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神经内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非手术科室 > 神经内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2
    2022/06
    产后剧烈头痛,竟是脑内“长血栓”
     两天前产科请神经内科急会诊,患者32岁,二胎宝妈,剖宫产后第3天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精神差,颅脑CT提示可疑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凝血功能D-二聚体升高,初步诊断考虑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给予低分子肝素等抗凝治疗后患者症状好转。 脑血管分动脉和静脉两大系统,通常说的“中风”是指脑动脉急性血栓或出血事件,该患者情况与之不同,其是脑静脉“堵了”,原因是脑静脉窦血栓形成。一般脑血管病以中老年者多见,但脑静脉窦血栓却“偏爱”年轻人,且多见于20~35岁女性,临床相对少见,发病形式多样,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被误诊漏诊。 与脑动脉血栓形成相比,脑静脉窦血栓形成是一种比较复杂的脑血管疾病,病因主要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20%-35%的患者原因不明。感染性病因常见如眼眶、鼻窦、面部化脓性感染、中耳炎、乳突炎或全身血行性感染;非感染性病因常见妊娠、产褥期、口服避孕药、任何类型手术后、脱水、休克、心功能不全、凝血障碍、血液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头外伤等。这些因素常导致血液呈高凝状态,血流淤滞,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多引起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并伴发大脑静脉血栓形成,引起头痛、癫痫发作、意识改变等症状,血栓形成后脑静脉血液回流障碍,还可继发动脉循环异常,造成脑缺血,严重的会导致大量脑出血危及生命。 头痛虽常见,但不一定是小事,年轻人如果突发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能疏忽大意,不要轻易服用止痛药,以免掩盖症状耽误诊断,需要警惕是否与脑静脉系统病变有关,第一时间到神经内科就诊。 女性在妊娠、围产期等特殊时期,为血栓性疾病高危人群,要适当活动,避免久坐久站,产后尽早下床活动,合理饮食,避免孕期体重过快增长、肥胖,产后不宜过度进食高蛋白、高脂肪、高糖食物,防治脱水。
  • 27
    2022/05
    常年酗酒致B族维生素代谢异常 28岁小伙双腿“灌铅”行走困难
    28岁的胡先生一年以来,双下肢麻木如同“灌铅”,行走困难,经过检查,竟是他长期大量饮酒导致B族维生素代谢异常,患上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胡先生平时就爱喝酒,一年以来下肢麻木,有过电感,行走都困难。胡先生心里想着,难道是中风了?于是去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经过医师诊疗体格检查发现其存在周围神经、脊髓后索及侧索等损害。 三医院首义院区神经内科医生孙盼莉说,由于患者多年大量饮酒,每日饮酒量达1斤多,加之饮食量不足,体内维生素出现障碍,尤其是B12。随后的检验结果也显示胡先生血清维生素B12明显减低,诊断为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     于是,医生针对病情,开始给胡先生补充大剂量维生素B12B1及叶酸治疗,联合戒酒、均衡营养,经过一个月的治疗,胡先生肢体麻木感明显减轻,走路也稳了。     孙盼莉介绍,脊髓亚急性联合变性是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导致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病变主要累及脊髓后索,侧索及周围神经。此病多见于大量酗酒伴萎缩性胃炎、胃大部切除、回肠切除、营养不良、先天性内因子分泌缺陷等患者,表现为双下肢感觉异常、痉挛性瘫痪、共济失调,常伴有贫血。如发病后3个月内积极治疗可完全恢复,症状好转多在治疗后6个月至1年内,如神经轴索已发生破坏,则预后较差,严重者可危及生命。 医生提醒,酗酒有害健康,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生活方式建议从限酒改为戒酒,为了身体健康,居民最好滴酒不沾。
  • 25
    2022/05
    手抖是得帕金森了吗?
