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儿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儿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4
    2021/06
    宝妈们,知道维生素AD怎么补吗?
      在宝宝的成长过程中,维生素AD是不可缺少的营养素之一,但有很多宝妈却不太重视补充,从而导致了宝宝出现维生素AD缺乏问题。关于维生素AD的补充,一直也是宝妈们热议的话题,妈妈们有不同的信息来源,也存在着一些认知误区。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地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呢?       母乳宝宝也需要补充维生素AD,母乳中的营养成分因人而异,维生素AD的含量也大不相同。大多数母乳中维生素AD的含量不能满足婴幼儿日常的生理需求,这是因为很多妈妈本身就有维生素AD缺乏的症状,因此母乳中维生素AD的含量也就更少了,因此为宝宝补充维生素AD是非常必要的。专家共识再次强调了我国儿童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的普遍性。边缘型维生素A缺乏会对宝宝的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和造血系统产生不良影响,可表现为生长减缓、反复感染、贫血等症状,一旦长期或严重缺乏,则会出现夜盲症、干眼症等明显症状,甚至失明。        添加辅食也要注意补维生素AD,AD膳食来源少、转化率低,难以满足宝宝成长所需。很多妈妈对宝宝饮食方面有一个认识:宝宝的营养最好都是食补。所以当宝宝能吃固体食物后,就通过吃海鱼、鸡蛋、瘦肉、胡萝卜等给宝宝补充维生素AD。但事实上,维生素AD在天然食物中含量是很少的。如维生素A仅存在动物肝脏、全脂奶、蛋黄等少数食物中,而维生素D主要存在于海鱼、动物肝脏、蛋黄和瘦肉中,母乳和一般奶制品的维生素D含量极少,谷物和蔬菜中则更少。同时由于维生素AD性质的不稳定非常容易流失,宝宝的胃口又很小,因此通过饮食所摄取到体内的维生素AD含量是极少的。所以除了饮食外,妈妈还需要给宝宝额外补充维生素AD制剂。        家长们认为靠晒太阳补维生素D,其实也是不够的。宝宝每日需要维生素D 400--800IU,由于户外时间、纬度、季节、日照时间、云量、空气污染程度等的不定因素,即使充分暴露在阳光下,儿童也无法在深秋、冬季和早春季节,在皮肤中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        儿童早期营养不但影响着儿童早期发展,也决定着其一生的健康。所以维生素AD预防性补充非常必要,应从出生后开始补充,直至3岁。
  • 03
    2021/04
    新生儿喂养攻略
    当新手宝妈喂养宝宝时,经常会遭遇各种困惑,今天我们就来答疑解惑!新生儿喂养攻略见下: (1)尽量保证母乳喂养,不要使用奶粉喂养,尤其是早产的新生儿。 (2)新生儿喂奶不需要遵循时刻表进行,要根据宝宝的实际情况喂奶,不必在宝宝睡着的时候主动叫醒喂奶。 (3)新生儿喂奶要注意控制食量,一般只要没有出现呕吐或腹胀情况就可以再喂些母乳。 (4)尽可能地提高宝宝的免疫力,保持环境清洁卫生,注意加强宝妈的营养。 (5)在宝宝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及时接种疫苗。 (6)注意观察宝宝有无异常表现,如烦吵不安完全无法安抚、频繁呕吐、面色青灰等,出现以上异常情况时应及时就医检查。     如何评估宝宝吃饱了没? (1)看大小便 宝宝出生后头两天可能只尿湿1-2片尿布,大约从第三、四天开始,每天最少应有6-8片湿透的尿布(或5-6片纸尿裤)。喂母乳的宝宝每天大便4-5次,一般呈金黄色稠便。 (2)看宝宝体重 体重增加是最重要的指标。足月宝宝第一个月一般会增重720-750克,第二个月会增重600克左右。如果宝宝体重减轻,要么是生病了,要么就是喂养不当。喂奶不足或奶水太稀导致营养不足是婴儿体重减轻的重要因素之一。 (3)看宝宝的满足感 宝宝一般吃饱了会自行停止,如果宝宝还有奶而宝宝停止了吃奶,表示他已经吃饱了。或者看宝宝吃完奶后的状态,比如,宝宝吃完奶后不哭、对着妈妈微笑或者马上入眠,则说明宝宝吃饱了。 (4)看吃奶时间 宝宝平均每吸吮2-3次可以咽下一大口,如此连续约15分钟,宝宝一般就吃饱了。 (5)看吃奶次数 新生宝宝吃奶的次数应很密,通常1.5-3个小时一次,平均每天应吃奶8-12次。
  • 03
    2021/04
    宝宝缺钙怎么办?
