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骨一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骨一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2
    2023/05
    同是椎间盘,为何腰椎间盘容易突出?
          人类的脊柱由33块椎骨接韧带、关节及椎间盘构成,没有椎间盘,人类可能都没办法站立起来。简单来说,椎间盘就是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软骨,它由外围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它就像一个圆圆的软垫,避免两个椎骨直接碰撞和摩擦。它分布在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之中,同是椎间盘,为什么腰椎间盘那么容易突出呢?       首先,腰椎间盘突出有很多综合的因素,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退行性改变,这就类似于一件物品用的时间久了就会有磨损是同一个道理。另外,它还与外伤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不当的坐姿、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的肥胖甚至妊娠都会让腰椎处于高度负荷状态,从而使得腰椎间盘受到挤压、变形,所以它就变得如此“突出”了。       避免腰椎间盘突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日常的锻炼也非常重要,简单易行的方法有:每天公园倒行半小时;或晚上平躺在床上,双脚屈撑作为支点,头部和双手也作为支点,慢慢将腰部挺起坚持十几秒;或者平趴在床上,用腹部作为支撑,将头及四肢轻抬起。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保护腰椎间盘需要时刻谨记,要有意识地行动起来。
  • 22
    2023/05
    抬起您的头,远离颈椎病
          当今社会,随着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低头族”也应运而生。年轻人群多数上班埋头看电脑,下班路上刷微信,睡前沙发看电影,甚至连娃娃们都成为了低头一族,可以说颈椎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糖尿病,成为影响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现实生活中,低头角度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头低至45度的时候,我们脖子所承受的重量就是22公斤,这相当于在我们的脖子上挂上了两个超级大的西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下去,颈椎病自然而然会找上门来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说颈肩酸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臂麻木、失眠健忘等。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刻不容缓,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颈椎病的七步曲。       第一步——换枕头: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掌握三原则:①柔软度适中;②支撑性好;③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第二步——改坐姿:在我们平常的坐位工作时,我们需要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避免长期低头。       第三步——主动打断:在使用电脑、批改作业或打麻将时,如果长期低头动作长达一小时,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主动打断1次,改做仰头动作10分钟。       第四步——缓解不适:当我们的脖子出现不舒适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求帮助了,热敷、按摩、贴膏药、做理疗,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放松颈部的肌肉。       第五步——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坚持锻炼,比如游泳、放风筝、做颈椎操,都是一些很好的方式,每周可以坚持做几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也就够了。       第六步——主动调温:无论冬夏,都要给自己的颈椎一个舒适的温度。办公室常备一件披肩;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受风。       第七步——及时就医:如果近期内您经常出现落枕,或者胳膊不得劲,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甚至出现走路发飘或跑偏等症状时,往往就提示您的颈椎病可能发展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那么这个时候您就需要到医院去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了。
  • 22
    2023/05
