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儿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儿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6
    2020/09
    金秋来临,当心“秋季腹泻”找上门
           步入九月,丹桂飘香的金秋时节,秋高气爽的天气,让人心旷神怡。然而,随之而来的秋季腹泻也着实让宝妈们头疼。   秋季腹泻,顾名思义,就是秋天高发的腹泻。该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消化道传染病,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由A组轮状病毒感染诱发,故学名为“轮状病毒(rotavirus)肠炎”。这个时间段里宝宝一旦中招,就可能出现黄色稀水样或蛋花样便,每日超过十余次。部分患儿可能还伴有腹痛、发热等不适。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病程短,多数预后良好,宝妈们倒也不必过于担心。如果不小心中招了,患病期间一定要注意宝宝的饮食卫生,每次哺乳喂奶前要注意清洗双手,避免病毒交叉感染。治疗上,主要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可给予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的内环境稳态;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道黏膜及口服补液盐溶液(ORS)配合纠正和预防脱水。切记,抗生素对该病是没有疗效的,除非合并了明确的细菌感染,这个时候就应该去医院诊治了。当宝宝出现精神萎靡、囟门或眼窝凹陷,皮肤弹性欠佳或尿量明显减少,呕吐明显无法进食等情况时,应及时前往医院寻求专业帮助。 最后,祝所有的宝宝们健健康康、快快乐乐地成长!
  • 22
    2020/09
    婴幼儿喂养困难
    儿童是在不断的生长发育中,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摄入相对较多的营养物质来保证生长,这些营养物质是由进食的食物来提供。儿童进食食物的能力各有不同,其中包括对食物味道的适应、咀嚼功能、吞咽功能、专注能力等相关。       在临床中碰到部分孩子不能正常进食,从而导致营养物质摄入不足,影响儿童正常的生长发育,轻者表现为体重增长过缓、消瘦,严重的会导致生长迟缓,身高比同龄儿童矮。       喂养困难通常表现有边吃边玩、追着喂养、进食时间长、包含食物不下咽、家长强迫孩子进食却无效等。碰见这些情况的孩子长的瘦小且还容易生病,家长既担心又无可奈何。要解决这些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对儿童而言: 一、进食时避免分散注意力,不要看电视、玩玩具等; 二、喂养者在孩子进餐过程中保持愉快中立的态度,不要强迫孩子进食; 三、促进食欲:限制进餐时间(20-30分钟),每日4-6餐,两餐之间除水不给其他食物,提供与之年龄相符的食物,逐渐引入新食物(尝试8-15次),鼓励自主进食,允许与年龄相符的进食狼藉。 对父母(养育者)应该注意: 一、食物应该反复多次提供给孩子(8-15次),应该有足够的耐心,建立儿童食物的接受度; 二、儿童每天需要有规律的三餐两点; 三、对儿童进食能力应有适当要求,让儿童学习并体会成功的感觉; 四、压力和胁迫短期内可能有效,但是最终使得喂养更加困难,进餐时的愉悦和舒畅更少。 多数孩子通过以上方法可以改善喂养困难的问题,如果效果不好时,需要到医院就诊,检查是否有器质性的问题,如果同时有长期喂养困难的存在,还需要体格测评,进行相应治疗。
  • 22
    2020/09
    你的孩子缺锌吗?
