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儿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儿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5
    2019/04
    小儿缺铁性贫血的常见原因及家庭膳食治疗
    您的宝宝是否有出现体力差、乏力、不活泼、易疲劳、食欲减退、舌炎、喜食冰块、挑食、异食癖、反复感染、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注意力不集中、智能减低、学习能力差的症状或是皮肤、黏膜、甲床苍白、毛发干枯、头晕、眼前发黑、耳鸣等表现呢?如果有就需要警惕缺铁性贫血的可能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铁缺乏的高危因素及如何预防铁缺乏吧        铁缺乏的高危因素 一、先天储铁不足 :妊娠期孕母的铁经胎盘主动转运至胎儿,若母亲妊娠期铁缺乏, 有缺铁性贫血者,影响胎儿体内铁的贮存;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双胎或多胎,铁储备量少 二、铁需求量增加:早产/低出生体重儿, 青春期儿童; 妊娠期 三、铁摄入不足:婴儿喂养“低铁”配方奶、非配方牛奶、羊奶或豆奶 6 月龄后每日摄入富含铁的辅食不足 配方奶铁强化不足,或过早转为单纯牛奶喂养 幼儿,  儿童:过量摄入奶,每日超过 720ml(奶中铁含量低,且铁吸收率低),而摄入富含铁的食物(如铁强化麦片或肉类)不足 3 份;或因偏食、挑食等不良习惯使含铁食物摄入不足 四、铁丢失增多:出血、失血:围产期出血:胎母输血,双胎输血综合征                              采血所致失血增加                           急慢性失血性贫血如频繁鼻衄、肉眼血便或女孩月经过多等                           慢性肠道出血:牛奶蛋白过敏引起的肠道出血失血, 消化性溃疡、肠息肉、血管瘤等 五:铁吸收障碍:不合理的饮食搭配: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易受肠腔内生化环境影响;锌过多会妨碍铁吸收;过多的钙会阻碍铁的吸收,(相反,但适量钙会保护铁吸收,荤素搭配有利于植物性食物中铁吸收;维生素C可促进铁吸收,维生素A的合理应用也能促进铁的吸收率)       胃肠道疾病:如慢性腹泻、肠消化不良等、胃肠道溃疡等会影响铁吸收。 注:食物中的铁吸收率:动物性食物(鱼、肉、动物内脏等铁吸收率20%左右)>植物性食物(低于10%)>蛋类(约3%) 人乳含铁量与牛乳含铁量相仿(0.05mg/100g),都比较低,人乳铁吸收率达50%,比牛乳高5倍,故提倡母乳喂养,无法喂母乳者提倡强化铁的配方奶喂养 六、贫困:经济文化水平低的地区对铁缺乏的认识不够,有缺铁性贫血却没有积极地干预。 七、铅超标:如果人体微量元素中铅超量、铅中毒,也会影响人体铁的吸收,导致缺铁性贫血。 预防: 一、 孕期预防:加强营养,摄入富铁食物。妊娠第 3 个月开始,按元素铁 60 mg/d 口服补铁,必要时可延续至产后;同时补充叶酸(400u/d)及其他维生素和矿物质。 二、 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纯母乳喂养者,2 周龄开始补元素铁每日1-2mg/kg,最多 15mg),  直至 l 周岁;人工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一般无需额外补铁。 提倡母乳喂养。 三、 足月儿:尽量母乳喂养至4-6月龄,此后及时添加富含铁辅食,若无法母乳喂养者,应采用铁强化配方乳 四. 幼儿、儿童:注意饮食均衡和营养,纠正厌食和偏食等不良生活习惯,多食鱼、肉、动物内脏等富含铁的动物性食物,同时鼓励进食蔬菜和水果(如柑橘类水果、哈密瓜、草莓、西红柿等),促进肠道铁吸收;尽量采用铁强化配方乳,不建议单纯牛乳喂养;奶摄入量应限制在每日不超过 720mL;限油脂性零食、甜食或甜饮。 五、青春期儿童:注重青春期心理健康和咨询,加强营养。合理搭配饮食;避免偏食厌食; 鼓励进食蔬菜水果等。一般无需额外补充铁剂,对拟诊为缺铁或 IDA 的青春期 女孩,可口服补充铁剂 30—60mg/d 元素铁。 六、定期筛查:早产儿及低出生体重儿 3-6 月龄检测 Hb ·  足月儿在 9-12 月龄检测 Hb ·  有缺铁高危因素幼儿每年测 Hb 1 次 ·  青春期女孩应定期测 Hb。 七、如有贫血,建议还是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规范诊治及严格遵照医生医嘱治疗。