    神经内科门诊经常会碰到患者咨询,“医生,我手抖是得帕金森了吗?”,一听到手抖,大多数人第一想到的是帕金森病。手抖是帕金森吗?询问医生之前,您可以尝试先自查以下几个问题。 一、通常在什么情况会抖?“抖动”专业名词叫“震颤”,震颤分生理性和病理性。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可能在不同情况下出现震颤,比如寒冷、饥饿、紧张、劳累、焦虑、情绪激动发脾气、害怕、甚至喝咖啡后等等,这些非疾病所致的震颤,称为生理性震颤。而病理性震颤则是指在疾病状态下出现的抖动,常见的会导致震颤的疾病包括帕金森病、特发性震颤、甲亢及小脑性疾病等。所以不是所有的抖动都是病,不是所有病理性震颤都是帕金森病,不是只有帕金森才会抖。 二、抖动有什么特点?肢体抖动是在安静放松置于平面时,还是平举时,抑或是端水喝水活动过程中?提示震颤是静止性、姿势性、或者动作性的,不同特点的震颤临床上指向不同的疾病。 三、除了抖动,还有其他不适吗?帕金森病是常见的震颤原因,最常见静止性震颤,除了震颤还有行动迟缓、肢体僵硬、步态姿势异常等,还常见合并便秘、嗅觉减退、睡眠障碍等非运动症状,如不控制,症状有逐步加重趋势。特发性震颤,最常见姿势性和动作性震颤,常表现为头部、下颌的抖动,紧张劳累时明显,女性较多见,常有家族史,但除了抖动无其他明显不适,症状多年也未见明显恶化。还有内科疾病可致震颤,如甲亢,可合并心慌、食欲亢进、体重减轻、突眼等。 小结一下,手抖并不就是得了帕金森,可能是其他问题,或者根本不是病。倘若出现抖动,不要慌张,先自查了解一下相关知识,让您跟医生沟通更高效。
  • 31
    2022/03
    耳石症,不用烦,手法复位来帮忙
    家住武昌的邹婆婆最近闹心的很,频繁出现头晕,用邹婆婆说,只要头向左侧偏动,就会引起头晕,一旦出现头晕,感觉整个房间,甚至整个天花板都在转动,同时胃里像翻江倒海一样,呕吐不止,因为对生活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严重时不敢起床,更不用说行走了。实在没有办法,邹婆婆便来到了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接诊的鄢黎妮医生,详细询问过婆婆的病情后,诊断考虑“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俗称:耳石症。通过手法复位,辅以药物治疗,邹婆婆的头晕消失,生活完全恢复正常。出院时邹婆婆忍不住咨询鄢医生,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耳石症)是个什么病呢,在这里可以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下。     1.什么是良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俗称“耳石症”,它是指当头位快速移动至某一特定的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的、阵发性眩晕,典型患者会伴有眼球震颤。伴随症状可包括恶心、呕吐等自主神经症状,头晕、头重脚轻、漂浮感、平衡不稳感以及振动幻视等。      2.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是怎样引起的? 人类之所以能够正常活动,必备条件之一是前庭功能正常。前庭系统的重要结构包括球囊、椭圆囊和半规管。因为在球囊、椭圆囊内存在碳酸钙盐结晶,形状像石头,俗称为耳石。有多种原因可能造成这些结晶体脱离正常位置,可能误入某个半规管内 (通常是当你躺下或者坐起时,也可是卧位时左右转动头部),对前庭神经产生病理性刺激,因此就会出现眩晕。     3.什么样的人易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大多发生在年龄较大患者,女性患者更为常见。它也可以在头部外伤后,电脑及手机的普及和广泛应用,使长期伏案工作的人或一些“低头族”成为危险人群。      4.患有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病人应该怎么办?  第一,病人一旦患病,不要紧张,应该及时正确就诊,就诊科室应为神经内科或者耳鼻喉科。 