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脊柱·骨病创伤骨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脊柱·骨病创伤骨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16
    2019/12
    79岁心梗奶奶两次赌命手术都“赢了”——半年内两次摔倒骨折,家属称“相信医生,最坏结果也接受”
          “医生,请您一定再救救我母亲,无论结果怎样,我们都认了。”离上次冒险手术时隔半年,年近80岁的章奶奶再次摔倒骨折进了医院,这一次老人因为心衰、多处骨折,情况更加凶险。       7个月前的4月10日,家住关山大道的79岁章奶奶在家中摔倒骨折,送往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在骨科进行例行术前检查中,发现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又立即转往胸痛中心紧急植入支架开通血管。       进行支架手术后,因为多处骨折日夜难眠,痛苦不堪,章奶奶家属和自己都强烈要求进行骨科手术。从理论上来说,心脏支架植人手术后3个月内禁忌做其他手术。但是,如果不做骨科手术,老人将带着痛苦长期卧床,也将面临褥疮、肺部感染、尿路感染等多重并发症,最终将面临生命衰竭。       在家属和老人的反复要求下,骨科、心内科、麻醉科团队共同经过反复斟酌,最终决定放手一搏。4月28日上午,章奶奶接受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第5天,章奶奶在家人的搀扶下站立起来,一周后,老人出院。章奶奶经过一段时间康复锻炼,又能正常活动了。       10月26日,武汉市第三医院脊柱骨病创伤骨科主任李章华接到章奶奶女儿江女士的“求救”:母亲又摔倒了!这次是右边着地,整个人都动不了。         老人送到医院时意识模糊,心跳达120次每分钟,氧饱和度仅为50%,经进一步检查发现老人胸椎、腰椎4处压缩性骨折,右侧股骨粗隆间骨折,急性冠脉综合征,高血压病3级,重度贫血,骨质疏松......情况非常糟糕。家属态度非常一致强烈要求进行手术。但这次老人身体状况离手术条件相差更远,术中死亡风险极高。       “如果说上一次手术是挑战医学禁忌,,那么这一次可以说是和死神抢人。”李章华说,医生也左右为难,但是家属一再恳求,称最坏的结果也能接受,只求母亲不遭受痛苦。       骨科、心内科、麻醉科的专家们再一次齐聚,79岁的章奶奶再次进了手术室。从麻醉到手术结束仅1小时52分,章奶奶平安返回病房。上周,章奶奶经过康复治疗出院回家。出院时,章奶奶女儿江女士特意给医院送来锦旗和鲜花,感谢医生为母亲所做的一切。       这一次,术前有个小插曲 ,家属要当医生面写保证书,保证自行承担一切后果。李章华拒绝了,他认为医患之间的信任远比一纸保证书有分量。他回顾这次险象环生的手术时说:“医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奇迹非常罕见,但家属给予100%的信任和支持,使得医生更加能放开手脚一搏,才有机会向死而生。”  
  • 26
    2019/04
    颈椎病你知道多少?
    手麻、走路没劲?当心颈椎病! 背景:38岁的李先生患颈椎病多年,最近常感走路没劲,四肢乏力,肌肉萎缩。带着苦恼和疑问,李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骨病与创伤骨科,坐到了医生的诊桌前,渴望一解苦衷。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查体和拍片检查,医生告诉李先生:“您患了一种需要做手术才能治好的病——脊髓型颈椎病。”起初,李先生对医生的诊断很不解——病在颈椎,为什么手脚发麻、无力?后来,经过医生耐心的解释病情、成功的手术和术后康复,李先生终于恢复了健康。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只要是颈部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引起手脚麻木、无力、眩晕、行走不稳、颈肩上肢刺痛等一系列症状都有可能是颈椎病。  根据症状不同,颈椎病可以具体分为五大类。第一类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出现一边两边手臂麻木、刺痛、力量下降等表现。第二类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脊髓受压后出现,起病时先是手脚无力、走路不稳,慢慢地出现胸部和腹部有捆束感,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第三类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椎动脉受压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多数与颈部活动有关,如起床或转身时天旋地转、视物模糊。第四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该型主要是交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患者可出现类似心脏病样症状,如突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 颈椎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颈椎病就是一种职业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病。