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脊柱·骨病创伤骨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脊柱·骨病创伤骨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3
    2024/12
    关爱骨骼,守护行动
    在日常生活中,骨骼作为人体的支撑框架,不仅保护着内脏器官,还参与运动、矿物质储存等重要功能。然而,随着年龄的增长、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以及意外事故的发生,骨骼健康问题日益凸显。下面我为大家提供一些关于骨科的基础知识、常见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以及日常维护骨骼健康的实用建议。 一、骨骼系统的基础认识 骨骼系统由206块骨头组成(成人),它们通过关节相连,形成一个复杂而精巧的结构。骨骼不仅坚硬,还具有一定的弹性,这得益于其内部的骨质(骨密质和骨松质)及骨髓成分。骨骼的新陈代谢活跃,不断经历着骨形成与骨吸收的动态平衡过程。 二、常见骨科疾病及预防 1.骨质疏松症 定义:骨骼变薄、变弱,易于骨折。 预防:均衡饮食,富含钙和维生素 D 的食物(如牛奶、鱼类、绿叶蔬菜);规律运动,尤其是重量训练;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2.颈椎病 定义:颈椎退行性变导致的一系列症状,如颈痛、手臂麻木等。 预防:保持良好的坐姿和睡姿;定期做颈部伸展运动;减少长时间低头看手机或电脑的时间。 3.关节炎 定义:关节炎症,常见于膝关节、髋关节等,引起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预防:适度运动增强肌肉力量;控制体重,减轻关节负担;注意关节保暖,避免寒冷刺激。 4.骨折 定义骨折是指骨结构的连续性完全或部分断裂。 预防:加强安全意识,避免跌倒和碰撞;进行高风险活动时佩戴防护装备。 三、骨科疾病的治疗 非手术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如止痛药、消炎药)、物理治疗(如热敷、冷敷、电疗)、康复训练等,适用于轻度至中度症状或作为术前准备和术后恢复的一部分。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折、关节脱位、严重的关节炎等情况,可能需要手术干预,如骨折内固定、关节置换术等。 四、日常生活中的骨骼保健小贴士 1.均衡饮食:确保摄入足够的钙、维生素 D 、磷等营养素,促进骨骼健康。 2.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结合力量训练,增强骨骼密度和肌肉力量。 3.正确姿势:无论是站立、坐着还是睡觉,都应保持正确的姿势,以减少对脊柱和关节的压力。 4.安全生活:在家中安装防滑设施,保持环境整洁,减少跌倒风险。 5.定期体检:特别是中老年人,应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测,及时发现并处理骨骼问题。 骨骼健康关乎每个人的生活质量,通过科学合理的预防、治疗与日常保养,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骨科疾病的发生,享受更加健康、活力四溢的生活。记住,关爱骨骼,从现在开始,让我们携手行动起来!
  • 23
    2024/12
    骨伤病人的饮食调养
    注重对骨伤病人的营养供给和饮食调养是非常重要的。急性损伤病人,不仅因组织损伤出血使其丢失太多,而且伤后病人多不思饮食,摄入不足,而导致体内新陈代谢和营养吸收功能失调,往往会造成病人的营养状况急骤下降。因此,对这类病人提供足够的营养是必要的,以弥补损伤的丢失,以满足组织修复的需要。即使是慢性损伤患者,可因功能活动减少,甚至长期卧床,多有脾胃功能失调,饮食减少、食欲不振,注重饮食调养也是非常必要的。 饮食供给的基本原则首先是满足病人能量和水分的需要。为此,应注意食品的配比构成,做到主、副食搭配,荤、素调配,花色品种搭配等。此外,还应照顾病人平素的饮食习惯。 新伤病人,切忌肥甘油腻太过以及寒凉生冷、质粗坚硬的食物,以防损伤脾胃。有邪毒感染发烧者,宜忌食荤腥辛辣之类的食物,如雄鸡、鲤鱼、牛羊狗肉,虾蟹海鲜之类;葱、椒、韭菜、黄花菜之属;以及酿酒等物。脾胃虚弱者,饮食宜清淡,可选用青菜、藕粉、苡米等调脾胃,还可辅以新鲜水果。应少食多餐。损伤早期,不要急于用温补之品。 损伤后期,患者多有脾胃虚弱、肝肾不足。对骨伤患者,可酌情给予滋补脾肾之品。可选用瘦肉、排骨、猪脚、鸡脯、牛奶、豆制品、蛋类等。长期卧床的患者,应注意调理脾胃,并注意食用些含纤维素类的植物食品。
  • 11
    2024/12
    钢板螺钉这么贵还能断?
