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营养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营养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7
    2024/09
    营养师谈中秋健康吃月饼
    9月17日(农历八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中秋节,在这一天自古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不过,月饼作为一种高热量食物,如何吃能减轻肠胃负担、有益身体健康?哪些人群应特别注意吃月饼的禁忌?九派新闻采访了武汉市第三医院中级营养师崔蔚。 她建议,控制月饼的分量,普通成人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月饼,有特殊疾病者或老人、孩子每天吃不超过半个月饼,少量多次,不空腹吃,不在睡前吃。 对于减脂人士与糖尿病患者,她提醒,可在午餐时吃少量月饼,替代主食,或者将月饼切碎,加入五谷杂粮粥中食用,能平稳血糖。月饼搭配茶还有助于脂肪与糖分的代谢,促进消化。 【1】配料表排序越靠前含量越高,高血压患者不选咸味月饼 购买食物前看配料表成为一些消费者的习惯。对于月饼的选择,崔蔚建议,首先偏向自己喜欢的口味;其次观察配料表的构成,成分越简单越好,优先选择油、盐、糖在配料表中排序靠后的月饼。 她特别提醒,“如果家中有儿童,尽量为其挑选0反式脂肪酸的月饼。”《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2022)》建议,反式脂肪酸每天摄入量不超过2g,摄入过多会对患心脑血管疾病有潜在危害。 “吃月饼时,注意控制分量,可以全家人一起分食,每人吃一小口。”她建议,同时控制一天内总热量的摄入,适时替换掉主食,搭配蛋白质、膳食纤维食用。 谈及能否代替正餐时,崔蔚称,这取决于对自身总能量的需求。“建议普通成人每天吃不超过一个月饼,约50g到80g;有特殊疾病者或老人、孩子每天吃不超过半个月饼,少量多次,可换不同的口味。” 九派新闻注意到,社交平台上,一些网友分享月饼搭配茶食用的经验。崔蔚指出,已有研究表明,高糖高脂食物搭配茶类确实有助于脂肪与糖分的代谢,帮助消化与解腻。 茶与月饼 哪些人群要少吃或不吃月饼?她指出,不推荐糖尿病患者吃月饼。“血糖的变化不仅受到糖的影响,还受到碳水化合物(月饼皮主要成分)的影响。”无论普通月饼或减糖月饼,每100g中含有超50g碳水化合物,仍会造成血糖波动。 不过,她补充说,值此佳节,如糖尿病患者与减脂人士想吃少量月饼,可在午餐时替代主食,或者将月饼切碎,加入五谷杂粮粥中食用,有助于减缓血糖的波动。 她还提醒,高血压患者吃月饼时,要控制盐的摄入,尽量不选择咸味月饼,尤其肉类月饼经过腌制,盐分含量较高。对于胆囊疾病、胰腺炎疾病患者,不建议吃高油高糖月饼。胃溃疡、胃炎患者应尽量少吃,避免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引发肠胃不适。 【2】“三高”或胆囊炎患者不宜吃蟹黄蟹膏,节后减脂有两种断食法 仲秋时节,正是螃蟹最肥的时候。中秋假期,螃蟹是餐桌上除月饼外的另一道美味佳肴。从营养价值看,螃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与多种维生素。崔蔚指出,蟹肉是高蛋白低脂食物,每100g蟹肉含有21g蛋白质、7.7g脂肪,可以适量吃。 她同时提醒,蟹黄蟹膏的胆固醇含量高,每100g含有200到250mg,一般胆固醇要控制在每天300mg以内。 “三高人群或胆囊炎患者,尽量不吃蟹黄蟹膏,可以吃适量蟹肉。”她表示,螃蟹性寒,可搭配生姜、紫苏等温热食物食用。 吃螃蟹。 另据北京青年报,北京市鼓楼中医医院药剂科王硕撰文称,螃蟹不宜与柿子、浓茶、寒凉食物同食,以免出现腹泻、肠胃紊乱等。 中秋节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家人团圆、朋友聚会的时刻。崔蔚提醒,聚餐时细嚼慢咽,大脑容易接收到吃饱的信号,避免过食;注意荤素搭配,保持1:3的荤素比例,少吃油腻菜肴;吃饭顺序上,可以先喝水或适量清汤,吃蔬菜、肉,至五六分饱时再吃主食,最后吃到七八分饱。 节后如有减脂需求,可采用两种断食方法。她介绍,其一是“16+8断食法”,一天24小时中,16小时不进食,8小时进食,以此控制每天的食物摄入,达到减重的目的。 其二是“5+2断食法”,一周7天内,5天正常进食,另外2天可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进食低热量食物。断食2天内,女性每天500大卡,男性每天600大卡,一日三餐合理分配饮食,通过设置热量差实现节后减脂。 【3】0蔗糖不等于0糖,“低GI”需经认证,警惕胰岛素抵抗 不仅月饼,如今从食品到饮品,都掀起了一股无糖风潮。随着人们健康素养的提高,购买前先看配料表成为一个普遍习惯,“无糖”“0糖0卡”的商品更容易得到消费者青睐。同时,另一些人对糖充满恐惧,因恐惧其加速衰老、带来各种疾病拒之千里。 对此,九派新闻咨询了崔蔚。她认为,首先要尊重个人意愿,如果不喜欢吃,可以选择不吃,身体不会因为缺少甜味而不健康。 不过,她也提到“胰岛素抵抗”的问题。