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营养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营养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31
    2022/12
    解锁吃柿子“正确姿势”乐享美味健康
    秋季,被誉为“果中圣品”的柿子大量上市,不过在吃柿子这件事,网上或者民间有着很多的传言。我科付娟主任受邀垄上频道栏目,介绍有关柿子正确吃法。 详见链接:https://m.hbtv.com.cn/p/2307279.html 付主任介绍柿子涩主要是鞣酸的成分,空腹吃,鞣酸在我们胃内可能在胃酸的作用下,可能跟蛋白质,或者其他成分更容易形成胃结石,比较涩的柿子空腹吃风险相对更高,尽量不要空腹吃。但是熟透了或者脱涩后的柿子,鞣酸含量降低很多,空腹吃就没有太大影响。 柿子相克说法也是相对比较片面,甜柿子或者脱涩后与高蛋白食物一起吃是没有关系。如果确实因为柿子富含维生素C可能与海鲜的五价砷作用,生成三价砷,除非吃几百斤的海鲜,是不太可能发生的。 另外传说柿子过甜不利于控制体重,付主任介绍,柿子的热量每100g为74千卡,比其他某些水果相对较高,控制好量并不需要太过担心,对于控制体重最关键还是每日总热量的控制,于每日热量消耗的平衡。
  • 14
    2022/12
    如何吃得更健康?营养科医师做客《名医来了》 带你看清反式脂肪酸的“马甲”
    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着每个人的健康。近年来,民众对反式脂肪酸谈之色变,如何识别反式脂肪酸?反式脂肪酸有什么危害?怎样吃更健康?10月12日下午3时,武汉市第三医院临床营养科中级营养师崔蔚做客极目新闻《名医来了》直播间,为广大网友讲解反式脂肪酸的相关知识,科普如何健康饮食,节目通过极目新闻客户端、极目健康视频号平台播出。(直播回放) http://jms.ctdsb.net/jmythshare/#/live_detail?contentType=4&id=2623&contentCode=ecdc5307-888e-4322-8817-f04bd81a7e82&tencentShare=1 1、“马甲”很多,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秘密 崔蔚医师在直播伊始介绍,脂肪酸分为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有“顺”“反”之分,“顺式”是天然的不饱和脂肪酸,动植物自身合成或从外界摄入;“反式”是植物油在氢化加工过程中产生的脂肪酸,称之为反式脂肪酸,也是直播节目讨论的重点。不过也有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存在于牛、羊等反刍动物体内,牛、羊吃草后消化吸收不完全,再次将半消化食物返回口腔中咀嚼时,就会产生反式脂肪酸,部分乳制品中也含有微量的天然反式脂肪酸,这类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害。 如何识别反式脂肪酸?许多网友在吃零食时发现,有些甜食有奶香味,入口不化,口感酥脆,但是其中巧克力或奶油的部分,咀嚼后却不融化,崔蔚表示,这些食品中可能就含有反式脂肪酸。未标注含有反式脂肪酸的食品,有时候会披着“马甲”出现,需进一步在包装袋的配料表上查找。氢化植物油、氢化起酥油、精炼植物油、精炼植脂末、人造奶油、人造酥油、植脂末、代可可脂等,都是反式脂肪酸的“马甲”,广泛存在于蛋糕、巧克力制品、面包和饼干等食品中。 她介绍,20世纪初,氢化工艺被应用于食品加工行业,在金属催化剂的作用下,将氢气注入植物油后,植物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发生了变化,转化成容易保存的氢化油,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未被饱和的不饱和脂肪酸的空间结构发生变化,由顺式转化为反式,即为反式脂肪酸。从而增加了食物的可塑性,方便加工和大规模生产,同时也提升了口感、延长保存时间。使用氢化植物油生产的食品价格低廉,又兼具口感,氢化植物油风靡全球。直到20世纪90年代,国外有研究发现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食用含反式脂肪酸食物有一定关联,反式脂肪酸与健康的关系才被重视起来。 2、过量有危害,摄入剂量需当心 崔蔚表示,天然的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无害,网友们担心的是人工反式脂肪酸的危害。