怎样说的理由在于颈椎病的发生与长时间端坐体位和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或娱乐相关,长时间的端坐和低头时会导致颈椎间盘内的水分被过度地“挤出来”,颈椎间盘退变加剧,为颈椎病的发生埋下伏笔。 如何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该如何预防?其实明白了颈椎病是怎么发生的就知道怎么预防了!只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从小事做起就能较好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首先是避免长时间端坐或低头,包括工作、看电视、看书、看手机、看电脑、玩游戏等;其次是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的稳定性,网上有许多颈椎操可供参考;再次避免颈肩部长时间吹空调或电风扇;最后正确的睡眠姿势和枕头高度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一环。 颈椎病该如何治疗?  其实颈椎病并不像老百姓想得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通过正确的预防、锻炼和保守治疗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的,只有极少数患者症状严重才需要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颈椎牵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注射等多种方法。对于保守治疗作用不明显,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在现代高科技器械辅助下手术治疗安全性还是很高的,老百姓担心的瘫痪情况发生概率极低,多数手术效果非常好。
  • 30
    2019/03
    80岁老人重新学 “走路”
           武汉是个人口老龄化明显的城市,平均年龄达到81.3岁,髋部骨折好发于高龄老人,髋部骨折患者的人数增长迅速,为了缩短康复时间,尽早恢复老年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多数可选择关节置换手术。        我科经常有80岁以上的老人,因股骨颈骨折和股骨粗隆间骨折住院治疗,由于他们卧床时间长,死亡率高,为了降低死亡风险,提高生存率,尽快下床、恢复老人活动能力是关键。        手术以后什么时候能下床?什么时候能走路?怎么走路呢?一般情况下,术后伤口疼痛不剧烈,就可以下床活动,但切忌“心急”,因为高龄老人很多都有高血压、心脏病、脑梗塞、糖尿病等并发症,骤然“坐立”、走路易突发心脑血管意外和暂时性脑部缺血,出现摔跤,甚至死亡。所以,宜先坐,头不晕,再下地站立,感觉腰和腿有力了再使用助行器行走,或在陪护及家人的搀扶下开始训练行走,学习”走路”。        走路的注意事项:①昂首挺胸,抬头看路,而不是盯着脚下;②尽量抬高肢体,如上楼梯动作;③步幅宜小,步频宜慢;④力争走路姿势同正常行走步态,不倾斜,不勾腰;⑤走平路为主,术后一月开始上下楼梯训练;⑥循序渐进,行走时间和距离逐步增加,不宜过度训练,训练量以老人出现微微喘息为宜;也不可每日只训练一次。这种训练不仅能帮助老人恢复行动能力,更能预防深静脉血栓,改善心肺功能, 促进胃肠蠕动,多层面改善老人身体状态,从而有效地提高老人术后生存率。
  • 21
    2019/03
    手麻、走路没劲?当心颈椎病!
    背景:38岁的李先生患颈椎病多年,最近常感走路没劲,四肢乏力,肌肉萎缩。带着苦恼和疑问,李先生来到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骨病与创伤骨科,坐到了医生的诊桌前,渴望一解苦衷。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查体和拍片检查,医生告诉李先生:“您患了一种需要做手术才能治好的病——脊髓型颈椎病。”起初,李先生对医生的诊断很不解——病在颈椎,为什么手脚发麻、无力?后来,经过医生耐心的解释病情、成功的手术和术后康复,李先生终于恢复了健康。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它不是一种病,而是一大类疾病的总称,只要是颈部脊髓、椎动脉、交感神经受到压迫和刺激引起手脚麻木、无力、眩晕、行走不稳、颈肩上肢刺痛等一系列症状都有可能是颈椎病。 根据症状不同,颈椎病可以具体分为五大类。第一类神经根型颈椎病:主要为神经根受到压迫后出现一边两边手臂麻木、刺痛、力量下降等表现。第二类脊髓型颈椎病:主要是脊髓受压后出现,起病时先是手脚无力、走路不稳,慢慢地出现胸部和腹部有捆束感,严重者可出现大小便失禁甚至瘫痪。第三类椎动脉型颈椎病:主要椎动脉受压后脑部供血不足引起,可出现眩晕、恶心、呕吐、耳鸣或听力下降等症状,但这些症状的出现多数与颈部活动有关,如起床或转身时天旋地转、视物模糊。第四类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该型主要是交感神经末梢受到刺激。患者可出现类似心脏病样症状,如突然心跳加速、血压升高等。 颈椎病是怎么发生的呢? 其实颈椎病就是一种职业病和不良生活习惯病。怎样说的理由在于颈椎病的发生与长时间端坐体位和长时间的低头工作或娱乐相关,长时间的端坐和低头时会导致颈椎间盘内的水分被过度地“挤出来”,颈椎间盘退变加剧,为颈椎病的发生埋下伏笔。 如何预防颈椎病? 颈椎病该如何预防?