很多研究发现,添加甜味剂的无糖饮料尽管不含糖,热量也为0,仍会诱发大脑对糖的依赖,还可能破坏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引起胰岛素抵抗。 她进一步解释,平时吃1份糖,身体分泌1份胰岛素将糖代谢掉。一旦出现胰岛素抵抗,吃进去1份糖,分泌的1份胰岛素因不敏感而无法代谢,接着会分泌多倍胰岛素,导致身体的胰岛素水平超标,使得脂肪合成增加、代谢减少,出现一些慢性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有人为控制体重,坚持0糖摄入却仍然长胖。 根据《中国居民营养膳食指南(2022)》,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下。 水果本身含有的果糖不属于添加糖,但也要控制好量。上述《指南》建议,保证每天摄入200-350g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过量水果也会导致糖分超标,身体难以代谢。”崔蔚提醒,如果不愿吃高糖水果,可以吃小番茄、柚子、蓝莓等低糖水果。 多种多样的水果。 对于一些宣称“0蔗糖添加”的食品,崔蔚强调,0蔗糖不等于0糖,糖分为蔗糖、果糖、葡萄糖浆等多种类型,0糖是没有添加任何糖,0蔗糖只是没有添加蔗糖,但可能添加了其他糖,具体还要参考配料表与营养成分表。 除了“0糖”,“低GI”一词也备受控糖人士关注。GI即血糖生成指数,是反映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对餐后血糖影响程度的指标,食物的GI值越高,越容易引起血糖增高。当GI值低于(含)55时,被称为“低GI”食物。 糖尿病患者等人群选择低GI食物有助于保持血糖平稳,减缓病情发展。典型的低GI食物有五谷杂粮、豆类、坚果、乳制品、大部分的蔬菜水果等。 “如果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血糖难以控制,体重下降明显,可食用低GI食品或补充低GI营养素(营养液)。”崔蔚同时提醒,食品包装盒上标记“低GI”才是经过认证的、符合国家标准的,有些厂家标出的是“DGI”或者其他字眼,需要辨别清楚。 九派新闻检索发现,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低GI食品认证实施规则》与《食物血糖生成指数测定方法》等法律法规,中国已建立了低GI食品认证制度。经过认证的符合标准的食物,方可称为“低GI食品”。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减糖控糖的技巧?崔蔚概括为,“控制总量、选对种类、注意做法”,即控制摄入糖的总量;少吃高糖食物、加工食品,多吃原味食物(如馒头、全谷物);在做菜时,少使用糖醋等涉及高糖的做法。 九派新闻从崔蔚处了解到,人们常吃的家常菜“番茄炒鸡蛋”其实属于高油高糖的菜肴。在做这道菜时,为将鸡蛋炒至金黄往往需要多加油,为中和番茄的酸味需要多加糖。“因此对于平时来到门诊的减脂人群,不推荐吃这道菜。” 九派新闻记者 胡冰月 李恺 编辑 万璇 【来源:九派新闻】
  • 30
    2024/06
    全民营养周||少油更健康之减少油类的摄入
    烹调油有动物油和植物油两大类,不同油的脂肪酸构成也大不相同。比如猪油富含饱和脂肪酸,不建议多食。植物油富含不饱和脂肪酸,且不同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种类各不相同,建议换着吃。如橄榄油、茶油的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玉米油、葵花籽油则富含亚油酸,亚麻籽油中富含α-亚麻酸。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数据显示,我国居民膳食总脂肪人均摄入量为79.1克,其中烹调油和畜肉脂肪的贡献率分别为53.4%和24.3%。此外,禽肉、坚果、鱼类等也可提供一定量的脂肪。 对于一般人群脂肪提供人体总能量的适宜范围是20%~30%。《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脂肪供能比为34.6%。研究表明,膳食中脂肪长期过量摄入可以增加肥胖以及血脂异常、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和2型糖尿病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减少家庭烹饪用油是实现“减油”的重要环节。炒菜时学会估量油的多少,尽量使用带刻度的控油壶,定量取用,逐步养成习惯,培养自觉控油的行为。 不同的烹饪方式用油量有多有少。蒸、煮是值得推荐的,不仅可以减少用油量,还可以促进纤维软化,利于改善菜品口感。尤其是蒸,隔水加热更利于营养的保留。煎、炸相对来说用油量较大,不建议经常使用。此外,也可通过使用不粘锅、空气炸锅等,帮助减少烹调油的用量。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推荐的成年人每天烹调油摄入量为25~30克,2~3岁儿童推荐量为15~20克,4~10岁儿童为20~25克,11岁以上儿童为25~30克。《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居民每标准人日烹调油摄入量为43.2克,已远超推荐量。 健康在于日常点滴积累,养成好的饮食习惯,让健康常相伴!  