有研究表明,加工的反式脂肪酸与人体患上心血管疾病有关联,人工反式脂肪酸会增加血液中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量,也就是“坏胆固醇”,降低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数量,即“好胆固醇”,从而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造成健康隐患。此外,反式脂肪酸能够随乳汁进入婴儿体内,孕产妇和备孕期的妇女应避免摄入反式脂肪酸,三岁前对儿童大脑发育很重要,应避免潜在危害。《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规定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在2g以内为宜,相当于每日摄入热量的1%。 随着大众的健康理念进一步增加,许多人选购加工食品时会注意看营养成分表和配料表防止“踩雷”。崔蔚提到,营养成分表中标注的反式脂肪酸含量为0时,可能并非真的为0,根据《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GB28050-2011)中规定,如果加工食品中含有的反式脂肪酸每100g中低于0.3g,可以按照0g标示。 包装食品配料表中的配料位置越靠前,含量越高,当标注有“氢化植物油”“植脂末”等字眼时,可能表明其中有反式脂肪酸,要谨慎选购该产品,或者选用含量较少的同类产品。选购国家规定的正规品牌,拒绝“三无”食品。 在浏览营养成分表时,也要着观察“能量”“脂肪”的数值。例如不少热衷健身塑形的网友,怀疑反式脂肪酸中的“脂肪”让锻炼成果失效。对此崔蔚解释,体重的增减取决于每日摄入和消耗的总热量差。反式脂肪酸摄入量小,热量倒并不高,目前没有确切的研究表明,摄入反式脂肪酸让人变胖。 崔蔚还讲到,除加工食品外,居民的厨房里也藏着含反式脂肪酸的配料。例如食用油。当油温达到220℃以上时,油中会产生反式脂肪酸,烹饪时请勿反复加热油脂;外出用餐时,难以保证食用油的使用次数,建议少吃油炸食品。 3、健康饮食,专家建议这样做吃得好 作为注册营养师,崔蔚表示除反式脂肪酸外,食品中的不少其他成分也要引起注意。 众多宝妈宝爸非常关注饮食安全,有时年幼的孩子吵着要零食,家长拿不准该选购哪种类型的更合适。崔蔚表示,儿童成长阶段建议以一日三餐为主,少吃加工食品,或选用水果、坚果等营养价值更高的零食,控制糖和油脂的摄入,减少超重风险。确实需要购买加工食品时,一定先查看配料表和营养标签进行比对。她曾接诊过一位1岁多的孩子,因饮食结构不当,长期用零食代替辅食,免疫力低下,时常生病。到医院就诊时,才发现是重度贫血。对于学龄前儿童,如果饮食结构不当,营养摄入不均衡,很容易会出现营养素缺乏、贫血等症状,影响正常的生长发育,家长要密切关注孩子的饮食结构,身体出现不适状况要及时就医。 崔蔚介绍,有慢性病的人群,饮食时需特别注意食品成分。如患糖尿病的人群对于“糖”也要谨慎,在医学中“糖”也被称为碳水化合物,有些食品以0糖、0蔗糖、低糖等为噱头,实际上可能加入其他糖如葡萄糖、麦芽糖或果糖代替,患病人群仍要警惕;她还提到无糖饼干中的淀粉也属于碳水化合物,会升高血糖,糖尿病人也不建议作为加餐摄入。 对于中老年人群体,也要注意各种食物的摄入量,包括减少高盐、高油的食品,少食加工食品,多食新鲜蔬果,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肾病等疾病的发生。 崔蔚推荐广大网友阅读由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其中有非常细致全面的日常饮食指导。并提到各种调味剂的使用,如每日摄入盐不超过5g,每日摄入糖不超过50g,最好控制在25g以内。按照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的建议来安排日常饮食,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和饮食习惯,适当选择谷薯类、蔬菜水果、肉制品、奶制品及大豆坚果制品,合理搭配,营养平衡。
  • 14
    2022/12
    糖友零食红绿灯