第二,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疾病本身不会危及生命,正确的手法复位可能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患者通常第二天就会感觉眩晕消失,活动能力明显好转。手法和机器复位是治疗良性位置性眩晕的主要方法,但是多数患者眩晕感消失后通常会残留一些头昏,头重脚轻的症状,这些再辅以药物治疗,多数均有较好的效果。 第三,需要警惕的是某些疾病,尤其急性脑血管疾病一旦误诊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情被耽误,病人有可能错失良机,造成灾难性后果,这类患者需要神经内科专科医生及时干预治疗。      最后鄢医生强调,头晕是神经内科门诊非常常见的一种症状,是多种疾病的临床表现,一旦出现头晕,而且不易缓解,应及时到医院就诊,特别是对于老年人群来说,正确的诊断和及时的治疗尤为重要。
  • 30
    2022/03
    脑血管检查方法
    临床上最多见的就是脑血管疾病,急性脑血管病包括脑梗死与脑出血。在进行治疗的同时,我们需要了解脑血管情况明确病因,目前脑血管的检查手段包括两大类:1)无创性检查:颈部血管彩超(B超)、经颅多谱勒彩超(TCD)、头颈部CTA、头颈部MRA;2)微创性检查:全脑血管造影(DSA),下面简单的介绍下上述各种检查手段。 一、颈部血管彩超(B超) 颈部血管彩超主要检查颈部血管(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开口)是否存在动脉硬化、斑块或狭窄,能清晰显示血管中膜是否增厚、有无斑块形成,斑块形成的部位、大小,是否有血管狭窄及狭窄程度、有无闭塞等情况。 二、经颅多普勒彩超(TCD) TCD是利用超声多普勒效应来检测颅内脑底动脉环上各个主要动脉血流动力学及各血流生理参数的一项无创伤性血管疾病检查方法,它主要通过血流速度的测定来间接判断血管的狭窄程度。 三、CT血管造影(CTA) 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其基本原理是经静脉注入造影剂后,利用多层螺旋CT在受检靶血管内造影剂充盈达高峰期时快速连续多个层面扫描,经三维重建后显示靶血管结构的成像技术。 CTA能够清楚的显示头颈部血管形态,能提示动脉有无斑块、狭窄、动脉瘤及动静脉畸形等病变。CTA虽是无创的,但因为需要注射造影剂,可能会产生少许不良反应,包括过敏反应及神经毒性、血管毒性、肾毒性等,但风险一般较低。 四、磁共振血管造影(MRA) MRA是基于饱和效应、流入增强效应、流动去相位效应显示血管,可发现血管狭窄和闭塞的部位,以及血管病变(动脉瘤为、动脉畸形等)。 五、全脑血管造影(DSA) DSA是通过电子计算机进行辅助成像的血管造影方法,它是应用计算机程序进行两次成像完成的。在注入造影剂之前,首先进行第一次成像,并用计算机将图像转换成数字信号储存起来。注入造影剂后,再次成像并转换成数字信号。两次数字相减,消除相同的信号,得知一个只有造影剂的血管图像。这种图像较以往所用的常规脑血管造影所显示的图像,更清晰和直观,一些精细的血管结构亦能显示出来。 对脑动脉主干及大脑前、中动脉及分支、椎基底动脉及各分支的显示,能清晰观察到脑动脉瘤的瘤体大小、瘤颈宽度及与载瘤动脉的关系;能清晰观察到脑动静脉畸形血管团大小、形态及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能清晰观察到脑血管狭窄或闭塞部位、形态及血管壁硬、软癍块。 脑血管造影术是检查脑血管病的最有效方法之一,成为诊断脑血管病的“金标准”。 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神经内科具有一个专业的神经介入团队,在脑血管检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并能较好的开展脑血管造影(DSA)检查,安全有保障。
  • 30
    2021/09
    浅谈卵圆孔未闭
