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骨一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骨一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0
    2023/09
    你是萝卜腿吗?
          “萝卜腿”是指那些脚脖子很细、小腿肚却很大,腿的比例视觉上不协调,外形就像萝卜一样的腿型。“萝卜腿”通常分为肌肉型、脂肪型、水肿型三种类型。       肌肉型是主要的“萝卜腿”类型,表现为小腿肚很硬,几乎捏不出任何赘肉,通常发生在运动量较大者身上。走路时,“萝卜腿”很明显,腿肚子呈结球形,肌肉结实有力。事实上,肌肉型“萝卜腿”不仅发生在运动员身上,日常走路、跑步姿势不正确也会导致这种情况。       从人体运动学角度分析,肌肉型“萝卜腿”的本质,就是小腿后侧腓肠肌因过度使用而僵硬肥大,而腓肠肌的作用是向心收缩时上提足跟,完成踝关节跖屈,即“踮脚尖”动作。因此,所有需要上提足跟的动作都需要腓肠肌收缩发力。在正常的走路跑步模式中,落地时足跟先着地,各肌群协调发力,腓肠肌有收缩也有拉伸,因此不会出现“萝卜腿”。但如果走路或跑步时姿势不正确,长期踮脚尖走路,足跟时刻上提,就会强迫腓肠肌长期发力。久而久之,腓肠肌就会变得僵硬而粗大。所以不仅是走路和跑步的错误姿势,任何使足跟长期离地的行为,都会导致腓肠肌长期异常紧张而引起肌肉型“萝卜腿”。最常见的就是女性长期穿高跟鞋,会造成此问题。        如果你是肌肉型“萝卜腿”,可以寻求专业康复治疗师的帮助。康复治疗师通过专业的评估,能确定是因何种原因引起的下肢肌肉力量分布不均,再根据原因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通常先通过手法,如按摩和牵伸技术,放松僵硬的腓肠肌,再设计不同的运动动作提高核心肌群肌力,纠正步态和下肢整体运动模式,使下肢各肌群协调发力,降低腓肠肌压力,逐步全面恢复。
  • 30
    2023/06
    老年人须警惕股骨近端骨折风险
          老年股骨近端骨折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这是说这次骨折之后,就再也不会骨折了吗?当然不是!老年股骨近端因它独特的解剖、生理特点,一旦骨折难以康复,骨折后大约一半的老年人的身体每况愈下,乃至走到人生的终点,在过去的40年中其死亡率一直呈上升趋势。 何为老年股骨近端骨折?        股骨就是大腿骨,股骨近端部分是一个非常神奇的部位。血管从股骨颈的根部延伸至股骨头,仅有一个十分细小的动脉逆向深入股骨头,营养周围的组织。当股骨颈或其周围的骨骼发生折断,延伸在其中的血管也受到损伤,不能向股骨头输送血液,股骨头就此进入“没吃没喝”状态。血供的匮乏使骨折的部位愈合得十分缓慢,股骨头组织也难逃坏死的命运。 老年人该如何应对股骨近端骨折?        第一,定期监测骨密度,及时采取措施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从根本上加强骨质,预防骨折。        第二,平时,老年朋友应适当锻炼,提高肌肉的反应性,走路、上下台阶时要小心脚下,目的是预防滑倒、摔倒的发生。        第三,一旦发生股骨颈骨折或转子间骨折,应与医生充分的沟通,争取手术治疗,有条件的应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避免长期卧床,尽早在医师的指导下进行康复训练,下地活动对恢复有好处。        第四,身体条件或其他因素不允许手术的,卧床期间要加强营养,但千万不能总躺着不动。要积极配合医生进行呼吸训练和肢体运动,预防肺炎、血栓和肌肉萎缩的发生。
  • 30
    2023/06
    老年膝关节退变