    糖尿病治疗五架马车,糖友们都已经非常熟悉,首当其冲地就是控制饮食,主食都不能愉快地放开吃,零食可以吃吗?    目前市面上的零食可以分为6大类,包括糖果蜜饯类、膨化食品饼干面包类、饮品类、坚果类、豆制品类、肉干鱼干类。 糖果蜜饯类 糖尿病饮食控制首要就是控糖,糖果蜜饯类是绝对不可食用的,除非在低血糖时吃一点快速补充糖份。 膨化食品面包饼干类     膨化食品面包类存在3种风险,1、富含淀粉,几乎这类食物配料表中都含有小麦粉,也属于碳水化合物,会影响血糖。就算是粗杂粮,也同样富含淀粉导致血糖波动,不建议作为零食补充;2、高油,同时存在含有人工反式脂肪酸的风险,加工的反式脂肪酸与人体患上心血管疾病有关联,提高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造成健康隐患。3、存在配料另外加糖的风险,影响血糖。 饮品类    糖友基本都知道甜饮料不可喝。巴黎北索邦大学的Charlotte Debras和她的研究团队,在《英国医学杂志》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在超十万人规模的前瞻性队列研究中发现,饮食中总的人工甜味剂摄入量高与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增加9%,脑血管疾病风险增加18%相关。在研究涵盖的人工甜味剂中,阿斯巴甜与脑血管事件发生风险增加17%相关,而安赛蜜和三氯蔗糖与冠心病发生风险增加40%和31%相关。另有研究表明,人工甜味剂在人体内并非“完全无害”,其通过影响人体肠道微生物,可能会明显改变人体血糖水平。无糖茶类饮料可以少量食用,最佳饮品还是建议白开水。 坚果类 坚果类虽然含碳水化合物不高,但是坚果类富含油脂,热量较高,并且高钾,对于合并肾病,对血钾控制有要求的糖友要控制坚果的摄入。没有血钾要求的糖友,每日可摄入约10g。约每天带壳葵花瓜子20-25g(约一把半),或核桃2-3个。 大豆类 大豆类富含蛋白质,常规对血糖没有影响,但是要注意配料里是否含有高油、高糖或者高盐,尽量避免甜辣。可酌情食用。 肉干鱼干类 肉干鱼干类常规对血糖没有影响,同样注意配料里是否含有高油、高糖或者高盐,避免甜辣。可适当食用。 综上述,糖友并非完全不能吃零食,淀粉含糖类的要控制,坚果油脂类的少量,类似蛋白质类的零食在没有额外增加过高糖油盐是可以酌情食用的。
  • 16
    2022/09
    当妊娠遇上糖,这份饮食建议请收好!
    在门诊我们常会碰到妊娠糖尿病的的妈妈,有些是孕前就有糖尿病,有些孕妈是怀孕后产检时筛查出来的,对于第二种孕妈,如果注意饮食和运动结合,在生产后血糖水平大多可以恢复到正常状态。 对于所有妊娠合并糖尿病营养治疗的总原则都应以保证母亲和胎儿的最佳营养状况,摄入足够能量,保证孕期适宜的体重增加,同时控制好血糖并达到并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也避免酮症。   1、合理控制总能量,维持体重的适宜增长。一般孕早期每日能量摄入建议不低于1500kcal/d,在孕中期、后期不低于1800kcal/d,一般孕中晚期控制在1800—2200kcal/d为宜。 表  不同BMI孕妇体重增长的推荐 孕前BMI(kg/m2) 单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推荐(kg) 单胎孕妇孕中、晚期每周体重增长推荐(kg) 双胎孕妇孕期体重增长推荐(kg) 低体重 <18.5 12.5-18 0.51(0.44-0.58) 暂无推荐范围 理想体重 18.5-24.9 11.5-16 0.42(0.35-0.50) 17-25 超重 25.0-29.9 7-11.5 0.28(0.23-0.33) 14-23 肥胖 ≥30.0 5-9 0.22(0.17-0.27) 11-19 注:孕早期平均体重增加0.5-2kg 适当限制碳水化合物 孕妇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不少于175g,以保证胎儿大脑获得足够的血糖供给,避免发生酮症。选择低血糖指数GI的食物。如粗粮、杂豆系列代替精细主食如大米、面条、馒头、烙饼等。菜肴选择种尽量避免淀粉类食物,如土豆、藕、芋头等。 合理的脂肪摄入 烹调油尽量选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的橄榄油、山茶油、大豆油或玉米油。 保证充足的蛋白质 选择富含优质蛋白的食物,如蛋类、奶类、肉禽鱼虾类及大豆类。这些食物对血糖并没有影响,反而可以帮助平衡血糖水平。 摄入充足的膳食纤维,多食用粗粮、豆类和蔬菜。 适宜的体力活动,少吃多餐。 产后母乳喂养,可改善糖代谢,降低子代发生2型糖尿病的危险,并有助于产后体重的恢复。
  • 16
    2022/09
    换季血压波动,这些食物要少吃