    骨折以后骨折部位植入钢板螺钉在骨科手术中是非常常见的,这些钢板螺钉在骨折愈合后大部分再次手术取出,虽然大部分的骨折患者能顺利的经历整个治疗进程,然而仍有少数病友会面临钢板螺钉断裂的不幸情况。据国外学者统计,内固定钢板在人体内的折断率为8%,我国统计约为4%,体力劳动者的发生率远高于脑力劳动者,钢板断裂的时间大多发生在术后3~5个月。骨折愈合前的钢板螺钉断裂常导致骨折端的再次移位,引发骨折畸形愈合及不愈合,导致骨折治疗的失败,不得不再次手术;骨折愈合后的钢板螺钉断裂常发生在内固定取出过程中,常导致内植物难以取出而长期留存体内。 为什么花高价钱购买的钢板螺钉还会断裂呢,钢铁材质不应该很坚硬么,难道是医生使用了劣质的产品?这让很多患者难以接受。其实骨科手术植入体内的钢板螺钉断裂这种情况在临床上是不少见的,几乎所有涉及骨科内植物的手术前谈话中,医生都会谈及内植物断裂的可能会发生的情况,那为什么钢板螺钉会断裂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最常见的是钢板疲劳断裂,钢板疲劳断裂是指钢板在反复承受负荷的情况下,逐渐失去强度,最终发生断裂。大家都听过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的故事,反复的循环应力或循环应变作用下,在一处或几处逐渐产生局部永久性累积损伤,经一定循环次数后产生裂纹或突然发生完全断裂的过程,叫作金属的疲劳破坏。70%的钢板断裂是由患者术后不正确的功能锻炼所引起,早期活动不等于过度活动,早期锻炼不等于早期下地。很多患者由于康复锻炼的方法不正确,术后活动量过大或锻炼不当,又没有定期复查,没有及时调整锻炼强度或方法,超过了钢板的极限负荷,导致钢板锻炼的情况出现。常言道:伤筋动骨一百天,手术成功不等于骨折愈合,钢板固定不能代替骨折愈合,钢板是在骨折复位的基础上为骨折的愈合提供固定支撑作用,这种支撑力量是很有限的,远远比不上人体自身骨骼的强度,医学实验证明:钢制骨折内固物的强度在轴向负荷时与骨骼基本一样,但是在同样弯曲状态下,钢板的强度要比骨骼小25倍,骨骼在扭转应力下的强度是钢板的20倍。 其次是骨折愈合不良,如果骨折愈合过程中出现延迟愈合、不愈合或畸形愈合等情况,可能会导致钢板承受过大的负荷,从而引发断裂。在如今的现代化生活生产过程中,往往发生高能暴力损伤导致严重粉碎性骨折、较大骨缺损及合并严重局部软组织缺损污染等情况,这种骨组织及软组织缺损会导致内固定固定强度差,骨折愈合缓慢等情况,手术中软组织剥离造成骨组织血运破坏也会影响骨折愈合。研究认为,如果骨折端存在2mm 的间隙以及骨折端出现部分骨缺损,都容易引起二次骨折。自身骨骼生长愈合不良,导致钢板螺钉负荷过度,是导致钢板螺钉断裂的重要原因。 外界暴力再次作用于骨折部位,导致钢板螺钉直接或间接应力,也是发生断裂的原因之一,患者在康复期间,如果受到外力撞击或扭伤等影响,可能会导致钢板断裂。 钢板螺钉不能满足人体的生物力学需求,受限于材料、生产技术以及医学研究的不足,骨科的体内植入物存在诸多待完善之处,钢板的材质、厚度或形状并不能完美满足人体需求,患者的个体差异性也很大。很多患者内固定断裂后认为钢板有质量问题或者就是手术没有做好的原因,但事实上每一块钢板及螺钉都是采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材料制作的,是通过国家技术监督部门严格的质量检验的。如今卫生部门对骨科内植物的管理也是非常严格,每块钢板螺钉都有合格证,不可能出现假冒伪劣产品的情况。医学仍在不断进步,科技改变生活,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加完美的骨科内植物一定会出现,为广大患者带来更好的保障。 骨折后钢板断裂的治疗方法因个体情况而异。对于轻度断裂,可能只需要保守治疗,如外固定、休息、止痛等;对于严重断裂,可能需要再次手术进行修复或更换钢板。在康复过程中,患者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积极配合康复训练,不可盲目锻炼,操之过急,以促进骨折愈合和恢复关节功能。对于内固定取出时发生的螺钉断裂导致取出困难时,在断钉不影响肢体功能的情况下,可考虑不予取出,毕竟在愈合良好的骨骼上凿洞取钉破坏太大,还容易造成再发骨折,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 11
    2024/12
    腱鞘君:下面该我发“炎”了吧