    锌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营养素,参与人体内多种酶的合成,对增强免疫功能,促进儿童大脑及智力发育至关重要。锌缺乏症是由各种原因造成锌的摄入不足、吸收障碍、丢失过多和代谢障碍所致。锌缺乏症的临床表现与缺锌程度有关。 锌具有维持和促进免疫功能的作用,缺锌会降低小儿抵抗力,使小儿易受病毒细菌侵袭。锌促进儿童的生长发育,儿童如果长期缺锌,其生长发育将受到影响。锌可能通过参加构成一种含锌蛋白-唾液蛋白对味觉及食欲起促进作用,增加小儿食欲。缺锌会影响皮肤健康,出现皮肤粗糙、干燥等现象,这时如果皮肤受到创伤则会出现伤口治愈延迟。 不同程度的锌缺乏症的好发人群、症状和体征不同。轻度锌缺乏症多发于短期锌摄入不同的人群,症状和体征多不典型,识别存在一定困难。中度锌缺乏症多见于长期锌摄入不足或伴发腹泻病的人群,临床表现可见腹泻、生长迟缓、厌食症、性成熟延迟、行为改变等表现。重度锌缺乏症少见,一般发生于患肠病性肢端皮炎或长期使用青霉胺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患儿,以口部、肢端周围皮炎、腹泻、脱发三联征为特征性表现。 不同年龄儿童及青少年的锌缺乏症临床表现也存在差异。新生儿、婴儿、幼儿及学龄前儿童,锌缺乏症多发认知能力受损。行为及情绪改变等症状,严重锌缺乏时可见肢体或口周的皮损。脱发、生长迟缓、睑结膜炎和反复感染多见于学龄期儿童的锌缺乏症,青春期青少年锌缺乏症可出现性成熟延迟。 锌缺乏症的原因 1.锌摄入不足 (1)母乳锌摄入不足:母体无法将锌元素足量转运至母乳内,导致新生儿锌缺乏。 (2)膳食锌摄入不足:出生6个月后的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已经不能满足其对锌元素的营养性需求,若辅食锌含量较低,婴幼儿锌缺乏症的发生风险将变大,尤其当小儿伴发腹泻时,锌元素流失加剧,锌缺乏症更加严重。 (3)早产儿、小于胎龄儿对锌需求量增加:由于出生时体内锌储存不足、潜在的摄入不足以及内源性丢失增加等因素,容易出现锌缺乏。若未及时给予补锌治疗,多伴发较严重的生长障碍。 2.锌吸收不良 (1)消化道功能障碍:膳食锌经胃肠道消化吸收进入人体。胰腺功能不全和炎症性肠病等引起肠腔成分水解不良的疾病会影响肠道锌吸收,引起锌缺乏。 (2)植酸:植酸能与肠腔内的锌结合,形成不溶性复合物,导致锌不能被消化或吸收。 (3)药物因素:钙剂、铁剂等可通过竞争性抑制或干扰锌吸收的多个环节,降低锌吸收率。 3.排泄过多 肾脏病变、腹泻等均可导致锌从尿中排泄异常增加。 4. 锌稳态调节障碍:肝脏疾病影响锌储存。 5. 反复呼吸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和肺炎引起的消化道症状可以减少锌的摄入和吸收,锌的缺乏也可导致反复呼吸道感染。 锌缺乏症的预防 人体中的锌元素主要通过膳食获得。预防锌缺乏,首先需要坚持均衡膳食,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合理搭配,避免偏食,进食一些锌含量较丰富的红肉(牛肉、瘦猪肉、肝脏等)、部分海产品(如牡蛎,但不宜大量食用)、鱼类、禽类等。对易患缺锌的高危人群适当补充锌的每日供给量,如早产儿/低出生体质量儿、慢性腹泻和吸收不良综合征的患者、长期采用肠外营养的患者等。因母乳锌含量不断降低,出生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单纯母乳喂养已无法满足其营养性要求。由于居住环境、饮食习惯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锌元素在不同地区不同人群含量不同,补锌时还需参考本地区正常儿童锌元素含量参考值。 锌缺乏症的治疗,出现锌缺乏时,首先积极去除纠正缺锌原因。锌元素的补充应优先日常膳食补锌。对于早产儿缺锌,正常母乳喂养通常足以纠正。如果母体锌储备过度消耗或锌缺乏,母乳可能会缺锌。哺乳期成年妇女的每日推荐饮食锌摄入量从每天11mg增加到每天12mg。如果乳汁分泌低,婴儿将需要补充替代。 过度补锌的风险 日常膳食锌充足时,加用补锌药物存在锌元素摄入存在超剂量的可能性。儿童最高摄入耐受量以内补锌安全性良好,不良反应在儿科临床中少见,但高剂量锌会产生急性毒性,可能对免疫系统、铁、铜和胆固醇的状态产生不良影响,可致恶心、呕吐、食欲降低、腹泻及头痛、贫血、神经系统病变和脂代谢异常。 锌元素作为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与人体正常代谢密切相关。锌元素缺乏在儿童中需要引起重视,锌缺乏的预防及常见锌缺乏引起各种病症,应合理补锌,使患儿得到有效治疗。
  • 03
    2019/12
    游戏对儿童发展的益处