    每到季节更替,很多高血压患者都会出现血压波动,这时饮食的合理摄入显得更加重要,有以下几点建议: 1.减轻体重:研究表明,一些轻度超重高血压病人仅通过减肥就可达到正常血压,除了限制盐摄入外,饮食中的高糖、高油食物同样需要严格控制,以免体重过高,导致血压的不稳定。 2.低钠高钾膳食:适量限盐膳食(每天5克盐)可使部分轻度高血压病人血压达到正常,中、重度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应限制在3g以下,用药病人限盐还可增加降压药物的有效性。采用低钠饮食时,全天钠应保持在500 mg以下。并选用低钠高钾的食物(见表1); 3.补钙、镁:每天摄入800-1000 mg钙。含钙丰富的食物有乳及乳制品、小虾皮、海带、豆和豆制品、芝麻酱等; 4.以植物性食物为主,限制脂类摄入:适当多摄入含膳食纤维高的食物,如标准粉、玉米、荞麦、小米等,少用葡萄糖、果糖及蔗糖,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 5.戒烟戒酒; 6.避免精神刺激; 7.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不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不挑食,不偏食。  表  常见食物中钠和钾的含量(mg/100 g) 食物        钠      钾      食物        钠      钾 粳米       6.2      58      白菜苔      26     236 标准面粉   3.1     190      冬瓜       1.8      78 苦荞麦     2.3     320      黄瓜       4.9     102 红薯      28.5     130      酱大头菜  4624     268 马铃薯     2.7     342      柑         1.4     154 豆腐       7.2     125      桔         1.7     105 黄豆       2.2    1503      苹果       1.6     119 熏豆腐干 232.7     136      花生      34.8     563 红心萝卜  49.1     385      猪肉      59.4     204 白萝卜    61.3     173      草鱼        46     312 蒜苗       5.1     226      酱油      5757     337 菠菜      85.2     311      醋         262     351
  • 16
    2022/09
    武汉市第三医院成功备案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
    自2017年10月2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发布了《总局关于规范特殊食品验证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告(2017年第168号)》,对承担特殊食品注册或备案相关的产品检验、安全与功能验证和临床试验等验证评价工作的技术机构实施备案管理。通告规定,凡具备验证评价工作法定资质或条件的技术机构,自2017年11月1日起可以登录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网中“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信息系统”,申请备案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机构。 经备案的技术机构名称、地址、联系人、联系方式和验证评价工作项目等基本信息将向社会公布。企业、法人和其他社会组织可以通过该系统查询技术机构相关备案信息,自主选择技术机构开展验证评价工作。 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应当按照《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工作规范》(见附件)要求,严格验证评价工作管理;在开展具体产品的验证评价工作中,还要严格执行特殊食品检验方法标准、安全与功能验证方法、临床试验技术规范等具体技术规范要求,对验证评价结论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 我院已于2021年10月21日成功备案特殊食品验证评价技术机构,备案号码TY10211981可承担特医食品注册或备案有关的产品检验、安全与功能验证和临床试验等验证评价工作。  依托该平台,医院营养科,药学部和临床科室将开展特医食品的临床试验等验证评价工作。欢迎垂询!