    1,什么是狭窄性腱鞘炎 狭窄性腱鞘炎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是指腱鞘发生的急性或慢性炎症反应,主要是由于肌腱和腱鞘之间的摩擦过度所导致。腱鞘是包裹在肌腱外面的一层薄膜,它的主要作用是减少肌腱的摩擦,保护肌腱。当肌腱过度使用或者受到外力损伤时,就可能导致腱鞘炎的发生。 2,狭窄性腱鞘炎的高发人群 狭窄性腱鞘炎的高发人群为中老年劳动者及长期、过度使用手指和腕关节的人群,女性的发病率高于男性。容易导致狭窄性腱鞘炎的活动包括织毛衣、洗衣、乐器演奏、打字、玩手机等,特殊工作人群如建筑工人、搬运工人、餐饮工作者等也是发病的高危群体。 3,狭窄性腱鞘炎的典型症状 狭窄性腱鞘炎的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肿胀、僵硬、活动受限及弹响。疼痛通常在活动或触摸时加剧,尤其是在屈伸受影响的关节时出现。肿胀是由于炎性水肿和炎性增生引起的,可能会导致关节周围的皮肤变红和发热。僵硬和活动受限则是由于疼痛和肿胀导致的,严重的手指不能弯曲或者不能伸直,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增大用力使肌腱划过狭窄腱鞘时则出现弹响。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疼痛向肢体末端放射的放射痛。 4,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 狭窄性腱鞘炎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主要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来缓解疼痛和炎症,局部封闭注射药物也可有效改善症状。物理治疗包括冷热敷、电疗和超声波治疗等,可以帮助缓解疼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手术治疗通常是在药物和物理治疗无效的情况下采取的,主要是通过手术切开腱鞘,减轻肌腱的压力。绝大部分腱鞘炎可治愈,但部分患者会复发。 5,狭窄性腱鞘炎的预防措施 预防腱鞘炎的方法主要是避免过度使用关节,尤其是在频繁进行重复性动作时。此外,保持适当的体重,避免关节承受过大的压力,也是预防腱鞘炎的重要措施。腱鞘炎是一种自限性疾病,可以自行痊愈,轻度的狭窄性腱鞘炎可经过充分的制动休息好转,如果已经患有腱鞘炎,应及时就医,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以免病情加重。    
  • 29
    2024/11
    颈部大冒险:李先生的寰枢关节修复记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李先生像往常一样骑着电动车去上班。然而,在一个急转弯时,他不慎摔倒了,头部和颈部受到了剧烈的冲击。尽管他很快站了起来,但他感到颈部疼痛难忍,而且头部转动也变得困难。李先生意识到情况不妙,决定立即去武汉市第三医院。 在医院,经过初步的检查,医生怀疑李先生可能患有寰枢关节半脱位。寰枢关节是颈椎中最重要的关节之一,它连接着头骨和第一颈椎(寰椎),并允许头部进行灵活的转动。半脱位是指关节的骨头部分移位,但并未完全脱离。 为了确诊,蔡进奎医生安排了李先生进行X光检查和CT扫描。这些影像学检查能够清晰地显示颈椎的结构,帮助医生确定李先生的寰枢关节是否发生了半脱位。结果显示,李先生的寰椎确实发生了轻微的移位,但幸运的是,没有压迫到脊髓。 蔡医生告诉李先生,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一种严重的状况,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脊髓损伤,甚至瘫痪。因此,他们决定立即进行治疗。 治疗方案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稳定和保护:首先,医生为李先生戴上了颈托,以限制颈部的活动,防止进一步的损伤。 2. 药物治疗:医生给李先生开了一些止痛药和消炎药,以减轻他的疼痛和炎症。 3. 物理治疗:在疼痛和炎症得到控制后,医生建议李先生进行物理治疗,以增强颈部肌肉的力量和灵活性。 4. 牵引治疗:在某些情况下,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牵引治疗,以帮助寰枢关节复位。 5. 手术治疗:如果上述非手术治疗方法无效,或者半脱位导致严重的神经压迫,医生可能会建议进行手术治疗。 在接下来的几周里,李先生严格遵守医生的指导,定期复查,并按照物理治疗师的指导进行颈部锻炼。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颈部疼痛逐渐减轻,头部转动也变得更加自如。 最终,在经过几个月的治疗和康复后,李先生的寰枢关节半脱位得到了成功的治疗。他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并且更加注意安全,避免再次发生类似的事故。李先生的故事提醒我们,颈部受伤后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治疗,造成更严重的后果。
