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肝胆胰胃肠外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肝胆胰胃肠外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2
    2022/03
    关于腹股沟疝你应该了解的事
        腹股沟疝是普外科的常见病,其原理是腹股沟区域腹壁薄弱,腹腔压力高,长期受压后该部位出现一个缺损,腹腔内的组织器官经该缺损部位凸出来,在皮肤下面形成一个包块。立位时因重力的原因包块明显凸出,卧位时回复到腹腔内,包块消失。该缺损一旦发生不能自愈,也不会停止发展,只会越来越大,越来越严重。形成的疝越大治疗越晚治疗后越容易复发,因此患此病后要尽早治疗,越早手术创伤越小恢复越快,术后再次复发几率越低。根治该病的唯一方法就是手术修补腹股沟区的缺损,最常用的材料是人工合成的聚丙烯补片,将其置入该区域填补缺损,防止腹腔内组织器官再凸出来。腹股沟疝修补手术包括传统的开放式修补和目前新发展起来的腹腔镜下修补。开放式修补作为几十年的老术式,在腹股沟疝的治疗上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但也存在复发率高及补片易感染的弊端。近十余年来发展起来的腹腔镜下腹股沟疝修补手术,以其复发率低、患者恢复快、补片不易感染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 25
    2022/02
    肝癌早知道
             许多肝癌患者的早期甚至是中期,都没有明显的症状如肝区疼痛、厌食、黄疸、腹水等表现,以至发展到晚期时才到肿瘤专科医院就诊。   肝癌早期的症状不明显,甚至患病后较长时间毫无感觉,待病情发展到一定程度才会逐渐产生一些以肝区疼痛、食欲下降、疲乏无力、日渐消瘦等症状,到晚期则会有黄疸、腹水等表现。   我国通用的肝癌临床分期标准是:早期,指没有症状和体征(如摸到肿块等)的病人,因为没有任何表现,所以又称为“亚临床期”;晚期,是指有黄疸、腹水或肝外转移的病例;介于早期与晚期之间的则称为中期。简单地说,早期肝癌症状很轻微,有明显症状的已经不是早期肝癌。   大多数肝癌病人是在慢性肝炎、肝硬化的基础上发展为肝癌,所以很难依靠这些病史作为诊断肝癌的标准;即使摸到肿块或有黄疸、腹水,有时也难以与结肠癌、胰腺癌相区别。所以,诊断肝癌必须借助于各种特殊检查,如有5年以上慢性肝炎病史或乙型肝炎病毒抗原标记物阳性者或肝硬化患者,是罹患肝癌的高危人群,高危人群应每半年进行一次血清甲胎蛋白(AFP)的检测,有条件的患者最好同时检查B超和检测甲胎蛋白,如果患者AFP持续升高,B超和CT检查不能确诊,应进一步做肝动脉造影检查。   肝癌员称为“癌中之癌”;但早期治疗效果算好,尤其是小肝癌如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基本可以治好。小肝癌是指单个癌结节最大直径不超过3厘来或两个癌结节直径相加不超过3厘米的肝癌。
  • 25
    2022/02
    胃息肉切还是不切?
          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的胃息肉,胃息肉危害大不大?会不会发生癌变?胃息肉分为两种类型,即炎症性(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性息肉通常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增生,癌变率约30%~58.3%,被人们称“癌前病变”;增生性息肉也叫炎性息肉或增生性息肉,绝大多数无不典型增生,癌变率极低。一旦发现胃息肉,首先要做活检病理明确息肉的性质,若是腺瘤性息肉,原则上需要切除治疗,以防恶变可能;若是增生性息肉,可依据病因来采取相应措施:如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增生性息肉,通常需要根除幽门螺旋杆菌;但是当炎症性息肉直径>2cm者,也建议切除。由于胃息肉容易复发,切除后,要在3-6个月复查一次。
  • 15
    2021/11
    肠息肉切还是不切?
