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
      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 首页
  • 医院概况
    • 医院简介
    • 医院文化
    • 医院荣誉
    • 历史沿革
    • 党建行风
    • 院务公开
  • 新闻公告
    • 三医新闻
    • 通知公告
    • 媒体聚焦
    • 三医融媒
  • 患者服务
    • 预约挂号
    • 就医指南
    • 专家介绍
    • 门诊安排
    • 门诊优惠服务
    • 专病门诊
    • 特色医疗
    • 护理天地
  • 科室导航
    • 首义院区
    • 光谷院区
  • 科研教学
    • 科学研究
    • 教学动态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
    • 进修管理
    • 医学伦理委员会
    • 药物/器械临床试验机构
  • 人才招聘
    • 招聘公告
    • 简历投递
  • 联系我们
疝和腹壁外科健康科普
首页 > 科室导航 > 三医院 > 手术科室 > 疝和腹壁外科 > 健康科普
返回上一级
  • 27
    2025/06
    股疝的健康科普
    股疝虽“小”,嵌顿要命!早发现、早手术是避免肠切除的核心对策。若您属高危人群或出现疑似症状,请速至普外科就诊。 症状: 疝块往往不大。常在腹股沟韧带下方卵圆窝处表现为一半球形的突起。平卧回纳内容物后,疝块有时并不完全消失,这是因为疝囊外有很多脂肪堆积的缘故。由于囊颈较狭小,咳嗽冲击感也不明显。易复性股疝的症状较轻,常不为患者所注意,尤其在肥胖者更易疏忽。一部分患者可在久站或咳嗽时感到患处胀痛,并有可复性肿块。 股疝如发生嵌顿,除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外,也常伴有较明显的急性机械性肠梗阻,严重者甚至可以掩盖股疝的局部症状。股疝的疝块通常不大,主要表现为卵圆窝处有一半球形隆起,大小通常像一枚核桃,质地柔软,为可复性。约半数病例,发生嵌顿,引起局部明显疼痛,出现急性肠梗阻疝状时才来就诊。故对急性肠梗阻患者,尤其是中年妇女,应注意检查有无股疝,以免漏诊。 治疗方法: 股疝容易嵌顿,一旦嵌顿又可迅速发展为绞窄性。因此,股疝诊断确定后,应及时手术治疗。对于嵌顿性或绞窄性股疝,更应紧急手术。 最常用的手术的McVay修补法。此法不仅能加强腹股沟管后壁而用于修补腹股沟疝,同时还能堵住股环而用于修补股疝。另一方法是在处理疝囊后,在腹股沟韧带下方把腹股沟韧带、腔隙韧带和耻骨肌筋膜缝合在一起,借以关闭股环。也可采用无张力疝修补法或经腹腔镜疝修补术。 嵌顿性和绞窄性股疝手术时,因疝环较小,回纳疝内容物常有一定困难。遇此情况时,可切断腹股沟韧带以扩大股环。但在疝内容物回纳后,应仔细修复被切断的韧带。 预防的小贴士: 1. 避免过度用力:避免长时间站立、提重物或剧烈运动,减少腹压增加的情况。 2.防止便秘,保持大便畅通,是防疝,护疝的关键,老年腹壁薄弱,由于便秘,排便用力,加大腹压,促使疝体下行,这对疝气的正常维护,是难以把握的。。 3. 控制体重:维持适当的体重,避免肥胖增加腹压。 4、注意饮食调理,宜食温,熟,软,忌食生,冷,硬食物,采取少吃多餐,防止过饱,选择富于营养,易于消化吸收的食物,以减少肠胃负担,亦是对疝体减轻压力阶段①(术后1周):流质→半流质(米汤、烂面条);阶段②(1个月):逐步添加蛋白质(蒸蛋、豆腐),忌生冷、辛辣、胀气食物(豆类、牛奶)。 5..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腹部和大腿根部的体检,早期发现和治疗疝气
  • 27
    2025/06