  • 24
    2024/09
    关爱脊柱,为你撑腰
    凡是腰疼去医院就诊的患者,十有八九都会有腰椎间盘突出,作为医务工作人员的我们也不例外,很多人看到这样的结果就惴惴不安,这该怎么办呢,需要做手术吗?然而我要告诉大家的是,椎间盘突出,是可以忽视的。 影像学的中椎间盘突出显示的明明白白,但是不一定是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当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等症状出现时,一般是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病症才是腰椎间盘突症。人们不正确的生活方式如久坐,坐姿不正,会引起椎间盘的纤维环老化,髓核突出,这种衰老和退变是不可逆的,就像皮肤皱了,头发白了,牙齿掉了,人过40以后都会有或轻或重的椎间盘突出,有的人腰疼腿疼躺下之后就明显缓解,只是站立或者走路时症状才加重,此时是没有压迫神经的状态,那既然没有压迫为什么会有腰腿疼呢?因为腰椎的肌纤维和韧带等软组织会因为劳累或者受风寒,有了炎症,对神经产生刺激而产生的症状,休息时炎症减弱,刺激减弱,疼痛减轻,体位改变时炎性物质对神经根刺激减轻,疼痛减轻,很多时候休息,理疗,中药能缓解病情,针对炎症,水肿,黏连,痉挛这些问题就可以治愈。极少数的患者突出之后压迫神经根,导致坐骨神经疼,下肢肌力下降,甚至大小便失禁,此种情况则急需手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与绝大多数突出的椎间盘无关,就像夫妻肺片与夫妻无关,鱼香肉丝里面没有鱼,老婆饼与老婆无关,老坛酸菜牛肉面里面也没有牛肉。所以有的患者能够自愈,有的患者手术后也不是很理想。我们无法阻止椎间盘的老化,但是我们可以保护好我们的腰,避免加速椎间盘的病变,在工作和生活中尽量避免久坐久站,尽量不做或少做弯腰用力的姿势,避免腰部长期负重,定期复查腰椎情况,腰部戴一个腰围,不做直腿弯腰又用力的动作。 腰椎间盘突出症指因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而刺激或压迫神经根、马尾神经所表现出的一种综合病症,也是日常生活中腰腿痛常见的原因之一。可通过手术治疗和非手术治疗来达到治疗目的,多数患者可以治愈。腰椎间盘突出,一般表现有腰痛或者腰痛伴随下肢的神经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的自我检测,首先是看有无明显的腰痛。如果有长期反复的腰痛,伴随下肢神经放射性疼痛,腰椎间盘突出的可能性就会比较大。需要进一步的去医院找骨科医生检查,比如通过查体,直腿抬高试验,一般来说会有阳性,或者直腿抬高加强试验是阳性。经过辅助检查来进一步的判断,可以完善腰椎的磁共振检查,可以准确地判断腰椎间盘突出的节段,以及具体的突出程度。在日常生活中针对这种非手术情况下的腰背部疼痛不适的时候,医生会建议做做腰部肌肉锻炼。常采用“五点支撑法”和“飞燕式”的方法来进行,那么"五点支撑"和"小燕飞"要怎么做? 一、"五点支撑"法 功效:锻炼腰部肌肉 适用人群: 1、腰部力量较差的人群 2、较胖的人群 方式: 1、仰卧床上 2、去枕屈膝,双肘部及背部顶住床 3、腹部及臀部向上抬起 4、双肩、双肘和双脚"五点"撑起身体的重量 5、持续3~5秒,放松腰部肌肉 6、放下臀部休息3~5秒 7、重复上述动作。 二、"飞燕式" 功效:锻炼腰部肌肉 适用人群:腰部肌肉相对较强的人群 方式: 1、 俯卧床上 2、去枕,双手背后 3、用力挺胸抬头,使头胸离开床面 4、同时膝关节伸直,两大腿用力向后也离开床面 5、持续3~5秒1/2放松肌肉休息3~5秒 6、放松肌肉休息3~5秒 7、重复上述动作。
  • 24
    2024/09
    预防颈椎病从我做起
    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工作、学习,导致颈椎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且呈现年轻化趋势。为了减少颈椎病带来的痛苦,我们需要从自身做起,积极预防这一疾病的发生。随着现代颈椎病越来越趋于年轻化,不好的习惯,长时间的低头看手机,伏案工作,晚上睡觉姿势不正确,长期这样。导致颈椎病的发生,35岁的程先生,最近总是不明原因的头晕头痛,很影响他的生活,后来他来到我们骨科,肖医生根据他的病情,给予患者颈部枕合带牵引,医生根据医生的诊断和治疗后,患者症状有所缓解,如今“吊”脖子是一种时尚,但是也要注意到正规的机构治疗。我们网上看到的单杠上面一根绳,吊着脖子荡秋千的例子确实不可取,正确的牵引有坐位牵引和卧位牵引两种。 