    一些人拿到体检报告后,被报告显示的身体结直肠息肉而弄得焦虑不安。有些息肉是良性的,定期复查肠镜即可,不用太在意。而有些息肉是癌前病变,需要内镜或者手术治疗。那么哪些需要提高警惕,该如何治疗呢?       顾名思义,肠息肉就是肠道黏膜上所有隆起性的病变。一般而言,肠息肉分为非肿瘤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两类。非腺瘤性息肉又分为炎症性息肉、增生性息肉等,与肠癌的发病关系不大。而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它是否癌变还与患者年龄,息肉数量、大小有关。多数研究表明。单个、两个息肉癌变概率不高,而随着数量越多,癌变机率越大;息肉越大,癌变率也越高。国内外研究表明了1cm以下的息肉癌变率为1%~3%;1cm~2cm的息肉,癌变率为20%;而2cm以上的息肉癌变率为50%。但是,大部分肠息肉患者没有任何临床症状,只有很少一部分会出现便血、黏液便、腹痛、大便次数增多、便秘等异常。因此,一旦出现上述症状应立即到医院做肠镜检查。如果发现肠息肉,可通过内镜下切除,通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及下一步治疗方案。此外,因肠息肉易复发,一定要定期复查。平时多食用蔬菜水果,远离烟酒。对于有家族史的人群,应2年-3年进行一次肠镜检查。
  • 14
    2021/10
    甲状腺功能减退的常见病因?
    1、自身免疫损伤: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最为常见,包括桥本甲状腺炎、萎缩性甲状腺炎、产后甲状腺炎等。 2、甲状腺破坏:包括手术、131I的治疗、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等。 3、碘过量:碘过量可引起具有潜在性甲状腺疾病者发生甲减,也可诱发和加重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含碘药物胺碘酮诱发甲减的发生率约5%-22%。 4、抗甲状腺药物:长期大量服用锂盐、硫脲类、咪唑类等药物会不同程度的诱发甲减。
  • 16
    2021/09
    胆囊切除术后在饮食上需要注意什么?
    近年来,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因其“微创、恢复快”等优点成为了胆囊良性疾病患者的首选术式。术后的饮食问题是患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良好的饮食习惯,能有效避免胆囊术后的消化功能紊乱;本科室通过多年的术后患者管理的经验及实验室的科学研究,总结出几点饮食原则,希望能为胆囊手术后的患者提供一定的指导的意义。  胆囊手术尤其是胆囊切除手术后早期,胆汁不能有效浓缩和规律排放,降低了肠腔内胆汁酸的浓度及胆盐含量,且术后由于括约肌功能障碍,导致胆道压力升高,胆汁排空缓慢。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腹胀、腹泻等消化不良症状。因此应以清淡饮食为主,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减少脂肪类摄入。烹调尽量少用动物油,可适量增加植物油。菜肴应以清蒸、炖煮、凉拌为主,少吃炒菜,特别要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不饮酒,这样就能减少对胆道的不良刺激。虽然胆囊切除后原则上不宜摄入过高的脂肪与胆固醇,但也不能过分限制脂肪,因为脂肪是刺激胆汁分泌机所必需的。胆囊切除1个月以后,饮食虽然应追求清淡,但也需加强必要的营养补充,将有助于病人早日康复,每天可以吃些瘦肉、水产品、豆类食物,也可以饮用牛奶、酸奶。经过数周至数月的适应代偿后,胆总管逐渐扩张代偿了胆囊储存胆汁的功能,即可恢复正常饮食。但是应当注意每餐的进食量不宜过多,特别是术后3~6个月内,做到少量多餐、定时定量进食,少量多次的进食可以减轻消化系统的负担,有利于避免消化功能的紊乱。 总之,腹腔镜胆囊手术后,短期内消化功能受到影响,需要进食清淡的、容易消化的食物,宜少量多餐,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但是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生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有很大关系,包括长期高脂、低脂、高糖、饮酒、饮水过少等都会增加结石发生的概率。良好的饮食习惯能减少胆道系统结石的发生。
  • 03
    2021/09
    甲状腺癌术后需要定期检查哪些项目?