    儿童成长的大部分时间里,孩子们每天都花几个小时与父母,兄弟姐妹,和朋友一起玩耍。游戏在儿童发展中是十分重要的,游戏对儿童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游戏陪伴着孩子成长,从咿呀学语到步入学校,游戏对孩子的成长发育有着巨大益处。 游戏对孩子的益处 1.游戏可以与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对于新生儿来说,面对陌生的世界,会没有安全感,哭闹是他们宣泄自己“无助”的唯一方式,这时父母抽出时间给予孩子足够拥抱、哼唱儿歌、摇晃婴儿床等互动方式都可以帮助父母与为新生儿建立一种安全感,这有助于孩子情绪稳定下来。 2.游戏可以丰富孩子情感。游戏是孩子进行交流,互动和'融入世界'的第一种方式。面对新生儿,父母与宝宝一起玩耍时,当孩子微笑时,家长向孩子微笑。互相交流情感可以教会孩子体会不情绪变化。当孩子长大一些时,可以教孩子一些基本的单词来表达自己的感受,例如“快乐”,“悲伤”或“生气”。这鼓励他在沮丧时采取适当的行为,来表现自己的情绪与需求,而不是靠乱扔东西等极端方式发泄不满。 3.游戏能促进孩子感官发展。孩子良好的感官发育有助于孩子与周围事物的世界更好地建立联系。如果他还不到一岁,则可以通过唱歌或有节奏的活动来刺激孩子听觉感官,声音是最先发展起来的一种感官,对于一年以上的孩子,进行丰富的感官活动,例如让孩子去触摸一些物品、用自制的面团制作形状等多种游戏。 4.游戏能促进孩子身体成长。游戏对孩子的身体发育和心理健康都同样有益,游戏可以促进手眼协调,微调运动技能,并增强上,下肢的力量。爬、跑、推、拉和其他与游戏相关的运动可以提高敏捷性和灵活性。 5.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和孩子玩一些有难度的游戏,如滚球游戏和藏玩具游戏,当孩子成功地将橡胶球向您滚动或将成功的在沙发间隙找到拨浪鼓时,他会获得自信,父母适当的赞美可以鼓励孩子的探索精神。面对陌生或者不会的事物孩子也会去主动学习和坚持练习,这也有助于孩子锻炼独立性。 6.游戏能增加孩子的好奇心。好奇心是激发孩子对世界的兴趣的主要方式。如果孩子对某一事物产生好奇心,就会驱动孩子去主动探索。 游戏是孩子学习的重要方式 游戏是孩子探索和了解世界的方式。孩子可以通过游戏的方式学会情绪变化和情绪表达、在学习合作游戏中可以锻炼社交能力,同时也将帮助适应和同龄人相处自在;与陌生人的互动的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减少对父母的过度依赖;模仿游戏可以帮助孩子学习基础的运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等。对于尚未具有判断能力的孩子,科学合理的游戏设置对孩子的成长学习至关重要。
  • 03
    2019/12
    认识少儿近视,远离“小眼镜”!
    一、近视离我们的孩子远吗? 据国家卫健委调查显示:2018年全国儿童青少年总体近视率为53.6%,其中:                     6岁儿童为14.5%;                     小学生为36%                     初中生为71.6%                     高中生为81%        所以,不要心存侥幸,往往一个暑假的时间,孩子班上就多出了近十付眼镜!!! 二、近视是怎么形成的?     近视是以视近清楚而视远模糊为特征的眼病,指在眼不使用调节时,平行光线经眼的屈折后在视网膜前聚成焦点,为近视眼。近视眼的根本原因是眼轴过长或眼球屈光成分的屈光力增高。 当视近物时,在瞳孔缩小和两眼会聚的同时,睫状肌收缩,睫状体向前内方移行,使睫状小带松弛,此时晶状体依靠其本身的弹性变凸,曲度增大,屈光能力增强,使物象清晰聚焦于视网膜上。视远物时,则与上述情况相反。     如果眼镜长期处于视近物的状态,缺乏远近调节,易形成晶状体弹性降低,曲度增大,屈光能力增强,视远物时则调节能力不够,成像在视网膜之前,表现为视远物模糊,形成近视。 当然,近视的发生还受遗传、疾病、营养等多方面因素影响。 三、近视的干预措施有哪些?     常规的干预和治疗方式通常是以下几点,相信家有“小眼镜”的家长们对这些已经是再熟悉不过的咯: 但是,角膜塑形镜昂贵的价格和近远期的副作用就吓退了一大批家长们;准分子激光手术的适宜年龄也最好是成年以后,所以,大部分的家长虽然百般的不情愿,还是把“小眼镜”请回了家! 那么,对“小眼镜”心有不甘的家长们,带上孩子来武汉市第三医院儿童保健科体验一下少儿近视防治的妙招吧!本科将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理论相结合,从神经支配、血液供应方面入手,采用中医推拿、耳穴疗法和神经经络刺激方法完善了近视治疗理论体系,保证了近视治疗效果。 少儿近视防治咨询及预约电话:027-65399435 门诊地址: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门诊三楼儿童保健科
  • 24
    2019/09
    宝宝什么时候可以喂水?