          很多人喜欢拿膝盖来调侃,“膝盖中箭了”“分分钟给跪了”……事实上,膝关节的磨损是不可避免、无法逆转的。我们的身体就好像一台机器,人体各个骨关节就像精密的机械轴承一样,时刻滚动着。总会有零件磨损,唯一的区别是机器齿轮老化你能买个新的,但是,如果作为人体最重要、最复杂的关节——膝关节老化了…… 老年退变性膝关节作为中年以后很常见的慢性进行性关节疾病,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患,一般好发于50岁以上人群,女性多于男性,根据相关资料,目前我国保守估计患病人群多达 3500 万人以上,不同程度地影响中老年患者的生活质量。 如何来缓解关节退变呢?       如果病情较轻,主要可以从体重控制、运动的管理、生活习惯的改变、注意保暖、针对性的药物治疗等保守治疗展开。        首先,尽量避免身体肥胖,防止加重膝关节的负担。       其次,特别要注意运动的管理,适当、适量活动可以延缓膝关节退变,完全停止运动不可取。“动一动,十年少。”老年人不运动容易患骨质疏松症,身体也会缺少敏捷性和协调性,容易跌倒造成严重骨折。但运动一定要适度,配带护具和轻便的手杖,及时休息。一般推荐如游泳、练习侧抬腿等体育锻炼。       第三,改变生活习惯,主要是放弃曾经容易损伤关节的生活方式,比如尽量避免反复下蹲运动,或长期下蹲,避免爬山或上下楼梯,避免过度使用膝关节,比如跑马拉松等。另外,要注意保暖,同时有病即治。
  • 30
    2023/06
    女性衰老与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是世界性疾病,它和高血压、糖尿病一样是一种代谢性疾病,全身各个系统都受到影响。然而它却又是一种静悄悄的流行病,早期的时候可以没有症状,往往等到骨折的时候才恍然大悟。而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远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女性的发病率是相同年龄段男性的3倍。据统计,全世界约有2亿女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约五分之一50岁以上的中国妇女患有骨质疏松症,1/7 发生过脊柱骨折,女性患病率远多于男性,是男性的一倍多。随着年龄增加,骨质疏松的患病率相继上升,一旦发生骨质疏松症,发生全身各部位骨折率将至正常人的 3~9 倍。 女性如何防治骨质疏松?        首先,要谨记骨质疏松治疗目标:维持现有的骨强度,预防骨量进一步丢失,降低骨折风险。一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同时进行,多管齐下:        1. 多吃富含钙的均衡饮食,适量补充钙剂和维生素D。        2. 多晒太阳促进钙吸收,适当运动促进身体代谢。        3. 药物治疗:口服双磷酸盐类药物、降钙素、雌激素、雌激素受体调节剂、甲状旁腺激素等。        4. 坚持规律复查,坚持长期治疗。骨质疏松是一种慢性病,随着我们年老后每个人都有可能慢慢发生,这时候我们应该理性对待,坚持长期诊治,力求达到理性的防治效果。
  • 22
    2023/05
    同是椎间盘,为何腰椎间盘容易突出?
          人类的脊柱由33块椎骨接韧带、关节及椎间盘构成,没有椎间盘,人类可能都没办法站立起来。简单来说,椎间盘就是两个相邻椎骨的椎体之间的软骨,它由外围的纤维环和中心的髓核组成。它就像一个圆圆的软垫,避免两个椎骨直接碰撞和摩擦。它分布在颈椎、胸椎、腰椎和尾椎之中,同是椎间盘,为什么腰椎间盘那么容易突出呢?       首先,腰椎间盘突出有很多综合的因素,其中,最基本的就是退行性改变,这就类似于一件物品用的时间久了就会有磨损是同一个道理。另外,它还与外伤因素有关。在日常生活中,不当的坐姿、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过度的肥胖甚至妊娠都会让腰椎处于高度负荷状态,从而使得腰椎间盘受到挤压、变形,所以它就变得如此“突出”了。       避免腰椎间盘突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要保持良好的坐姿习惯。日常的锻炼也非常重要,简单易行的方法有:每天公园倒行半小时;或晚上平躺在床上,双脚屈撑作为支点,头部和双手也作为支点,慢慢将腰部挺起坚持十几秒;或者平趴在床上,用腹部作为支撑,将头及四肢轻抬起。以上这些方法简单易行,保护腰椎间盘需要时刻谨记,要有意识地行动起来。