  • 30
    2024/06
    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之增加豆类的摄入
    豆类包括大豆类(黄豆、黑豆和青豆);杂豆类(淀粉豆:红豆、绿豆、芸豆、豌豆、鹰嘴豆、蚕豆等);豆类蔬菜(如豆角、四季豆等)。 其中,大豆类富含丰富的优质蛋白,高达35%~40%,氨基酸组成合理,在体内的利用率较高,是植物蛋白质的优质来源。大豆还含有丰富的钙、钾、维生素E等,脂肪含量也不低,约16%(干豆),并且大豆脂肪的85%都是不饱和脂肪酸,属于「好脂肪」,和坚果相近。 大豆及其制品中还含有大豆异黄酮、植物固醇、大豆皂苷等多种益于健康的植物化学物。 虽然大豆异黄酮的化学结构与雌激素相似,但与真正的雌激素仍然有较大的区别,且以日常膳食摄入量来推算,儿童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并不会引发性早熟,男性也不会因此带来雌激素上升的危险。 相反,诸多研究表明大豆异黄酮具有许多有益的作用,包括对心脏和骨骼健康的潜在作用,极大程度减轻更年期症状,降低罹患乳腺癌等的风险。 中国四川大学团队2022年4月发表的一篇研究,在对4781名6-8岁的中国儿童(2152名女孩和2629名男孩)进行膳食频度、生活方式、出生情况及婴幼儿和儿童期喂养、家庭特征等情况)调查,每年随访身体发育情况和青春期发育状况(包括乳房发育年龄、第二性征、性腺发育起始年龄、女孩月经初潮年龄、男孩变声年龄等)后,对所有指标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大豆对男孩和女孩的发育都很有益处,不仅不会导致性早熟,反而可以推迟青春期开始的年龄。 因此,除过敏者和特殊疾病患者外,儿童青少年、成年男性和女性,均建议每天食用一定大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作为核心推荐内容之一。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儿童青少年可适当调整:2~3岁儿童每天摄入5~1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4~13岁为15克。 相比于大豆,杂豆提供更多的碳水化合物,可以被当做主食看。与精米白面相比,杂豆和全谷物都保留着胚芽、谷皮/种皮等营养丰富的部分,在提供碳水化合物的同时含有更多膳食纤维、B族维生素、钾、镁等矿物质,餐后血糖反应也比精米白面稳定不少。 膳食指南推荐大家每天的主食里要有1/4-1/2是全谷物和杂豆。 食用豆类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吗? 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呢? 肥 胖 我们体内的脂肪细胞可以分泌雌激素,肥胖孩子体内脂肪过量堆积,导致雌激素的分泌会高于普通儿童,会刺激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亢进,从而引起性发育提前; 雌激素样活性物质:这类物质通过机体吸收后,可在体内发挥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干扰正常的内分泌,导致性早熟。比如塑料制品中的双酚A,就具有环境雌激素的特性,加热时易溶出。 成人接触过量环境雌激素,则容易导致性欲减退、不孕不育,女性可能会出现流产、婴儿出生缺陷等,甚至会促使乳腺癌、卵巢癌、子宫肿瘤等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其他因素:包括遗传、疾病等。 因此,除过敏者和特殊疾病患者外,儿童青少年、成年男性和女性,均建议每天食用一定大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将多吃大豆及其制品作为核心推荐内容之一。建议成年人平均每天摄入15~2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儿童青少年可适当调整:2~3岁儿童每天摄入5~15克大豆或相当量的大豆制品,4~13岁为15克。 按照蛋白质含量进行换算,20g大豆相当于北豆腐约60g、南豆腐约110克、内酯豆腐约140克、豆浆约300克、豆腐干约45g、豆腐丝约30克、素鸡约40克。 全素人群平均每天应摄入大豆50~80克,蛋奶素人群25~60克。  