    近年来,青年卒中发生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患者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卒中常见高危因素,也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房颤等常见病因。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是不明原因卒中的一个重要原因。 笔者有个亲戚,今年才42岁,平素身体都很健康,没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病史,但是前不久在家里休息时突然出现左侧肢体轻度乏力,当时到医院就诊后,诊断考虑脑梗死,但是在筛查病因时却始终找不到原因,后来用过TCD发泡试验,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这种情况。正是这种原因,才导致脑梗死的发生。那么什么是卵圆孔未闭?怎么治疗呢? 1. 什么是卵圆孔未闭? 卵圆孔,心脏里左右心房之间的一个结构,因形似卵圆形而命名。卵圆孔在胎儿时期是没有闭合的,大约在小婴儿半岁至一岁时,卵圆孔就会闭合。不过,大约有四分之一的人卵圆孔并不能完全闭合,会留下大小不等的缝隙,这种情况就称为卵圆孔未闭(patent foramen ovale,PFO)。可以这么说,卵圆孔未闭几乎是每个新生儿都存在的现象,不过在出生后的发育过程中大多数人的卵圆孔都闭合了,大约25%的人没有闭合,形成了卵圆孔未闭。卵圆孔未闭会引起以下疾病:脑卒中(主要是脑梗死)、其他栓塞、偏头痛、房颤、低氧血症等疾病。 2.卵圆孔未闭要做什么检查? 如果怀疑有卵圆孔未闭情况,则需要完善TCD发泡试验、右心声学造影或经食道超声等检查明确。 3.卵圆孔要怎么治疗? 1)药物治疗:推荐使用抗血小板聚集(阿司匹林肠溶片或氯吡格雷)作为首选治疗。对于抗血小板治疗中仍有反复脑卒中患者,改用华法林抗凝治疗。  2)封堵治疗。
  • 30
    2021/09
    我科已常规开展TCD发泡试验
    近年来,不明原因卒中的发生率在中国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中大部分患者无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等卒中常见高危因素,也无颅内外大血管狭窄、房颤等常见病因,故此是神经科的疑难病症之一。上世纪80年代,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PFO)是不明原因卒中的相关因素,而从静脉来源经卵圆孔到达体循环的反常血栓是造成脑梗死的重要原因。 大量研究发现:隐匿性脑卒中、TIA、偏头痛、癫痫、不明原因的晕厥、年轻女性生产后出现的不明原因的头晕、有先兆的偏头痛等患者多合并PFO,而TCD发泡试验行Valsalva动作后对PFO检出的敏感度和特异度>90%,目前我科TCD脑电图室已常规开展该项检查。 TCD发泡试验:是利用经颅多普勒(TCD)的盐水激发试验方法,将1毫升空气与9毫升生理盐水充分混合后经肘静脉注射,监测大脑中动脉血流分别观察平静呼吸及Valsalva动作后微栓子(MB)信号数量,如果存在心脏或肺动静脉异常右向左分流,则微栓子信号通过分流进入左心和体循环系统,通过多普勒可以监测到脑动脉的微栓子信号,从而诊断右向左分流。TCD发泡试验操作简单,敏感性高,没有创伤,国内外已经技术成熟。  TCD发泡试验结果分析:如果该试验可监测到少量或大量微栓子,则高度提示有卵圆孔未闭;如果没有监测到微栓子,则提示不存在卵圆孔未闭。 哪些人群适合做TCD发泡试验: 1、隐源性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无症状性脑梗死患者。 2、偏头痛患者。 3、不明原因晕厥患者。 4、减压病患者。  联系地址:TCD、脑电图室位于首义院区普济楼10楼  联系电话:027-68894620            027-68894651
  • 29
    2021/06
    关注睡眠健康,“规律睡眠,健康未来”
    睡眠是人体的一种主动过程,可以恢复精神和解除疲劳。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运动,是国际社会公认的三项健康标准。但是统计显示,我国有超过3亿人存在睡眠障碍,成年人失眠发生率达38.2%。长期失眠影响个人的正常生活和工作,增加罹患各种健康问题的风险。2021年3月21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睡眠日,其主题是:规律睡眠,健康未来”。现在就让我们关注睡眠健康,聊聊失眠问题。 一、何为优质睡眠? 