其实明白了颈椎病是怎么发生的就知道怎么预防了!只要注意改变不良的生活及工作习惯,从小事做起就能较好地预防颈椎病的发生。 首先是避免长时间端坐或低头,包括工作、看电视、看书、看手机、看电脑、玩游戏等;其次是加强颈肩部肌肉锻炼,增强颈椎的稳定性,网上有许多颈椎操可供参考;再次避免颈肩部长时间吹空调或电风扇;最后正确的睡眠姿势和枕头高度也是预防颈椎病的重要一环。 颈椎病该如何治疗? 其实颈椎病并不像老百姓想得那么可怕,多数患者通过正确的预防、锻炼和保守治疗是可以有效缓解症状的,只有极少数患者症状严重才需要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口服药物、颈椎牵引、理疗、按摩、针灸、药物注射等多种方法。对于保守治疗作用不明显,症状持续加重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但在现代高科技器械辅助下手术治疗安全性还是很高的,老百姓担心的瘫痪情况发生概率极低,多数手术效果非常好。
  • 28
    2018/10
    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即骨质疏松症,是多种原因引起的一组骨病,骨组织有正常的钙化,钙盐与基质呈正常比例,以单位体积内骨组织量减少为特点的代谢性骨病变。在多数骨质疏松中,骨组织的减少主要由于骨质吸收增多所致。以骨骼疼痛、易于骨折为特征。   一、病因        1.特发性(原发性)        幼年型成年型、经绝期、老年性。        2.继发性        ①内分泌性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肢端肥大症、性腺功能低下、糖尿病等。②妊娠、哺乳。③营养性蛋白质缺乏、维生素C、D缺乏、低钙饮食、酒精中毒等。④遗传性成骨不全染色体异常。⑤肝脏病。⑥肾脏病慢性肾炎血液透析。⑦药物皮质类固醇、抗癫痛药、抗肿瘤药(如甲氨蝶呤)、肝素等。⑧废用性全身性骨质疏松见于长期卧床、截瘫、太空飞行等;局部性的见于骨折后、Sudecks骨萎缩、伤后骨萎缩等。⑨胃肠性吸收不良胃切除。⑩类风湿性关节炎。⑪肿瘤多发性骨髓瘤转移癌、单核细胞性白血病、Mast-Cell病等。⑫其他原因骨质减少、短暂性或迁徙性骨质疏松。   二、骨质疏松临床表现       1.疼痛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的症状,以腰背痛多见,占疼痛患者中的70%~80%。疼痛沿脊柱向两侧扩散,仰卧或坐位时疼痛减轻,直立时后伸或久立、久坐时疼痛加剧,弯腰、咳嗽、大便用力时加重。一般骨量丢失12%以上时即可出现骨痛。老年骨质疏松症时,椎体压缩变形,脊柱前屈,肌肉疲劳甚至痉挛,产生疼痛。新近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亦可产生急性疼痛,相应部位的脊柱棘突可有强烈压痛及叩击痛。若压迫相应的脊神经可产生四肢放射痛、双下肢感觉运动障碍、肋间神经痛、胸骨后疼痛类似心绞痛。若压迫脊髓、马尾神经还影响膀胱、直肠功能       2.身长缩短、驼背       多在疼痛后出现。脊椎椎体前部负重量大,尤其第11、12胸椎及第3腰椎,负荷量更大,容易压缩变形,使脊椎前倾,形成驼背,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加重,驼背曲度加大,老年人骨质疏松时椎体压缩,每椎体缩短2毫米左右,身长平均缩短3~6厘米。       3.骨折       是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最常见和最严重的并发症。       4.呼吸功能下降 胸、腰椎压缩性骨折,脊椎后弯,胸廓畸形,可使肺活量和最大换气量显著减少,患者往往可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等症状。   三、骨质疏松检查       1.实验室检查       (1)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血清钙、磷以及碱性磷酸酶水平通常是正常的,骨折后数月碱性磷酸酶水平可增高。        (2)血甲状旁腺激素应检查甲状旁腺功能除外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者血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可正常或升高。        (3)骨更新的标记物骨质疏松症患者部分血清学生化指标可以反应骨转换(包括骨形成和骨吸收)状态,这些生化测量指标包括:骨特异的碱性磷酸酶(反应骨形成)、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反应骨吸收)、骨钙素(反应骨形成)、Ⅰ型原胶原肽(反应骨形成)、尿吡啶啉和脱氧吡啶啉(反应骨吸收)、Ⅰ型胶原的N-C-末端交联肽(反应骨吸收)。       (4)晨尿钙/肌酐比值正常比值为0.13±0.01,尿钙排量过多则比值增高,提示有骨吸收率增加可能。       2.辅助检查       (1)骨影像学检查和骨密度①摄取病变部位的X线片X线可以发现骨折以及其他病变,如骨关节炎、椎间盘疾病以及脊椎前移。骨质减少(低骨密度)摄片时可见骨透亮度增加,骨小梁减少及其间隙增宽,横行骨小梁消失,骨结构模糊,但通常需在骨量下降30%以上才能观察到。大体上可见椎体双凹变形,椎体前缘塌陷呈楔形变,亦称压缩性骨折,常见于第11、12胸椎和第1、2腰椎。②骨密度检测骨密度检测是骨折的预测指标。测量何部位的骨密度,可以用来评估总体的骨折发生危险度;测量特定部位的骨密度可以预测局部的骨折发生的危险性。       