颈椎病是由于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加上长期不良姿势、慢性劳损等因素,导致颈椎间盘及周围组织结构发生病变,压迫或刺激颈部血管、神经等引起的一系列症状。 纠正不良姿势:保持正确的坐姿,避免长时间低头使用手机或电脑,每隔一段时间起身活动,进行简单的颈部拉伸运动。 加强颈部肌肉锻炼:通过适当的体育锻炼,增强颈部肌肉力量,减轻颈椎负担。比如游泳、瑜伽等有氧运动。 合理调整工作环境:选择符合人体工学原理的办公椅、桌子,调整适宜的屏幕高度,确保视线与屏幕保持水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的睡眠,选择合适的枕头,遵循合理的饮食和适量的饮酒原则,不熬夜,戒烟限酒,这些都有助于预防颈椎病。 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定期进行颈椎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颈椎问题。 预防颈椎病需要从生活点滴做起,通过纠正不良姿势、加强颈部肌肉锻炼、合理调整工作环境、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以及定期进行颈椎检查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减少颈椎病的发生率,保护我们的颈椎健康。同时,也需要注意颈椎病的早期症状,如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手臂麻木等症状,应及时就医,避免病情恶化。让我们从自己做起,积极预防颈椎病,享受健康五、颈椎病的分类与治疗 颈椎病主要有神经根型、脊髓型、交感神经型和椎动脉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的症状和 神经根型颈椎病:表现为颈部疼痛,伴随手臂或手指的疼痛、麻木和无力。治疗方法包括物理治疗、药物治疗和颈椎牵引等。 脊髓型颈椎病:表现为四肢无力、麻木、走路不稳等症状。此类型颈椎病较为严重,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交感神经型颈椎病:表现为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等症状。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对症治疗和物理治疗。 椎动脉型颈椎病:表现为突然晕倒、意识丧失等症状。此类型颈椎病需要及时诊断和治疗,可能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为了及时发现颈椎病,我们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自我检测。例如,可以观察自己是否有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的情况,是否经常感到颈部疼痛或僵硬,以及是否出现手臂麻木或头晕等症状。 同时夏天在办公室或其他一些公共场合,空调温度一般调得很低,而那些座位正对空调的人或喜欢穿吊带装的女性,颈背部肌肉很容易受寒,因而诱发颈椎病。夏季颈椎问题突出有多方面原因一是天气燥热,休息不好,影响骨关节及肌肉休息,长此以往,颈肩部容易疼痛,诱发颈椎病;二是空调制造的冷环境,使颈部肌肉血液循环不畅,软组织形成慢性炎症,导致颈部持续痉挛、疼痛。此外,夏日易犯困,卧床看书、看电视、上网等不良姿势也容易伤及颈椎。颈椎病症状:早发现,早治疗。 颈椎病的症状多种多样,有轻有重。有些人表现为头、颈、肩、背、手臂酸痛,颈脖子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酸痛可放射至头枕部和上肢;有的感到肩背部沉重,上肢无力,手指发麻,肢体皮肤感觉减退,手握物无力,有时不自觉的握物落地;有人的症状是下肢无力,行走不稳,双脚麻木,行走时有如同踏棉花的感觉。 当颈椎病累及交感神经时,还可能出现头晕、头痛、视力模糊,双眼发胀发干、耳鸣、耳堵、平衡失调、心动过速、心慌,胸部紧束感,有的甚至出现胃肠胀气等症状。少数人出现大小便失控、性功能障碍甚至四肢瘫痪。 颈椎病的症状、发病程度、发病时间长短与个人的体质有一定关系。只有当症状继续加重不能逆转,影响工作和生活时,人们才会想起上医院。 冬病夏治,夏季颈椎病治疗好时机。夏天天气炎热,人体血液循环加快、关节韧带肌肉变得舒展,正是治疗颈椎病的好时机。如果出现颈部长时间疼痛、手发麻、走路步态异常等早期颈椎病变症状,应及时诊治;而没有颈椎病的人则可适当参加游泳、打羽毛球、跑步等运动,充分运动颈部、背部肌肉,保持颈部血液畅通,同时还可以做做颈椎操以预防颈椎病。
  • 24
    2024/09
    鱼鳍“刺伤”引发脓肿,疏忽大意险丢手指!