    小儿疝—千万别忽视这个会躲藏的 “小肠气”
    什么是小儿疝? 小儿疝气是疝外科的最常见疾病之一,主要包括先天性的腹股沟疝和脐疝两种,小儿疝的发生主要因素是先天性因素,腹股沟疝主要是由鞘状突未关闭所致,脐疝是由于脐环不能及时缩小闭合,早产儿、低体重儿因出生时生长发育不完全所致,很多新手妈妈看到孩子的腹股沟处鼓包了肯定会惊慌失措,所以新手妈妈们不必太紧张,跟上脚步一起学起来。 小儿疝要怎么治疗呢? 一岁以上的小儿腹股沟疝不能自愈,脐疝患儿如果年龄在4岁以上或脐环直径为2~3cm,及以上者,应考虑手术。针对小儿腹股沟疝主要的手术方式是疝囊高位结扎,其中腹腔镜手术优势更明显,而脐疝除了切除疝囊外需要进行缝合修补。 小儿疝会自己恢复吗? 孩子们都很小,想着要挨一刀,新手妈妈肯定十分不忍心,早期小儿疝气病是可以慢慢自愈的,有时也可以借助药物或者器械工具比如疝气带等的作用。但是一定要经常注意观察,以免出现疝内容物嵌顿的现象,如果出现嵌顿就需要急诊手术了,小儿疝气会影响小孩的身心健康发展,影响孩子的消化系统,甚至于影响孩子的生育情况,所以当发现自己的孩子出现类似于疝气的病状,就要及早带孩子就医,并且咨询医生的治疗意见,看看是否需要手术。 小儿疝可以预防吗? 小儿疝是先天发育异常所致,故很难有效预防,避免早产跟低体重儿能够降低其发生率,大点的孩子要避免出现便秘,多吃新鲜水果。 小儿疝术后妈妈们应该注意哪些? 1.应尽量避免和减少哭闹.咳嗽和便秘。 2.尽量减少上下跳跃和站立时间过长,注意休息。 3.增加营养,平时可以吃山药等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扁豆.鸡.鱼.肉.蛋等。 4.大一点的孩子要适当锻炼,以提高身体素质。 5.小儿疝,妈妈可通过“四看”初步判断: 看包块:突然变硬、无法推回,触感如“石头”。 看情绪:持续剧哭、拒食、烦躁不安。 看症状:呕吐、腹胀、停止排便(提示肠梗阻)。 看颜色:包块表面皮肤发红或发紫。
  • 27
    2025/06
    肠根阻康复饮食进阶课堂
    肠梗阻是指由于多种原因导致肠道内的内容物无法正常转运和通过肠道的疾病,它是外科的常见病症。主要的发病原因有术后肠粘连,结直肠肿瘤,肠套叠,疝气,肠扭转等。梗阻不仅会引起肠管的解剖和功能上的改变,也可能导致全身的生理紊乱,严重时可危及生命。肠梗阻的类型多样,包括机械性肠梗阻、动力性肠梗阻以及血运性肠梗阻等。 肠根阻饮食核心原则:分阶段渐进式饮食 肠梗阻患者的肠道功能受损,饮食需严格遵循禁食→流质→半流质→软食”的阶梯过渡原则,避免加重梗阻。 急性期(完全梗阻或术后24~48小时) 1.完全禁食禁水:通过静脉输液补充水、电解质及营养(葡萄糖、氨基酸、脂肪乳)。 部分梗阻:可尝试少量清流质(米汤、藕粉、去油肉汤),每日≤500ml,分次饮用。 2. 恢复初期(肛门排气后3~5天) 流质饮食:米油、过滤蔬菜汤、稀藕粉,每2小时50~100ml。 禁忌:牛奶、豆浆、甜食(易产气加重腹胀)。 3. 恢复中期(术后1~2周) 半流质食物:蒸蛋羹、芝麻糊、嫩豆腐、去皮鱼肉泥(需破壁机处理至无颗粒)。 低纤维主食:软米饭、低筋面条、小米粥。 4.康复期(术后3周~3个月) 软食为主:烩豆腐、清蒸鱼、炖烂的胡萝卜/冬瓜,逐步添加瘦肉类。 纤维增量:从每日≤5g缓慢增至10~15g(如苹果泥、熟香蕉)。 关键饮食管理技巧: 1.少量多餐: 每日5~6餐,每餐不超过200ml(约1小碗),减轻单次消化负担。 2.烹饪方式: 采用水煮、清蒸、炖烂,避免煎炸、烧烤;蔬菜需去皮去籽并彻底软化。 3.补水策略: 小口饮用温水(每日1500~2000ml),避免冷饮刺激肠道。
  • 27
    2025/06
    沉默的胃部杀手—胃癌早知道