  • 03
    2022/09
    武汉市第三医院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
    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建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省市卫健委《关于组织开展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的通知》文件精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扎实推进健康武汉建设,普及老年健康科学知识和相关政策,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营造有利于老年人健康生活的社会环境。在医院领导的支持下,我院开展2022年《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老年健康宣传周活动。 在公共卫生科组织下,综合管理办公室、宣传科、社会服务部、门诊办公室等职能部门共同协作,临床营养科联合全科医学科、中医科、心内科、内分泌科,围绕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主题,开展了系列老年人健康促进活动。 2022年7月26日下午,我院临床营养科负责人付娟主任为首义院区全科医学科患者讲解《老年人膳食指南(2022)》。付主任围绕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及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进行详细介绍,告知老年人如何科学营养、合理运动、平衡膳食。现场的老年朋友们认真听讲、踊跃提问、互动频繁、讨论热烈。90岁婆婆问“每天能不能吃两个鸡蛋?”,75岁糖友问“糖尿病患者能不能吃南瓜”等等···提出许多老年人及老年患者日常生活中比较关切的营养相关问题,付娟主任一一给出了详细的解答。 蒋雯主任为现场高血压、糖尿病老年患者详细介绍了相关饮食的注意事项,如老年人不可过度限制饮食,“千金难买老来瘦”是欠科学的,老年人要有合适的体重,既不可太胖,又不可太瘦。饮食不可吃太素,不能老是白粥咸菜,肉鱼蛋奶豆等高蛋白食物要吃足够量,要保证营养等等。这一场营养知识盛宴在一片热烈掌声中结束。 2022年7月28日上午,在我院光谷院区一楼大厅举行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义诊活动,参加科室有公共卫生科、心内科、血液内分泌科、中医科、临床营养科等。现场为患者们免费测量血压及咨询,参与人次近120人次,并发放科普宣传近200份、限盐勺近200个。 2022年7月28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官方微信公众号推送2022年老年健康宣传周科普文章《事关老年人健康,营养师开怼“一家亲”群里那些伪科学》。医院营养科医师教广大老年朋友如何辨别朋友圈的鱼龙混杂的科普知识,教大家科学养生,从而提高老年群众的医学素养。 2022年7月25—31日,为宣传老年健康科普知识和老年营养健康知识,强化老年人预防保健意识,引导老年人形成营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武汉市第三医院官方视频号推送3个科普视频,分别是全科医学科蒋雯《老年高血压患者如何度过炎热的夏季》、中医科江波《“千金难买老来瘦”是真的吗》、临床营养科付娟《老年人的正常体重范围应该是多少?》,在我院官方网站,医联体单位及相关社区广泛传播,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2022年8月2日上午我院社会服务部组织在九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改善老年营养、促进老年健康” 2022年武汉市第三医院老年健康宣传周,通过现场义诊、专家讲座、张贴海报、展板展示、医院官网公众号、视频传播等开展多种形式科普宣传活动,为老年朋友讲解老年人健康相关政策,宣传老年健康和老年营养科普知识,并为老年人制作了喜闻乐见的宣传品,不断提高老年群众的医学素养,在我院官方网站,医联体单位及相关社区广泛传播,受到居民的一致好评。 今后,医院将持续面向老年人及家庭,开展老年健康促进和科学知识的一系列宣传活动,形成长效机制,并做出我院特色,为切实提高老年人的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作出贡献。
  • 03
    2022/09
    关爱老年营养