          近年来,甲状腺疾癌的患病率不断攀升,接受手术治疗的患者也是越来越多。对于甲癌患者来说,做完手术不代表治疗结束,术后的定期复查必不可少。那么术后一般要做哪些检查? 1、甲状腺功能       促甲状腺激素(TSH)可以刺激甲状腺组织增生。甲状腺癌患者术后患者往往需要服用超过生理剂量的甲状腺素片(即优甲乐),使患者 TSH 低于正常范围的下限,以达到预防肿瘤复发的目的。(注:低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5~2.0 mU/L、中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1~0.5 mU/L,高危患者应将 TSH 控制在 0.1 mU/L 以下)因此,患者术后需要定期监测甲状腺功能,然后根据检查的结果调整甲状腺素片用量。 2、甲状腺球蛋白(Tg)       通过定期监测患者血中的 Tg 水平可以判断患者术后是否存在肿瘤残留或者复发、转移。甲状腺球蛋白由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合成并分泌,正常值 < 10 μg/L。甲状腺全切术后一般测不出 Tg,如果术后患者 Tg 升高,则提示肿瘤没切干净或存在复发、转移。甲状腺球蛋白小于 1 μg/L 时复发的几率很低,在 1 μg/L~10 μg/L 之间时,复发的几率约为 20% 左右,大于 10 μg/L,复发几率大于 60%。 3、血清降钙素(CT)、癌胚抗原(CEA)       降钙素由甲状腺 C 细胞分泌,正常人血清中降钙素(CT)含量甚微。由于甲状腺髓样癌细胞由 C 细胞变异而来,因此它也具有分泌降钙素的作用。甲状腺髓样癌患者血清降钙素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手术切除甲状腺髓样癌后其血清降钙素含量会迅速下降甚至测不到。如术后仍然较高或下降后复又升高,提示有肿瘤残留或者又复发、转移。因此,术后监测血清降钙素是监测甲状腺髓样癌治疗效果、早期发现复发或者转移病灶的有效方法。另外,癌胚抗原(CEA)是人体内的一种广谱肿瘤标志物,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患者也可能出现癌胚抗原(CEA)升高,所以,CEA 也可作为甲状腺髓样癌术后的观察指标。 4、甲状腺 B 超       B 超检查费用低、无辐射,是甲状腺癌术后最常采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通过甲状腺超声检查可以初步判断术后是否复发,颈部淋巴结有无转移。 5、其它影像检查       如胸部 CT、全身核素扫描、PET-CT 等,主要用于了解有无远处转移,如肺转移、骨转移等,甲状腺癌最常见的转移部位是肺部。临床上,当化验检查发现患者术后 Tg 持续升高,怀疑肿瘤复发,但是 B 超检查却没能发现异常时,可以选择全身放射性碘扫描,帮助查找癌转移灶,但是,全身核素扫描对于不具备摄碘能力的甲状腺髓样癌、未分化癌等不适用。       此外,甲状腺癌全切手术有可能误伤甲状旁腺,导致暂时或永久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临床上,对术后出现面部、手脚麻木或抽搐等低钙症状,确诊有「甲旁减」的患者,术后还要定期监测甲状旁腺激素(PTH)、血钙(Ca)、血磷(P),以利于评估病情轻重、指导临床治疗。
  • 10
    2021/08
    疝气选择传统手术方式还是腔镜手术方式?
            传统疝修补术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疝修补手术方法是在下腹部切开6至8厘米的伤口后进行修补,通常放置一片聚丙烯网状补片加强修补,其术后疼痛较严重,恢复慢,且术后有一定的复发率,给病人带来沉重负担。         腹腔镜疝修补手术因其损伤少、恢复快、切口美观等优点越来越受到病人的欢迎。多中心研究表明,腹腔镜疝修补术术后慢性疼痛及复发率均少于传统手术组,术后当天即可下床,一周即可恢复正常工作,术后并发症及复发率极低。而对于双侧疝及合并腹腔疾病的腹股沟疝,腹腔镜疝修补术不需另作切口或另加操作孔即可完成,不增加复发率和恢复时间无差异;同时可对腹腔合并疾病进行诊断和治疗;对于复发性疝,由于不需从原来入路进入,减低了损伤精索和神经可能。         腹腔镜疝修补术与传统疝修补手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美容效果好,没有大切口,只需在腹壁上戳三个0.5至1.0厘米的小孔; ②手术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使用镇痛药物少; ③恢复快,术后当天下床活动,术后3-4天即可出院; ④不破坏腹股沟管解剖、提睾肌,不会损伤输精管及精索血管、神经,从而避免了缺血性睾丸炎的发生; ⑤尤其适用于双侧腹股沟疝,可不增加戳孔而同时修补,微创效果更加明显; ⑥复发率低于传统疝修补术。
  • 07
    2021/06
    甲状腺结节在什么情况需要重点关注?