    骨折的急救小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那么扭伤、拉伤、脱臼、骨折等骨科意外都是难以避免的,同时日常生活中各年龄段的人都会不慎发生意外。那么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不幸发生这些意外时,我们采用的处理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我们需要多了解储备一些骨科急救常识。        我们如果发现了骨折患者,应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的呼吸、脉搏及心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呼吸、脉搏停止,需及时联系急救人员,并进行心肺复苏。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四肢骨折。我们可以根据骨折处的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将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若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出血较多,可采取指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进行止血。如果患者无明显生命危险,而骨折情况较重,联系急救人员后行下一步针对性急救。闭合性骨折首先需判断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迹象,必要时需止血治疗。若无明显生命危险,则需固定患肢,避免患肢活动,转移至临近医院行进一步检查。       相较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的病情更为凶险,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如果身边人不慎出现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我们需迅速对其完成初步评估。明确有无生命危险,及时联系急救人员。在等待医护人员到场时,应严禁病人自己活动,如翻身、站立、起坐等,避免骨折端移位。如患者位于较为危险的位置,不得已一定要转移至安全位置时,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保护脊椎。先使患者平卧地上,两上肢伸直并拢。将硬平板,如门板放在患者身旁,4名搬动者在患者一侧,4人分别负责托住患者的背腰部、肩胛部、臀部下肢、头颅。4人同时用力,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把病人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如果有条件,在患者腰部和颈后各放一小枕,头部两侧放软枕,用布条将头固定。如患者头脑尚清醒,四肢无明显骨折,可让其动一下四肢,简单判断伤情。如患者单纯双下肢活动障碍,提示胸或腰椎已严重损伤;上肢也活动障碍,则颈椎也受损伤。
  • 28
    2023/03
    每天抬抬腿,治疗膝盖疼
          上了岁数以后,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膝盖酸痛的症状。这里推荐一个十分简单的做法,每天只需3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膝盖酸痛的症状就有明显改善。 具体做法是:        1.在家中相对宽敞的空间,穿上宽松的衣物,脱掉鞋子,仰卧在地板上,两手自然地放在身体左右两侧。       2.一条腿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小于直角,另一条腿伸直,将伸直的腿向上抬,离地面大约10公分左右,保持5秒钟左右的时间不动,然后慢慢放下回到平躺的姿势。       3.休息 2~3秒后,再往上抬腿,重复同样的动作,反复做20次,起身。       如果您平时有腰痛的毛病,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进行。 具体做法是:       1. 浅坐在椅子面略高的椅子上,一条腿的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呈 90度,另一条腿伸直,脚踝自然弯曲,脚后跟着地,脚尖离地。伸直的那条腿向上抬时,请注意膝盖不要弯曲。       2. 伸直那条腿的脚后跟离地板约10公分时,静止5秒左右后再慢慢放下。       3. 脚后跟着地后休息 2~3 秒,反复做20次。 以上运动以20次为1组,早晚各做1组,也就是 1天做2组。
  • 28
    2023/03
    少爬楼梯,保护关节
          文献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3.55亿人患有各种关节疾病,我国的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人以上,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妇女,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受到关节疾病的侵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纸上刊登有老太太在登山时出现了不能下山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年人在爬山时,关节负重是正常时的四五倍,一开始老人还能承受,可越往山上走,关节越疼,一般到半山腰就不能再走了。需要提醒老年朋友的是,锻炼身体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能坐电梯就坐电梯,必须走楼梯时,一定要注意上楼梯时要扶着栏杆或者墙,而且不要跨步上楼梯,要等双脚全部在一个台阶上后,再走下一步。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建议大家多参加游泳锻炼,因为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各个关节基本不负重,对心脏来说,地心引力也最小,对心脏也很有好处。
  • 28
    2023/03