    谈癌色变,大约是我们生活中最恐怖的事情,癌症因其对生命健康的严重威胁,常使人听之色变,不过了解癌症,特别是提高对胃癌等常见疾病的科普知识,能够有效减轻这种恐惧。 胃癌来自于哪里? 依据发生部位、病理类型等不同,其表现和预后也会有所差异。胃癌起源于胃粘膜上皮细胞的癌变,最初可能只是良性肿瘤或癌前病变,但随着时间的推移,肿瘤细胞逐渐突破多种限制,进一步恶化为恶性肿瘤。 胃癌的诱因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感染:长期感染是胃癌的重要危险因素。 饮食习惯:高盐、腌制、烟熏食物摄入过多。 遗传因素:家族遗传史会增加患病风险。 吸烟与饮酒:不良生活习惯亦为重要诱因。 胃部疾病: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等长期未得到有效治疗。 如何关注胃部健康? 观察是否有上腹部不适、疼痛,特别是在饭后。 注意食欲变化,是否有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 检查是否有恶心、呕吐、打嗝、嗳气或消化不良等症状。 留意排便颜色,黑色或柏油样大便可能是出血的迹象。 预防胃癌发生的小知识有哪些?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蔬果,减少盐分摄入。 根治幽门螺杆菌:如有感染,应及时治疗。 戒烟限酒:改善生活习惯。 定期体检:特别是有胃癌家族史者,应加强监测。 生活管理小贴士: 1. 术后饮食:少食多餐(6-8餐/日),避免高糖流食防倾倒综合征 2. 营养支持:贫血者补充铁剂+维生素B12(胃切除影响吸收) 3. 心理干预:加入患者互助组织,焦虑抑郁发生率高达30%
  • 27
    2025/06
    腹痛如绞----警惕急性胃肠炎的偷袭
    夏天到了,一边是辛辣油腻,一边是生冷刺激,快乐是有了,但背后却隐藏着被‘急性肠胃炎’找上门的风险。 急性胃肠炎为什么在夏天高发? 夏秋季节,细菌性胃肠炎明显增多,这是由于夏天气温高,食物容易腐烂而后细菌病毒繁殖,尤其外卖食品,难以保证食物生产的卫生条件,如果一不小心吃了被细菌污染的食物,或喝下不干净的冷水,可能会引发急性肠胃炎。 发生了急性胃肠炎,可以自己使用止泻药了吗? 不建议盲目使用因为不是所有的急性胃肠炎都可以用止泻药,虽然止泻药能减轻腹泻症状,但是如果有中毒性或感染性腹泻,那么减弱肠道蠕动类的药物,可能会加重中毒症状。 怎么判断自己是急性胃肠炎? 胃肠炎通常因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因化学毒物或药品导致。典型临床表现为腹泻、恶心、呕吐及腹痛。对于健康成人,胃肠炎通常只会引起不适感及生活上的不便,并不会导致严重后果,平素身体健康,出现类似症状一般考虑胃肠炎,切忌自己在家随意药用,应该及时就医。 胃肠炎愈合后会有后遗症吗? 急性胃肠炎多为自限性疾病,预后良好,病程常与年龄、机体免疫力、病原体毒力等有关。 婴幼儿、儿童、老年人、免疫缺陷或合并其他疾病者病情进展快,症状重,有危及生命的可能。 发生了急性胃肠炎应该怎么吃呢? 饮食治疗,饮食应适当减少进食量,清淡流质饮食。如医生有要求,可短暂禁食,帮助胃肠道功能恢复,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严重胃肠炎患者由于腹泻、呕吐次数过多,可能导致脱水、体内代谢紊乱,需要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制定合适的补液计划,纠正电解质紊乱,防治代谢性酸、碱中毒,饮食应该循序渐进,避免突然进食增加肠道负担。 随着夏季来临、何时必须就医? 出现以下任一情况立即急诊: 1. 呕吐/腹泻持续>48小时无法进食; 2.呕血、便血或剧烈腹痛定位明确(提示阑尾炎/胰腺炎等); 3.儿童/老人:尿量减少>12小时、囟门凹陷、嗜睡; 4.口服补液无效且脱水加重,气温的不断升高,在这个一饱口福的时候,我们要时刻关注自己的肠道健康,打好保护肠道的保卫战!