根据美国最新的国家骨质疏松症基金会制定的治疗指南规定,以下人群需进行骨密度的检测:65以上的绝经后妇女,尽管采取了各种预防措施,这类人群仍有发生骨质疏松的危险,如有骨质疏松症存在则应该进行相应的治疗;存在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小于65岁的绝经后妇女;伴有脆性骨折的绝经后妇女;需根据BMD测定值来决定治疗的妇女;长期激素代替疗法的妇女;轻微创伤后出现骨折的男性;X线显示骨质减少的人群以及存在可导致骨质疏松症的其他疾病的患者。       WHO建议根据BMD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规定正常健康成年人的BMD值加减1个标准差(SD)为正常值,较正常值降低(1~2.5)SD为骨质减少;降低2.5SD以上为骨质疏松症;降低2.5SD以上并伴有脆性骨折为严重的骨质疏松症。   四、骨质疏松诊断       绝经后和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诊断,首先需排除其他各种原因所致的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如甲状旁腺功能亢进和多发性骨髓瘤、骨质软化症、肾性骨营养不良、儿童的成骨不全、转移瘤、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等。 1994年WHO建议根据BMD或BMC(骨矿含量)值对骨质疏松症进行分级诊断:正常为BMD或BMC在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的1个标准差(SD)之内;骨质减少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1~2.5个标准差;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严重骨质疏松症为BMD或BMC较正常成人骨密度平均值降低2.5个标准差以上并伴有1个或1个以上的脆性骨折。该诊断标准中BMD或BMC可在中轴骨或外周骨骼测定。   五、骨质疏松鉴别诊断       1.骨软化症       临床上常有胃肠吸收不良、脂肪痢、胃大部切除病史或肾病病史。早期骨骼X线常不易和骨质疏松区别。但如出现假骨折线(Looser带)或骨骼变形,则多属骨软化症。生化改变较骨质疏松明显。       (1)维生素D缺乏所致骨软化症则常有血钙、血磷低下,血碱性磷酸酶增高,尿钙、磷减少。       (2)肾性骨病变多见于肾小管病变,如同时有肾小球病变时,血磷可正常或偏高。由于血钙过低、血磷过高,患者均有继发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症。       2.骨髓瘤       典型患者的骨骼X线表现常有边缘清晰的脱钙,须和骨质疏松区别。患者血碱性磷酸酶均正常,血钙、磷变化不定,但常有血浆球蛋白(免疫球蛋白M)增高及尿中出现本-周蛋白。       3.遗传性成骨不全症 可能由于成骨细胞产生的骨基质较少,结果状如骨质疏松。血及尿中钙、磷及碱性磷酸酶均正常,患者常伴其他先天性缺陷,如耳聋等。       4.转移癌性骨病变       临床上有原发性癌症表现,血及尿钙常增高,伴尿路结石。X线所见骨质有侵袭。   六、骨质疏松并发症       最常见的并发症:骨质疏松症骨折发生多在扭转身体、持物、开窗等室内日常活动中,即使没有明显较大的外力作用,便可发生骨折。骨折发生部位为胸、腰椎椎体、桡骨远端及股骨上端。 骨质疏松治疗       有效的措施有以下几种。        1.运动       在成年,多种类型的运动有助于骨量的维持。绝经期妇女每周坚持3小时的运动,总体钙增加。但是运动过度致闭经者,骨量丢失反而加快。运动还能提高灵敏度以及平衡能力。        2.营养       良好的营养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重要意义,包括足量的钙、维生素D、维生素C以及蛋白质。从儿童时期起,日常饮食应有足够的钙摄入,钙影响骨峰值的获得。欧美学者们主张钙摄入量成人为800~1,000mg,绝经后妇女每天1,000~1,500mg,65岁以后男性以及其他具有骨质疏松症危险因素的患者,推荐钙的摄入量为1500mg/天。维生素D的摄入量为400~800U/天。        3.预防摔跤       应尽量减少骨质疏松症患者摔倒几率,以减少髋骨骨折以及Colles骨折。       4.药物治疗       有效的药物治疗能阻止和治疗骨质疏松症,包括雌激素代替疗法、降钙素、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以及二磷酸盐,这些药物可以阻止骨吸收但对骨形成的作用特别小。用于治疗和阻止骨质疏松症发展的药物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为抑制骨吸收药,包括钙剂、维生素D及活性维生素D、降钙素、二磷酸盐、雌激素以及异黄酮;第二类为促进骨性成药,包括氟化物、合成类固醇、甲状旁腺激素以及异黄酮。       (1)激素代替疗法激素代替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最佳选择,也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存在的问题是激素代替疗法可能带来其他系统的不良反应。激素代替疗法避免用于患有乳腺疾病的患者,以及不能耐受其副作用者。①雌二醇建议绝经后即开始服用,在耐受的情况下终身服用。周期服用,即连用3周,停用1周。过敏、乳腺癌、血栓性静脉炎及诊断不清的阴道出血禁用。另有炔雌醇和炔诺酮属于孕激素,用来治疗中到重度的与绝经期有关的血管舒缩症状。