    宝宝长身体的时候,宝爸宝妈们经常会有各种疑惑——担心宝宝营养不够,影响生长发育。临床上经常会遇到各种关于生长发育方面的咨询,今天我们就来谈谈宝宝缺钙的话题。 宝宝如果缺钙会有哪些症状呢? 1、比同龄孩子出牙晚,12个月后出者为萌牙延迟。 2、囟门闭合迟,肌无力。 3、神情呆滞、表情少,动作和语言都比同阶段的孩子落后。 4、前额高突,形成方颅。或有串珠肋,各个肋骨的软骨增生连起似串珠样。 5、烦躁不安,常常不明原因哭泣,不易入睡易惊醒。 6、出汗异常增多。 7、头发黄且稀疏,枕部脱发圈(即枕秃),后脑勺常会出现脱发的情况。 8、厌食、偏食也与缺钙有关,人体钙元素摄入不足,易导致食欲不振、智力低下、免疫功能下降。 9、湿疹也可能与缺钙有关,常见于头顶、颜面、耳后,伴有哭闹不安,枕后及背部多流汗。 宝宝缺钙怎么办? (1)尽可能避免挑食,多吃含钙和蛋白质丰富的食物如豆制品、奶制品、鱼虾、坚果及动物肝脏等。 (2)多参加户外活动、晒太阳。 而当宝宝出现上述一项或几项症状时建议前往医院检查评估,寻求专业建议。
  • 21
    2021/03
    轻松搞定尿布疹
    尿布疹一般指尿布皮炎,尿布皮炎是指在新生儿的肛门附近、臀部、会阴部等处皮肤发红,有散在斑丘疹或疱疹,又称新生儿红臀。尿布疹是一种常见的儿童皮肤炎症,主要是由于尿液和粪便污染到宝宝臀部皮肤引起局部细菌堆积,再加上尿不湿不透气、增加和皮肤的摩擦,导致皮肤感染。 春季空气干燥,皮肤容易缺水,眼看着宝宝水嫩嫩的皮肤也开始变得粗糙起来。 尿布疹一般在4~15个月龄的宝宝身上高发,如处理不及时或处理不当,还可能继发真菌/细菌感染。 家长可以通过宝宝患尿布疹的部位,判断导致尿布疹的原因: 肛门周围尿布疹——粪便刺激导致,大便后未及清洗干净或更换不及时; 尿布前面尿布疹——尿不湿更换不及时,或尿不湿吸水性不好。 按照宝宝皮肤破损情况,尿布疹一般分为轻度尿布疹和中、重度尿布疹。 轻度尿布疹一般是无症状的红斑,对皮肤影响很小。家长只需要注意及时更换尿不湿,清洗小屁股后用棉巾拍干或自然晾干皮肤水分,再涂上厚厚一层含氧化锌的护臀霜。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环境下增多宝宝光屁股的时间,如果要穿尿不湿,也一定要注意保证局部皮肤的干燥清洁。轻度尿布疹通常3天左右时间就能缓解。 若护理不当,尿布疹加重,出现成片的红斑、红斑上出现丘疹、丘疱疹或小水疱(中度尿布疹表现);或糜烂渗液或浅溃疡,脓疱等表现的重度尿布疹,则需要一些抗生素药膏对症涂抹臀部皮肤。 当尿布疹周围出现牛肉样暗红斑,散在的卫星病灶,那很大程度上可以判断为是真菌性感染。出现真菌性感染尿布疹,宝宝的会阴部生殖器(比如阴囊、阴唇)都非常容易被感染到。这时,家长可使用曲安奈德益康唑乳膏(如派瑞松)治疗。 如果是成片皮疹,并且皮疹内含脓水,则可能是继发细菌感染的尿布疹,可使用莫匹罗星软膏(如百多邦)、红霉素眼膏或者金霉素眼膏等治疗。 使用治疗性药物的同时,家长依然别忘记在药膏之后再涂抹一层含氧化锌成分的护臀霜,来隔离粪便尿液。 通常,药膏的使用时间不超过1~2周。如果尿布疹持续不退,并且发红的皮肤水疱、皮肤边缘凸出皮面的红疹、伴有脱屑等表现加重时,需要及时就医。 大多数宝宝都会有尿布疹的情况,尤其是春夏季,稍有刺激就可能引起皮肤发炎长出红疹,这时正确的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纸尿裤要勤换,2-3个小时或者拉1次就得及时更换。 其次就是在宝宝拉完后,要用流动的温水清洗,然后用柔软棉布蘸干表层水分,再晾到屁屁完全干爽后穿上纸尿裤。 平时在给宝宝穿尿布前,都要将含氧化锌的护臀膏涂抹于小屁屁处。 注意在挑选纸尿裤时尽量选择轻薄透气的,而且不要给宝宝穿过紧的纸尿裤。穿戴纸尿裤时,应确保大腿处不紧,穿好后里面仍有空气流通。 洗完屁屁后,用吹风机的低风档把皮肤快速吹干也是可以的,但一定要注意温度,不要烫伤宝宝。
  • 21
    2021/03
    宝宝发热怎么办?