  • 30
    2024/06
    全民营养周||奶豆添营养之增加奶类的摄入
    奶及奶制品是一种易消化吸收、营养价值高的食品,钙的良好来源。常见的奶类有液态奶、酸奶、奶酪、奶粉等。奶及奶制品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牛奶中蛋白质的含量平均约为3%,其氨基酸比例符合人体需要,为优质蛋白质,能很好地被人体吸收利用。奶及奶制品还是钙的良好来源。我国居民平均每标准人日钙摄入量为356.3mg,远低于18岁以上成人每日800mg的推荐摄入量。膳食中缺少奶及奶制品,很难达到推荐摄入量。 此外,奶及奶制品还可以提供维生素B2、铁、锌等营养物质,乳糖还能促进钙、铁、锌等矿物质的吸收。可以增加儿童、青少年以及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有利于骨骼健康。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成人每天应摄入300ml 以上液体奶或相当量的奶制品,2~3岁儿童为500ml,4~6岁儿童为350~500ml。然而,我国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远低于推荐量。中国健康与营养调查显示,2018年中国成年居民奶及奶制品的摄入量仅为27.9g/d,因此鼓励多摄入。 日常生活,可以通过不同搭配达到《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荐的每天摄入相当于300ml的液态奶。例如,早餐饮用一杯牛奶(200~250ml),午饭加一杯酸奶(100~125ml)即可。对于儿童来说,早餐可以饮用一杯奶,再食用奶酪2-3片,课间再饮一瓶牛奶或酸奶。 按照蛋白质含量进行换算,100ml鲜牛奶相当于酸奶约100ml,奶粉约12.5g,干奶酪约10g。
  • 31
    2024/03
    荨麻疹饮食注意事项
    1、海鲜、腥发食物 得了荨麻疹尽量避开吃易过敏的海鲜等,如鱼、虾、蟹、贝类、公鸡、牛肉、羊肉等。 2、富含酪蛋白的食物 酪蛋白是一种存在于牛奶、奶酪、黄油、酸奶等乳制品中的蛋白质。对于某些人来说,摄入这些食物会导致过敏反应,从而引发荨麻疹的发作。 3、油炸和烧烤类 得了荨麻疹尽量不吃吃油炸和烧烤。这些食物温燥助热、且不容易消化,在肠道滞留时间过长,容易增加过敏的概率和加重瘙痒。 4、辛辣、酒类等刺激物 得了荨麻疹最好不吃辛辣、酒类等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胡椒、咖喱、咖啡、白酒、茴香、桂皮及各种酒类饮料。食之则生热化风,可加重病情。 5、花生类 花生也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可以导致荨麻疹的发作。忌口含有花生的食物,例如花生油、花生酱、糖果和巧克力等,可以帮助减轻荨麻疹的症状。 6、部分易过敏水果 对于某些人来说,某些水果可能会引发或加重症状。以下是一些可能会引起荨麻疹的水果: 柑橘类水果:柑橘类水果如橙子、柠檬、柚子等,可能会引发过敏反应。 草莓:草莓是常见的过敏原之一,且易农药残留,可能会导致荨麻疹。 热带水果:热带水果如芒果、菠萝、香蕉、榴莲等,也可能引发过敏反应。 桃子:桃子是一种常见的过敏原,可能会导致荨麻疹。 每个人对食物的过敏反应可能不同,以上列举的食物只是一些常见的过敏原,可酌情避免。
  • 31
    2024/03
    减重期间可以吃肉吗?