    老年人春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要勤于活动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能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能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二、切忌睡眠过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可以了。 三、不宜食用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 营养并且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不吃或是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四、衣着要适合       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能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气肿、肺炎、肺心病的危险。 五、切忌四处串门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因为春天仍然是以风寒为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春捂秋冻,在乍暖还寒的初春,要是不注意保暖的话,就会很容易患上流感,尤其是老年朋友。
  • 21
    2023/02
    如何自治肩周炎
    1.穴位按摩 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上下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同样按摩左手三里。每日按摩3次。按摩印堂:用食指或拇指按住穴位,上下左右揉动,每日1分钟,每日按摩3次。 2.捏压患处 用右手拇指食指等捏住左肩压痛点,用力深压,并向前后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用左手同样捏压右肩,每日捏2次。 3.功能锻炼 ①抡拳:做启关节的划圈抡动,先由前向后抡15圈,然后由后向前抡15圈,而后以同样的方法作另一侧肩关节的划圈抡动。每日抡2次。 ②耸肩:坐势或立势双手叉腰,而后用力上下前后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耸2次。③揪耳朵廓:先用右手从脑后揪住左耳廓,连揪15下,而后用左手同样揪右耳廓,每日揪2次。 ④举手:两手十指相挟,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上下前后摇动30下,每日举2次。 ⑤展翅:左右手各向左伸直平抬、手心向下成飞翔势,上下扇动30下,每日展3次。 ⑥托头:躺在床上,两手插入脑后,手心向上十指相挟,向上托头20下,每日托2次。 ⑦晃肘:两臂同时抱肘,然后,上下左右晃动30下,每日晃2次。操作时,各种做法都要先慢后快、先轻后重,以酸胀稍痛为度。各种做法,都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强化肩周功能等作用。至于做法的前后顺序、姿势、每次做几下,每日做几次,可根据个人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要天天坚持,不宜间断。
  • 21
    2023/02
    颈椎病人的运动处方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背疼痛、胀、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记忆力下降、行走不便等症状,由于颈椎所处位置的特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想达到防治目的,还得靠多做运动。以下五节动作都很简单,必须有毅力和恒心,坚持每天做。 按揉后项:患者坐或站立位,以一只手的手掌及盖在颈后,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分别放在颈椎的两侧,五指自后开始向肩部自上而下均匀用力按揉,往返20-30次,约10分钟。对缓解颈肌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肩关节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双手托颅:病人站立,头微后仰,双手交叉托于头后方相当于颅骨的枕骨粗隆部,向上提托头颈,一张一弛,往返一次。可同时配合胸部后仰,以活动脊柱 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达到放松诸关节的作用。 与项争力: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反复做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活动。它能增强颈部肌力,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痉挛。练习时, 胸部应保持不动,抬头时应尽量上抬,以能看到头顶上方的物体为宜,低头时,下颌尽最内收,使下巴与胸部相触。 抬头时深吸气,低头时深呼气。动作幅度由小及大,由慢到快,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颈项侧弯: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分别作颈椎左右交替的侧弯活动,往返20-30次。在做活动时,动作不要大,以舒适为度。 回头望月: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颈转向身后,如观看身后天空中的月亮。左右交替,如此反复5-30次。它能使颈椎的后仰及旋转得到改善。  
  • 21
    2023/02
    怎样消除运动后疲劳和肌肉酸痛