    进入老龄阶段后,身体机能开始出现一定程度的减退,比较常见的问题有咀嚼消化能力的下降、慢性疾病的并发症、腰酸腿疼、视嗅味觉反应的衰退等。对此,健康均衡的饮食习惯与合理的运动显得尤为重要,可以帮助增强老年人的身体素质,增强抵抗力,降低罹患疾病风险,让老年生活更加轻松、高质量。 网络平台针对老年人关注养生发布各种高噱头热度标题,比如《十大抗癌食物,吃了保证不得癌》《1招教你控制血糖》《断食饿死癌细胞》等等,引发老年人各种转发,导致各种误区。老年饮食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 长期素食导致营养不良,甚至高血糖    部分老年人由于咀嚼不好或者担心肠胃消化,以及网络蔬果抗癌软文的影响,大量减少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长期以素食为主。确实,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纤维素、矿物质以及类胡萝卜素、皂甙类、多酚类等植物化学物,有抗氧化、降血脂、抗癌等作用。但是,我们并不能以偏概全,指望仅靠蔬果远离癌症是不可取的,而应当均衡饮食。 这种长期素食饮食习惯,很容易引起维生素B12、多不饱和脂肪酸、铁、锌、蛋白质等营养素摄入不足,从而导致贫血、低蛋白血症,肌肉衰减,导致免疫力下降,反而影响身体健康。 动物性食物摄入总量每日应达到120-150g,举例包括鱼40-50g,畜禽肉40-50g,蛋类40-50g。注意应选择瘦肉,少吃肥肉,咀嚼不好可将肉搅碎做成肉丸。长期以稀饭、烂面条等碳水主食为主的饮食,也很容易增加高血糖的风险,烹调时应在主食外增加蔬菜、瘦肉、蛋类混合食物。 确实不喜肉食,或者信仰原因,可增加大豆类食物的摄入,如豆腐、豆腐干、豆皮、豆腐、黄豆芽及豆浆等不同形式,亦是植物性食物中蛋白质和钙含量相对丰富,每日推荐量为大概15g大豆的水平。 腰酸腿疼就补钙 老年人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腰酸腿疼,而老年人补钙确实是一门学问。最新版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成人每日钙推荐摄入量为800mg,50岁以上中老年人为1000mg。 补钙以食补首选。喝骨头汤补钙只是美好的愿望而已,检测数据显示,200g猪骨加入600ml水炖2小时,每100g加醋汤里钙含量也只有5mg而已,不加醋熬则仅有0.55mg,而100ml牛奶含钙量平均在120mg左右。另外喝汤还易导致摄入过多盐分,引起血压不稳;肉汤的嘌呤含量高也易致痛风;奶白的汤色也是脂肪所致,易导致高血脂。补钙最佳食物还是纯牛奶,对于乳糖不耐受喝牛奶就腹泻的老年人,可以选择不含乳糖的舒化奶。 必要时应当在医生指导下适当服用钙剂,不可过量,否则多余的钙通过肠道和泌尿系统排出,增加肾脏和胃肠负担。在补钙时可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K,均可帮助钙的吸收,促进钙沉积到骨骼上。裸露部分皮肤多晒太阳也可以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每日30-60分钟。 千金难买老来瘦 有些老观念认为“千金难买老年瘦”,尤其有些三高老年人反而开始减重,觉得瘦才代表健康。然而,科学研究却发现,老年人易发生跌倒,免疫力下降易生病,适当的脂肪和肌肉维持,反而可以帮助提高机体自我保护,降低死亡风险。正所谓“大腿粗,寿命长”,只要BMI维持在20-26.9kg/m2即可。BMI=体重(kg)/身高(m)2。比如160cm的老年人,体重在51.2-68.9kg适宜,170cm的老年人,体重在57.8-77.8kg适宜。 进入老龄期后,无论是过胖还是过瘦,体重都不建议在短期采取极端措施产生大幅变动。同时,若体重短期内发生明显的变化,尤其是非自愿的体重上升或下降,都应当及时就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 一般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食物品种丰富,动物性食物充足,常吃大豆制品。 鼓励共同进餐,保持良好食欲,享受食物美味。 积极户外活动,延缓肌肉衰减,保持适宜体重。 定期健康体检,测评营养状况,预防营养缺乏。 高龄老年人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食物多样,鼓励多种方式进食。 选择质地细软,能量和营养密度高的食物。 多吃鱼禽肉蛋奶和豆,适量蔬菜配水果。 关注体重丢失,定期营养筛查评估,预防营养不良。 适时合理补充营养,提高生活质量。 坚持健身与益智活动,促进身体健康。 WHO对老年人的定义为:60周岁及以上的人群,其中更好: 年轻老年人:60-74岁; 一般老年人:75-89岁; 长寿老年人:90岁及以上。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定义:65周岁以上的人群,其中: 一般老年人:65-79岁; 高龄老人:80-89岁; 长寿老人:90岁及以上。 参考文献: 【1】《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2】章亚芳,魏林生,杨水平,etal.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猪骨汤中微量钙[J].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2,48(12):1457-1458. 有更多老年营养疑问,亦可来我院就诊。 光谷营养门诊:周一至周五工作日 首义营养门诊:周一至周五工作日
  • 23
    2022/06
    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饮食要点