    十天前,本市市民张先生在厨房烹饪晚餐时,不幸被鱼鳍刺破了手指。由于当时并未感到伤势严重,他只是简单地用清水冲洗了伤口,然后继续处理其他食材。然而,接下来的几天里,张先生开始注意到伤口处出现了红肿和剧烈疼痛的症状。 起初,他以为这只是普通的炎症,便自行购买了一些消炎药膏进行涂抹。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症状并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变得越来越严重。红肿的范围不断扩大,手指也变得越来越肿痛,甚至开始出现发热的症状。 直到三天前,张先生的手指已经出现了明显的化脓现象,疼痛难忍,他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在家人的陪同下,他匆忙赶到我院骨科门诊就诊。经过医生的仔细检查和询问病情,张先生被确诊为脓性指头炎。 医生解释说,张先生的伤口由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导致细菌感染扩散,形成了脓肿。如果再晚来几天,可能会导致手指进一步感染,甚至面临截指的风险。听到这个消息,张先生感到十分惊恐和懊悔,他后悔当初没有及时就医。 幸运的是,经过医生的紧急手术治疗和随后的抗生素治疗,张先生的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脓肿也被成功清除。目前,他的伤口正在逐步愈合,身体状况也在逐渐好转。医生表示,只要张先生按照医嘱进行后续的康复治疗,就能够完全康复。 这次事件让张先生深刻认识到了伤口处理的重要性。他表示,自己以后一定会更加小心,一旦出现任何伤口都会及时就医。同时,他也呼吁广大市民在日常生活中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遇到类似情况不要掉以轻心,及时就医是关键。 此次事件再次提醒我们,生活中的小伤不容忽视。尤其是在处理食物等卫生条件较差的环境中,我们更应该保持警惕,做好防护措施。一旦发生意外伤害,应立即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并密切关注伤口的恢复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就医,切勿拖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确保自己的健康安全,避免不必要的痛苦和损失。
  • 24
    2024/09
    “低头党”怎么锻炼
    “低头党”指的是那些长期低头使用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设备的人群,长时间保持不良姿势容易引发颈椎、肩背、腰部等问题。为了减轻“低头党”带来的健康隐患,进行适当的锻炼和姿势调整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适合“低头党”的一些锻炼方法: 1. 颈部伸展运动 颈部肌肉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会导致颈椎僵硬和疼痛。通过颈部伸展运动可以缓解颈部的压力。 前后拉伸:缓慢低头,让下巴靠近胸部,保持5-10秒,再缓慢抬头,仰头看向天花板,保持5-10秒。重复5次。 左右拉伸:缓慢将头部向左倾斜,耳朵靠近左肩,保持5-10秒,然后换向右侧,重复5次。 2. 肩部放松运动 长期低头会导致肩膀肌肉紧绷,肩部放松运动有助于缓解肩膀的压力。 肩部绕圈:双肩放松,向前绕肩10次,再向后绕肩10次。 肩胛骨挤压:挺直背部,双臂自然下垂,慢慢将肩胛骨向后挤压,保持5秒,然后放松。重复10次。 3. 胸部拉伸 长时间低头会使胸部肌肉收缩,胸部拉伸有助于平衡肩膀和颈部的紧张状态。 墙面伸展:站在墙边,伸出一只手臂并放在墙上,手臂与身体成90度角。轻轻转动身体,感觉胸部肌肉被拉伸。每侧保持10秒,重复3次。 4. 猫牛式(Cat-Cow) 这是一个来自瑜伽的动作,有助于放松背部和颈部肌肉,增强脊柱灵活性。 四肢着地,双手双膝支撑在地上。 吸气时,抬头挺胸,背部下沉,形成“牛”的姿势。 呼气时,低头拱背,形成“猫”的姿势。 重复10次,保持动作流畅。 5. 下犬式(Downward Dog) 这个瑜伽动作能很好地伸展颈部、肩膀、背部和腿部肌肉,缓解全身压力。 双手双脚撑地,身体呈倒V字形,保持脊柱伸直,头部放松向下。 保持姿势10-15秒,重复3-5次。 6. 站姿拉伸 定时进行站立拉伸可以帮助缓解长时间坐姿带来的背部和颈部压力。 