    1、甲状腺结节边界不清 边界清与不清是医生对甲状腺结节有没有包膜的一个判断。边界不清,就像是一滴墨滴在宣纸上,往往提示结节比较活跃,细胞有向外活动的趋势,对于任何肿瘤来说,这是判断肿瘤性质非常关键的一项指标。 2、甲状腺结节钙化 如果彩超提示甲状腺结节有细点状或沙粒样钙化,特别是合并边界不清,那很有可能是恶性的。此外,虽然以前认为粗大钙化是良性结节的特征,但近年来也有粗大钙化的结节最终诊断为恶性。所以,合并钙化的甲状腺结节要尽快确定性质,并积极的处理。 3、囊实性结节 一般来讲,囊实性结节大部分是良性的,即使迅速增大,可能是瘤内出血引起的。跟前面两种相比,囊实性结节要分情况看,小的囊实性结节不需要手术,只有较大的囊实性结节产生压迫症状或恶变时才需要处理。 4、除了这些情况,还有些更专业术语比如结节回声(低回声)、纵横比(大于1)、淋巴结(钙化或液化)等,如果报告里面有括号头的这些描述的话,也可能甲状腺结节也不太好。
  • 07
    2021/06
    胆囊结石的临床表现
    1、多数平时没有身体不适的症状表现,只是在体检时偶然发现存在胆囊结石,称为无症状胆结石。 2、胆结石的典型表现是胆绞痛,通常是在饱餐、进食油腻食物后或卧床休息体位改变时发作,表现为右上腹或上腹部阵发性疼痛,或持续疼痛伴阵发性加重,可向右肩背部放射,可伴有恶心、呕吐。 3、有些胆结石患者仅表现为消化不良等胃肠道症状,如上腹部隐痛,或有饱胀不适、嗳气、打嗝等,常被误以为是“胃病”。严重的胆囊结石甚至可发生胆囊穿孔,梗阻性黄疸、胆源性胰腺炎、胆囊癌等,则会出现相应的临床症状。 4、武汉市第三医院提醒您:一旦症状严重,建议尽快医院检查治疗。
  • 26
    2021/04
    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随着人们体检意识的提高,很多人被查出了甲状腺结节,据一份最新的调查结果显示,甲状腺结节的检出率为20.43%,相当于每五个人中至少就有一位患有甲状腺结节。那么良性甲状腺结节需要治疗吗?       大多数甲状腺结节都属于良性病变,不会影响甲状腺素的合成和分泌,不会导致甲状腺功能紊乱。除非甲状腺结节直径过大、对周围组织产生压迫症状,或者影响美观,可以通过手术或其他微创治疗方法进行处理。       大于4厘米的良性结节,才是必要的手术指征。除此而外,绝大多数良性甲状腺结节不需要任何药物或手术治疗。甲状腺结节其实一点也不可怕,就像皱纹一样,也是岁月留在身体上的痕迹,你要做的,只是不要失去它的消息,知道它有多大、在哪里。
  • 06
    2021/04
    甲状腺癌该不该一刀切?
        甲状腺癌有以下四种类型: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性癌、甲状腺髓样癌和甲状腺未分化癌。     甲状腺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属于分化型甲状腺癌,这两种类型癌症,病情进展速度相对较慢,预后较好,经过正规治疗后可以长期生存。     甲状腺髓样癌和未分化癌属于预后比较差的肿瘤,需要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甲状腺未分化癌,目前没有有效的治疗方式。当然,这类肿瘤比例并不高,100个甲状腺癌里面,可能有不到5%的甲状腺髓样癌或未分化癌。     对于大于1厘米的甲状腺癌,即便是低度恶性的甲状腺乳头状癌,医生都还是会建议病人及时接受手术切除治疗,手术切除的范围可以依据病情个性化处理。     对于小于1厘米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特别是小于5毫米的分化型甲状腺癌,没有影响周围脏器的情况下,在和病人充分沟通后,在定期严密的医学监测情况下,可以延迟手术。
上一页 12345678910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