  • 27
    2025/06
    阑尾炎的健康小讲堂
    阑尾炎这个词语对于大家都不陌生,是我们生活中最常见的腹痛之一,我们感受不到它的存在,却有很多人要为它的存在而痛苦,阑尾在人的身体上很不起眼,但是名声却很大,是我们身体的小小警报。 一、阑尾炎究竟是什么呢? 阑尾,一个位于盲肠末端的小管状结构,其功能至今尚未完全明确。当阑尾因各种原因发炎,即为阑尾炎。根据炎症发展的速度和程度,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二、为什么阑尾容易发炎呢? 大多数人的阑尾都拥有修长的身材。狭窄的管腔和朝向肠道的开口极易被粪石等堵塞,在发育中,阑尾系膜因长度增长慢于肠管,衣服短了,所以阑尾站不直而呈弯曲状。阑尾壁一共分为四层,阑尾有很多密集相连形成的集合淋巴滤泡和许多弥散的淋巴组织,阑尾是一个细长的盲管结构,梗阻会造成管腔内分泌物积存,内压增高,其腔内的很多微生物,侵入受损黏膜,即可引起感染,以青年最为多见,10 岁~30 岁是主要的发病年龄段;男性多于女性。 三、阑尾发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堵塞:是最常见的原因,粪石、淋巴组织肿胀或寄生虫等可阻塞阑尾开口。 感染:细菌感染也能引发阑尾炎。 其他因素:如创伤、肿瘤等也可能导致阑尾发炎 四、为什么急性阑尾炎穿孔很危险? 在世界范围内,阑尾穿孔是普外科死亡的首因,常见于坏疽穿孔性阑尾炎。急性阑尾炎的炎症可向深部发展,或继之血管内血栓形成,都可导致组织坏死。粪石压迫可产生黏膜缺血坏死,继而出现肠壁的感染,甚至发展到穿孔,一旦穿孔,感染很快扩散至全腹腔,发生大量渗液。随着腹腔内细菌和毒素大量被吸收,少数严重感染还可侵入门静脉而成化脓性门静脉炎或多发性肝脓肿,此情况往往在短时间内即发生休克和全身性脓毒症,死亡率很高,婴幼儿、妊娠期的妇女、年老体弱和有获得性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人,均易于出现弥漫性腹膜炎。 五、阑尾炎可以预防吗? 尽管阑尾炎的具体成因复杂,难以完全预防,但维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均衡饮食、定期运动,以及及时治疗肠道感染等,都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发病风险,阑尾炎虽常见,但其处理不当可能导致严重后果。因此,提高对此病的认识,及时就医至关重要。 六、阑尾切除后会对人有影响吗? 阑尾切除后,对大多数人的日常生活通常不会有显著影响。阑尾被认为是一个非必需器官,其确切功能至今仍未完全明确,一般认为它可能与免疫系统有关。一旦因阑尾炎等原因被切除,人体其他器官会正常代偿其功能。 通过本次的科普之旅,让我们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关注身体的每一个信号,让我们以知识为盾,守护好自己及家人的健康!
  • 31
    2025/03
    科学护理,无忧生活 ---带您走进肠造口小课堂
    什么是肠造口术? 肠造口术是用手术的方法使肠腔与腹壁相通。根据造口目的分为:①空肠造口,用于肠道营养支持;②回肠造口或结肠造口,用于排除粪便;③减压肠造口,根据病情可用于肠道任何部位。 什么是肠造口? 肠造口指由于各种原因将肠从腹腔拉到腹壁做造口,从肠造口进行排便,不经过肛门排便,目的是让粪便不向下流,而向上流,造口手术多用于直肠、结肠癌的患者,做完造口手术以后要注意观察造口处的血运,预防肠管坏死,造口没有用之前需要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开放之后要注意保护腹部的切口,防止感染,可以用薄膜敷贴等将两者隔开,选择合适的造口袋,当袋子装满三分之一之后要及时更换。 怎样判断造口黏膜是否正常? 正常的肠粘膜红润,富有光泽,触碰后可见出血点,外观黏膜呈健康富有生机的颜色,如同口唇内侧的色泽,若术后呈暗紫色或黑色,失去光泽,则说明血运障碍,可导致肠口缺血坏死,造口周围出现破皮、发红,大便两天之内没有排泄时,需及时前往医院就诊。 造口周围的皮肤如何保护呢? 造口周围的皮肤被粪便及肠液腐蚀所造成的皮肤湿疹、感染或溃疡。要经常用干纱布或干毛巾擦拭造口周围的皮肤,使其干燥,然后涂抹上氧化锌软膏或胶装皮肤保护剂。更换造口袋时,不要强拉下贴于皮肤的底板,以免引起皮肤溃烂,粘贴时,要将造口袋与皮肤紧密粘合以免渗漏,造口袋要及时更换,以免异味影响别人。 造口患者可以运动吗? 注意适度运动。不要做剧烈运动,尤其不能做屏气增加腹内压的运动。像举重等,剧烈咳嗽要按压造口周围的腹壁保护造口,以免造口处的肠粘膜脱垂或造口疝的形成。并抓紧时间治疗咳嗽。 造口患者饮食上有什么禁忌吗? 所有的蔬菜均可食用,但是要切细,进食应该细嚼慢咽,避免吃糯米类,油炸食物不易消化,硬壳类如瓜子,花生,各种易引起肠道产气的食物,还有辛辣刺激,油腻易引起腹泻的食物,洋葱,大蒜,韭菜类食物易产生异味,进食的时候尽量避免。 造口患者怎样选择衣服呢? 在衣着中要以宽松舒适为主,不要穿腰围过紧、修身的裤子,不然会容易压迫到肛门处。 肠造口的小知识,您记住了吗?