          减重期间可以适量食用瘦肉。瘦肉是指脂肪含量较低的肉类,如鸡胸肉、鱼肉、瘦牛肉等。以下是一些关于在减重期间食用瘦肉的注意事项:       1、控制摄入量:瘦肉虽然脂肪含量较低,但仍然含有一定的热量。在减重期间,需要控制总体的卡路里摄入,所以要适量食用瘦肉,避免过量摄入导致卡路里摄入过高。       2、烹饪方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如煮、蒸、烤或炖,避免过多的油脂和调味料的使用。这样可以减少额外的卡路里和脂肪摄入。       3、蛋白质摄入:瘦肉是优质蛋白质的来源,蛋白质对于减重非常重要。它可以增加饱腹感,帮助维持肌肉质量,并促进新陈代谢。在减重期间,适量摄入蛋白质有助于控制食欲和维持身体功能。       4、结合均衡饮食和运动:瘦肉不能单独减重,它只是饮食中的一部分。要实现减重目标,还需要结合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       总的来说,适量食用瘦肉是可以的,但要注意控制摄入量,选择健康的烹饪方式,适量摄入蛋白质,并结合均衡。
  • 31
    2024/03
    体重反弹,可能因为它
    对于很多减重人群来说,千辛万苦瘦下来后,体重出现波动反弹,那么体重反弹究竟是有哪些原因呢?       1.标准型营养干预未经过完整的三个阶段,经过启动期后没有过渡,直接恢复原来的饮食,生活方式未做任何的改变       2.标准型营养干预经过了三个阶段,减重结束初期体重维持还可以,到了后期特别是过年阶段饮食难以控制,不知不觉的胖回去。原因很明确,吃的多运动少,放松警惕。       3.标准型营养干预经过了三个阶段,维持了几年都还可以,到后期放松了,又开始慢慢变胖。       4.营养干预减重未到目标体重就停止,没有达到减肥目标。脂肪是有记忆的,它会抗拒外界对它的改变并尽量往原来的形态发展。有些人减肥初期有点效果,认为达到了自己的减肥目的,就停止减肥,殊不知此时正是决定减肥是否成功的关键时期,如果前期有效果就要坚持下去,并且过渡好。所以说一定要完整经过三个阶段。       5.遗传原因引起的肥胖减下来后,更要特别关注自己的体重,更加注意摄入和消耗的平衡。      6.减重过程中过于节食,到了后期慢慢恢复饮食后,不容易控制,导致反弹。           不要以为自己减肥成功就可以一劳永逸,暴饮暴食,从不运动,吸收的能量消耗不出去,怎么可能不再长胖?       终其原因:摄入超过消耗,生活方式未做改变,肥胖的诱因继续存在,减重的时候脂肪细胞的体积缩小,而脂肪细胞的数量是没有改变,如果生活方式不改变,摄入多,运动少,加上自身基础代谢的问题,体重还是比较容易胖回去。         所以:最终要想维持好体重,必须建立一个好的生活方式,认识到控制体重是一辈子的事情,合理的饮食加上运动习惯,保持好心态,并且掌握一些维持体重的诀窍和原则。     体重维持的膳食建议(膳食宝塔):       每人每日摄入量:食用油25g,食盐6g(啤酒瓶一瓶盖),乳制品300g,大豆及坚果30-50g,畜禽肉类50-75g,鱼虾类75-100g,蛋类25-50g,蔬菜类300-500g,水果类200-400g(1-2个),谷薯类及杂豆250-400g(避免大量精白米面)。       核心内容是:提倡摄入好的脂肪如(深海鱼,坚果,橄榄油、葵花籽油等),和好的碳水化合物(如粗粮,蔬菜,水果等),提倡合理均衡的饮食理念,限制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如肥肉,动物油等,多选用不饱和脂肪酸。学会用血糖指数GI和血糖负荷GL作为选择食物的依据。提倡膳食平衡、合理营养、适度运动。
  • 31
    2024/03
    减重维持期一天食谱参考
    维持期饮食详解:       早餐:1-2两主食(如饺子、馄饨、包子、玉米、地瓜、全麦面包)+优质蛋白质(鸡蛋、豆浆、牛奶优选脱脂奶或无糖酸奶)+100-200g水果或蔬菜优选低糖水果或低碳水蔬菜,吃到7、8分饱       中餐:适量主食(如1-2两米饭优选粗杂粮), 蔬菜、鱼虾海鲜类、肉类 = 3:2:1。 (可在两餐之间摄入适量水果、坚果、晚餐以后不要进食,每天可以吃总量200-300g约1-2个水果,多吃粗粮/深颜色蔬菜,适量坚果如核桃,瓜子,花生一把。)       晚餐:适量主食(如1-2两米饭优选粗杂粮), 蔬菜、鱼虾海鲜类、肉类 = 3:2:1。       如出去应酬,蔬菜多,海鲜次之,肉少吃,尽量不喝酒,多喝茶或者白开水,尽量抽空运动半个小时。中国营养学会建议的成年人适量饮酒的限量值是:成年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25g,相当于啤酒750ml,或葡萄酒250ml,或38度白酒75g,或高度白酒50g。成年女性一天饮用酒的酒精量不超过15g,相当于啤酒450ml,或葡萄酒150ml,或38度的白酒50g。对于一些喜欢饮酒的人,特别是喜欢高度酒的人,可能会感到不够尽兴,但应该从保护健康的角度做出明智的选择,自觉限量饮酒。【酒精饮料可以提供较多的能量,特别是高度的白酒。每克酒精含有7kcal能量。       虽然酒精在体内不能直接转换为脂肪,但其产生的能量可以替代食物中脂肪、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产生的能量,在体内代谢。当摄入的总能量大于消耗时,多余的能量就会转变为脂肪在体内囤积,造成肥胖。二两50度左右的白酒,能量是350kcal,相当于大概6两米饭。】       保证每天1800毫升的饮水量(包括白开水,茶叶水,菜汤),晨起空腹饮用200毫升白开水是有益健康的,运动要求每天晚上散步半个小时或者每周2—3小时有氧运动(包括散步、快走、打球、游泳、爬山、骑自行车、打太极拳等)。       祝早日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带领家人朋友一起,保持科学体重,健康生活每一天!