    都说新生儿护理比较麻烦,但其实对于一些新手爸妈而言,宝宝出生之后,大多数情况下还要靠自己摸索,而新生儿在出生6个月以内,是不需要额外喂水的,因为这个时候他们的肾脏功能发育并不完全具体,对于水分的过滤能力也是比较差的,而且对于母乳喂养的宝宝来说,母乳当中80%都是水分,完全可以满足宝宝对于水分的摄入要求,过多的补充水分的话,也会加大宝宝的肾脏负担。过早加水会影响宝宝的进奶量,也有可能过多进水稀释循环的血液。在临床上可以看到新生儿过度加水出现血钠减低造成抽搐。 宝宝不断的长大,身体的器官也逐渐的发育完,全对于营养的需求也会逐渐的增加,所以说只依靠母乳喂养的话,已经没有办法满足她发育的需求了,而在5-6个月之后,一些家庭也开始着手给宝宝添加一些辅食,宝宝吃母乳的数量也渐渐的降低,这个时候水分的摄入也会减少,所以说就可能会出现缺水的情况,而在两餐之间,妈妈们就可以给宝宝适当的喂一些温开水。夏天孩子出汗,喂水可以提前一个月在4月龄时。 加多少呢? 刚开始每次加30到60毫升,每天2一3次,此后量渐增到9个月至每次60到90毫升,每天3-4 次。个体宝宝进水量要根据体重身长的情况和吃辅食的情况而不同。 喂水的方式? 宝妈推荐的都可以试,用勺,用吸吮杯,用鸭嘴杯,用大人杯。一般6-9月龄的宝宝开始推荐用吸吮杯,有的吸吮杯可调节孔的大小,适应吸力不同的宝宝。有的宝宝坚决抵制所有以上喂水的方法,奶瓶喂水也可以。宝宝满岁还是坚持要用奶瓶,你可以把奶瓶上的奶孔逐渐增大,用剪刀把奶瓶嘴顶部剪个十字或小洞,以宝宝不呛为原则。宝宝太小一般不建议用吸管杯,因为水流直接冲向咽部,易造成呛咳。
  • 03
    2019/09
    宝宝便秘了怎么办?