每工作或使用电子设备30-45分钟,起身站立,双手上举,轻轻伸展全身。保持15-30秒,可以提高血液循环,缓解身体僵硬。 7. 下巴内收练习 这个练习可以加强颈部深层肌肉,改善姿势,减少颈椎负担。 坐姿或站姿下,抬头挺胸。 缓慢将下巴向内收,保持头部向前伸展的状态不动。保持5秒后放松,重复10次。 8. 背部伸展运动 背部的僵硬和紧张常常与长时间低头有关,背部伸展运动有助于改善姿势。 桥式:平躺,双腿弯曲,脚掌着地,抬起臀部,保持5秒后缓慢放下。重复10次。 9. 眼部放松 长期低头使用手机会导致眼睛疲劳,通过适当的眼部锻炼可以缓解眼部压力。 眼球运动:闭上眼睛,眼球先顺时针转动5圈,再逆时针转动5圈。 远近交替:望向远处的物体10秒,然后看近处的物体10秒,重复10次,有助于调节眼部肌肉。 10. 保持正确姿势 良好的姿势对于避免“低头党”相关问题至关重要。建议保持以下姿势: 使用电子设备时,尽量将屏幕抬高至眼睛平视位置,避免过度低头。 保持背部挺直,肩膀放松,颈部与脊柱在一条直线上。 定期进行这些锻炼可以有效缓解长时间低头带来的不适,预防颈椎、肩背等问题。同时,养成良好的用眼和使用电子设备的习惯,注意休息,保持身体健康。
  • 24
    2024/09
    “扳机指”治疗的三部曲
    狭窄性腱鞘炎(也称为“扳机指”或“弹响指”)是由于腱鞘(包裹肌腱的膜)发炎、变窄,导致肌腱无法顺利滑动,从而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治疗方法视病情的严重程度而定,通常包括非手术和手术治疗两种。 一、口服药物及理疗 非手术治疗适用于病情较轻的患者,以下是常用的非手术疗法: 1. 休息和避免过度使用 避免引起疼痛的重复性动作,减少患指的使用,以减轻对腱鞘的压力,有助于减轻炎症和疼痛。 2. 冰敷或热敷 冰敷可以帮助减轻炎症和肿胀,热敷可以放松肌腱和腱鞘,缓解肌肉紧张。两者可以根据症状选择交替使用。 3. 非甾体抗炎药(NSAIDs) 口服或局部涂抹的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阿司匹林等)可以有效减轻疼痛和炎症。 4. 物理治疗 物理治疗包括超声波治疗、按摩、关节活动训练等,有助于缓解腱鞘炎症,促进患指的功能恢复。 5. 夹板或支具固定 通过使用夹板或支具,限制患指的活动,使腱鞘得以休息并减轻对其的压力,促进炎症恢复。 二、打封闭针 如果疼痛和炎症持续存在,可以通过局部注射类固醇(如糖皮质激素)来减轻腱鞘的炎症。这种治疗方法对许多患者有效,尤其是在早期。 三、手术治疗 对于严重的狭窄性腱鞘炎患者,非手术治疗无效时,可考虑手术治疗: 1. 腱鞘松解术 这是最常见的手术方法,医生通过切开狭窄的腱鞘,释放被卡住的肌腱,使肌腱能够正常滑动。手术通常为微创,恢复较快。 2. 针刀治疗 这是一种微创技术,医生使用针刀松解狭窄的腱鞘,减少摩擦和炎症,恢复手指功能。此技术创伤小,恢复快,适合部分患者。 早期干预和适当治疗能有效缓解狭窄性腱鞘炎的症状,并防止病情恶化。如果保守治疗效果不佳,及时手术可以帮助恢复正常手指功能。
  • 24
    2024/09
    破伤风
    破伤风,一个听起来有些遥远,却在不注意时可能悄然来袭的健康威胁。它是由破伤风梭菌引起的严重疾病,这种细菌广泛存在于土壤、尘埃和动物粪便中,通过皮肤或黏膜的伤口侵入人体,一旦发作,可能引起肌肉强直和痉挛,严重时甚至危及生命。 破伤风疫苗的有效期: 破伤风疫苗是预防破伤风的有效手段,一般在接种后可提供5到10年的保护。这意味着,如果你最近5年内已经接种过破伤风疫苗,面对小的伤口时,你可能不需要紧急接种。但是,对于深部伤口或被泥土、锈迹污染的伤口,即使在5年内接种过疫苗,医生也可能建议再次接种以增强保护。 哪些伤口需要打破伤风疫苗? 1.深部伤口或被污染的伤口:如被生锈的金属、木刺、动物咬伤或刺伤,这类伤口容易成为破伤风梭菌的温床。 2.开放性骨折:骨骼直接暴露于外界,增加了感染风险。 3.大面积烧伤:皮肤屏障被破坏,易受细菌侵袭。 对于上述情况,即使你最近接种过破伤风疫苗,医生也可能建议你接种一剂加强针,以确保足够的保护。 破伤风疫苗接种后的注意事项 接种破伤风疫苗后,您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针孔护理:轻轻按压接种部位以减少出血和肿胀,避免在24小时内让接种部位接触水,保持干燥和清洁。如果出现红肿、疼痛或瘙痒,应及时咨询医生。 2.休息与活动:避免过度劳累,保证充足的休息时间,特别是在接种后的24小时内,不宜进行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 3.