  • 31
    2024/03
    享“瘦”也要健康,教您如何科学减重
          近日,“演员贾玲减了100斤”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随着流传出的贾玲近照,图片里的她让网友直呼不敢相信,贾玲并没有透露具体的减肥方式,但她表示这一年真的好饿好累,像过了一辈子。大家好奇她究竟用了什么方式,也担心这种为了拍电影短时间快速减重,会不会对身体有不良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科学减肥?减肥期间要注意哪些问题? 1、相信看过贾玲减肥的新闻后,大家心里都会有一个疑问:1年瘦100斤,这究竟是怎么做到的?对于重度肥胖者来说,一年时间减重100斤是可能的吗?       对于重度肥胖者来说,一年时间减重100斤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要注意方式方法。重度肥胖患者的心肺功能、骨关节、代谢系统的负担较重,减重之后相关功能可得到明显改善。对于不同的人群来说,减重的速度是有差异的:对于普通的超重或肥胖患者,推荐的减重速度为每周减0.5~1kg;对于重度肥胖,可以将这个速度加快很多。经过医学干预,重度肥胖患者可以在第1~4周减去5%~10%的体重,一年减重50~100斤的患者不在少数。 2、说减肥的话题前,先来明确肥胖的概念,研究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居民超重和肥胖比例不断上升,成年人肥胖比例已超过50%。很多看似苗条的爱美人士整天喊着减肥,到底什么样才能达到肥胖的标准呢?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其实并不需要减肥,一般有三种方法看体重状态,超出需要减重。总结如下:       第一,查看BMI指数,公式为:BMI=公斤/(身高*身高)。BMI指数在18.5-24.9之间都属于正常范围。当低于17.5时属于厌食状态,超过30为肥胖,40为极度肥胖。       第二,可以根据腰围来判断是否需要减重。当男士腰围大于93cm(2尺8)时,需要警惕身体负担加重,心脏压力陡增。女士腰围大于80cm(2尺4)时需要警惕,腹部脂肪增多,需及时减肥就医。       第三,计算人体1天基础代谢的基本热量。可以概括为,女子的基本热量(千卡)等于体重(斤)的9倍左右,男子的基本热量(千卡)等于体重(斤)的10倍左右。 3、究竟怎样的减肥方式才是正确的?高强度地减肥应该具备哪些条件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       首先要排除自己是否存在器质性或病理性的疾病,这些疾病靠生活方式干预是无法解决的,可能需要借助药物来维持激素的代谢水平,或手术式来切除病灶,这种情况下就不能仅靠运动和饮食来解决。       排除疾病后,大部分人的肥胖基本都和生活方式、饮食习惯、运动习惯等有关系,找到影响因素并进行对应性的改善,比如吃饭的速度、睡眠的时间、抽烟喝酒这些实际都和肥胖有关系。但无论哪种减肥方式,包括手术或吃药,想要维持体重,最后都离不开饮食和运动,饮食和运动是基础。       也不推荐每天三四个小时的运动,运动强度过大对身体的损伤也是同步的,一些研究发现,每天累计运动时间不超过2个小时的效果是比较好的,如果超过两个小时,其实是弊大于利的。对普通患者来说,在制定运动方案时,首先要看肌肉情况,对于肌肉量不够的患者不建议进行大强度长时间的运动。如果肌肉量不够,贸然增加运动时长和强度,关节更容易磨损,发生炎症、酸疼等不适。       没有运动习惯的减重人群,刚开始可以选择散步,慢慢改成快步走,适应后再增加强度,如快步走加高抬腿。这样的减肥方式可能速度比较慢,却是比较稳妥的,不容易发生反弹,也不会对身体造成损伤。       减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定不能急功近利。在吃的过程中掌握一些小技巧可以让减肥事半功倍。减肥期间可以在吃饭之前喝300毫升柠檬水或矿泉水,增加一定饱腹感,这样可以无形中减少热量摄入。在吃饭时可以先吃蔬菜,再吃瘦肉,最后吃碳水,从而达到减少碳水摄入的目的。对于减肥,还是那句话,少吃多动,循序渐进,身体的健康才是第一位的。
  • 31
    2024/03
    长期食用空气炸锅食物,是否对健康有影响?