  • 22
    2023/05
    抬起您的头,远离颈椎病
          当今社会,随着智能电子产品越来越普及,“低头族”也应运而生。年轻人群多数上班埋头看电脑,下班路上刷微信,睡前沙发看电影,甚至连娃娃们都成为了低头一族,可以说颈椎病已经越来越年轻化了。据相关数据表明,目前颈椎病的发病率已经超过了糖尿病,成为影响健康的一种常见病。       现实生活中,低头角度大的现象比比皆是,当头低至45度的时候,我们脖子所承受的重量就是22公斤,这相当于在我们的脖子上挂上了两个超级大的西瓜。可想而知,长此以往下去,颈椎病自然而然会找上门来了,到了一定的程度就会出现各种症状,比如说颈肩酸痛、头痛头晕、恶心呕吐、手臂麻木、失眠健忘等。因此颈椎病的预防刻不容缓,接下来为大家介绍一个预防颈椎病的七步曲。       第一步——换枕头:选择一个合适的枕头,掌握三原则:①柔软度适中;②支撑性好;③符合颈椎生理曲度。       第二步——改坐姿:在我们平常的坐位工作时,我们需要头部微仰,挺胸,自然放松,避免长期低头。       第三步——主动打断:在使用电脑、批改作业或打麻将时,如果长期低头动作长达一小时,我们就需要有意识地主动打断1次,改做仰头动作10分钟。       第四步——缓解不适:当我们的脖子出现不舒适的时候,我们就要寻求帮助了,热敷、按摩、贴膏药、做理疗,都能够帮助我们很好地放松颈部的肌肉。       第五步——功能锻炼: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选择一种方式来坚持锻炼,比如游泳、放风筝、做颈椎操,都是一些很好的方式,每周可以坚持做几次,每次半小时到一小时也就够了。       第六步——主动调温:无论冬夏,都要给自己的颈椎一个舒适的温度。办公室常备一件披肩;晚上睡觉一定要盖好被子,避免受风。       第七步——及时就医:如果近期内您经常出现落枕,或者胳膊不得劲,并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甚至出现走路发飘或跑偏等症状时,往往就提示您的颈椎病可能发展到了一个比较严重的阶段,那么这个时候您就需要到医院去由专科医生进行检查和治疗了。
  • 22
    2023/05
    骨折的急救小知识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人都有运动健身的习惯,那么扭伤、拉伤、脱臼、骨折等骨科意外都是难以避免的,同时日常生活中各年龄段的人都会不慎发生意外。那么自己或者身边的人不幸发生这些意外时,我们采用的处理方式对患者的治疗和恢复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应对这些突发情况,我们需要多了解储备一些骨科急救常识。        我们如果发现了骨折患者,应第一时间判断患者的呼吸、脉搏及心率是否正常,是否有危及生命的大出血。如果患者病情较重,呼吸、脉搏停止,需及时联系急救人员,并进行心肺复苏。        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骨折为四肢骨折。我们可以根据骨折处的皮肤、黏膜是否完整,将骨折分为闭合性骨折和开放性骨折。若患者为开放性创伤,出血较多,可采取指压、包扎、止血带等方法进行止血。如果患者无明显生命危险,而骨折情况较重,联系急救人员后行下一步针对性急救。闭合性骨折首先需判断患者是否有活动性出血迹象,必要时需止血治疗。若无明显生命危险,则需固定患肢,避免患肢活动,转移至临近医院行进一步检查。       相较于四肢骨折,脊柱骨折的病情更为凶险,造成的后果也更加严重。如果身边人不慎出现车祸、高空坠落等意外,我们需迅速对其完成初步评估。明确有无生命危险,及时联系急救人员。在等待医护人员到场时,应严禁病人自己活动,如翻身、站立、起坐等,避免骨折端移位。如患者位于较为危险的位置,不得已一定要转移至安全位置时,我们应采用正确的搬运方法,尽可能保护脊椎。先使患者平卧地上,两上肢伸直并拢。将硬平板,如门板放在患者身旁,4名搬动者在患者一侧,4人分别负责托住患者的背腰部、肩胛部、臀部下肢、头颅。4人同时用力,保持患者头部与躯干在同一轴线上,把病人放在硬担架或门板上。如果有条件,在患者腰部和颈后各放一小枕,头部两侧放软枕,用布条将头固定。如患者头脑尚清醒,四肢无明显骨折,可让其动一下四肢,简单判断伤情。如患者单纯双下肢活动障碍,提示胸或腰椎已严重损伤;上肢也活动障碍,则颈椎也受损伤。