    体育锻炼要经过人体自身由原来适应—不适应—适应这样一个过程,来达到健身目的。因而,体育锻炼总伴有不同程度的肌肉酸痛和疲劳。在运动过程中,尤其在剧烈运动时机体缺氧状态下,肌肉收缩时的能量供给转以无氧酵解为主的方式。代谢过程中的产物—乳酸,以自由渗透的形式进入到体内含水的各个部分,当血液和肌肉中的乳酸浓度含超过一定限度时,就会引起肌肉酸痛和疲劳。锻炼后及时地消除肌肉酸痛和疲劳,可以使体能很快恢复,使消耗的能源物质得到及时补充,有助于身体健康和运动水平的不断提高。 具体方法有:①运动后肌肉酸痛和疲劳是根据运动大小和强度大小及运动的水平而产 生的。一般经过一天后会逐渐缓解和消失。睡眠是必不可少的体力恢复过程,青少年儿童的睡眠时间不得少于9小时。 ②温水浴和局部热敷可有效消除肌肉酸痛。一般在运动后进行,水温在32-42℃之间,洗浴时间在10-15分钟,热敷温度为47-48℃为宜,持续时间为70分钟左右。 ③按摩,尤其是手按摩效果较好。可先用卧姿按摩臂、腿、腹部,然后用坐姿按摩背、 颈部,手法可按推摩、揉搓、按压、抖动的顺序进行。也可作穴位的点按。被动牵伸对消除局部疲劳效果也较明显。还有专门的振动按摩。 ④运动后饮食要保证质和量,除了应保证足够的糖、脂肪、蛋白质等能源物质的供应外, 还应注意补充适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类。 ⑤积极性休息,如通过转换运动练习的方式或做些放松动作,听音乐等,使机体获得积极性休息。
  • 10
    2022/12
    痛风病人如何科学饮食
    痛风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病因导致嘌呤代谢障碍和血清尿酸持续升高所致的疾病。临床主要以反复发作的痛风性急性关节炎、痛风石沉积、痛风性慢性关节炎和关节畸形等表现为特征。急性发作时可使病人关节疼痛难忍、红肿发热、活动困难,甚至彻夜难寐,痛苦绝望。若不及时治疗,久之还可导致关节破坏、畸形、功能障碍以至残疾。 对痛风病人而言,科学饮食总的原则为:少进嘌呤,多排尿酸。痛风病人不管是急性期还是缓解期,宜长期严格禁食高嘌呤食物,适当控制中嘌呤食物,鼓励多吃低嘌呤食物。日常常见的高嘌呤食物有动物内脏、金枪鱼、沙丁鱼、鹅等;中嘌呤食物有豆类、菠菜、菜花等。多排尿酸是说痛风病人一方面是多饮水,每天液体摄入总量宜在2500~3000毫升左右,这可以促进尿酸排泄;另一方面就是经常吃一些具有淡渗利湿作用的蔬菜,如丝瓜、冬瓜等,也可以促进尿酸排泄。
  • 10
    2022/12
    冬季锻炼五不要
    一不要起得太早:清晨五六点钟,对喜欢早起锻炼身体的人来说,是大好时光,可是对患高血压和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来说,却是一个危机四伏的时刻,因为此时最容易突发心脑血管病而猝死。为什么清晨五六点容易发作猝死呢?因为夜间睡眠时,水分通过人体皮肤、呼吸等渠道散发出去,肌体相对缺水,血液粘稠,流速减慢,血小板易聚集,从而形成血栓。早晨起床锻炼时,人从静态卧位到动态站位的体位变化造成心脑血管供血不足,中老年人神经调节慢,如有心脑血管病就容易发生猝死。 二不要不做准备:如果你也有清晨锻炼的习惯,那最好做好以下准备工作,起床前要闭目静养15分钟。醒后不要急于起床,先用手在心前区和胸部按摩5至10分钟,然后轻轻活动四肢,伸伸懒腰,待感觉舒适时再缓缓下床。 三不要太早出门: 环保专家认为,冬天凌晨的空气并不新鲜。因为冬季多雾,雾是空气中的水汽凝结物,其核心是大气中的尘埃。由于受地心引力的影响,晨雾越接近地面,污染物越多。早晨户外活动,要选择避风向阳、温暖安静、空气新鲜的旷野、公园或草坪,不要顶风跑,更不宜脱衣露体锻炼,此外,凌晨寒冷空气对人的呼吸道粘膜也会产生不良刺激,诱发和加重支气管及肺部疾患。因此,在冬季早晨6—9点时,老年人应少外出锻炼。同时,可适量补充维生素A,以增强呼吸道粘膜的抗寒防病能力。 四不要空腹锻炼:起床后要饮一杯温开水。老年人新陈代谢慢,早晨血流相对缓慢,血压偏低,故晨练前应喝些热饮料,如牛奶、蛋汤、咖啡、麦片等,以补充水分,增加热量,加速血液循环,切莫空腹锻炼。 五不要节奏太快: 由于老年人体力弱,适应性差,故运动节奏一定要量力而行,循序渐进,激烈运动容易诱发心、肺疾病。因老年人晨起后肌肉松弛,关节韧带僵硬,四肢功能不协调,故锻炼前应轻柔地活动躯体,扭动腰肢,活动关节,防止因骤然锻炼而诱发意外事  故。面对五花八门的锻炼套路,面对运动节奏不一的锻炼项目,应谨慎选择,尤其是患有慢性疾病的老人,还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锻炼的具体内容与运动量。
  • 10
    2022/12
    预防骨质疏松饮食搭配
    随着年龄的增长,中老年人容易出现腰背疼痛、身材变矮、驼背、牙齿松脱、易骨折等骨质疏松症状。专家认为,除自然衰老的因素外,骨质疏松症与日常饮食结构和食物搭配密切相关。     科学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与长期缺乏钙质、骨胶原蛋白、维生素D,口味过重,脂肪摄入过多等有关。骨质疏松症初期一般很难发现,发现后也很难在短期内治愈,因此,预防骨质疏松尤为重要。中老年朋友甚至是准备进入中年的朋友,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食物搭配,预防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豆腐+鱼 当机体缺钾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造成破骨细胞活性增强,形成骨质疏松。100克豆腐含钙量为116~ 138毫克,而鱼体内的维生素D,能明显提高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可预防多种骨病,如儿童佝偻病、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等。此外,豆腐中缺少一种必需氨基酸——蛋氨酸,若单独食用会降低蛋白质的吸收;鱼类中的苯丙氨酸较少,而豆腐中含量较高,因此,两者搭配可互为补充,提高营养价值。 排骨+醋 猪排骨含有大量的钙、骨胶原、骨黏蛋白等,如果在熬排骨汤时加些醋,不仅能去除排骨中的腥味,还能使骨头中的钙大量溶解在汤中,产生醋酸钙,便于人体吸收利用。检测发现,加醋熬煮出的排骨汤中的钙浓度,要比不加醋的高出数倍。 黄豆+猪蹄 骨质由胶原蛋白和黏附在其中的钙盐组成。如果把人体骨骼比作房子,钙就是沙子,骨胶原蛋白就是钢筋和水泥,缺少骨胶原蛋白,人的骨骼就会变脆,易骨折。因此,缺少骨胶原蛋白比单纯缺钙更危险。100克黄豆中含钙191毫克,猪蹄富含胶原蛋白,二者搭配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虾皮+海带 钙的吸收利用还与镁有密切关系,镁能促进钙的吸收。100克干虾皮中含钙991毫克,100克干海带中含镁544毫克,二者搭配,有助于人体对钙的吸收利用。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