②雄激素研究表明对于性激素严重缺乏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男性患者,给予睾酮替代治疗能增加脊柱的BMD,但对髋骨似乎无效,因此雄激素可视为一种抗骨吸收药。③睾酮肌内注射,每2~4周1次,可用于治疗性腺功能减退的BMD下降患者。肾功能受损以及老年患者慎用睾酮,以免增加前列腺增生的危险;睾酮可以增加亚临床的前列腺癌的生长,故用药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抗原(PSA);还需监测肝功能、血常规以及胆固醇;如出现水肿以及黄疸应停药。用药期间应保证钙和维生素D的供应。另有外用睾酮可供选择。        (2)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该类药物在某些器官具有弱的雌激素样作用,而在另一些器官可起雌激素的拮抗作用。SERMs能防止骨质疏松、还能减少心血管疾病、乳腺癌和子宫内膜癌的发生率。这类药物有雷洛昔芬,为非类固醇的苯骈噻吩是雌激素的激动药,能抑制骨吸收、增加脊柱和髋部的BMD,能使椎体骨折的危险性下降40%~50%,但疗效较雌激素差。绝经前妇女禁用。       (3)二磷酸盐类二磷酸盐类是骨骼中与羟基磷灰石相结合的焦磷酸盐的人工合成类似物,能特异性抑制破骨细胞介导的骨吸收并增加骨密度,具体机制仍未完全清楚,考虑与调节破骨细胞的功能以及活性有关。禁用于孕妇以及计划怀孕的妇女。第一代命名为羟乙基膦酸钠称依替膦酸钠,治疗剂量有抑制骨矿化的不良反应,因此主张间歇性、周期性给药,每周期开始时连续服用羟乙基膦酸钠2周,停用10周,每12周为一个周期。服用羟乙基膦酸钠需同时服用钙剂。       近年来不断有新一代的磷酸盐应用于临床,如氨基二磷酸盐、利塞膦酸、氯瞵酸(氯甲二磷酸盐)以及帕米膦酸纳等,抑制骨吸收的作用特强,治疗剂量下并不影响骨矿化。阿仑膦酸钠证实能减轻骨吸收,降低脊柱、髋骨以及腕部骨折发生率达50%,在绝经前使用可以阻止糖皮质激素相关的骨质疏松症。       (4)降钙素降钙素为一种肽类激素,可以快速抑制破骨细胞活性,缓慢作用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数量,具有止痛、增加活动功能和改善钙平衡的功能,对于骨折的患者具有止痛的作用,适用于二磷酸盐和雌激素有禁忌证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国内常用的制剂有降钙素和依降钙素。降钙素有肠道外给药和鼻内给药2种方式,胃肠外给药的作用时间可持续达20个月。       (5)维生素D和钙维生素D及其代谢产物可以促进小肠钙的吸收和骨的矿化,活性维生素D可以促进骨形成,增加骨钙素的生成和碱性磷酸酶的活性。服用活性维生素D较单纯服用钙剂更能降低骨质疏松症患者椎体和椎体外骨折的发生率。另有维生素D和钙的联合制剂可供选择,治疗效果比较可靠。       (6)氟化物氟化物是骨形成的有效刺激物,可以增加椎体和髋部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率。每天小剂量氟,即能有效地刺激骨形成且副作用小。 对于接受治疗的骨质减少和骨质疏松症的患者,建议每1~2年复查BMD一次。如检测骨的更新指标很高,药物应减量。为长期预防骨量丢失,建议妇女在绝经后即开始雌激素替代治疗,至少维持5年,以10~15年为佳。如患者确诊疾病已知会导致骨质疏松,或使用明确会导致骨质疏松的药物,建议同时给予钙、维生素D以及二磷酸盐治疗。       5.外科治疗只有在因骨质疏松症发生骨折以后,才需外科治疗。   七、骨质疏松预后       影响预后的因素主要是骨折后相关并发症,骨质疏松症虽不能完全预防,但给予一定的预防措施,如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D、锻炼等,能在很大程度减轻骨质疏松症,防止严重并发症出现。   八、骨质疏松预防       骨质疏松症给患者生活带来极大不便和痛若,治疗收效很慢,一旦骨折又可危及生命,因此,要特别强调落实三级预防:       1.一级预防 应从儿童、青少年做起,如注意合理膳食营养,多食用含钙、磷高的食品,如鱼、虾、牛奶、乳制品、骨头汤、鸡蛋、豆类、杂粮、绿叶蔬菜等。坚持科学的生活方式,如坚持体育锻炼,多接受日光浴,不吸烟、不饮酒、少喝咖啡、浓茶及含碳酸饮料,少吃糖及食盐,动物蛋白也不宜过多,晚婚、少育,哺乳期不宜过长,尽可能保存体内钙质,丰富钙库,将骨峰值提高到最大值是预防生命后期骨质疏松症的最佳措施。对有遗传基因的高危人群,重点随访,早期防治。       2.二级预防 人到中年,尤其妇女绝经后,骨丢失量加速进行。此时期应每年进行一次骨密度检查,对快速骨量减少的人群,应及早采取防治对策。近年来欧美各国多数学者主张在妇女绝经后3年内即开始长期雌激素替代治疗,同时坚持长期预防性补钙,以安全、有效地预防骨质疏松。       3.三级预防 对退行性骨质疏松症患者应积极进行抑制骨吸收,促进骨形成(活性VitD)的药物治疗,还应加强防摔、防颠等措施。对中老年骨折患者应积极手术,实行坚强内固定,早期活动,给予体疗、理疗心理、营养、补钙、遏制骨丢失,提高免疫功能及整体素质等综合治疗。
  • 25
    2018/08
    专业体育项目的开展与注意事项