    发热是指体温超过正常范围高限,是小儿十分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小儿腋表体温为36℃~37℃(肛表测得的体温比口表高约0.3℃,口表测得的体温比腋表高约0.4℃),腋表如超过37.4℃可认为是发热。在多数情况下,发热是身体对抗入侵病原的一种保护性反应,是人体正在发动免疫系统抵抗感染的一个过程。体温的异常升高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但发热过高或长期发热可影响机体各种调节功能,从而影响小儿的身体健康,因此,对确认发热的孩子,应积极查明原因,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小儿的正常体温可以因性别、年龄、昼夜及季节变化、饮食、哭闹、气温以及衣被的厚薄等因素影响有一定范围的波动。体温稍有升高,并不一定有病理意义。在小儿体温升高时,要注意观察患儿的神态和举止。体温在38℃,神情呆滞的孩子,和体温在40℃,但仍然顽皮的孩子相比,前者更值得关注。而机体抵抗力低的孩子,纵使患了严重的疾病,很可能也不会发热。      重点是宝宝在家发热了怎么办?首先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无论是低热还是高热,它不代表病情的轻重,并不是越高热,就病得越重。然后冷静分析,可能导致孩子发热的原因,孩子这两天去哪了,做什么了,吃什么了,和谁在一起?这几个问题想清楚了,孩子发热的可能原因,或许你就知道了。再进一步根据除发热外的伴随症状,试试自我诊断。 1. 发热,伴神昏,抽搐,头痛剧烈,小宝宝表现拍打头部,尖叫等,怀疑颅内感染,及时就医,月龄越小的宝宝越要注意。 2. 孩子2岁以内,反复发热39度以上,无其余特殊症状,退热精神好,吃喝拉睡还行,那OK,可能是幼儿急疹,或许烧几天,就热退出疹了,居家观察3天,可运用一些疏风解表的中药或中成药,必要时用退热药。其他发热,无其余症状的,可居家对症处理。 3. 孩子发热,伴随鼻塞流鼻涕,头痛,怕风怕冷等,或许感冒了,不用着急,自己买点感冒药或者看医生开点药吃,可用药观察3天。  4. 孩子发热,伴随咳嗽,咳声高亢,咽痛等,或许扁桃体发炎了,多喝水,可用些清热解毒的中药或中成药,用药观察3天。 5. 孩子发热,咳嗽如小狗叫,声音嘶哑,可能喉炎了,及时看医生。 6. 孩子发热,咳嗽,咳声低沉,有痰,呼吸稍急,精神欠佳,或许支气管炎、肺炎了,及时看医生。 7. 孩子发热,呕吐或腹泻,或许胃肠炎了,能hold住的话,藿香正气丸,煮一锅热姜粥先试试。Hold不住及时看医生,这个时候预防脱水很重要。 8. 孩子发热,伴排尿时哭闹,或自诉排尿疼痛,尿急等,或者尿道口红、或有分泌物,可能尿路感染了,及时看医生。      发热是机体的一种免疫反应,分为感染性发热跟非感染发热,孩子常见的为感染性发热,所以非感染的就不说了。感染性发热按病原体有细菌,病毒,支原体,立克次体,寄生虫,真菌等等。临床上以细菌跟病毒多见。又以病毒感染为多见,然而病毒感染一般又没有特效药,除流感病毒外,而且大多数病毒感染有自限性,所以是不是就不用这么着急跑去看医生了。那什么时候细菌感染的可能性大呢,呼吸道症状发病初始就有脓鼻涕、浓痰,扁桃体脓性分泌物等,消化道症状大便有粘液脓血,出现泌尿系症状多为细菌感染,及时检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足量足疗程,家长不滥用,不拒用,不随便停用。 