    肝硬化分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代偿期病人中30%-60%存在静脉曲张,失代偿期为60%,对于中重度食管静脉曲张的病人,出血风险可以达到15%。尤其初次出血被控制后,如果没有及时对静脉曲张进行特殊处理,6周内再出血的危险性接近50%-60%。 所以对于食管静脉曲张出血,一定要重视预防首次出血和再次出血,同时也要控制急性出血和预防再次出血。饮食的注意就很关键! 饮食均衡,荤素搭配,质地要细软,避免食用生冷、坚硬和粗糙的食物,如粗杂粮和坚果;食用肉类应完全剔除碎骨和鱼刺,避免干油炸类及含粗纤维多不切碎剁细煮软的蔬菜,比如芹菜、豆芽、韭菜等应当切碎剁细煮软后食用,以免引起曲张的静脉破裂出血; 忌食辛辣刺激的食品和饮品(包括酒、含酒精饮料),食物应当新鲜无霉变变质,饮食不可过热,少食加工食品,不吃腌制食品。 少量多餐,饮食细嚼慢咽,如果有时候胃口不好,可以两餐间适当补充营养素和蛋白粉(首选乳清蛋白粉),具体咨询营养医师; 注意少量多次饮水,不可便秘,避免因用力大便使腹内压增高而导致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出血。如便秘,可适量补充益生菌、乳果糖或成品膳食纤维细粉改善。
  • 23
    2022/06
    这些食物是“溶栓高手”?日常多吃或能预防血栓
    血栓预防重于治疗,日常生活中除了适当运动外,多喝水也对预防血栓有用。血液中缺水,会导致血液黏稠,晨起和睡前喝一杯温水,睡前喝水能缓解睡眠期间可能出现水分不足,预防血液变得黏稠。晨起后喝水,能补充睡觉期间流失的水分,使血液顺畅流动。 营养均衡,合理饮食,以清淡、易消化、富含维生素为宜,少吃甜食、动物内脏,油腻食物,晚餐不宜多食荤腥食物,多吃富含VC的蔬果,可降低血液黏度,防止血栓形成。有些含渣比较多的水果,实在渣多,如梨子,大渣粒可以嚼后吐掉; 油类多选用植物油,少用或不用动物油如猪油。植物油可用玉米油、橄榄油均可;少盐少喝汤,不吃腌制食品。 适当饮茶,因为茶有抗凝、促纤溶与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茶碱可抑制血小板的聚集与释放。戒烟戒酒,烟也注意避免吸收二手烟,因为吸烟时产生的一氧化碳和尼古丁可直接损伤血管内皮,使血小板凝聚加强。 预防血栓食物推荐选择可参考:如大蒜、洋葱、西红柿、紫菜、草莓、葡萄、猕猴桃、菠萝、鱼类等。
  • 17
    2022/06
    听说明星减肥不吃盐?
    根据中国营养学会推出的《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22版,假设一个成年人每天吃主食250-400g,蔬菜300-500 g,水果200-350 g,动物性食物120-200g,奶及奶制品300-500g,大豆及坚果类25-35 g,油25 g,则这些食物所含的钠最多大约有400-500 mg,而根据中国营养学会编著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成年人每天钠的适宜摄入量是1500 mg。很显然,像某些明星这样仅通过饮食是难以满足人体对钠的需求的。 长期钠摄入不足可导致低钠血症,进而可产生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及其他更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低钠血症可导致血浆渗透压降低,进而引起血液中的水渗到血管外,可导致细胞肿胀及细胞间液增多。不光脸上的水会增多使人看起来水肿,更可怕的是脑细胞肿胀,这可以导致更严重的临床后果,这个时候的人体已经失去稳态了,需要临床去干预。纠正低钠血症后,细胞的肿胀就可以慢慢恢复了。但人体有强大的自我调节功能,会让自己尽量不出现低钠血症,某些不吃盐减重的明星应该没有到严重的程度,否则早就去看医生了。 所以,正常人每天要摄入适量的盐,中国营养学会推荐正常成年人每天摄入5 g盐。临床上,对于高血压、高钠血症等病人,会建议减少食盐摄入量。 减肥的原理是能量摄入低于能量消耗,而盐是没有能量的,所以对减肥没有帮助。减肥应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合适限制饮食,吃饭8分饱,每天最好最少摄入能量1000 kcal,且仍要注意平衡膳食,每天仍要吃主食、蔬菜、水果、肉、禽、蛋、奶、豆等,减肥而不减营养;第二,适量运动,运动可以长肌肉,同样重量的肌肉比脂肪体积小,所以即使体重没降低,人看起来也会苗条很多。如果不运动的话,减去的体重很大一部分都是肌肉,对健康很不利。 人的体重降低后,脸自然而然会瘦一些的。
  • 17
    2022/06
    10个孩子里面就有3个,快来比对看看你家孩子有没有?————5.20学生营养日|用食育守护未来