          近些年,空气炸锅以其方便少油的烹调方式备受喜爱,那么空气炸锅的食物是否就是绝对健康呢?       首先来了解下空气炸锅的工作原理。空气炸锅的原理是利用快速循环的热空气来烹饪食物,空气炸锅内部有一个加热元件,可以迅速将空气加热到高温。当食物放入空气炸锅内后,热空气会快速循环流动,将食物表面加热并使其变得脆皮。由于热空气的高温和快速流动,食物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金黄色的外皮,从而实现类似炸的效果,但不需要使用大量的油。这样可以减少食物中的油脂摄入量,使食物更加健康。       但是,空气炸锅的使用过程中,同样也会在高温产生丙烯酰胺等有害物质。丙烯酰胺的生成与温度有关,超过120℃食物中的氨基酸和脂肪酸会发生一系列复杂的化学反应,其中包括脱羧、脱氨、缩合等反应,最终形成丙烯酰胺。这种反应通常发生在高温烹饪方法中,如炸、烤、炒等过程中。       所以在空气炸锅的使用过程中,同样要避免食物过度加热、减少高温烹饪时间、选择低温烹饪方法等。此外,多摄入富含抗氧化物质的食物,也可以帮助减少丙烯酰胺的生成。保持食物的新鲜和多样化,搭配均衡饮食,避免长时间高温加热食物,有助于减少丙烯酰胺的摄入。同时,空气炸锅在使用过程中同样也会产生一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所以使用时最好在通风环境,或者打开油烟机,减少其带来的危害,健康享受美食。
  • 29
    2023/12
    老年人最易缺的几种营养素 如何通过膳食补充?
          营养与老年人的健康息息相关,良好的营养状况可以降低多种慢性病的发病率,延长寿命等。那么,老年人最易缺的营养素都有哪些,如何通过膳食补充呢?   钙         65岁老年人钙的推荐摄入量是每天800mg,而实际平均摄入量不足300mg。中老年人随年龄增加,骨骼逐渐脱钙,尤其是绝经妇女因雌激素分泌减少,钙丢失加快,易患骨质疏松。骨质疏松是一种复杂的退行性疾病,除与钙摄入量有关外,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       钙的最好食物来源是奶及奶制品,包括纯牛奶、酸奶(最好是无糖酸奶)、奶酪、奶粉等,有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喝舒化奶。奶中的钙不仅含量高,吸收率也高,因此生物利用率高。推荐每天饮用300~500g奶制品。   维生素D         在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维生素D缺乏普遍存在。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维生素D的推荐摄入量是15 μg(600 IU)。如果在医院抽血检测25-羟维生素D已明确存在维生素D缺乏,则可增加维生素D摄入量,每日可达1500~6000 IU并进行定期监测。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普遍不高。经常晒太阳是获得充足有效维生素D的最好来源。如果做不到经常晒太阳,可以摄入维生素D补充剂。钙片和多种维生素矿物质片中的维生素D含量一般是难以满足缺乏人群的需求的。建议维生素D缺乏人群摄入单一维生素D补充剂。 维生素A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维生素A的推荐摄入量是男性710~730 μgRAE、女性600~640 μgRAE,而实际摄入量仅554 μgRAE。维生素A缺乏可引起暗适应能力下降、夜盲症、眼干燥症甚至失明、组织上皮干燥增生及角化、毛发脱落、食欲降低、免疫力下降、呼吸道炎症等感染性疾病增加等。       维生素A的良好食物来源是各种动物肝脏、鱼肝油、鱼卵、全奶、奶油、禽蛋等;植物性食物只能提供类胡萝卜素,主要存在于深绿色或红黄橙色的蔬菜水果中。 维生素B1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维生素B1的推荐摄入量是男性1.4mg、女性1.2mg,而实际平均摄入量仅0.77mg。维生素B1缺乏可引起疲乏、淡漠、食欲差、恶心、忧郁、急躁、沮丧、腿沉重麻木疼痛、周围神经炎、水肿、心电图异常、心脏症状等。       维生素B1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谷类、豆类及干果类,多存在于表皮和胚芽中,碾磨过于精细、淘洗次数过多、烹调加碱、烹调温度过高等可造成维生素B1的巨大损失。动物内脏(肝、心、肾)、瘦肉、禽蛋中含量也较多。 维生素B2       65岁以上老年人每天维生素B2的推荐摄入量是男性1.4mg、女性1.2mg,而实际平均摄入量仅0.62mg。维生素B2缺乏可引起唇炎、口角炎、舌炎、皮炎、阴囊炎、角膜血管增生等。 动物性食物维生素B2的含量高于植物性食物,动物肝、肾、心、乳汁及蛋类含量尤为丰富,绿叶菜、豆类含量较高,谷类含量较少。   维生素         65岁以上老年人维生素C的推荐摄入量是每天100mg,而实际平均摄入量只有59mg。维生素C缺乏可导致全身乏力、食欲减退、出血、贫血、牙龈炎、伤口愈合延迟、骨质疏松、抵抗力下降等。 维生素C主要的食物来源是新鲜蔬菜和水果。