    说起便秘,大家可能会觉得是老生常谈了,貌似每个人都或多或少经历过,其中的酸楚大家都不言而喻了。那当我们的宝宝们出现了便秘又将何去何从呢? (一)如何判断宝宝是否出现了便秘        一般情况下,六个月以内尤其是纯母乳喂养的宝宝较少出现便秘,因母乳中含有足够的水分,容易消化吸收。而当宝宝转吃配方奶,或开始添加固体辅食时,就可能出现大便变硬、次数减少等情况。        一个孩子有可能2~3天都没有排便,却算不上便秘;而另一个孩子排便频率虽然很高,但每次排便很少,或很难排出,其实就是发生了便秘的情况——因为大便已经积聚在孩子的肠道里没有全排出来。        当宝宝出现下列情况时,则需警惕便秘的发生: 1.新生儿大便质硬,并且少于每天一次(部分纯母乳喂养的宝宝可能例外); 2.大一点的宝宝大便质硬,3~4天才出现一次排便; 3.大便呈干硬的大块或细小弹丸状;排便吃力或有痛楚,会忍住不肯排便;   4.不规律排便之间有腹泻或在裤子内遗便;大便混有血丝。   (二)便秘发生时该如何处理 1.一岁以下的宝宝:        宝宝约六个月大时开始进食固体食物时,此时应补充足够的水分和进食高纤维食物比如蔬菜泥,来预防和改善宝宝便秘的情况。 2.一岁以上的宝宝: (1)改善饮食习惯,有利于排便 (2)保证足够的活动量 (3)行为处理法如对宝宝做得好的地方采取鼓励、奖励的办法  (4)借助处方药物              难治性便秘须由药物帮助大便排出如开塞露直肠给药等;或口服渗透性轻泻药(如乳果糖或山梨醇)可帮助软化大便,切勿自行购买泻药或灌肠剂给宝宝使用。        一般便秘问题都可以在改变饮食习惯后得到改善。如果便秘情况持续发生,应尽快带宝宝看专科医生,作详细的检查。
  • 03
    2019/09
    宝宝夜间突发声嘶,家长们需谨慎
    2岁的萌萌1天前从动物园回来后就发烧了,萌萌妈第一时间给孩子喂了退烧药,到了半夜,萌萌却突然咳嗽不止,嗓子也哑了,伴呼吸急促,一点儿精神也没有了。这可吓坏了萌萌妈,赶紧抱着孩子来到了我们武汉第三医院儿科急诊。儿科医生马上判断萌萌极有可能患了“急性喉炎”,立即给孩子吸氧并把萌萌收治入儿科病区。经过积极治疗,萌萌终于康复了。萌萌妈自认为处理孩子感冒发烧还是很有经验的,但没有想到一个“感冒”会引来随时可能致命的“喉炎”,那么到底什么是急性喉炎呢?  小儿急性喉炎好发于6个月~3岁的婴幼儿,是以声门区为主的喉黏膜的急性炎症。宝宝夜间入睡后喉部肌肉松弛,导致分泌物阻塞,所以夜间症状会加重,严重者喉头水肿引起喉梗阻可窒息。 小儿急性喉炎多继发于上呼吸道感染,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感冒。发病前1-2天常出现发热、咳嗽、流涕等表现。随着病情进展,炎症从咽部向下蔓延,使喉腔黏膜炎性水肿,引起声门狭窄,进而导致气道梗阻表现,如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或“吼喘”声、“犬吠样”咳嗽。 急性喉炎最大的特点是起病急,病情进展快,容易发生喉梗阻、呼吸衰竭、心功能衰竭,重者可危及生命。因此,一旦孩子出现咳嗽伴声音嘶哑、呼吸困难不适时,家长们一定要引起重视,及时去医院就诊。 该病治疗的关键是尽快解除喉梗阻,包括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和抗病毒药物减轻喉部水肿,必要时还可以全身使用激素和化痰药,合并细菌感染时加用抗生素。若药物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控制或进一步加重出现呼吸循环衰竭,则应考虑气管切开。 家长们应如何有效地预防急性喉炎的发生呢? 首先,多带孩子进行户外活动,适当晒太阳,提高自身抵抗力。 其次,昼夜温差大时,应及时增减衣服,避免受凉后抵抗力下降。 再次,在感冒流行期间,尽量避免外出或去密闭的公共场所。 然后,保证孩子充足的睡眠,饮食营养均衡。 最后,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勤洗手,注意口腔卫生。
  • 20
    2019/08
    你知道什么是“TIMP”检测吗?