谈睡眠障碍之前,首先我们谈谈优质睡眠,简单的概括:那就是夜间一般不醒,醒了还能很快入睡,适当做梦,但不是噩梦,没有似睡非睡的感觉。醒后神清气爽,没有疲乏感。我们搜索了不同年龄段的最佳睡眠时间,如下表。 二、何为失眠? 失眠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观体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入睡困难:上床后翻来覆去睡不着,往往需要躺30分钟或以上才能睡着 2. 睡眠维持障碍:夜里醒来2次以上,醒来后难以入睡 3. 早醒:早上醒的很早,比以往至少提前半小时 4. 睡眠质量下降和总睡眠时间减少(通常少于6.5h),同时伴有疲劳、情绪低落或激惹、躯体不适、认知障碍等日问功能障碍。 三、引起失眠原因? 1.    睡眠环境改变:睡眠环境的突然改变、强光、噪音都有可能影响睡眠 2.    心理因素原因:生活中发生重大事情,导致情绪激动,情绪不安,或者是持续的精神紧张都可能导致失眠 3.    精神疾病:焦虑症、抑郁症、双相障碍及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也常会出现失眠 4.    身体疾病:高血压、心脏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帕金森病等疾病可能导致失眠 5.    生物钟紊乱:长期熬夜、睡眠颠倒会造成生物钟紊乱而引起失眠     四、失眠的治疗 1.    非药物治疗 (1)睡眠卫生教育:睡眠规律、适当锻炼(睡眠前2-4个小时不宜)、禁止饮酒或含咖啡因食物、睡眠6小时内避免刺激性活动,睡眠房间安静、舒适以及白天尽量不要睡觉。 (2)认知行为疗法(CBT):睡眠教育、重组认知、行为策略及放松训练。 重组认知主要是改善患者对睡眠的负性想法、错误信念,改变患者的睡眠态度,让患者能够减轻焦虑,保证充足的睡眠。 行为策略包括:睡眠适当限制、控制刺激源、调整睡眠行为。 放松训练可以让患者更加配合治疗。 2.    药物治疗:简单介绍下常见的药物 (1)苯二氮卓类药物:具有镇静、催眠、减轻焦虑、抗惊厥等作用,具体药物有:艾司唑仑、阿普唑仑、氟西泮、夸西泮、替马西泮。不良反应包括日间困倦、头昏、肌张力减低、跌倒、认知功能减退等; (2)非苯二氮卓类药物:起效快,安全性较苯二氮卓类药物好,具体药物有:唑吡坦、右佐匹克隆、佐匹克隆、扎来普隆等; (3)褪黑素受体激动剂:具体药物有雷美替胺、阿戈美拉汀。不推荐将普通褪黑素作为催眠药物使用。 (4)食欲素受体拮抗剂:食欲素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正在研发的治疗失眠的新型药物,具体药物有苏沃雷生,已获得美国FDA批准,我国目前尚未批准该药。 (5)抗抑郁药:部分抗抑郁药具有镇静作用,在失眠伴随抑郁、焦虑心境时应用较为有效。 1)三环类抗抑郁药:多塞平、阿米替林: 2)曲唑酮:可以用于治疗失眠和催眠药物停药后的失眠反弹。 3)米氮平:适合睡眠表浅和早醒的失眠患者。 4)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
  • 29
    2021/06
    浅谈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
    笔者在写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是受到许多患者及家属提问而启发,我们在日常诊疗活动中,很多病人一来到科室,就向医生道:医生,快给我进行溶栓治疗,听说溶栓治疗最有效。但当我们反问患者及家属什么是溶栓治疗,患者及家属往往表示不知晓,只是听别人这么讲。然后我又问有没有听过“黄金时间窗”时,有些患者知晓,有些患者不知晓。在此,我想聊一聊静脉溶栓的相关知识。 一、什么是溶栓治疗 溶栓治疗包括静脉溶栓和动脉溶栓,在这里我们主要谈静脉溶栓,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之一,具体方案为:通过溶栓药物(目前国内有阿替普酶和尿激酶)静脉注射,可以使血栓中的纤维蛋白溶解,从而使被阻塞的血管再通,临床症状得到改善,这种治疗方法称为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来说,溶栓治疗就是一种输液治疗,而不是手术治疗。 