孩子发热了,观察伴随症状,做出初步判断,做出合理的处理,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比发热本身重要,孩子无论高热低热,精神不好时应及时就医,如果精神不错,活蹦乱跳的,就算高热,咳嗽很厉害等,都相对不用太担心。       宝宝发热了,不用总是揪着发热不放,明确病因、对因治疗是关键,待病因去除,热自退。退热都有个过程,如果看了医生,医生已经评估了病情,做出了判断,就遵医嘱好好吃药,以3天,5天,7天为观察日限,最高体温逐渐下降,发热间隔逐渐拉长,可视为治疗有效,就不用太担心,仍反复高热,甚至病情加重及时再看。另外如果孩子精神好,吃喝拉睡都没什么问题,即使仍反复发热,也不用太担心,继续耐心观察,有些病毒感染,发热1周,自然也就好了,超过一周仍反复发热,需进一步评估是否有其他问题。 中医药的退热手段,有小儿推拿,有刺络放血,有中药内服外洗。从临床来看,中医药的退热效果还是值得肯定的。      在陪伴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很多时候需要我们做一个佛系的家长,你会发现对你以及对孩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世界本浮躁,佛系少烦恼。
  • 25
    2021/02
    解析儿童腺病毒肺炎
    腺病毒肺炎,顾名思义,就是感染了腺病毒引起的肺炎。该类型属于儿童社区获得性肺炎中最严重的类型之一,多发生于6个月至5岁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临床表现重,肺外并发症多,是目前造成婴幼儿肺炎死亡和致残的重要原因,需要广大家长朋友们高度重视。   (一)腺病毒肺炎有哪些传播途径? (1)飞沫传播:是呼吸道感染腺病毒的主要传播方式; (2)接触传播:手接触被腺病毒污染的物体后,未洗手而直接触摸口鼻或眼睛; (3)粪口传播:接触腺病毒感染者的粪便从而被传染。腺病毒感染后在体内一般潜伏2~21天,从体内潜伏期末至急性发病期传染性最强。   (二)腺病毒肺炎有哪些临床症状? (1)起病急,常在起病初即发生39℃以上的高热,以持续高热多见。轻症一般在7~11天体温正常,其他症状也随之消失,重症患儿高热可持续2~4周; (2)大多数患儿自起病时即有咳嗽,表现为频繁咳嗽或阵发咳嗽,呼吸困难多始于病后3~5天,可伴有喘息。部分患儿有轻度腹泻、呕吐,严重者可有腹胀、腹泻。患儿可有精神萎靡或者烦躁,易激惹; (3)患儿一般情况差,面色苍白或发灰。 当患儿出现上述症状时需高度警惕腺病毒感染,及时就医。   (三)小朋友应该怎样预防腺病毒肺炎? (1)平时加强锻炼,增强自身抵抗力; (2)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尽量不要抠鼻子和用手揉眼睛; (3)尽可能避免到人群密集或环境密闭的场所,如商场、超市、菜市场等。避免接触腺病毒感染的患者,成人或者大的儿童可以长期携带不发病或者仅有轻微感冒症状,所以在腺病毒流行高发期也要尽量避免接触感冒病人。
  • 25
    2021/02
    宝宝腹泻怎么办?