    小区的花园里聚集着一群宝妈们,在一起看看别家的宝宝,再看看咱家宝宝,总觉得咱家的宝宝头怎么抬不起来,腿也差一点劲,翻身也不行,小手抓东西也抓不牢,这些正常吗?是不是该去检查一下,要是不正常怎么办呀,以后会好吗?这些疑惑“TIMP”都可以来解决。      “TIMP”这是什么检查呀?是干什么用的呢?现在就让“TIMP”自我介绍一下吧:我的全称是婴儿早期运动表现测试(Test of Infant Motor Performance),美国IMPS公司是我的出版方,在美国通过大量不同胎龄出生(包括矫正年龄34周到4个月)儿童四十二项姿势和运动的不同表现获得分数制定大样本数据,测查个体在本数据中占据的百分位数,通过软件运算,判断婴儿运动发育状况,诊断功能性运动迟缓。特别是早产婴、窒息儿、神经发育不良等高危儿童的运动能力发育异常的早期发现具有高度的敏感度和特异性,并且可以指导后期的干预治疗,同时,可以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      我的检测对象主要是针对早产儿及高危儿,也就是矫正胎龄34周到矫正胎龄4月的婴幼儿,通过对此年龄段的婴幼儿42项条目的运动能力测试,判定多种姿势和运动细微变化,来诊断功能性运动迟缓,评估干预结果,制定干预方案、规划和家长教育。因为是婴幼儿检测,所以我需要环境干净,安静,舒适,无刺激性气味及色彩刺激,温度为室温24-26度。      那么我具体的检测过程需要多久呢?从哪几个方面来检测呢?具体条目可分为7组:观察条目1-13条、坐位14-18条、仰卧位19-27条、翻身28-31条、侧方32-34条、俯卧35-39条、立位40-42条。其中13个观察条目,25个诱发条目,需要对婴儿进行诱发操作,测试平均时间需25到30分钟。比较测试患儿42条目得到的原始评分与该年龄组得分的差距,得出该婴儿的年龄当量,根据该婴儿的年龄当量的结果给予后续的干预治疗,   “TIMP”检测是早产儿及高危儿宝宝的福音,让这些宝宝在运动能力方面不输在起跑线上,健康快乐成长。
  • 28
    2019/06
    如何保证充足有效的睡眠
    如何保证充足有效的睡眠     孩子的健康成长除了与遗传、营养、锻炼等因素有关外,还与生长激素的分泌多少有密切关系。生长激素在人熟睡后分泌得多,充足的睡眠有助于儿童长高。     睡眠不足会降低身体的免疫力,并影响大脑和心理健康。孩子则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低,情绪低落、烦躁易怒,或焦虑紧张、抑郁孤独等表现。 生长激素分泌最多的两个时段,分别是夜间21:00-01:00,凌晨05:00-07:00,应该好好把握这两个黄金睡眠时期 。 很多儿童每天缺了半小时到一小时睡眠。缺觉问题日积月累,就会导致注意力、学习积极性和考试成绩出问题。 那么,如何才能让孩子拥有高质量的睡眠呢? (一)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婴儿时期就可以开始培养了。例如不要养成喝着奶瓶睡觉的习惯,或者在他们还醒着的时候就把他们放到床上。 (二)帮助他们建立有规律的睡眠时间 在婴儿3个月大时,就可以着手让他们养成有规律的睡眠习惯。 (三)控制孩子房间的光线 褪黑素是帮助人类睡眠的重要物质,但是对光线敏感,因此在晚上,如果能减少孩子房间的光线将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好的睡眠。 即使是上床前两个小时内使用了电子产品,也会影响到孩子褪黑素的分泌。因此在吃完晚饭之后,应该让孩子远离这些设备。
  • 28
    2019/06
    0-6岁宝贝的视觉发育
    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儿童双眼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后开始,一直延续到6-8岁。长时间或近距离盯着手机、电脑和电视等电子屏幕,是近视的原因之一。6岁以下的儿童尽量避免使用手机和电脑。 新生儿期 新生儿出生时已有视觉,但视觉不敏感,屈光状态为远视,属于生理性远视,随着发育远视程度逐渐减轻,视力在出生后逐渐发育。 此时期的宝宝视力很差,且大部分时间都是闭着眼睛,但不能因此忽略了视觉刺激。首先选择适宜的光线刺激,不宜采用很强的灯光,且光线不宜直接刺激孩子的眼睛,而应以柔和的散射光线为宜。 新生儿喜欢看脸,尤其是熟悉的脸。父母的脸是宝宝最爱看的,其次是人脸的黑白照片或图片。第一个月,宝宝喜欢黑白色,而不是彩色,更喜欢明暗对比强烈的图案。新生儿看不了太远,20-25cm的距离看得最清楚,让物体或你的脸保持距离他的脸25cm左右。 2-3个月  宝宝不仅能注视物体,还能追踪物体。两个月大的宝宝对色彩也有选择性,最喜欢红色,因此,家长可以用红线团或红球逗孩子玩,并让孩子的目光追随其运动。