  • 21
    2019/03
    儿童保健科伴你宝宝健康成长
    2月16日上午,我科和产科在妇产科门诊开展了妈妈班的健康讲座,由产科和儿保科从不同角度讲解孕期保健和宝宝出生后的各个方面的健康成长。      这次讲座主讲人是儿保科张飞忠主任,具有丰富的临床和教学经验,儿童保健科本着以科学育儿的宗旨,促进婴幼儿健康发育。婴儿期是小儿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婴儿在这个阶段生长发育特别迅速,是人一生中生长发育最旺盛的阶段,也是最短的一个阶段。婴儿期的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为了让准爸爸、妈妈们和新手妈妈们了解科学育儿重要性,帮助他们解决育儿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开展了这次科学育儿健康知识讲座活动。 张主任讲到宝宝的健康从孕检就开始了,健康也不仅是身体健康,还有心理行为健康以及社会能力等,然后对这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让宝爸、宝妈们对科学育儿做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讲座结束后,和宝爸、宝妈们进行了互动,宝爸、宝妈们纷纷觉得收获颇多,提高了对科学育儿的认识,大家普遍认为这次讲座内容是切合了家长们的迫切需求。
  • 28
    2019/02
    儿童意外烧烫伤的处理办法
    发现儿童意外烧烫伤后不能往宝宝的伤口上涂抹酱油、醋、酒、牙膏或其他偏方,因为后者不仅可能导致伤口继发感染,还会影响医生的专业判断。轻度的皮肤表面烧烫伤可以外用红花油或者烧伤膏。正确的处理办法:  1.冲:用流动的清水冲洗伤口15-30分钟或;  2.脱:充分泡湿后小心除去衣物;可用剪刀剪开衣服或暂时保留粘连部分,尽量避免弄破水泡;  3.泡:在冷水中浸泡15-30分钟,但烧烫伤面积过大或宝宝年龄偏小则不建议;  4.盖:盖上干净湿布或消毒凡士林纱布等覆盖受伤部位;  5.送:如果烧烫伤面积过大,应及时送医就诊。  具体烧烫伤处理办法详见我院微信公众号(whsd3yy)
  • 27
    2019/01
    疫苗接种知多少
    自婴儿出生后,外界环境中的各种细菌、病毒如白喉杆菌、结核杆菌、麻疹病毒、乙肝病毒等极易入侵婴儿体内。一旦感染上述病原体,儿童的生长发育不仅可能受到很大影响,甚至有可能危及生命。而接种疫苗则可以使儿童体内产生抵抗相应病原体的抗体,从而达到预防传染病的目的。 预防接种后,机体需要一段时间来产生免疫力,时间的长短则取决于疫苗的种类、接种途径、接种次数以及身体健康状况等,一般疫苗初次接种后约需1-4周才能产生免疫力,但免疫力弱,维持时间短;而再次接种后,可在一周左右产生有效的免疫力,且免疫力强,维持时间长,因此需要严格按照规定完成接种次数。 接种疫苗后,体内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反应如局部出现红肿热痛或发热等情况,一般不需要特殊处理,只需要适当地休息、多饮水、注意保暖即可。对较严重的局部反应可用清洁毛巾热敷消肿、减轻疼痛,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2-3次即可。但接种卡介苗后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而对于严重的全身疫苗反应如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时,则需要及时到接种点或相关医疗单位进行专业处理。
  • 23
    2019/01
    儿童保健就是做体检吗?