  • 31
    2025/03
    腹股沟疝:无声的“小鼓包”
    腹股沟疝是怎么来的? 腹股沟疝(俗称“疝气”)是腹腔内的器官(如肠管、网膜等)通过腹股沟区的薄弱或缺损部位向外凸出形成的包块。若仅发生在身体一侧(左侧或右侧),则称为**单侧腹股沟疝**。它是成人最常见的腹外疝类型,男性发病率约为女性的10倍,与腹股沟区的解剖结构差异有关。 如何判断自己得了疝气? 腹股沟疝最明显的特点就是腹股沟区有一个可复性包块,站着或咳嗽时鼓出明显,一按还能回去,躺平了或者睡一觉就全好了,而站起来或者活动下又出来了,疼痛加重,随着病程延长,包块可能增大,疼痛感逐渐明显。如果有这些症状,应考虑腹股沟疝的可能性,需及时去医院就诊。 在这里,我们也需要注意,如果出现肿块无法回纳,不消失了,并且往往伴随着腹痛不适,就需要立即就诊,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引起肠坏死甚至感染性休克、死亡等严重后果。 得了腹股沟疝一定要治疗吗? 目前许多人对于腹股沟疝的治疗认知存在误区,认为不会影响生命,可治可不治。老年人因害怕疼痛、麻醉等,尤其不愿手术。但是,腹股沟疝一旦嵌顿,就可导致肠梗阻,甚至肠坏死、穿孔,危及生命,死亡率高达15%左右。正所谓“小洞不补,大洞吃苦”,就像衣服破了洞不去修补,洞肯定会越来越大。所以,成年人一旦得了疝气,尽早手术是唯一可靠的选择,疝气不会自愈,手术是唯一根治方法。特殊情况处理,对于婴幼儿部分可观察至1岁,若未自愈则需手术。高龄或体弱者,可短期使用疝气带缓解症状,但长期可能加重病情。 腹股沟疝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1. 传统疝修补术:直接缝合缺损 2. 无张力疝修补术:使用补片加强腹壁 3. 腹腔镜微创手术:创伤小、恢复快 腹股沟疝常见误区有哪些呢? 疝气带可以治愈疝气:只能暂时缓解,不能根治 小疝气不用治:可能发展为嵌顿疝危及生命 手术后不能活动:适度活动反而有利于恢复 哪些人容易中招? 1. 先天因素:腹股沟区肌肉发育薄弱(如早产儿、老年人)。 2. 后天诱因:长期便秘、慢性咳嗽、前列腺增生导致排尿困难、重体力劳动或举重运动员。 3. 高危人群:肥胖、妊娠、腹部手术史或长期吸烟(吸烟会削弱结缔组织强度)。 术后恢复:科学护理是关键 1. 术后1-3天可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1个月。 2. 控制体重、戒烟、治疗慢性咳嗽,降低复发风险。 3. 复发率低(<5%),但需警惕对侧新发疝的可能。 预防措施有哪些? 1. 避免长期负重 2. 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 3. 合理饮食,控制体重 4. 适量运动增强腹肌 腹股沟疝虽不致命,但拖延治疗可能导致肠管坏死、感染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一旦发现腹股沟区异常包块,请及时到疝外科就诊,才能彻底解决我们身体里这个隐形的“小漏洞”。
  • 31
    2025/03
    解密腹壁疝,腹壁疝小课堂
    腹壁疝是怎么形成的? 腹壁疝的形成原因包括先天性和获得性两方面。先天性因素最常见的是腹壁局部组织的发育缺损,比如脐疝患者通常脐环较大,白线疝患者常存在白线纤维上的缺损,腰疝常有腰三角的先天性薄弱等等,获得性因素主要包括手术切口愈合不良、腹壁强度降低和腹腔内压增高这三大因素,如切口疝患者多发生于手术后切口的愈合不良,女性腹壁强度相对较低更容易发生。 腹壁疝的症状有哪些呢? 疝的唯一症状是发病部位凸起。只有抬举物品或用力时,才能看到凸起,通常可以将凸起推回原位,嵌顿疝则不能被推回原位,并且会更加疼痛。 