          1995年8月17日“芭蕾王子”巴斯滕因脚踝伤病宣布退役,30岁!2011年7月20日“中国移动长城”姚明因左脚第3次应力性骨折宣布退役,31岁!2015年4月7日“中国飞人”刘翔因跟腱伤病宣布退役,32岁!      伤病猛于虎,纵观体坛历史,多少天赋异禀的球员在巅峰期因为伤病遗憾退役,一代天才遗憾落幕。伤病这个看似大多会出现在专业运动员身上的词汇,真的会出现在我们身边吗?近日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分院)骨科连续收治两例因跨栏受伤(踝关节全脱位、第一腰椎爆裂骨折)的患者。       血的教训再次将专业运动的开展与注意事项引入我们的眼帘,在目前全民运动的大环境下如何正确的运动,如何有效的避免伤病,伤病来了应当如何处理应当引起所有的注意。 你了解自己的身体素质吗?       身体素质是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所表现出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等机能能力素质的总称,是人体各器官系统的机能在运动过程中的综合反映。身体素质不仅是人体运动的基础,也是体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不论在体育锻炼、体育教学、运动训练或体质监测中,均把身体素质的测定与评价做为重要的一项指标。       普通群众如何对自身的身体素质做到快速有效的评估呢?近年来,我国构建了由国家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省区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地市国民体质监测中心和监测点构成的国民体质监测网络,并配备相应数量的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免费为群众提供体质监测。 如何选择合适的体育运动?       在对于自身身体素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评估自身氧运动能力、肌肉力量、柔韧、平衡和反应能力。通过柔韧能力、平衡能力和反应能力测试并结合各项运动的特点与技术特点可更直观地提醒人们哪些运动项目能做,哪些不能做。       例如中长跑及马拉松运动作为周期性耐力性项目,从运动强度而言属于最大强度、大强度运动,除要求运动员有较高的运动技能外,还需要有高水平的有氧代谢能力,其有氧代谢能力在一定程度上又取决于运动员的心肺功能。因此本项目适宜心肺机能好,耐力素质突出,支撐能力强,自然跑技术理想,意志品质好的人群。跨栏跑是在跑的途中设有固定数量、固定距离和固定高度的栏架,其特点为技术复杂、节奏感强,因此本项目适宜身材较高、体质强健、短跑成绩好、弹跳力好、身体灵敏、柔初性好、爱好跨栏项目并有跨栏意识和控制动作能力的人群。 如何有效的避免伤病?       1、充分的运动前热身:动损伤的直接原因中,准备活动不充分占2 5.5 8%。充分的准备活动可以提高机体神经兴奋性,克服人体各内脏器官的惰性,加强肌肉韧带的柔韧性和弹性,降低肌 肉的粘滞性,适应运动的需要。而准备活动不 充分就达不到运动所需的身心准备状态和 应激水平,在后续的运动中也就极易发生运动损伤。       2、充分了解运动的技术动作:技术动作不正确导致的运动损伤占20.93%。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常常由于技术要领不清楚或是技术动作错误,违反了人体生理结构和运动力学原理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       3、充分了解竞赛规则:违反竞赛规则造成的运动损伤占19.33%,主要原因有技术运用不正确,比赛对抗激烈出现犯规动作、粗野动作等造成的运动损伤。特别别是身体直接接触性对抗顶目,如足球、篮球比赛,因犯规而致伤的比例较高。       4、选取合适的场地、器材及运动装备:场地器材所引发的运动损伤占1 3.9 5%。场地凸凹不平,地面上有碎石、沙土,地面湿滑,沙坑过硬,场地边缘有障碍物,运动时未穿运动鞋等,为体育运动损伤埋下安全隐患。       5、增强自我保护意识: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我保护动作造成的运动损伤占10.85%。 在体育运动过程中由于自我保护意识差,当身体面临运动危险时,机体不能主动地采取有效动作加以保护而导致运动损伤的发生。例如,田径的跨栏,在连续跨多个栏时因为节奏不对而明知跨不过去的情况下,没有用脚将栏架踢倒而是硬跨,会造成运动损伤。       6、增强自身的身体素质:身体素质差所致运动损伤占9.31%部分人群的力量、柔韧、灵敏、耐力素质差,致使关节的稳定性和灵活性不够,肌肉韧带的力量和弹性差,这些问题使得他们对运动损伤的抗御力低,容易导致一系列的运动损伤。 受伤了应该怎么办?       1、肌肉拉伤:     (1)肌肉微细损伤或少量肌纤维短裂时           ①冷敷、加压包扎、抬高患肢等           ②疼痛严重者,可口服止痛药。          ③24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理疗或按摩等。     (2)肌纤维大部分断裂或肌肉完全断裂者,经处理后,尽快送医院处理。      2、关节韧带损伤:            ①冷敷、加压包扎。若韧帯完全断裂须夹板固定。24-48小时后,外敷新伤药;痛点注射。            ②按摩、理疗(3天后)、针灸等。           ③及早进行功能锻炼           ④若韧带完全断裂者,应及时送往医院进行手术缝合。      3、膝关节半月板损伤:     (1)控制伤部活动,避兔加重损伤。     (2)肿胀明显者,可通过穿刺法抽取积血与积液。    (3)采用石膏或夹板于膝关节微曲位固定2-3周。    (4)加强骨四头肌的功能锻炼。    (5)解除固定后,可采用按摩、针灸、理疗和中药外敷等疗法。      4、脑震荡:      (1)使伤员安静平卧,头部冷敷,并注意保暖。      (2)昏迷者,刺剌激人中、内关、涌泉、等穴位,呼吸障碍者进行人王呼吸      (3)昏迷超过5分钟,瞳孔扩大且不对称,耳、鼻、目出血及眼球青紫,清醒后有剧烈疼痛。