  • 28
    2023/03
    每天抬抬腿,治疗膝盖疼
          上了岁数以后,很多中老年朋友都有膝盖酸痛的症状。这里推荐一个十分简单的做法,每天只需3分钟,坚持一段时间,膝盖酸痛的症状就有明显改善。 具体做法是:        1.在家中相对宽敞的空间,穿上宽松的衣物,脱掉鞋子,仰卧在地板上,两手自然地放在身体左右两侧。       2.一条腿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的角度小于直角,另一条腿伸直,将伸直的腿向上抬,离地面大约10公分左右,保持5秒钟左右的时间不动,然后慢慢放下回到平躺的姿势。       3.休息 2~3秒后,再往上抬腿,重复同样的动作,反复做20次,起身。       如果您平时有腰痛的毛病,也可以坐在椅子上进行。 具体做法是:       1. 浅坐在椅子面略高的椅子上,一条腿的膝盖弯曲,使大腿与小腿呈 90度,另一条腿伸直,脚踝自然弯曲,脚后跟着地,脚尖离地。伸直的那条腿向上抬时,请注意膝盖不要弯曲。       2. 伸直那条腿的脚后跟离地板约10公分时,静止5秒左右后再慢慢放下。       3. 脚后跟着地后休息 2~3 秒,反复做20次。 以上运动以20次为1组,早晚各做1组,也就是 1天做2组。
  • 28
    2023/03
    少爬楼梯,保护关节
          文献数据显示:目前全世界有3.55亿人患有各种关节疾病,我国的关节炎患者估计有1亿人以上,而且人数在不断增加。尤其妇女,更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越来越受到关节疾病的侵害。       我们经常可以看到报纸上刊登有老太太在登山时出现了不能下山的情况,就是因为老年人在爬山时,关节负重是正常时的四五倍,一开始老人还能承受,可越往山上走,关节越疼,一般到半山腰就不能再走了。需要提醒老年朋友的是,锻炼身体要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对于中老年人来说,能坐电梯就坐电梯,必须走楼梯时,一定要注意上楼梯时要扶着栏杆或者墙,而且不要跨步上楼梯,要等双脚全部在一个台阶上后,再走下一步。 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对关节最有好处的运动就是游泳。建议大家多参加游泳锻炼,因为在水里人体是与地面平行的,各个关节基本不负重,对心脏来说,地心引力也最小,对心脏也很有好处。
  • 28
    2023/03
    老年人春季养生的注意事项
    一、要勤于活动       春光明媚,正是老年人走出家门参加健身活动的大好时光。常到户外活动,能尽情地呼吸新鲜空气,荡涤体内污气,增强心、肺功能,能舒适地沐浴和煦阳光,杀死皮肤上的细菌、病毒,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二、切忌睡眠过多       春天人易犯困,有些老年人有睡懒觉的习惯。中医认为“久卧伤气”。因为久卧会造成新陈代谢下降,营养障碍,气血运行不畅,经脉僵硬不舒,身体亏损虚弱。因此,老年人在春天要早睡早起,一般每天睡足八小时就可以了。 三、不宜食用生冷食品       在春天老年人宜多吃些富有 营养并且又容易消化的清淡食物, 不吃或是尽量少吃生冷食品,以免刺激胃肠引起疾病。胃寒者早晚喝点姜糖水,有御寒暖胃和防止感冒的双重作用。 四、衣着要适合       春天气候多变,忽寒忽暖。因此,老年人不要过早脱棉衣,而应适当“捂”一段时间,以便身体各个器官能够适应。这样能防止受凉感冒,从而免除诱发肺气肿、肺炎、肺心病的危险。 五、切忌四处串门       春天是呼吸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老年人由于免疫力差,所以容易感染。在疾病流行期间,老年人不要频繁出入商场、影剧院等人多的公共场所。每天吃几瓣生大蒜,有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良效。 因为春天仍然是以风寒为主,所以最重要的就是春捂秋冻,在乍暖还寒的初春,要是不注意保暖的话,就会很容易患上流感,尤其是老年朋友。