绞窄疝不能被推回原位,并引起以下症状,1.平稳的疼痛,会随时间而加重,2.感觉胃部不适,呕吐3.触及凸起时疼痛,有时,凸起周围皮肤发红 嵌顿疝和绞窄疝会阻塞肠道,使食物和液体无法通过。这种阻塞称为肠梗阻,肠梗阻会引起恶心和腹胀。这是一种急症,因此我们要格外小心警惕。 腹壁疝的治疗方法如何选择? 一般会根据形成疝的部位和症状来治疗疝,有些疝不做治疗,而有些疝则需要在引起症状之前做治疗由于存在发生绞窄风险,致病率更高(高龄患者可致死),腹股沟疝通常需择期手术修补,若出现症状,需择期手术修补,可通过剖腹手术或腹腔镜修补。腹壁疝在我们生活中也很常见,大家遇到后不要慌张,需要到正规医院进行治疗,做完腹部手术的患者应该劳逸结合,警惕伤口愈合不良引发腹壁切口疝。 腹壁疝手术后腹带要带多久? 腹壁疝手术以后腹带建议要绑两个月左右的时间。腹壁疝是在患者的腹壁局部有缺损以后所引起的,一般常见的是腹壁切口疝或者脐疝等等。手术的目的是要将腹壁的缺损进行修补。另外,如果缺损的范围比较大,在修补之前还需要用缝线将缺损缩小,也就是要将缺损向中间拉拢,另外再放置补片进行修补。 如何预防腹壁疝的发生呢? 健康生活:维持正常体重,避免吸烟减少慢性咳嗽,吸烟可削弱体内组织的弹性,包括腹壁肌肉。 增强体质:适度锻炼,尤其是强化核心肌群,可以提升腹壁的稳定性,减少疝气发生的风险。 安全举重:正确姿势搬运重物,提举重物时,应使用腿部力量而非腰部,避免突然用力以减少对腹肌和腹壁对的冲击。
  • 31
    2025/03
    结肠癌:沉默的"肠道杀手",结肠癌早知道
    结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很多结肠癌的患者早期的症状不典型,因此容易受到忽视,患者就诊的时候多是中晚期,失去根治性手术的机会。 结肠癌早期表现有哪些呢? 1. 排便习惯改变:如果存在结肠癌没有继续以后治疗,可能就会使排便次数出现增加,还会伴随着粪便中带血、粘稠,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2. 腹部疼痛:在患有结肠癌期间,可能会使腹部出现持续性隐痛,疼痛位置可能会不停变化,部分人群可能还会伴随着阵发性腹部绞痛。 3. 腹部肿块:为瘤体或与网膜、周围组织侵润粘结的肿块,质硬,形体不规则,有的可随肠管有一定的活动度,晚期时肿瘤侵润较甚,肿块可固定。 4. 肠梗阻表现:为不全性或完全性低位肠梗阻症状,如腹胀,腹痛,便秘或便闭。结肠肿瘤的常见症状是体检可见腹隆、肠型、局部有压痛,并可闻及亢进的肠鸣音。左半结肠肠腔相对狭小,粪便至此已粘稠成形,且该部多为侵润型癌,肠腔环状狭窄,因此较早出现肠梗阻症状。 5. 中毒症状:也是属于结肠癌的临床表现之一,由于结肠癌的肿瘤溃烂失血和毒素吸收,常可导致结肠癌患者出现贫血、低热、乏力、消瘦、浮肿等症状,其中尤以贫血、消瘦为著。右半结肠血运及淋巴丰富,吸收能力强,癌肿多为软癌,易溃烂、坏死致出血感染,因此以中毒症状为主。 常见误区: 便血就是痔疮:可能是结肠癌信号 年轻人不会得结肠癌:发病年龄在提前 没症状就不用检查:早期往往无症状 在我们国家也在提供很多方法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大便潜血阳性检查,如果患者有便血、腹泻、腹痛等症状,我们建议进行大便潜血检查,如果发现大便中有潜血阳性,我们建议进行进一步的检查,包括结肠镜、结肠造影、CT仿真内窥镜等检查。 对于早期结肠癌,患者一定要采取积极的治疗,因为只有经过治疗才能够有效的达到对疾病的控制,早期手术治疗,在结肠癌的早期,因为肿瘤比较小,局限在黏膜层或者黏膜下层,而且没有明显的转移。此时进行手术治疗,基本上可以达到根治性目的,保护肠道健康,j及时发现我们肠道中的隐形杀手,早发现,早治疗,让我们及时守护自己跟家人的健康!