射式眍吐或再次出现昏迷者说明脑组织损伤或继发颇内压增高,应立即送往医院抢救。      (4)患者清醒仍需卧床休息,直到头痛痛、恶心等症状完全消失。以兔引起后遗症。      (5)伤员康复后,可用闭目举单足站立平试验来判断能否参加体育活动。      5、骨折:      (1)封闭伤口:对骨折伴有伤口的病人,应立即封闭伤口。最好用清洁、干净的布片、衣物覆盖伤口,再用布帯包扎,如有骨折端外露,注意不要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继续保持外露,以免引起深部感染。如将骨折端放回原处,应给予注明,并在后送时向医生交待清楚。      (2)、止血:方法有:用手压迫止血:如出血量较大,应以手将出由处的上端压在邻近的骨突或骨于上。用清洁的纱布、布片压迫止血,再以宽的布带缠绕固定,要适当用力但又不能过紧。      (3)、骨折的固定:临时国定伤肢的位置尽可能保持伤肢于伤后位置不要任意拉或搬运病人。固定器材的选择,最好用夹板固定如无来板可就地取材。      (4)、骨折的搬运:             单纯的颜面骨折、上肢骨折:在做好临时固定后可挽扶伤员离开现场。             膝关节以下的下肢骨折:可背运伤员离开现场。             脊柱骨折:原位固定伤员,伤员应被固定在硬木板担架上搬运,绝不可用帆布软担架抬运伤员,两人或三人用手分别托住伤员的头、肩、臀和下肢,动作一致地将伤员托起,平放在硬板或门板担架上。绝不可一人抱头、一人抱脚的不一致搬动,对颈椎损伤的伤员,要另有一人专门托扶头部,并沿纵轴向上略加牵引。躺到木板上后,用砂袋或折好的衣物放在颈两侧加以固定,脊柱骨折伤员搬运:骨折的脊椎骨容易损伤脊髓,不能活动和负重。             髋部及大腿骨折:一人双手托住腰及部,伤员用双嘗抱住救护者的肩背部,另一人双手托住伤员的双下肢。       6、肌肉痉挛:        小腿肌肉痉挛:改卧为坐,伸直抽筋的腿,用手紧握前脚掌,忍着剧痛,向外侧旋转抽筋的那条腿的踝关节,剧痛立止。        如果是游泳时抽筋,采用上述法止痛在操作手法上有一定困难。因此,游泳时抽筋是采用手使劲往身体方向扳脚拇趾的方法坂拇趾时,大腿要尽量向前伸直,同时脚跟向前。        体育需要身体的直接参与,具有对抗性、竞争性,需要速度、力量、平衡的高度协调,这些本身的特性决定了体育运动风险存在的客观性。通过充分了解自己的身体、了解体育运动、实施安全有效的且具有可操作性的体育运动伤害事故的保障机制是最有效的降低体育运动风险发生概率和产生严重后果的手段方法。  
  • 25
    2018/06
    颈椎疾患无小事 僵硬麻木勿大意
          现代人每天不是低头看电脑就是看手机,感觉自己颈部僵硬,肌肉酸痛是非常普遍的事。哪怕是年纪轻轻的90后们,抽空出门去做做按摩放松放松颈部非常普遍。但是,你知道吗?按摩颈部可以导致瘫痪甚至死亡!       近期,网上报道上海一名27岁男性在浴室洗澡做按摩后死亡的事件。起始,这位先生仅感觉肩颈有点不舒服,请技师帮忙放松一下。技师于是帮小张从左到右扳了一下脖子,扳发过程中听到“有轻微的响”,整个过程小张无特殊不适,然而没多久,小张就感到头晕、难受,继而无法行走。当晚被紧急送往医院,次日因抢救无效宣告身亡!是什么原因让一个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一下就丢了命呢?司法鉴定告诉我们到底发生了什么:按摩导致小张寰枢关节脱位,引起延髓、高位颈脊髓受压,产生急性延髓压迫症状:呼吸、心跳骤停,甚至死亡。       在此,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创伤骨科医生提醒大家:       颈椎是个活动灵活,肌肉力量相对较弱的部位,在人体肌肉放松状态下较小的外力就可以引起颈椎小关节半脱位、甚至脱位。所以,千万不能随意找个按摩馆按摩颈椎,更不要随意让非专业医生扭扳您的颈椎!       如果您有颈椎病或颈部不适,应先找专业的脊柱外科医生诊治,即使需要按摩治疗也应该找专科医生做。       下面是颈椎病的简单分级,您可以做个自我评估,如果达到4级以上,就一定要去找专科医生看看了! 1级:经常感觉脖子、肩膀酸痛、僵硬 2级:脖子、肩膀酸痛、僵硬牵连至后背 3级:脖子经常出现扭伤、活动受限 4级:双上肢感觉疼痛、麻木、没有力气,这一级已经相当严重了 5级:走路发飘,双下肢力量下降 6级:脖子、肩膀、胳膊等活动受限,双手麻木、无力,无法正常写字 7级:双手麻木、无力进一步加重,无法正常使用筷子,吃饭只能用勺子 8级:走路像踩在棉花上,一脚深、一脚浅,行走不稳,易摔跤 9级:大小便困难或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阳痿等表现 10级:问题大了,在床上起不来,四肢瘫痪       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创伤骨科李章华主任常年致力于脊柱疾患的手术治疗,每年至少完成上百台的脊柱手术,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脊柱肿瘤、脊柱结核、颈胸腰椎骨折等各种有关脊椎的疑难杂症。很多病人在术后一周带上支具就可以下地行走,出院后短期就可以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实现自己社会价值,病人对术后效果都非常满意。如果您和您周围身边的亲人或朋友有脊柱方面问题,您可以到武汉市三医院光谷院区脊柱创伤骨科进行咨询,我们会尽力为您做出详尽的解答。
  • 30
    2018/05
    预防颈椎病,掌握好诀窍