二、溶栓治疗“最佳时间窗” 前面我们提到“黄金时间窗”,据研究表明,脑组织对缺血、缺氧性损害极为敏感,脑卒中发生后,每晚1分钟治疗,就会有190万个脑细胞死亡。因此“时间就是大脑”,越早治疗越好,在4.5小时内治疗最为有效,一般不超过6小时。所以医生在询问患者病史时,极为重视发病时间,那么如何确定发病时间,即为症状最开始出现时间。 三、哪些人能够进行溶栓治疗 很多患者来到病房后,都想得到最有效的治疗。那么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进行溶栓治疗呢,其实不然,除了上面提到的最佳时间窗之外,还要考虑患者既往病史, (1)如果患者合并下列情况,可考虑溶栓治疗; (2)如果患者合并下列情况,则不能进行溶栓治疗: 四、溶栓治疗是不是都有效?有没有并发症? 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并不是100%有效,大概有1/3患者出现血管再通,1/3患者可能出现并发症,其中最危险的并发症是合并症状性脑出血,且约1/3症状性脑出血是致死性的,其他并发症包括:梗死灶继发性出血或身体其他部位出血。
  • 29
    2021/03
    医体融合,预防卒中
    记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健康宣教活动
  • 29
    2021/03
    紧急溶栓取栓,44分钟挽救患者瘫痪肢体
    突发肢体全瘫1小时紧急就医,三医医护人员紧急启动完美合作成功救治 家住武昌区的王先生(化名)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房颤病史。20余天前,王先生晚上在家休息时,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肢体全瘫,不能言语。家属立即拨打120,120医生接诊之后,立即启动绿色通道就诊程序。将其送至武汉市第三医院首义院区,急诊科医生完成评估并完善必要检查,神经内科医生5分钟赶到现场,陪同患者完头颅CT,C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第一时间完成静脉溶栓治疗,并紧急启动脑血管造影手术,取出血栓,开通血管,恢复脑血管血流。术后患者瘫痪肢体完全恢复,语言功能完美保留。 神经内科何静主任后来分析:目前研究表明,静脉溶栓和机械取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静脉溶栓主要针对小血管病变,时间窗是6小时,机械取栓主要针对大血管病变时间窗是24小时。王先生发病后1小时就赶到医院,在静脉溶栓时间窗内,有溶栓适应症,故积极采取了溶栓治疗,溶栓之后,患者肌力已经有所缓解。后来通过脑血管造影,证实为大血管病变,明确可见堵塞的大血管和血栓所在位置,因此后继续给予血管内介入治疗,通过手术将血管内血栓完全取出,患者血流得以完美恢复,症状完全缓解,没有留下任何后遗症。最后何静主任重点指出,时间就是大脑,如果有急性脑中风症状,应该争分夺秒立即就医,越快越好。
  • 31
    2020/12
    反复中风,竟是两臂血压相差大惹的祸
    家住武昌的刘爹爹,今年70岁,近一月来,反复出现吐词不清,头晕等中风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为此来武汉市第三医院神经内科就诊,当时接诊的医生量血压,发现爹爹左侧BP:70/50mmHg,右侧BP:160/80mmHg,两臂血压竟然相差90mmHg。 该院神经内科何静主任听取病情后考虑:爹爹反复中风,考虑与两侧血压相差甚大相关,两侧血压偏差大,一般存在外周血管疾病,目前考虑左侧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即椎动脉起始部近侧段锁骨下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对侧椎动脉血流返流至患侧椎动脉,造成对侧血流减少,产生中风症状,后经相关检查证实此病。 何主任提醒大家,一般来说,正常人的两臂血压值也不是完全一样的,但一般两侧相差不大(<20毫米汞柱左右),所以在测量血压的时候,最好两侧血压都量一下,这样能够发现一些不易显现的疾病,做到早知道,早治疗。
上一页 12...131415161718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