    首先,先让我们来看一组数据。 儿童超重肥胖检出率 年份 超重肥胖检出率 1985 2.6% 1995 6.7% 2000 12.0% 2005 14.7% 2010 14.6% 2014 19.4% 2020 29.4%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我国6岁以下和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分别达到10.4%和19.0%,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34.3%和16.4%。 而这个数据还在不断刷新和升高,我们的孩子们,相当于几乎每10个孩子中就有3个是“小胖墩”。 可能有些家长会说,没关系,长大了自然就会瘦。事实呢?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 超重肥胖的孩子越来越多,并不是意味着我们的孩子更强壮了,反而代表着可能存在严重的「营养不良」。超重肥胖更是公认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癌症等重要的危险因素。这些原本只有成人才会得的疾病,已经慢慢趋于低龄化。 当然也有好的数据,在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带头推动下,我国儿童青少年身高水平持续在改善,6-17岁男孩和女孩10年的时间平均身高增加3cm。2015年男性和女性得平均身高分别为169.7cm和158.0cm,比2002年分别平均增加了2.2cm和1.6cm,比1982年平均增加了近10cm和5cm。 可见,现在的孩子,物资富足,不是吃的不多,而是该吃的没吃够,不该吃的吃太多! 诸如此类的场景有没有觉得很眼熟? 三餐时间,婴幼儿及学龄前儿童,家长长辈追着喂饭,孩子摇头咬牙躲着跑。正餐不吃,零食来凑。零食吃饱了,下一顿更不想吃正餐。 而我们的中小学生呢,正餐时间这不爱吃,那不爱吃,偏食、挑食,放学了拿着零花钱往小卖铺、肯德基跑。《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 2021)》显示,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喝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 以上,明显高于成人。 如此,往复循环~~ 正确的饮食理念与生活习惯是生命健康的基石,学生时期是良好饮食习惯形成的关键期,这一时期的习惯和健康将会影响孩子的一生。1989年中国学生营养促进会成立,制定了为期十年的“护苗系统工程”,并确定每年5月20日为中国学生营养日。旨在推进宣传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高学生健康素质。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做呢? 一、“民以食为天,食以育为先”,在“食”之前更要先“育”。 要知道,有时候偏食、挑食、厌食并不完全是孩子的错,一方面,孩子们对自己所吃的食物一无所知,自然提不起兴趣。另一方面,各种加工零食来势汹汹,创意观感十足的广告,绚丽可口的食品包装,喷香酥软的口感,从外观和味蕾上都诱惑着我们的孩子。再来,家长们通常通过威逼利诱、凶狠教训来企图达到目的,反而更激起孩子叛逆心,加重孩子对天然食物的反感和排斥。 我们应该通过家庭和学校,带着孩子一起学习了解传统的饮食文化,普及食物的营养价值、食品安全等知识,并引导孩子亲自动手实践。比如,我们可以指着一样蔬菜告诉孩子,这颗菜如何诞生、成长、收获,又是如何被烹调成一道道菜肴,甚至可以带着孩子到田间地头看一看,亲手播播种插插秧,亲手洗菜切菜制作菜肴。没有亲身体验,孩子怎能认识到食物的美好,爱上天然食物。 二、和孩子约定做到: 1、每天吃够蔬菜和水果; 2、不喝或者少喝含糖饮料; 3、合理选择零食; 4、保证充足睡眠; 5、一起动起来。 上述5个目标,如果无法同时做到,可以先达到其中的1-2目标,逐步增加。 三、家长可以做到以下来帮助。 1、树立正确的饮食观,知“食”,从根本上引导改变孩子的喜好和观念; 2、避免购买大量加工食品在家(包括薯片、饼干、糕点、饮料等),或放在孩子不好取拿的地方,水果蔬菜则放在孩子方便好取的地方; 3、帮助孩子一起管理规划好时间,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4、整个家庭参与进来,统一教育意见,周末带着孩子多进行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比如农耕体验、跑步、骑车、打球等; 5、如果肥胖让孩子伤心、焦虑或者在学校处境困难,可以向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或者营养师寻求专业帮助。 更多营养科普及咨询欢迎关注营养科官方公众号: 参考文献: [1] 中国营养学会2022年全民营养周知识传播工具包; [2]《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中国营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 [3]《中国儿童肥胖报告》2018,马冠生. [4]《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国家卫健委 [5]《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 中国营养学会,2021年1月 [6]  Freedmam,D.S.et.al.,(2018).Tracking and variability in childhood levels of BMI:The Bogalusa Heart Study,Obesity(silver spring,MD),26(7),1197-1202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