  • 21
    2023/02
    如何自治肩周炎
    1.穴位按摩 按摩手三里:用左手拇指腹按住右手三里穴,上下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再用右手同样按摩左手三里。每日按摩3次。按摩印堂:用食指或拇指按住穴位,上下左右揉动,每日1分钟,每日按摩3次。 2.捏压患处 用右手拇指食指等捏住左肩压痛点,用力深压,并向前后左右揉动1分钟,然后用左手同样捏压右肩,每日捏2次。 3.功能锻炼 ①抡拳:做启关节的划圈抡动,先由前向后抡15圈,然后由后向前抡15圈,而后以同样的方法作另一侧肩关节的划圈抡动。每日抡2次。 ②耸肩:坐势或立势双手叉腰,而后用力上下前后缩头耸肩,每次耸15下,每日耸2次。③揪耳朵廓:先用右手从脑后揪住左耳廓,连揪15下,而后用左手同样揪右耳廓,每日揪2次。 ④举手:两手十指相挟,手心向上、举过头顶,上下前后摇动30下,每日举2次。 ⑤展翅:左右手各向左伸直平抬、手心向下成飞翔势,上下扇动30下,每日展3次。 ⑥托头:躺在床上,两手插入脑后,手心向上十指相挟,向上托头20下,每日托2次。 ⑦晃肘:两臂同时抱肘,然后,上下左右晃动30下,每日晃2次。操作时,各种做法都要先慢后快、先轻后重,以酸胀稍痛为度。各种做法,都有舒筋活血、消炎止痛、强化肩周功能等作用。至于做法的前后顺序、姿势、每次做几下,每日做几次,可根据个人当时具体情况灵活掌握,但要天天坚持,不宜间断。
  • 21
    2023/02
    颈椎病人的运动处方
    颈椎病主要表现为颈背疼痛、胀、上肢无力、手指发麻,甚至出现头痛、头晕目眩、恶心呕吐、耳鸣、视力和记忆力下降、行走不便等症状,由于颈椎所处位置的特殊,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性。要想达到防治目的,还得靠多做运动。以下五节动作都很简单,必须有毅力和恒心,坚持每天做。 按揉后项:患者坐或站立位,以一只手的手掌及盖在颈后,拇指与其余四指分开分别放在颈椎的两侧,五指自后开始向肩部自上而下均匀用力按揉,往返20-30次,约10分钟。对缓解颈肌紧张,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及肩关节的功能都有良好作用。 双手托颅:病人站立,头微后仰,双手交叉托于头后方相当于颅骨的枕骨粗隆部,向上提托头颈,一张一弛,往返一次。可同时配合胸部后仰,以活动脊柱 的上部及胸廓、肩背等部位,达到放松诸关节的作用。 与项争力: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反复做抬头看天、低头看地活动。它能增强颈部肌力,改善颈部血液循环,解除颈肌痉挛。练习时, 胸部应保持不动,抬头时应尽量上抬,以能看到头顶上方的物体为宜,低头时,下颌尽最内收,使下巴与胸部相触。 抬头时深吸气,低头时深呼气。动作幅度由小及大,由慢到快,以病人能忍受为度。 颈项侧弯: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分别作颈椎左右交替的侧弯活动,往返20-30次。在做活动时,动作不要大,以舒适为度。 回头望月:病人站立,双手叉腰,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头颈转向身后,如观看身后天空中的月亮。左右交替,如此反复5-30次。它能使颈椎的后仰及旋转得到改善。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