    儿童保健 = 儿童体检? 远不止这么简单! 儿童保健是指医生通过各个方面的维度对宝宝的生长发育进行评测,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提供科普和指导。能够及时发现宝宝的生长发育异常和疾病隐患。 儿童保健的主要工作包括但不限于孩子的生长发育监测、科学喂养指导、儿童心理疾病的诊断、治疗和康复,还有儿童性早熟的早期发现、重金属检测、中医保健等等,涉及到儿童健康的各个方面。  儿童保健多久做一次好? 宝宝满月、2个月、3个月、4个月、5个月、6个月;半岁后每二个月一次;1岁后每半年一次。 目前的儿童保健已经扩展到0~18岁,从满月的小婴儿,到上学的孩子,到青春期身高促进的大儿童,儿童保健贯穿孩童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儿童保健具体该怎么做? 1.全身检查:从孩子出生后的满月体检或42天体检开始,进行全面的查体:包括精神状态、全身皮肤、五官、心肺、腹部、外生殖器以及四肢的系统检查,通过检查筛查先天发育异常:如先天性心脏病、脐疝、髋关节发育不良等。 2.体格发育评估: 测体重、量身长:这两项指标反映孩子近期及远期的营养状况,增长不合理是由于喂养不当或是疾病方面的问题,儿保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情况指导家长科学的喂养和护理。 量头围,测囟门:宝宝的头围和囟门大小能够反映孩子大脑发育的情况,如果头围过大或者囟门张力过高,需要进一步检查是否有脑积水等疾病;如果头围过小、要动态观察是否有脑小畸形等情况,提醒家长要动态观察孩子智能发育的情况。 3.神经系统发育检查: 评价智能发育: 对于刚出生的孩子,出生28天内进行新生儿20项神经行为测评检查以早期筛查脑损伤患儿。 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筛查: 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个人—社交能力各方面了解儿童的行为发育情况,提供科学育儿方法。 综合素质测评: 包括儿童气质类型的分析和智商发育的测评,通过检测评估儿童先天的性格特征和情绪类型,帮助您更了解您的孩子,找出更适合您孩子的教养方式。了解婴幼儿的个体差异,指导家长帮助孩子克服自身气质弱点,让孩子在环境的影响和家庭教育下,朝着良好的个性方向发展。根据儿童的智商发育水平,制定早期教育训练计划,培养聪明宝宝。 4.骨骼发育状况的检查 超声骨密度检测:利用超声骨质分析仪定期检测婴幼儿骨骼的致密程度,早期发现骨软化及佝偻病。 25—羟维生素D3检测:正常值为30——100ng/ml。若低于正常范围,会影响钙的吸收,进而影响骨骼的致密程度。 骨龄测定:骨龄既是骨骼发育年龄,能准确反映发育程度及早长或晚长。3岁以上儿童每年在相同时间或生日前后拍摄骨龄片,即左手正位片。应用骨龄评价软件评定骨骼年龄、预测未来身高及生长空间、筛查矮小症、性早熟等。若骨龄与年龄不相符、或身高发育不理想,儿保医师会采取相应的保健措施进行干预,促进身高发育的更理想;或者建议家长给孩子检查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到激素水平,进行内分泌治疗,促进长高! 5.视力发育检查: 视力筛查: 对适龄儿童进行视力筛查,及时发现眼部异常:如眼位不正(斜视)、眼球震颤、屈光不正、散光等,及时进行医疗评估,进而实施恰当的治疗或干预,这对儿童的眼保健是非常重要的。 筛查年龄:生后30天(42天)、3个月或6个月、1岁、2岁、入园体检和幼儿园大体检时。 6.膳食营养分析及指导:了解儿童每日的营养素摄入是否合理,并进行个体化营养指导。指导家长科学喂养。 7.婴儿游泳:能促进宝宝大脑及神经系统的发育,激发婴儿潜能,提高智商和情商。通过游泳可提高宝宝的抗病能力、促进黄疸早消褪、促进婴儿正常发育。 8.智护训练:智能护理训练是指导家长在家里对宝宝进行智能护理:包括大运动、精细动作、语言、认知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的训练,使宝宝的智能得到全面的发展。 9.儿童防龋:儿童从3岁起每半年进行牙齿涂氟可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
  • 28
    2018/12
