状半月板的患者中,只有20%的人双膝都是盘状。由于盘状半月板体部较肥厚,压力集中于盘状半月板的中央,中间那一块全覆盖的部分就一直在跟大腿骨的软骨不停地摩擦或是碰撞。由于年轻时软骨弹性较好,半月板不易磨损,盘状半月板患者发生撕裂以前,多与常人无异,没有任何不适,多数患者是在膝关节受伤进行核磁共振(MRI)检查时发现。超过20岁以后,随着软骨弹性下降及摩擦损伤的累积,大多数患者多因为半月板磨损撕裂引起的疼痛、肿胀及关节交锁就诊。 对于盘状半月板患者,在其未撕裂没有显症状前,不主张手术切除,撕裂以后,由于半月板和关节软骨没有自愈能力,只能进行关节镜手术治疗。膝关节镜就像胃镜一样,能通过微创置入关节腔的摄像头清晰的显示整个盘状半月板的形态、撕裂的部位及程度,并能让医生在直视下切除损伤的盘状半月板中央区,恢复相对正常的半月板结构(半月板成形手术),以解除症状,恢复膝关节功能,避免膝关节上下软骨的直接接触,过早的引起膝关节退变。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