一般叶菜类含量比根茎类多,酸味水果比无酸味水果含量多。维生素C含量丰富的食物有辣椒、西红柿、油菜、卷心菜、菜花、芥菜、苋菜、苜蓿、刺梨、沙棘、猕猴桃、酸枣、樱桃、石榴、柑橘、柠檬、柚子、草莓等,苹果和梨含维生素C较少。每天可摄入300~500g蔬菜、200~350g水果。 蛋白质       肉鱼蛋奶等动物性食物含蛋白质丰富,但很多老年人担心其中含量较多的饱和脂肪酸及胆固醇增加慢性病的发病风险,而减少甚至拒绝动物性食物的摄入,结果导致肌肉丢失、低体重、贫血、抵抗力下降、衰弱等。 老年人可每天摄入鱼虾类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共120~150g,可补充优质蛋白质。此外,大豆及其制品也是蛋白质的良好来源,每天可适量食用。老年人的体重可适量增加,成年人BMI正常范围为18.5~23.9kg/m2,而老年人BMI适宜范围为20.0~26.9kg/m2(BMI=体重(kg)/身高(m)2)。   温馨提示       优先推荐通过均衡膳食摄入各种营养素。老年人如果饮食摄入不足,则可摄入营养强化食品、单一营养素补充剂、复合营养素补充剂、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简称特医食品)等,特医食品可以满足进食受限、消化吸收障碍、代谢紊乱或特定疾病状态人群对营养素或膳食的特殊需要。 祝所有老年人 营养好、身体棒!   【参考文献】 [1] 黄秋敏,张兵,王惠君,等.1991-2015年我国十五省(自治区)农民膳食微量营养素摄入的变化趋势及其人口学特征[J].环境与职业医学, 2019,36(5):425-430. DOI:10.13213/j.cnki.jeom.2019.18612. [2]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23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3]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4]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维生素D及其类似物的临床应用共识[J].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8,34(3):187-200.DOI:10.3760/cma.j.issn.1000-6699.2018.03.002. [5]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6]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第一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 [7] 杨月欣. 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 第二册).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9. [8]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骨代谢疾病学组.老年人维生素D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018,37(9):953-961.DOI:10.3760/cma.j.issn.0254-9026.2018.09.001.    
  • 29
    2023/12
    健康减重问答之——减脂期间可以喝酸奶吗?
                在减脂期间,适量喝酸奶是可以的。       酸奶是一种富含蛋白质、钙和其他营养物质的乳制品,它可以作为减脂期间的健康零食及三餐的选择。 以下是一些关于在减脂期间喝酸奶的注意事项:       1、选择低脂或无脂酸奶:为了控制热量摄入,选择低脂或无脂酸奶是更好的选择。这样可以减少脂肪摄入,同时仍然获得蛋白质和钙等营养。       2、关注酸奶配料表,注意添加糖量:有些酸奶品牌可能添加了大量的糖分以调整口感,这会增加卡路里摄入。选择低糖或无糖的酸奶,或者选择自然酸味的酸奶,或根据个人口味适量添加水果或坚果来增加风味。       3、控制食用量:酸奶虽然营养丰富,但也含有一定的卡路里。在减脂期间,仍然需要控制总体的卡路里摄入。适量食用酸奶,不要过量。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每日奶及奶制品的推荐摄入量为300-500g。       4、结合均衡饮食及运动:酸奶可以作为减脂期间的一部分饮食计划,但不能仅仅依靠酸奶来减脂。确保饮食均衡,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物、蛋白质和健康脂肪的摄入。       总的来说,适量喝酸奶是可以的,但要注意选择低脂或无脂酸奶,控制糖分摄入,并结合均衡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来实现减脂目标。如果有特殊的健康状况或饮食限制,建议咨询营养师或医生的建议。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