    什么是儿童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随着社会的进步,国民保健意识的提高,宝爸宝妈对宝贝们的健康意识增强了,定期的体检也纳入了生活的日程。 体检当然首先会关注身高、体重、头围这些体格发育的指标,除了这些,有很大一部份的宝妈开始重视体检本上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这项内容。 那么什么是神经心理行为发育评估呢?做这个目的是什么呢? “神经”和“心理”,其实通俗的说就是宝贝们在成长过程中感知、运动、语言和心理等能力的发育水平。 那什么是感知呢?视、听、嗅、味和触觉等称为感知,多给婴儿这些刺激能提升他的认知发育,是智力发育的基础。 比如视觉,满月的婴儿能短暂注视,目光能随物体移动; 听觉,听到声音可瞬目、皱眉;嗅觉,能辨别妈妈的味道; 触觉,对接触到身体的任何不舒服会表示强烈反应,比如哭或者紧握拳。什么是运动呢?运动有大运动和精细动作,其实就是从泛化到集中的过程,比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跑等等这些是大运动。 主动伸手抓物、捏豆、搭高、拿笔、画画这些手眼协调的操作能力称为精细运动。 什么是语言?也就是发音,理解和表达的发育过程,比如4个月会出声笑,尖声叫, 1岁能叫爸妈,能理解一些词语,2岁会用人称代词“我”、“你”。综合以上,其实这些都是婴儿心理发育的基础,也是我们说的神经心理行为发育。 婴儿神经心理行为发育和体格发育一样,是有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了解儿童的心理发育水平是否与年龄相一致,有没有偏离或者障碍和疾病。如若存在这些问题需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如若没有,家长们能从评估中看到宝宝的能力和进步,也能了解到现阶段的不足和引导方向,学习到新的养育技巧,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空间和环境。
  • 26
    2018/12
    儿童喘息性疾病的预防
    因秋冬季节变换、昼夜温差增大,病毒、细菌增多及尘螨、花粉过敏原增加等因素,儿童喘息性疾病发病率日益增高,严重影响了儿童健康。 如何有效地预防儿童喘息性疾病的发生,对儿童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以下是我们临床经验的总结,供大家参考:     1.避免过度运动;     2.避免受凉;     3.远离过敏原;     4.通风防感冒;     5.少吃过冷、过甜、过咸的食物;     6.备用平喘药物:有哮喘史或喘息病史的患儿家中可备用平喘药物如美普清口服溶液、雾化吸入设备及抗过敏药物如澳博达滴剂;     7.及时就医:喘息发作常出现在夜间、清晨、运动后,一旦儿童咳嗽、喘息发作经常发生,应及时就医。
  • 28
    2018/11
    如何有效预防小儿肺炎
    肺炎是儿童时期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也是我国住院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严重威胁儿童健康。 小儿肺炎是由不同的病原体(如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霉菌等)或其他因素(如吸入羊水、异物或过敏反应)等引起的肺部炎症。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气促和肺部固定湿啰音。重症患者可累及循环、神经及消化系统而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如心功能不全,呼吸衰竭、中毒性脑病、中毒性肠麻痹等。因此,有效地预防小儿肺炎的发生显得尤为重要。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尽量减少肺炎的发病: (1)冬季尽量少去公共场合、人群密集的地方活动,远离生病人群。 (2)小儿膳食应合理搭配,要注意补充优质蛋白,同时多吃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3)经常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雾霾严重时尽量少出门或戴口罩出门。      (4)适当增减衣物。      (5)及时治疗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的疾病,如营养不良、维生素A缺乏、佝偻病、贫血等。      (6)加强锻炼,勤晒太阳,适当进行室外活动以提高对气温变化的适应能力。      (7)酌情接种肺炎疫苗。
  • 24
    2018/11
    宝宝睡不好,全家好烦恼!