  • 31
    2025/03
    宝宝突然哭闹、呕吐?警惕这个“隐形急症”
    肠套叠是指一段肠管套入与其相连的肠腔内,并导致肠内容物通过障碍。临床上常见的是急性肠套叠,慢性肠套叠一般为继发性。急性肠套叠最多见于婴儿期,以4~10个月婴儿多见,2岁以后随年龄增长发病逐年减少。男女之比为2~3:1。肠套叠一年四季均有发病,以春末夏初发病率最高,可能与上呼吸道感染及病毒感染有关。在我国发病率较高,占婴儿肠梗阻的首位。 小儿肠套叠分为婴儿肠套叠和儿童肠套叠,其中婴儿肠套叠居多,做为新手妈妈大家更要关注小儿的肠套叠。 一、婴儿肠套叠有哪些症状呢? 1.阵发性哭吵:常见既往健康肥胖的婴儿,突然出现阵发性有规律的哭闹,持续约10~20分钟,伴有手足乱动、面色苍白、拒食、异常痛苦表现,然后有5~10分钟或更长时间的暂时安静,如此反复发作。 2.呕吐:初为奶汁及乳块或其他食物,以后转为胆汁样物,1~2天后转为带臭味的肠内容物,对此应该引起重视。 3.果酱样血便:婴儿肠套叠发生血便者达80%以上,为首要症状就诊,多在发病后6~12小时排血便,早者在发病后3~4小时即可出现,为稀薄黏液或胶冻样果酱色血便,数小时后可重复排出。 4.腹部包块:在2次哭闹的间歇期检查腹部,可在右上腹肝下触及腊肠样、稍活动并有轻压痛的包块,右下腹一般有空虚感,肿块可沿结肠移动,严重者可在肛门指诊时,在直肠内触到子宫颈样肿物,即为套叠头部。 5.肛门指诊:有重要临床价值,有些来诊较早患儿,虽无血便排出,但通过肛门指诊可发现直肠内有黏液血便,对诊断肠套叠极有价值。 6.全身状况:依就诊早晚而异,早期除面色苍白,烦躁不安外,营养状况良好。晚期患儿可有脱水,电解质紊乱,精神萎靡不振、嗜睡、反应迟钝。发生肠坏死时,有腹膜炎表现,可出现中毒性休克等症状。 二、儿童肠套叠有哪些症状呢? 儿童肠套叠临床症状与婴儿肠套叠相比较,症状不典型。起病较为缓慢,多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肠坏死发生时间相对比较晚。患儿也有阵发性腹痛,但发作间歇期较婴儿为长,呕吐较少见。拒统计儿童肠套叠发生便血者只有40%左右,而且便血往往在套叠后几天才出现,或者仅在肛门指诊时指套上有少许血迹。儿童较合作时,腹部查体多能触及腊肠型包块。很少有严重脱水及休克表现。 三、小儿肠套叠的治疗方法有哪些呢? 1.小儿肠套叠的保守治疗疗程一般为一周,保守治疗包括空气灌肠、B超监视下水压灌肠、钡剂灌肠复位 2.肠套叠超过48~72小时,或虽然时间不长但病情严重疑有肠坏死或穿孔者,以及小肠型肠套叠均需手术治疗。根据患儿全身情况及套叠肠管的病理变化选择进行肠套叠复位、肠切除吻合术或肠造瘘术等。 四、预防:可以降低风险吗? 目前尚无绝对预防方法,但可注意: 科学添加辅食:循序渐进,避免过早引入高纤维或过敏食物。 接种轮状病毒疫苗:可能减少相关肠套叠风险。 警惕异常症状:宝宝反复哭闹合并呕吐时,及时排查。 各位新手妈妈们,大家学会了吗?