    腹泻是宝宝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不定期就会出现的问题,宝爸宝妈们该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呢?别担心,儿科医师来支招! 宝宝腹泻时应该尽量少吃哪些食物呢? 一、少吃含有长纤维的食物 长纤维的食物容易加重腹泻宝宝的肠胃负担,例如常见的水果比如西瓜、梨子,蔬菜比如芹菜等含纤维素较多,会加速肠蠕动,加重腹泻。当宝宝腹泻时,应尽量减少食用这类食物。 二、不吃容易导致腹胀的食物 宝宝腹泻时,要尽量避免吃黄豆、板栗、红薯等容易引起肠内胀气的食物。另外腹泻时,牛奶可能存在乳糖不耐受导致肠胀气,因此宝宝腹泻期间适当限制牛奶的摄入,多吃面条、米饭等淀粉类食物促进消化。 三、不吃高糖食物 糖类食物容易引发腹胀,宝宝腹泻期间胃肠功能减弱,食用糖果、巧克力、甜点等高糖食物后,糖会在肠内发酵而加重胀气,从而加重胃肠负担,故宝宝腹泻时不应吃高糖食物。     如果宝宝腹泻次数明显增多,或伴有频繁呕吐、腹痛、尿少、精神萎靡等症状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 27
    2020/12
    孩子社交能力停滞,怎样做好社交示范
    社会交往能力是指能觉察他人情绪意向,有效的理解他人和善于同他人交际的能力。儿童则表现为善于体察家长的喜怒及心情,懂得察言观色,能识别他人的情绪变化,善于与他人合作等。 社会交往与沟通障碍是孩子的核心障碍,社交技能与其他技能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当孩子社交能力提升时,他们的沟通、社会适应等能力也会随之提升。 社交示范是利用动态视觉支持策略,呈现真实的社交情境,将复杂的社交技能进行分解,在社交情境中清晰地呈现每个步骤的详细过程。 示范突出动态的社交线索,包含了肢体动作、面部表情、手势、身体距离等,通过呈现出不同示范者的示范实例,可以促进孩子技能的泛化。 社交示范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干预方法,符合孩子的学习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图像思维和视觉学习 社交示范教学具有图像思维和视觉学习的优势,视觉支持的干预方法适用于孩子社交技能的干预。示范教学采用动态的视觉策略,可以引导孩子对目标行为进行模仿、演练,最终达到在相同或类似的情,境中,能够流畅地表现出所掌握的技能。 2.促进孩子掌握社交线索 孩子在认知过程中倾向于关注目标的局部,很难同时并快速将多种信息进行整合。社交示范教学一方面利用孩子的局部加工优势,嵌入静态和动态的社交线索,促进孩了对社文线素的学握。另一方面,通过对示范进行暂停、放慢速度等处理方式,有利于孩子对听觉、视觉信息的整合与处理。 3.激发 孩子学习动机 自闭症孩子存在学习动机不足的问题。社交示范教学对孩子基本能力要求低,可以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呈现社交线索,更具趣味性,能够有效地激发孩子的学习动机。  孩子是通过观察和模仿的方式,学习如何通过合适的语言、眼神或肢体动作等与他人进行社交互动。 正确使用社交示范,一定可以使孩子社交能力提升!
  • 27
    2020/12
    宝宝吐奶怎么办?
    在我们的认知中,呕吐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因为呕吐意味着可能消化系统的问题,但是呕吐和吐奶是有区别的。      吐奶是宝宝吃完奶后,偶尔奶顺着嘴角流出来,或随着打嗝流出来,或动作幅度较大、哭闹厉害,从口或鼻腔涌出,而宝宝没有不适的情况。 呕吐是指胃内容物被强行地从胃内挤压进入食管并通过口腔吐出。宝宝呕吐时会有不适的表现,例如哭闹、烦躁等。       如果宝宝吐奶了,千万不能把正在吐奶的宝宝竖着抱起来,以免奶水呛到肺部。若发生吐奶,我们应该先观察宝宝吐奶的程度,然后根据程度轻重,让宝宝侧脸后拍宝宝的背,或者让宝宝俯卧在大人腿上,用力拍宝宝的背,让奶流出。      彻底解决吐奶很难,但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帮助宝宝减少吐奶的频率和吐奶量。 选择适合宝宝吞咽及吸吮速度的奶嘴,喂完奶后,竖抱宝宝,轻轻拍背以排出吃奶过程中吞下的空气,不要立即逗宝宝玩耍,喂奶时要尽量安静、平静,尽可能半卧位或竖抱着喂奶。掌握喂奶的时间,尽量不要在宝宝极度饥饿前喂奶,每次喂奶量不宜过多,可少量多次。宝宝侧卧位睡觉,可以防止睡着后吐奶造成的窒息。
  • 20
    2020/11
    破译生长发育密码,儿科专家助力成长