饮食管理:保持饮食清淡,多摄入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喝水以帮助新陈代谢和毒素排出。 4.预防伤口感染:如果接种疫苗是因为受伤,应确保伤口清洁和适当处理,避免接触污染物,定期观察伤口愈合情况。 5.观察过敏反应:密切观察是否有过敏反应发生,如皮肤瘙痒、红肿、呼吸困难等,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 6.避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在疫苗短时间内还未在体内产生抗体时,应避免食用可能影响疫苗效果的食物。 7.保持伤口清洁:做好接种部位的清洁工作,避免碰水,多休息,避免体力劳动,以免刺激接种部位。 8.留观半小时:在接种后留观半小时,以便在出现急性过敏反应时能够及时得到处理。 9.避免剧烈运动:接种后24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以免影响疫苗的吸收和效果。 10.避免摩擦和洗澡:接种后应避免对接种部位进行摩擦或揉搓,并尽量避免短时间内洗澡,以减少感染风险。 遵循上述注意事项有助于确保疫苗接种的效果,并减少不良反应的风险。如果在接种后出现任何不适症状,应立即联系医疗专业人员进行咨询和必要的治疗。 如果破伤风发作了要注意什么? 1.及时就医:破伤风发作时,会出现肌肉僵硬、痉挛、牙关紧闭等症状,应立即就医,切不可拖延。 2.专业治疗:医生会给予抗毒素治疗,以中和体内的毒素,并可能使用抗生素控制感染。 3.保持安静环境:破伤风患者对光、声敏感,应保持安静、暗光的环境,以减少刺激。 4.呼吸支持: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呼吸机辅助呼吸。 记住,预防总是优于治疗。保持伤口清洁,定期接种破伤风疫苗,是避免破伤风的最好策略。在不确定是否需要接种疫苗时,咨询专业医生总是最安全的选择。
  • 24
    2024/09
    院外发生骨折的紧急处理
    骨折是指骨的完整性破坏或连续性中断,常由外力或骨骼疾病导致。院外发生骨折时,正确的紧急处理对于减轻患者痛苦、防止进一步损伤及为后续治疗赢得时间至关重要。以下是一些关键的紧急处理步骤: 1. 保持安全 首先,确保现场安全,避免进一步伤害。如果有必要,先将受伤者转移到安全地点。例如,在交通事故现场,应先将伤者移至路边安全区域。 2. 切勿随意移动 怀疑有骨折时,应避免移动患者,特别是受伤的部位。移动可能导致骨折端移位,增加损伤和疼痛。 如果必须移动,应尽量保持受伤部位的整体移动,避免扭转或牵拉。 3.止血处理 如果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出血,应立即进行止血处理。使用干净的纱布或衣物轻压伤口,如果出血量大且难以止住,可使用止血带环扎伤口近心端,并记录所用压力和时间。注意,止血带需每小时松开一次,以防止肢体缺血坏死。 4. 妥善固定 固定是骨折急救的重要步骤,可以防止骨折端移位和继发损伤。固定材料可就地取材,如木板、树枝、折叠的杂志等。固定时,应将骨折处上下两个关节都固定住,避免过紧或过松,以免影响血液循环或导致骨折端移位。对于开放性骨折,应原位固定,避免将骨折断端回纳入伤口内,以防感染。 5.冷敷 使用冰袋、冰块或冰水对受伤部位进行冷敷,每次约15-20分钟,可以有效减轻肿胀和疼痛。冷敷时应避免直接接触皮肤,以免造成冻伤。 6. 迅速转运 经过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转运至附近的医院进行治疗。转运过程中,动作要轻柔,保持患者身体平稳,避免二次伤害。 7.呼叫急救电话 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详细伤情和位置,以便专业急救人员迅速到达现场。 注意事项 • 对于脊柱骨折患者,搬运时应保持身体平直,避免扭转,可使用门板或硬木板进行固定。 •骨盆骨折患者应使用髋部加压固定,防止局部大量出血。 • 如果是全身多处骨折,应针对各部分骨折单独处理,尽量减少患者的进一步损伤。 特殊骨折处理 • 颈椎骨折:避免搬动脖子,可使用颈托或木板固定头部和颈部。 •四肢骨折:对于手臂骨折,可用绷带或布条固定;腿部骨折则可使用木板或其他坚硬物体固定。 骨折的紧急处理需要迅速、准确且轻柔,以减少患者的痛苦和进一步损伤。在院外进行初步处理后,应尽快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上一页 1234567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