  • 31
    2025/03
    肠梗阻:肠道"大塞车",肠道安全需警惕
    肠道里的"交通事故" 肠梗阻是指肠内容物因各种原因无法正常通过肠道,就像高速公路发生严重堵车。这种急症可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从新生儿到老年人都可能中招。根据最新临床数据,肠梗阻约占急腹症病例的20%,其中以术后肠粘连导致的梗阻最为常见。 临床表现: 肠梗阻的四大典型症状:痛、吐、胀、闭。 痛:腹痛。不通则痛,当肠道出现堵塞时,大多数患者会出现肚脐附近的疼痛,阵发性或持续性,绞痛或胀痛等。 吐:恶心、呕吐。由于肠管发生堵塞,肠道的气体和内容物无法向下通过,只能向上反流所导致。 胀:腹胀。腹胀由肠管内气体和粪便堆积引起。其程度与梗阻部位有关,梗阻部位越低,腹胀越明显。高位梗阻因频繁呕吐而腹胀不明显;低位及麻痹性肠梗阻全腹腹胀显著。腹部隆起不对称,是肠扭转等闭袢性肠梗阻的特点。 闭:停止排气排便。肠管发生梗阻,气体和粪便无法排出。但是在梗阻初期,尤其是高位梗阻,其下面积存的气体和粪便仍可排出,因此易误诊为无肠梗阻或不完全肠梗阻。 肠根阻的六大常见肇事原因 1. 术后肠粘连(占机械性梗阻的60%) 2. **肠道肿瘤(中老年人要特别警惕) 3. 肠套叠(2岁以下婴幼儿高发) 4. 肠扭转(多发生在饱餐后剧烈运动时) 5. 粪石梗阻(老年人长期便秘常见) 6. 疝气嵌顿(腹股沟疝患者突发剧痛要当心) 辅助检查: 腹部平片显示“气液平面”,是肠梗阻的典型诊断依据。 治疗措施: 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 保守治疗主要方式为禁食水,胃肠减压,通便灌肠,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衡,防止感染。 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进行胃肠减压,以减轻腹胀。胃管保持在胃内,可吸出由肠管逆流到胃内的液体与气体,从而减少肠管膨胀的程度。对于单纯性粘连性肠梗阻,仅用胃肠减压与静脉输液,有时可以解除梗阻,避免再次手术。 手术治疗的适应症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机械性完全性肠梗阻,各种类型的绞窄性肠梗阻,其手术原则和目的是在最短手术时间内以最简单的方法解除梗阻或恢复肠腔通畅。 2.肿瘤性肠梗阻。 3.腹痛突然加重:高度肠绞窄、肠管破裂。 4.积极保守治疗仍腹胀、腹痛不缓解,出现发热等病情加重的情况。 肠梗阻的预防宝典: 1.注意饮食结构,多食高蛋白、高纤维、易消化的食物,少食用黏糯、不易消化以及坚硬粗糙的食物,避免暴饮暴食。 2.养成良好的排便习惯,特别是便秘的患者,要多饮水,多按摩腹部以促进肠道蠕动。 3.每天保持好心情,适当体育锻炼,出现腹痛腹胀等情况及时就医。 4.中老年人定期体检,积极治疗肠道疾病,如克隆恩病、结肠憩室炎、肠道肿瘤、腹壁疝、腹内疝等。 5.腹部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 6.勿滥用抗生素。滥用抗生素可能会破坏肠道菌群,影响肠道功能,增加肠梗阻发生的概率。
上一页 123456789 下一页
跳至页
视频专区 护理天地 下载专区 人才招聘
  • 医院概况
  • 新闻公告
  • 患者服务
  • 科室导航
  • 科研教学
  • 人才招聘
  • 联系我们
武汉市第三医院
微信公众号
武汉市第三医院
支付宝二维码
健康武汉
微信小程序
Copyright © 2024 武汉市第三医院(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 版权所有 鄂ICP备13016264号-1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2779号
友情链接
  • 武汉大学
  • 京伦科技