    一学期即将接近尾声,家长们在关注孩子学习成绩的同时,是否注意到他(她)们身高的变化呢? 儿童时期,处于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中,身高可谓是成长最直观的表现了。这个动态的过程,受遗传和内分泌的双重调控,也受到营养、运动等后天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若日常调护失宜或疾病影响,则可能出现小儿生长发育的偏离,家长们应密切监测孩子们的生长发育状况。 据研究表明,儿童矮身材可能导致个体严重的心理问题诸如自我认同感低、心理压力或负担增加、甚至未来婚姻/职业障碍等。事实上,理想的专业、梦想的大学,除了成绩,还可能需要身高。 那么,该如何判断自家孩子是否存在矮小呢?矮身材是指在相似生活环境下,同种族、同性别和年龄的儿童个体身高低于正常人群平均身高2个标准差者(-2SD),或低于第3百分位数(-1.88SD)者。 在孩子“长个子”这件大事上,家长朋友们万不可大意,以免耽误宝贝们一生追悔莫及。咱们越早发现偏离,越早找到原因,就可以更早地全方位调护,避免继续偏离,同时可以更快地把“遗失”的身高追回来。    若是您的孩子比周围同龄儿比矮小很多,或者每年生长不足5cm,请您对照身高体重的标准图,查看孩子目前的生长发育位置(若孩子偏矮或者矮小,请立即咨询专科医生)。 最后,祝所有的宝贝们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 20
    2020/11
    孩子咳痰喘,专家来支招
    冬季来临,孩子咳喘增多,夜间尤其明显,整晚整晚地难以入睡,老母亲操碎了心,还影响孩子的成长和学业,怎一个愁字了得?对于经常喘息发作的孩子来说,冬季可以说是健康成长路上的拦路虎。 因秋冬季节变换、昼夜温差增大,病毒、细菌增多及尘螨、花粉过敏原增加等因素,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 如何有效地预防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当冬季来临时,家长们可从以下方面着手预防,尽量减少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尽量避免孩子出现过度的运动;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尽量远离过敏原,减少过敏原的刺激可有效预防喘息性疾病的发作;房间卧室注意空气流通;尽量少吃过冷、过甜、过咸的食物;备用平喘药物:有哮喘史或喘息病史的患儿家中可备用平喘药物、雾化吸入设备及抗过敏药物。若孩子喘息发作常出现在夜间、清晨、运动后,一旦儿童咳嗽、喘息发作经常发生,则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诊治。 最后,祝所有的孩子们都可以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 26
    2020/09
    秋冬季来临,“过敏性鼻炎”伤不起?
     告别骄阳似火的炎炎夏日,我们迎来了丹桂飘香、硕果累累的金秋时节。空气中到处都弥漫着丹桂的香气、芦苇的飞絮和冷不丁的寒气。每到这个时候,“过敏性鼻炎党”表示伤不起!  过敏性鼻炎,顾名思义,就是过敏体质的人在不断接触过敏原刺激后,产生鼻部过敏性炎症引起的疾病。主要与遗传和环境过敏两大因素相关。此外,过于清洁的生活环境、饮食结构的富营养化、室内污染(如甲醛、尘螨、蟑螂、霉菌)和室外污染(如汽车尾气)等都是过敏性鼻炎的危险因素。此外,过敏性鼻炎患者对冷空气相对敏感,遇到冷空气时鼻炎通常会明显加重,堪称“天气的晴雨表”。  由于过敏性鼻炎与遗传因素有关,我们无法完全根除。但经过系统规范的治疗,过敏性鼻炎可以达到临床治愈或长期的临床控制效果,不会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太大的影响。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包括有效避免过敏原、适当的药物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等。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针对过敏原进行预防。如果对尘螨过敏,可加强对室内尘螨过敏原的防控:比如保持房间通风干燥,沙发、床垫等尘螨聚集地使用高功率除螨仪等。如果对宠物皮屑过敏则禁养宠物。如果对花粉过敏则需在花粉季节使用防花粉口罩等。如果症状明显,严重影响到日常的生活工作,则需前往医院寻求专业的治疗。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未雨绸缪,“过敏性鼻炎党”也有春天!
上一页 12...111213141516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