          现如今社会,由于网络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网络平台的职业人群越来越多,长期的低头伏案工作、少运动、姿势不当、生活习惯不良等容易患上颈椎病。同时还有很多青少年人群患上颈椎病的概率增大,因为长期保持一种姿势玩手机导致颈椎病上身。颈椎病现已经成为了一种屡见不鲜的疾病。其临床症状主要有:头疼、眩晕、呕吐、视觉障碍、颈部疼痛、根部症状、四肢麻木等。颈椎病给我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在了解其剧烈的危害后,在对待颈椎病这一难题上,我们要努力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该如何做到预防颈椎病呢?        一、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白领们的工作大部分的时间都坐在电脑前完成,这时候就要注意劳逸结合,工作1小时左右就要进行相信的休息,适当的进行颈部肌肉的放松,做一做颈椎保健操。       二、注重坐姿、站姿及走姿。正确的坐姿为,挺直腰部、但双肩尽量放松向后延展,臀部应该尽量接触到椅子,头部摆正,切忌过分的前倾及后仰。久坐时,要偷闲伴随着呼吸的频率的做提肩动作,在不影响工作的情况下经常抬头后仰小小休息一下,还可轻微转动头部帮助颈部消除疲劳。正确的站姿不仅能提升个人的气质,还能帮助我们预防颈椎类疾病。正确的站姿为:站立时,收腹挺胸,不耸肩,双肩打开自然微微向后延展,双手下垂收拢、下颌微收,目光平视,骨盆上提,后腰收紧,腿部肌肉及膝盖内侧收紧。每个人走路的姿势千姿百态,各有千秋。但你可知道正确的走姿是怎么样的?正确的走路姿势将会是助你这一生中摆脱颈椎、腰椎疾病的好帮手。正确的走姿为:站立时,双手稍微向后伸,双腿夹紧,走路时,脚着地的顺序为,先脚跟后脚掌,同时尽量保证走在一条直线上。此外,走路时,胯部会有出现带有韵律的轻微扭动。这些习惯需要长期坚持,不能因为前期不习惯,而放弃。        三、颈部保健操。1.预备式:可以盘坐在垫子上,或者坐在椅子上,腰背挺直,尽量让颈部伸展,下颌略收,双臂放松下垂,肩膀向后微微张开。感觉整个身体充分拉伸,保持5秒钟,然后慢慢放松。注意不要闭眼,目视前方。前屈式:自预备式,缓慢向前屈颈低头,双肩打开,肩膀有向后牵引的趋势,直至颈肩肌肉感到绷紧为止,保持5秒钟,然后缓慢放松回复原位。如果已经出现颈部不适的状况,那么不建议做“米”字操中的后仰动作,以免加重症状。2.左侧式:自预备式,头部缓慢偏向左侧,感觉让左耳向左肩贴近,使右侧颈肩肌肉感到绷紧为止,同时右臂尽力向下伸,脊柱保持挺直,之后缓慢放松回复到预备式。3.右侧式:自预备式,头部慢慢偏向右侧,让右耳与右肩靠近。与左侧式方向相反,动作一致。4.左转式:自预备式,头部向左侧扭转,目光尽量看向身体后方,但是身体不能转动,保持5秒钟,最后回复原位。5.右转式:自预备式,头部向右侧扭转,与左转式方向相反,动作一致。         四、注意颈部保暖。不要用风扇、空调直接吹颈椎部位。夏天特别注意颈部的保暖,否则很容易引起颈椎病的复发和加重。        颈椎病之所以越来越年轻化,主要是由于日常工作中的一些不良习惯造成的。有些是可以避免的,而有些却是不得不面对的,我们能做到的是尽早预防,及时治疗!
  • 10
    2018/04
    颈椎病的健康教育
    一、体位指导       1、平卧位时,颈部制动,以沙袋固定头、颈部、禁止颈部扭动。       2、翻身时,保持头、颈、躯干在一条直线上,呈轴线翻身。       3、下床活动时,应使用颈托,注意保护局部皮肤。 二、饮食指导       饮食宜进清淡易消化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术后进食应从流质开始向半流质,软食,普食过渡。 三、功能锻炼       1、保持呼吸道通畅,指导患者咳嗽和深呼吸,鼓励自行排痰。       2、术后1—2天即可开始行四肢肌力收缩和各关节的活动,如握拳、股四头肌锻炼、松拳动作和踝关节锻炼等。       3、对于切口愈合良好的患者,术后3—7天可进行行走训练。离床活动时颈部予颈托固定,避免颈部剧烈转动。       4、行走训练时,需有专人在旁,以防患者出现体位性低血压。
  • 18
    2016/11
    深静脉血栓预防与治疗
         深静脉血栓形成是血液在深静脉内正常凝结引起的静脉回流障碍性疾病,可发生与全身各部位的静脉,以下肢多见;血栓脱落可引起肺动脉栓塞,两者合称为静脉血栓栓塞症。 一、形成因素     静脉血栓形成的三要素为静脉损伤、静脉血流淤滞以及血液高凝状态,这三方面危险因素常同时存在于创伤患者。 二、危险及观察 下肢深静脉血栓最严重并发症为肺栓塞,致死率达70%,应密切观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三、骨科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措施: (一)基本预防措施: 1、改善生活方式,指导戒烟、戒酒,控制血脂,保持大便通畅; 2、偏瘫患者避免患侧输液、避免下肢静脉穿刺及同一静脉多次穿刺; 3、患肢抬高,高于心脏平面20~30cm; 4、勤翻身,指导主动运动,如主、被动踝泵运动、足部旋转运动及股四头肌舒缩运动; 5、鼓励和协助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做深呼吸和咳嗽动作; 6、遵医嘱补液,保证合理饮水量,避免脱水; 7、患肢保暖,以缓解血管痉挛; 8、监测D-二聚体等实验室指标; 9、加强对患者及家属静脉血栓知识的宣教。 (二)物理预防措施:梯度压力弹力袜,间歇性充气加压装置。 (三)药物预防措施:遵医嘱使用抗凝药。
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