2-3个月大的宝宝不喜欢人工图案和设计精美的墙纸,更喜欢自然的颜色,把他们带到室外去,让绿树、白云、花朵甚至汽车来促进他们的视觉发育。 4-5个月  除了看得更清楚外,宝宝喜欢的颜色也多了起来。他们偏爱自然色,如花的红色和黄色,不喜欢柔和的颜色。为了进一步加强宝宝对彩色的兴趣,给他看对比鲜明的颜色,如红黄的条纹。也可以给孩子五颜六色的玩具以刺激其视觉功能的发育,增强两眼的协调运动。 6个月-1岁   除了在室内进行适当的视觉刺激外,还可以经常带宝宝到户外活动,看远处活动的视标,如行驶的汽车、走动的行人和飞翔的鸟类。 2-4岁   应根据孩子的视力状况,调节玩具的距离,选择图片的种类,避免孩子看书或玩玩具距离眼睛太近,从而影响眼睛的正常发育。自然环境的刺激对处于发育中的儿童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视觉刺激方法,要经常带孩子到户外活动,让孩子眺望远方的目标。家长可以在远方选定一个目标,指导孩子看,并鼓励孩子描述看到的情景。 宝爸宝妈们都掌握了吗?日久月长,就能达到促进宝宝视觉发育与保护视力健康的目的。
  • 26
    2019/06
    如何科学应对手足口病
    如何科学应对手足口病  一、什么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我国以柯萨奇病毒A组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多见)所引起的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传染性极强,易引起暴发或流行,多发生于5岁以内的婴幼儿,少年儿童和成人感染后多不发病,但能够传播病毒。     主要症状:大部分患儿会出现发热,口腔粘膜、手掌、足底、臀部或膝盖出现疱疹;还有些患儿是没有发热而直接表现为手、足、臀部出现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     传播途径:密切接触是手足口病重要的传播方式。如接触手足口病患儿使用过的物品、玩具、食具、床品等,飞沫传播食用被病毒污染的食物等。 二、患上手足口病怎么办?哪些情况需要立即就诊?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显示,大多数普通型手足口病是自限性过程,患儿预后良好,对症治疗即可:如针对宝宝发热,要多饮水,保证足够的液体摄入,必要时应用退热药物,饮食应常温、低温、细软、清淡,不要吃刺激性食物等,目前手足口病尚无特效药,不要盲目应用抗病毒药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应用药物,居家隔离,加强护理等,一般1-2周痊愈。     但少数患儿发病后迅速进展,可累及神经系统,部分患儿病程进入心肺功能衰竭期,病死率较高。因此早期识别重症手足口病是关键,因此家长一定要密切关注患手足口病儿童的情况,如果出现以下情况,一定要立即就医:①患儿持续高热,常规退热效果欠佳;②出现惊跳、肢体抖动、精神萎靡、凝视、反应差、头痛呕吐等神经系统症状;③出现呼吸增快或减慢、呼吸费力、呼吸不规整等呼吸系统症状;④出冷汗、肢端凉、皮肤青灰色花纹、心跳快、面色苍白、乏力等循环功能障碍症状。 三 、手足口病的预防     1、主要是切断传播途径,因此保持好的卫生习惯是预防手足口病的关键,教育孩子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尤其是在进食前要注意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另外,由于成人也能携带病毒,所以家长在外出回来接触孩子之前也要注意洗手、更换衣服等。           2、房间要保持通风换气,高发期时尽量少带孩子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如超市、公园等,身边的小玩伴患上手足口病时,要尽量避免与其接触,尽量不要接触患者和患者使用过的东西,若自家宝宝患上手足口病,应自觉居家隔离,避免传染。     3、《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版)》也提出了如何预防手足口病,重点强调接种EV-A71型灭活疫苗。     手足口病由多种病毒引起,能致重症或死亡的是多由EV-A71病毒引起。因此接种该疫苗并不代表不会得手足口病,但可以降低孩子患病风险,还可以有效预防95%重症手足口病。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手足口病可轻可重,自家孩子一旦确诊患上手足口病时,家长也不必过于恐慌,应严密观察孩子病情,及时就医,避免传染。
上一页 12...111213141516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