      良好的睡眠是保证小儿体格及神经发育的必要条件,特别是一岁以内的宝宝,其健康活泼的情况皆取决于睡眠质量的好坏!但由于小儿神经发育还不完善,生理病理各方面的因素均容易引起睡眠不安,所以睡眠不安又是一岁以下小儿常见现象! 前不久,刚刚出生40天的宝宝“逗逗”到医院例行42天复查,儿保科张主任常规询问宝宝睡眠情况时,陪同来的奶奶和妈妈随即大倒“苦水”,话匣子一打开就难以收回来,原来,小“逗逗”一天24小时内总计睡眠约8—9小时(此阶段婴儿常规睡眠时间约18小时),而且还只是断断续续睡眠,一般连续睡眠不超过2小时,基本上是抱在手上睡,一放在床上就醒。没办法,全家人24小时轮流值班陪小“逗逗”,搞得全家苦不堪言。小“逗逗”也一直处于疲惫状态,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地打,活脱脱像极了大人们频繁值夜班的状态。经体格检查,小“逗逗”的生长发育也比较缓慢,较出生时的身长仅增加2厘米,体重仅增加了800克。        经仔细询问排查,终于找出了造成小“逗逗”睡眠不安的主要原因,原来,小“逗逗”9天时,按照习俗要“洗九”,所以家里来了很多亲戚,当天小“逗逗”就一直不肯睡,家人以为是因为太吵闹,可自从那天起小“逗逗”就开始即睡即醒模式,还非常爱惊动。经儿保科中医师诊断为“小儿惊证”,并对症取穴进行小儿推拿,刚开始推拿时,小“逗逗”还极不配合的哭闹,推拿过半的时候就慢慢安静下来,快结束的时候居然睡熟了。第二天复诊时,妈妈和奶奶都非常高兴的说昨晚全家都睡得很好,小“逗逗”从晚上8点多睡到第二天早上约7点钟自然醒,用妈妈的话说则是“感觉整个世界突然间安静了”。共计推拿3次,小“逗逗”又回到原来婴儿睡的模式了。
  • 30
    2018/10
    儿童发热处理常识
    发热是儿科最常见的急症之一,大家都知道肛温≥ 38℃或腋温≥ 37.5℃即为发热。儿童发热多合并鼻塞、流涕、咳嗽及皮疹等不适,伴随精神欠佳,纳差等,因此正确地掌握发热处理流程尤为重要。 根据2016年版《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及《儿童发热家庭护理指南(2016版)》 等相关指南,我们总结如下: (一)是否可以使用物理降温? 最新指南并未肯定物理降温的作用,虽然对乙酰氨基酚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同时也会明显增加患儿的不适感,所以我们并不推荐首要使用温水擦浴来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酒精)擦浴方法来退热。 (二)退热药物的用药指征是什么? (1)无需使用退热药物情况   患儿精神状态好,无明显哭闹等不适表现,可以先观察,暂时不用退热药,但是既往有发热性惊厥或癫痫等疾病的患儿除外; (2)需使用退热药物情况   使用退热药目的在于增加患儿的舒适感,当患儿精神状态不好或不舒适时可以使用,但是要从根本上控制体温还是要查明原因对症用药。 若发生以下任意一种情况,家长则需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     (1) 3月龄以下的患儿,肛温达到38℃或以上;或未满1个月的新生儿,肛温低于36.1℃;     (2) 3~6月龄的婴儿,肛温38.9℃或以上;     (3) 6~24月龄,体温超过38.9℃并持续24小时以上;     (4) 2岁或以上,持续发热3天以上;     (5)精神状态很差或易激惹,反复呕吐,严重头痛或腹痛,或有其他症状;     若没有上述情况,可以先在家观察或选用退热药物治疗。
  • 19
    2018/10
    儿童保健科绿色疗法----小儿推拿简介
    小儿推拿历史悠久,是中医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穴位点按推拿,调节脏腑,平衡阴阳的方式改善小儿体质,提高机体免疫力,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不用服药和打针,为无痛苦、无副作用的绿色疗法。 小儿推拿治疗范围比较广泛,儿童保健科目前主要开展以下项目:小儿厌食症、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便秘、反复感冒、汗证、夜啼、小儿肌性斜颈、小儿遗尿、发育迟缓、睡眠障碍、疝气、鞘膜积液、体质调理等。 联系科室:门诊五楼儿童保健科 联系方式:027-65399435
  • 29
    2018/09
    秋季腹泻知多少
      秋季腹泻知多少 轮状病毒(rotavirus)肠炎是由轮状病毒感染所致的婴幼儿消化道传染病。 秋季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常由A组轮状病毒感染诱发,故又名“婴儿秋季腹泻”。 该病潜伏期通常为2~3天,起病急,主要临床表现为腹泻,排黄色稀水或蛋花样便,无黏液及脓血,无里急后重感,量多,5~10次/日,重者超过20次/日。部分患儿可伴有发热,但多为低热。 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情轻,病程短,多数预后良好。以饮食疗法和液体疗法等对症治疗为主。可予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蒙脱石散保护胃肠黏膜及口服补液盐溶液(ORS)配合纠正和预防脱水。但抗生素治疗无效。
上一页 12...111213141516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